『壹』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人教版有哪幾篇是要素串聯法
桂林山水
都說:桂林山水甲我乘著木船盪漾灕江觀賞桂林山水
我看見波瀾壯闊海玩賞水平鏡西湖卻沒看見灕江水灕江水真靜啊靜讓覺流;灕江水真清啊清看見江底沙石;灕江水真綠啊綠彷彿塊瑕翡翠船槳激起微波擴散道道水紋才讓覺船前進岸移
在文章中使用與主題或場景相關的喻體,能收到異趣;
『貳』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長什麼樣子
橘色的封面,有三個小孩在貼春聯。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本冊教材共有課文27篇,其中精讀課文20篇,略讀課文7篇。教材設計了8個專題。依次是:淳樸的鄉村、自然與科技、詩歌、作者筆下的動物、自然景觀、成長的故事、偉大的品格、奇妙的童話。
本冊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除了加強不同年段、不同冊次之間的縱向聯系,體現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發展梯度,教科書還著力加強單元內部的橫向聯系,使各板塊內容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發展。教科書形成「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和「快樂讀書吧」各自承擔著不同的功能:精讀課文學習方法,略讀課文運用方法,「快樂讀書吧」使課外閱讀課程化,引導學生進行大量閱讀實踐
『叄』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謝尚江
第一單元
1、古詩詞三首 2、桂林山水 3、記金華的雙龍洞 4、七月的天山
語文園地一
第二單元
5、中彩那天 6*萬年牢 7、尊嚴 8、將心比心
語文園地二
第三單元
9、自然之道 10、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11、蝙蝠和雷達 12、自然的啟示 語文園地三
第四單元
13、夜鷹的歌聲 14、小英雄雨來 15、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16、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語文園地四
第五單元
17、觸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生命 20、花的勇氣
語文園地五
第六單元
21、鄉下人家 22、牧場之國 23、古詩詞三首 24、麥哨
語文園地六
第七單元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26、全神貫注 27、魚游到了紙上 28、父親的菜園 語文園地七
第八單元
29、語言兩則 30、文成公主進藏 31、普羅米修斯 32、漁夫的故事
教學進度:
時間 教學內容
第1 –3周 第1單元
第4 –5周 第2單元
第6 –7周 第3單元
第8 –9周 第4單元
第10 –11周 第5單元
第12 –13周 第6單元
第14 –15周 第7單元
第16 –17周 第8單元
第18 –20周 全面復習
第一單元
教學目標:
1. 讀懂三首古詩,感悟每首詩中描繪的獨特景色,體會表現手法。
2.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重難點: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時:13課時
1.《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讀懂三首古詩,感悟每首詩中描繪的獨特景色,體會表現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並由此想像畫面。
3. 會認讀本課中「螺」「諳」等生字,會寫「亭」「庭」「潭」「螺」「諳」5個生字,理解「閑」「厭」「和」「諳」等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誦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重難點:
1. 感悟詩中描寫的景色,想像美好畫面。
2.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預習:
1. 自學生字,讀熟三首詩。
2. 藉助注釋試講詩意,畫出有疑問的地方。
3. 搜集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課時:2—3節
第一節
教學目標:掌握生字詞,讀熟三首詩,理解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學都出去旅遊了,祖國名山大川的壯麗風光一定在你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簡要的話語介紹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嗎?
今天,我們還要從三首古詩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詩人筆下的山山水水是什麼樣的。
二、讀課題,指名讀三首古詩。(檢查通過預習對課文熟悉的情況)
三、指名認讀生字,提示應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導讀准後鼻音
諳——暗:區別音、形、意
四、分組學習
1. 讀熟三首詩
2. 藉助注釋在組內試講每首詩大意。
3. 交流預習中的疑問,組內解疑。
五、班內交流匯報小組學習情況。
六、作業:
1. 抄寫生字。
2. 讀、背三首詩。
第二、三節
教學目標:通過想像,進一步感受每首詩所表現的美好意境及表達方法,背誦、默寫。
教學過程:
一、吟誦、理解〈獨坐敬亭山〉
1. 議:詩中除了敬亭山還提到哪些事物,分別是什麼樣的?
鳥:多、高飛無影
雲:少(孤)慢慢飄走(閑)
——展開想像,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
2. 在詩人筆下,萬物似乎都與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請你從詩中找出這樣的詞句。
閑、相看兩不厭——體會詩中擬人的表現手法。
3. 教師簡介寫作背景,讓學生粗略了解詩中寄寓的情感。
此詩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悶時所作,因此通過眾鳥高飛、孤雲閑浮、人與山「相看兩不厭」來表達自己抱負不得施展,有志難酬的無奈。讀起來使人產生一種失落、孤獨之感。
4. 指導背誦《獨坐敬亭山》
二、吟誦、理解〈望洞庭〉
1. 試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中所寫的洞庭湖景色,看誰描述得最美。
此環節注意提示學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諧;湖面的光亮平靜。
(2)白銀盤和青螺分別所指。
——從詩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還看出那天夜裡的月色很美。2. 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詩人是站在湖邊往遠處看的?
3. 詩人通過恰當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寫得惟妙惟肖,請找出詩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靜的湖面比作未經打磨的鏡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銀盤,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導背誦《望洞庭》
三、吟讀、理解《憶江南》
1. 釋題:憶,在此當回憶講。「憶江南」為詞牌。
2. 根據學生可能產生的疑問補充注釋。(舊:過去勝:超過)
3. 說說你從這首詞中體會到怎樣的景色,詩人用什麼手法來表現這樣的景色的。(太陽升起的時候,天空布滿火紅的朝霞,江邊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燒著的火焰還要紅;那一江春水像藍草一樣青綠,像晶瑩的翡翠。——比較、比喻)
4. 請聯系前面幾句詩的意思,把最後的反問句寫完整。江南的景色,讓我怎能?
5. 指導背誦《憶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1. 白居易所作《憶江南》另兩首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 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鹿砦》《望廬山瀑布》《滁州西澗》《山行》《小池》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等
五、作業:
1.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2.選畫一首古詩所表現的畫面。
教後記:通過搜集、背誦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增長學生的知識積累。
2.《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生字、新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入景,讀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灕江江水、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准備:桂林山水的掛圖或有關錄象等。學生外出旅遊拍的風景照。
教學設計:
一、故事導人,激發興趣;
1.同學們,去年暑假,老師有幸去廣西桂林遊玩一趟,那滿眼的畫山綉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傑作,使人心曠神怡。那裡的山石、河流、小橋、樹木幾乎都流傳著一段段動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岩,據說古時候有姓龍的父子兩人,他們的造船手藝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糧食裝得多,行駛起來也跟箭一樣快。不料,一個姓萬的員外看中了他們的手藝,死逼著他們替他趕造一條大船,准備搜刮老百姓的糧米,用來獻給皇帝買官做。糧米被他搜刮空了,豈不要餓死老百姓嗎?龍家父子不肯干。他們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來到桂林,藏到這兒的岩洞里,因為缺吃的,最後餓死了。父子岩就這樣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綺麗景色中還有象鼻山、斗雞山、磨米山、寡婆橋、望夫石……同學們有沒有興趣去欣賞呢?再聽聽那神奇的故事呢?
2.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去觀賞桂林山水,去領略它獨特的美。坐穩你們的小船,我們出發了。
二、整體感知,帶人情境。
1.范讀課文。(播放桂林山水的錄像)
2.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讓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3.小結,並引讀第一節。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三、精讀第二節,體會感情。
1.自由朗讀。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地練一練,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達出來,說說你為什麼這么讀。
2.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
出示文字: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1)通過范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突出灕江水的靜、清、綠。(「靜」這句讀得輕而緩慢,讓人感到水在輕輕地慢慢地流;「清」這句讀出驚喜,讀得讓大家都看見江底的沙石;「綠」這句讀出贊嘆之情。)
(2)感悟作者表達「綠」的精妙。
引導學生把「無瑕的翡翠」與「碧綠的草坪、「綠色的玻璃」加以比較,體會作者描寫的形象性和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3)讀了這句話,你對漓扛的水有怎樣的印象?請概括地說。(板書:靜清、綠)
1.中體會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1)出示文字:灕江的水真靜啊!
灕江的水真清啊!
灕江的水真綠啊!
這樣概括地寫,不是也能把特點寫明白嗎?
(2)和原句對比讀,說說哪句話給你的印象更為深刻?
小結:是的,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不僅要說出景物的特點,還要作具體、生動、細致的描寫,這樣寫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很清,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呢!
灕江的水可真綠,多像一塊無暇的翡翠。
和原句對比讀,你有什麼感覺?
(4)指導朗讀,把你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5)再次播放錄象,音樂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
4.激情點撥
既然這一節寫的是灕江水的靜、清、綠,為什麼這節開頭,還寫大海和西湖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讓學生理解對比寫法可以襯托灕江水獨特的美。)
5.理清敘述順序,指導學生背誦。
(1)這段話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灕江的水,再具體寫灕江水的特點,最後一句是感受,也寫出了水的靜。
(2)播放畫面,音樂伴奏,學生試背。
四、學法遷移,自學課文第三節。
1.小結學法。
剛才,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讀讀、劃劃、練練、說說的方法來學的,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以小組交流的形式自學第三節。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讀讀:讀第三節。
劃劃:劃出最美的句子。
練練:讀出美的感受。
說說:值得學習的寫法。
(扶放結合,注重學法的遷移。)
3.朗讀比賽。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②讀給一個老師或同學聽
③記住他們對你朗讀的評價。
4.全班交流,並請進步特別大的同學為畫面配音,其他同學欣賞。
(讓學生讀給老師或同學老師聽,恰似給疲勞的學生注入了興奮劑,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課堂氣氛瞬間進入了高潮。與老師或同學一對一、面對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待人接物、語言交際、心理素質等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真可謂一舉多得,設計絕妙。)
5.談談值得學習的寫法。
(對比;抓住特點具體地寫;用整齊的句式)(板書:奇、秀、險)
(圍繞教單目標,讀寫結合。讓學生悟出寫作方法。)
五、以讀代講學習第四節。
1.范讀。播放錄象,音樂伴奏。
2.激情點撥。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畫,這幅畫有83公里,所以說是連綿不斷的畫卷。這幅畫是誰畫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筆把桂林山水描繪得這般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讓我們感到如痴如醉。(板書:美如畫)
3.出示動畫,文字,生齊讀最後一節,音樂伴奏。
讓我們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裡吧!
(對於《桂林山水》這樣的精品,只有多讀,方能領悟文中之意,體會文中之情,讓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鳴,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讀寫結合,延伸課外。
1.其實,同學們也游覽過很多名勝。讓學生交流所帶來的風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勝古跡,。
2.說一說,仿照第2、3節的寫法,抓住景物的特點,學慣用整齊的句式具體地描寫。
教後記: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提到聽故事,可能沒有一個小孩是不感興趣的。在授課前,花極短的時間,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一則引人人勝的小故事,學生的注意力定會一下子全部集中起來,同時也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教學重點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2.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三)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二)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以她那壯美的河山、神奇的風光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留下了人們的贊嘆。《記金華的雙龍洞》就是作家葉聖陶游覽之後寫下的一篇游記。我們就沿著他的足跡去觀賞這一神奇的溶洞。(板書:3.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教師強調生字「浙」的讀音是zhè,不要讀成zhé;「蜿」的讀音是wān,不要讀成wǎn。「蜒」字中間是「廴」,不是「辶」。要求學生在讀寫時注意。
2.查字典並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聯繫上下文准確地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盤曲:曲折環繞。課文中指汽車沿盤山道曲折向上行駛。(「曲」讀qū,不要讀成qǔ)
呈:顯出,露出。課文中指山上沙土顯出粉紅色。
明艷:明亮鮮艷。課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鮮艷。
突兀:高聳。課文中指山勢高聳。
森郁:樹木茂盛繁密。課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兒;縫兒。課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兒。(「隙」讀xì,不要讀成xī)
昏暗:光線不足;暗。課文中指洞中光線不足,視線模糊不清。
擠壓:靠攏壓迫。課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從左右兩邊及上方向他靠攏壓迫過來。
稍微:表示數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課文中指頭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類爬行的樣子。課文中形容洞頂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石鍾乳:石灰岩洞中懸在洞頂上的像冰錐的物體,常與石筍上下相對,由含碳酸鈣的水溶液逐漸蒸發凝結而成。也叫鍾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稱。課文中指石鍾乳和石筍的各種名稱。
變化多端:變化多種多樣。端,項目。課文中形容鍾乳石和石筍的形狀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顏色各不相同。異,不同。課文中指石鍾乳和石筍的顏色各不相同。
一轉:走一圈兒。課文中指作者在內洞里走了一圈兒。
進:平房的一宅之內分前後幾排的,一排稱為一進。課文中指內洞大約有十來排平房那麼深。
上源:水流起頭的地方。課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頭。
(三)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認真看課文,進一步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學生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1)學生邊默讀課文邊畫出遊覽雙龍洞的路線。
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幫助指導。
(2)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作者記敘了他游金華雙龍洞的經過)
作者從金華出發,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
學生總結游覽順序時,有不少學生會忽略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計提問:作者是由外洞直接進入內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內洞的過程。(板書:·金華·羅甸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教師根據學生描述的游覽順序邊板書邊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四)按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導學生按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按游覽順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學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覽順序後,按游覽順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獻比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寫4月14日作者去游覽金華的雙龍洞。第二段:寫去雙龍洞路上的見聞。第三段:介紹游覽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紹從外洞進入內洞的經過情形。第五段:介紹游覽內洞的情景。第六段:寫乘船出洞。)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
1.請6名學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齊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肆』 清平樂村居教學中如何落實語文要素
清平樂村居教學中落實語文要素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般古詩教學需要落實語文要素,四年級下冊第第一單元的《古詩詞三首》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樂村居》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純朴的鄉村,一道獨特的風景,一幅和諧的畫卷,語文要素則是「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清平樂村居教學中落實語文要素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望採納。
『伍』 四年級語文要素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
1、首先要准確把握其在三維目標體系中的地位,把握其與知識目標、過程目標、方法目標、態度目標等的關系或聯系。
2、其次,語文教學的所有目標都是以「知識目標」為基礎或依託的。也就是說,三維目標中的其他目標都必須以「知識目標」為根基,都是建立在「知識目標」的基礎之上。
3、豐富情感的培養也都離不開具體的語文知識內容,都必須在具體的語文知識,即「語言文字」的環境中,在與「語言文字」對話中感受作者的豐富情感,在具體的「語言文字」的誘導和激發下,在模仿和學習生成情感和抒發、表達情感中才能得到實現。
4、然後,在教學設計時,教師必須明確每個教學內容中的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並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三維目標緊密地統一地整合在一起部分教學目標得到保證。
5、最後,要注意及時獲得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達標程度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及時實施補償。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組織、實施教學的同時,還要特別留意學生的情緒、態度、熟練程度、答案正確率等,從中及時獲得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達標程度的反饋信息。
『陸』 把握語文要素存在哪些問題
1. 對語文要素教學不夠重視,教學行為轉變缺跟進。
語文要素是統編教材的一大亮點,在各級各類 統編教材培訓教研時經常會被強調,但是在課堂教
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教師不關注語文要素的現象。如 《我們奇妙的世界》是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 文,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
事物寫清楚的」,課後練習要求「說說課文分別從哪幾 個方面寫了天空和大地」。筆者在聽課時發現,有教師
在課堂上花大量時間組織學生討論「我們的世界奇妙 在哪裡」「你最喜歡課文中描寫的哪一種奇妙的景象」
「作者是怎樣把這種奇妙的景象寫清楚的「」世界上還 有哪些奇妙的景象」等問題,就是沒有進行「課文是從
哪幾方面來寫」的教學。課後與上課教師交流時了解 到,教師備課憑已有教學經驗,從課題入手展開閱讀 教學過程,沒有關注單元導語和課後練習中的語文要
素。由此可見語文要素從教材呈現到課堂教學行為, 需要教師不斷學習強化與實踐跟進。
2. 語文要素教學不夠准確,統編教材解讀未到位。
許多教師通過培訓教研已經認識到語文要素在 統編教材教學中的重要性,文本解讀、教學設計開始
關注語文要素,但是課堂教學中所教的語文要素不 夠准確。如《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是三年級下 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故
事的主要內容,復述故事」,課後練習要求「分角色朗 讀課文,注意讀出裁縫和顧客對話的語氣;默讀課 文,填寫下面的表格,再藉助表格復述這個故事」。聽
課時,筆者看到有教師在課堂上主要指導學生分角 色朗讀和表演,復述故事環節匆匆走過場。究其原 因,是教師沒有釐清單元語文要素和課後聯系題之
間的關系,沒有從單元整體的角度認識到角色朗讀 是為學生復述故事作鋪墊的,應該把復述故事當核 心要素來教學。所以,在多個語文要素出現時,需要
教師學會甄別和整合。
3. 語文要素教學不夠落實,學生能力提升不明顯。
有些教師在使用統編教材時不僅關注語文要 素教學,而且課堂的語文要素教學也正確,但是語
文要素教學落實不夠到位。如《「諾曼底號」遇難記》 是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單元的語文要 素是「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
質」。不少教師都會抓住課文中哈爾威船長大聲吼 嚇以及與洛克機械師對話等語言進行教學,可是課 堂教學以學生圈畫語言描寫句子、分角色進行朗
讀、簡單交流感受為主,最後教師總結強調「從人物 的語言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這個知識,學生得 到的只是一個概念,沒有深切的閱讀感受,沒有閱
讀素養的提升。故,語文要素教學,需要教師掌握和 運用必要的教學方法。
4. 語文要素教學不夠豐滿,課堂教學效果差和諧。
還有些教師在解讀統編教材時能正確把握語文 要素,但是在落實語文要素時比較生硬,存在著機械
訓練的現象。如《肥皂泡》是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 懂的句子」,教師在課堂中抓住「五色的浮光,在那輕
清透明的球面上亂轉」等句子展開教學,學生運用抓 住關鍵詞、聯繫上下文等方法交流自己對句意的理 解,可是課堂上只有學生理性的解答,看不到學習的
過程。因此,語文要素教學不能硬著陸,需要教師教 得有聲色,學生學得有滋味。
『柒』 在理解、把握語文要素時存在哪些問題
一、透視語文要素教學的主要問題
1. 對語文要素教學不夠重視,教學行為轉變缺跟進。
語文要素是統編教材的一大亮點,在各級各類 統編教材培訓教研時經常會被強調,但是在課堂教 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教師不關注語文要素的現象。如 《我們奇妙的世界》是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 文,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 事物寫清楚的」,課後練習要求「說說課文分別從哪幾 個方面寫了天空和大地」。筆者在聽課時發現,有教師 在課堂上花大量時間組織學生討論「我們的世界奇妙 在哪裡」「你最喜歡課文中描寫的哪一種奇妙的景象」 「作者是怎樣把這種奇妙的景象寫清楚的「」世界上還 有哪些奇妙的景象」等問題,就是沒有進行「課文是從 哪幾方面來寫」的教學。課後與上課教師交流時了解 到,教師備課憑已有教學經驗,從課題入手展開閱讀 教學過程,沒有關注單元導語和課後練習中的語文要 素。由此可見語文要素從教材呈現到課堂教學行為, 需要教師不斷學習強化與實踐跟進。
2. 語文要素教學不夠准確,統編教材解讀未到位。
許多教師通過培訓教研已經認識到語文要素在 統編教材教學中的重要性,文本解讀、教學設計開始 關注語文要素,但是課堂教學中所教的語文要素不 夠准確。如《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是三年級下 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故 事的主要內容,復述故事」,課後練習要求「分角色朗 讀課文,注意讀出裁縫和顧客對話的語氣;默讀課 文,填寫下面的表格,再藉助表格復述這個故事」。聽 課時,筆者看到有教師在課堂上主要指導學生分角 色朗讀和表演,復述故事環節匆匆走過場。究其原 因,是教師沒有釐清單元語文要素和課後聯系題之 間的關系,沒有從單元整體的角度認識到角色朗讀 是為學生復述故事作鋪墊的,應該把復述故事當核 心要素來教學。所以,在多個語文要素出現時,需要 教師學會甄別和整合。
3. 語文要素教學不夠落實,學生能力提升不明顯。
有些教師在使用統編教材時不僅關注語文要 素教學,而且課堂的語文要素教學也正確,但是語 文要素教學落實不夠到位。如《「諾曼底號」遇難記》 是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單元的語文要 素是「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 質」。不少教師都會抓住課文中哈爾威船長大聲吼 嚇以及與洛克機械師對話等語言進行教學,可是課 堂教學以學生圈畫語言描寫句子、分角色進行朗 讀、簡單交流感受為主,最後教師總結強調「從人物 的語言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這個知識,學生得 到的只是一個概念,沒有深切的閱讀感受,沒有閱 讀素養的提升。故,語文要素教學,需要教師掌握和 運用必要的教學方法。
4. 語文要素教學不夠豐滿,課堂教學效果差和諧。
還有些教師在解讀統編教材時能正確把握語文 要素,但是在落實語文要素時比較生硬,存在著機械 訓練的現象。如《肥皂泡》是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 懂的句子」,教師在課堂中抓住「五色的浮光,在那輕 清透明的球面上亂轉」等句子展開教學,學生運用抓 住關鍵詞、聯繫上下文等方法交流自己對句意的理 解,可是課堂上只有學生理性的解答,看不到學習的 過程。因此,語文要素教學不能硬著陸,需要教師教 得有聲色,學生學得有滋味。
『捌』 2020年四年級下冊語文提綱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背誦與積累知識梳理
一、詞語積累
屋檐 構成 裝飾 順序 華麗 獨特 照例 率領 踏步 倘若 和諧 催眠曲 甜蜜 夢鄉 籬落 兒童 黃蝶 菜花 蜻蜓 茅檐 蓮蓬 芍葯 樸素 雞冠花
鮮嫩 房前屋後 覓食 附近 傍晚 情景 天高地闊 紅霞 向晚 微風
歸巢 和諧 月明人靜 辛苦 慰藉 掃盪 威力 銳利 河灘 帳子 閃爍 奇幻 蝙蝠 夜鶯 霸氣 貓頭鷹 復雜 暖和 玻璃 天窗 感謝 活潑
鈴鐺 絲綢 綺麗 朝霞 忽大忽小 應和 纖細 談心 車輪 翅膀 垂柳
如霧如煙 花瓣 沉醉 繁華 璀璨 高樓林立 車水馬龍 燈火輝煌
肥沃 靜謐 炊煙裊裊 依山傍水 雞犬相聞 怒吼 松脂 拂拭 灰塵 每餐 晌午 熱辣辣 淹沒 掙扎 成千上萬 沖刷 斷絕 推測 詳細
情形 琥珀 飛舞 腦袋 蜘蛛 蒼蠅 滲出 黏稠 淚珠 前俯後仰 繼續
包裹 森林 甚至 拔起 腐爛 澎湃 恐龍 笨重 遲鈍 鴿子 根據 末期 描繪 隧道 形態 公斤 膨大 前肢 具備 開辟 脫離 納米 無能為力 擁有 冰箱 功能 蔬菜 材料 鋼鐵 隱形 健康 細胞 疾病 預防 病灶 需要 深刻 繁星 藤蘿 波濤 墨綠 嫩綠 集中 交叉 教練 指揮 整齊 節拍 白樺 毛茸茸 瀟灑 朦朧 寂靜 瀟灑 呼喚 響動 盡職 屏息 稿紙 梅花 解悶 勇猛 滿月 淘氣 討厭 理由 心事 反抗 忠厚 毒手 成績 警戒 預備 湯圓 即將 姿態 高傲 狂吠 局促 京劇 一絲不苟
譬如 侍候 飯館 附近 脾氣 敏捷 空空如也 昂首 供養 清靜 擴大 范圍 努力 剎那 奪目 分辨 燦爛 不僅 杜鵑 氣勢 聚集 擁擠 心情 腳跟 移動 昏暗 擠壓 額角 登陸 寬廣 石鍾乳 石筍 觀賞 蘆花 發愣 鉛筆 槍栓 胳膊 劫難 鬼臉 戒指 綢子 敵人 屍首 防備 慌忙
行駛 凌晨 窟窿 混亂 維持 秩序 崗位 主宰 調遣 踐行 介紹 聲明 妖怪 規矩 劈面 幸福 向日葵 柔嫩 豐碩 允許 禁止 蹤跡 呼嘯 始終 吼叫 自私 舉動 臉頰 兇狠 拆除
二、語文園地
卜運算元·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詩和音樂一樣,生命全在節奏。 ——朱光潛
詩是人類向未來寄發的信息,詩給人類以朝向理想的勇氣。
——艾青
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於寧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
——[英國]華茲華斯
蜂
【唐】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老子》
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孟子》
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知讀書遲。
一日讀書一日功,一日不讀十日空。
學習不怕根底淺,只要邁步總不遲。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三、名句背誦
1.關於「理」的名句
燈不拔不亮,理不辯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一時強弱在於力,萬古勝負在於理。
2.關於「團結協作」的名句
人心齊,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3.關於「愛」的名句
愛人若愛其身。——《墨子》
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孟子》
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荀子》
4.關於「惜時「的名句。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長歌行》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朱熹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飛
5.關於「立志」的名句
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志當存高遠。 ——諸葛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6.關於「誠信」的名句。
民無信不立。——孔子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論語》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王充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顏淵《論語》
四、古詩背誦
1.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2.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小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3.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4.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5.塞下曲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4. 6.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五、課文段落背誦
1.《短詩三首》全文
繁星(七一)
這些事——
是永不漫滅的回憶;
月明的園中,
藤蘿的葉下,
母親的膝上。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顆星沒有光?
哪一朵花沒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沒有你波濤的清響?
繁星(一五九)
母親啊!
天上的風雨來了,
鳥兒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風雨來了,
我只躲到你的懷里。
2.《綠》全文
好像綠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處是綠的……
到哪兒去找這么多的綠:
墨綠、淺綠、嫩綠、
翠綠、淡綠、粉綠……
綠得發黑、綠得出奇。
刮的風是綠的,
下的雨是綠的,
流的水是綠的,
陽光也是綠的。
所有的綠集中起來,
擠在一起,
重疊在一起,
靜靜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陣風,
好像舞蹈教練在指揮,
所有的綠就整齊地
按著節拍飄動在一起……
3.《囊螢夜讀》全文
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