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閱讀教學中怎樣有效地進行讀寫結合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形象地體現了讀與寫是不可分割的關系,良好的閱讀能讓寫變得有內容,豐富學生見聞,是學生儲備知識、訓練能力橋梁。學生一旦寫話得到提高,則能促進讀的體會,擴大讀的想像力。「讀寫結合」是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是語文新課標所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是提高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一種基本手段。通過讀寫訓練,可以達到以談促寫、以寫促讀,提高學生的語文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目的。因此,把握好「閱讀」和「寫作」關鍵,就在於能融會貫通,整合考慮分析,充分做好「讀寫結合」的理論准備。抓住這個關鍵的理論點,將有利於「讀寫結合」在教學實踐中得以體現。
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讀寫結合」,切實做到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學語文呢?其實,新教材所選的文章都是一些極好的範文,甚至有一些經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題材選取、體裁安排、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等方面,是學生模仿習作的範文。教學中,如果我們把閱讀教學與學生的練筆緊密聯系起來,根據教材特點,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鑒的對象和創造的依據,及時有效地進行模仿和創造性練筆。這樣,對於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一、在閱讀中摘抄積累運用
由於書上的內容多,學生怎樣才能讀好有益於自己積累與運用呢?我認為
別人好的東西,我們一定要學會。畢竟人類的知識絕大多數還是來自於前人的經驗,是書本上學來的。如果一切知識都要從自己的實踐中得來,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所以,我提倡學生在讀書的時候做摘抄,把書中的好詞好句拿來為我所用。而且,每篇課文學完之後,我會從教師的角度給學生指出一些比較好的詞語、句子和段落,要求學生背誦,並且有意識地在寫話和作文中進行運用。每學完一個單元,我們還會圍繞這個單元的主題讓學生把一個單元的優美詞語、句段整理並背誦積累,初步學習運用。比如:學了「鮮花盛開、樹木茂盛、湖水碧綠、風光秀麗、名勝古跡、蒙蒙細雨、煥然一新」等詞語後,很多學生在作文描寫家鄉是個好地方中都用上了該詞,使文章更加具體。
二、豐富訓練形式,提高寫作水平
閱讀不僅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積累,同時,閱讀還能夠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資源。只有將閱讀與寫作有效地結合,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乃至整體語文素養。閱讀是積累的過程,寫作是理解和運用的結合,彼此交融。從而真正地做到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1、仿寫句子。
句子是課文的基本構件、是課文主題的基本載體、是閱讀教學中的重點,對那些用詞准確,描述生動形式特殊的句子進行仿寫,是引導學生積累詞句的最好方式。如在教《畫家和牧童》時,有這樣的兩個句式:「一......就......」、「一會兒......一會兒......」,在學生品讀完這兩個句子後進行說話練習,學生能夠根據句式聯系生活說出了不同的句子。
2、仿寫段落。
在寫好句子的基礎上,隨著積累的增加,我也注重結合課文的特點,選擇一些符合學生認識規律,與學生寫作結合比較緊密的段落,讓學生進行仿寫。如教學《三個兒子》一課時,有這樣的一個場面描寫「一個(只)_______________。一個(只)_______________。另一個(只)_______________。」 學生通過讀例句,並進行分析,掌握表達方式的基礎上進行描寫,學生寫的內容比較豐富,場面精彩。
3、描寫插圖。
課文插圖正如給學生架設在寫作與閱讀教學的橋梁,促進寫作教學與閱讀的緊密配合,運用插圖進行寫作訓練。通過閱讀課文內容,看插圖,學生展開想像、聯想,聯想插圖的主要內容。如教《葡萄溝》一課時,可引導觀察插圖,思考:圖中的人物分別是誰?他們為什麼笑得那麼開心?心裡又會想些什麼?當時他們分別會說些什麼話?然後寫成一段話。
總之,語文的教學我們要在不加重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憑借教材,找准讀寫結合點,運用多種形式,開展扎扎實實的讀寫訓練,並圍繞結合點完成閱讀教學理解文章的內容與感悟作者的表達兩個過程。這種結合,相信能為學生的寫作打好了扎實的基礎。這也是語文教學改革返樸歸真、深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② 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到「以讀促寫讀寫結合」
利川市長坪民族初級中學 李少輝 《初中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的過程是學生讀寫聽說不斷實踐的過程,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受到熏陶感染的過程。」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引導學生對教材文本的語言進行感知、理解、欣賞、評價,更應注重文本內部各項訓練項目之間的鏈接。引領學生對文本的語言進行加工、整合,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讀寫結合不僅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徑,而且是提高學生各種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在學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抓住閱讀教學最核心的東西,真正做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促進學生多種能力的發展關注閱讀是提升寫作的重要途徑。 有人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讀是基礎,是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所謂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許多名作家在寫作之前幾乎都是閱讀了大量的作品後,才有高水平的作品問世的。 從中可以看出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如此重要,如何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促進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呢?我認為閱讀與寫作是「讀而不作則罔,作而不讀則殆」。只有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寫作教學,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融會貫通,以讀促寫」。如此亦是解決語文教學中作文水平不高問題的一個途徑。 一、語文課堂上讀中學寫,以讀促寫 因為學語文不僅為了提高人文素養,更重要的是要會運用。我們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要有寫的意識,要關注寫作,注重讀寫結合,讀中學寫,以讀促寫。學生也要有寫的意識,通過一篇篇課文的學習,從中感悟文章的主題情感,品味文章的語言文字,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從而學會表達。這才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最終目的。 二、語文教學中注重語境,理解含義 語境是語用語言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正確地理解語言的內在含義離不開語境,它是正確理解語言的基礎,尤其是對語言深層含義的理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人們總是不同的環境下運用不同的言語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思想感情。脫離語境的人物語言感悟對於學生來說是困難的、蒼白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人物語言與語境結合起來,通過對人物語言的理解、感悟幫助學生領悟到不同的語境中,人物的語言也會有各自的特點,從而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表現人物的形象。這樣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才能得到「真」發展,這個「真」既是語言感悟的「真」,也是寫作表達的「真」。 三、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習方式的培養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已知的舊知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性學習,讓學生自己發現、獲取相關的知識。這種學習方式就是一種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教師作為引領者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學習中的研究點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解決研究點,獲取相關的知識,感受研究的快樂。 四、寫作的基礎是課本中的課文 現代教育原理認為,教學過程是教與學雙邊互動過程。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教為學而存在,學又要靠教來引導,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較之於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優勢就在於「教學相長」,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同學生一起經歷了一個自主建構的過程,並有目的、有組織地引導教學活動的開展。由此可見,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忽視。語文課本上的文章,大都是精選名家的經典之作,其語言、格式、表達方法等等都是學生學習的最好典範。作為教師,在教學中當然不應該就課文論課文。一篇課文的學習,通常大家認為只要掌握了字詞,理解了內容,進行了思想教育,這基本上就達到目的了。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到:重要的一點是,應該把課文的學習與寫作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時時受到寫作的啟示。正像葉聖陶先生所說的那樣:「閱讀和寫作是對等的兩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乾的兩回事,認真閱讀有助於寫作。」 總之, 「讀」與「寫」是兩個重要的語文能力,特別突出地體現著一個人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語文教學是一個開放的教學體系,既要加強學生閱讀的指導,又要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閱讀是理解,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表達,又得益於閱讀,兩者密不可分。
③ 初中語文怎樣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這里我倡議一下寫提綱。這是從宏觀上把握文章的一種極好的形式,對於梳理寫作思路有極大的好處。我的作文訓練,很多都是用提綱來進行的。
一個規范的作文提綱分為三部分:
(1)標題;
(2)中心或者主旨(這個必須先寫出來);
(3)至少五個部分的層意(我對此的要求是:語言可以簡潔,但內容一定要具體。層意後面要有大致的字數,便於老師了解詳略的安排)。
★一定要課堂動筆。現在很多的語文課堂學生幾乎不動筆,或者動筆也是抄寫,這個是我非常反對的。課堂一定要有帶有思維活動的寫的訓練。「讀寫結合」盡可能當堂進行,當堂點評,趁熱打鐵,效果最好。
★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學生的「寫」一定要得到教師有效的指導。我常說的一句話是,語文學科里,如果教師不批閱,學生的作業就是完全無效的。無論多忙,我都要對學生的作業做到全批全改——特別是作文,而且作文是絕對不讓實習老師批閱的。如果不能做到批改,那就不如不留作業。
學生對於寫作有很多錯誤的觀點和認識,老師一定要引導,千萬不要放任自流。但是我們老師也要提升自己,很多時候,學生的錯誤觀點和認識,是因為我們觀點和認識上的錯誤才造成的。一個語文老師,如果能做到讓學生欽佩其學養,尊重其為人,喜歡其教學風格,那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也就不是難事了。
苗滿紅
關於讀寫結合的當堂訓練,我覺得我最近嘗試的「課外文言文」學習方面做得不錯,我選取優秀中國共產黨員小傳百篇中的部分學生比較熟悉的人物小傳來訓練學生的當堂讀寫結合。學生讀得有興趣,寫的也有興趣。
比如:學習孔繁森(1944~1994,1966年入黨)一文
孔氏繁森,齊魯聊城人,乃孔子七十四代孫。曾兩度請纓,辭桑梓,赴西藏,初任職崗巴,後主政阿里。為人樸厚,克己而利於群;在政清勤,鞠躬以盡其瘁。年五十因車禍殉職。嗚呼!德傳雪域,福被藏民;聲名著於一時,共產黨人之境界彰乎百世也。
這個因為接近時代,比真正的古文又要好懂得一些,拿它來訓練文言語感,覺得得很適,又因為它短小,用時不長,裡面的精華句子一下子也能看透徹,宜於定點學。特別是對英雄人物的學習,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情感。
在讀懂以後,接著組織學生仿寫,寫班級人物,比如:
馬金龍傳
馬氏金龍,屯留張店人。乃老馬相依為命之獨孫也。為孝其祖,辭元庄,赴三中。學藝欠精,皆因少時基礎太差;進取不大,尚怨課堂嬉皮笑臉。幸本質憨厚,少計得失,喜勞動,樂助人,而不至於太害群也。
覺得學生合作能寫成這個樣子,比較滿意。
④ 怎樣在學習語文時巧妙地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是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是語文新課標所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是提高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一種基本手段.通過讀寫訓練,可以達到以談促寫、以寫促讀,提高學生的語文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目的.因此,把握各個學段的「閱讀」和「寫作」關鍵,就在於能融會貫通,整合考慮分析,充分做好「讀寫結合」的理論准備.抓住這個關鍵的理論點,將有利於「讀寫結合」在教學實踐中得以體現.
⑤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讀寫結合」
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與說話寫話有千萬個接觸點。教學時要慧眼識才,抓住結合點,促使學生把在課文中學到的語言材料,表達方式乃至修辭手法運用於新的語境中,並逐步仿中有創,培養運用創新能力。孩子的寫作總是先從讀書開始的,讀與寫兩者之間相互聯系 ,相互轉化 ,這就構成了讀與寫的結合。因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加強閱讀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讀寫聯系,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顯然,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那麼怎樣有效地進行讀寫結合起來呢?下面就談談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幾點做法。 一,從讀入手,以讀促寫。 1、以讀促寫首先要做到大量閱讀。 大量閱讀的前提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最開始我用開故事會的形式培養孩子們的讀書興趣。看到孩子們愛上了讀書,我心裡有說不出的欣慰。 大量閱讀即多讀,既指讀的篇章多,也指讀的遍數多,以至熟讀成誦。選取好的文章讀。我的四年級的學生我就建議孩子們多選取優秀的作文,短小精悍的好文章來讀。閱讀時,主要是要理解內容地讀,不死讀書;但古詩詞方面還得要求孩子們背誦了,孩子們背完我就在操行評比中讓學習委員加分,這樣孩子們自主背誦的積極性也特別高。 2、以讀促寫要教會孩子讀書的方法。 孩子們在讀的同時,老師要交給他們讀書的方法,不是看了就忘了,記性好忘性大。要指導孩子學習作者的觀察、寫作的方法。通過閱讀,了解文章的選材、組材,怎樣確定中心,怎樣遣詞造句。要在讀的同時讀明白:這篇文章好在哪裡?我以後寫這類文章要怎樣才能寫好?這樣,讀文章就仔細認真多了。我告訴孩子們,你看到一篇文章,自己先想一想:這個題目的中心詞是什麼?也就是學習審題。如果讓你來寫,應從何入手?讀文章的過程中,想一想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立意謀篇的。讀完後再想想,這篇文章好在哪裡?鼓勵孩子養成一邊讀一邊提筆在手,做好批註筆記的好習慣。這樣琢磨咀嚼,當會收到心領神會、潛移默化的效果,從而逐步解決怎樣寫的問題。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閱讀中要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進行寫作的練習。 讀與寫要實現兩者之間有效的結合,首先要在利用好語文課本這個最好的載體,在語文課堂中結合教材的設計,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為孩子寫話實踐提供仿寫借鑒的對象,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進而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 1、讀寫結合,先從課文的仿寫做起。 仿寫是寫作的一個單項訓練,扎扎實實地練好寫作基本功,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如遣詞造句,小的片段練習等,這是寫好一篇文章的基礎。如我教完《貓》這一課時,讓同學們學習老舍先生的寫作方法,回去觀察自家的小動物,觀察時要積極地展開聯想和想像,要把小動物當作自己的好朋友來觀察,你會怎麼寫?同時,課文中哪些好詞好句你可以舉一反三運用自如呢?孩子們回去之後就寫了《我們家的小雞》、《我們家的小狗》等作文,效果相當好。還能運用上課文中一些好句,寫得很生動。 2、讀寫結合,還應為孩子們張開想像的翅膀。 在閱讀中培養孩子們的想像力是必然的。只有讓孩子在閱讀中插上了想像的翅膀,融入課文情感,習作中才可能會有可寫之處,更有可看之處。巴金老人曾說:我會寫作,不是因為我有才華,而是因為我更有感情。閱讀時孩子們融入了情感,在腦海里產生了作品中所描寫的景象,產生了不同的閱讀體會、感受。孩子把閱讀的體會感受遷移到自己的作文中,產生了寫作的情感,這樣的作文才會別具匠心裁,獨樹一幟。如我教《只有一個地球》的教學時。針對本課的特點,我找准讀寫結合的連接點,設計了一道開放性的題:同學們,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它是那麼可愛,又那麼易碎,我們應怎樣成為一名環保小衛士?一石掀起千層浪,同學們暢所欲言,有的組結合課文中自然資源的浪費,制定了有關環保的建議書,有的學生用詩歌來表達,有的寫了一個小片斷,如昨天,是茂密的叢林,到處鳥語花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今天,是繁華的都市,喧鬧的工地,伐木機砍斷了人與自然的紐帶樹木,也奪去了鳥兒的樂園;明天,又會怎樣?是一望無際的沙漠,臭烘烘的溪流,還是呢?通過抓住這一教學契機,不僅讓學生重溫了上學期學過的建議書的寫法,同時也鍛煉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把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起來。 3、讀寫結合,要勤練筆進行習作練習。 勤寫勤練,才能練出好的作文。只有經常動筆,反復推敲,不斷探索,才能從不會寫到會寫;從不願寫到想寫;上語文課,孩子們就准備好練習本,准備隨時練習寫句子,寫片段。多鼓勵孩子們寫日記,養成用筆記錄生活的好習慣。練習成篇的作文應根據各年段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新課程標准》要求,有計劃地進行。要精心設計,精心安排,不能一味貪多、囫圇吞棗。在練習內容上,也應由簡到繁,由淺入深。低年級應側重於說話、寫話;中年級應強調較為有序的句段、語段,後再練習寫簡單的文章;高年級應致力於篇章,盡可能地要求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寫作的練習方式也力求多樣,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培養孩子興趣入手。這樣,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在寫的練習過程中,及時發現閱讀中的不足,為讀引路,不斷提高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進而讓我們的孩子更優秀更全面。 以上,只要我們教師能正確引導學生多讀多寫,把讀與寫有效地結合起來,充分地利用教材,發揮好每篇文章在讀寫結合中的載體作用,從而全面提高孩子們的綜合能力
⑥ 語文閱讀教學中怎樣做到讀寫結合
《初中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的過程是學生讀寫聽說不斷實踐的過程,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受到熏陶感染的過程。」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引導學生對教材文本的語言進行感知、理解、欣賞、評價,更應注重文本內部各項訓練項目之間的鏈接。引領學生對文本的語言進行加工、整合,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讀寫結合不僅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徑,而且是提高學生各種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在學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抓住閱讀教學最核心的東西,真正做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促進學生多種能力的發展關注閱讀是提升寫作的重要途徑。 有人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讀是基礎,是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所謂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許多名作家在寫作之前幾乎都是閱讀了大量的作品後,才有高水平的作品問世的。 從中可以看出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如此重要,如何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促進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呢?我認為閱讀與寫作是「讀而不作則罔,作而不讀則殆」。只有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寫作教學,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融會貫通,以讀促寫」。如此亦是解決語文教學中作文水平不高問題的一個途徑。
⑦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讀寫結合」
一、教師要有「讀寫結合」的理念
什麼樣的思想,就會有什麼樣的行動。以前的語文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只需讓學生知道課文寫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要求背誦的背下來就行了。但是,隨著課改的深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成為語文教師追求的目標。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寫的訓練。這就要求教師在鑽研教材時能夠關注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指導孩子學習作者的觀察、寫作的方法,諸如怎樣選材、組材,怎樣確定中心,怎樣遣詞造句等,要在讀的同時讀明白:這篇文章好在哪裡,我以後寫這類文章要怎樣才能寫好。這樣,讀文章就仔細認真多了。平時,我還經常提醒孩子們,你看到一篇文章,自己先想一想:這個題目的中心詞是什麼?也就是學習審題。如果讓你來寫,應從何入手?讀文章的過程中,想一想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立意謀篇的。讀完後再想想,這篇文章好在哪裡?鼓勵孩子養成一邊讀一邊提筆在手,養成讀書做筆記的好習慣。這樣琢磨咀嚼,會收到心領神會、潛移默化的效果,從而逐步解決「怎樣寫」的問題。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要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
讀與寫要實現兩者之間有效的結合,首先要利用好語文課本這個最好的載體,在語文課堂中結合教材的設計,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為孩子寫話實踐提供仿寫借鑒的對象,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進而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
1.讀寫結合,先從課文的仿寫做起
仿寫是寫作的一個單項訓練,扎扎實實地練好寫作基本功,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如遣詞造句,小的片段練習等,這是寫好一篇文章的基礎。如我教學《學會合作》這一課時,讓同學們學習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運用總分總的寫法,圍繞一個意思,從不同方面來寫,並用上「總之」一詞。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活躍,有的結合季節寫花兒盛開的情景,有的聯系品德課上學到的知識,從不同方面寫了祖國的變化……效果相當好。
2.讀寫結合,還應為孩子們張開想像的翅膀
在閱讀中培養孩子們的想像力是必然的。只有讓孩子在閱讀中插上了想像的翅膀,融入課文情感,習作中才可能會有可寫之處,更有可看之處。巴金老人曾說:「我會寫作,不是因為我有才華,而是因為我更有感情。」閱讀時孩子們融入了情感,在腦海里產生了作品中所描寫的景象,產生了不同的閱讀體會、感受。孩子把閱讀的體會感受遷移到自己的作文中,產生了寫作的情感,這樣的作文才會別具匠心裁,獨樹一幟。如我教《漁歌子》一詞時,針對這首詞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抓住詞中描寫到的景物及色彩,引導學生展開想像,想一想還會有怎樣的美景,然後把自己想像中的情景寫下來,注意動靜結合。時值春節,學生有了親身體驗,再加上平時的積累,很快,一篇篇如詩般的美景從學生筆下流淌出來。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想像,不僅發展了語言,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教師也檢測到了學生對這首詞的理解情況。
三、及時地評講必不可少
讀寫結合,如果僅僅滿足於學生寫了,還差得很多。要想真正提高效率,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還要注重及時評講。評講宜及時。在學生動筆習作的時候,教師要在巡視過程中尋找寫得好的、有代表性的練筆作為範例。當大部分學生完成時,開始交流、點評。除了學生積極主動交流、點評外,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精心挑選出來的「作品」進行細致評講,讓學生在評講中或開闊思路,或積累語言,或學會修改……
總之,只有教師心中有「讀寫結合」的理念,定能夠想出更多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高招,學生的讀寫能力也定能在逐日的訓練中得到提升。
⑧ 讀寫結合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種讀書的方法,也是寫作的一種方法。讀書是一種積累的過程,但是,光讀書,不練習,屬於只學不用,讀書既要明理,也要運用到實踐當中。而且,寫作還能促進對書本的理解。同樣,一個喜歡寫作的人,如果不讀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我們要強調讀寫結合的方法。
⑨ 讀寫結合 什麼意思
就是把讀和寫結合起來啊···
邊讀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