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語文早讀應該怎麼安排
當然以讀所學的課文為基礎,兼顧一些文學常識.現在的高考,更多地應該將目光放在課外的與教學相關的文章上呀.
② 怎樣上好高中語文早自習
早讀課,顧名思義,早上進行的朗讀課。語文是一門需要記憶的學科,而早上由於休息後前攝抑制少,記憶效果好,而「讀」又是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因此,早讀課引起了學校的關注。現在,絕大多數高中學校都安排了早讀課,每周2-3節,時間大約為30分鍾。在實際的操作中,早讀課的開發和利用還不盡人意,迫切需要我們找到問題的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措施。下面就這些方面的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早讀現狀
1、缺乏管理。從學校角度來看,主要表現在:缺乏直接管理早讀的領導或領導監督管理不到位等;從老師的角度來看,主要表現在:遲到,中途退場,對學生違規行為視而不見,借早讀處理班務等;從學生角度來看,主要表現在:自製能力差,過位,取水,隨便講話,上廁所,做其它學科作業等。總之,缺乏管理,更沒有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
2、目標模糊。很多老師對高中三年的早讀課的目標缺乏整體的架構,也沒有對本學年或學期的早讀課目標進行深入的思考,甚至對於近期的早讀課目標也缺乏明確的認識。對於學生而言,隨心所欲朗讀就更成為常態,究竟讀什麼,達到什麼目的都不很清楚。
3、形式單一。大家都明白早讀在於「讀」,但怎樣讀,卻是許多老師沒有認真研究的。一節早讀課下來,不是課代表帶讀,就是學生獨自朗讀。長時間用同一方式做某一事情,會讓人覺得枯燥乏味,產生厭倦情緒,自然,早讀課堂也會顯得沉悶。久而久之,早讀課的聲音越來越低小,同學們越來越不喜歡早讀。
4、內容枯燥。早讀課究竟讀什麼,老師沒有指引,學生自己也不很清楚。於是,造成了學生早讀課讀的內容幾乎千篇一律,那就是凡是要求背誦的就先重點朗讀,不要求背誦的課文適當朗讀。讀來讀去,都是課內的幾篇課文。
5、效率低下。由於有上述情況存在,加上缺乏學法的指導,早讀課陷入了無序、重復的境地,從而造成效率低下。我們看到,盡管一個學期有幾十節早讀課,但到頭來,考試時候,要求背誦默寫的書上的4分的內容好多學生還是不能寫出或不能全部寫出。
二、早讀作用
語文早讀課在促進學生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情操的陶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對於教學的順利推進,師生情感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義。
1、積累知識。早晨是記憶的高峰期,雖然時間不長,但筆者認為此時早讀對積累知識很有幫助。利用早讀課可以系統完成字音、字形、字義的積累,詞語的積累,成語的積累,寫作素材等等的積累。
2、提高能力。培養朗讀能力。語文教學主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讀」在四種能力中價值獨特,「讀」是思的憑借,是悟的前提,是說的儲備,是寫的基礎。早讀課倡導學生大聲朗讀,是提高學生上述四種能力,特別是「讀」的能力的途徑。
培養語言感知能力。早讀課是專門用來「讀」的課,眼、腦、口、耳協同活動,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與耳朵聽到的音義符號同時到達人的中樞神經,增加了傳入大腦皮層的刺激渠道,有刻入骨髓,直擊靈魂的效果,大大強化了對語言的感知力。
3、培養閱讀習慣。早讀課是培養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絕佳時間。有效的朗讀可以激發興趣,燃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渴望和熱情,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
4、愉悅身心,陶冶情操。漢語言文字的整齊美、回環美、抑揚美、節奏美和旋律美,需「讀」來細細玩味。漢語言作品,尤其需要通過出聲地讀方能領悟其曼妙,才能品嘗它的原汁原味。利用好早讀課可以形成至美境界,可以愉悅身心。新課程標准重視提高人文素養,主張靠熏陶、感染、潛移默化達到目的。語文開設早讀課,正是實踐陶冶情操提高人物素養的有效途徑。
5、完善教學環節。信息反饋與糾正功能。教師早讀課到班級中進行指導,能及時發現學生朗讀上存在的問題,或者發現自己教學中遺漏掉的知識點,從而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及時給予糾正,示範和指導,有針對性地制定以後的課堂教學計劃。
6、復習、預習功能。「重復是學習之母」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科學合理地利用好語文早讀課,它是學生及時鞏固舊知、產生新知的寶貴時機。當然,也可以利用早讀課預習新課,為新授課文奠定基礎。
7、增進師生感情。早讀課相對於正課,氣氛更加輕松,老師參與其中,或領讀,或指導,或巡視,有助於師生之間感情的交流。而這種情感在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
三、早讀課的開發與利用
1、保證時間。學校可以每周安排至少三次早讀課,每次最好不少於三十分鍾。時間太短,學生還來不及熱身,起不到早讀的效果;時間太長,學生疲倦,厭煩,影響學習情緒。我堅持早讀提前到位,讓學生提前5分鍾早讀。老師早讀課不能隨意佔用學生時間。學生早讀課不能挪作它用。總之,盡量不要讓學生的早讀因受到外界的干擾而中斷,盡量保證早讀的連貫性和朗讀的時間。
2、強化管理。學校、級組和班級安排專門領導或人員管理師生早讀。教務處、年級組將會同學生對早讀課進行長期或每周不定期檢查,詳細記錄課前5分鍾,上課時,課堂末的人數和早讀狀況,並公布結果,獎優罰劣。檢查結果納入級班考核。值班教師必須在預備鈴響之前到達教室,提倡教師提前5分鍾進入教室組織學生進入早讀狀態。早讀教師不得坐著上課;不得利用早讀批改作業、備課、看其它書籍或發手機信息等;不得利用早讀進行講課、考試活動;正式上早讀課時,教師要在教室內巡視輔導,指導學生高效率地進行早讀,杜絕學生不出聲、做作業、做小動作、睡覺、隨便講話等不良現象;班主任或學習委員負責組織檢查監督,保證早讀課的出勤人數和秩序。
3、明確目標。早讀安排要有鮮明的目標意識。早讀課最主要的任務是朗讀與背誦,那麼讀什麼,背什麼,完成多少任務,都要在讀之前先確立。沒有明確的早讀任務,學生就沒有壓力,早讀的實際效用就不會很大。這就要求作為引導者的老師,制定長、中、短期計劃。長期計劃,是高中三年的朗讀計劃;中期計劃是一學年或一學期的朗讀計劃;短期計劃是一個星期或每一天的計劃。特別是將早讀課內容分解到各周早讀課上,各節早讀課既獨立又有聯系。構成一個完整的閱讀系統。早讀任務(內容)有硬性規定人人都得落實的集體朗讀計劃,也要有自由選擇的個人計劃。集體計劃最好有課代表提前寫在小黑板上或老師以列印出來張貼在顯眼的位置,以提醒學生早讀須完成的目標。還要有早讀的要求,根據不同的早讀內容,教師要講明早讀的要求。早讀的要求要切合學生實際,不宜定得太高,要使大多數學生都能完成,從而讓學生體驗到那種完成任務、達到目標的成功的喜悅感。
4、加強檢查。安排了早讀的任務還需要檢查。如不檢查效果,學生朗讀就少壓力,缺少壓力就沒有了動力,自然早讀的效果就不會很好。因此一定要做好早讀效果的檢查工作。檢查時間一般選在早讀課的最後或安排某個專門的時間,檢查時根據學生學習層次,注意優差兼顧,難易適中。檢查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老師組織考試,也可以是同學間口頭檢查,老師抽查。沒有完成早讀任務的同學則「窮追不舍」,約定時間再次檢查,直到完成任務為止。只有這樣,才不會使朗誦流於形式。
5、豐富內容。突破常規的朗讀范圍,給朗讀注入新鮮的內容,比如可以朗讀包括字音,字形,字義,詞義,成語等在內的語言基礎知識。不必每天面面俱到,可以把各個內容分配到不同的朗讀時間單元里。比如星期一早上2分鍾朗讀拼音,3分鍾朗讀成語,星期三2分鍾朗讀詞語或語句等。
可以朗讀課內背誦篇目,課外詩歌、文言文、現代文和範文。學生搜集資料有困難,老師就幫助搜集整理。之後列印發放,讓學生早讀課時朗讀。然後回家給每篇都寫上評語,尤其要寫出自己的心得。經過這樣的引領後,學生的思路會逐步打開。
可以朗讀自己的文章。重點讀文章內容,對於其它內容,一般不要過多關注。因為,早讀課的目的是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朗讀去發現、修正、提升。此外,同學之間也可以互讀、提建議。
6、創新形式。
領讀。領讀是早讀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它可以統一行為,使學生注意力集中,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還能活躍氣氛。因此,教師在早讀課上要培養課代表進行領讀,或培養一些朗讀能力強、發音準確的學生做「小老師」進行領讀。
范讀。特別是對於課文中的難點、重點,要親自指導領讀。這對老師新課的開展,也清除了一定的障礙,到上新課時,許多學生對於新課內容已經有一定印象了,這樣便於知識的接受和鞏固,提高教學效果。
站讀。也就是站著朗讀。早讀課時,總有部分同學坐著的時候,精力不集中,開小差,時而吃東西,時而喝水,時而拿拿這,時而摸摸那。如果站著,雙手捧書,那再去做其它事情的機會就少了。
立體式朗讀。朗讀讓多種器官互相協作,它所獲得的信息比聽更廣泛、更主動、更活潑,更深刻,也更能激發學習的興趣,更能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對語言美的感悟與理解。
分段式朗讀。把早讀課一般分成幾段:如一段時間為了復習而朗讀,一段時間為了預習而朗讀,一段時間為了課文拓展而朗讀。當然,最後一段時間也可以留白,不朗讀,用幾分鍾時間檢查早讀效果。
還可以採用比賽式朗讀、背誦式朗讀、集體朗讀、男女分讀、分角色朗讀、吟誦讀、自由讀、接力讀、表情朗讀、大聲讀、小聲讀和默讀等等各種形式朗讀以活躍早讀課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③ 高中語文早讀怎麼安排
高中語文早讀安排: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句話說明了早晨的時光是很珍貴的.但是高中生對待語文 早讀課的態度與興趣同初中,小學相比,反差極大. 好多學生認為要重視思維訓練,早讀課不必太在意, 所以高中語文早讀的教室里不再是琅琅書聲而是沉 默的世界.實際上這是對早讀的誤解,語文本身是 語言課,不大聲閱讀,就沒有語感;沒有語感好多理 解的東西就很難把握.所以我認為高中語文教師要 計劃好學生的早讀安排,培養學生的語感和理解力.
,教師要精心選材,系統籌劃,全程指導.
高中學生學習潛力大,學習視野開闊,不滿足支 離破碎的知識,喜歡系統的全面知識.所以語文老 師應該針對整個高中,針對高中語文知識體系,針對 本校學生世界,選擇文質兼備的真正適合誦讀或記 讀的材料,編制一套系統的語文早讀教材,要有大綱 中要求背誦的篇目,要有經典作品,要有語文基礎知 識,要有學生自己的作品.這個工程浩大,最好學校 語文組老師全體參與,共同攻堅.高三語文早讀材料印發給學生早讀時 讀,記,悟,學生很是喜愛.很多學生說,早讀課讀了。會起到很大的效果。
④ 高中早讀如何提高效率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對於學生來說,清晨是頭腦最清醒,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在這段時間進行讀書活動,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早讀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舊知,預習新知,而且研究發現,早讀大聲朗讀可以激發大腦皮層的興奮,從而提高記憶力。江蘇新高考模式,語數外各150分,對語文、英語背誦以及語感會有更高的要求,甚至數學都提高了對閱讀的考察。高中生如何在短暫的早讀時間收獲最大的讀書效益,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讀書音量要適中
剛進高中,很多學生讀書聲音比較小,我稱之為「和尚念經」,只見嘴動,不聞其聲。時間久了,經常可以見到個別學生昏昏欲睡,達不到應有的讀書效率。沈德潛在《說詩晬語》強調:「詩者,以聲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揚抗墜之間。讀者靜氣按節,密詠恬吟,覺前人聲中難寫、響外別傳之妙,一齊俱出。」說明「聲」對於讀書的重要性。大聲讀書可以排泄胸腹中的郁悶之氣,使人神清氣爽,讀書的效率自然會相應的提高。大聲讀書的同時也需要加強記憶,要懂得「雁過留痕」,讓知識留在腦子里,而不是「香消雲散」。
二、讀書節奏要適中
語文和英語中有大量的篇目需要背誦,高中學習相對來講又比較緊張,慢條斯理的讀書不適合高中大量篇目的背誦。背誦新的知識點時可以先放慢語速,讀書理解相結合,待理解之後需要加快讀書的節奏,提高效率。在讀語文的時候,不動筆墨不讀書,手上拿只筆,不是做樣子給誰看,遇到不理解或難以解決的問題,做好標記可以課後請教老師或查字典等。遇到一些難寫的字詞,拿出草稿紙,多寫幾遍,關注好自己的易錯點,提高正確率。在讀英語時,注重發音,發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記背單詞的速度和持久度,每位學生可以根據音來記背一些單詞,不會的發音課後問老師,千萬不要因為一個單詞背十幾遍,找到自己的記憶妙招很重要,如採取形象記憶法等。
三、要有好的讀書姿勢
經常可以看見個別學生讀書或俯身桌面,或手托下巴,或翹著二郎腿邊抖腿邊讀書,還有部分學生把書本放到桌面上,手中拿著其他東西邊把玩邊讀書,這些學生想盡各種辦法讓自己讀書可以輕松一點,殊不知這樣的讀書習慣即影響身體發育,又影響讀書效率,一節早讀下來會發現,老師布置的任務都未能夠完成,增加自己的學習負擔。《朱子讀書法》裡面寫道:「學者讀書,須要斂身正坐。」端正坐姿,雙手捧書,大聲朗讀是學校對學生讀書的基本要求,不僅有利於身體的發育,還可以避免雙手不自覺的其他行為,真正的做到專注讀書。再者挺直腰板也可以增加自信,更加輕松地徜徉學海。
四、明確目標,及時檢測
每天語文和英語老師都會根據班級大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布置相應的早讀任務,完成老師布置的早讀任務是每位學生早讀的基本要求。但學生個人應該追求盡快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並能根據自己情況適當多背誦一些內容並及時檢測,這是提高個人記憶力最好的方式。面對大量的背誦任務,每位學生都需要安排好自己的計劃並嚴格執行,但切記是在自己已經完成老師布置任務的前提下進行額外加班,計劃也應在自己的能力考慮下制定,萬不可囫圇吞棗,做猴子撈月的傻事,要腳踏實地,穩扎穩打。
曾國藩在《家訓》中寫道:「熟讀古人佳篇,先之以高聲朗誦,以昌其氣;繼之以密詠恬吟,以玩其味。二者並進,使古人之聲調拂拂然若與我喉舌相習,則下筆時必有句調奔赴腕下,詩成自讀之,亦自覺琅琅可誦,引出一種興會來。」
早讀是一天課程的開始,也是對前一天學習的鞏固。在早讀課中收獲滿滿會讓你有足夠的信心與精神力量步入新的學習中。或許有人會因為睏倦無精打采,因為沒有目標而不知努力,羨慕別人的滿分檢測,無畏自己的滿紙紅叉,可能你會覺得這只是個早讀,可你不知道有多少人就是在你恍惚的一個小時里跨出了一大步,日積月累拉開和你的差距。沒有人天生是愚笨的,只有更努力才能更優秀。提起你的氣,放開你的聲音,捧好你的書,拿好你的筆,認真記背,徜徉學海。如此,便不至於清晨早起,呱呱讀書,只得來一場空。
⑤ 高三早讀應該讀什麼,我什麼都不太好
熟讀英語課文!熟讀語文課文!
熟讀英語課文,是因為「讀」是英語「聽說讀寫」四大基點之一,主要是訓練語感,上課注意聽老師講解,在哪裡停頓,並且要盡量把英語的發音搞准(特別是音節的重讀部分),哪裡升調,哪裡降調,這個很重要,也可以打下聽力的基礎。
熟讀重要的語文課文,母語,應該不困難,這個說的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道理。
總之,無外乎這兩門了。
⑥ 高中語文早讀應該怎樣安排
保證每天讀兩到三篇文言文,不一定要讀懂培養語感。必備的課文要每天安排讀3-4篇循環,讀10-15個文言實詞,讀15-20min的答題技巧和表現手法與技巧,以及自己喜歡的好詞好句。
⑦ 高中早讀語文讀哪些內容好
長期以來,語文早讀讀什麼,怎麼讀,且效果不佳成了困擾眾多高中語文教師的心病。早讀時班主任找學生談話搞衛生其他任課教師檢查作業學生出牆報、做練習只是齊讀或剛開始大聲、漸漸小聲以致最後無聲只讀課文、只讀背誦文段等等。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學生和部分老師不清楚早讀課的目的、作用、形式及該選用哪些材料以致於出現早讀目的不明、形式單一、材料貧乏的局面。為了更有效的開展早讀,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觀念明確早讀課的目的和作用。 首先從學習語文的角度來看早讀是學生每天接觸語文的第一時段。如果早讀氣氛沉悶、內容單一、形式枯燥無疑將壓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影響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有效的朗讀可以激發興趣燃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渴望和熱情。其次對語文學習來說早讀課大聲的朗讀是必須的。讀是思的憑借是悟的前提是說的儲備是寫的基礎。朗讀是眼、耳、腦、口等多種器官相協作便於集中學生注意力訓練學生思維激發求知的慾望。它所獲得的信息會比聽更廣泛、更主動、更活潑也更能激發學習的興趣更能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對語言美的感悟與理解。其三日積月累的早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審美和文學鑒賞能力。只有反復朗讀充分熟悉文本才可能調動腦中已有的語言北京和經驗進入對文章的深層的整體把握。在朗讀中仔細推敲文章的含義、情調、韻味想像作者的心情和情感代作者表達思想抒發情懷經過這樣的朗讀對文章的理解會更加深刻。通過朗讀獲得感性印象通過反復朗讀獲得感性認識和審美熱情當感性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候茅塞頓開的時候也就到了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文學鑒賞的能力。
二、早讀安排要有鮮明的目標意識。 早讀課也是完整的一節課教師在早讀時也應有明確的目標教學意識教師在早讀的開始就通過投影或直接板書的方式給學生以明確的早讀目標早讀目標應包括以下內容:1早讀的內容。教師讓學生明確本節課讀什麼早讀范圍廣泛但因為時間限制所以安排的早讀量要適宜保證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能完成。2早讀的要求。根據不同的早讀內容教師要講明早讀的要求如泛讀了解、熟讀領悟、背誦默寫等。早讀的要求要切合學生實際不宜定得太高要使大多數學生都能完成從而讓學生體驗到那種完成任務、達到目標的成功的喜悅感。3早讀的檢測方式及注意點。教師在早讀的開始就明確告知學生檢測方式及 注意點使學生對早讀產生動力。
三、系統安排早讀內容提高早讀效率 早讀課不排除學生用大腦最清醒時間記憶課文重點內容但我認為更應加入學生閱讀發展的總體趨勢因為課內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課外的延伸更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語文教師在每學期之初應該把早讀課內容納入學期教學計劃將每天早讀的內容與達到的目的作為備課內容的一部分針對課本難易深淺的不同情況有計劃有內容有步驟地指導學生早讀使每天早讀課與課堂教學目標有機結合。可以結合每學期課本編排的體例與培養訓練的目標、要求如高一語文的單元訓練重點都有明確的要求依次為「揣摩語言整體感知」、「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點提取精要」、「總體把握篩選信息」、「研究探討深入領會」、「分析評價借鑒吸收」這就使語文能力的培養具有了更大的可操作性和成效。
四、組織多種形式的朗讀提高學生朗讀興趣 ①早讀課以讀為主要的形式但教師一味地強調學生去讀去背那麼時間不長學生的注意力就易轉移而且會產生疲勞感和枯燥感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這樣勢必影響早讀的效果。這時候教師假如能根據學生這一生理和心理的特點要求學生動用多種感官參與早讀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採用集體朗讀、集體背誦、小組賽讀、男女分讀等多種形式早讀這樣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早讀的積極性。 ②聲情並茂的范讀。在早讀課中老師要做好范讀和指導工作幫助學生去把握朗讀不同作品的語氣讓學生體驗到「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體驗到朗讀的藝術魅力。自然能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創設出濃烈的朗讀氛圍。 ③詩情畫意地配樂讀:文學與音樂有著不解之緣音樂以特有的旋律和節奏塑造藝術形象把人們帶入特有的意境之中喚起人們的情感。當文字與情調相吻合的音樂交相輝映時便會產生和諧共振的效果。 ④一顯身手的競賽讀:中學語文新課程標准中對朗讀教學總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考察並注意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學生應較准確地掌握標准讀音和朗讀要領流暢而正確地讀出各種句式的不同語氣做到發音正確擯棄方言用普通話進行朗讀句讀清楚語氣流利感情鮮明。學習一些基本的朗讀技巧如重音、停頓、速度、語調等。字音、語調都要力求准確注意不讀錯字不添字不漏字不拖腔做到咬字吐詞清楚明白。這就可以組織詩歌朗誦比賽從而激起學生的好勝心。
⑧ 適合語文早讀帶讀的文學書籍
適合早讀的書...我以為是一些散文最好..這樣能培養語感,還琅琅上口.
我的建議是不必買什麼書了...或者是去網上搜這些文章,然後列印下來,每人一份.這樣既節約了錢,也可以突出重點,作用也好.
好的文章:
1.詩經,楚辭是不能少的,在裡面選幾篇.多了,估計還聽不懂.
2.唐詩,宋詞必須得要,選幾樣風格不同.不要都讀那種溫柔鄉里的調調.
3.紅樓夢里的選兩篇:我推薦黛玉的一首詩: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
4.然後就是近代作家了.近代里的文章詩歌我覺得有的值得一讀.
顧城的,戴望舒,舒婷的,
還有那個鄭愁予"我達達的馬蹄從江南,那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徐志摩的.沙揚那拉.還有汪國真
5.然後就是一些作家了:史鐵生,柯靈,畢淑敏,太多了
6.不知道這樣回答,夠不夠虔誠.
⑨ 我是江蘇升高三的理科生,請問有經驗的人高三語文、英語早讀可以讀些什麼
我比你大一屆今年剛高考完,所以對於早讀有些自己學習的心得。語文分兩種其實,一類是字詞,就是前面的前四道的選擇題,另一類就是後面的現代文/古詩鑒賞,古詩默寫與作文了。前面的字詞是基礎,所以高三上學期,建議你就要開始整理字詞拼音,重點放在前面選擇題上,一個星期就計劃下來要讀哪些,可以連著兩天都讀同樣的內容,加深記憶,但是這個也是很容易就忘了的。我個人比較喜歡把它分類貼在一起,把拼音的都貼在一起,錯別字的貼在一起,成語的貼在一起,病句的貼在一起,然後是古詩中會有一些句子的字特別容易錯的,特別難寫的抄在一起,最後就是現代文/古詩鑒賞,現代文/古詩鑒賞答題是有套路的,把那些套路抄在一起,像運用了什麼手法有什麼作用,有什麼技巧等等等等(就是把一個本子分成六個部分,所以最好買厚一點的),高三特別要重視整理的工作,上面那六個部分也是需要你去整理的,高三下學期就要把重點放在古詩默寫和作文上面了,要多去記背,但也不能忽略了基礎,因為真的是很容易會忘記。英語其實說白了就是單詞的天下,我其實很後悔沒有早點記單詞,弄到最後快要崩潰了,你可以去網上拉一份2012英語高考詞彙,雖然每一屆會新增詞彙,但是都是在前一年的基礎上增加詞彙最多不過200左右吧,早一些去記,真的真的,然後就是語法,做一個語法的摘錄,把所有語法放到一起,高三復習老師也會從頭復習,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最後就是好的高級詞彙,高級句子表達了,有利於作文的提高,把平時老師提供的好的作文中的好的句子抄下來放在一起,作文的分類要清楚,模塊格式有把握,早讀多讀多記就行了,總結:單詞,高級/好的句子,語法,這三種。
高考加油哦,高三雖然是一年,但真的過得很快很快,尤其是下學期,感覺似乎只有兩個月一般,但這一年中也會發生很多變化,因為是總復習,老師會從頭來,如果你基礎還不太好,正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呢,所以你定要好好把握高三這個機會,高三是高中最大的變數,加油!
有什麼學習上的問題也可以問我的~
⑩ 語文早讀如何讀
——郭清平一老先生精神矍鑠昂首挺胸邁步走進教室,環視教室內讀書者寥寥無幾,聲音稀稀落落,很不景氣,老先生順手在黑板上寫道:無讀不丈夫!同學們看到後慌忙讀了起來,而後老先生又寫道:聲小非君子!同學們開始大聲朗讀起來,死寂沉沉的教室里立即充滿活力充滿生機!明末東林黨人顧憲成有一副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從我們可以看出古人讀書是要讀出聲的。我想我們的語文早讀課要「讀」占鰲頭,「讀」領風騷,只有大聲朗讀、激情朗誦才能彰顯我們的語文的旺盛的生命力。 其實現在的語文早讀課並不缺少大聲朗讀,而缺少情感的投入和品味。經調查表明語文早讀87%,甚至更多,讀的目的都是為了記憶,記住老師要求背誦、考試有可能考到的,這種機械的死背硬記,對文本、語段缺少深刻的理解和體味,與作者缺少深層的交流與溝通,這種讀不能稱之為讀書,充其量是讀文字。 我個人認為讀有三種境界:一、讀文字;二讀情感;三、讀意趣。所謂讀文字就是讀准字音,讀清句讀,也就是錢夢龍先生講的:「不漏讀、不增讀、不倒讀、不錯讀」。而讀情感則是在在讀准字音,讀清句讀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朗讀,就是要學生做到有理解地讀,有體驗地讀,傳情達意地讀。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體驗作者的情感、領悟語言的內涵,真正把書讀好,讀出語言的滋味、讀出語言的神韻。豐富自己的語言儲備和語感經驗,並啟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這就要要教師引領學生入境入情地,逐漸深入地讀書。讀意趣,需要學生動腦思考,潛心會文,透過語言文字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體會文章描寫的意境情趣。這就要求學生在朗讀文章時,要對文章的語言反復理解,體味,推敲,對語言內涵進行深入的探究,透過語言文字窺見其思想,領悟其精髓,從而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學生的敏銳感悟能力。 朗讀時除了要做到讀出節奏、讀出感情之外,有時還要輔以必要的動作。正如古人說的「歌詠之不足,則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只有這樣才能把自己的感情完全地表達出來。 對此記憶較深的是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壽鏡吾老先生讀書的片段。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矩,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讀書!」 於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 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 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 著,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老師讀入神時,學生聲音可以靜下來,還可以做各種小游戲。可見壽老先生的讀書全身心的投入,已達到忘時忘物忘我的境地。 我高中有一位語文老師,在教《孔雀東南飛》這篇敘事詩時,他登上講台,先給我們朗讀背誦一遍,背著背著不能抑制自己的情感而聲淚俱下,最後竟失聲痛哭,全班學生無不為其感動淚如雨下。每每回想起來仍覺震撼人心盪氣回腸,讓人回味無窮。由此我們不難發現讀絕不是簡單的記憶,也絕不單單是為了記憶。 《語文課程標准》中強調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因此,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與文本的深入對話,應緊緊依靠語言文字的土壤,引導孩子透過語言文字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讀出節奏,讀出感情,讀出情味,讀出意味,讀出餘味」。語文早讀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停留在單純的記憶上,朗讀要進入一個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