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古詩文,課外閱讀,寫作與口語交際三個大方面的編排設置上,有什麼新特色、新理念
用好「部編本」小學語文教科書 ——「部編本」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特色...就編排「快樂讀書吧」欄目,引導「和大人 一起讀」 ,實現「課外閱讀課程化...
『貳』 教育部通知課本更改,語文為王時代已經到來,這次中小學語文教材有哪些變化呢
我家孩子最近在學習北辰教育的「大語文」教學,我也經常跟北辰教育的老師聊天,通過與老師的聊天,我整理了以下與家長息息相關的幾條!
首先,是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本次語文教材在傳統文化內容上大大增加,不僅僅體現在傳統文化文章和文體的豐富,更體現在教材編排(包括版面、設計、排版等方面)。
教材中,大量增加古詩文,新的語文教材一年級到六年級古詩詞128篇,增加87%。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明年高考要求學生背誦的古詩詞由60篇增加到70篇。
在傳統古詩的題材選擇上,也比舊版更加多樣。
細心的家長還會發現,小學語文教材語文園地的《日積月累》欄目,已經要求一年級下冊的孩子背誦並理解《論語》中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了!
其次,是對名著導讀的落實。
新版語文教材在強調對名著導讀的「教讀」、「自讀」的同時,還特意強調「課外導讀」。
要求教師如研讀閱讀課文般認真研讀推薦名著,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名著的探究,用心解決好學生之前存在的課外讀書少的問題,使之能接受更多的課外精華著作的熏陶。
『叄』 小學部編版教材變更,是基於什麼原因變更的呢
簡而言之,現在改編後的書籍影響還是比較深刻的!
全國中小學將要統一使用國家教育部編寫的語文教材,也就是所謂的「部編版」教材。
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大量增加了文言文和古詩的比例,讓學生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提升文學素養。同時,也是為了適應中高考改革的需要,語文在考試中的權重越來越大,預示著語文「大時代」已經到來!
使用統編教材後,對孩子的閱讀要求,理解能力,寫作技巧等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從現在開始,不打牢語文的基礎,不掌握語文的方法,不提升閱讀的速度,不大量的閱讀,不走近生活實際,語文考試將可能很難獲取高分。
『肆』 解讀新教材:「部編本」語文教材新在哪兒
新學期,約五成小學生和六成初中生將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
新教材,新在哪兒
記者 葛亮亮《人民日報》( 2016年08月18日11 版)
今年9月初新學期開始後,全國將有數百萬小學生和初中生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部編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為什麼要編寫「部編本」?教材內容有何變化?注重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記者采訪了「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
現有的「一綱多本」教材質量參差不齊,「部編本」想起到示範作用
記者:目前語文教材有多個出版社的不同版本,為何還要編寫「部編本」?
溫:「部編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除了語文,還有德育和歷史。現有的語文教材編寫出版還是「一綱多本」,小學有12種版本,初中有8種版本。這些版本現在也都做了修訂,和「部編本」一同投入使用。「部編本」取代了原來人教版,覆蓋面比較廣,小學約佔50%,初中約佔60%。
實施「一綱多本」,雖然調動了地方和出版社的積極性,教材的編寫出版呈現活躍的局面,但也出現一些問題,教材的選擇使用受到經濟等因素左右,不能真正做到選優。
另外,教材主要由出版社組織編寫,受到一些條件限制,影響到編寫出版的質量。為此,中央決定組織編寫德育、歷史和語文三科教材。「部編本」教材力圖在多種教材並存的情況下,起到示範作用,促進教材編寫質量的提升。
記者:能說說編寫隊伍組成和編寫的過程嗎?
溫: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和主要編寫人員是全國申報遴選、教育部聘任的,編寫組主要由三部分人組成,一是學科專家,包括一些大學教授、作家和詩人,二是優秀的教研員和教師,三是人教社的編輯。前後參加編寫組的有60多人,另外還有外圍的各學科的咨詢專家、學者,人數就更多了。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從2012年3月8日正式啟動,到現在4年多了。以往教材編制都由出版社來實施,請個主編,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教材編寫經過復雜的程序,包括確定大綱和體例框架、擬定樣張、選文、進入具體編寫等。起始年級初稿出來後,先後經過14輪評審,還請100名基層的特級教師提意見,最後才提交給教育部。
教材編寫不只照顧人文性,還注重訓練必需的語文能力、寫作口語
記者:「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是什麼?
溫:概括起來有4點。
一是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整體規劃,有機滲透」。教材編寫實質上是國家行為,所以教材編寫立意要高,要立德樹人。
二是接地氣,滿足一線需要,對教學弊病起糾偏作用。在確定編寫方案之前,編寫組對十多年來課程改革以及課程標准實施的得失狀況,進行了細致的調查總結,但對於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某些問題,也注意「糾偏」。比如,現在語文教學普遍是兩多一少:精讀精講太多,反復操練太多,學生讀書太少。新編語文教材注意到這個問題,採取了一些改進辦法。
三是加強教材編寫的科學性。編寫組學習和繼承了以往教材編寫好的經驗,並借鑒國外先進做法,實行「編研結合」,還特別重視學界有關語文認知規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選擇、吸收和轉化,用來指導編寫。比如,新編一年級教材的識字課文就採納了北師大關於兒童字頻研究的成果,把兒童讀書最需要先認識的300個字,安排在教材中,努力體現教材編寫的科學性。整個編寫過程都是一邊研究,一邊編書。
四是貼近當代學生生活,體現時代性。「部編本」語文教材在課文的選取、習題的設計、教學活動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當代中小學生的語文生活,適應社會轉型和時代需求。比如,如何正確地認識和使用新媒體,如何過濾信息,都在教材中有體現。
記者:和其他版本語文教材比較,「部編本」的框架體例有何不同?
溫:現有各種版本語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題單元結構,多照顧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語文教學的規律。選文也往往只顧一頭,只考慮所選課文是否適合本單元主題,難於照顧到本單元應當學習哪些知識、訓練哪些能力。語文教學也就失去了必要的梯度。「部編本」語文教材採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即按照「內容主題」組織單元,課文大致都能體現相關的主題,形成一條貫穿全套教材的、顯性的線索;同時又有另一條線索,即將「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等等,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並體現在各個單元的課文導引或習題設計之中。
傳統文化篇目多了,很多經典課文回來了,尚未沉澱的「時文」少了
記者:語文教材的選文歷來被社會關心,您能介紹一下選文標准嗎?
溫:「部編本」的課文選篇強調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此外還適當兼顧時代性。課改之後流行的各種版本語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視引起學生的興趣,甚至多選「時文」。這不能說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場,大家會發現,很多經典課文這次又回來了,尚未沉澱的「時文」相對少了。
有一個變化非常明顯,就是傳統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佔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記者:部編教材怎麼處理語文教學中知識體系的問題?
溫:這套教材注意重新確定語文教學的「知識體系」,落實那些體現語文核心素養的知識點、能力點。
近幾年的語文教學很活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得到尊重。但又出現另一趨向,就是知識體系被弱化。教材在知識體系的建構上,不敢理直氣壯地講語文知識,不敢放手設置基本能力的訓練,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不突出,也不成系列。
「部編本」語文教材很重要的一點改進,就是讓課程內容目標體現的線索清晰,各個學段、年級、單元的教學要點清晰。
這套新教材的編寫一開始就注意這個問題,按照「課標」的學段目標要求來細化哪些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訓練,落實到各個單元。有些必要的語法修辭知識,則配合課文教學,以補白形式出現。努力做到「一課一得」。現在不是強調「語文核心素養」嗎?「部編本」語文教材就已經在努力建構適合中小學的語文核心素養體系。但這是「隱在」的,不是「顯在」的,在教材的呈現和教學中並不刻意強調體系,防止過度的操練。
記者:目前語文教學中的嚴峻問題是學生讀書少,部編教材在鼓勵讀書方面有何舉措?
溫:舉措就是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體制。比如,小學一年級就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意在和學前教育銜接,一開始就引導讀書興趣。小學中高年級幾乎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初中則加強了「名著選讀」,改變以往那種「賞析體」寫法,注重「一書一法」,每次「名著選讀」課,都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某一種讀書的方法。激發興趣,傳授方法,是「名著選讀」設置的改革方向。如瀏覽、快讀、讀整本書、讀不同文體,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導。多數課後思考題或拓展題,也都有課外閱讀的提示引導。這就把語文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形成「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制。
這可能是一個突破,讓語文課更重視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包括課外閱讀,努力做到課標所要求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新教材雖然力圖把「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三者結合起來,但也還需要老師們去「加碼」。建議老師們採取1+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課外閱讀的文章。
記者:寫作教學比較難,歷來語文教材的寫作部分容易引起爭議。「部編本」的寫作教學安排有何新意?
溫:我們力圖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綜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寫作方法的引導。寫作方法和技能訓練的設計編排照顧到教學順序,讓老師能夠落實,克服隨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應試式的反復操練。寫作課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簡明扼要,有可操作性。初一兩個學期一共12次寫作課,每個單元1次。分別是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學會記事,寫人要抓住特點,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發揮聯想與想像,寫出人物精神,學習抒情,抓住細節,怎樣選材,文從字順,語言簡明。每次都突出一點,給予方法,又照顧全般。和以往教材比較,現在的編法是希望有一個系列,更能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也比較有「抓手」,比較方便教學實施。
『伍』 小學語文課本有幾個版本
有7個版本
1.人教版
這套教科書在低年級著眼於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語文啟蒙教育,中、高年級則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編排上,避免煩瑣,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
2.蘇教版
經教育部核准,江蘇教育出版社於2001年初啟動了與課程標准配套的義務教育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的編寫工作。2001年秋,該教科書開始在全國12個國家級課程改革實驗區試用。
3.北師大版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是以《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為依據編寫的。
其中一年級上冊已用於首批國家課程改革實驗中。
4.湘教版
湖南教育出版社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編寫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1~2年級),已由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於2003年下期進入實驗區。
5.西師版
西師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是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經國家規劃,並由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的教科書。它是在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實驗研究」課題成果的基礎上,經過教改實驗和調查研究編寫而成的。編寫隊伍由三結合的班子構成——其一、高校教授、文學博士、教育博士;其二、小學語文教研員;其三、小學一線骨幹教師。
6.鄂教版
2002年,鄂教版語文實驗教科書的立項申請獲得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批准,正式進入編寫階段。2003年5月,鄂教版語文實驗教科書一、二年級,七、八年級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並從當年秋季開始在省內部分試驗區使用;2004年5月,三、四年級,九年級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2005年4月,鄂教版語文五、六年級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通過。
7.語文版
語文版小學課標語文A版教材由語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編寫,史習江、李守業主編,因其最先通過教育部教材審定專家的立項審定和編寫審定,故按音序排為A版。
(5)部編語文教材新在哪裡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教材,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時代的變化,小學語文教材也不斷修訂。有些教材的使用時間較長,但也有些教材比較「短命」,沒有經歷一個完整的小學周期就被新的教材取而代之了;甚至有的教材編出來以後並未使用。
目前在中國大陸各地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有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湘教版、鄂教版、西師版、語文版等多套教材。
2017年9月起,小學語文教材改為部編版。
『陸』 統編教材主編「揭秘」中小學新教材新在哪兒
近日,據媒體消息,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三科教材,將於今年9月1日秋季學期開始在全國所有地區初始年級投入使用。
語文教材一至六年級每冊6至8個單元,由課文、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板塊組成。每單元3至4篇課文,語文園地包括「日積月累」「字詞句運用」「書寫提示」等欄目。七至九年級每冊6個單元,包含閱讀和寫作兩大板塊,各單元穿插安排「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課外古詩詞誦讀」等欄目;八至九年級每冊設置1個「活動·探究」單元,突出任務性學習理念。
歷史教材注重按照「點」「線」結合的方式編排教學內容,「點」是具體生動的重大歷史事實,「線」是社會發展演變的基本規律,通過歷史學習培養學生唯物史觀,了解和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這次新教材看來是下足功夫了。希望對中小學有較好的改觀。
『柒』 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大變臉」了嗎
全國各地中小學即將迎來一個新的學年。不過,今年的新學期的教材將變臉,與往年的大不同。來自教育部最新要求:從2017年9月新學年開學起,全國中小學學校教材將全部採用新版本!
作為教育改革的標志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將正式終結。從起始年級開始,全國小學和初中都將統一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
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要向前看,新的教材,新的學生,新的學期,一起來迎接新的教材吧!
『捌』 新人教版就是部編版嗎
新人教版不是部編版。
(一)編寫單位不同。
部編教材是教育部統一編寫的教材,全國通用教材。人教版的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簡稱為人教版。
(二)部編版古詩文的比重增加。
在部編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增加了古詩詞的內容,由從原來的69篇變成現在124篇,在部編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古詩詞也增加了一倍。
(三)部編版增加了課外閱讀書目。
在部編版的教材中增加了課外閱讀的書目,在初中階段名著閱讀已經是必考的書目,小學教材裡面也增加了大量課外閱讀的書目。並且課外閱讀都有指定書目。
(四)部編版更加註重基礎知識。
部編版的教材更加側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與提升,以小學教材為例,無論從認字還是寫字的個數上來說,部編版都比人教版的要求有了明顯的提升。
(五)部編版教材更加「現代性」。
部編版的教材在選取課文、習題設計和課後練習作業等方面都更加貼近當代中小學生的「語文生活」,更加具備「現代化」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