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在語文字中什麼字的時間最長

在語文字中什麼字的時間最長

發布時間:2022-08-19 05:57:10

㈠ 漢字的來歷資料50字急

漢字,亦稱中文字、中國字、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為上古時代的華夏族人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才被取名為「漢字」,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准——楷書。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系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考古和文獻記載說明,漢字起源於仰韶文化時期,大約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開始進入字元積累階段,商代初期形成相當規模的文字體系[1]。

㈡ 關於漢字的資料

漢字,亦稱中文字、中國字、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為上古時代的華夏族人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才被取名為「漢字」,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准——楷書。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系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
特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由筆畫構成的方塊形符號,所以漢字一般也叫「方塊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變成兼表音義的意音文字,但總的體系仍屬表意文字。所以,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的特性。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它具有獨特的魅力。漢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漢字往往可以引起我們美妙而大膽的聯想,給人美的享受。 王羲之書法
1、非拼音文字 當今世界上使用的文字中,漢字和水書屬於非拼音文字。在人類的歷史上,比漢字更早的文字有兩河流域的釘頭文字和埃及的聖書文字,但是它們早已滅絕了,所以目前漢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世界各國使用的文字分為兩大類,即非拼音文字(漢字)和水書及拼音文字(其他文字)。有人說漢字是中國五大發明,是一個奇跡。 現今文字中,唯有漢字是我們祖先直接創造的。梵文字母傳說是天神大梵天創造並授予人類,其他文字卻都是從其他民族借用的。梵文字母用來拼寫古代的梵文及現代的印度諸多的語言和尼泊爾語。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被稱為世界三大字母體系。英語、法語、義大利語等使用拉丁字母,可見是從拉丁字母借用的;俄語、保加利亞語、塞爾維亞語等使用基里爾字母(或斯拉夫字母),是希臘字母改造而成的;拉丁字母也是希臘字母改造而形成的。阿拉伯字母的祖先——阿拉馬字母(Aramaic)及希臘字母的祖先——迦南(Canaanite)字母也不是他們祖先直接創造的,而是借用了小方閃米特人(Semites)的文字(小方閃米特字母)改造而成的。這種字母借用了蘇美爾人(Sume)的釘頭文字,經過改造而成的。釘頭文字是蘇美爾人創造的,聖書文字是埃及人創造的,漢字是中國人創造的,中國少數民族創造的水書,它們都不是拼音文字。現在四者之中只剩下漢字和水書,其他兩者都已經消亡了。 漢語的另一個奇特之處是它的超方言特性及超語言特性。語言學家把中國各地的方言分為八大方言區。有人說,如果沒有漢字,中國早就分裂成幾十個國家了。歐洲的義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羅馬尼亞語之間的差別比中國方言的差距小得多,但是他們絕不願意承認各自的語言是「羅曼語」的不同方言,因為它們都是獨立的國家。 漢字也能超越國界。在歷史上,越南、朝鮮和日本都曾經用漢字記錄他們的語言。日本人至今還使用漢字和假名的混合文字。日本人使用漢字,還有另一項重大發明,就是寫中國字,讀日本詞。只要其他國家願意,他們也可以這樣做。如果真是這樣做了,漢字就成為國際通用的語言符號了,就像數學符號一樣,只表意,不表音。 2、優點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據統計,使用漢字和漢語的人數達到15億以上。 漢字是現在仍在使用的歷史最悠久的文字。現在能看到而又能認讀的最早的漢字是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這已是相當成熟、相當系統的漢字了。 漢字
世界上沒有一種文字像漢字那樣歷盡滄桑,青春永駐。古埃及5000年前的聖書字是人類最早的文字之一。但它後來消亡了,有記載的古埃及文化也被深深埋藏起來了。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也有5000年的歷史。但在公元330年後,它也消亡了。歷史上衰亡的著名文字還有瑪雅文、波羅米文等等。而漢字不但久盛不衰,獨矗世界文字之林,還不斷地得以發展,影響也越來越大。 1.漢字是讀音最動聽的文字之一。 漢字一字一音,每個音又分為四個音調,因此讀起來響亮清晰,婉轉動聽,有節奏感,有音樂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用這種語言寫成的詩文,有鏗鏘銳耳、抑揚頓挫的美感,特別是詩,講究平仄、對仗,所以,詩句可以特別整齊、節奏特別鮮明,琅琅上口。 由於漢字語音響亮清晰,沒有輕輔音,所以漢字在「人機對話」方面佔有明顯優勢。有人預言,21世紀是「漢字的世紀」。 2.漢字也是最優美的文字之一。 優美到什麼程度呢?它已成為一種藝術——書法藝術。漢字的書法藝術是任何其它文字所無法相比的。 下列的古代書法作品已經成為無價之寶。 3.漢字好認。 人類的眼睛視野總是一個面,而不是一條線,所以線性排列不易辨認;排成方塊一目瞭然。拼音文字=線性文字;漢字=方塊文字。漢字比拼音文字有更高的閱讀效率。 4.漢字意思好懂,具有關聯性。 請比較下面一組中英文的詞: 漢字詞 英文詞 牛 ox 公牛 bull 母牛 cow 小牛 calf 牛奶 milk 這六個英文詞,雖然意思都和牛有關,但寫出來讀出來卻「風馬牛不相及」,要認識它們,必須一個一個地學,一個一個地記,毫無規律可言 。而漢字詞,只要認識一個「牛」字,就知道所有帶「牛」的詞都與牛有關了。又由於漢字構詞能力很強,所以認識了一定數量的漢字,就認 識了無數的詞,即使有新詞產生,也是建立在舊字的基礎之上的,詞義也容易理解。 缺點則是在數學物理等理科學科上,表達起來,非常的薄弱和繁瑣,例如運算,只有藉助阿拉伯數字和符號。 在機械建築制圖方面也只能藉助符號。 七十多年前的時候,魯迅先生說:方塊漢字「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是愚民政策的利器」 (《且介亭雜文/關於新文字——答問》)。所以「中國等於並沒有文字,待到拉丁化的提議出現,這才抓住了解決問題的緊要關鍵」,「如果不想大家來給舊文字做犧牲,就得犧牲掉舊文字」。(《且介亭雜文/中國語文的新生》)。中國近代史上的虛弱造就了國人對自己傳統文化的不自信,縱使是魯迅、胡適之輩,也不能免俗。 5.漢字特點,直觀達意 漢字是象形文字,其顯著的特點是字形和字義的聯系非常密切,具有明顯的直觀性和表意性。 漢字的表意性使漢字成為世界上惟一能跨越時空的文字。只有中國的兒童,仍能讀懂2500年前的《詩經》,朗誦「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只有中國的教材,能把唐詩、宋詞作為兒童必讀的啟蒙材料。而三四百年前的英文,除了專家之外,其他人很難讀懂。可見,漢字更有利於讀者形成「形-義」的直接聯結。 漢字的表意性使漢字成為世界上單位字元信息量最大的文字,因此容易辨識, 利於聯想,這也為加快閱讀速度帶來極大的便利。 現代的快速閱讀法,首先是在歐美國家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他們的文字有一個共同特徵--都是表音的拼音文字,單個字母沒有任何意義,只有若干個字母組合起來才構成單詞。這樣在閱讀時,由於符合認知心理學的組塊原則.所以有利於快速閱讀的進行。而我們的文字卻是與拼音文字截然不同的表意文字。那麼,漢語和漢字構成的閱讀材料能不能進行快速閱讀呢?答案當然是非常肯定的:漢語和漢字不僅能進行快速閱讀,而且更適合快速閱讀。具體來講有以下幾大方面: 首先,漢字的表意性便於形意互見,為快速閱讀提供了天然有利條件; 其次,漢字作為語素文字, 構詞能力強,常用字集中,為速讀提供了便利; 其三,漢字作為拼形文字, 同音異義字差別明顯,也是快速閱讀的有利條件; 其四,漢字的書寫形式便於整體認知,也有利於進行快速閱讀; 其五,漢字作為復腦文字,認讀充分發揮了大腦兩半球的功能; 最後,漢語語法的意合特點,使其言簡意賅,容易意會神攝,便於快速閱讀,直觀達意。 漢字有著區別於世界其他各種語言的根本特點,這就是漢語語法自身的特殊性即意合。無論是片語合成句子,還是單句組合成復句,首先考慮的因素往往是語意的配合,而不是語法形式的使用,只要幾個負載著重要信息的關鍵詞語在意義上大致搭配得攏,就能言簡意賅地達到交際目的,這幾個詞就可以組合在一起,這就是所謂的「意合」。漢語語法的這一特點,使它結構獨特,靈活多變,頗多隱含,著重意念,其意合性、靈活性和簡約性是其它語言所不能比擬的。漢語語法的上述特點,有利於我們在閱讀中運用意會的方式來進行感知和理解,這對於加快閱讀速度就有極大的便利。 漢字的以上六個方面的特點,無疑會使其在閱讀心理方面較拼音文字具有相當大的優勢,使漢字的書面語在感知、理解的各個方面都有較高的速度和效率,能夠實現閱讀速度、理解速度、記憶速度的協調發展,快速閱讀。 3、局限性 中文信息處理由於打字機鍵盤在設計時本身沒有考慮漢字輸入的問題,輸入漢字往往比輸入拼音文字困難。漢字沒有經過中文打字機的普及,直接進入了電腦中文信息處理階段。在電腦發明初期曾引起漢字能否適應電腦時代的問題,支持漢字拉丁化的學者甚至以此為理據。 隨著各種中文輸入法的出現,漢字的計算機輸入、存儲、輸出技術得到了基本解決,大大提高了中文寫作、出版、信息檢索等的效率。目前中文輸入法有上千種之多,主要包括表音輸入和表形輸入兩類,也有兩者兼之的。漢字的語音輸入、手寫識別和光學字元識別(OCR)技術也已得到廣泛應用。 如收錄數千字的GB 2312(中國大陸)、Big5及CNS 11643(台灣)、HKSCS(香港)、JIS(日本),以及收錄兩萬多字的GBK(中國大陸)、國際標准Unicode、ISO 10646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技術及其他種種因素,在收錄字數,及收錄字體等方面或做不同層次的調整。 中國政府為了解決郵政,戶籍整理等領域用字的迫切需要,於2000年實行了一個新的漢字編碼的國家標准《漢字編碼字元集-基本集的擴充》GB 18030-2000,共收漢字27484個。並強制所有在中國大陸地區售賣的計算機產品必須使用這個新官方標准。 漢字編碼系統為進行信息交換,各漢字使用地區都制訂了一系列漢字字元集標准。 國標碼(「國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的簡稱)在中國大陸使用。GB2312收錄6763個漢字,GBK收錄20912個漢字,最新的GB18030收錄27533個漢字。 BIG5碼。收錄13053個漢字。在台灣和香港使用的一位元組或兩位元組編碼。 Unicode並不被中國政府很好的接受。中國政府要求在中國大陸出售的軟體必須支持GB18030編碼。 在國際通信化和軟體設計領域,CJK編碼收集了漢語、日語、韓語中的漢字集。 4、傳播 1.漢字對日本文字的影響 日本民族雖有著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創制則相當晚。長期以來,其人民是以漢字作為自己傳播思想、表達情感的載體,稱漢字為「真名」。五世紀初,日本出現被稱為「假名」的借用漢字的標音文字。八世紀時,以漢字標記日本語音的用法已較固定,其標志是《萬葉集》的編定,故稱「萬葉假名」。是為純粹日語標音文字的基礎。 外國友人紋身
日本文字的最終創制是由吉備真備和弘法大師(空海)來完成的。他們倆人均曾長期留居中國唐朝,對漢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據標音漢字楷體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後者採用漢字革體創造日文「平假名」。盡管自十世紀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漢字的使用卻並未因此而廢止。時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據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個簡體漢字。 2.漢字對朝鮮文字的影響 朝鮮文字稱諺文。它的創制和應用是古代朝鮮文化的一項重要成就。實際上,中古時期的朝鮮亦如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漢字。新羅統一後稍有改觀,時人薛聰曾創造「吏讀」,即用漢字表示朝鮮語的助詞和助動詞,輔助閱讀漢文書籍。終因言文各異,無法普及。 李朝初期,世宗在宮中設諺文局,令鄭麟趾、成三問等人制定諺文。他們依中國音韻,研究朝鮮語音,創造出11個母音字母和17個子音字母,並於公元1443年「訓民正音」,公布使用。朝鮮從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3.漢字對越南文字的影響 十世紀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國的郡縣。秦、漢、隋、唐莫不在此設官統轄,故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較深。越南獨立後,無論是上層人士的交往,還是學校教育以及文學作品的創作,均以漢字為工具。直至十三世紀,越南才有本國文字——字喃。字喃是以漢字為基礎,用形聲、假借、會意等方法創制的表達越南語音的新字。十五世紀時,字喃通行全國,完全取代了漢字。
字數
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將近十萬個(北京國安咨訊設備公司漢字字型檔收入有出處漢字91251個),日常所使用的漢字只有幾千字。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時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計結果相差不大。 歷史上出現過的漢字總數有8萬多(也有6萬多的說法),其中多數為異體字和罕用字。絕大多數異體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規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爾出現。此外,繼第一批簡化字後,還有一批「二簡字」,已被廢除,但仍有少數字在社會上流行。 漢字數量的首次統計是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進行的,共收錄9353字。其後,南朝時顧野王所撰的《玉篇》據記載共收16917字,在此基礎上修訂的《大廣益會玉篇》則據說有22726字。此後收字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類篇》,收字31319個;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韻》中收字53525個,曾經是收字最多的一部書。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個;日本的《大漢和字典》收字48902個,另有附錄1062個;台灣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個;《漢語大字典》收字54678個。20世紀已出版的字數最多的是《中華字海》,收字85000個。 在漢字計算機編碼標准中,目前最大的漢字編碼是台灣的「國家標准」CNS11643,目前(4.0)共收錄可考證之繁簡、日、韓語漢字共76,067個,但並不普及,只有在戶政系統等少數環境使用。台港民間通用的大五碼收錄繁體漢字13053個。GB18030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時最新的內碼字集,GBK收錄簡體、繁體及日語、韓語漢字20912個,而早期的GB2312收錄簡體漢字6763個。而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則收錄漢字20902個,另有兩個擴展區,總數亦高達七萬多字。 初期的漢字系統字數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較大歧義。為完善表述的明確性,漢字經歷了逐步復雜、字數大量增加的階段。漢字數量的過度增加又引發了漢字學習的困難,單一漢字能表示的意義有限,於是有許多單一的漢語意義是用漢語詞語表示,例如常見的雙字詞。目前漢語書寫的發展多朝向造新詞而非造新字。
500個常用字
的、一、是、在、不、了、有、和、人、這、中、大、為、上、個、國、我、以、要、他、時、來、用、們、生、到、作、地、於、出、就、分、對、成、會、可、主、發、年、動、同、工、也、能、下、過、子、說、產、種、面、而、方、後、多、定、行、學、法、所、民、得、經、十、三、之、進、著、等、部、度、家、電、力、里、如、水、化、高、自、二、理、起、小、物、現、實、加、量、都、兩、體、制、機、當、使、點、從、業、本、去、把、性、好、應、開、它、合、還、因、由、其、些、然、前、外、天、政、四、日、那、社、義、事、平、形、相、全、表、間、樣、與、關、各、重、新、線、內、數、正、心、反、你、明、看、原、又、么、利、比、或、但、質、氣、第、向、道、命、此、變、條、只、沒、結、解、問、意、建、月、公、無、系、軍、很、情、者、最、立、代、想、已、通、並、提、直、題、黨、程、展、五、果、料、象、員、革、位、入、常、文、總、次、品、式、活、設、及、管、特、件、長、求、老、頭、基、資、邊、流、路、級、少、圖、山、統、接、知、較、將、組、見、計、別、她、手、角、期、根、論、運、農、指、幾、九、區、強、放、決、西、被、干、做、必、戰、先、回、則、任、取、據、處、隊、南、給、色、光、門、即、保、治、北、造、百、規、熱、領、七、海、口、東、導、器、壓、志、世、金、增、爭、濟、階、油、思、術、極、交、受、聯、什、認、六、共、權、收、證、改、清、己、美、再、采、轉、更、單、風、切、打、白、教、速、花、帶、安、場、身、車、例、真、務、具、萬、每、目、至、達、走、積、示、議、聲、報、斗、完、類、八、離、華、名、確、才、科、張、信、馬、節、話、米、整、空、元、況、今、集、溫、傳、土、許、步、群、廣、石、記、需、段、研、界、拉、林、律、叫、且、究、觀、越、織、裝、孫、算、低、持、音、眾、書、布、復、容、兒、須、際、商、非、驗、連、斷、深、難、近、礦、千、周、委、素、技、備、半、辦、青、省、列、習、響、約、支、般、史、感、勞、便、團、往、酸、歷、市、克、何、除、消、構、府、稱、太、准、精、值、號、率、族、維、劃、選、標、寫、存、候、毛、親、快、效、斯、院、查、江、型、眼、王、按、格、養、易、置、派、層、片、始、卻、專、狀、育、廠、京、識、適、屬、圓、包、火、住、調、滿、縣、局、照、參、紅、細、引、聽、該、鐵、價、嚴、龍、飛。
編輯本段造字
起源
漢字從倉頡造字到清朝光緒年間被王懿榮發現的甲骨文,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 甲骨文
謎。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物語」「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 安陽 殷墟的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然而情況並不那麼簡單,除了已有鄭州商城遺址、小雙橋遺址(該遺址近年先後發現10餘例商代早期朱書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號則零星分散,彼此缺環較多,大多數符號且與商代文字構形不合。還有一些符號地域色彩較重、背景復雜。 正式形成於中原地區,王蘊智認為,漢字體系的正式形成應該是在中原地區。漢字是獨立起源的一種文字體系,不依存於任何一種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單一的,經過了多元的、長期的磨合,大概在進入夏紀年之際,先民們在廣泛吸收、運用早期符號的經驗基礎上,創造性地發明了用來記錄語言的文字元號系統,在那個時代,漢字體系較快地成熟起來。 據悉,從考古發掘的出土文字資料來看,中國至少在虞夏時期已經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經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壺上,發現有毛筆朱書的「文」字。這些符號都屬於早期文字系統中的基本構形,可惜這樣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大約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遺址等仰韶文化遺址的陶器外壁,已經出現刻劃符號,共達五十多種。它們整齊規劃,並有一定規律性,具備簡單文字的特徵,可能是我國文字的萌芽。 在距今約四五千年的大漢口文化遺址晚期和良津文化遺址的陶器上,發現有更整齊規則的圖形刻劃,是早期的圖形文字。 2O世紀8O年代初,在河南登封夏文化遺址發掘出的陶器上,發現了更完備的文字。這是被學者們確認的迄今為止我國有確切時代的最早的文字。 商周時期,通用的文字是甲骨文。這是一種成熟而系統的文字,為後世的漢字發展奠定了基礎。之後流行的青銅銘文(金文)雖有字數的增加,但形體並無大的變化。 春秋以後,由於諸侯割據,「文字異形」。秦統一後,為鞏固統治,始皇帝令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太史令胡毋敬等整理文字,以原秦國字為基礎制定出小篆,作為標准字體,通令全國使用。稍後,程遍又依當時民間流行的字體,整理出更簡便的字體隸書,並作為日用文字在全國廣為流傳。 曹魏時,鍾繇創立真書(楷書)。至此漢字的演化已臻完善。不僅如此,而且自東漢末年起,漢字的書寫已成一種專門的藝術即書法。 目前,中國史學界較普遍的一種說法是:中國文字源始於殷商。實際上,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在此之前,應該有一個從發生、發展到漸趨成熟的過程,因此有人主張推至夏末;也有人主張推至夏以前,各執己見。推郭沫若在《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指出:「漢字究竟源始於何時呢?我認為,這可以從西安半坡村遺址距今的年代為指標。」「半坡遺址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半坡遺址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劃,和器上的花紋判然不同。」「雖然刻劃的意義至今尚未闡明,但無疑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可以肯定地說就是中國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國原始文字的孑(jié)遺。」如按此說,中國文明則應算成近六千年。中國文字之源始,究竟在何時?最古老的文字產生於什麼時代?分別代表什麼含義?至今還尚在百家爭鳴中,看來還有待於大量的材料來佐證說明!目前世界上公認最早的文字,是出現在古代中東地區的楔形文字,距今5000~6000年,然而,在河南賈湖發現的一些刻在龜甲上的符號,距今卻達8000年[2]。
六書
六書是漢字構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禮》中就提到了六書,只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到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象形:這種造字法是依照物體的外貌特徵來描繪出來,所謂「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個字,最早就是描繪日、月、山、水之圖案,後來逐漸演化變成現在的造型。 瓜是一個象形字。「瓜」字中,兩撇表示藤,中間豎鉤表示瓜,捺表示葉。「葫蘆科植物的統稱」就是「瓜」的本義。「形狀像瓜」,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種;「瓜皮船」是船的一種。「像切瓜一樣」,瓜的命運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義。人們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又指若干強國聯合起來分割弱小或不發達國家的土地。「傻瓜」,表示不聰明,這一詞來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時期生活在瓜州(甘肅敦煌一帶)姜姓人被稱為「瓜子族」,他們十分勤勞,受人僱傭時總是一刻不停地幹活,可是有些人把他們這種老實的習俗看作「傻」,於是就有了「傻瓜」了。 指事:這是指表現抽象事情的方法,用象徵的符號,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號來表示某個詞。所謂「各指其事以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寫作「上」,人在其下寫作「下」,「刃」,在刀口上加一點,表示這里最鋒利,這就是刀刃,等等。 形聲:就是文字內以特定形狀(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這個字也可為一個字根,結合不同的屬性字根,可合成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樣的發音(也有的只有聲母一樣),表達不同的事物。形聲是漢字里造字最多的方法和神韻,自大一點就是「臭」,「富」有田的人,「窮」靠用「力」打工,「賤」的繁體是「賤」,右邊兩個「戈」,為錢而爭斗,自然是「賤」。 形聲字的形旁和聲旁有三種組合方式: 左形右聲:指、詩、估、格 左聲右形:救、歉、劍、欽 上形下聲:空、露、花、嶄 上聲下形:盂、貨、娶、基

㈢ 又多又快的識記漢字有哪些好方法

1、根據漢字的構字規律,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利用拆分和組合漢字部件的辦法,增強識字的本領。比如在「青」字,利用一字多變的方法,加上偏旁,組成盡可能多的字,加上「日」旁,組成「晴」字;加上「目」旁,組成「睛」字;加上「訁」旁,組成「請」字;加上「氵」旁,組成「清」字;加上「忄」旁,組成「情」字……
2、根據形聲字的特點,對字的形旁和聲旁進行分析,進而識記漢字。如,「螞蟻」的「螞」字,左邊為「蟲」 表示這個字和「昆蟲」有關,右邊的「馬」表示這個字的讀音,用同樣的方法也可以分析「蟻」字,這樣識記起生字來既方便快捷,又記憶深刻。
3、有些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可以分析字的由來以及它所代表的意義來輔助識記。如, 「休」字,表示人靠在樹旁休息。這種識字法有助於了解漢字所表示的意思,加深我們的理解和記憶。
、4、將漢字編成字謎,在聯想和猜謎中 加強對字的記憶。如, 「美」字通過字謎「羊沒有尾巴,大字在底下」幫助識記。

關於漢字的歷史,基於現存的古代文獻記載和現已得到確認的考古發現,至少有五千年了。而漢字起源的歷史就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開端歷史,所以通常我們說漢民族有5000年文明歷史,而最早的漢字就是甲骨文。現在大家都說是倉頡創造的,就連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本里都編入了漢字這一講。漢字的種類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

㈣ 有關漢字的資料有哪些

漢字,亦稱中文字、中國字、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為上古時代的華夏族人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才被取名為「漢字」,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准——楷書。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系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關於漢字的歷史,基於現存的古代文獻記載和現已得到確認的考古發現,至少有五千年的歷史了,而漢字起源的歷史就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開端歷史,所以通常我們說漢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
編輯於 2011-11-19
查看全部11個回答
京東鋼筆書法入門文具耗材,得心應手!
根據文中提到的漢字為您推薦
京東鋼筆書法入門文具耗材,色彩清晰,方便快捷,質量上乘,長久使用,超高顏值,舒適流暢!
北京京東世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告
拼音教學_中小學一對一輔導機構
根據文中提到的漢字為您推薦
拼音教學認准學大,中小學1對1輔導,數學/英語/語文/理科/文科課程輔導,中高考沖刺,拼音教學選擇學大教育,拉開距離/搶佔先機,直擊薄弱點!
學成世紀(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告
有關漢字的資料有哪些?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極速提問
最美的花火 正在咨詢一個情感問題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作業幫口算拍照檢查,一拍就知道題目對錯!
作業幫口算-隨時隨地拍照1秒搜題,搜作文,聽生詞,背課文一鍵解決,難點錯題全方位解析作業幫口算批改,檢查作業,專為小學生家長打造的教育類軟體!
廣告2021-03-25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關漢字來歷的資料都有哪些?
漢字主要起源於記事的象形性圖畫,象形字是漢字體系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歷程,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 根據我國古文獻文記載天皇氏時代已發明干支及相關記錄文字,在後來的傳承中,黃帝時代把干支之名簡化為一個字。 在《史記》《爾雅》等均有對照關系的記載,不過《史記》與《爾雅》的版本不一樣。發明數字: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卌、百、千、萬。 傳說倉頡造漢字。《說文解字》記載倉頡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商朝,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漢字甲骨文出現,稍後出現的鍾鼎文雖有字數的增加,但形體並無大的變化。 周朝,由於疆域廣闊且諸侯割據日久,漢字在春秋晚期明顯出現諸侯國之間文字異形,戰國時期的文字異形情況更重。秦統一後為鞏固統治,秦始皇令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太史令胡毋敬等整理文字,以秦國大篆為基礎制定出小篆,作為標准字體,通令全國使用。 稍後,普遍又依當時民間流行的字體,整理出更簡便的字體隸書,並作為通用文字在全國廣為流傳。 (4)在語文字中什麼字的時間最長擴展閱讀: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曾認為是甲骨文。就所見的殷商文字資料來說,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很多。當時的文字除了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鑄刻在青銅器上。 商代文字資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總共發現有4672字,學者認識的已有一千多字,只是商代文字的部分保留,名甲骨文,特有學科——甲骨學。 漢字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當前留有大量用漢字書寫的典籍。不同的方言、甚至語言都使用漢字作為共同書寫體系。 在古代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群島,以及位於婆羅洲的蘭芳共和國,漢字都曾是該國正式文書的唯一系統,因而漢字在歷史上對文明的傳播分享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漢字
48贊·387瀏覽2019-10-01
關於漢字的資料是什麼?
漢字的發展史:知道漢字是誰創造的嗎?
4贊·1播放
有關漢字的資料(20字左右)
漢字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歷程,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至今仍未完全定型。 古文字階段的漢字,漢代以前的文字。更具有形象性。 戰國文字:「諸侯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田疇異畝,車塗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秦國文字,漢字發展的主流。 六國文字,地域差異大,不反映漢字發展軌跡,是支流。 漢字是語素文字,總數非常龐大。漢字總共有多少字?到目前為止,恐怕沒人能夠答得上來精確的數字。 關於漢字的數量,根據古代的字書和詞書的記載,可以看出其發展情況。 秦代的《倉頡》、《博學》、《爰歷》三篇共有3300字,漢代揚雄作《訓纂篇》,有5340字,到許慎作《說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晉宋以後,文字又日漸增繁。據唐代封演《聞見記·文字篇》所記晉呂忱作《字林》,有12824字,後魏楊承慶作《字統》,有13734字,梁顧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唐代孫強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馬光修《類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00多字了。1915年歐陽博存等的《中華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諸橋轍次的《大漢和辭典》,收字49964個。1971年張其昀主編的《中文大辭典》,有49888字。 隨著時代的推移,字典中所收的字數越來越多。1990年徐仲舒主編的《漢語大字典》,收字數為54678個。1994年冷玉龍等的《中華字海》,收字數更是驚人,多達85000字。 如果學習和使用漢字真的需要掌握七八萬個漢字的音形義的話,那漢字將是世界上沒人能夠也沒人願意學習和使用的文字了。但是《中華字海》一類字書里收錄的漢字絕大部分是「死字」,也就是歷史上存在過而今天的書面語里已經廢置不用的字。 有人統計過十三經(《易經》、《尚書》、《公羊傳》、《論語》、《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數為589283個字,其中不相同的單字數為6544個字。因此,實際上人們在日常使用的漢字不過六七千而已。
254贊·18,254瀏覽
關於漢字的資料,你們知道哪些?
漢字已經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字體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五種字體最為典型。甲骨文是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時期使用。它是我們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單字有四千多個,其中已經認出的有一千多個,主要記錄祭祀、戰爭、狩獵、農事、氣象等內容。字形的象形性較強,寫發也不固定,如,「田」可以寫作(如下圖)由於是刀刻,字的線條比較纖細。
10贊·152瀏覽2020-04-10
有關漢字歷史的資料
漢字有長達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大致是:商代之前為起源史,殷商甲骨文為成熟期。 此後出現一系列演化,特別是到了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字體,中國文字發展歷史就脫離古文字階段進入隸楷階段。 楷書到隋唐基本定型,在宋朝刻印的書籍中被美術化成為「宋體字」,後有模仿宋體字而來的仿宋體,大體就是我們今天所用字體。 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多,發展的類型不一。悠久歲月中,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祖國的卓越的文字文化。 (4)在語文字中什麼字的時間最長擴展閱讀: 歷史上用過的文字: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19世紀末年在殷代都城遺址被今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延綿使用了一段時期。 2、金文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鍾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鍾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謂青銅,就是銅和錫的合金。 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製造技術十分發達。因為周以前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鍾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鍾鼎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1200多年。金文的字數,據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2420個。 3、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制的統一文字漢字書

㈤ 漢字的特點是什麼

1、優美

漢字已成為一種藝術——書法藝術。漢字的書法藝術是任何其它文字所無法相比的。下列的古代書法作品已經成為無價之寶。著名的有蘭亭序、神策軍紀聖功德碑、玄秘塔碑、祭侄稿等無數作品。

2、辨識度高

人類的眼睛視野總是一個面,而不是一條線,所以線性排列不易辨認;排成方塊一目瞭然。拼音文字=線形文字;漢字=方塊文字。漢字比拼音文字有更高的閱讀效率。

3、易懂,具有關聯性

例如,「被」是一個形聲字兼會意字。如果從形聲字的角度來看,「被」字左邊的「衣」字旁表示意義,說明被子是屬於衣物一類,右邊的「皮」字在造字的時代和「被」的讀音相似,表示這個字的讀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皮」和「被」的讀音變得不一樣了,逐漸失去了它表讀音的功能。

(5)在語文字中什麼字的時間最長擴展閱讀:

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作為漢語族各種漢語語言的書寫文字,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

相較而言,古埃及、巴比倫、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

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制漢字。

㈥ 中國漢字一共多少個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於1988年頒布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收錄3,500字(2,500個常用字,1,000個次常用字)。

漢字,又稱中文字、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復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

(6)在語文字中什麼字的時間最長擴展閱讀

中國漢字的發展

作為中文的書寫文字,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相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系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國與台灣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制漢字。

現代漢語漢字可大體分為傳統的繁體字與後起的簡化字兩大標准,前者主要用於台灣以及香港、澳門,後者則由中國制定並使用,且為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僑眾多的國家採用。非漢語體系中,日本將部分漢字自行作簡後成為現在的日本新字體,韓國也制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范,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朝鮮、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范地位。

㈦ 中國文字的特點有哪些(快!很急!要詳細點!)

【漢字的特點與魅力】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由筆畫構成的方塊形符號,所以漢字一般也叫「方塊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變成兼表音義的意音文字,但總的體系仍屬表意文字。所以,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的特性。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它具有獨特的魅力。漢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漢字往往可以引起我們美妙而大膽的聯想,給人美的享受。
[編輯本段]【漢字的優缺點與漢字改革的方向】
張孝純《中學生文字學》序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據統計,使用漢字和漢語的人數達到13億以上。
漢字是現在仍在使用的歷史最悠久的文字。現在能看到而又能認讀的最早的漢字是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這已是相當成熟、相當系統的漢字了。
世界上沒有一種文字像漢字那樣歷盡滄桑,青春永駐。古埃及5000年前的聖書字是人類最早的文字之一。但它後來消亡了,有記載的古埃及文化也被深深埋藏起來了。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也有5000年的歷史。但在公元330年後,它也消亡了。歷史上衰亡的著名文字還有瑪雅文、波羅米文等等。而漢字不但久盛不衰,獨矗世界文字之林,還不斷地得以發展,影響也越來越大。為什麼?有以下一些原因:
1.漢字讀音最動聽。
漢字一字一音,每個音又分為四個音調,因此讀起來響亮清晰,婉轉動聽,有節奏感,有音樂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用這種語言寫成的詩文,有鏗鏘銳耳、抑揚頓挫的美感,特別是詩。中文詩講究平仄、對仗,所以,詩句可以特別整齊、節奏特別鮮明,讀之特別琅琅上口。
由於漢字語音響亮清晰,沒有輕輔音,所以漢字在「人機對話」方面佔有明顯優勢。有人預言,21世紀是「漢字的世紀」。
2.漢字字形最優美。
優美到什麼程度呢?它已成為一種藝術——書法藝術。漢字的書法藝術是任何其它文字所無法相比的。 下列的古代書法作品已經成為無價之寶。
3.漢字最好認。
先來作個測驗:你看下面兩種排列方式,哪一種能更快地知道其數目?
① ●●●●●●●●●●●●●●●●

●●●●
●●●●
●●●●
●●●●
當然是第二種。因為人類的眼睛視野總是一個面,而不是一條線。所以前者線性排列,不易辨認;後者排成方塊,一目瞭然。前者相當於拼音文字——線性文字;後者相當於漢字——方塊文字。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漢字比拼音文字有更高的閱讀效率。
4.漢字意思最好懂(具有關聯性)。
請比較下面一組中英文的詞:
漢字詞 英文詞
牛 ox
公牛 bull
母牛 cow
小牛 calf
牛奶 milk
這六個英文詞,雖然意思都和牛有關,但寫出來讀出來卻「風馬牛不相及」,要認識它們,必須一個一個地學,一個一個地記,毫無規律可言 。而漢字詞,只要認識一個「牛」字,就知道所有帶「牛」的詞都與牛有關了。又由於漢字構詞能力很強,所以認識了一定數量的漢字,就認 識了無數的詞,即使有新詞產生,也是建立在舊字的基礎之上的,詞義也容易理解。
缺點則是在數學物理等理科學科上,表達起來,非常的薄弱和繁瑣,例如運算,只有藉助阿拉伯數字和符號。
在機械建築制圖方面也只能藉助符號。
七十多年前的時候,魯迅先生說:方塊漢字「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是愚民政策的利器」 (《且介亭雜文/關於新文字——答問》)。所以「中國等於並沒有文字,待到拉丁化的提議出現,這才抓住了解決問題的緊要關鍵」,「如果不想大家來給舊文字做犧牲,就得 犧牲掉舊文字」。(《且介亭雜文/中國語文的新生》)。
中國近代史上的虛弱造就了國人對自己傳統(包括文化)的不自信,縱使是魯迅胡適之輩,也不能免俗。
5.漢字特點,直觀達意
漢字是象形文字,其顯著的特點是字形和字義的聯系非常密切,具有明顯的直觀性和表意性。
漢字的表意性使漢字成為世界上惟一能跨越時空的文字。只有中國的兒童,仍能讀懂2500年前的《詩經》,朗誦「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只有中國的教材,能把唐詩、宋詞作為兒童必讀的啟蒙材料。而三四百年前的英文,除了專家之外,其他人很難讀懂。可見,漢字更有利於讀者形成「形-義」的直接聯結。
漢字的表意性使漢字成為世界上單位字元信息量最大的文字,因此容易辨識, 利於聯想,這也為加快閱讀速度帶來極大的便利。
現代的快速閱讀法,首先是在歐美國家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他們的文字有一個共同特徵--都是表音的拼音文字,單個字母沒有任何意義,只有若干個字母組合起來才構成單詞。這樣在閱讀時,由於符合認知心理學的組塊原則.所以有利於快速閱讀的進行。而我們的文字卻是與拼音文字截然不同的表意文字。那麼,漢語和漢字構成的閱讀材料能不能進行快速閱讀呢?答案當然是非常肯定的:漢語和漢字不僅能進行快速閱讀,而且更適合快速閱讀。具體來講有以下幾大方面:
首先,漢字的表意性便於形意互見,為快速閱讀提供了天然有利條件;
其次,漢字作為語素文字, 構詞能力強,常用字集中,為速讀提供了便利;
其三,漢字作為拼形文字, 同音異義字差別明顯,也是快速閱讀的有利條件;
其四,漢字的書寫形式便於整體認知,也有利於進行快速閱讀;
其五,漢字作為復腦文字,認讀充分發揮了大腦兩半球的功能;
最後,漢語語法的意合特點,使其言簡意賅,容易意會神攝,便於快速閱讀,直觀達意。
漢字有著區別於世界其他各種語言的根本特點,這就是漢語語法自身的特殊性即意合。無論是片語合成句子,還是單句組合成復句,首先考慮的因素往往是語意的配合,而不是語法形式的使用,只要幾個負載著重要信息的關鍵詞語在意義上大致搭配得攏,就能言簡意賅地達到交際目的,這幾個詞就可以組合在一起,這就是所謂的「意合」。漢語語法的這一特點,使它結構獨特,靈活多變,頗多隱含,著重意念,其意合性、靈活性和簡約性是其它語言所不能比擬的。漢語語法的上述特點,有利於我們在閱讀中運用意會的方式來進行感知和理解,這對於加快閱讀速度就有極大的便利。
漢字的以上六個方面的特點,無疑會使其在閱讀心理方面較拼音文字具有相當大的優勢,使漢字的書面語在感知、理解的各個方面都有較高的速度和效率,能夠實現閱讀速度、理解速度、記憶速度的協調發展,快速閱讀。
所以根據優缺點,本人以為漢字將出現分支
1.以古漢語為基礎,適當簡化一些字的寫法,也適當恢復一些被簡化的不好的繁體的寫法(如漢、愛、東)。
以後出現的字都將是形聲字。
用於表達,尤其是文學性較強的領域。這是主體。
2.分支就是吸收數字字母符號,以便於理科學科的發展,使運算表達簡潔明了,又避免了漢字在這方面表達的欠缺,當然這些不能算傳統意義上漢字,但作為輔助是非常必要的。

㈧ 當今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語文文字之一是什麼

當今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語文文字之一是漢字。

漢字:又稱中文、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復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制並作改進,是維系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西周時演變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隸書,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楷書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的官方文字。

㈨ 二級漢字是什麼意思

二級漢字是指通用規范漢字表中的分級,《通用規范漢字表》共收字8105個,分為三級。

一級字表為常用字集,收字3500個,主要滿足基礎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二級字表收字3000個,使用度僅次於一級字。

一、二級字表合計6500字,主要滿足出版印刷、辭書編纂和信息處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

三級字表收字1605個,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學技術術語和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進入一、二級字表的較通用的字,主要滿足信息化時代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門領域的用字需要。

字典屬工具書類:

中國古代字典都稱為"字書",直到《康熙字典》問世才稱"字典"的。最早的一本漢語詞典是《爾雅》成書的上限不早於戰國,因為書中所用的資料,有的來自《楚辭》、《莊子》、《呂氏春秋》等書,而這些書是戰國時代的作品。

成書的下限不會晚於西漢初年,因為在漢文帝時已經設置了《爾雅》博士,到漢武帝時已經出現了犍為文學的《爾雅注》。近代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綜合性的,如《新華字典》;一類是專門性的,如《異體字字典》。

閱讀全文

與在語文字中什麼字的時間最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0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08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88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1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5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9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1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4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78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3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3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9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2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92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3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0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6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