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中學語文集體教研如何開展

中學語文集體教研如何開展

發布時間:2022-08-18 13:28:11

❶ 32怎樣有效開展語文教研

一位哲人曾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之後每人還只是一個蘋果;而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你我思想的交換絕不只是兩種思想。教研活動是教師成長的一條途徑,那麼如何有效地開展我們語文學科的教研活動呢?
一、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美國有一種根底很淺的紅衫樹卻長得很高,主要是他們連成一片。我們農村教師理論水平也很淺,如果能像紅衫一樣連成一片,就能成就有效教學。據以這樣的認識,我們的片研訓活動讓更多的教師連成一片。
1、點面結合 整體聯動 引領教師專業發展要關注全體教師的各個層面,注重每個教師的有效發展。為了啟發和喚醒更多的學校和教師,我想應該採用「點面結合,整體聯動」的方式開展一系列的研活動活動。具體抓五個點:
第一個點是學科帶頭人的示範引領。先由學科骨幹根據自己的特長,自行申報上課內容,然後匯總成點課菜單,由各片根據主題、活動內容需要自主點課,統一協調形成活動內容,在片中進行。學科帶頭人均能精心准備,展示自己的理念和操作,課後互動交流,我想這樣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個點是中老年教師的專題教研。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45歲以上的中老年教師依然是教育教學的一支重要力量。為了避免這些教師在校本教研中走向「邊緣化」,促使他們轉變教學觀念,穿新鞋走新路,我想專門為中老年教師舉行每學期一次的專題教研活動。「四定四保證」使中老年教師教研工作得到落實。一是定時間,保證中老年教師參加教研的機會。二定地點,保證中老年教師既有教學上的收獲,又有教學管理上的收獲。中老年教師教研和培訓的地點,就在西片進行,目的使他們在參加活動的同時,看一看兄弟學校的教學校園、教學設備、教學管理,感受到自己學校以外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氛圍。三定人員,保證中老年教師每學期至少有一次機會參加片研訓活動。四定內容,把各層次中教師的優秀課例,作現場展示。我們發現,多形式的教研活動,讓中老年教師接受新的理念,保持教學活力,持續提高業務水平。
2、語文學科教研活動豐富多彩
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科教研活動,讓教師體驗到求索的愉悅和求真的快樂。為了拓展教學視野,彰顯學科特質,有效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我們根據語文學科的不同特點進行探索,形成了學科品牌活動。
① 連堂教學——感受黃金分割的魅力
語文教學中的教材分割問題一直比較突出,特別是有些公開課,引起了普遍的質疑:在教學觀摩活動中,無論是第一課時還是第二課時,執教者總是將最精彩的一面肢解整合後展示給大家。針對這樣的現象,可以開展「語文連堂課」的研討活動,有的以同一個學校連堂展示,有的不同學校連堂展示,展示活動前,兩位老師聚在一起切磋教材,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合作上第一課時與第二課時,展示是的是一篇課文的教學全過程,這樣的課堂接近於平時真實的家常課,找到了「回家」的感覺。連堂教學走出了教學中片面追求完美的怪圈,體現了教材處理中黃金分割的和諧之美,簡單扎實而又高效。

❷ 如何實施初中語文的集體備課

新課程改革在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同時,也要求教師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討氛圍。於是,集體備課應運而生,並逐漸成為各個學校教科研的一大「亮點」。必須肯定的是,集體備課在發揮集體智慧,貫徹新課標理念,彌補教學不足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列出當今集體備課中的不合理現象。
現象一:集體備課成了「集體復制」。備課是每位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對備課本的檢查歷來是學校各項常規檢查的重點。於是,各個備課組為了應付檢查,在「集體備課」的名義下,將教材的各章節分配給同組的各位任課教師,而各任課教師更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在網路上「成功下載」,裝訂成冊後謂之「集體備課材料」。這種「一勞永逸」的做法,雖然大大「減輕」了教師的備課壓力,卻嚴重違背了集體備課的初衷,「集體備課」成了一種最簡單的抄襲,沒有了各任課教師的參與討論,「集體備課」成了「集體不備課」。
現象二:集體備課只關注「備課」,而忽視「反思」。作為一次完整的教學活動,備課和反思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我們的教師在進行集體合作時,往往只關注集體備課,而忽視集體的反思。於是,理論和實踐脫節,集體備課的意義被大打折扣。
二、集體備課資源
(一)備課程資源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②因此,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且也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要實現新課標這一要求,使學生對語文能學以致用,語文教師進行集體備課時就要注重對課程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而課程資源不僅僅包括書本、教參、練習冊等課堂教學資源,也包括其它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等課外教學資源,還包括每個學生所生活的社區、家庭等環境資源等等。
語文教師應通過大小語文的溝通交流,把語文課堂教學與社會環境等作為課外教學資源,先「引進來」再「走出去」。歸納起來語文老師在集體備課時可從以下三方面備環境資源:
1.具有適應學生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需求的教學空間。
力求讓學生得以在各種機會和場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讓學生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讓學生可能在「學中做」。這種教學環境主要在對談式教學、課堂討論、研究性學習中創設;這種教學環境的創設,在教師在集體備課時主要應注意的是「小環境」的設計和現場處置,如談話線索和導向、問題預設和答問應對、合作組織的活動、選題評價、學習方案建議等等。
2.具有利於學生與周圍進行交互作用的場景。
學生在學習中與各種信息、與他人、與環境進行信息交換、經驗共享、協商討論等交互作用,以加強在對學習內容的意義理解,並在這一基礎上更新自己的學習經驗,充實自己的學力。這類場景的特點是群體活動、相互協作、資源共享,是通過學習者群體的智慧與思維成果促進學習個體完成意義建構的。語文教學中的這種場景,主要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和社團活動的方式來進行;語文教師在集體備課時就要商討、交流應該怎樣創設這些場景做到恰到好處。
3.具有提供各種信息資源支持「學習」的情境。
在學習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各信息資源(包括各種類型的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料),這些媒體和資料主要的並非考慮教師輔助自己的教學,而是考慮如何用於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及學習經驗的豐富。在這方面,教師在集體備課時除了討論怎樣安排、引介、設計相關的資源支持外,更多的是要研究如何讓學生更好地選擇、使用和控制信息資源。在語文教學中,信息資源情境的設置主要應加強的是:學生應獲取哪些信息的指導,信息獲取渠道的開拓和指引,信息利用方法的輔導。其中信息利用問題最為關鍵:語文教學的相關資源的來源渠道較為復雜,資源內容有時真偽、良莠混雜,對資源的文化品質高下、雅俗、正誤的篩選、判別水平往往決定著資源情境的效應。這就需要老師在集體備課時提出、判別和選擇了。
(二)備課件
21世紀是一個計算機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利用網路資源進行信息溝通、交流。教育這一行特別是課堂教學,利用網路資源製作高效精美的課件,是現代教師必須具備的現代教學技能;同時課件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手段。一個好的課件更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以前要用兩個課時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有了課件輔助後,一個課時就能完成的很好了。語文教師應該把搜集了的相應的課程資源,通過課件合理有效地製作呈現出來,使課件充分發揮其輔助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
備課件時,語文教師要有「大語文」的觀念,持有生活處處皆「語文」、社會在在皆與語文課程習得有關的資源眼光。要把在生活化的備課中隨時積累的素材性資源,同時結合網路資源靈活地引進課件里。具體做法是老師要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在網上搜尋盡量多而且對教學有用的資料,借鑒一些優秀課件,但絕不能照搬照抄,就算是集體備課時中心發言人製作出來的課件,其他老師也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教學風格和學生的特點愛好來做一些有針對性的修改,才能更好地發揮課件的作用,更能突出自己的教學風格,達到最優的教學效率。如我去實習的那所學校,人手一台手提電腦,要求老師上課時要用課件上課。但那些老師為了節省時間,貪圖方便大多都是在網上直接把課件下載下來很少做修改,甚至不做修改就拿去用來給學生上課了。這樣就達不到有效地輔助教學的真正目的了。
總之,教師只有切實領會新課標精神,做到一切以學生發展為本,才能備好課,上好課。而備課雖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教師在具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又不應拘泥於事先的教學設計,而應該視具體的學情進行綜合把握,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
(三)備知識的呈現形式
教師在備課時的角色,應該把自己定位成「知識型的參與者」。作為知識型的參與者,教師當然要「備知識」,充分地佔有多種資料;還要備「知識的呈現形式」。這里的知識不是孤立靜態的知識,因為新課程標准已「不再刻意追求教材內容呈現順序和形式,可以實施因材施教,大膽處理教材」。老師不光是讓學生在「教室里」看「標本」、仿「標本」,還要讓學生到「動物園」去看「活本」、明「活本」,更要讓學生到「社會生活」中去「親歷」、「體驗」,從而「活用」。這是知識的活呈現形式,生活化的呈現形式。要以這種形式呈現知識,單靠老師個人閉門造車很難造出一輛近乎完美的轎車,要使學生能敞開心懷駕駛到舒服的高質量的轎車,要想把「標本」盡可能完美地活化集中每位教師的智慧——進行集體備課能把知識呈現得活靈活現。同時,老師在集體備課時要強化在言語實踐和技能訓練中學習和運用相關的語文知識,使語文知識的掌握過程「活動化」、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生活化」、語文知識的價值體現「切身化」、語文知識的意義認同「『功利』化」、語文知識的習慣經歷「趣味化」,以期使語文知識教學長期以來的「應試原料」性質和「死呆」狀況得到改變。
當然,除了這種形式還有其他很多呈現形式也能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的,這就要求老師在集體備課中多想辦法,力求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四)備學生的「可能」
語文教師在集體備課時只備好上述三點是不全面的,因為備課有三要素——「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課標和教材一經確立就相對穩定,所以備學生永遠最關鍵。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實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新理念,筆者以為,從教學過程的啟動階段——集體備課開始,語文老師除了備知識,備教法,備環境,更要備學生的「可能」。一些老師在集體備課「重教輕學」,教師只重視如何教卻忽視了對學生的研究與探索。教師要研究如何運用教法,學生如何運用學法去突出重點、突出難點;同時也要從學生的角度分析、認識可能出現的問題,深入研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才能充分體現新課標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
在集體備課時,老師一定要一起研究預設學生在學習此課文時由於一些什麼因素,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哪種可能,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討論。如很多課文學習完都要讓學生談談感受體會。對於積極向上的體會,應該怎樣讓學生學習;對於有些學生談了些不健康或不那麼正確的體會,又應該怎樣去指導他們等等。這樣備課就較胸有成竹,做到運籌帷幄,不至於在課堂上遇到突發情況,一時不知所措而出現尷尬場面。

❸ 初中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有哪些具體目標

具體目標:應該有根據學校的要求開好公開課(具體到人、開課章節、班級、時間等)、備課安排應該有時間、章節等、所研究的課題等,都應該具備。

❹ 如何有效開展教研活動

首先,我們要明確教研活動的特點和目的。教研活動最主要的特點和目的,就是要解決當前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實際問題。也就是說,教研活動的課題不在大而在小,不在深而在實,應想教育教學之所想,急教育教學之所急。否則,教研活動就是瞎研究、空研究。 其次,要做教研活動的有心人。學校豐富的研究機會、獨特的研究情景、鮮活的研究問題、最佳的研究位置,為教師開展教研活動提供了優越的研究條件。這就要求我們要時時留心周圍的一切,要自覺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分析和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要本著「教什麼、研究什麼」的原則,緊密結合本職教學工作去開展教研活動,使教學工作和教研工作能融為一體,只有這樣才能收到「教研相長」的效果。 再次,要找准教研活動的「突破口」。 當前,在中學中有一種見怪不怪的普遍現象,即大家都嚷著搞教研,大家也好像都在搞教研(如聽課),但實際上相當一部分的教師不知道怎樣去搞教研,特別是對一些教改實驗、專題研究更感到無從下手。因此,找准教研活動的「突破口」就顯得至關重要。教研活動的「突破口」,就是以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作為課題開展研究。這就要求教師要樹立起「問題就是課題」的意識,善於把一個又一個教育教學中有意義的實際問題,經過「設計」轉化為一個又一個富有個性特色的教研活動課題,再通過攻克一個又一個研究課題,來解決一個又一個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這種研究,最易達到同步推進教育教學教研工作、穩步提高教育教學教研質量的目的。 第二,要使教研活動為提升教師自身素質服務。首先,我們要正視教研活動對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意義。如今已不是一個只要有知識或文憑就能當教師,靠經驗和「汗水」就能當好教師的時代,而是一個要求教師必須盡快從「教書匠」向「教育家」轉變的時代。這就要求廣大教師無可選擇地要具備與時俱進的能力。這種能力,除了終身學習的能力、教書育人的能力,還有一個重要的能力就是教育科研的能力,也就是教研活動的能力。一個教師如果缺乏教研活動能力,那就意味著缺少創新精神和工作潛能,就意味著很難適應新課程的需要。 其次,我們要懂得一些進行教研活動的形式和方法。有些教師片面地把教研活動理解為聽課、評課和寫文章,這是一種很狹義的看法。教研活動的形式和方法多種多樣。比如,反思是教研活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形式。教師在當前的課程改革中就應學會如何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進行自我反思。又比如,教研活動很強調集體研究,教師就要學會如何參加集體研究,如何在集體研究的氛圍中學會將大家的智慧集於自己一身。再比如,要進行課題研究,教師就必須學會如何選題、如何控制實驗過程、如何結題等等。一句話,就是教師絕不能只憑個人意志、只憑自我感覺、只憑工作習慣或只憑幾分熱情去搞教研活動,一定要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去搞教研活動。 再次,我們要學會通過教研活動來提升自己的工作品位和職業形象。由於教研活動是在本校展開的,是針對本校甚至是本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的,這種實用性的研究,很容易顯性形成教師實用性的教學教研素質和後發優勢,以幫助教師實現可持續發展。很多名師就是通過教研活動造就出來的。蘇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經驗啟示我們:教師必須要學會通過教研活動來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教師完全可以通過教研活動來重塑自己的職業形象,教師有機會通過教研活動來形成一種新的工作與生活方式,教師應善於在和學生一起成長的過程中完善自我、成就事業。 第三,要上好每節課,著眼小問題。教學實踐是開展教學研究的平台和土壤。許多科研課題往往來自教學中的一得,許多卓有科研成效的老師也多得益於教學實際的鍛煉。事實上,對於一個普通老師來說,上好一節課,就是一次教研。通過教學積累經驗是最好的教研途徑。同時,教師在選擇課題上,宜著眼小問題。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很多,有大有小,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恰當選擇。在選題上應該著眼於小問題。以小見大,鑽深研透,而不要大題小做,泛泛而談、浮光掠影。要選擇實實在在的具體問題,如如何導入新課?學生與自己對著干怎麼辦?怎樣讓不交作業的學生交作業?不要選擇抽象空泛的問題,要隨著課改的發展靈活選題。要知道,能服務教學的研究,是最有現實意義的研究。 第四,要勤學教學理論,博覽課外書,注重平時的反思和積累。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雖然都學過不少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但那往往是為了應付考試。課程一結業,這些書籍就被束之高閣,再也未曾翻閱,突擊搶記的一點「理論」早已成了塵封的記憶。工作後,遇到太多太多的問題,即使有所感悟,也往往只是「經驗式總結」,這種建構往往是片面的、局部的。而且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內容也越來越開放,需要教師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博覽課外書籍,廣泛吸收養分,補充最新知識,是教師增加和更新知識積累,提高教研水平不可或缺的途徑。「腹中有書氣自華」,教師博學多才,學生耳濡目染,也為學生刻苦攻讀,起到了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 平時多積累,反思促提高。做個有心人,廣泛收集資料。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研寫作需要教師有厚重的文化積淀,因而應注意平時資料的收集。報刊、雜志、電視等是很好的資料來源,看到有用的報道應馬上收集起來,剪下來。同時,堅持寫好教學後記,也有利於積累教學經驗和教研素材,為科研提供有力的例證。教師在積累的同時,還要多反思自己。教師每天都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新鮮感和好奇心可能會逐漸消退,難以怦然心動。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反思,去開辟新的思維空間,去探索新的奧妙。我們不妨想一想,在那些熟視無睹、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現象背後,是不是潛存著某種契機和可利用的資源,或者潛藏著某種危機與誤區?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反思。天天反思,天天會有新視角,天天會有新收獲。創新的思維、創新的作為常常源於反思之中。

❺ 學校語文組如何開展有效教研方法論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是有效的,怎樣研究才是有效的」,對「有效「的解讀應該有這樣三個關鍵詞。
效率:是指工作總量與工作時間的比值,應放棄「事倍功半」,追求「事半功倍」。
效果:有沒有效果,就是看教師們參加校本教研前與參加校本教研後的變化值?有效果的校本教研應是帶著困惑而來,在參與研討的過程中形成新的思考、產生新的問題而離開。
效益:是投入與產出的比值,要盡可能地促使老師都願意全情投入教研活動。如果產出與投入不成正比,那麼校本教研將及不上個人自主的研修,這將使得校本教研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如何將這樣三個關鍵詞語逐一落實呢,我結合低段語文組的計劃來談談自己一些粗淺的想法,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1、教研組長的個人工作能力的提升,這是有效教研的關鍵。我們的職責是什麼,我們是給我們老師們一個正確引領和導航,給予他們及時的幫助和有效監控,所以我們個人能力的提升是有效教研的關鍵點,所以教研組長的培訓和不斷學習是很有必要的。希望學校能夠多提供這樣的一些平台和機會讓教研組長多去參加實效的學習。
2、精心篩選教研內容,滿足教師實際教學需求,從教學的困惑處和疑難處入手,這是有效教研的根本。比如說我們低段語文,她肯定和高段語文和初中、高中語文的切入點是不一樣,那我們的關鍵切入點又在哪裡呢?開學初,我們組的老師在第一次教研會積極繁衍討論,大家幾乎達成了一種共識:我們低段語文現在面臨三個最困惑的問題,一是寫字課的指導,二是識字課的指導,三是起步作文的教學,怎樣有效的一一擊破呢?如果三個一一都要本學期來研究的話,我想他們的有效性高效性確實要打折扣的,但是不研究又不行,那怎麼辦呢?所以我們考慮在形式上有所突破,採用「抓關鍵點、平衡其他點」的方式來解決,所謂抓關鍵點,現在是目前首要解決的問題,是識字的問題,這其中有包括量的問題,(閱讀數量的達標)、書寫指導的問題,所以本學期,我們重點研究如何上好十分鍾寫字課,怎樣在生活中識字,怎樣通過多種渠道的文化方式識字,以達到學生識字量的達標,這其中包括國學誦讀,寫字指導,還有閱讀課的開展,都是在文化識字。再比如,像我們民辦學校因為多種原因,就沒有像公辦學校那麼多的培訓計劃,也沒有那麼多的培訓,所以我們必須要傾聽老師們的聲音,看他們最需要什麼,所以本學期,我們將在學校搭建的專家引路的平台上,進行特級教師課堂教學精彩回顧觀摩。
3、全員參與教研活動全過程,這是有效教研的保證。就說我們學校接下來將要開展的「理想課堂「我們要求本組老師們,要全員參與,全程參與,而且自己要精心准備,我們要進行」特級教師課堂教學精彩回顧「觀摩。當然不是簡單地看看而已,而是通過觀摩,我們要學習討論,要反思,更要要內化,藉助學校「理想課堂展示課」這樣一個平台,推波助瀾,進一步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當然我們還要認真評課,寫好反思,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讓我們的老師帶著困惑而來,在參與研討的過程中形成新的思考、產生新的問題而離開。 這才是一種整正的價值和效果。
4、名師的引領作用不可替代。這是有效教研不可缺少的環節。很感謝學校已經為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平台,開學初李秉亭、孫明霞兩外專家的講座,可以說對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啟發的,再說3月10號東莞的外出觀摩學習,可以說是一個更為直觀和形象的一個導向,那麼我們現在接下來需要做什麼,是不是專家和名師的引領到此結束了,我認為沒有,而這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開始,我們必須要接著做下去。有人說,我們身邊很多老師也是「名師」也是專家,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我們想過沒有,他們為什麼會成為我們身邊的「名師」和「專家」,因為他們在背地裡學習了更多的專家和名師的經驗,所以他們成為了我們的身邊的名師和專家,因此我們的名師、專家引領還是必不可少。
以上是我對有效教研的幾點粗淺看法,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❻ 語文教研組教研活動形式都有哪些

綜述

教材過關式:教材過關是教師走進課堂前要過的第一關,因此這項活動在每個開學初進行。教研組長組織教師對本學期所教的教材進行過關,主要以說教材、說教法、說課標、說課後習題等活動展開。

這種活動形式主要是提高教材的駕馭和整合能力,上課時教師可以縱橫考慮,使教學更有效。教材過關,要讓教師事先有準備,一學期一次,每人都要說並且有書面材料。

學情分析式:了解了教材之後,教師就要了解學情,因材施教是教學之根本。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學情分析,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紀律情況等,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活動前每位教師對自己所任班級學生進行分析,並通過學情分析寫出教學方法,如何實施教學,讓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

閱讀全文

與中學語文集體教研如何開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08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87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5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9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2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1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4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78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2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2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9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2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92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2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07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6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