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語文學習應該重點學習什麼啊
學好語文,最基本的要學會聽課,掌握老師要求的知識點。同時,學習要有計劃,計劃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同時也有利於要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寫作能力差,就一周寫一篇作文,如果閱讀差就一天練習一篇閱讀理解,如果基礎知識差就每天抽出點時間記憶背誦一下,等等。
1、學好語文重點之一:字詞、古詩詞、古文等的記憶背誦或賞析。這類知識的學習重點在課堂上,課上要專心,課後多花點時間去記憶背誦、理解運用。
2、學好語文重點二:閱讀一定要強化,最好能夠做到每天練習一篇閱讀。另外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可以激活我們「腦、眼」潛能,培養和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歸納分析、理解記憶等方面的能力。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時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快速閱讀的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我自己學生時代練習過,現在也在受益。
3、學好語文重點三:提高寫作能力。寫作的基礎是素材和思路,平時要多閱讀多積累。高中學習是比較緊張的、時間也很有限,我前面提到的快速閱讀在素材積累上就可以提現出很大作用。有了積累,可以多看看那些優秀作文,找找寫作的思路,要多動筆寫,學會借鑒、運用、融會貫通,這樣寫作能力才會不斷地提高。
語文成績提高也是需要做題的,平時不能只是一味的記憶背誦,防止眼高手低。
B. 語文主要學什麼
首先是基礎問題,語文這玩意真沒得啥好說,考的都是基礎多,所謂拓展,也就是課外題也是建立在基礎上。背是肯定得背的,書上那些什麼雜七雜八要求背的全部背,背不下來做再多題也是白搭。 然後說題,不是什麼題都能提高,最好找近幾年本地的真題,熟悉題型,知道自己什麼會什麼不會,知道考的是啥,就把不會的挑出來,先做會的,把會的練熟,要做到滾瓜爛熟,看到就知道怎麼做怎麼下手。接著就是不會的,要抱著一種「咋回事,這破題目我還不會咋的,從小說的中國話換成題目我還能被它難住么」就是不服的心理。(找不到體就去語文辦公室撒潑,沒有老師會拒絕一個真心學的學生,我就是這么找題的) 接著就是復習,要復自己會的,更要復自己不會的,會的復習倒是比較簡單,就是看了記記了看,記不住就寫寫畫畫,要做到一定不錯(到現在我都沒能做到百分百,嘻嘻)吶,問題來了,不會的咋復習,很多大佬和老師都說要有個錯題本,但是我這個人倔還懶,死都不願搞錯題本,那總得有方法,那就是:把做錯的當場在原題上拿五顏六色的筆勾勾畫畫,帶上自己的吐槽,而且當場攻破,趁還有時間,把關鍵詞和題型拿個便利貼記下來粘再課桌和鏡子上,天天看。題怎麼刁鑽怎麼鑽研,然後記住它
C. 學語文主要是學什麼
因為我們是中國人要傳承中華的文化。而且學語文可以提高文學修養,陶冶自己的情操
更好地運用語言來與人溝通。而且很多地方要用到語文知識,只是可以體現你的文化水平。
我為什麼要學習知識
當今社會是一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處處充滿科技的社會。現在,學習知識成了社會生活的頭等大事。顯然,沒有知識,在社會上是寸步難行,很難立足於這個社會,更不要說服務於社會,對社會有所作為了。 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種無價之寶。 在社會中,一個國家的發展,要靠人類用學來的知識去改變它;一個正確理論的產生,也要靠人類用學來的知識去總結;要推翻迷信思想,更需要人類用知識來改造。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把學習放在一生中的重要位置上,那麼我們的社會每天就會有許許多多在學習的人,那麼,我們還會愁社會不進步?還會愁我們的國家不強大? 為了祖國的強盛,我們要學習;為了人類的進步,我們更應該學習。 不學習,人類很可能會退化為野人;不學習,人類便會失去今天動霸主的地位,使之與其它普通動物」平起平坐」,甚至落後。 為了社會的繁榮,國家的強大,民族的興旺,為了科技的進步和發展,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不知疲倦地學習吧!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博覽群書;讓我們的社會充滿了朗朗書聲;讓我們每一個城市都籠罩著一股濃濃的學習氣氛;讓我們的社會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學習型社會」。這樣,人們便不會將學習作為一種負擔,而是把它作為一種有益的活動,人們不僅在學習中得到知識,而且從中也感到學習的樂趣。那麼我們的科技便會突飛猛進,我們的國家會一天天的強大起來,人民的生活也會一天天好起來。知識使我們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D. 語文主要學習什麼呀
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就是好的學習方法! 不適合自己的就不是好方法
一、關於語文知識
語文知識的學習內容比較多,文體有議論文、記敘文、詩詞曲賦、小說(「4學分」為說明文);從作品的時代看,有古代、現代、當代之分;「6學分」的還有外國文學作品。對於利用業余時間學習的考生來說,量是很大的。學習貴在得法。方法正確,可以事半功倍。當然,學習方法因人而異,我認為,可以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注意抓重點。重點如何抓?不同文體的作品重點不一樣,精讀和泛讀課文的重點也不一樣。概括地說,每篇課文主要抓作者、作品(課文的出處)、字、詞、句、章等幾個方面。
作者,主要注意時代與國籍。主要代表作、藝術風格及生平大事。比如,屈原,是戰國時楚國人,代表作為《離騷》,藝術風格是「構思奇特,想像豐富,文采華麗,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其中的核心是「積極浪漫主義」。其他內容則可以一般了解。再如,郁達夫,他是現代文學史上很有影響的作家,曾經組織過創造社,參加過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其小說主要採用「自敘傳」的方式和第一人稱的寫法。代表作有《沉淪》、《薄奠》、《出奔》、《春風沉醉的晚上》、《他是一個弱女子》等。再如,高爾基,是俄羅斯革命作家,前蘇聯文學的創始人,代表作是長篇小說《母親》和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等。
作品,如《季氏將伐顓臾》出自《論語·季氏》篇(課文注釋1交代出處,每篇必看),《論語》是語錄體散文,內容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作者為孔子弟子和再傳弟子,是研究儒家思想的主要著作。《風波》選自《吶喊》,《吶喊》是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再如《石崇與王愷爭豪》選自《世說新語》;《爐中煤》出自郭沫若的《女神》,等等。比較而言,「4學分」的在這方面要求不高。
字詞,不僅指文言文、詩詞曲賦中的難字和古今義不同的字詞,而且包括現代文中的一些字詞。「非我愆期」的「愆」,「有為神農之言」的「為」等固然在命題范圍內,現代文中的「大去」,「賦閑」等也可能考到,不能不注意。當然主要是文言詞語。
文言文中單音詞居多,如「耶娘妻子走相送」,「妻子」指「妻」和「子」兩個概念,不能只解釋為「老婆」。
文言文中一字多義的現象非常普遍。比如「之」,一般解釋為助詞「的」,但《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之」,釋為「到……去」(釋為「去」不對),「不如早為之所」中的「之」,是名詞「她」,應該嚴格加以區別。《季氏》中三個「過」,分別用作動詞、形容詞、名詞,詞義差別很大,值得重視。
文言文中實詞活用的現象比較多。動詞的使動用法:如「既來之,則安之」,「有糧者亦會」,「有衣者亦衣」,其中的「來」「安」「會」「衣」均為使動。意動用法,如「子萬民」,「侶魚蝦而友糜鹿」,其中的「子」,「侶」,「友」均為意動。名詞作狀語,如「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學而時習之」中的「夜」「四」「時」均作為狀語,翻譯為「在夜裡」,「從四面八方」「經常地」,等等。還有名詞用作動詞,如「順流而東也」,「匍匐前稱弟子」中的「東」,「前」翻譯為「向東」,「向前」等等。解釋這些字詞時應堅持字不離句的原則,就是這個字要在句子中能說得通,否則便不對。
句,文言中的句式比較特殊,與現代漢語句式不同。判斷句,一般不用聯系動詞「是」,而用「××者,××也」表示判斷,如「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譯為李將軍名廣,是隴西成紀人」。被動句,往往用「於」、「見」、「為」引出主動者,如「勞力者治於人」,「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就是典型的例子。倒裝句,有幾種情況,一是主謂倒置,多用在感嘆句中,如「異哉,馬伶之自得師也。」二是賓語前置,其一是在否定句中,如果出現否定副詞「不」、「莫」、「未」,那麼句中的賓語可提到動詞前面,如「莫己若」,「未之有」,「不我若」;其二是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一般可提到動詞或介詞前面,如「無乃爾是過與?」「何以伐為?」賓語「爾」,「何」都前置了。三是定語後置,如「其士女之問桃葉渡、雨花台者」,定語是「問桃葉渡,雨花台」,翻譯時應放在中心詞「士女」的前面。總之,翻譯句子應掌握句不離文的原則,即這句話要在全文中能結合上下文講通。
章,指文章的篇章結構,包括思想內容和藝術性兩方面。這是重中之重,也是學習的難點所在,更是考試的重點。
思想內容的掌握可以根據課本中的提示,先分段,歸納出段意,弄清楚一段中講了幾個層次,比如《諫逐客書》論證部分分三層,即以古論今,以物論人,就事論理三個自然段,而「以古論今」一層中,又列舉了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個例子,接著又從正、反兩方面論述客卿在秦國歷史上的貢獻。仔細劃分好層次,容易把握其內容。在歸納段意的基礎上,再總結全文的主題或中心。
藝術性主要從構思、寫作方法、修辭手法幾個方面去把握,比如《前赤壁賦》在構思上以清風、明月、流水為線索,結構文章;寫作方法是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結合為有機的整體,運用主客對話來說理;語言表達上注意駢散結合,穿插歌詞、對話,顯得生動活潑。
理解篇章結構,應學會分析文章。不僅要抓住幾條筋絡,幾個概念,而且要能舉例說明,有血有肉。比如《風波》中七斤和趙七爺的形象,既要了解他們分別是愚昧落後的農民典型、善於韜晦的帝制餘孽,又要把握他們的具體特徵,趙七爺的辮子和竹布長衫的變化和作用便不容忽視。把握藝術性也是如此,如《張中丞傳後序》的夾敘夾議和場面描寫,必須進行分析加以理解。
這些做起來不太容易,又無捷徑可走。好在教材上都有提示,考生認真參照「提示」,深入鑽研教材,掌握了基本方法以後,便可以舉一反三,化難為易了。
其次,運用巧妙的方法幫助記憶。比較法,如歷史散文中,《左傳》是編年體,《戰國策》是國別體,《史記》是傳記體。再如,培根、莫泊桑、契訶夫、歐·亨利的國籍分別是英、法、俄、美,幾個外國作家就不至於混淆起來。綜合法,如現代作家大多參加過文學社團,郭沫若、郁達夫曾在日本組織過創造社,而茅盾、朱自清、冰心則參加過文學研究會。巴金既未參加創造社,又未加入文學研究會。再如,教材中,北宋的作家有歐陽修、王安石、蘇軾、柳永,南宋的作家有陸游、辛棄疾,而李清照是跨北宋、南宋兩期的作家。「4學分」教材中說明文單元,錢學森、竺可楨、茅以升、華羅庚都是自然科學家,分別是核物理學家、地理學家、橋梁專家、數學家。這就比較容易記住了。個別記憶法,如老舍是滿族,沈從文是苗族,[越調]是諸宮調調名,《世說新語》是筆記小說集,等等。
復次,掌握一些文學常識,這不單純為了應付考試,而且在生活中也常會用到。如古體詩與今體詩的區別,律詩與絕句的區別,詩、詞、曲、賦的形式特點,諸子散文與歷史散文的特徵,等等。有興趣的考生可以分別把散文、韻文分門別類用線索貫穿起來,或者瀏覽一下「附錄」中的「中國文學史概述」,對於各種文體的發展線索就清楚了。
最後,背誦一些詩詞名篇名句。中國文學源遠流長,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流傳了一千多年而歷久不衰,作為炎黃子孫,不能不了解。教材中選的詩、詞都是思想性與藝術性結合得最好的佳作,讀熟背誦應該是一種享受,而絕不是負擔,又何樂而不為呢?
二、關於作文
作文是對考生思想修養、語文知識、表達能力的綜合測試,在試卷中佔40分,是「把關」的題型,也是考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6學分」試卷的作文考議論文,命題有三種類型,一是命題作文,二是材料作文,只考過一次(關於「羅程殺人」的一段材料),三是材料加命題。從近年命題的情況來看,命題作文與材料加命題可能性大。而材料加命題是兩種命題形式的綜合,這類作文既受命題的限制,又必須緊扣材料,操作難度大,考核比較全面。比較而言,這種形式最難寫,但考試可能性最大。
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寫作基礎,適當練習寫幾篇作文,請老師批改,指出缺點,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那麼,如何練習呢?
不少考生希望能猜到考題,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實際上是不可取的。而應該掌握一般議論文的寫作方法,以不變應萬變。我建議大家把前幾年考過的作文題做幾篇,具體步驟如次:
審題。把試卷上所提供的材料和命題認認真真看三遍,要一字不漏,聚精會神。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如果審題錯了,就會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後果不堪設想。
一審材料,看材料給我們提供了什麼信息,有什麼要求?材料與題目有什麼關系?
二審文體,一般是議論文,但還必須看清楚,以防意外,應以試卷題目要求為准。
三審題目,看看題目與材料有何聯系。抓住題目的關鍵詞。
四審字數,一般要求600字至1000字。
五審其它要求,如聯系實際,聯系切身體會,不得出現本人姓名,等等。
立意,一是根據材料和題目,確定中心論點,有時題目就是中心論點。二是確定分論點,這是比較重要的步驟,也是有難度的一項工作,一般圍繞中心論點,再分二至三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可自成一段。三是選擇證明論點的論據,包括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事實論據分為歷史事實和現今的事實包括數據,一般舉兩個事實論據,可以安排一個歷史事例,一個現今事例;一個正面的事例,一個反面的事例。這樣說服力更強。在寫法上可採用一詳一略的方法。而理論論據可以是科學原理、定理、公理、定律、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諺語、俗語。理論根據可以使文章具有深度,提高文章質量。選擇的論據要注意典型,精當,以一當十,以少勝多。當然,立意不僅要考慮寫什麼,還要考慮不寫什麼,與中心論點無關的東西,一個字也不能寫。
謀篇,選擇了材料以後,就可以考慮文章結構布局,材料的安排配置。由於考試時間有限,來不及打草稿,通常採用列提綱的方法。在可能的情況下,提綱愈細愈好。一篇短小的議論文,一般分三段,第一段提出論點,一篇優秀的議論文,論點總是極其鮮明的,如《諫逐客書》、《五代史伶官傳序》、《論毅力》、《今》等都是開門見山,開宗明義的。第一段兩、三行字即可,切忌吞吞吐吐,欲說還休,更不能「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開頭簡潔,論點鮮明,可以使人一見鍾情。第二段證明論點,是文章的主體,可按幾個分論點,依次進行論述,注意舉事實,講道理。本著正反結合,詳略得宜的原則去統籌安排。論證方法一般常用歸納法、演繹法或類比法,可選用其中一種,也可以幾種並用。不僅要注意論述層次清晰,而且要注意邏輯性,還要精心設計每一節的開頭語,考慮節與節之間的過渡關聯詞語,乃至於一些典故、成語等細節問題。第三節是結論,總束全文,要戛然而止,饒有餘味,文字要干凈、利落、精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整理成文通過去粗取精的加工,把文章抄寫到試卷上。由提綱到文章,不僅是文字的充實發揮,而且是精雕細刻、推敲琢磨的過程。既能表現出基本功,又能展示各自的才華。相同的提綱,不同修養的人可以寫出不同的文章。還要注意抄寫的規范,如語言通順、文字工整、標點進格,行款格式等方面。
修改,文章寫完,還要抓緊時間修改一遍,可以採取邊看邊改的方法。主要是拾遺補缺,查找紕漏,如多字、漏字、錯別字、語句不通、標點錯誤,等等,都可以通過修改而加以解決,使文章臻於完善。反正,如果不加以修改,這些隱藏的問題,就會影響文章的質量,影響得分。
作文的生命是「新」,考生寫作力求能寫出新意,有了新意質量就高了,自然也能得高分。但考試不同於平時,一般考生心理比較緊張,能正常發揮自己的水平就是大幸,何談超常發揮呢?所以,我們不能一味強調求新,而是強調先求穩,或曰「穩中求新」。也就是先求穩,再求新。如果片面求新,則有風險。對於絕大多數考生,還是以能寫出一篇平達通順,中心突出,符合要求的議論文為好。
「4學分」考生的作文不同,《大綱》要求:「考核的重點是議論、說明和記敘的能力」,措詞比較含糊,結合近年來的考試命題情況,出夾敘夾議的文章,可能性比較大。從比「6學分」降低一點要求看,則應以記敘文為主。寫記敘文應注意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前因、後果,尤其要注意記敘文中的議論,做到議論與記敘相結合,請記住,記敘是議論的基礎,議論是記敘的升華。比如,1998年考試作文題是《心願》,要求是記敘文。記敘自己確立心願到實現心願的經過。主要筆墨是記敘,但有些部分可以適當議論。比如,為什麼要確立這一心願?實現了這一心願有什麼重要意義?等等。有了些許議論文字,文章就有了靈魂,文字便增加了閃光點,通篇虛實結合,就血肉豐滿了。不過,應該注意,議論篇幅不宜太大,適可而止,三言兩語,畫龍點睛;不能喧兵奪主。論說成分只能是輔助,是佐料,是調味品,不可大段議論,游離於主題,那反而降低文章的分量。所以夾敘夾議應把握好這個度。
「4學分」作文的步驟略同於「6學分」作文,只是將純議論改為夾敘夾議罷了。記敘文也有自身的特點,就是要波瀾、曲折,不能一覽無余。「文似看山不喜平」,應盡量採用倒敘、插敘、補敘等手法,要善於設置懸念,做到尺水興波,避免平鋪直敘。還要著力寫好事情發展的過程,即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適當講究文采,注意運用修辭手法,加強文章的可讀性。
記敘文中除了可以穿插議論,還可以穿插說明。只要掌握說明的方法,如定義說明、比較說明、比喻說明、舉例說明、圖表、數據說明等等,在必要時進行說明就可以了。
「4學分」作文考試應熟練掌握以記敘為主,穿插議論、說明的寫作方法。
三、注意事項
經常與一些自學考生接觸,發現不少人在自學方法上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現歸納成幾個方面,提請考生注意。
一是正確處理課本與參考書的關系。自學任何一門課程都必須以綱為綱,以本為本。自學《大學語文》必須以課本為主,根據「大綱」的要求,認真學習每一篇課文,特別是精讀課文,不僅要掌握字詞句章,而且要深入到細部,掌握其內在的知識點,比如《香市》一文,文章首尾兩次出現「農民」,有何深意?《背影》中先後四次出現「背影」,各有何作用?等等。但不少考生想走捷徑,往往將教材束之高閣,而死死抱住參考書,作為救命稻草。我以為,這是本末倒置。我們不反對看參考書,而應該結合課本有針對性地參閱參考書,如果脫離教材,單獨看參考書,那是不可取的。何況現在受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各種參考書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如果不檢查質量,而盡信參考書,有時甚至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我們可以不看參考書,而必須熟讀文本。
二是正確處理語文知識和寫作的關系。不少考生存在偏廢現象。有些人在課文上下的功夫多,但懶於練作文,自以為考試時能發揮靈感。殊不知,我們寧可相信汗水,而不可依賴靈感,何況靈感也是由汗水孕育出來的。可能有的學員從事文字工作,自我感覺良好,也有意無意地忽視了作文。我以為還是要加強作文訓練,尤其是要適應考試需要,不打草稿,只列提綱,直接由提綱擴充為作文。至少練三篇作文。可以把前幾年考過的作文題目練習一下。另有一些考生作文水平不錯,以為能得高分,所以在語文知識方面花時間不多,存在僥幸心理。特別對於文言文,難以讀懂,便繞道走。走馬觀花,不求甚解,似懂非懂,一考就錯。我建議凡是應考的考生都必須把課本認真讀兩遍,力求甚解。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求取知識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只有尊重客觀規律,循序漸進,勤學多問,才能成功。總之,語知和作文兩手都要抓。
三是正確處理文言文中字詞理解與文章分析的關系。有的考生花了很多精力去弄懂文言字詞,也確實取得了成效;但放鬆了對篇章結構的全面把握,結果對於一些大的問題卻所知不多。諸如人物形象,藝術風格,修辭手法等反而被忽略。這其實是抓了芝麻,丟了西瓜。弄懂字詞的目的是為了理解課文,如果片面強調字詞,而忽視文章分析,則是原地踏步,雖樂此不疲,卻永遠到不了彼岸。退一步說,一兩個字詞沒弄懂關系不大,而整個課文不能理解則可能鑄成大錯。所以,應該把疏通文句與分析文章結合起來。
四是注意考試中非智力因素的發揮。這與自學無關,而是考試技巧。這個方面內容很多,我只簡單說幾點。諸如在答卷時間安排上,保證作文的足夠時間,寧可犧牲幾個小題,也要保證作文寫好;答卷書寫要工整,字跡要清楚;論述問題時條理要清晰,注意舉例分析要全面具體,不要三言兩語,草草了事,等等。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每一個考生只要態度端正,目的明確,方法適當,再加上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那麼,這門課程是可以學得很好的。這不僅能使你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畢業生,而且對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努力吧!勝利一定屬於你的!
思維有兩個翅膀,一是求同,一是求異,二者缺一,思維就不能起飛。求同,在於認識事物的共性,從而發現規律;求異,在於認識事物的個性,從而發現特點。這兩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轉化。發現規律與發現特點都是發現事物的「本質」,都是思維中的「創造」。語文學習離不開這「兩翼思維」。
從語文活動方法的角度說,語文學習離不開「兩翼思維」 。語文學習在許多方面需要「求同」。怎樣學好語文-這是要探求的第一層次的規律。怎樣聽,怎樣說,怎樣讀,怎樣寫--這是要探索的第二層次的規律。怎樣聽講課,怎樣聽廣播,怎樣聽談話,怎樣交談,怎樣演講,怎樣論辯;怎樣讀說明文,怎樣讀記敘文,怎樣讀議論文,怎樣讀文學作品;怎樣寫說明文,怎樣寫記敘文,怎樣寫議論文,怎樣寫應用文--這是要探索的第三層次的規律。還有第四層次,第五層次,等等。不善於「求同」,就只能在「感性」的世界裡碰撞。語文活動同樣有許多「求異」的事情需要做。學習語文與學習數學有什麼不同,聽廣播與聽講課有什麼不同?說話與作文有什麼不同?讀一般實用性文章與讀文學作品有什麼不同?甚至讀詩歌與讀小說有什麼不同?等等。不善於求異,就不能因事設法,各循其路,也就不能取得學習的高效率。
從語文活動內容的角度看,語文學習更是需要「兩翼思維」。先說讀,比如讀巴金的散文《燈》。他由「山那邊」平房裡射出來的幾點燈光,聯想到自己過去雪夜行路時看到的「一點豆大的燈光」,又聯想到歐洲古代傳說中的哈里希島上指引航船的燈光,又聯想到古希臘女教士希洛為自己的情人點燃的火炬,最後又聯想到自己的一個友人投水被救後看到的一盞燈。這些「燈」各個不同,不同在哪裡?這些「燈」又表達著一個共同的主題,這主題是什麼?這就需要「兩翼思維」 。比如我們讀過魯迅的若干篇雜文,能否說出一點魯迅雜文的共同特點?再縮小一些范圍,我們拿《記念劉和珍君》和《為了忘卻的記念》做一比較,它們的共同之處在哪裡?不同之處在哪裡?通過比較,啟動兩翼思維去讀,實在是閱讀的重要途徑。
再說寫,要把文章寫好,同樣需要兩翼思維。比如魯迅雜文的特點,有人從魯迅大量的雜文中提煉出兩大特點,一在於它的戰斗性,一在於它的多彩的筆調。有了這個認識,自然就可以動筆為文。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小人」,這是一批靈魂卑下的人物。如果我們研究一下這批角色,抽出它們靈魂中某些共同的特點,不也可以寫一篇很有意味的文章嗎?生活中有人把野蠻當勇敢,指改革為折騰,你若能把它們的本質區別說清楚,不也就是很有價值的文章嗎?高考作文中,《鳥的評說》中的鳥兒們的共同特點是什麼?調查材料中贊賞別人的樂於助人與自己臨事的「悄悄走開」有什麼本質的不同?《給六指做整形手術》和《截錯了》這兩幅漫畫的共同點在哪裡,「我更喜歡」其中一幅漫畫的「更」體現在何處?這些都需要「兩翼思維」。作文不會寫,往往是因為不會想。會想才能會寫,兩翼思維就是「會想」的表現之一。
E. 小學語文課,主要學什麼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學習獨立識字。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學會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
3.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5.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6.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7.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學習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
3.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運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5.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閱讀
1. 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詩文大意。
7.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9.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圖書資料,樂於與同學交流。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願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2.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交流。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5.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6.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交談。學會認真傾聽,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講述故事力求具體生動。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用書面或口頭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力求美觀,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4. 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
4.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5.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課文的基本說明方法。
6.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7.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8.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常見應用文。
4.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5.習作要有一定速度。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作簡單的發言。
6.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美醜。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F. 初中語文主要學習什麼
《2019洪老師初中春季班》網路網盤資源下載
鏈接:
從小學開始,語文數學英語就是一直都在學習的,我們真的能學好嗎,很多同學在學習的時候都很迷茫,怎麼才可以把初中語文學習的更好呢?學習對於孩子們來說真的這么困難,讓孩子們都望而卻步嗎?
G. 語文到底學什麼
語文學習方法 學習語文我認為沒有一個速成的方法,最大的必要是積累,學習方法沒有一個現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別人的方法。 1.如何學習語文: 不僅僅要背誦那些文學常識、課文,這只是個步驟,應該從更大的角度上學「大語文」。 1)多讀書:也不一定要看魯迅、矛盾的小說,並不一定會有效果的。多讀是建立在精讀的基礎上的。讀文章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內涵。整個高中期間,「我」都反復看課文上的文章,將精彩之處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練習協作,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法:不管是雜文、散文,還是小說,都可以寫,寫完了要反復修改,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要多思考,學而不思則惘。 3)多注意觀察: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 4)語文的習題訓練:並不是多多益善,做題是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具體可歸納為「三步曲」(理解—識記—運用) 一理解: 語文學習固然要多看課外書籍,多讀好文章,多看報紙,甚至標語、廣告,古人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要多頻道、全天候地接收外來信息,但是有些同學因為對所學的東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進中學默寫小學學過的古詩「每逢佳節倍思親」,「倍」會寫成「備」、「被」,「渭城朝雨 輕塵」,「輕塵」會寫成「清晨」,我想如果學生真正懂得這句詩的意思,是不會產生這種錯誤的。為什麼現在的學生錯別字特別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詞義是主要原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意加強這方面的教學,無疑會收到好的效果。 二識記: 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前學後忘,學期剛開始教的內容到中途就忘卻了,時過境遷就不再有什麼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沒有用心去讀用心去記,除了在理解的基礎上背頌外必要的還要做筆記,好記心不及爛筆頭,眼過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師有一條重要的讀書經驗是「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現在要求學生課外閱讀要寫讀書雜記,也正是出於這 一原因,這是積累知識的好辦法。 三運用: 俗話說「學以致用」,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識積累的多少和運用的好壞,都在作文中體現出來。現在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是學歸學,寫歸寫,把學與寫絕然分開,不會模仿名篇的構思布局,學了那麼多優美的詞語不會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內容空洞枯燥乏味。學與用是相輔相存的,常用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而學又為寫提供了源頭活水。 學語文難,難在需要你持之以恆地積累,難在必須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運用「理解、識記、運用」的方法,堅持多看、多思、多寫,做生活的有心人,那麼閱讀和寫作能力是會逐步提高的。 個人經驗是多看看文學作品,自然會有感覺的,這種東西不能急功近利,應該准備長期培養,我主要指的是閱讀和作文,像應試教育試卷中的那些基礎知識多讀文學作品固然會有提高,但重點還是要多做題加強記憶~ 一個月提高語文成績40分的34個暴強方法!!!~~~ 1.背字典。不是在開玩笑,本人10年前親自使用過,效果超乎想像!當然,發明這個方法的不是我,是已故名家錢忠書老先生; 2.每天堅持寫一段200字的豆腐塊,沒必要要求字字珠璣,主要是你可以通過這種方法知道你的腦子里缺少哪些詞彙; 3.多看一些偉人傳記。不僅能起到勵志的效果,對於豐富作文的內容和給文章加彩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4.即使暫時看不懂也要每天都讀幾篇文言文。讀文言文最需要的是語感,經常的接觸對於語感的培養大有好處; 5.讀文言文的時候一定要用文言文去理解文言文,不要一上來就用漢語去理解文章。學著用古人的思想理解古人的文章(此方法同樣適用於英 語學習);www.gkwill.com 6.沒事的時候多參加一些成語接龍等的游戲; 7.每天早上起來,哪怕是走走路,新鮮的空氣也會讓你的思想生活更加豐富; 8.偶爾做首詩,不好不要緊,要緊的是你可以知道你的詞彙到底夠不夠,哪方面的詞彙量不夠; 9.盡量不要在你的作文中用到網路語言; 10.盡量不要在你的作文中用到非主流詞彙; 11.多看點高考試卷的精析文章,而非一味地做試卷。有時候吃透一篇好的試卷精析比悶著頭做十套卷子管用; 12.對於高考語文的前三項題目,在平時訓練中,遇到自己做錯的拿本子記下來,沒事的時候翻翻,無須特別記憶也一樣能記得住; 13.感覺數學,物理,化學,歷史,英語,地理等其他科目不知道如何提高成績時,關注筆者後續文章; 14.做詞彙選擇題目的時候,對於近似的詞彙,多念幾遍,培養語感。別以為語感可有可無,早早晚晚他會讓你大吃一驚; 15.閱讀文章完成題目類試題,在讀文章的時候切不可一字一句死摳,也不能一目十行。只要按照正常的速度就可以。一定要注意培養自己的第一感覺;www.gkwill.com 16.針對作文進行專項訓練:一周一篇作文,切記構思不要超過一個小時;時不時練習一下為某段話擬個題目; 17.不要試圖壓題,猜題。只需要按照正常復習步驟循序漸進即可; 18.針對各種文體的文章做下專項練習; 19.寫作的時候要收放得體,別搞得憋半天好容易憋出個思路,一下筆就收不住,記住一句經典成語:過猶不及! 20.培養自己的想像能力; 21.每天看看電視新聞,讀讀報紙!至少30分鍾; 22.在兜里准備一個手掌大的小本和筆,碰到好的語句和詞彙,記下來。可不是只有在看書的時候,時時刻刻都要准備記; 23.每天看十五分鍾廣告。經典的廣告往往蘊含著語言的力量; 24.培養反向思路,換個角度能讓你的文章先聲奪人。當然,要在言之成理的范圍內; 25.培養在作文中駕馭情感的能力;www.gkwill.com 26.多看看《荷塘月色》,多體會修辭的運用; 27.不要以為名著讀得多就等於語文學得好; 28.看看小小說,試著寫兩篇。小小說惜墨如金的精簡能讓你養成一種良好的寫作習慣; 29.多記兩首詩,盡量用詩人的角度理解詩歌; 30.早上大聲朗讀課文,不僅是用聲音,還要用心讀; 31.看到一個新的問題想一想有什麼例證; 32.每周練習一次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寫段話; 33.平時寫作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卷面整潔,字體工整。你沒必要字寫得比司馬南還好,但至少應該讓人認為你是在很認真地答卷; 34.以上方法沒必要各個都用,隨便挑幾個適合你的。筆者當年只是使用了其中的6種方法,一個月內語文成績由原來的110提高到了137(滿分150)。堅持下去,估計用不了多久,你就會收到效果
H. 語文學習主要內容是什麼
語文的學習更多的是自學和積累,學習要有計劃,計劃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同時也有利於要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寫作能力差,就一周寫一篇作文,如果閱讀差就一天練習一篇閱讀理解,如果基礎知識差就每天抽出點時間記憶背誦一下,等等。
1、學好語文重點之一:字詞、古詩詞、古文等的記憶背誦或賞析。這類知識的學習重點在課堂上,課上要專心,課後多花點時間去記憶背誦、理解運用。
2、學好語文重點二:閱讀一定要強化,最好能夠做到每天練習一篇閱讀。另外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可以激活我們「腦、眼」潛能,培養和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歸納分析、理解記憶等方面的能力。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時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快速閱讀的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我自己學生時代練習過,現在也在受益。
3、學好語文重點三:提高寫作能力。寫作的基礎是素材和思路,平時要多閱讀多積累。高中學習是比較緊張的、時間也很有限,我前面提到的快速閱讀在素材積累上就可以提現出很大作用。有了積累,可以多看看那些優秀作文,找找寫作的思路,要多動筆寫,學會借鑒、運用、融會貫通,這樣寫作能力才會不斷地提高。
I. 語文主要學什麼
語文:
若你以前語文成績不錯的話,最好針對課外訓練,爭取在作文上出彩,並適當做閱讀題目,記得一定要思考。因為語文成績好的人有時候不需要怎麼歸納便可以學會一些東西,然而著終歸是少數。
反之,你最好先把古詩文背好了再說。因為考試定會考古詩文,這是顯而易見的。然後,我建議你用一種方法。語文盡管活,可是出來出去不會脫離這個大綱。你可以用猜測法。如:本學期學了說明文,那麼考試定會有,那我就爭取在說明文上出彩。本學期看了哪些名著,那麼定會有相關題目。你可以現在就開始坐文章主題思想概括法和人物賞析。
總之語文就是閱讀,作文的考試。建議你從2方面夾擊,定能取得好成績!
J. 學前班的孩子學語文主要學些什麼
" 一、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二、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四、口語交際: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