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中結構模式是什麼意思

語文中結構模式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8-16 11:21:40

Ⅰ 什麼是語文中的結構

結構則是文章的「骨架」,是謀篇布局的手段,是運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文章結構是文章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外部形式的統一,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結構三個要素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靈魂」,要明確無誤,材料是「血肉」,要豐富,並能集中地反映中心。

常見的文章結構方式有四種,分別為:

1、並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內容沒有主次輕重之分;

2、總分式;先總述,再分說,這種關系還可以演變為「分總」或「總分總」的結構方式;

3、對照式:文中兩部分內容或進行對比,或用這部分內容烘托另一部分內容;

4、遞進式:文章幾部分內容逐層深入。

一篇文章的結構形式並不是單一和固定的,而是幾種結構並用。

整篇文章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時,段落和段落之間可以採用並列平行敘述,也可以採用遞進式敘述。

在新媒體寫作中,提倡小段落結構,這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傳統媒體中段落的完整性,段落敘述中的語言的總分關系、並列關系和遞進關系很難體現出來。

但不管怎樣,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主題明確,結構清晰,邏輯嚴密的。當然語言也要流暢自然。

好的框架就是一篇文章好的形體,是盛放文章靈魂的支架,是撐起文章思想的骨骼,清新有力是必要條件。

Ⅱ 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什麼是結構結構分為哪幾種

文章的結構,是文章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外部形式的統一
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結構三個要素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靈魂」,要明確無誤;材料是「血肉」,要豐富,並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結構則是文章的「骨架」,是謀篇布局的手段,是運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常見的文章結構方式有四種。
1、並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內容沒有主次輕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輪讀書》,三個部分分別談到了讀書的目的、讀書的方法、讀書的好處,就是採用並列的結構。
2、總分式;先總述,再分說。這種關系還可以演變為「分—總」或「總—分—總」的結構方式。例如《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採用的就是「總—分—總」的結構:先總說「格物」「致知」就是指現代學術的基礎,即實地的探察,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實驗。然後先儒家對「格物」「致知」意義的曲解和對「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沒;再闡述科學發展為什麼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後從正反兩個方面總結「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對照式:文中兩部分內容或進行對比,或用這部分內容烘托另一部分內容。例如魯迅先生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駁了敵論中的論據不能證明論點,即中國人失掉的是「他信力」,發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駁了敵論;後一部分從正面列舉事實,提出正確的論點,我們中國人沒有失掉自信力,間接地批駁了敵論。
4、遞進式:文章幾部分內容逐層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從「不求甚解」一詞的來歷談起,分析了陶淵明的讀書方法,首先要「好讀書」,二是主張讀書要會意。再從正反兩個方面舉例說明,讀書應當重在讀懂書本的精神實質,而不是尋章摘句。最後進一步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了讀書「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Ⅲ 語文閱讀中的結構與內容分別指什麼

結構是指文章的組成,例如 朱自清的《春》結構是總-分-總。
內容指文章

Ⅳ 語文語法結構:什麼叫做主謂式,動賓式,偏正式,動補

1、主謂短語

主謂短語是由兩個表示被陳述與陳述關系的的片語成的短語,其中表示被陳述的對象是主語,用來陳述的是謂語。主語一般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一般由動詞、形容詞充當。如:心情舒暢、人聲鼎沸、春光明媚、好人一生平安、月兒彎彎照九州。

2、動賓短語

動賓短語是由動詞和後邊受動詞支配的成分一起組合成的短語,其中受動詞支配的是賓語,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結果、處所等。賓語主要由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的短語充當。如:吃晚飯、蓋房子、歌唱祖國、顧全大局、關心集體、飽經風霜、理清思路等。

3、偏正短語

偏正短語是由名詞、動詞或形容詞與它們前頭的起修飾作用的成分組成短語,其中名詞、動詞、形容詞是中心語,修飾名詞的成分是定語,修飾動詞、形容詞的成分是狀語。定語、狀語與中心語的關系,是偏和正的關系。

如:我的老師、一個顧客、偉大的人民、世外桃源;小心觀察、更加堅決、突然發現、非常壯觀、相當迅速。

4、動補短語

詞和詞按照補充關系構成的短語,由動詞或形容詞加上補語組成,如:看明白、想得太多、送出去、住一宿、說兩句、紅得發紫、害怕得要命、好得很、傻呆了、漂亮極了。

(4)語文中結構模式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常見的語文語法結構:

1、賓語前置:古代漢語的賓語在某些特定的語法條件下要置於動詞之前,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賓語前置。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

2、謂語前置:古代漢語的一些句子,謂語在主語之前,稱之為謂語前置。有兩種句子里謂語前置的現象比較多見。

3、主語的省略:在復句中第一分句出現了主語,如果後幾個分句的主語與第一分句相同,那麼後幾個分句的主語就可以省略。

Ⅳ 語文的結構方式有幾種

常見的語文的結構方式有四種:
1、並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內容沒有主次輕重之分。
2、總分式:先總述,再分說。
3、對照式:文中兩部分內容或進行對比,或用這部分內容烘托另一部分內容。
4、遞進式:文章幾部分內容逐層深入。
語文的結構方式是總體中的分體結合構成總體的方式。主要有文字的結構方式、段落的結構方式和文章的結構方式。段落結構方式是橫式和縱式,還有縱橫交叉式。文章或段落,有總分總結構(總起,分述,總結)、分總結構(分述,總結)、總分結構(總起,分述)。

小學語文文章都有哪幾種結構

有五種
1、記敘
2、說明
3、議論
4、描寫
5、抒情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方法:說明式語言.敘述式語言.描述式語言.議論式語言.抒情式語言
寫作手法:
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引用、對比、借代、反語,頂真
表達方式
抒情
記敘
描寫
議論
說明
寫作手法
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Ⅶ 語文中有哪些常見的結構形式

一、總分式結構
文章層次之間是總說和分說的關系。這種關系,有三種基本形式:
1.先總後分,文章開頭部分總括提出所要敘述事件的整體面貌、基本特徵或中心觀點;以下分別從若千方面列舉事例具體詳細地加以描寫或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論點具體加以闡述。
2.先分後總;
3.先總說,後分說,再總說。

無論使用哪一種形式,都應注意,分總之間必須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分述部分要圍繞總述的中心進行,總述部分應是分述的總綱或水到渠成的總結。

二,運用並列式結構
注意點:1.並列的幾個內容各自獨立,又緊緊圍繞一個中心。
2.並列的各個部分必須是平行的,要防止各個方面交叉或從屬。小標題式結構也屬於其中的一種,在高考中常有佳作。

三,對照式:文中兩部分內容或進行對比,或用這部分內容烘托另一部分內容.

四,遞進式:文章幾部分內容逐層深入.

Ⅷ 文章的結構方式是指什麼

文章的結構是文章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外部形式的統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結構三個要素組成的。

常見的文章結構方式有四種。

  1. 並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內容沒有主次輕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論讀書》,三個部分分別談到了讀書的目的、讀書的方法、讀書的好處,就是採用並列的結構。

  2. 總分式;先總述,再分說。這種關系還可以演變為「分—總」或「總—分—總」的結構方式。例如《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採用的就是「總—分—總」的結構:先總說「格物」「致知」就是指現代學術的基礎,即實地的探察,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實驗。然後先儒家對「格物」「致知」意義的曲解和對「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沒;再闡述科學發展為什麼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後從正反兩個方面總結「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 對照式:文中兩部分內容或進行對比,或用這部分內容烘托另一部分內容。例如魯迅先生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駁了敵論中的論據不能證明論點,即中國人失掉的是「他信力」,發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駁了敵論;後一部分從正面列舉事實,提出正確的論點,我們中國人沒有失掉自信力,間接地批駁了敵論。

  4. 遞進式:文章幾部分內容逐層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從「不求甚解」一詞的來歷談起,分析了陶淵明的讀書方法,首先要「好讀書」,二是主張讀書要會意。再從正反兩個方面舉例說明,讀書應當重在讀懂書本的精神實質,而不是尋章摘句。最後進一步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了讀書「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Ⅸ 語文 中的 結構技巧有哪些

語言和藝術技巧的鑒賞一、語言藝術鑒賞(一)語言的風格 1.樸素與綺麗綺麗③結構對比對比手法在詩歌中運用較多,因其具有層次性的特點,結構性較強。

Ⅹ 語文問題:文章的結構方式是指什麼

表達方式
語文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
寫作手法
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
修辭手法
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復、誇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
語言特點
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課外閱讀
指課本(教材)之外的閱讀內容。不管是課內讀的還是課外讀的內容。
感悟
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說明文的類型
事物、事理說明文(內容角度);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說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
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考生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等)。
說明對象
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論證方法
中學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謬法。
論證方式
立論和駁論。
理論論據
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
事實論據
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
簡明
語句簡潔、明了,一般有字數上的限制。
得體
文明禮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
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思想內容
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
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以上各「常用術語」,暗中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同時也是題目賦分點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問」的弊病

閱讀全文

與語文中結構模式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95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62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57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27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63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2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0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63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28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25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2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93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8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4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58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1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6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70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