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技巧
語文是高考中很重要的一項,所以高中生在答高考語文時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讓我們在語文上有不錯的發揮,這樣有利於我們下面的考試,所以我們在平時就應該不斷積累、將強訓練。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技巧》,幫助大家在高中學好語文。
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技巧
一、開頭,開關力求精練,簡潔,有特點。
如果說文章的開頭沒有特點,像一杯白開水一樣,那麼,人家讀了就寡味,考生自己在寫作過程中覺得沒有味道
雖說文無定法,但議論文寫作中,不同的寫作題材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行的,而材料議論文在引論部分,如何讓自己的文章有吸引力,主要一點就在於開頭上下功夫。
這里介紹一種開頭的寫作方法:『一句一段』開頭法。即把所給材料從概括到引申,自分析到最後提出自己的論點統統用一句話概括,濃縮到一個段落來寫。這樣考生從引申材料到提出自己的論點大概只能控制在三四句話中,由於只能用一段,就逼著自己在所給材料基礎上要高度概括,盡量的找最簡潔的話作開頭,直接的鮮明的亮出自己的觀點,給人一目瞭然,明白、清楚的的觀點,而且有助於自己接下一步的本論展開論述。
二、本論部分不落俗套,大膽創新。
大部分考生在本論部分都習慣用結合用道理論證,事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由於部分考生平時積累的事例不多,知識面窄的原因,要講述的道理往往只有那麼幾個子事例,從而部分考生在論述過程中出現千篇一律的事理:如一碰到寫榜樣就提雷鋒撿螺絲釘,董存瑞炸橋堡;一寫到發現就拿來牛頓的蘋果,瓦特的茶壺蓋。這些事例都已經被別人用了幾千幾萬遍的基本道理了,如今再拿來寫就像八股文一樣套,考官看了七八篇,難免會生倦。
舉例不鮮活,盡是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例,自己寫都沒勁,更談何吸引人呢?而如何加強這方面的練習更要考生平時的勤奮積累,多做讀書筆記,日積月累,多看報,了解當前時事,社會新聞,從生活中收集信息,以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
三、結尾。深化中心,簡潔有力。
在寫作上,有的考生特別喜歡在結尾處大喊口號,大有語不驚人誓不休的架式,可由於自己的功力不夠,結果,往往說得不得要領,或者虛張聲勢,給人一種尾大不掉的感覺。
點擊查看:高中語文必須掌握的答題技巧精選
還有的考生寫到快要結尾的時候,發生,還有話沒有說完,於是洋洋灑灑的再續上幾十百把個字,結果這份熱情激昂反倒破壞了原有的蘊味,產生了畫蛇添足的累贅感。
我們說結尾有很多種,熱情激昂只是其中的一種,真正要把尾結好,不一定要喊口號,發號召。結尾可以是很多樣的,我們提倡利索有力的結尾,水到渠成。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技巧》,希望大家在平時的考試中就加以訓練,這樣我們在高考中就會比較從容了,祝大家成功
B. 高考語文議論文怎麼做
提出論點,擺出論據,確定觀點
C. 高中語文考試作文如何寫
作文在高考語文試卷中起到半壁江山的作用,要想取得高分,不僅要明白高考作文的評分標准和高考作文的寫作技巧,還要了解哪些作文最容易取得高分。這里把高考閱卷老師的切身體會告訴大家,提醒大家不要忽視考前的作文訓練。
一、了解網評,順應時勢
網上閱卷簡便快捷,但閱卷老師的工作量大,時間緊,任務重,那些"語言低幼化、構思平板化、立意謎語化、內容庸俗化、書寫隨意化"的"五化"作文,會大大敗壞老師的閱卷情緒,這類作文不會得到40分以上的成績。另外,與傳統閱卷相比,網上閱卷的回視率低,看一篇文章需要三四屏幕,在屏幕的右邊還要輸入至少4個分值,在這種情況下,那些觀點鮮明、扣題緊密、表達干練曉暢、過渡緊湊、書寫工整清晰、鳳頭豬肚豹尾的作文倍受閱卷老師的青睞。所以知彼知己,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二、學會審題,准確立意
首先加強審題立意訓練。立意準是得到內容分的基本前提,"題好一半文,題跑一半分"。若審題失誤、角度失當、立意失明,即"跑題",那你的文章最多得到基本分,即使你的語言再有文采,事例再豐富新穎等,也成了綉花枕頭了。而審題立意訓練的最好材料是最近兩三年的全國各地市高考作文題,仔細研究你會發現異同,在"同"的方面加以分析、歸納、總結,摸出普遍性的東西在"異"的方面深入分析,摸准特點與方向。
隨著更多的省市自行命題,別具特色的高考作文題呈現出多樣性、特色性。命題指向多體現出現實意識、作文的自由意識和引導意識。其總體走向就是:貼近生活,關注社會,發展個性,突出人本,鼓勵合理的創新。概括總結近幾年出現的作文類型,抓住"類"的特徵,解構材料或話題。有的話題看似很容易,但要把握住重點,弄清隱含的真正含義,必須費番腦筋,像2007年山東的作文"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重點核心應是"記憶",而記憶是虛的,它要以人、物、事、話等為載體,且這些載體的背後都有價值和意義,值得去銘記。這個記憶可以是過去的,也可是現在相對於未來的。
時間是一個過程,它和記憶是雙向關系,它能使記憶淡化或強化,對記憶進行提煉與升華。「不會風化」是明確地限定「記憶」不是瞬時的而是歷時的,歷時的結果必須是得到強化。這就隱含地告訴考生在表述中不能沒有對事物內涵、價值、意義的揭示,敘寫事件一定要明晰深刻,闡述觀點一定要追因究果,簡單地羅列現象材料。而事實證明2007年的考生多數並沒有注意到這些。概括地說要做到析題三步驟:析題圍(對象、范圍),析題穴(題目深透的要害處,析題眉(題目蘊涵的觀點態度)。
對於給材料型作文,要特別給予重視,務必要加強審題立意訓練,對所給材料要認真分析,准確抓住材料的主旨,緊扣材料主旨和規定話題立意。如果材料只是對話題的提示和引出,幫助考生打開思路,便於考生類推,或只是引出一個話題,那麼可以不扣材料;如果材料是對話題的限定,那就非扣不可了,話題雖然廣闊無邊,但只能按材料限定的范圍來寫。高考這類作文試題結構目前大致定型為四個部分——背景語、啟示語(漫畫中的注釋語)、限制語、強調語。審題立意要做到:
1.從背景語入手,審清思維模式——解決好「怎麼想」的問題。
2.從限制語入手,審清文章主旨——解決好「是什麼」的問題。
3.從啟發語入手,審清寫作重點——解決好「寫什麼」的問題。
4.從強調語入手,審清寫作要求——解決好「怎麼寫」的問題。
對於出現的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看圖作文等,也要作一些相應的訓練。力求在5到10分鍾內就能准確、全面地讀懂題目,吃透命題意圖,明確寫作范圍,總之,做到「一個中心,三字法則」「一個中心」是指虛(喻意、弦外音)入實(生活、社會)出;「三字法則」是指「精」「准」「深」。要並據此確定自己的作文的主旨和和主要材料,列寫作提綱,確立寫作體裁與思路,由此才能寫出「適銷對路」的高分之作來。
總之,審題立意訓練要達到的目標是——對題意理解准確,表述明確,立意深刻。而立意時務必要跳出四個小圈子。一是跳出物質性的小圈子,進入精神世界的理性思考,使思想有高度;二是跳出個人圈子,從他人、社會、國家乃至人類的視角上換位思考,分辯是非,權衡利弊,使觀點有高度;三是跳出眼前的小圈子,適當進入歷史的昨天與前天,以古諫今,使見解有深度:四是跳出生活現象的小圈子,進入文化層面透視社會文明,使思維走出簡單膚淺,進入哲思睿語。
當然,審題入題訓練還要注意良好習慣的養成。如,不少學生審題時用一目十行的速度,用不到一分鍾,一葉障目,顧此失彼,斷章取義:或讀材料時心猿意馬,注意力不在理解材料上,而是一味想投機取巧,在關注背好的材料和文章怎樣與題意套聯,結果理解歪曲了材料和話題的本意;或者一邊讀材料一邊就急於構思自己的應試文章,心有旁騖,從而也造成了選不準角度,中心散亂不清。冷靜、客觀、全面理解材料的良好習慣的培養很重要,這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基本點。比如以「做好自己手上的事情」為話題作文,有些不認真仔細地審題,搭眼一看就認為,寫小事,立意為:「做小事很重要」「平凡與偉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細節決定成敗」等,結果都偏離題意了,根本沒有考慮「手上」何意,自己的而非別人的,為什麼必須做好。
D. 高中語文老師作文議論文怎麼寫
高中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論點:指作者的觀點。論點一般是很簡潔的,整篇文章都是為了證明這個觀點(即論點)是正確的。
定義: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事件,現象,人物,觀念等)所持的見解和主張
形式:針對話題的帶有明確的表態性的完整的判斷句
議論文的格式:議論文的格式應由三個部分組成:立論部分;論證部分;結論部分。
一般說來,議論文可分三個基本段落來寫:第一段引出話題;第二段立論且加以論證;第三段給出明確的結論。第二段是中心段落,應試者應將主要的內容放在第二段中,同時也要注意開篇及結尾段落的完整性,且應盡量做到首尾呼應,切忌前後矛盾。
段落的統一性及語篇的連貫性
1)段落的統一性英語段落有一大特點,即一個段落只涉及一個主題(甚至只是一個主題的某個方面)。段落中的一個句子點出主題並說明作者對該主題的看法,而其它所有句子都是為展開該主題而給出的事實、例證、推理,它們與主題緊密相關。段落中不應有一個與主題無關的句子。英文段落的這種各個句子與主題的關聯性被稱作段落的統一性
2)語篇的連貫性英語議論文的段落多採取直線展開式,即段落開始直接切入主題,並給出事實、例證、推理等。英語議論文段落這種展開方式是形成其語篇連貫的基礎。語篇的連貫是指段落中各句的意義通過某種有序的排列(如時間順序、因果順序、邏輯順序等)而相互關聯。在論述該段落主題的時候,每後一個句子都是建立在前面一個句子的基礎之上的。如果去掉段落中的一個句子,這種連貫便會受到影響,就會造成讀者在理解上的困難。
3.議論文中心段落的主題句及其論據、議論文中常用的詞句與短
議論文中心段落的主題句及其論據.一篇議論文能否獲得高分與其中心段落主題句的質量不無關聯,而主題句質量的高低則又取決於審題的好壞和論據的選擇(即所選的論據在邏輯性、說理性、准確性及與主題內容的關聯性等方面是否都經得起推敲)。
需要明確的是,中心段落只應有兩個組成部分:段落的主題句和支持主題句的論據。段落的主題句也應有兩個部分組成,即:主題句=主題作者對主題的看法或態度,兩者缺一不可。
E. 高考議論文怎麼寫
高考作文:如何寫好議論文
一、議論文的結構(謀篇布局)
(一)整體結構(三層六節式)
1、開頭 ( 1節) [引論]
概括材料(話題),引出論點。
2、主體 ( 2~4節)[本論]
分析問題 (用三個分論點作段首句) , 論證論點
3、引入現實分析(5節)
社會生活實際、校園事例
4、結尾(6節)[結論]
總結全文 重申(深化)論點
(一)一個響亮的標題
就是在審題的基礎上,明確立意,選擇寫作的角度,擬定一個有搶眼的題目。這個標題應盡量是從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並就此選取材料中關鍵詞句加以組合而成的簡潔短語或句子。盡力不用態度而用看法或觀點。能運用約定俗成的詞句加以改造更為上策。能標新立異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態+觀點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態+觀點」的形式,以達到「閃亮登場」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但必須是有針對性的。表態一定要堅決、果斷和明確。觀點的呈現,不要拖泥帶水,而要開門見山。
(三)分點分層闡述理由
有了態度與觀點,沒有理由就站不住腳。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闡述你的理由。闡述一定要具有條理性,就是分點;還要注意內容的層次性,如由淺及深,由表及裡,有具體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個學生思維的深廣度。
(四)進一步深入闡述
這個步驟一般的同學很難發揮。到底要怎樣才能深入呢?筆者認為,最基本的辦法就是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有時代意義的解決方法,即解決問題。另外,還可以「橫向拓展」「縱向挖掘」和進行簡易的批駁。尤其是反駁,可以預設反方,然後,進行委婉的勸說,以體現作者思維的周密性,達到任務型作文「文明說理」的要求。
(五)聯系實際,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慮其現實意義,如果沒有了現實意義,該文章就遜色許多。因此,學生習作也好,考場作文也好,聯系實際是必需的。但是,這一環節不能太婆婆媽媽,應如一部樂曲演奏完畢,戛然而止、曲終人散、回味無窮。
(二)如何列出「主體」部分的三個分論點(段首句)呢?
1、「是為怎」法(「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縱式結構】
如:以「淺談母語」為題作文 [縱式結構]
①什麼是母語(漢語)?
②為什麼要重視母語的學習?
(漢語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漢語是中華文化的標志;漢語是中華國人的名片)
③ 怎樣學好中華母語?
2、「是什麼」法(並列分解「是什麼」) 【橫式結構】
如:以「漫談上海的城市文化精神」為題作文
①上海精神是海納百川的大海精神
②上海精神是勇於爭先的龍馬精神
③上海精神是與世界共贏的協和精神
3 、「為什麼」法(原因分析法;並列分解「為什麼」)【橫式結構】
(1)以「品味『雜』」為題作文:
為什麼「雜」給世界帶來了美呢?
①文學因「雜」而多姿。[體裁雜而美,人物雜而美]
②藝術因「雜」而多彩。[音樂.舞蹈.美術.影視綜合藝術]
③科學因「雜」而發展。[理化生,仿生學,雜交水稻]
④生活因「雜」而味美。[火鍋,服飾]
4、由小到大法 (兼用「為什麼法」)【縱式結構】
以「解讀『有為有不為』」為題作文:
① 堅持「有為有不為」的原則,是人生走向輝煌的坦途。
②堅持「有為有不為」的原則,是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
③堅持「有為有不為」的原則,是國家科學發展的保證。(可持續性發展)
5、古今未來法 (兼用「為什麼法」)【縱式結構】
(1)以「傾聽」為題作文:
① 傾聽歷史的回聲,毋忘國恥。
②傾聽時代的強音,與時俱進。
③傾聽未來的召喚,前瞻思維。
(2)以「國學」為題作文:
①國學,是中華歷史的文化瑰寶(經學)。
②國學,是中華現代的人文滋品。
③國學,是中華未來的強國之本。
事例論證法使用指導
認真研讀以下學生作文段落,思考議論文寫作使用事例論證的幾點注意事項。
1、一定要有對事例的議論
2、注意較為充分地議論
3、敘例應求簡明扼要
4、敘與議關系要一致
【範文】
亂花漸欲迷人眼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其中的「雜花」一詞非但沒有給予我們紛亂不堪的感覺,反而,它給我們帶來一種萬物復甦、一派蓬勃的景緻。確實,虎嘯深山、魚游潭淵、駝走大漠、雁排長空的雜景紛呈,會時時令人感到喜悅和頓悟。
其實,不僅自然如此,在文學的海洋、丹青的園林、音樂的殿堂,「雜」又何嘗不是撐起一片絢麗的天空?
「雜」的呈現構造起了文學之海的波瀾壯闊。魯迅曾就《紅樓夢》說過一番話:「單單命意,就因讀者的不同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這便是讀者眼光的雜。而對創作者來說,內容的紛雜就更顯得重要。從先秦的諸子散文,到後來的建安風骨、駢體文等等,這都是形式上的雜。試想,若只有刺秦的荊軻、舞劍的項庄之類的熱血男兒,而無出塞的昭君、悲歌的虞姬之類的柔美女子,文學會顯得多麼枯燥乏味。列夫·托爾斯泰沉重的道德感,歌德充滿睿智的人生詩篇,拜倫呼喚奮斗的熱情,以及中國現代林語堂的幽默、梁實秋的瀟灑、徐志摩的醉情,這一切的交錯,都使得文學的海洋汪洋恣肆。
「雜」營造著丹青之園的奼紫嫣紅。君不見鏤金雕彩的工筆畫攝人心魄?君不見清新明快的水墨畫潔人心靈?畫苑的不同畫風,時時讓人流連忘返。吳道子筆下的仙風道骨,以及如佩玉般嬌美的仙女,宛如一陣穿堂而過的風,一陣裊裊氤氳的水汽。而達·芬奇筆下蒙娜麗莎那迷人的微笑、梵高充滿張力的《向日葵》和奇幻神奇的《星夜》,也都給予了我們深深的震撼。至於徐悲鴻奔騰的駿馬、齊白石悠然的青蝦,也時時給予我們藝術上的奇妙感受。
「雜」還為音樂殿堂鑄就了它的輝煌璀璨。古時就有讓孔子不知肉味的「韶樂」,嵇康臨刑而撫的那首《廣陵散》,更是絕唱。「雜」讓音樂更生動迷人。杜秋娘的「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韻味,英娘的反彈琵琶,也不時為後人稱道。至若「文革」時期,人們天天只能翻來覆去看幾個樣板戲,這種單一乏味讓人難以忍受。如今,我們可以自在地欣賞卡拉揚那當頭棒喝的驚悚、切利畢達奇拈花一笑的淡泊以及約胡姆醍醐灌頂的敬畏,實在讓人欣慰。
「雜」是一種韻、一種美,它如玫瑰色的晨霧,又如蔚藍色的海洋,在紛呈處給予我們「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美麗,文學、藝術、音樂,離不開「雜」!
美哉,雜!
議論段參考
一個標準的議論段——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那種,應該依次包含如下五種功能不同的句子:
觀點句:表明觀點的作用。
闡釋句:闡釋觀點的作用。
材料句:證明觀點的作用。
分析句:分析材料的作用。
揭示觀點和材料的內在關系。
結論句:照應觀點的作用。
說明:在觀點比較淺顯、通俗易懂的情況下,可以省略闡釋句。
例1:知識就是力量。(觀點句)它首先是一種難以量化的、偉大的精神智慧,當然更可轉化為具體的、可見的、巨大的物質力量。(闡釋句)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卻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憑什麼?知識,以及知識帶來的預見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輪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動」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這並不影響他能夠成為繼愛因斯坦之後當代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享有國際聲譽的偉人、超人。(材料句)靠什麼?知識——關於宇宙奧秘:天體物理、時空本質的最新知識,最富有想像力、創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見,知識能夠改變世界,知識能夠決定命運,知識能夠給人自由。(結論句)
例2:文學藝術的成功需要踏實。盡管藝術是情感的表達,是激情的釋放,但是踏實的功底決定了表達的效果。李賀作詩嘔心瀝血有了詩鬼盛名;曹雪芹悼紅軒中批閱十載方成就千古奇書;齊白石老人印章的遒勁功底是從前不分晝夜千刻百磨練就的;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其實背後有達芬奇幼時畫雞蛋的刻苦。大凡擁有極高藝術造詣的人,其出神入化的表現力皆來自踏實的功底。因此,可以說,藝術殿堂精美的紋飾是用踏實雕刻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