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如何教字詞

小學語文如何教字詞

發布時間:2022-08-16 04:19:41

小學語文怎麼學好生字

一、利用基本字,記憶字形。
 在小學第一冊教本中,多數先學獨體字,而這些獨體字都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向學生進行傳輸,學生掌握獨體字較為輕松,進入第二期後,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量的獨體字,把這些簡單易記的獨體字當作基本字,利用基本字加一畫、減一畫或合起來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字形。例如:「日」加一畫是「目」、「目」減一畫是「日」、「大」加一畫是「天」,「天」減一畫是「大」,這樣既能幫助學生記憶新字,同時又讓學生區別開了這些形近字。
 

 
二、利用游戲,記憶字形。
 我在「創新識字」教學中,經常採用「猜認生字」、「組合生字」、「叫字排隊」、「送字回家」、「讀詞賞畫」、「讀文找字」、「孿生聚會」、「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選難認字」、「眼明手快」、「郵差送信」等等游戲方法進行教學。希望通過各種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玩樂方式幫助新入學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識記漢字。
 
例如:「玩玩字卡」:學生小組協作學習,通過玩字卡認讀生字。擺--邊擺邊讀,一人一張,不會的可請教小組同學;讀--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學生齊讀自己的字卡,可找出難認字拿在手裡或擺在一旁;考--學生互相考認字卡,自己不會的跟人學,別人不會的想法教;收--學生在小鳥聲中快速收字卡,邊收邊讀。
 
再如「選難認字」:各組商量選出本組的兩個難認字後,各小組長在本組難認字的字卡上打「√」。先請幾個慢生開火車讀沒有打「√」的生字,再請幾個中等生開火車讀打了一、兩個「√」的生字,最後,請幾個學生讀打「√」較多的生字。鼓勵學生爭做「聰明娃」,開動腦筋想辦法記憶難認字。
 

❷ 小學五年級語文字詞該如何教學生啊

(一)模糊意會法

學生對字詞的理解具有遞時性,要經歷「從模糊到清晰再到模糊」三個步驟,並要反復多次。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字詞,學生只要意會,基本上知道其意思,不一定要求解釋得很確切。教師教學時採用意會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激發他們自我探求的興趣。

(二)比較琢磨法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字詞雖然含義並不深奧,卻用得准確、傳神。教學這類詞,教師可指導學生運用比較、琢磨的方法增強語感,意會詞義。

(三)互換教學法

閱讀時,可用互換字詞的方法理解詞義。換詞不但可以聯系舊的知識,啟迪新的知識,還可以學到作者運用漢語言的獨到技巧,知道有些詞既有近義的特點,更有程度深淺之分。通過這種換詞練習,學生感受到作者准確用詞的高明之處和獨特的寫作技巧,體會到文章顯得生動、具有美感的原因。

(四)演示實驗法

理解字詞最容易也最讓學生感興趣的方法是演示實驗。比如教學《烏鴉喝水》一文,寫水「漸漸地升高」中的「漸漸地」一詞,指名讓學生把事先准備好的小石子往裝有半瓶水(比較好有點顏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讓其他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的變化。

語文教學的目的:

1、以典範的古今書面語言作品為教學媒介。以典範的古今書面語言作品為教學媒介,是教育科學、心理科學的規律給語文學科的原則要求。典型化選材,時代使然,政治傾向使然。不如此,則無法落實教育的正規性、傾向性、先進性和高效率。

2、以啟迪並發展學生智力為根本目的。啟迪發展智力,是語文學科的根本目的。心理學的研究早已證明,並且哲學、邏輯學、美學、文化學也都承認:「詞語」是人腦進行思維活動的物質前提。

❸ 如何抓好小學語文字詞教學

如何抓好小學語文字詞教學
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基礎、最根本的內容,讓學生有效地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有時候抓住課文中的一兩個關鍵的詞語,往往可以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然而審視當前的詞語教學,我們的語文老師總是竭力迴避或者「滑過」,或者教得一絲不苟,從字音到字形到字義進行科學准確地詮釋,一些教師甚至要求學生照搬、照抄、照背參考書或字典對詞語的解釋,顯得呆板,缺乏生命活力。那麼,怎樣讓詞語教學情趣盎然呢?
一、朗讀,讓詞語教學「有情」

常言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注於目,出於口,聞於耳,記於心,是一種復雜的心智過程。它有助於幫助學生掌握每個漢字的音、形、義,加深對詞語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並且在情感體驗上得到一個升華,對語言的形成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盤古開天地》詞語教學片段:
師:這個詞誰會念?
生:滋潤。
師:字音讀准了,能讀出感覺,讀出意思嗎?
(生茫然,這樣的「詞語教學」對他們來說也許是頭一次。)
師:大家看,這兩個字都是什麼偏旁?
生:三點水。
師:對啊,水分多了,乾燥的秋季變得滋潤起來,萬物滋潤了,人滋潤了,感覺就舒服了!那該怎麼讀?
生:(齊)滋潤。(有進步,但還不到「位」,還不夠「味」。)
師:聲音柔軟點,再舒服點。
生:滋潤。(聲音柔柔的,感覺很舒服的樣子。)
盡管學生可以通過工具書知曉「滋潤」的意思,但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就使學生不但真正記住這個詞語的意思,而且懂得這個詞語的感情色彩,知道這個詞應該在什麼樣的語境中運用。此時,「滋潤」在他們眼裡不再是一個平面單調的詞彙,它有著充沛的水分,它象徵著萬物復甦,它更帶著人們舒服的感覺。這樣,抽象的語言符號化為具體的事物,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語言文字的距離,使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於學生深刻理解和「學以致用」。

二、表演,讓詞語教學「有趣」

有人說:「兒童是天生的演員。」的確,小學生特別喜歡模仿和表演。因此,藉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學生獲得親身體驗,通過形象的動作神態理解抽象的詞語含義,這較簡單的「說教」或藉助工具書會有更深刻、靈動的效果,而且在表演過程中,學生的心靈得到放飛,想像得到展現,創造力得到開發。
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第二自然段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這里的「拎」字表達了小村莊的村民非常隨意砍伐樹木的心態。如何讓小學生感受到「拎」字背後的隨意,作者的惋惜與譴責呢?我們可以創設情境,請孩子們分別演一演村民「拎著斧頭上山砍樹」與「拿著斧頭上山砍樹」,通過動作的對比,他們一定會切身感受到當時小村莊人們的那份隨意與無知。

三、演示,讓詞語教學「有味」

詞語理解最直觀最便捷也最讓學生感興趣的方法是演示法。例如教學《烏鴉喝水》時,寫水「漸漸地升高」一句中的「漸漸地」,教師可通過演示使學生理解詞義。教師把事先准備好的小石子往裝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的變化。當學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漸升高的情景時,教師稍加點撥,學生馬上就會領悟到「漸漸地」的意思。除了教師演示,學生也可以自己「演示」。如教學二年級的《從現在開始》的「輪流」時,教師出示詞語卡片:「現在,請這一豎行的同學,開炮念這個詞?」學生念完後,教師啟發說:「剛才,你們一個接一個,怎麼讀了這個詞?」教師指著詞語卡片,學生心領神會地答道:「輪流。」

四、多媒體,讓詞語教學「有景」

使用現代化電教媒體,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觀地再現在學生眼前,可以起到變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形象,便於他們准確生動地理解。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繽紛」,這個詞語比較抽象,但是當我們教學這一段時,可以適時出現「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美麗的菊花……」,孩子們驚喜的目光、張大的嘴巴、嘖嘖的贊嘆聲,不正告訴我們:他們已經知道「五彩繽紛」是什麼意思了。這時,你只要叫他們認真想一想:這么美的景色,這么多的顏色,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你會用哪個詞呢?在孩子們不約而同喊出的詞里一定會有「五彩繽紛」。
又如象形字的教學,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其演變過程簡單明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在教學「日」時,屏幕上首先出現一個火紅的圓圓的太陽,隨著滑鼠的控制,那圓圓的紅太陽就演變成了一個色彩鮮艷的「日」字。學生的識字興趣被激發了,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變化,使原本抽象的漢字變得具體可感。而會意字教學,利用課件提供豐富的圖景,學生只需看看畫面,對字義就能意會,無需教師多講。如教「筆」字,屏幕上先出現一支毛筆,上面是竹竿,下面是筆毫,學生很清楚地看到竹竿變成「竹」,筆毫變成了「毛」字,他們明白了為什麼「筆」是竹字頭和毛字組成,並牢牢記住了「筆」的字形。

五、游戲,讓詞語教學「有思」

「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徵,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在詞語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恰當運用有效的游戲,一定能激發孩子們的識字學詞的興趣,不但能增強識字學詞的效果,還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與素養。如一位教師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操場上》的教學中,在教學完六個新詞後,設計了「詞語歸類游戲」。
教學准備:「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詞語卡片,同桌兩人一份。
教學方法:
1.同桌兩人分別把詞語讀正確。
2.把這些詞語中同類的擺在一起,然後說一說為什麼這樣擺。
3.歸類方法可以任選一種。
生組1:與「手」動作有關的為一類(打球、拔河、拍皮球),與「腳」動作有關的為一類(跳高、跑步、踢足球)。
生組2: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為一類(打球、拔河、跳高、跑步),由3個字組成的詞語為一類(拍皮球、踢足球)。

生組3:屬於球類運動的為一類(打球、拍皮球、踢足球),其他的為一類(拔河、跳高、跑步)。
這一「游戲」環節不但復習鞏固了六個新詞,還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正確給詞語歸類,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當然,讓詞語教學情趣盎然的方法還很多,不過,我們更要透過表面看到方法背後滲透著的設計理念。
彰顯人文性,是讓詞語教學情趣盎然的關鍵所在。傳統的字詞教學中只突出它的工具性一面,而未能凸顯它的人文性,因而顯得嚴謹有餘而溫情不足。字詞教學不但可以教得一絲不苟,還可以教出濃濃的人文關懷,讓孩子在生字新詞教學過程中培養情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和諧發展。
早在半個世紀前,斯霞老師教學《我們愛老師》(一年級)一課中,是這樣引導兒童讀懂「祖國」一詞的:
師:你們可知道「祖國」是什麼意思呢?什麼叫「祖國」?
生:祖國就是南京。(好多學生笑了,知道祖國不是南京。)
師:不要笑。祖國就是南京嗎?不對!南京是我們祖國的一個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樣。大家再想想,什麼叫祖國?
生:祖國就是一個國家的意思。(這個學生對「祖國」理解得比較擴大了一些,但還不對。)
師:噢!祖國就是一個國家的意思。對嗎?
生:不對!(答聲中也有說對的。)
師:美國是一個國家,日本也是一個國家,我們能說美國、日本是我們的祖國嗎?(因為常有美國、日本朋友到我校來友好訪問,所以學生對這兩個國家比較熟悉。)
生:不能!
師:那麼什麼叫祖國呢?誰能再說一說?
生:祖國就是我們自己的國家。(經一再啟發,學生逐漸理解了。)
師:施尉寧講得對,祖國就是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祖祖輩輩生活的這個國家叫祖國。(強調一下,使學生加深印象。)
那麼,我們的祖國叫什麼名稱呢?
生:我們的祖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
師:對了,我們的祖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大家都熱愛我們的——
生:(齊)祖國。
美學教育家朱光潛說:「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實際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斯老師在教語文(建立詞的准確概念),在教思維(層層深入,十分嚴密),也是在教做人(滲透愛國的情感),真正做到了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維訓練、情感熏陶的融合,實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這樣,既有助於學生對字詞知識的理解、掌握和強化,還促進了學生其他能力與素養的形成,開拓了思維,培養了語感,激發了興趣,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化的燦爛,從而讓字詞教學顯得情趣盎然。

❹ 小學一年級孩子不會生字組詞怎麼教

萬(千萬)(百萬)(萬一)
丁(丁香)(園丁)(丁冬)
冬(冬天)(冬季)(冬瓜)
百(百年)(百合)(百萬)
齊(整齊)(齊心)(一齊)
說(說話)(說明)(小說)
話(講話)(說話)(電話)
朋(朋友)(親朋好友)
友(朋友)(友好)(友人)

❺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詞語學習

一、朗讀,讓詞語教學「有情」 常言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注於目,出於口,聞於耳,記於心,是一種復雜的心智過程。它有助於幫助學生掌握每個漢字的音、形、義,加深對詞語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並且在情感體驗上得到一個升華,對語言的形成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盤古開天地》詞語教學片段: 師:這個詞誰會念?生:滋潤。 (生茫然,這樣的「詞語教學」對他們來說也許是頭一次。) 生:三點水。 生:(齊)滋潤。(有進步,但還不到「位」,還不夠「味」。) 師:聲音柔軟點,再舒服點。 生:滋潤。(聲音柔柔的,感覺很舒服的樣子。) 盡管學生可以通過工具書知曉「滋潤」的意思,但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就使學生不但真正記住這個詞語的意思,而且懂得這個詞語的感情色彩,知道這個詞應該在什麼樣的語境中運用。此時,「滋潤」在他們眼裡不再是一個平面單調的詞彙,它有著充沛的水分,它象徵著萬物復甦,它更帶著人們舒服的感覺。這樣,抽象的語言符號化為具體的事物,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語言文字的距離,使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於學生深刻理解和「學以致用」。 二、表演,讓詞語教學「有趣」 有人說:「兒童是天生的演員。」的確,小學生特別喜歡模仿和表演。因此,藉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學生獲得親身體驗,通過形象的動作神態理解抽象的詞語含義,這較簡單的「說教」或藉助工具書會有更深刻、靈動的效果,而且在表演過程中,學生的心靈得到放飛,想像得到展現,創造力得到開發。 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第二自然段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這里的「拎」字表達了小村莊的村民非常隨意砍伐樹木的心態。如何讓小學生感受到「拎」字背後的隨意,作者的惋惜與譴責呢?我們可以創設情境,請孩子們分別演一演村民「拎著斧頭上山砍樹」與「拿著斧頭上山砍樹」,通過動作的對比,他們一定會切身感受到當時小村莊人們的那份隨意與無知。 三、演示,讓詞語教學「有味」 詞語理解最直觀最便捷也最讓學生感興趣的方法是演示法。例如教學《烏鴉喝水》時,寫水「漸漸地升高」一句中的「漸漸地」,教師可通過演示使學生理解詞義。教師把事先准備好的小石子往裝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的變化。當學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漸升高的情景時,教師稍加點撥,學生馬上就會領悟到「漸漸地」的意思。除了教師演示,學生也可以自己「演示」。如教學二年級的《從現在開始》的「輪流」時,教師出示詞語卡片:「現在,請這一豎行的同學,開炮念這個詞?」學生念完後,教師啟發說:「剛才,你們一個接一個,怎麼讀了這個詞?」教師指著詞語卡片,學生心領神會地答道:「輪流。」 四、多媒體,讓詞語教學「有景」 使用現代化電教媒體,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觀地再現在學生眼前,可以起到變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形象,便於他們准確生動地理解。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繽紛」,這個詞語比較抽象,但是當我們教學這一段時,可以適時出現「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美麗的菊花……」,孩子們驚喜的目光、張大的嘴巴、嘖嘖的贊嘆聲,不正告訴我們:他們已經知道「五彩繽紛」是什麼意思了。這時,你只要叫他們認真想一想:這么美的景色,這么多的顏色,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你會用哪個詞呢?在孩子們不約而同喊出的詞里一定會有「五彩繽紛」。 又如象形字的教學,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其演變過程簡單明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在教學「日」時,屏幕上首先出現一個火紅的圓圓的太陽,隨著滑鼠的控制,那圓圓的紅太陽就演變成了一個色彩鮮艷的「日」字。學生的識字興趣被激發了,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變化,使原本抽象的漢字變得具體可感。而會意字教學,利用課件提供豐富的圖景,學生只需看看畫面,對字義就能意會,無需教師多講。如教「筆」字,屏幕上先出現一支毛筆,上面是竹竿,下面是筆毫,學生很清楚地看到竹竿變成「竹」,筆毫變成了「毛」字,他們明白了為什麼「筆」是竹字頭和毛字組成,並牢牢記住了「筆」的字形。 五、游戲,讓詞語教學「有思」 「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徵,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在詞語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恰當運用有效的游戲,一定能激發孩子們的識字學詞的興趣,不但能增強識字學詞的效果,還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與素養。如一位教師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操場上》的教學中,在教學完六個新詞後,設計了「詞語歸類游戲」。 教學准備:「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詞語卡片,同桌兩人一份。教學方法: 1.同桌兩人分別把詞語讀正確。 3.歸類方法可以任選一種。 生組1:與「手」動作有關的為一類(打球、拔河、拍皮球),與「腳」動作有關的為一類(跳高、跑步、踢足球)。 生組2: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為一類(打球、拔河、跳高、跑步),由3個字組成的詞語為一類(拍皮球、踢足球)。生

❻ 如何指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進行組詞造句

在低年級句子訓練中,造句是重要的方式。通常我們先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含有這個詞的句子,然後說說這個詞的意思,最後用這個詞說一句話,比如:「許多」,有個學生說:「我看見旁邊有許多鮮花。」原來學生模仿課文:「烏鴉看見旁邊有許多石子。」這不怕,「上文說到了,在什麼旁邊?」「瓶子」。「那,你在什麼旁邊,看到有許多鮮花?」「校門旁邊。」「好,從頭說,把『校門』加進去!」「我看見校門旁邊有許多鮮花。」

「我們大家熱愛學校,學校很美。誰還能以熱愛學校,贊美學校為內容,用『許多』說一句話呀?」作文要從內容入手,造句也要從內容入手。不是用上這個詞就行了,還得有思想,有意義。」除了熱愛學校,我們還能用熱愛父母為內容用『許多』說一句話嗎?」「我的爸爸有許多榮譽證書。」「我媽媽工作很忙,有許多天沒休息了。」「請大家用『許多』說一句愛學習的話!」「我要學許多生字。」

這樣的訓練體現了「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要指引思維的途徑方法,鼓勵獨立思考。」「『我要學會許多生字,』『爸爸有許多榮譽證書,』這些句子『許多』都在句子的後邊,咱們再造一個句子,把『許多』放在句子前邊,大家想一想,誰來造一個?」「許多同學上課都舉手發言。」「許多江河都流入海洋。」「許多花都在春天開放。」……不要把造句當成家庭作業,臨下課一布置,就完事。那樣,沒有引導,沒有訓練,盡管作業都寫了,但是發展思維和發展語言就落實不了。二年級比一年級教材有了很大坡度。

就句子而言,最突出的是長句子的高頻出現。第一課的歸類識字里就出現:「北京是聞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20個字,兩個小句子,用「是…也是……」連起。看圖學文第一課「稻子熟了,黃澄澄的,像鋪了一地金子。」中間兩個逗號,後邊一個比喻句。」有的落到水裡,小魚游過去,藏在底下,把它當作桑」中間3個逗號,一句話寫了落葉、小魚兩個事物。「他走過去,緊緊握住工人的手,親切地說:『同志,辛苦了,人民感謝你。』」走過去,緊緊握住,說,三個連續動作,後邊接一句話。還有兩個分句合成一大句的,一大句成一個自然段的。長句子的高頻出現是適應發展兒童語言,發展兒童思維的需要。對提高孩子們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重要的示範作用。怎樣進行二年級的句子訓練?

一、朗讀感知。
三冊課文都有注音,老師不必領讀全文,可先讓學生小聲試讀。以自然段為單位,讀的聲音以自己能聽見為准,不宜大聲朗讀,以免互相干擾。一個自然段小聲讀後,請中等生朗讀。

二、理解回答。
請同學們思考,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這對於鞏固句子概念,建立自然段概念有好處。接下來再思考每句話是什麼意思。「美術課上,老師教同學們畫風景,要畫上樹、房子和小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先找這句話寫的是「誰」,再看寫「誰」在「干什麼」。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老師教同學們畫風景。理解並表達出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其實是縮句的訓練。訓練學生抓住句子的主幹,構建句子的概念。

三、感情朗讀。
重點訓練長句子中間的停頓。這是對詞語連續的發展。一開始老師教給畫長句子中停頓的鉛筆豎線:「動物園|新來了|幾只|小企鵝。」「大家|向小光投來|責備的目光。」還要強調長句子中的重音:「它們披著·黑衣服,挺著·白胸脯、·圓滾滾的身子,·張著一對翅膀,·傻乎乎地站在那裡,·真有趣!」逐漸引導同學自己試著確定句子停頓和重音。一篇課文只示範一兩個自然段,其餘留給學生自己獨立思考。還有,根據內容確定音量和語調適度的變化。

四、聽寫與抄寫。
聽寫有訓練學生寫字、記憶的作用,尤其是按標點符號停頓來念,讓學生聽寫,並寫出標點符號,這種訓練對學生理解、記憶句子更有好處。聽寫和朗讀是「逆運算」,有利於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可是這種簡便易行的訓練手段竟讓問問答答給擠沒了。課文中的重點句、中心句都要進行聽寫練習。

❼ 怎樣教小學生學習構詞法

小學語文課堂上的生字詞教學部分如何處理,一直是招教面試試講教學當中的難點。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易於疲勞。《新課標》提出:培養學生對漢字以及漢字學習的態度和情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所以,教學時要採用多種方式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在興趣盎然中邊玩邊學。這樣,在充分調動學生無意注意的同時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發展。並且老師要為解決困難創設情境,以促使學生思維靈活、有創造性地發展。下面我介紹幾種趣味識字方法:

1. 編字謎識字

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編字謎"能幫助學生輕松地掌握一些難教的生字,經過引導,學生經常動腦筋編字謎在課堂上交流,課堂氣氛會非常活躍。如:朋:兩個月亮交朋友;林:兩棵樹,並排站;休:一個人靠在木頭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樹苗,頭上戴草帽;思:十張口,一顆心,猜猜看,動腦筋;雷:雨點掉到田地里......學生學著編謎語,一定會認真分析字形,抓住特點,這樣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中,在輕松的氣氛中,難點已化解。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生不僅能編出書上出現的生字,還把這種識字方法擴展到課外,並講給家長聽,又鞏固了生字。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游戲法識字

識字的"機械化";枯燥無味,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在教學中,可以設計各種與生字聯系起來的游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例如:

(1)找朋友。老師把生字卡發到同學的手中,一個學生拿著"放"字說:"我是『放',誰和我做朋友?"另一個拿著"學"的學生馬上出來和"放"合在一起,說:"我是『學',我和『放'組成『放學'。"全班讀"放學"。

(2)摘水果。老師先畫出不同的果樹,再把寫有形近字的水果形卡片貼到相應的果樹上,如:"楊、揚","刻、孩","欄、攔"等。教師讀哪個字,就讓學生把帶有這個字的水果摘下來,然後用這個字組詞。

(3)動物找食。老師在黑板上貼上帶有漢字的食物畫,如:小蟲、竹葉、青草、蘿卜,又在另一處貼上幾種帶有漢字的動物畫,如青蛙、熊貓、山羊、小兔,讓學生分別讀出各種動物和種食物的名稱,然後幫助動物找出它們各自喜歡的食物,相對應地貼在一起。

(4)組字法。老師把一個字或幾個字的構字部件打亂順序寫在卡片上,發給每個小組一份,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盡可能多的組字,然後小組派代表到講台前來展示合作的效果,讓全體學生認讀,評出冠軍組。這樣,體現了保底不封頂的教學思路,學生們不僅能組出課本上出現的字,有些學生還能組出許多課外認識的字。

(5)變字小魔術。選出一些簡單的字讓學生加一兩筆變成新字。如"日",孩子們變出了:電、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變出了:本、禾、術、未、米等,課堂上,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到"魔術"中,在游戲中學習,在交流中鞏固。

(6)比賽法 。小學生好勝心強,一提起比賽,他們就來勁了,所以在識字時,穿插一些比賽,能提高教學效果。如開火車比賽,教了生字後,開兩列火車比賽,看哪組同學讀得又快又准,就評出哪列火車開得又快又好;又如組詞比賽,教了生字,讓學生口頭組詞,看誰組得多;又如說話比賽,讓學生用當堂學的詞語說話,看誰用的詞多。這些比賽,既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相得益彰。

3. 編故事識字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構字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去揭示漢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義的關系。通過直觀手段、形象語言、生動故事,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幅幅圖畫或一段小故事。如:學"呆"時,教師邊講故事邊寫筆畫:"一個人張著大嘴巴(口),像木頭一樣一動不動,原來他在發呆";學"候"和"猴"字,可編這樣的故事:森林爺爺拿了兩件立物,一件是反犬旁,一件是豎。"候"和"猴"都很聰明,也很謙讓,一人只要了一件禮物。"猴"說它是動物,要反犬旁,讓人們一下記住它。"候"說它就要豎。同學們在聽故事的同時,也學會了識字,真有趣呀!

學生在給漢字編故事的時候,必須尋找漢字的特點。這樣,就會拓展他的發散性思維,激發他的創新意識。識字會變得有趣,識字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4. 順口溜識字法

順口溜識字法是根據漢字結構,先分析部件或筆畫的特點,然後編成順口溜以幫助學生記憶字形的一種識字方法。在學生識記了很多部首及獨體字基礎上,許多合體字就可讓學生自編順口溜。如:學習"階"字,編為"耳朵在左分階層";"切"字,編為"七刀把瓜切"等。

學生會幾個順口溜後,許多全體字就用這種方法自學,既簡便,又有樂趣,便於學生記憶,會深受小學生的喜愛。

5. 國學識字法

國學教材立足於"弘揚民族精神,爭做時代新人",選擇的內容十分的廣泛。如:《弟子規》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等,都採用三字一句的形式,前後兩句又大致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兒童喜歡這種編排形式,在朗讀文章的過程中,受到啟迪的同時,自然也就記住了字形。

這種識字方法,一改單純識字枯燥乏味的弊端,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讀書中學習生字,同時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6. 兒歌識字法

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兒歌進行識字,既培養學生識字方法,又增長學生的知識量。學生在吟誦兒歌中,不知不覺便識記了生字。

7. 動作法識字

有時候,動作演示不僅能使孩子理解字義,也能使他們記住字形。如:教學"拿"字時,可准備一些乒乓球。先叫同學單手接球,准確率不高,再叫同學合攏手接球,准確率大大提高了。可總結為:把手合起來容易"拿"穩。在不知不覺中,"拿"的音、形、義,學生都牢牢記住了。

引導學生創設特定的環境,將特別的字形與形象的情境聯系起來,是試講當中生字詞教學部分可以運用的好方法。

❽ 如何教二年級語文的生字詞

低年級的生字、生詞教學:

生字教學重在從生字的「音、形、義」入手,音要讀准;形要認清生字的筆畫、筆順、間架結構、結構部件、偏旁部首。同時,要培養學生動手查字典學習生字的意思並根據生字不同詞條進行組詞的良好學習習慣。

課堂吸引學生的方法:

1、結合知識點,利用歷史典故。從故事中引導學生學習,記憶。比如,成語故事《塞翁失馬》,意思是福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好的會變成壞的,壞的會變好。

2、利用生活的體驗和經歷,來講解知識點。比如,生活中常常會遇到諧音的成語廣告,像食品廣告「食全食美」,實際是「十全十美」。

3、模擬情景或表演場景,這樣不僅會加深學生記憶,而且比較有趣味,學生會更喜歡。通過一些小的對話場景或其他,請同學來表演。比如,請一個同學表演媽媽,另一個表演女兒,模擬母女對話場景,來講解母愛等等。

❾ 小學語文組詞原則

在組詞的時候要注意的一些事項,組詞的時候不能①組人名,不出名的小地方。例如毛這個生字,不能組毛澤東。例如東這個生字組詞的時候,不能組成小東溝,小東溝是一個地方。另外組詞的時候還要注意一些要求,②組詞不能組大白話,例如,命(小命),小命這個詞語是口頭語,組詞盡量組一些規范的書面語。③組詞還要注意,不要組一些生僻怪異的詞語。例如:人(文人不行)這個成語很少見。孩子組這個詞,因為少見,考試可能老師會判錯。④組詞的時候盡量不要用「著了的」組詞。例如好(好的)看(看著)。

❿ 如何教孩子組詞


請一定採納,有問題歡迎隨時問我!

——————————————————————

最詳細的文學解答,最專業的閱讀指導

【來自世界文學知道點團隊】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如何教字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95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62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57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27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63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2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0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63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28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25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2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93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8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4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58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1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6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69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