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教版一年上語文我上學了裡面的人物都分別是哪個民族的
一共56個民族,分別為: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
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
(1)一年級語文標哪個民族擴展閱讀:
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雲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黑龍江、遼寧、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灣等省、自治區。
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是雲南省,有25個民族。
㈡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是中國人圖案相對應的民族
滿族,原稱滿洲族,之前亦稱為滿民、滿人等,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滿族散居中國各地,以居住在遼寧的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新疆、甘肅、山東等省區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廣州、銀川等大、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點。
現在的主要聚居區已建立岫岩、鳳城、新賓、青龍、豐寧等滿族自治縣,還有若干個滿族鄉。2000年統計的滿族人口數為1,068萬。
佤族人:「取新火節」預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納西族?:「轉山節」 祭祀獅子山,就是人們敬拜自然實體的公共祭祀慶典。?羌族:農歷十月初一為羌族年節。年節的宴會又稱「收成酒」。
佤族分布在雲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瀾滄江以西和怒江以東的怒山山脈南段。原稱「卡佤族」,196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為現稱。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節」上,佤族人都將舊火熄滅,然後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鑽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預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
每年凡遇重大節日和祭祀活動,佤族都要舉行「剽牛節」,以此來表達渴望豐收、祈求平安的心願。
仫佬族,在他們本民族的語言中,「仫佬」一詞就是「母親」的意思。主要聚居於廣西羅城等縣,仫佬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多數人通漢語和壯語,使用漢文。仫佬族過去崇信多神,節日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
三年一次的「依飯」節也叫「喜樂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節日。「依飯」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還願,祈保人畜平安、五穀豐熟。
㈢ 一年級語言書上的56個民族名稱
56個民族分別是:
1、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
2、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
3、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
4、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鮮族
5、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
(3)一年級語文標哪個民族擴展閱讀
漢、回、滿三個民族通用漢文,回族最早使用阿拉伯文,後使用漢文,但加入了一些阿拉伯語、波斯語成分;滿族原使用滿語。蒙古、藏、滿、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彝、傣、拉祜、景頗、錫伯、俄羅斯、壯、布依、水、傈僳、白等17個民族各有自己的文字。這些文字多數都有較長的歷史。其中蒙古族使用一種豎寫的拼音文字,通用於蒙古族地區。居住在新疆的蒙古族還使用一種以通用的蒙古文為基礎而適合衛拉特方言特點的拼音文字。雲南傣族在不同地區使用4種傣文。
上述15個民族共使用17種文字。此外,傈僳族中大部分信仰基督教的群眾,使用一種用大寫拉丁字母及其顛倒形式的字母拼寫僳僳語的文字,還有少數人使用當地農民創制的僳僳音節文字「竹書」。
雲南省東北部一部分信仰基督教的群眾使用一種把表示聲、韻、調的符號拼成方塊的苗文。雲南佤族中信仰基督教的少數群眾使用拉丁字母形式的佤文。壯族、白族和瑤族中還有一部分人使用在漢字影響下創制的方塊壯字、方塊白文和方塊瑤字。布依族人在解放前的使用的古文字大致有三種:一種是方塊布依字,一種是在宗教典籍中發現的符號型文字,一種是拼音型文字(包括CV型文字和傳教士創制的主要用於翻譯聖經的拉丁字母文字等)。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已使用文字的民族有21個,文字種類有24種。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又為壯、布依、苗、侗、哈尼、僳僳、佤、黎、納西、白、土、瑤共12個民族和景頗族中說載瓦語的人使用拉丁字母為基礎新創制了拼音文字。
其中苗族因方言差別大,分別給其黔東、湘西和川黔滇三個方言創制了文字,給滇東北次方言也設計了一種文字方案。因此,共有16種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還有一些在歷史上使用過,後來停止使用的文字,即突厥文、回鶻文、察合台文、於闐文、焉耆龜茲文、窣利文、八思巴字、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西夏文、女真文、東巴圖畫文字、沙巴圖畫文字、東巴象形文字、哥巴文、水書、滿文等17種文字。這17種在歷史上曾經使用過的文字,加上使用的40種文字,共有57種文字。
參考資料:網路—56個民族
㈣ 一年級語文課本第一頁分別是什麼民族
一年級語文課本第一頁分別是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
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鮮族。
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
基本概括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從遙遠的古代起,中華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中華大地上,共同為中華文明和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貢獻自己的才智。
據中國政府考察統計正式確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共有56個,其他為未識別的民族。
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漢族人口比重最大,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1.51%左右,其它55個民族總人口偏少,約佔全國總人口的8.49%左右,故稱其為少數民族。
全國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人口超過1600萬(2000年) ;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2000年)(未包括中印爭議的藏南地區60萬珞巴族人 )。
㈤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是中國人》圖案相對應的民族是什麼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是中國人》圖案相對應的民族解答如下:
1、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2、哈尼族,東南亞稱阿卡族,民族語言為哈尼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現代哈尼族使用新創制的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哈尼族主要分布於中國雲南元江和瀾滄江之間,聚居於紅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鎮沅等縣。
3、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要分布於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圍的綠洲是維吾爾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爾綠洲、和田綠洲以及阿克蘇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為集中。天山東端的吐魯番盆地,也是維吾爾族較為集中的區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薩爾、奇台一帶,有為數不多的維吾爾族定居。
4、蒙古族始源於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盡管這種生存方式在現代社會被弱化,但仍然被視作蒙古族的標志。
5、土家族(土家語:Bifzivkar)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彝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帶的武陵山區。
(5)一年級語文標哪個民族擴展閱讀:
1、苗族婦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領、對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長可抵足,飄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動人。便裝時則多在頭上包頭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長褲,鑲綉花邊,系一幅綉花圍腰,再加少許精緻銀飾襯托。
苗族男子的裝束比較簡單,上裝多為對襟短衣或右衽長衫,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頭纏青色包頭,小腿上纏裹綁腿。
2、哈尼族布都支系服飾(婦女)用黑色自染布料作上衣,齊膝短褲和綁腿帶。包頭布端都鑲一塊精美的刺綉圖案,衣服領口處多配有銀飾墜,腰束一條長丈余的腰帶。
3、維吾爾族傳統的男子外衣稱為「袷袢」,長過膝、寬袖、無領、無扣,穿時腰間系一長帶。女子普遍穿連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婦女和姑娘都喜歡用天然的烏斯蔓草汁畫眉,染指甲,戴耳環、手鐲、戒指、項鏈等。婦女外出時,要帶頭巾或蒙面紗。
維吾爾族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戴「尕巴」(四楞花帽),用黑白兩色或彩色絲線綉出各種民族形式的花紋圖案。過去未婚少女都梳十幾條發辮,以長發為美。婚後一般改梳兩條,辮梢散開,頭上別一把新月形的梳子作為裝飾,也有將雙辮盤成發髻的。
4、蒙古族服飾也稱為蒙古袍,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蒙古族服飾具有濃郁的草原風格特色,以袍服為主,便於鞍馬騎乘。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
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男女長袍下擺均不開衩。紅、綠綢緞做腰帶。
5、女裝上衣矮領右衽,領上鑲嵌三條花邊(俗稱「三股筋」),襟邊及袖口貼三條小花邊欄桿;下穿「八幅羅裙」,裙褶多而直,後改為褲腳上鑲三條彩色花邊的大筒褲;姑娘素裝是外套黑布單褂,春秋季節多穿白衣,外套黑褂。頭發挽髻,戴帽或者用布纏頭,喜戴耳、項、手、足圈等銀飾物。
男式上衣為「琵琶襟」,後來逐漸穿對襟短衫和無領滿襟短衣;纏腰布帶;褲子肥大,褲腳大而短,皆為青、藍布色,多打綁腿;頭包青絲帕或五六尺長的白布,呈「人」字形;腳穿偏耳草鞋、滿耳草鞋、布鞋或釘鞋。
參考內容:網路:蒙古族服飾
㈥ 新課標語文一年級上冊中,這兩幅圖的56個民族分別是哪56個
如圖:
經過民族識別,現今的中華民族包括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
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鮮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共56個民族。
此外,尚有少量未經識別的民族。
包括僜人、蔡家人、菜族人、老品人、八甲人、夏爾巴人、土克曼人、摩梭人、克木人、穿青人(根據國家民族政策身份證標示為「XX人」,如「穿青人」 )等未識別民族。
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225932641人,佔91.5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3792211人,佔8.49% 。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長5.74%;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長6.92%。
㈦ 小學一年級語文中我是中國人中都有哪些民族
《我是中國人》是聞一多先生1925年創作的詩歌作品,當時尚未明確民族的數量,但是詩歌的字里行間彰顯聞一多先生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的歌頌和熱愛。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中為詩歌《我是中國人》加上了配圖,中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56個民族。
包括:1、漢族,2、滿族,3、蒙古族,4、回族,5、藏族,6、維吾爾族,7、苗族,8、彝族,9、壯族,10、布依族,11、侗族,12、瑤族,13、白族,14、土家族,15、哈尼族,16、哈薩克族,17、傣族,18、黎族,19、傈僳族,20、佤族,21、畲族,22、高山族,23、拉祜族,24、水族,25、東鄉族,26、納西族,27、景頗族,28、柯爾克孜族,29、土族,30、達斡爾族,31、仫佬族,32、羌族,33、布朗族,34、撒拉族,35、毛南族,36、仡佬族,37、錫伯族,38、阿昌族,39、普米族,40、朝鮮族,41、獨龍族,42、塔吉克族,43、怒族,44、烏孜別克族,45、俄羅斯族,46、鄂溫克族,47、德昂族,48、保安族,49、裕固族,50、京族,51、塔塔爾族,52、鄂倫春族,53、赫哲族,54、門巴族,55、珞巴族,56、基諾族共五十六個民族。
(7)一年級語文標哪個民族擴展閱讀
《我是中國人》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新月派代表詩人和學者,聞一多先生的作品。
中國的民族識別工作,大體可劃分為四個階段。
一、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54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這一階段認定了蒙古、回、藏、滿、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侗、瑤、白、哈尼、哈薩克、傣、黎、傈僳、佤、拉祜、高山、水、東鄉、納西、景頗、柯爾克孜、土、羌、撒拉、錫伯、塔吉克、烏孜別克、俄羅斯、鄂溫克、鄂倫春、保安、裕固、塔塔爾一共38個少數民族。
二、從1954年至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
在第一階段取得的經驗和成果基礎上,進一步把民族識別工作引向深入。
本階段對上次所剩族體名稱(183個)進行逐一研究,新確定了15個少數民族,即土家、畲、達斡爾、赫哲、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龍(後改名為德昂)、獨龍、京、毛難(後改名為毛南)、門巴。
同時,將普查中自報的74個族體分別歸並到已確定的53個少數民族中。
三、從1965年至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
這一階段中,1965年認定了西藏珞瑜地區的珞巴族,1979年認定了雲南基諾山的基諾族。至此,我國民族大家庭的成員增加到56個。
四、從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至今。
本階段的民族識別工作除繼續為一小部分族體的認定進行調查研究外,主要進行民族成份的恢復、更改和某些族體的歸並工作。據統計,自1982年以來,全國恢復、更改民族成份的人數在1200萬人以上。
㈧ 小學一年級課本56個民族稱呼都怎麼稱呼
中華民族包括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
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鮮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共56個民族。
(8)一年級語文標哪個民族擴展閱讀:
中華民族共包括56個民族,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佔全部人口的91.51%,其他還有55個民族,佔8.49%(第六次人口普查)。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共同組成偉大的中華民族,中國,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除此之外,也有數個未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認定的未識別民族。中華民族的概念,最早由梁啟超在其1902年《論中國學術思想之變遷之大勢》的著作中提出,相關的歷史學及人類學理論有費孝通的「多元一體」論,以及許倬雲的《我者與他者的轉化及混合》。
㈨ 小學課本兒童版56個民族一年級上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