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年級巜日有所誦》下冊138頁139頁143頁古詩是什麼
138頁:營州歌
作者:高適
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
虜酒千鍾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139頁:《題都城南庄》
題都城南庄
作者: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143頁:山中與幽人對酌
作者: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2. 日有所誦二年級第五頁
日有所誦一年級MP3
幼教資源實時更新
鏈接:https://pan..com/s/1iIGoEZImYqYT8wE8Xp5rqA
日有所誦一年級至六年級全套內容簡介:
本套叢書編選了適合兒童的,有節奏、有意韻、具有文學之美和自然之美的詩性文本,讓兒童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激發語言潛能,提升語言素養和母語能力。童謠童詩、淺易的五言詩、晨讀對韻,泰戈爾《飛鳥集》、七言詩、紀伯倫《沙與沫》、中國現代詩歌、外國詩歌、宋詞、外國散文、中外現代散文、中國古代散文,沿著這樣的序列,緩坡而上,讓孩子們在日有所誦中開啟天賦之門。
3. 日有所誦的誦讀順序
轆轆轉得響,麥子拔節長。轆轆轉得歡,麥子鑽破天。轆轆轉得快,麥子收萬袋。轆轆叫嘎嘎,麥子進了家。
4. 日有所誦的內容簡介
自2007年出版以來,受到教師和家長的熱烈歡迎,迄今為止已再版數十次,連續四年銷量穩居當當網誦讀類圖書首位。在沒有任何行政力量推動的情況下,《日有所誦》被眾多學校選用,成為孩子們的晨誦教材,超過三百萬兒童受益。同時也獲得了第七屆新聞出版署向青少年推薦的百種優秀圖書,鳳凰集團推薦五星級助學讀物等殊榮,成為兒童誦讀教材領跑品牌。
《日有所誦》出版後,市場出現了大量的跟風產品,如《日日誦》、《天天誦》、《每天誦讀》等等。2009年某出版社侵權出版《日有所誦》,後經交涉停止侵權。2010.6月《日有所誦》獲得國家注冊商標。2010年華語教學出版社出版以《日有所誦》為書名的圖書,親近母語提出知識產權訴訟請求,已勝訴。
【一年級】
編選內容:童謠兒歌、兒童詩、唐詩,附錄為精選的趣味對聯。
內容特點:針對一年級學生編選,內容淺顯、有趣,易於誦讀。
【二年級】
編選內容:童謠兒歌、兒童詩、唐詩、「晨讀對韻」,附錄為《三字經》選。
內容特點:針對二年級學生編選,選篇琅琅上口,簡單押韻,易於背誦。
【三年級】
編選內容:泰戈爾《飛鳥集》選、兒童詩、唐詩,附錄為《老子》選。
內容特點:增加了泰戈爾散文詩——哲學性文本的誦讀。
【四年級】
編選內容:紀伯倫《沙與沫》、兒童詩、中國現代詩歌、唐詩,附錄為《論語》選。
內容特點:增加紀伯倫的格言書——《沙與沫》。
【五年級】
編選內容:泰戈爾《新月集》選、現代散文、兒童詩、中國現代詩歌、外國詩歌、唐詩、歷代詩歌、唐宋詞,附錄為《孟子》選。
內容特點:涵蓋古今中外名篇,題材豐富。
【六年級】
編選內容:外國散文、外國詩歌、兒童詩、唐宋詞、元曲小令、古代散文、古代寓言、格言集萃。
內容特點:題材豐富,全面經典,開闊學生視野。
5. 五年級下冊日有所誦《孟子》精選其十五的意思
日有所誦五年級MP3
幼教資源實時更新
鏈接:https://pan..com/s/1iIGoEZImYqYT8wE8Xp5rqA
日有所誦一年級至六年級全套內容簡介:
本套叢書編選了適合兒童的,有節奏、有意韻、具有文學之美和自然之美的詩性文本,讓兒童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激發語言潛能,提升語言素養和母語能力。童謠童詩、淺易的五言詩、晨讀對韻,泰戈爾《飛鳥集》、七言詩、紀伯倫《沙與沫》、中國現代詩歌、外國詩歌、宋詞、外國散文、中外現代散文、中國古代散文,沿著這樣的序列,緩坡而上,讓孩子們在日有所誦中開啟天賦之門。
6. 日有所誦背誦的必要性
為什麼要日有所誦?
1.誦讀為什麼是重要的?
人是用耳朵學習語言,而不是用眼睛。那些入神地閱讀的人其實是在入神地傾聽;那些奮筆疾書的人,其實在口若懸河。最好的文字不是訴諸眼睛和頭腦的,而是訴諸耳朵與心靈的。
隨著音的波動而顛倒沉醉的時刻,是學習母語的最佳境界。誦讀,也是藉助於母語的臍帶,從宇宙汲取生命能量的最好途徑。
2.為什麼要開誦讀課?
誦讀(反復朗讀或背誦)是深入閱讀。在記憶、感悟和理解遇到困難的地方,誦讀比默讀更能撐展我們的能力——因而也更費神耗力。
在當下,相比於兒童發展的需要,限於課本的誦讀無論是文本質量還是篇幅數量都是遠遠不夠的。在當下,關於語文教學的主張流派紛呈,亂人耳目——當此際,不告訴同行及家長童年誦讀的關鍵性、重要性是不負責任的。
3.為什麼要日有所誦?
閱讀開始於什麼時候?閱讀開始於手指的觸摸。閱讀開始於完全沒有任務和壓力的聆聽。
經過了書籍融入人的內部,是從雙手不為閱讀的觸摸開始的。開始對圖書,對圖書上的畫面和文字的觸摸。如果那種觸摸發生在雙親的懷抱和膝蓋,如果觸摸的同時,孩子聽見父母的朗讀,那麼他就會不被告知地意識到:文字是有好聽的聲音和有趣的故事藏在裡面的,圖書是如同爸爸的懷抱媽媽的聲音一樣讓人覺得甜蜜親切的好東西。
閱讀等到上學開始已經太遲太遲。
那些在6歲以前從來沒有過親子共讀的美好體驗的孩子,那些在作為新生領到教材之前,沒有從手指到耳朵到心靈沉浸在圖書舒服的手感和悅耳的聽感的孩子,當他們來到學校和其他孩子一起學習書面語言,拼讀、識字、閱讀、朗讀,對於他們無異於一場毫無准備的冒險。除非少數先天秉賦特別優異的超常孩子,對於大多數這樣的孩子來說,就像一匹剛剛出生走路還不穩定的小馬駒拉到了賽馬場上。是的,在教室里進行的,為考試而組織起來的學習、考核、提問,就是一個賽馬場,等待那些孩子的只有失敗的屈辱。一對一的幫助只能實現在父母和孩子中間,要求承受著考試壓力的教師做到一對一,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公道的。
作為語文教師,面對馬駒和賽馬站在同一起跑線的情況,應當怎麼對待那些弱孩子?
我的意見是,拒絕機械意義上的一視同仁,不要讓教室成為賽馬場。很多時候,也許放鬆會更好。好母親的標志,不給孩子設定目標,不拿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
4.為什麼要反復地讀、完整地讀?
(三年級「日有所誦」課)《蟬》、《秋夜喜遇王處士》、《於易水送人》……范讀,帶讀,簡單講解。邊聽邊看「注釋」里的詞語解釋及背景介紹,理解於是不難,朗讀於是輕松。
然後是來來回回地讀:全班齊讀、小組賽讀、小組輪讀,兩句兩句地輪讀。五六遍後,不少人隱約能背,便不耐煩讀了。也有那等燒包的傢伙,為了顯擺,只三四遍就合了書,仰著頭,大張旗鼓地試背——瞪眼鼓腮,費勁吃力。
5.怎樣看待背了忘記?
日有所誦。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周一周過去,孩子們往往隨背隨忘。
我中學時代曾經那麼優秀的數理化,如今基本交還老師;我30多年來曾經那麼投入地沉醉、抄寫和背誦過的詩詞曲賦,真能爛熟於心、永誌不忘的,較之總量,實在是百不及一的極少部分——可是你能說,那樣嚴謹的理科訓練對於我沒有用嗎?你能說,忘記了的背誦都是白費心力嗎?我又怎能因為絕大部分的遲早忘記,而終止沉醉、激動和背誦?
最好這樣說:僥幸能有的思考和勞動的能力,是精神之野長成的一片林莽。
最好這樣說:僥幸能有的清新、健勁的狀態,是精神之野暢流著的一道長河。一條河流的形成,需要整個大地的完整與健康——記得的,可以發聲道出的,是河面映出的天光雲影;而識心所忘的,則是難溯的源頭,以及遠方、更遠方的青山、綠地和曠野。
忘記的有多少,悄悄地,在黑暗處滋潤著根部的營養,就有多少;忘記的有多少,汩汩地,有風無風都令河水清澈暢流的力量就有多少。沒有所謂忘記!記得不記得,曾經的感動和念誦,都已融入血肉。
日有所誦的意義,豈止在於增長知識,積累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