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四年級語文第六課是什麼

四年級語文第六課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15 15:25:13

A. 2019年四年級上冊語文書第6課蝙蝠和雷達根據全文提一個問題可以提什麼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6課《蝙蝠和雷達》(也有選入課文時稱為《夜間飛行的秘密》的)是一篇很有趣的科普小品。由學生從不同角度來提出問題,然後根據課文來回答,這對於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是非常有益的。


附課文的原文

晴朗的夜空出現兩個亮點,越來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紅一綠的兩盞燈。接著傳來了隆隆聲,這是一架飛機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裡,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蝙蝠是在夜裡飛行的,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裡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做了一次試驗。在一間屋子裡橫七豎八地拉了許多繩子,繩子上系著許多鈴鐺。他們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讓它在屋子裡飛。蝙蝠飛了幾個鍾頭,鈴鐺一個也沒響,那麼多的繩子,它一根也沒碰著。

科學家又做了兩次試驗: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讓它在屋子裡飛。蝙蝠就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掛在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裡飛行的秘密。它一邊飛,一邊從嘴裡發出一種聲音。這種聲音叫做超聲波,人的耳朵是聽不見的,蝙蝠的耳朵卻能聽見。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雷達通過天線發出無線電波,無線電波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顯示在熒光屏上。駕駛員從雷達的熒光屏上,能夠看清楚前方有沒有障礙物,所以飛機在夜裡飛行也十分安全。

B. 四年級上冊語文書的第六課主要內容是什麼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課應該是葉聖陶的《爬山虎的腳》,文章就是主要介紹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和它是如何爬牆的。

C.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六課裡面的嘴和耳朵指的是什麼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六課裡面的嘴和耳朵指的是蝙蝠的嘴和耳朵來探路。
人們常用「飛禽走獸」一詞來形容鳥類和獸類,因為有一些鳥類並不會飛,如鴕鳥、鴯鶓、幾維和企鵝等;同樣也有一些獸類並不會走,如生活在海洋中的鯨類等,而蝙蝠類不會像一般陸棲獸類那樣在地上行走,卻能像鳥類一樣在空中飛翔。 某些種類的蝙蝠是飛行高手,它們能夠在狹窄的地方非常敏捷地轉身,蝙蝠是唯一能振翅飛翔的哺乳動物,其他像鼯鼠等能飛行的哺乳動物,只是靠翼形皮膜在空中滑行!夜間, 蝙蝠靠聲波探路和捕食。它們發出人類聽不見的聲波。當這聲波遇到物體時,會像回聲一樣返回來,由此蝙蝠就能辨別出這個物體是移動的還是靜止的,以及離它有多遠。長耳蝙蝠在飛行中捕食昆蟲,它也能從葉子 把蟲抓下來。它的大耳朵使它能接受回聲。
蝙蝠類是唯一真正能夠飛翔的獸類,它們雖然沒有鳥類那樣的羽毛和翅膀,飛行本領也比鳥類差得多,但其前肢十分發達,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別長,並由它一層薄而多毛的,從指骨末端至肱骨、體側、後肢及尾巴之間的柔軟而堅韌的皮膜,形成蝙蝠獨特的飛行器官—翼手。中國古代也有關於蝙蝠的記載說他們也生活在鍾乳洞里,名叫仙鼠,那裡的蝙蝠因為能夠喝到洞里的水得到長生,千年之後他們的身體顏色也有了巨大的變化,從原來的黑暗的顏色變成了通身雪白,我想這就是他們為什麼被稱為仙鼠的原因吧。
蝙蝠是用超聲波來判斷前方是否有障礙物,用此來改變飛行道路。從前很多人說蝙蝠視力差,其實是一個天大的誤區。已經有不少科學家指出,蝙蝠視力不差,不同種類的蝙蝠視力各有不同,蝙蝠使用超聲波,與它們的視力沒有必然聯系。

D.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六課爬山虎的腳,課文先介紹爬山虎的()接著介紹爬山虎腳的()、()和()在講爬山

課文先介紹爬山虎的〔葉子〕,接著介紹爬山虎腳的〔莖〕、〔葉柄〕和〔細絲〕、再講爬山虎是〔有腳的〕,最後講了爬山虎的腳與牆的〔牢固〕《蟋蟀的住宅》作者是法國作家〔法布爾〕他創作了著名的〔昆蟲記〕。

E.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六課《留住今天的太陽》的課文主要內容是什麼

課文主要寫了:作者小時候天真的想留住太陽的消逝,外婆卻悄然給了我留住太陽的方法,那就是要勤奮努力,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見解,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才能使人生活的充實,有價值

F. 四年級語文書第六課爬山虎的腳的作者是誰

作者:葉聖陶
原文:學校操場北邊牆上滿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從小院的西牆爬上去,在房頂上佔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 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那此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 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麼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步觸著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牆。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牆,不幾天就萎了,後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著牆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巴在牆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

G.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6課分段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課《萬年牢》,一共分為4段:

1.第1自然段:父親做的糖葫蘆在天津很有名。

2.第2-4自然段:講父親自己經營做糖葫蘆選用最好的材料,講究製作的工藝、過程,以確保高質量的產品。

3.第5-6自然段:講父親受雇於老闆後,因不滿老闆偷工減料,弄虛作假欺騙顧客的行為而辭掉工作。

4.第7自然段:父親的認真,正直,誠實的品格無形之中影響和教育了下一代,為孩子樹立了做人的榜樣。

(7)四年級語文第六課是什麼擴展閱讀:

1.四年級下冊語文第6課《萬年牢》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課文通過父親做糖葫蘆這件事,講述了一位父親真誠做人、踏實做事的故事,贊揚了父親真誠地為人和做事的道德風范。

2.《萬年牢》的作者是新鳳霞,原名楊淑敏,小名楊小鳳,祖籍江蘇,1927年1月26日生於蘇州。評劇演員,飾演青衣、花旦,評劇"新派"創始人。全國第七屆政協委員,中共黨員。歲學京劇,13歲習評劇,15歲任主演。

3.糖葫蘆又名冰糖葫蘆,是將野果(尤其以山楂為佳)用竹簽串成串後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迅速變硬。酸甜適口,老少皆宜,它不僅好吃,而且還十分好看。

H.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六課《爬山虎的腳》大概意思是什麼

介紹了爬山虎是如何爬牆的。

具體內容:

作者的家裡和學校操場北邊牆上有許多爬山虎,佔了一大片地方,這也吸引了作者的興趣。

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葉子很新鮮,在牆上鋪得很均勻,風一吹,滿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十分好看。

經過觀察,作者發現爬山虎是有腳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爬山虎就是用自己的腳往上爬,覆蓋大片區域。

(8)四年級語文第六課是什麼擴展閱讀:

課文《爬山虎的腳》(英文名The foot of the Boston ivy)出自冀教版、人教版、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課文,也是滬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課文。作者葉聖陶。

爬山虎種植的時間長了,密集的綠葉覆蓋了建築物的外牆,就像穿上了綠裝。春天,爬山虎長得鬱郁蔥蔥;夏天,開黃綠色小花;秋天,爬山虎的葉子變成橙黃色;這就使得建築物的色彩富於變化。除爬山虎之外,牽牛花、紫藤等也可供垂直綠化。

閱讀全文

與四年級語文第六課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95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62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57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27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63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2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0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63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28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25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2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93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86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4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58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1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6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69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