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發布時間:2022-08-15 09:34:11

Ⅰ 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根據語文學科特點,應著重從三個方面進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通過興趣學習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二是要注重理解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沉澱是對學生的最好熏陶,更能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涵養;

三是要與時俱進地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熱愛之心和對人生的積極心態。

最終達成培養學生除聽說讀寫思能力之外的文學審美、文化價值、思想價值素養。

Ⅱ 如何培養高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注重積累
大量的研究、實踐證明,語言的學習只有在大量語言反復撞擊、反復刺激下才能點點滴滴地「說出」,通過長年累月的積累才能「奔涌而出」。小學生正處於語言發展的最佳年齡。對於他們來說,大量積累語言、豐富和發展語言能力,是他們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語言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在我們要讓學生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做到課內積累與課外積累並重。
1、課內積累
鑒於課堂時間有限,在課內的積累必須要提高效率。這就要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在指導閱讀方法和培養閱讀習慣的同時,大量積累優美的語句。教師可根據課文的具體情況來指導學生積累語言。例如,在教學《珍珠泉》一課時,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寫了珍珠泉的外觀,第三自然段集中筆墨描寫泉水從地下冒出來的形態,想像豐富,情景交融,加上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詞彙豐富,語言精練,極富感染力,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應指導學生誦讀記憶。而對本文中其它非重點段落的教學則應該一帶而過。這樣合理地取捨,省時、高效。
2、課外積累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性學科,我們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就要打通課內外,實現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的接軌。例如,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後,我積極利用電視、廣播、學校的報刊,以及學生訂閱購買的一些雜志等媒體資源,指導學生關注戰事發展,多角度、多側面了解戰爭情況,讓學生自主地實踐語文,積累語言。
二、培養語感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語文課程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特點,對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培養語感,也是由語文學科獨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內涵決定的。語感,既包括對語言文字正確、豐富的理解力,也包括用語言文字准確、生動地反映生活的表現力。語文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不斷培養語感的過程。正如許紀霖在《我們的教育制度在理論上存在著誤區》所說:「我們知道,學任何一種語言,絕對不是從規則學起,而是從語感學起。」
1、反復誦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時候,我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是不可言傳,只可意會,正如中國古代文論中的「得意忘言論」所說的,言辭有時並不能精確地反映意旨,言有盡而意無窮。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富有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彷彿使人置身其中。對這些文章的反復誦讀,可以使學生逐步感受語言內蘊和文章氣勢,領會其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精妙之處,是讓學生感悟語言的絕妙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既要保證誦讀量足質高,又不能過度;既要在「書讀百遍」的基礎上達到「其義自見」的效果,又不能把語文的學習當作玄學,對感悟的內容不加區分。
2、對比揣摩,培養語感
有些詞語看似平淡無奇,但仔細一琢磨,你就能感受領悟到其中精妙傳神之處。因此要引導學生對重要的詞語、句子進行揣摩,以體會蘊涵在文字裡面的深層含義。比如,我在一、二年級的語文教學中,經常通過對重點詞句進行增、換、刪等形式,使學生感受語言的形象、具體、生動與抽象、空洞、羅嗦之間的區別,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又如,教學《難忘的潑水節》一課的結尾:「多麼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多麼令人難忘啊,1961年的潑水節!」我用投影片出示了另外兩個句子,讓學生進行對比:「1961年的潑水節多麼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多麼令人難忘啊!」二年級的學生雖然不知道前兩個句子運用了倒裝的修辭手法,但卻體會到了這里的強調作用,強調的是因周總理的到來,傣族人民的幸福之情、難忘之感。

Ⅲ 高中語文素養怎麼培養

平時多看書,多寫作

Ⅳ 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本文是小學生的,合適不?)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

一、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三、精心設計預習作業,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典詩文。

 四、根據課文內容和文體特點,創造、再現課文情境。

五、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1、誦讀精彩文本,培養語感能力。2、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 3、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

六、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總之,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應始終著眼於學生的自主發展,以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終極目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從自身做起,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以愛促學,指導學生扎扎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讓學生憑借著堅實豐富的語文素養,放飛明天的夢想。

Ⅳ 在教學中怎樣落實語文素養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和提升高中生四大核心素養,是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和任務。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要求從最初的「雙基」走向「三維目標」,再從「三維目標」走到「核心素養」,它的進步是不言而喻的。它的進步就是從「一維(雙基)」到「三維」,再到「終極目標」。從教學的角度講,強調雙基,就是強調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這是一維的。強調三維,就是強調一個目標的三個方面,就是「在過程中掌握方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三維的。而核心素養把三維目標中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提煉為能力;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提煉為品格。所以核心素養的關鍵點是能力和品格,這也是語文學科性質工具性和人文性決定的。在教學中如何落實四大核心素養呢?下面談談我的淺見.
一、在閱讀教學中實現「語言建構與應用」的素養達成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語言建構與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律,形成個體的言語經驗,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正確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素養整體結構的基礎層面。高中生母語運用能力的形成、思維品質的成長、審美素養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認同,都是以語言的建構與運用為基礎,通過學生個體言語經驗的建構得以實現的。在語文教學中,要拒絕「純內容分析式」的講讀教學,不要在分析課文內容上做過多糾纏;而應從具體語言文字的運用入手,通過對語言的品味、咀嚼,來探索文本的意蘊;或者從整體閱讀的感悟出發,到語言文字中找出認知的依據。同時又要避免「重言輕文」的現象,有些老師在教學中過於關注語言現象而忽視了文本內容,特別是對文言文的教學,有些老師只提及語言而忽略文本內容。因此,閱讀教學對文本語言的品味、咀嚼,來探索文本的意蘊,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在閱讀中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如在《故都的秋》文章已開始就講了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我們可以先讓學生說說他心中的清、靜、悲涼是什麼樣的,再進一步分析內容
二、在閱讀、體驗和表達交流中培養「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
「審美鑒賞與創造」是語文核心素養的綜合應用,語文活動是學生形成審美體驗、發展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審美鑒賞與創造」是指學生在語文活動中體驗、欣賞、評價、表現和創造美的能力及品質。
把握審美思維的特徵,培養審美想像能力。審美活動在本質上是形象思維活動,它受一般的認識規律約束,不同於抽象的邏輯與推理過程,很難用一般的邏輯語言來概括,而是需要通過生活本身的形象規律來實現。所以在審美鑒賞與創造的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力、想像力、理解力以及創造力。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審美想像力越豐富,對審美對象的再現也就越真實,學生對審美形象的再創造就越具體,學生的知識寶庫就越豐盈,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的基礎也就越厚實。在《故都的秋》中對牽牛花一部分的分析中粉色、藍色等淺色色系本身就是冷色系、我們可以把顏色換成大紅色,粉紫色再看看效果。
三、通過閱讀、體驗和寫作培養審美鑒賞與審美創造能力。我們所說的閱讀,既指「篇」的閱讀,更強調「本」的閱讀。新課標更加重視「整本書閱讀」,師生通過「整本書閱讀」的過程發現美,體驗美,鑒賞美,評價美。從「整本」名著中汲取信息,豐富語言,比較對照,融合已知、浸入情感,獲得情感體驗,獲得精神享受,獲得自由想像,使閱讀因升值而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悅讀」。更進一步體驗生活中的真善美,體驗自然萬物的真實美,並學會融入自己獨特體驗和獨立思考的創意表達,富有創意地表現美和表達美。如《故都的秋》中可以讓學生反復誦讀「一層秋雨一層涼」,嘗試用各種語氣讀,體味表達效果。
語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語文課程的使命之一是塑造人的靈魂。文本架起了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教師從文化的視角引導學生感悟和體驗,從而促進靈魂走向高貴和完美,完成「教人成人」的過程,這個過程留下的痕跡的輕重取決於教師是否具有文化視野、文化自信和文化審美能力。所以,核心素養的根,在教師的文化自覺。

Ⅵ 試析高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程標准要求語文教師在實施語文教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強調對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視,注重培養更多社會需要的實用型、復合型人才,將其落實到高中語文教學中,就是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生活、學習與工作中遇到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與語文方法,端正學習態度,形成核心素養。
一、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特徵
(一)基礎性
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性特徵主要表現在所有學生經過正常的語文教學過程都可以達成。結合學生心理發展規律教授適合內容,學生吸收來不斷豐富自身的語言知識,在發展語文思維的過程中,形成相應的語文能力。另外,由於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最基礎的,只有自身具備了運用語言文字能力,才能對其他學科知識進行學習。如解答數學題目,只有理解透徹文字內容,才能去解答。
(二)動態性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學習語文學科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來的。語文核心素養在不同教育階段呈現不同特徵,任意一個教育階段的結束並不代表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結束,在下一個教育階段中語文核心素養將會變得更加豐富。
培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就是豐富語文知識、拓寬語文思維、提升語文能力的過程。
(三)終身性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終身性特徵較為明顯。首先,學習語文貫穿每個人的一生,從出生人類就已經開始了語文學科的學習,從牙牙學語、造句、閱讀、寫作這一系列的過程,語文能力都在逐漸得到提升。
學生在自身掌握的語文知識和能力基礎上生成具有長久、穩定性的語文能力和素養的過程稱之為語文核心素養。另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內容同社會發展及時代要求緊密相連,充分體現人和社會發展要求。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核心素養的路徑
(一)設定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准》中提出了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將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放在首位,確保每位學生都可以具備有較強的語文能力,同時還要具備探究和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養,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而當前語文課教學目標設定應從原來知識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三維目標上升到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構建活躍課堂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善於營造活躍思考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在課堂上迸發思維的火花,激發語文靈感。這其中合理的提問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問題本身並不重要,由問題激發而來的討論才是最重要的。
在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時候,筆者向學生提了一個問題:「根據史料,周瑜是建安三年娶小喬為妻,而火燒赤壁卻在建安十三年,那時候小喬已經嫁給周瑜十年了,為什麼還要說『初嫁呢?」學生對這樣的提問充滿興趣,各抒己見,都能自圓其說。這節課學生收獲最大的並不是周瑜在多少歲娶了小喬,而是分析和討論過程所激發出的思維火花。
(三)培育問題能力
引導學生善於解決問題也是培育他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在應試教育制度下,教師只是滿足學生獲得高分,很少有意識地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顯然是不對的。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學習思考的平台,使他們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比如在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電視劇《水滸傳》的一些片段,讓學生對比課文內容和電視劇內容。學生觀看完畢後會發現電視劇對原著改編較大,這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電視劇不按照原著拍攝?為什麼要改編?改編理由是什麼?是忠於原著拍攝比較好,還是進行適當改編比較好?學生通過對比原著和電視劇,再認真閱讀課文,給出各種各樣的答案,其實,學生的答案並不一致,但這正好反映了他們在動腦思考,教師可以組織辯論賽,讓各方闡釋自己的觀點。
在思想爭辯中,學生會形成自己的觀點,問題思維在無形中就得到了培養。
(四)加強團隊建設
新課程改革高中語文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但是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對於新課程改革理念的理解還是不很全面,學校應該加強這一方面的管理和培訓,尤其是教師要提高思想和意識,不斷強化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師的道德涵養,加強對師資團隊的建設。
學校必須定期組織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的培訓,將一些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教學方法灌輸給老師,讓高中語文教師在提升教學能力的同時轉變教學思想,並將一些新的教學方法運用在以後的教學當中,如在教學中如何科學有效地運用多媒體、如何採用更加新穎的方式教授古文以及讓學生在掌握課堂知識的同時還能拓展知識等,使得教師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展開施教活動,通過多姿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感染學生,才能獲得比較理想的教育效果。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益

Ⅶ 高中作文教學如何培養與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同閱讀教學幾乎構成了全部的語文教學。它一直以來就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是為全面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打基礎的一項重要工作。可作文教學始終擺脫不了少、慢、差的狀況,所以又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令眾多教師上下求索。本人進入語文教學領域的時間尚短,對作文教學的體會也不深。在此只粗淺談談我的作文教學觀如何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我的作文教學觀,可以說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洗禮。第一階段,從無到有;第二階段,層層深入;第三階段,基本形成。
第一階段,從無到有。
08年8月,我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十六中任教。當時我剛從大學出來工作,能把課文教好就很難,更不用說作文教學去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只知道跟著師父走,師父要學生寫作文我就寫作文,她布置什麼題目我就跟著布置,只要完成一個學期的量就可以了。自己根本就沒思考過什麼是作文教學,甚至不知道作文還有教學方法,怎麼能提升學生的素養?後來一次暑假培訓,拿到一本新編《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上面對中學作文教學有這樣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當時只記得培訓專家說:「努力使學生成為寫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讓給學生。」今日才知道這也是核心素養的體現。那日回來後我也無非是跟著單元走,壓根不會有自己思考,根本沒有任何靈動感。但是有的孩子也能寫出一些精彩的話,讓我不得不由衷地感謝暑假的那次培訓,我的作文教學觀也就因此而樹立。
嘗到了甜頭的我,開始主動地投入,基於核心素養尋找教材中的作文教學資源。真是不尋不知道,一尋了不得,教材中不僅有不少補白處,而且有許多詩意的仿寫處。《春》就是一例。逐漸地我由課內引向課外,尋找作文教學資源。如學校的滿牆爬山虎,我會適時讓學生去觀察它們的枯萎與新生,並把觀察到的寫下來進行交流。
第二階段,層層深入。
轉眼三年過去了,我考進了二中實驗學校。如果只是拘泥於簡單的課文教學,再加上那老一套作文教學肯定是不夠的。於是我牢牢基於核心素養走進了作文教學的深入思考階段。
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人教版的作文教學序列很清楚,但也有局限性。而蘇教版的練筆空間很大,基於這兩大優點,我產生了一種想法——將兩種教材的優點合二為一。依據這個想法,我從網上購買了整套蘇教版書並潛心於作文教學,凡是涉及作文教學的點滴我都及時做好記錄並整理。後來我又在師父的帶領下作了初步的系統思考,為作文教學列了一個粗框架:七年級上基礎段落訓練;七年級下典型段落訓練;八年級上寫命題話題;八年級下構思立意,謀篇布局;九年級全學年真題訓練。板塊式教學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次省外學習,我學到了一項行之有效的方法——「接力作文」。操作起來很方便,但用於小作文較好。即把班級分成若干組,每組一本,小組成員每天輪流寫作。一年的摸索和實踐,呈現的面貌令人欣慰,學生的素養有所提升。這一方法,目前已推廣到了全組,現在我們初二十二個班基本上養成了「接力作文」的習慣。不過,要做成功「接力作文」的關鍵在於每天批改,每天點評,否則會半途而廢。
第三階段,基本形成。
我僅就個人近年來在作文教學中的一些嘗試,把它們歸納為寫作實質、收集素材、循循善誘、激情創作、學生互改等幾點,我覺得這幾點能提升學生的素養。
寫作是什麼,僅僅就是為了在考試中混個高分嗎?我覺得要讓學生寫好作文,就要徹底打消他們為考試而寫作的思想,要讓他們明確寫作的實質是生活的需要,是為了提升自身的素養。再說,我們的作文教學目的,也不是為了培養作家,而是千千萬萬普通的人,他們所需要的並非創造文學作品的技巧,而是將生活中有意義的事記錄下來,讓生活變得更有詩意。
沒有米,再巧的婦人也做不出飯來。沒有材料,再高明的作者也寫不成文章。因此,我要求學生多閱讀,增長見識,開闊視野,並且定期開讀書討論會。這樣同學們都爭相閱讀,作讀書筆記,積累典型素材。收集材料是寫作的基礎,也是寫作過程的第一步。有的同學平時很少閱讀積累素材,一到作文就犯愁,不知道寫什麼,對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學生作文有話可說,就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但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學生對所讀的書還要融會貫通,學會遷移,並運用到作文中去,素養便會提升。
教師要教會學生作文,先要教會學生生活,要提升學生的素養。用行動、語言去指給他方向,用思想、靈魂來引導他作文。教師要蹲下身子去,和學生一起學習生活,一起觀察生活,一起說生活,一起寫生活,一起創作生活。有米之炊總好做吧!然而所作之炊熟不熟,香不香,老師則應成為學生作文的火夫與調味師。指導學生用准確的字詞、用恰當的手法,用合適的修辭,按一定的順序,一定的形式,去煮、去調,去盛。我想語文老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倘能如此循循善誘,學生作文之功定能自成,素養自會提升。縱觀中學語文必修教材,收錄的全是文質兼美的名篇,這些文章無論從情感的真摯、思想的豐沛、文辭的華美、作者的品格修為上都堪稱楷模。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盡可能在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更多的走進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在日日進行的語文學習活動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
激情、自主寫作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作文教學,是快樂作文的起點,那麼這種激情,這種對作文的熱愛又該怎樣去點燃呢?學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於對生活的激情。葉聖陶也說過:「寫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種點綴,一種裝飾,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認識文字,練習寫作,使自己的生活更見豐富、更見充實。既然寫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就有責任將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學,讓學生像熱愛生活一樣去熱愛作文,內修素養。十幾歲的孩子對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來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為他們作文的源頭活水,那麼作文的快樂是可以想見的。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又說:「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語文課程標准》也明確要求:「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這也是提升素養的一種途徑。可見,大膽地改變傳統的「精批細改」的做法,把作文批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彰顯其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來主宰其作文的命運,評判其作文的得失,應該是當前語文教改中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讓學生進行互評互改活動,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交代與了解所寫的內容。聽的同學會一面聽,一面與自己的文章進行比較,也會得到提高。讀完全文,讀者會把自己得意之處挑出來,說說好在什麼地方,並刻意朗讀一遍。提出不足,探討修改。修改後再欣賞,以至完善。這樣效果比老師獨自批改好的多。

Ⅷ 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有哪些

培養興趣,增強動力等。

1、作為老師,一方面要不斷提高學生對於閱讀的認識,增強內在驅動力,變要我讀為我要讀,讀出情感,讀出事理。

2、另一方面,要經常鼓勵學生多讀好書,寫好讀書筆記,及時整理讀書心得,在廣取搏采、提高閱讀能力、增進修養的同時,提升個人的閱讀品位。

3、雖然大的社會環境不太理想,讀書的氛圍並不濃,但我們可以在一個相對較小的空間內營造相對濃厚的讀書氛圍。學校有圖書館,庫存豐富,不妨定期向學生開放,周末可全天開放;開設閱覽課,每周必讀;建立班級圖書角等。

4、舉辦活動可以展示閱讀成果,促進群體的閱讀,促進學生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例如,可以藉助學校的現有資源,定期主辦讀書報告會,以此為平台,請專家講,請老師講,請學生講,以思維碰撞思維,以視野擴大視野,以情感強化情感,將讀書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注意事項:

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規定:

1、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創設具體的語境進行自主探究無疑至關重要的一點。

2、無論是「課標」還是「考試說明」,都有這樣的要求,正確識記常用漢字的讀音、字形、字義,並能在具體語境中正確運用,理解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意義與作用,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說出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而這一點正是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必然要求。

3、新的課程改革,就是要改變課堂面貌,讓學生輕松學習,簡化低效、繁瑣的教學環節,騰出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書、交流和感悟,讓學生在課堂上說話,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Ⅸ 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些核心素養包括對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這些訓練都穿插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所以我們的每一節課都應該抓住這些核心素養進行訓練,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素養。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95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62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57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27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63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2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0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63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28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25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2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93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86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4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58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1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6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69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