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在教學中落實啟發性原則
在教學中落實啟發性原則的方法:
1、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要善於質疑,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或指明所學知識的價值,以激發學生對知識本身的興趣,並進一步陪眼學生對真知的探索和追求;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強調學生的學習責任,培養學生自覺積極的學習態度。
2、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指導學生善於思考,教學生學會學習。
啟發的關鍵是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向縱深發展。提出少而精、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啟發學生的思考並給學生時間,然後因勢利導,是學生的認識步步深入;啟發學生理解學習的過程,並結合學習過程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的指導,是學生掌握思維的方法,學會思考。
3、發揚教學民主。
包括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發表不同見解,允許學生向教師提問質疑等。
啟發性原則反映:
啟發性原則反映了學生的認識規律性。學生的認識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能動認識過程,教師的引導、啟發、點撥固然很重要。
但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體,有成效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和發展自己的智能與情操,畢竟要靠學生個人自己主動地探究與反思,要通過個人的經驗不斷地改組、改造和提高才能實現。
教師如果將啟發、引導弄成越俎代庖、包辦代替,那麼輕則造成學生的依賴性,重則影響他們的獨立思考和作業能力的發展,使他們失去學習上的自信心,成為害怕困難的懦夫、懶漢。
啟發性原則看似強調教師的啟發,實則更重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究,重學生的領悟、融會貫通與覺醒,讓學生能動地創造性地獲得知識、智能與品性的全面發展。故這個原則亦可稱探究性原則,或啟發與探究相結合原則,更能反映時代的精神。
B. 如何運用啟發性原則進行教學
要在一堂課中成功地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首先要求教師課前要進行充分的備課。 一、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實際,做到胸中有丘壑 二、「淺入深出」,恰當設計問題,因勢利導地啟發。 三、 加強檢查,恰當運用獎懲,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 研究教材
C. 在教學中如何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
貫徹原則的基本要求:
第一,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是啟發的首要問題。
第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要注意提問、激疑,啟發他們的思維,不僅啟發學生理解知識,還要理解學習的過程,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
第三,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發揚教學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
拓展資料:
教學原則是根據教育教學目的、反映教學規律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師的教,也指學生的學,應貫徹於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和始終。
教學原則反映了人們對教學活動本質性特點和內在規律性的認識,是指導教學工作有效進行的指導性原理和行為准則。教學原則在教學活動中的正確和靈活運用,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發揮著一種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教學原則是有效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學原則對教學中的各項活動起著指導和制約的作用。
教學原則的概念首先表明了教學原則的合目的性。教學活動永遠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學目的進行的,教學原則要能夠指導教學工作,必須與國家所規定的教育教學目的一致,必須是有利於這些目的實現的。
同時,教學原則的概念還表明了教學原則的合規律性。教學規律是客觀存在於教學活動中的,需要通過人們的認識才能獲得,而人們在認識規律時,並不總是能夠得到與之相符的結果,由人們提出的教學原則既可能是符合規律的,也可能是不符合規律甚至完全與規律相悖的。只有那些經過長期實踐證明確實能給予教學工作正確指導的原則,才可能是真正反映了教學規律的。歷史上的教育家提出了無數的教學原則,而真正能夠保留下來的只是極少數。
一般地說,教學活動越是能夠符合教學原則,教學活動就越是容易成功;反之,教學活動越是脫離教學原則的要求,教學活動就越是可能失敗。但由於教學活動是在不斷發展的,並且教學模式多種多樣,不同的教學模式需要不同的教學原則與之相適應,因而教學原則也處在不斷變化與發展之中。
D. 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法
一、啟發式教學的基本內涵
所謂啟發式教學,就是指老師按照學科的教學目標、基本知識、教學原則及學生知識能力等,通過各種教學手段給予學生引導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
(一)啟發式教學的基本內容
1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對教學活動結果的一種預見,也是教學大綱設定的學生學習的目的的總結。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沒有興趣,或者是興趣很低,那麼他們就很難掌握需要學習的知識,即使死記硬背掌握了部分知識,也很難將其靈活運用。因此,我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在教學目標上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不斷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使教學目標真正得以實現。
2科學的授課模式
啟發式教學理論強調教學目標的實現離不開良好的授課模式,因此,教師應該在認真設計教學目標的同時仔細探究關於授課模式的問題。具體來說,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逐步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直接參與探索教學,在學習中逐步地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
(二)啟發式教學的優勢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啟發式教學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授課方法上一改純粹由教師授課的模式;第二,啟發式教學中涉及的問題都是由教師在上課前准備的,因此,在教學中不會出現遺漏教學重點的現象;第三,運用啟發式教學可以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第四,啟發式教學具有針對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需要對學生在自主研究中無法理解的問題進行系統的啟發就可以了;第五,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接受,這樣可以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的效率。
二、啟發式教學的應用策略
為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更好的發揮啟發式教學的作用,我們應該採取以下策略。
(一)提問教學法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需要加強對提問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在應用過程中,要求所提的問題具備高誘惑力與啟發性,而且答案形成必須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相互探索,杜絕出現教師主動提供標准答案的情況,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例如,老師在教學《孔乙己》這一課的時候,當講到關於孔乙己的生活環境、社會背景及人物性格特徵時,應對學生提問相關問題,如「是誰在迫害孔乙己?誰才是真正的元兇呢?」讓學生獨立思考,並用自己的語言回答。對於這些問題,學生很有興趣,他們在課堂上自覺地相互交流探討,並大膽發言。有的同學說:「造成孔乙己悲慘命運的真正兇手是當時腐朽、黑暗的社會。孔乙己生活在如此冷漠的社會環境中,即使作為一位知識分子,也難免任人侮辱、奚落甚至遭人迫害。」對於這些答案,老師應該進行總結分析,從而使知識得到鞏固。由此可見,啟發式教學中的提問教學方法能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二)「雙比」教學法
「雙比」教學方法指的是對比教學法和比喻教學法。
1對比教學法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可將幾項學生極易混淆且相互關聯的知識進行對比分析,這樣不但能鍛煉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還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例如,教師在進行《故鄉》這一課的教學時,針對課文中主人公的形象描述,可以利用對比方法進行分析,並適當提出一些問題,如「對比閏土中年時和少年時,有什麼不同呢?有哪些不同呢?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並要求學生回答。這時候,學生紛紛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有的同學說:「中年時的閏土,滿臉灰色,同時夾著絲絲皺紋,雙手像松樹皮似的;而少年時的閏土,圓圓的臉上泛著紫色,並有著圓實而紅的雙手。」有的同學說:「這是由於苛稅、多子和兵荒等造成的。」顯而易見,應用對比教學法能使學生更加順利地掌握知識。
2比喻教學法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多運用比喻和打比方的方法,創設出形象的課堂情境。在此情境中,學生的思想會更加活躍,更容易理解課文知識的內涵。
例如,老師在教學《老王》一課時,當講到「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句話中詞語的妙用,就需要教師善於利用比喻、打比方的方法。教師可以這樣說:「猶如紙張和照片之類的東西,才能夠『鑲嵌在門框中與鏡框中,文中的老王之所以是『鑲嵌在門框里,就是顯示他已經瘦得像紙、照片一樣薄了」。運用打比方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獨立思考,從而更容易的掌握知識。
(三)模擬教學法
相關心理學研究表明,將問題的難度控制為50%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想要快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探索性,就需要積極採用啟發式教學中的模擬情境教學方法,即根據學生的閱歷水平、年齡及心理特點等各種因素,提出適宜的問題,進行模擬、表演等,讓學生充分融入模擬當
E. 如何在小學教育中實施啟發式教學
一、啟發式教學應重視「導」
啟發式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指導思想,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從根本上廢棄一個「灌」字,注重一個「導」字,強調教學過程整體優化,教與學最佳結合,把學生看成是發展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多看、多思、多講、多動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理解掌握知識的內化過程,參與智力開發、能力培養的實踐過程,知識讓學生自己領會,結論讓學生自己發現概括,困難讓學生自己克服解決,技能讓學生自己掌握,把學生推到主動地位上,教師給予正確的引導、點撥、誘導、激發學習動機興趣,引發學生思考,並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判斷、綜合、抽象等思維活動進行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啟發式教學應注重「啟」和「試」相結合
學生的發展歸根結底必須依賴其自身的主觀努力。一切外在影響因素只有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引起學生強烈追求和主動進取時,才能發揮其對學生身心素質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質教育對啟發式教學賦予了更新的內涵:堅持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相結合,注重教師的「啟發」和學生的「嘗試」相結合。
首先,嘗試可以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不論是優生還是差生,都可以從嘗試中獲得成功,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為他們獲取新的成功准備良好的心理條件。
其次,通過啟發、引導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的嘗試,既培養了小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小學生在親自嘗試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學"變為主動有趣的"樂學"。這就要求教師要盡可能增大學生學習的自由度,盡量啟發、引導小學生自己去嘗試新知識,發現新問題。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首先出示圖形引出「內角」概念,然後通過「畫一畫」、「量一量」的方式讓學生隨意畫個三角形量出它的三個內角度數,再把三個角加在一起求內角和,最後再引導學生根據數據大膽猜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這樣,人人動腦筋嘗試發現,他們最後求的和都在180度左右,很容易就得出了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接著教師出示問題,啟發學生把這種演算法應用到同類問題中。這樣教學,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達到了學思結合。
三、理清重點難點,找准教學啟發點。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在啟發式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思想政治課教材,理清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把握理論動態,關注學科前沿,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啟發。對重點內容進行啟發,可以更好地把黨和國家的政治理論輸入學生心中,促進消化吸收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基礎;對難點內容進行啟發,可以幫助學生對那些因自身閱歷太淺等原因而無法理解的政治理論進行有效消化吸收,加深對有關問題的深刻把握。
四、啟發式教學應注重巧妙點撥,因勢利導
愛因斯坦說:「從新的角度去看陳舊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在積極的分析和討論中,要求我們老師要善於巧妙點撥,因勢利導。教師准確地把握好教學時機,有利於在思維的最佳突破口點撥學生,啟迪學生智慧的火花。教師啟發思維的問題的深度的難易要適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廣度的大小要恰當,量度的多少要相應,恰到好處地引發學生積極思維。
啟發是一種多向行為,在討論式教學中不僅包含教師對學生的啟發,也反映出學生間的啟發。教學中要提高40分鍾的學習效率,把握啟發時機,調控討論內容是非常關鍵的。教材重點是討論的主體,教材難點是啟發的核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開展和不斷深入,啟發式教學亦應適時而變,不斷將新課程理念融入其里,將新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貫穿始終。只有這樣,才能使啟發式教學與課程改革同步,使啟發式教學在新課程背景下煥發出更耀眼的光彩,在推進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作用:
1、教學情境的啟發性
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教學情境的啟發性,精心設計與學生年齡特點相適應,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與學生情感相呼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最快進入學習狀態。如在低年級可設計成童話故事或看圖說話模式,中年級設計成日常生活場景或智力比拼模式,高年級設計成集體榮譽感、愛國情感、分析比較模式等。既讓學生喜聞樂見,又能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培養積極向上、拼搏進取的人生態度。
2、問題的啟發性
啟發式教學一貫注重問題的啟發性,但更側重於如何使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一個一個的問題向理解問題迫近,向結果迫近。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注重發揮問題的多功能性,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養成自主學習及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如問題可設計成:這個問題你能獨立解決嗎?思路不通,換一種思路試一試?在你不能解決的情況下你想採取哪些辦法?諸如此類的問題,既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培養了他們主動探索、積極合作的精神。
3、作業的啟發性
作業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考查。以往教學往往注重學生對當堂知識的掌握情況,很少重視對學生隊知識來龍去脈的考查。新課標更注重學生對知識的來源即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把握,傳統的作業設計已遠不能達到這一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作業這一檢測手段,使學生的思維在寫作業時業不致處於暫停狀態。如可設計開放性作業,即在不同的思維形勢下獲得不同的數學結論,設計「舉例說明你今天所學的知識是如何形成的?」、「試用今天所學得知識推導新的知識或新的結論」等作業,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全面回顧,掌握新知識產生和形成的一般過程,為自主學習和創造性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切事物都是在變化中發展,在發展中生存,在探索中進步。數學啟發式教學亦應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在新的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斷豐富和完善,在數學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F. 如何運用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就是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採用啟發誘導辦法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促進身心發展。這里要著重說明,啟發式教學不僅是教學方法,更是一種教學思想,是教學原則和教學觀。當代世界各國教學改革無一不是圍繞著啟發式或和啟發式相聯系。
方法
在學生上機時,根據不同的學習情況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設計不同的上機內容。對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以調試為主,通過調試,來掌握一些上課時不容易掌握的內容,不讓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並通過一些啟發和其他同學的幫助,完成一些作業。激發他們更好的學習這門課程,變被動的「灌輸」式為主動的「汲取」式,積極的學習這門課程,在自己學習的同時帶動其他同學的學習。
很好地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經歷問題的解決過程,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而且通過對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培養創新能力。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多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促進他們的身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