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學語文考試怎麼考
當的古今議論文、古今記敘文、古今詩歌。
本次調整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實現自學考試命題「在考查課程主體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能力,特別是應用能力」的指導思想,適應考試內容和形式改革的要求。全國自考辦文科處負責人在介紹此事時說,希望全國幾百萬考生對大學語文考試的變動不必緊張。調整後的考題更強調了對考生能力的測試,與原來考查角度還是一樣的,不會超出大綱范圍。
作文所佔分數從40分降低到30分,增加了閱讀的比重,增加了一部分靈活的有利於考生發揮的小題。
這次一個比較大的變化是閱讀教材的改變,2001年起考題中的閱讀材料將不再使用指定課本中現成的作品。多年來,大學語文的閱讀材料一直堅持從課本中截取段落,使考題變化不大。文科處王和軍副處長說,大學階段的學習應該以掌握學習方法為主,學會舉一反三。考生應該在詞句的用法、文章的欣賞能力等方面靈活運用到別的文章上去,才達到了學習的目的,實現了「以考促學」。
㈡ 大學語文期末考試一般考什麼
不同學校考點會有不同的,沒有統一的題目的。
㈢ 大一語文期末考什麼
1、課文賞析:一般是大學課堂所學課文中某些段落或者課文的賞析。
2、文言閱讀:一篇未學過的文言文,然後翻譯或者賞析。
3、作文論述:針對某一個觀點進行文學論述。
4、課堂建議:針對語文課的學習提出意見和建議。
教材編寫
1980年10月,徐中玉所在的華東師范大學與南京大學在上海召開「大學語文教學討論會」,全國二十多所高校參加,經過討論,與會代表制定了教學大綱,擬定了教材篇目,成立了教材編審會,籌建大學語文研究會,並在上海、合肥、濟南、杭州開了四次編選會。
1981年2月由徐中玉和匡亞明在上海審定完教材,交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自此,全國部分高校逐漸恢復大學語文的教學。
㈣ 有人知道大學語文考試怎麼考嗎
1、選擇題:基本都是基礎知識,相對簡單。
2、填空題:古詩詞的補充,詞語的補充。也相對簡單。
3、古文翻譯題:一般靠的都是背過的,這就要靠平時的積累,如果忘記的話,自身的理解能力就發揮作用了。
4、閱讀題:完全靠自身的理解能力了。首先抓住短文的中心思想,解題就容易多了。
5、作文:一般是靠議論文或記敘文,考驗寫作能力。平時看過的背過的一些人物示例、故事,都可以搬進來當論據。
㈤ 大學里一次作業沒交會扣學分嗎,大學里語文一般怎麼考
不會扣學分的。
交作業是算平時成績的,最終期末成績由卷面成績和平時成績疊加起來算的,一次不交,平時成績可能就會扣掉一點,如果你最終成績及格了,你這門課沒掛科,學分是不會扣的,要區分學分和考試分數的區別,兩者是不同的。
如果專業不是文學類的話,有些學校語文是開卷考試的,但是即使是開卷考試也找不到答案,都是一些主觀題,例如閱讀理解這樣的,最後還會有一篇作文。
每學期最低學分一般計算方法為:
每學期最低學分=總學分/2×(標准學制+2)
同時,每學期修讀學分一般不得超過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最高學分,經批准如有超選,超選部分按有關規定加收超選費。每學期最高學分一般計算方法為:
每學期最高學分=總學分/2×(標准學制-1)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學分
㈥ 大學語文考什麼呢
大學語文考語言部分知識,文學常識。判斷,古文,材料概括和寫作問題等,具體有以下幾項:
1、語言知識的考核,應從閱讀理解課文的需要出發,只對本教材中所出現的字詞、語句的含義進行解釋,不作語法方面的分析。
2、解釋常見文言詞語的具體含義。主要是辨識古今意義有所不同的詞語,特別注意掌握那些在現代漢語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詞語。
3、解釋含有常見文言特殊句式的片語或短語。這些常見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名詞作狀語、名詞作動詞用、被動句式、倒序句式。
4、解釋現代語體文中常見的疑難詞語等。
大學語文課程概述
大學語文作為一門人文素質教育教育課程,其學習內容以中國優秀文學作品為重點,這些作品蘊藏著豐富的政治、社會、歷史、自然等各種形象化的具體感性的知識,是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主要課程之一。
大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素質教育課程,這種綜合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對中國優秀文學作品的鑒賞分析,提高同學們的審美鑒賞能力;二是通過對文學作品承載的文化內涵及其意義的品味,理解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審美趣味,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本課程在教學內容上精選中國歷代經典文學作品為講授對象,分析這些經典作品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力求做到文學和文化的有機融合。
以上內容參考:大學語文(大學課程名稱) - 網路
㈦ 大學語文考什麼呢
《大學語文》主要考查考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六種能力,具體分為基礎知識(語言知識、文學及實用文知識)和基本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兩大方面。
考核內容
(一)基礎知識
1.語言知識
(1)能夠識記、理解常用的文言詞語,掌握文言文作品中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字等語言現象及常見的特殊句式,能夠進行簡單的文言今譯。
(2)能夠准確地使用漢字,識記和解釋現代作品中的疑難詞語(不含科技術語),了解漢語語法規范,掌握准確、簡明、連貫、得體、鮮明、生動的語言表達方法。
(3)掌握文言文、現代文中常見的修辭手法。
2.文學知識
(1)掌握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代表作品的基本情況。如作家的時代、國別、字型大小、代表作、詩文集名稱、文學主張、藝術成就等;代表作品的出處、編著年代、基本內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等。
(2)了解文學史中出現的重要文學流派和文學現象。
(3)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詳見背誦篇目)
3. 實用文知識
掌握基本的實用文體的語言要求及規范的寫作格式、寫作要求,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規定的十三種公務文書及聲明、啟事、證明、介紹信、求職信、演講稿(含歡迎詞、歡送詞、答謝詞等)、商函、計劃(策劃書)、總結、調查報告等事務文書。
(二)基礎能力
1.閱讀能力
(1)了解作品的題材,正確劃分作品的段落層次,理解並概括段落大意及作品的主旨。
(2)能准確地分析一篇作品(文學及實用文)的材料、表現手法和表達技巧,能聯系作品說明常見辭格的修辭作用。
(3)能結合不同文體的特點,分析作品語言的特色,體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的含義和表情達意的作用。
2.寫作能力
(1)文學寫作
基本要求:思想內容正確、中心明確,條理清楚、結構完整,文字通順、標點正確、書寫工整、字體行款合乎規范。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字數不少於600字。
(2)實用文寫作
基本要求:能根據提供的材料或情境選擇恰當的文種寫作,主題鮮明集中、材料准確翔實、結構完整恰當、表達通順合理。
主要文種包括公務文書中的通知、通報、報告、請示、函和事務文書中的聲明、啟事、證明、介紹信、求職信、演講稿(含歡迎詞、歡送詞、答謝詞等)、商函、計劃(策劃書)、總結、調查報告等。
㈧ 大學語文考試題型有哪些
1.單選題
內容主要包括作家作品、中心論點、表現手法、修辭手法、文章體裁等,在四個供選擇的答案中,選唯一正確的答案,相對容易得分。答題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根據自己的識記,直接選出正確答案,既省時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準時應採取比較的方法,排除篩選,確定唯一正確的答案。
2.多項選擇題
多考綜合比較的內容,在5個答案中選擇2至5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漏選均不得分,難度較大。答題也要根據自己對教材知識點的熟悉掌握,採取比較法、排除法,一一甄別,切忌憑猜測、靠感覺作答。
3.詞語解釋題
以古文中的詞語為主,兼考現代文的疑難詞語。答題必須在理解全句的基礎上,對應直譯,然後落實某一個詞的意義,務必准確、簡潔、切不可寫幾個似是而非的答案,魚目混珠。
4.簡析題
考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答題應採取還原課文,段不離句的思維方法,結合課文的「提示」啟發思路。一定要弄懂內容,摸清提問的角度,針對性回答。答案總的要求是越簡明越准確越好,而不是內容答得越多越好。
5.作文題
佔分比例最大,難度也較大。若出現大的失誤,將導致考試不及格,對此應引起高度重視。作文總的要求:主題鮮明、材料充實、結構清晰、表達得體、語言通暢、標點正確、書寫工整、行款規范。
㈨ 大學語文怎麼考阿
1.單項選擇
這部分20分,共20個小題,是考試中最容易拿分的題型了.因此考生應盡量做到不失分.單項選擇主要考文學史知識,如作家生平、作品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中心論點、主要內容、表現手法、修辭手法、文章體裁等等,四選一,無論知不知道,都有25%的機率選到正確答案,相對容易得分.答題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根據自己的識記,直接選出正確答案,既省時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準時應採取比較的方法,排除篩選,確定唯一正確的答案.如2001年4月份全國自考大學語文(本)第9題:
李廣死後,「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對刻畫李廣形象來說,這種表現方法是
A、鋪墊反托 B、對比反托 C、側面烘托 D、象徵暗示(答案:C)
這道題考的是遷移能力.考生並不一定要熟悉原文,只須運用平時所學知識就可以做出正確答案.
2.多項選擇
這部分共5題10分,多考綜合比較的內容,在5個答案中選擇2至5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漏選均不得分,難度較大.考試內容與單項選擇題差不多,只是在答案的設置上更多一些,主要是看考生掌握知識是否全面,這是平時是否用功的最直接證明.答題只能根據自己對教材知識點的熟悉掌握,採取比較法、排除法一一甄別,憑感覺來猜題、押題是行不通的.以2001年4月份全國自考大學語文(本)為例:第21題「下列文章,總體上運用對比方法來表達主旨的有()」、22題「下列作品中通過對話形式展開的有()」、第23題「下列詩篇屬於用樂府舊題的有()」、第24題「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中運用白描手法的詞句有()」第25題「魯迅《風波》的主要藝術特點有()」,這五道題都有一定的難度.21、22、23題考藝術手法,23題考文體知識,第25題考藝術特點.根據這些考試內容,考生在復習時就要注意從這幾個方面去把握重點課文.
3.詞語解釋
這部分共5題10分,以古文中的詞語為主,兼考現代文的疑難詞語.答題必須在理解全句的基礎上,對應直譯,然後落實某一個詞的意義,務必准確、簡潔、切不可寫幾個似是而非的答案,魚目混珠.如2001年4月全國自考大學語文(專)第29題要求考生解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中的「用以興」的意思,要求考生復習時比較細致.總體而言,這也是比較容易拿分的題目.
4.簡析題
這部分約3至5題,共30分,考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一般的出題方式是先給出一段文字(字數一般不會超過200字),然後根據文段來設計問題.2001年起考試的文段不再局限於教材.考試文段主要是現代文(包括現代小說、戲劇、散文、科技說明文等)片段,古文片段,古典小說、戲劇片段、古體詩現代詩等等.主要是考文段主題、內容、藝術手法、修辭手法等等,出題方式比較靈活,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閱讀鑒賞能力.答題應採取還原課文,句不離段的思維方法,結合課文的「提示」啟發思路.一定要弄懂內容,摸清提問的角度,針對性回答.答案總的要求是越簡明准確越好,而不是內容答得越多越好.
2001年4月份全國自考大學語文(本)共考5題,第36、39題是古文片斷(莊子的《秋水》和鄖道元《三峽》);第37題是古典小說片斷(《紅樓夢》寶玉挨打的情節);第38題是現代文片斷(《刁檻》);第40題是古體詩(李白《度荊門送別》),考試內容相當全面,要求考生對各種文體都要有一定的鑒賞能力.
5.作文
作文30分,佔分比例大.若出現大的失誤,將導致考試不及格,對此應引起高度重視.作文主要考核考生的思想修養、語文水平、綜合分析和運用的能力.作文總的要求:主題鮮明、材料充實、結構清晰、表達得體、語言通暢、標點正確、書寫工整、行款規范.寫作時要注意把事實材料和理論材料、綜合材料和典型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結合起來,搭配使用.這樣既可避免角度單一,缺少變化,又可滿足作文的字數要求.歷屆考生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文體混淆、文不對題、論點和論據脫節、字數不足、內容未寫完、字跡潦草等,這些應引起重視,加以避免.根據歷次閱卷經驗,考生要拿高分有幾條必須注意:
一是要書寫工整.字跡對閱卷老師的影響是潛在的,但卻異常重要,無論你寫得多好,如果字跡潦草,你的作文成績必將大打折扣.
二是要注意作文的開頭和結尾,要分段,每段開頭最好採用段落中心句的寫法,這樣可以做到層次分明,老師一看就明白你的意思.作文最忌全文混亂,尤其是不習慣分段的考生必將失去很多分.
三是一般而言,除詩歌外,考試時不限文體,考生一定要寫自己擅長的文體.如果是寫議論文,開篇一定要鮮明地提出論點,文中不妨多用一些名言警句;如果是寫記敘文,切忌平鋪直敘,結尾要有意味.
㈩ 大學語文主要考什麼
1、選擇題,主要考文學史知識,如作家生平、作品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中心論點、主要內容、表現手法、修辭手法、文章體裁等;
2、 詩詞的背誦和詩詞名句的理解,根據考試大綱,考生在獲得大學學歷前必須掌握並背誦一定量的古代優秀詩詞作品,這不僅是必要的,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每年的考試也必然會考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和背誦;
3、判斷題,主要是對大學所學知識,例如四大名著中的部分相關內容;
4、材料概括和寫作基礎知識。
(10)大學語文期末怎麼考擴展閱讀
學習「大學語文」的意義:
主要還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也就是對民族語言、文學、文化的興趣。特別是把以往可能在應試教育中喪失了的興趣重新激發起來,讓學生體味大學語文之美,人文之美,培養起人們對民族語言文化的親近感、自豪感。應當把興趣的培養放到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