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語文中動詞的分類
如果你問的是英語動詞,我答不了。若問的是漢語,我回答如下:
一般動詞:表示動作行為。走、坐、聽、幫助、進行、停止……
大概就是你所說的「實義動詞」吧。
心理動詞:表示心理活動。愛、恨、怕、想念、打算、害怕、希望……
存現動詞:表示存在、變化、消失。在、存在、有、發生、演變、生長、死亡、消失……
判斷動詞:表示判斷。是(有時「就是」「正是」等也可以)
英語里叫它「系動詞」吧?
能願動詞:表示可能、意願、心要。能(夠)、會、肯、可(以)、願(意)、敢、要、應(當)、應該……
英語里叫它「助動詞」嗎?
使令動詞:表示命令或禁止。使、叫、讓、令、命令、禁止……
是不是你說「使役動詞」?
趨向動詞:表示動作的趨向。上(來)、下(來)、上去、下去、出(來)、回(去)、進來、起來、過去……
它們也有可以用來表示動作行為。例:我要走下去。(是趨向動詞) 我下去一回。(不是趨向動詞,是動作行為的動詞)
二、
它們都是動詞,「要」是能願動詞;「注意」應該是心理動詞。在語法界,有兩種劃分句子成分的方法:一種把能願動詞和它後面的那個動詞合稱「聯合謂語」,另一種是讓能願動詞「要」作其後動詞的狀語。
② 語文的名詞動詞副詞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名詞:是詞類的一種,屬於實詞,名詞表示人、事物、地點或抽象概念的名稱,名詞同時也分為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
動詞:一般就是用來表示動作或狀態的詞彙,中文語法中表示人或事物的動作或一種動態變化,一般出現在名詞主語或主句後面。
副詞:用來修飾、限制動詞/形容詞,表示時間、頻率、范圍、語氣、程度等。如 "很、頗、極、十分、就、都、馬上、立 刻、曾經、居然、重新、不斷"等。
一、名詞
1、表示專用名稱的叫做"專有名詞",如"雲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稱的叫做"抽象名詞",如"范疇、思想、質量、品德、友誼、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詞",如"上""下""左""右""前""後""中""東""西""南""北""前面""後邊""東邊""南面""中間"等。
二、動詞
1、動詞來表示一般的動作:如"來、去、說、走、跑、學習、起飛、審查、認識"等。
2、動詞來表示心理活動:如"想、重視、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這樣的動詞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等程度副詞。
3、動詞表示能夠、願意這些意思叫做"能願動詞",它們是"能、要、應、肯、敢、得(dei)、能夠、應該、應當、願意、可以、可能、必須",這些能願動詞常常用在一般的動詞前面,如"得去、能夠做、可以考慮、願意學習、應該說明、可能發展"。
三、副詞
通常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面。如"就來、馬上走、十分好、重新開始"等。
只有"很""極"可以用在動詞、形容詞後面做補語。如"高興得很、喜歡極了"等。
(2)語文動詞哪個擴展閱讀
現代漢語的詞可以分為12類。
1、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和代詞。
實詞,是漢語詞類中的一種,詞語中含有實際意義的詞,實詞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即有詞彙意義和語法意義的詞。把語法功能作為主要依據,認為能夠單獨充當句法成分,有詞彙意義和語法意義的是實詞。
2、虛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
虛詞泛指沒有完整意義的詞彙,但有語法意義或功能的詞。具有必須依附於實詞或語句,表示語法意義、不能單獨成句,不能單獨作語法成分、不能重疊的特點。
③ 語文上動詞.名詞.動名詞怎麼區分
首先要明確的是,語文中沒有動名詞,動名詞是英語中的。
名詞:表示人或事物名稱的詞
如:風、雨、雷、電、貓、狗、雞、人……
動詞:分為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
及物動詞區別(看後面是否有名詞作賓語)
如:打太極拳(「打」是動詞,因為有名詞「太極拳」作為它的動作對象)
不及物動詞(和英語中的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區別基本相同)就是後面不能加賓語的動詞
如:打架(後面不能再加名詞作賓語,所以為不及物動詞)
④ 語文里什麼是動詞
語文里表示人或事物的動作、存在、變化的詞叫動詞。
有的動詞表示動作;有的動詞表示心理活動;有的動詞表示表示存在、發展、變化;有的動詞表示趨向,叫做趨向動詞。動詞在作品中運用得當,能體現事物的立體感。
語文里動詞介紹:
1、消失:漢語詞語,拼音xiāo shī,是指事物漸漸減少以至沒有;事物不復存在。反義詞為出現、呈現、展現,近義詞為消散、消逝。
2、喜歡:喜歡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xǐ huān ,也作喜愛,一指愉快、高興;二指喜愛,即對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興趣。喜歡實際上是一種感覺,包含欣賞、仰慕、欽佩、傾心愛慕、愛、崇拜。
3、厭惡:厭惡是一種反感的情緒。不僅味覺、嗅覺、觸覺或者想像、耳聞、目睹會導致厭惡感,人的外表、行為甚至思想都會導致同樣的結果。
⑤ 語文的動詞,形容詞。名詞,副詞各要10個
動詞:走、跳、拿、吃、打、寫、告訴、檢舉、知道、抱。
形容詞:美麗、可愛、白色的、長的、藍色的、胖、瘦、高大、雄偉、大。
名詞:桌子、黑板、包、筆、眼鏡、團徽、頭發、手指、卷紙、帽子。
副詞:總是、極其、特別、十分、很、只、只是、通常、都、全。
⑥ 語文的動詞是什麼,語文動詞的意思
1.動詞,就是用來形容或表示各類動作的詞彙。
2.基本上每個完整的子句都有一個動詞,要表示第二個動作時可使用不定詞、動名詞、對等連接詞、從屬連接詞或增加子句等方法連結。
⑦ 語文動詞
踢、打、跑、跳、爬、 坐、立、蹲、看、擦、寫、罵、掃、瞧、敲、撬、拿、扶、趴、說、滾、放、撈、拍、眺、挑、睜
回來、下去、起立、游泳
⑧ 語文裡面動詞前面是用哪個的
「人們的安排」這句中「安排」是個名詞.詞語的詞性不是唯一的,要根據語境來感覺
⑨ 語文有幾種詞動詞,形容詞,還有什麼詞
語文有1種動詞、形容詞,還有以下詞性:
名詞:表示人或事物(包括具體事物、抽象事物、時間、處所、方位等)的名稱。
數詞:表示數目(包括確數、概數和序數)。
量詞:表示事物或動作、行為的單位。
代詞:代替人和事物的分名稱,或起區別指示作用,或用來提問。
副詞: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時間、頻率、范圍、語氣、程度等。
介詞:用在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前,同這些詞或短語一起表示時間、處所、方向、對象等。
連詞:用來連接詞、短語或句子,表示前後有並列、遞進、轉折、因果、假設等關系。
助詞:用來表示詞語之間的某種結構關系,或動作行為的狀態,或表示某種語氣。
感嘆詞: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等聲音。
擬聲詞:模擬人或事物發出的聲音。
短語結構
並列短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名詞,動詞或形容片語合而成,詞與詞之間是並列關系,中間常用頓號或「和、及、又、與、並」等連詞。
偏正短語:由名詞、動詞或形容詞與它們前頭起修飾作用的片語合而成,其中名詞、動詞、形容詞是中心語,名詞前頭的修飾成分是定語,動詞、形容詞前頭的修飾成分是狀語。
動賓短語:由動詞與後面受動詞支配的成分組合而成,受動詞支配的成分是賓語。
動補短語:由動詞或形容詞與後面起補充作用的成分組合而成,常用「得」字表示,起補充作用的成分是補語。
主謂短語:由表示陳述和被陳述關系的兩個成分組合而成,表示被陳述物件的是主語,用來陳述的是謂語。
⑩ 語文動詞大全
動詞:表示人和事物的動作、行為、發展、變化的詞。注視,提起,傾聽,快走。
動詞(英文:Verb,簡稱: v.)是一類詞性,一般用來表示動作或狀態的詞彙。在英語中,動詞按作用和功能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謂語動詞,另一類是非謂語動詞。中文語法中表示人或事物的動作或一種動態變化,一般出現在名詞主語或主句後面。在英語里,動詞還有時態、人稱的變化。
按照動詞的意義可以分為實義動詞,系動詞,助動詞。
實義動詞是具體地表示動作行為,存在,心理活動的動詞。其中有一類趨向動詞可以單獨作謂語,如「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來」。還經常用在別的動詞或形容詞後邊表示趨向,作趨向補語。如「拿<出>一本書」、「拿<出來>一本書」、「拿<出>一本書<來>」。
示例:表示動作行為:說(say)、看(see)、走(walk)、聽(listen)、笑(laugh)、拿(take)、飛翔(fly)、跑(run)、吃(eat)、唱(sing)、喝(drink)、敲(knock)、坐(sit)、吆喝(yell)、盯(stare)、踢(kick)、聞(smell)、摸、批評、宣傳、保衛、學習、研究、進行、開始、停止、禁止。
表示心理活動:想、愛、恨、怕、想念、打算、喜歡、希望、害怕、擔心、討厭、覺得、思考。
表示存在、發展、變化、消失:在、死、有、等於、發生、演變、發展、生長、死亡、存在、消滅。
表示趨向(趨向動詞):上、下、進、出、回、開、過、起、來、上來、下來、進來、出來、回。來、開來、過來、起來、去、上去、下去、進去、出去、回去,開去、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