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們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的修改病句題有哪些請寫出種類。還要有各種病句和改後的。急!!!好的加分!
小學生語文修改病句
一、病句:就是指句子不完整或句子詞語之間的聯系有毛病的句子。
二、一般病句類型:
1、成分殘缺。一個完整的句子應該是「枝葉」齊全,意思完整明確。
例1:「這種不愛護公物應該受到批評。」——這一句中缺少主心語,應在「公物」後面添上「的行為」三個字。
例2:「他穿著一件灰色上衣,一頂藍色帽子。」——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謂語中心語(謂語動詞),應在「一頂」前添上「戴著」二字。
2、用詞不當。用詞不當是指句中所用的詞不符合語境,或用了詞義相近,甚至相反的詞。
例1:「她喜歡一個人在平靜的環境里看書。」——應將「平靜」改為「安靜」。
例2:「校園里屹立著一棵棵白楊樹。」——應將「屹立」改為「挺立」。
例3:「升旗儀式開始了,鮮紅的五星紅旗徐徐上升。」——應將「鮮紅」改為「鮮艷」。
3、搭配不當。句子中一對詞不能搭配或違反語言習慣就是搭配不當。
例1:「早晨,金燦燦的太陽光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應去掉「光」字。
例2:「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在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出的大型音樂舞蹈《千手觀音》,接受了全國觀眾的好評。」——應將「接受」改為「受到」或「得到」。
4、語義重復。語義重復就是指一個句子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詞同時出現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復啰嗦。
例1:「上課時,同學們都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地聽講。」——去掉「全神貫注」或「聚精會神」。
例2:那個房間非常寬敞得很。——去掉「非常」或「得很」。
例3:松樹屹立在陡峭的險峰上。——去掉「陡峭的」或將「險峰」改為「山峰」。
例4:那個三條邊的三角形畫好了。——去掉「那個三條邊的」。
5、歸類不當。歸類不當是指將不屬於同一屬類的事物放在一起。
例1:「《中國少年報》《小主人報》《兒童時代》等報紙,我都很喜歡。」——應去掉《兒童時代》,或者將「報紙」改為「報刊」。
例2:「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和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外遊客嚮往的名勝古跡。」——應去掉「和南京長江大橋」。
6、前後矛盾。前後矛盾是指句子中的表意不清晰、矛盾。
例1:「開班會前三分鍾,全班同學基本上全部到齊了。」——應去掉「基本上」或「全部」。
例2:「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應將「傍晚」去掉,或者將「一夜」改為「一場」。
7、詞序顛倒。詞序顛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詞沒有按一定語法順序進行造句,而是詞的順序顛倒了。
例1:「我們必須發揚和堅持刻苦學習的精神。」——應將「發揚和堅持」改為「堅持和發揚」。
例2:「同學們邁著整齊的步伐,排著整齊的隊伍向大操場走去。」——應將「邁著整齊的步伐」與「排著整齊的隊伍」的次序對換。
8、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稱交代不明確,造成句子意思混亂。代詞分為人稱代詞〔我、你、他(她、它)、我們……〕,指示代詞〔這、那、這里、那兒……〕和疑問代詞〔誰、哪裡〕三種,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詞使用錯誤。這類病句主要有二類。一類是一個代詞同時代替幾個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亂。二類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誤用。
例1:劉明和陳慶是好朋友,他經常約他去打球。——應將「他經常約他去打球」改為「劉明經常約陳慶去打球」。
例2:哪裡有困難,他就出現在那裡。——應將「出現在那裡」改為「出現在哪裡」。
9、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違反常規。
例1:他異口同聲地說:「這里的風景真美。——應去掉「異口同聲地」。
例2:這明月高懸、繁星滿天的夜空真美。——應去掉「明月高懸」或「繁星滿天」。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
首先要認真地一字不漏地把原句讀幾遍,看清上下文的關系,弄清句子的內容,看看是否順口;接著根據病句類型的特點,找出病因,然後改正;修改後看看是否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標點符號運用是否正確。
㈡ 小學三年級語文修改病句課件
《小學語文3上課件等多個文件》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Q5yr2HDUP99DC8xeBohA4w
㈢ 語文語法語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的
知識要點
病句的基本類型:
1.語序不當
(1)句義詞序失調;(2)句子成分次序失調;(3)分句次序失調。
2.結構混亂
(1)雜糅(時而用這種結構,時而要用那種結構);
(2)藕斷絲連(一句話的結構已經完整,卻把它的最後一部分用作另一句的開頭);
(3)中途易轍(一句話說了一半,忽然另起爐灶,重來一句);
(4)反客為主(把上半句主語以外的成分用來作下半句的主語,因此而糾纏不清);
(5)結構含混(因結構不清晰可使句子產生兩種意義)。
3.成分殘缺或贅余
(1)成分殘缺(主要是缺主語、缺謂語、缺賓語);
(2)贅余(堆砌、重復、可有可無、「的」字多餘、賓語中心語贅余、代詞贅余、復數表達贅余、方位詞贅余、時態表達贅余、虛詞贅余、形容詞贅余)。
4.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
(2)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
(3)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
(4)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
(5)否定與肯定搭配不當。
5.表意不明
(1)令人費解;
(2)有歧義。
6.不合邏輯
(1)自相矛盾;(2)范圍不清;(3)強加因果;(4)主客倒置;(5)推理不合邏輯。
(三)命題方向
高考對病句的考查既有辨析,又有修改。從題型上看,大致有兩大類:一是選擇題(在第Ⅰ卷),二是主觀題(在第Ⅱ卷)。就選擇題而言,重點考辨析,多為選擇沒有語病的一句,四個選項基本顧及病句的幾種類型,分值為3分。主觀題不僅僅停留在辨析上,還要求修改,考查的病句類型稍有擴展,除考語法外,還涉及了標點和詞語問題,近三年有些修改題還結合著語言簡明、連貫、得體等一起考查,比起選擇題,修改題綜合性強,難度較大,分值在3~5分。
(四)解題方法
1.辨析方法
辨析語句是否有毛病,要掌握分析方法,下邊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1)語感審讀法
調動語感,在審讀的過程中,從感情上察覺語句的毛病,即按習慣的說法看是否別扭。如別扭則要作分析比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
(2)結構分析法
第一,主幹枝葉梳理法。
語句有單復句兩種,單句先將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補語)去掉,緊縮出主幹,檢查主幹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幹沒問題,再檢查局部,看修飾語和中心詞之間、修飾語內部是否有毛病。
第二,層次意義分析法。
層次意義分析法主要適合於復句。即先分析各分句之間的層次,再看意義關系是否得當。
(3)造句類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時拿不準,這時仿照原句的結構造一個日常用的句子,經過比較,問題就清楚
(4)邏輯意義分析法
有的語病從語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從道理上進行分析,這就是邏輯意義分析法。邏輯意義分析法要從概念、判斷、推斷三方面考慮是否得當,語句的前後順序、句意關系是否合適。
(5)規律標志法
有些句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標志性,其語病往往就出現在那些有標志的部位,例如,有多個否定詞的句子,往往出現否定不當的錯誤;有「能否」、「是否」等詞語的句子,往往出現一面與兩面不對應的錯誤;介詞結構在句首的句子,往往出現介詞結構掩蓋主語的錯誤等等。做題時,可根據這類句子的特點,順藤摸瓜,准確地找到病症所在,從而得出准確的答案。
2.修改方法
選擇題,辨析出正誤就可以了,但修改題還需將錯誤的改正過來。這就須掌握修改方法。那麼怎樣修改病句呢?
修改病句,一是要遵循以下原則:①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意;②修改後不能出現新的語病;③保持句子的簡潔;④要根據實際表達需要修改。二是運用恰當的修改方法。修改方法可概括為四個字:①增(對於成分殘缺的病句,要將缺少的成分補全);②換(對於用詞不準的病句,要換用准確的詞語);③調(對於語序不當的病句,要採用調動詞語調整句子等方法使語序合理);④刪(對成分多餘、重復累贅的病句,要將這多餘、重復累贅的部分刪去)。
★對話高考
【例1】(2004年全國高考卷Ⅰ)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 )
A.中國跳水隊領隊在出征雅典世界盃賽前表示,「這次奧運會前的熱身賽預定完成三項任務,感受場館,觀察對手,摸清自身。」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為主題的中央電視台2004年「3•15」電視宣傳活動將由央視經濟頻道的兒個欄目共同組織完成。
C.一方面是旅遊線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遊客口味不一、經濟承受能力不同:這是我國開放歐洲旅遊面臨的兩大難題。
D.最近多名省部級高官因貪污受賄被判處死刑,人民群眾無不拍手稱快,但人們還在關注著檢察機關對那些行賄者將如何處置?
解析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是根據2004年《考試大綱》的要求,重新納入考查范圍的內容,難度並不大。A項中引文內的「感受場館,觀察對手,摸清自身」與「三項任務」構成解說關系,所以,應該將「三項任務」後的逗號改成冒號。B項中的「健康秩序、健康生活」是「主題」而不是書名或其他作品名,不能使用書名號,應該換成引號。C項中冒號前面提出了兩方面的困難,後面是一個結論,所以冒號使用正確,其中的頓號也是正確的,「旅遊線路老化」和「接待能力不足」、「遊客口味不一」和「經濟承受能力不同」,充當了「是」的賓語,它們都屬於句中停頓,所以用頓號。D項中最後一個分句內雖然含有疑問代詞「如何」,但是這個分句是陳述句,所以不能使用問號,應該把問號改成句號。
答案 C
【例2】 (2004年全國高考湖南卷)下列句子中的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
A.第二代無繩電話採用了數字技術,主要有泛歐數字無繩電話、個人攜帶型電話、個人接入通信系統……等,具有雙向互呼和越區切換性能。
B.打陀螺講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轉不起來,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頭」,用力勻稱,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轉。
C.賈母因問黛玉念何書?黛玉道:「只剛念了四書。」黛玉又問妹妹們讀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D.科學對人類事物的影響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大家熟悉的:科學直接地、並且在更大程度上間接地生產出完全改變人類生活的工具。第二種是教育性質的——它作用於心靈。
解析 A.「……」與「等」不能同時用,應去掉「……」。B.三個並列的分句,應用分號:打陀螺講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轉不起來;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頭」;用力勻稱,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轉。C.轉述別人的話,沒有疑問,故不應用問號;並且「四書,』是書名,應加書名號。賈母因問黛玉念何書。黛玉道:「只剛念了《四書》。」黛玉又問妹妹們讀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答案 D
【例3】(2004年全國高考卷Ⅲ)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 )
A.對於《雅思(IELTS)考試》人們已耳熟能詳,如今一個全新的同樣來自英國的職業外語水平測試——《博思(BULATS)考試》,也已由國家人事部考試中心推出。
B.她獨自一個人在林間小路上走著、想著、感動著,幾乎忘記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淅瀝瀝飄灑著的是雨還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臉上緩緩流淌著的是水還是淚?
C.19歲的女大學生在《幸運52》節目中連續七次奪魁引起了媒體的好奇。有的請她講:「如何多才多藝」;有的追問她:「怎樣身兼數職」;還有的讓她講什麼都行……
D.《新華字典》是我國第一部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由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魏建功主持編篡。正因為是「大家編小書」,才使得一本小小的工具書歷經數十年而不衰。
解析 A.「雅思考試」和「博思考試」屬於一種考試類別,不是書籍,不應用書名號。應換成引號;B.「天上漸漸瀝瀝飄灑著的是雨還是雪」,「自己臉上緩緩流淌著的是水還是淚」,盡管有疑問語氣,但它們在句中分別作「分(不清) 」「 (不)知道」的賓語,所以不應用問號,前一個問號可換成逗號或分號,後一問號換成句號。C.去掉引號和冒號。
答案 D
【例4】(2004年全國高考天津卷)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熟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
A.我始終沒來得及按照總編的要求修改這個劇本,幾年來我一直耿耿於懷,深感有負他的囑托。
B.雖然交通事故的發生率已經每況愈下,但我們仍不能有絲毫大意。
C.在現代社會生活中,電視和電腦這一對時代的寵兒,對我們來說幾乎是不可或缺的。
D.這些風言風語總不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無風不起浪,無根不長草」嘛。
解析 A.「耿耿於懷」在這里用的是它的本義,「有心事」。C.「不可或缺」,不可缺少,符合題意。D.「無風不起浪,無根不長草」是一個熟語,指事出有因。B.「每況愈下」指情況越來越壞,不能用來說交通事故的發生率。
答案 B
【例5】(2004年全國高考重慶卷)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離投票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凡是有損施瓦辛格形象的陳芝麻爛穀子都被翻出來了。
B.還想讓你老爸保你過關嗎?老實告訴你吧,他已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誰也救不了你!
C.不久前,王剛又殺回馬槍,再返中央電視台主持節目,舍「動物」而去找「朋友」,又迅速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眼球。
D.就你攤的那些活兒,我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把它弄清爽!誰像你,幾天也拿不下來。
解析 A.「陳芝麻爛穀子」指陳舊的事情,舍語境。B.「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意思很明了,自己都救不了,當然「救不了你」。D.「三下五除二」指幹事麻利,效率高,合語境。C.「殺回馬槍」是反戈一擊的意思,用在此不合語境。
答案 C
【例6】(2004年全國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
A.這事你現在做不了,就不要勉為其難.以後有條件再做不遲。
B.他謙虛地說:「我既不擅長唱歌,也不喜歡運動;除了畫畫,就別無長物了。」
C.隨著再就業工程的實施,許多下崗職工堅信山不轉水轉,自立自強.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
D.在國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打著企業改制的幌子,侵吞國有資產。
解析 A.「勉為其難」指勉強做能力所不及的事。符合題意。C.「山不轉水轉」指事物輪回,下崗職工從這個崗位退下了,還可去找另一個崗位,合語境。D.「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比喻用假象迷惑對方以達到某種目的,這里指某些人「打著企業改制的幌子,侵吞國有資產」,合語境。B.「別無長物」是指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窮困或儉朴,這里的意思是「沒有別的長處」,故用在此不合語境。
答案 B
【例7】(2004年全國高考卷Ⅰ)下列各句中,語意明確的一句是( )
A.松下公司這個新產品14毫米的厚度給人的視覺感受,並不像索尼公司的產品那樣,有一種比實際厚度稍薄的錯覺。
B.美國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強勢美元,但這到底只是嘴上說說還是要採取果斷措施,經濟學家對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世界抗擊艾滋病會議的代表中有中國中央電視台台長和東方電視台台長,香港鳳凰衛視總裁也應邀列席了會議。
D.這一樁發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殺人悲劇在親戚當中也有些:不解和議論,要說小莉的媽媽不愛她家裡人誰也不相信。
解析 表意不明是《考試大綱》列舉的病句類型之一,通常又可以分為語義性表義不明和結構性表義不明兩種。A項屬於語義性表義不明,讀者可以理解為「松下公司這個新產品14毫米的厚度給人的視覺感受,有一種比實際厚度稍薄的錯覺」,而索尼公司的產品則沒有這種錯覺-在這一點上兩種產品不一樣:也可以理解為索尼公司的產品「給人的視感感受」「有一種比實際厚度稍薄的錯覺」,而松下公司這個新產品則沒有這種錯覺,在這一點上兩種產品不一樣。到底哪一種產品「有一種比實際厚度稍薄的錯覺」?讀者弄不明白。B項也屬於語義性袁義不明,因為最後一個分句中的「此」是一個代詞,而它所承接的上句又是一個袁擇關系的句子,這樣指代不明,讀者就弄不明白「經濟學家」對「只是嘴上說說』』的看法是否定的,還是對「要採取果斷措施」的看法是否定的了。D項屬於結構性表義不明,最後一個分句可以理解為「要說小莉的媽媽不愛她/家裡人誰也不相信」,也可以理解為「要說小莉的媽媽不愛她家裡人/誰也不相信」,停頓不同,其 意義也就大不一樣了。
答案 C
【例8】(2004年春季全國高考)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
A.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代史,對於大多數中學生是比較熟悉的,重大的歷史事件都能說得一清二楚。
B.為保持北京的古都風貌,在北京市舊城區改造中,新的建築應以故宮和皇城為中心向外分七個層次逐步提高。
C.初涉文壇,她的第一部處女作就是這樣一部意味深長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D.「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把我國首位航天員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並安全返回,這是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又一舉世矚目的成就。
解析 A項「對於」用錯,應放在「鴉片戰爭」句之前。考查的是成分殘缺的毛病。B項「新的建築」與「逐步提高」不搭配,應改為「逐步展開」或「逐步延伸」。C項重復,「她的第一部處女作」中「處女作」就是「第一部」。
答案 D
【例9】(2004年全國高考卷II)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
A.近日新區法院審結了這起案件,違約經營的小張判令賠償原告好路緣商貿公司經濟損失和訴訟費三干多餘元。
B.美國2003年調整了簽證政策,規定申請留學簽證的申請時間要在所申請學校開學前的3個月到2個星期內進行。
C.最近的一項社會調查昆示,不少網路游戲帶有暴力情節和色情內容,這無疑會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D.面對有5名具有NBA打球經驗的美國隊,中國隊並不怯陣,整場比賽打得氣勢如虹,最終以三分優勢戰勝對手。
解析 A.「多」「余」重復,去掉其中任何一個均可;「訴訟費」前加「交納」。B.「時間要在……進行」雜糅,去掉「進行」;另外,「3個月到2個星期」應改為「2個星期到3個月」。D.「面對……美國隊」這個部分成分殘缺,應改為「面對有5名具有NBA打球經驗隊員組成的美國隊」。
答案 C
常見標點符號錯誤例析
1.非疑問句用問號
「我不知道這條路誰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這條路誰能走通」雖然有疑問詞,但它是「不知道」的賓語,整個句子是一個動賓結構的陳述句,故不能用句號。
2.倒裝句中問號前置
「到底去還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這是一個倒裝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語。凡是倒裝問句,問號應置於句末,這樣才能准確表達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不能一看到發問便加問號。
3.分句之間用頓號
「浦東展開了翅膀,她是那樣歡快、昂揚、奮發、正在向輝煌的明天飛去。」
這里實際上有三個分句,在第二個分句和第三個分句之間,應用逗號而不是頓號。「歡快、昂揚、奮發」,是聯合片語。凡是聯合片語,最後一個成分後面,不能用頓號。
4.聯合片語不同層次的詞語之間用頓號
「上海的越劇、滬劇、淮劇、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豫劇,在這次會演中,都帶來了新劇目。」「越劇、滬劇、淮劇」是一個層次;它和安徽黃梅戲、河南豫劇組成聯合片語,又是一個層次。不同層次之間都用頓號,必然脈絡不清。第二層次應改用逗號。
5.連詞前面用頓號
「觀眾長時間地等待,只為一睹她的風采、或簽上一個名。」
「或」是連詞。在不表並列關系的連詞前面,無論是「或」,是「和」、「及」是「與」,均不能用頓號。可根據不同句子的情況,或者刪去頓號,或者改用逗號。
6.概數用頓號
「看上去十七、八歲,一副瘦骨伶仃的樣子。」「十七八歲」,是鄰近兩個數字連用,表示大概年齡。既然是概數,便不能加頓號。因為概數無須停頓;一加頓號便成了「十七」和「八」,並列了,這不符合表述原意。
7.集合詞語用頓號
「這次嚴打的成功,和廣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和公安干、警家屬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公安幹警」,是集合詞語,「干」,指幹部,「警」,指警察。集合詞語是緊密結構,不能用頓號分隔開來。「中、小學生」,「大、專院校」,「指、戰員」,這些詞語中的頓號都是不該用的。
8.句中沒有逗號徑直用分號
「打好這一仗的關鍵是:一要發動群眾;二要找准目標;三要速戰速決。」
頓號、逗號、分號、冒號,雖同為句內點號,但停頓的時間有長短之分。應先用停頓短的逗號,再用停頓長的分號,不能亂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舉的各項之間,才能直接用分號。
9.句中已用句號再用分號
「一、學習貴在自覺。要有笨鳥先飛的精神,自我加壓;二、學習貴在刻苦。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恆……」
句號是句末點號,分號是句內點號。既然已經用了句號,表明整個句子已結束,再用分號,便顯得不倫不類。或者句號改為逗號,或者分號改為句號。
10.冒號後面揭示範圍不清
「毛澤東有兩句詩:『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我從中感受到了共產黨人的大無畏精神。」
從表面上看,冒號後面的內容,全是提示的范圍。其實不然。這里提示的,只是兩句詩。或者將冒號改為逗號,或者將逗號改為引號內句號。
11.句中短暫停頓用冒號
「本市文壇三位女傑:王安憶、王小鷹、程乃珊在一起談笑風生。」
「三位女傑」和「王安憶、王小鷹、程乃珊」是同位片語,中間只需短暫停頓,不必用標點符號。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號,讓王、王、程作「三位女傑」的說明詞語。
12.同一句中用兩個冒號
「晚上開大會,張書記宣布:廠里要實行兩項改革措施:一是持證上崗,二是脫產培訓。」
「宣布」後面是冒號,「措施」後面又是冒號,這是不符合標點符號使用習慣的。在同一個句子中,冒號一般只能用一個,否則便會面目不清。兩個冒號中應有
一個改為逗號。
13.引語中「某某說」後用冒號
「大橋就要通車了,」他環視了一下會場說:「請大家咬緊牙關,作最後的沖刺。」
凡是在一段引語的中間插「某某說」,這「某某說」後面只能用逗號,不能用冒號。冒號在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用了冒號,前面的話便沒有著落了。
14.引語中句末點號誤置
李白的詩多豪邁:「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為了子孫後代,為了中華民族,他們成了「盜火的普羅米修斯。」
用了引號後,句末點號究竟是在引號內還是在引號外,關鍵是看引用部分是獨立成句的,還是從屬於引用者的。上句李白詩是完整的兩句,句末點號應放在引號內;下句「盜火的普羅米修斯」,只是句中的賓語部分,句末點號則應放在引號外。一般來說,凡前面用了冒號,便是提示下面的引文是獨立成句的。
15.直排引號用於橫排
「一石激起干層浪,人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真是人間自有真情在。」
引號有直排和橫排之分。直排用「 」,橫排用「」、『』,不能橫豎不分,亂用一氣。有些廣告設計者誤以為直排引號「 」。古色古香,身價高於橫排符號,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16.不是書名用書名號
《麗達公寓》即日發售,……
書名號用於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麗達公寓」是商品房的名稱,是不能用書名號的。不能為了突出某一表述對象,便濫用書名號。
㈣ 小學幾年級學修改病句
小學的修改病句從二年級就開始有了,小學的病句比較簡單。
㈤ 小學修改病句在幾年級
小學三年級修改病句
一、成分殘缺:
1.老師和我去醫院看望。
2.在第二十八屆奧運會上,我國體育健兒頑強拼搏的精神。
3.每天早上去公園鍛煉身體。 4.晶晶從小養成了講衛生。
5.接到「三好學生」獎狀,高興極了。 6.艱難地向高峰攀登。
7.小朋友都應該上課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8.我們學校的詩歌朗誦比賽。
二、重復:
1.商場里有各種各樣種類繁多的玩具。
2.樹上結滿了許許多多數不清的果子。
3.我把老師布置的所有一切作業都做完了。
用詞不當:
1.我要連續努力,爭取更大進步。 2.我把教室打掃得整整齊齊。
3.我們要做到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4.寬敞的草原一望無邊。
5.聯歡會上,大家表演了一個個精緻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