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三年級下冊語文向隕石提問怎麼提

三年級下冊語文向隕石提問怎麼提

發布時間:2022-08-09 12:11:16

⑴ 塤石的資料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天外來客塤石.

課外資料:

一、隕石概述

隕石(meteorite)是地球以外未燃盡的宇宙流星脫離原有運行軌道或程碎塊飛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石質的、鐵質的或是石鐵混合物質,也稱「隕星」。大多數隕石來自於火星和木星間的小行星帶,小部分來自月球和火星。隕石大體可分為;石質隕石,鐵質隕石,石鐵混合隕石。每類隕石下面又有它們的子項。月球隕石可分為火山岩和沉積岩兩大類,月球玄武岩是構成月球的主要岩石之一,顏色為黑色,白色,暗紫色,紫紅色,綠色,墨綠色,灰綠色,黃色,棕黃色,混合色等。成斑狀結構的構造和杏仁構造並存在黑雲母。月球隕石中常見的硫化物有隕硫鐵,黃鐵礦,黃銅礦,方黃銅礦,硫鎳鐵礦,及尚不清楚的礦物。屬火山岩的月球隕石表面呈現的透明狀熔殼,是月岩中的透明物質經高溫熔融後形成的。其它熔融現象如:熔殼,熔流紋,熔流線,槽溝,熔蝕坑,和定向墜落形成的稜角都十分明顯。月球隕石的透明狀熔殼特徵,是判斷月球隕石標志。因墜落地球時間太久,遭嚴重風蝕的月球火成岩隕石,失去透明狀熔殼的可能性會大增,通常這種現象不會影響對月球隕石的最終確認。月球隕石中常見成粒狀,塊狀的聚片雙晶集合體斜長岩及微班熔融角礫岩。顏色為,無色,白色,暗灰色,肉紅色,粉紅色,黃色,淺黃色,綠色,顯玻璃光澤透明至半透明。板狀或扁柱狀的單晶常為白色,板狀單晶內可見針狀橄欖石存在。月球隕石中具有角礫斜長岩的特徵,是確認月球隕石的重要科學依據。

二、著名隕石

1906年的瑞典曾經發現了一塊鎳鐵隕石,並為它取名為Muonionalusta。 瑞典Muonionalusta隕石切片 晶型紋精工手錶曾精心製作了一款名為《鐵臂阿童木隕石表》的工藝品,這款表的表盤就是用高科技將這塊隕石切片後製成。這塊隕石的切面上有著天然、特殊的紋理即「維斯台登構造」,在表面上呈現出來的花紋即時尚又古樸,這是當初行星冷卻時,每一百萬年冷卻一度形成的特殊結構,即八面體晶型結構。

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尊有著1000年歷史的隕石佛像,重10公斤,高大約24厘米。實際上,一支納粹遠征隊早在1938年就發現了這尊佛像。研究發現這尊佛像由一塊罕見的鎳鐵隕石雕成。所代表的文化據信介乎佛教和前佛教時期的苯教文化之間,所刻畫的佛是毗沙門天王,即北方的多聞天王,在西藏被稱之為「藏巴拉」。鐵佛是已知唯一一尊使用隕石雕成的人形雕像,價值不可估量。

這尊佛像最初是1938年由納粹的一支遠征隊發現的。研究發現這尊佛像由隕石雕成

三、隕石特性

隕石的平均密度在3~3.5間,主要成分是硅酸鹽;隕鐵密度為 7.5~8.0,主要由鐵、鎳組成;隕鐵石成分介 隕石於兩者之間,密度在5.5~6.0間。隕星的形狀各異,最大的隕石是重1770千克的吉林1 號隕石,最大的隕鐵是納米比亞的戈巴隕鐵 ,重約60噸;中國隕鐵石之冠是新疆青河縣發現的「銀駱駝」,約重28噸[1] 。隕石是來自地球以外太陽系其他天體的碎片,絕大多數來自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少數來自月球(40塊)和火星(40塊)。全世界已收集到4萬多塊隕石樣品,它們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石隕石(主要成分是硅酸鹽)、鐵隕石(鐵鎳合金)、和石鐵隕石(鐵和硅酸鹽混合物)。有各種樣式的。

四、隕石形成

隕石在高空飛行時,表面溫度達到幾千度。在這樣的高溫下,隕石表面融化成了液體。後來由於低層比較濃密大氣的阻擋,他的速度越來越慢,融化的表面冷卻下來,形成一層薄殼叫「熔殼」。熔殼很薄,一般在1毫米左右,顏色是黑色或棕色的。在熔殼冷卻的過程中,空氣流動在隕石表面吹過的痕跡也保留下來,叫「氣印」。氣印的樣子很像在面團上按出的手指印。 熔殼和氣印是隕石表面的主要特徵。若是你看到的石頭或鐵塊的表面有這樣一層熔殼或氣印,那你可以立刻斷定,這是一塊隕石。 但是落下來的年代較長的一些隕石,由於長期的風吹、日曬和雨淋,熔殼脫落了,氣印也就不易辨認出來了,但是那也不要緊,還有別的辦法來辨認。 石隕石的樣子很像地球上的岩石,用手掂量一下,會覺得它比同體積的岩石重些。石隕石一般都含百分之幾的鐵,有磁性,用吸鐵石試一試便會感到。另外,仔細看看石隕石的斷面,會發現有不少的小的球粒。球粒一般有1毫米左右,也有大到2~3毫米以上的,90%以上的石隕石都有這樣的球粒,它們是隕石生成的時候產生的。是辨認石隕石的一個重要標記。 鐵隕石的主要成分是鐵和鎳。其中,鐵佔90%左右,鎳的含量一般在4~8%之間,地球上的自然鐵中鎳的含量一般不會有這么多。

在鐵隕石上切割一個斷面,磨光後,用5%的硝酸酒精侵蝕,光亮的端面會呈現出特殊的條紋,像花格子一樣。這是因為鐵隕石本身成分分布不均勻,有的地方含鎳量多些,有的地方少些,含鎳量多的部分,化學性質穩定,不易被酸腐蝕,而含鎳量少的部分受酸腐蝕後,變得粗糙無光澤,這樣就由這些亮的和暗的部分組成了花格子一樣的條紋。除了極少數含鎳量特多的隕石外,都會出現這些條紋。這是辨認鐵隕石的一個主要方法。 石鐵隕石極少見,由石和鐵組成,它含有大致相等的鐵和硅酸鹽礦物。 在3類隕石中,石隕石最多,1976年3月8日,在我國吉林省吉林地區降落的一場大規模的隕石雨,便是一次石質的球粒隕石雨。這次隕石雨散落的范圍達四、五百平方公里,搜集到的隕石有一百多塊,總重量在2600公斤以上。其中,最大的一號隕石重1770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搜索到的最重的一塊石隕石。第二位的是美國諾頓石隕石,重1079公斤。 鐵隕石比石隕石要重的多,最重的一塊在非洲納米比亞,名字要戈巴隕石,有60噸重。在我國新疆的一塊大隕鐵重30噸,是世界的第三位。

五、隕石起源

人們在觀察中發現,在太陽系的行星,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有一條小行星帶,它就是隕石的故鄉,這些小行星在自己軌道運行,並不斷地發生著碰撞,有時就會被撞出軌道奔向地球,在 金格鐵隕石雕刻的佛像進入大氣層時,與之摩擦發出光熱便是流星。流星進入大氣層時,產生的高溫,高壓與內部不平衡,便發生爆炸,就形成隕石雨。未燃盡者落到地球上,就成了隕石。隕落在吉林樺甸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上的隕石雨就是這樣形成的。其中「1號隕石」落到永吉縣樺皮廠附近,遁入地下6米多,升起一片蘑菇雲,它產生的震動相當於 6.7級地震,附近房中的傢具都傾倒了,杯碗都摔碎了。這是多麼強大的力量啊!可是更有甚者,那是在西伯利亞的通古斯地區上空爆炸的隕石,不但把一百里以外居民住宅樓的玻璃震碎,而且使方圓三十里的森林化為灰燼,在爆炸的中心區樹林還沒來得及燃燒就已炭化,並且呈輻射狀向外倒去;在其正下方的幾棵「炭樹」竟然直立著,原因是當時產生的高壓使其變得堅固,那顆隕石爆炸時,連傍晚的莫斯科也如同白晝,可見,當時的情景是多麼可怕。其實,比較起來,這也算不得什麼。人們先後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發現了一個深170米,直徑1240米的隕坑;在南極還有直徑達300公里的大隕坑。在大西洋中部竟發現了直徑達1000多公里的巨形隕坑,可以想像出,在它們隕落的一剎那間是怎樣宏大而可怕的景觀啊!

科學家們說,我們地球每天都要接受5萬噸這樣的「禮物」。它們大多數在距地面10到40里的高空就已燃盡,即便落在地上也難找到。它們在宇宙中運行,由於沒有其它的保護,所以直接受到各種宇宙線的輻射和災變,而其本身的放射性加熱不能使它有較大的變化。所以它本身的記錄是可靠的。對於它的研究范圍有著相當廣闊的領域,比如高能物理,天體演變,地球化學,生命的起源。

在含碳量高的隕石中還發現了大量的氨、核酸、脂肪酸、色素和11種氨基酸等有機物,因此,人們認為地球生命的起源與隕石有相當大的關系。

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大的鐵隕石是非洲納米比亞的戈巴(Hoba)鐵隕石,重約60噸;其次是格林蘭的約角1號鐵隕石,重約33噸;我國新疆鐵隕石,重約28噸,是世界第三大鐵隕石;世界上最大的石隕石是吉林隕石,以收集的樣品總重為2550公斤,吉林1號隕石,重1770公斤,是人類已收集的最大的石隕石塊體。

另外,還有一種隕石被稱為「玻璃隕石」,它呈黑色或墨綠色,有點象石頭,但不是石頭;有點象玻璃,但它是一種很特別的沒有結晶的玻璃狀物質。它的形狀五花八門,一般都不大,重量從幾克到幾十克。到目前為止,已發現的玻璃隕石有幾十萬塊,而且另人奇怪的是它們的分布有明顯的區域性。關於玻璃隕石的來源和成因還沒有定論。

⑵ 三年級語文課本月球之謎課文中的未解之謎有哪些

月球起源之謎
編輯

對於月球的起源,科學家提出3種理論,它們全都有缺陷,但是"阿波羅"計劃卻有助於證明,其中看來可能性最小的理論是最佳理論。有些科學家認為,月球是和地球一起,於46億年以前,從一團宇宙塵埃中生成的。另一種理論認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許是從太平洋地區"摳"出去的。然而"阿波羅"登月探險的結果表明,地球和月球的結構成份差別很大,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了另一種假說 ,即"俘獲說"。他們認為,月亮是偶然闖入地球引力場,而被鎖定在目前的軌道上。可是,要從理論上解釋這一過程的機制,難度相當大。因此,上述3種理論全都難以站得住腳。正如羅賓·布列特博士所稱:"要解釋月球不存在,要比解釋月球存在更容易些。"
2月球年齡之謎
編輯

令人驚異的是,從月球帶回的岩石標本,經分析發現其中99%的年齡要比地球上90%年齡最大的岩石更加年長。阿姆斯特朗在"寂靜海"降落後揀起的第 一塊岩石的年齡是36億歲。其他一些岩石的年齡為43億歲、46億歲和45 億歲——它幾乎和地球及太陽系本身的年齡一樣大,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億年。1973年,世界月球研討會上曾測定一塊年齡為53億歲的月球岩石。更令人不解的是,這些古老的岩石都采自科學家認為是月球上最年輕的區域。根據這些證據,有些科學家提出,月球在地球形成之前很久便已在星際空間形成了。
月球土壤的年歲比岩石年歲更大之謎。
月球古老的岩石已使科學家束手無策,然而,和這些岩石周圍的土壤相比,岩石還算是年輕的。據分析,土壤的年齡至少比岩石大10億年。科學家認為這些土壤是岩石粉碎後形成的。但是,測定了岩石和土壤的化學成份之後,科學家發現,這些土壤與岩石無關,似乎是從別處來的(月球上有很多隕石坑,有可能是隕石粉碎之後形成的土壤)。
當巨大物體襲擊時,月球發聲之謎。
在"阿波羅"探險過程中,廢棄的火箭第三節推進器撞在月球表面 。據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文件記載,「每一次這樣的響聲,聽起來彷彿是一個大鈴鐺的聲音。」 當登月人員降落在顏色特別黑的平原上時,他們發現要在月球表面鑽孔十分困難。土壤樣品經分析後發現,其中含有大量地球上稀有的金屬鈦(被用於超音速噴氣機和宇宙飛船上);另一些硬金屬,如鋯、銥、鈹的含量也很豐富 。科學家覺得迷惑不解,因為這些金屬只有在很高的溫度——約華氏4500度下,才會和周圍的岩石融為一體。
3不銹鐵之謎
編輯

月面岩石樣其中還含有純鐵顆粒,科學家認為它們不是來自隕星。蘇聯和美國的科學家還發現了一個更加奇怪的現象:這些純鐵顆粒在地球上放了7年還不生銹。在科學世界裡,不生銹的純鐵是聞所未聞的。
4月球放射性之謎
編輯

月亮中厚度為8英里的表層具有放射性,這也是一個驚人的現象。當"阿波羅 15"的宇航員們使用溫度計時,他們發現讀數高得出奇,這表明,亞平寧平原附近的熱流的確溫度很高。一位科學家驚呼:「上帝啊,這片土地馬上就要熔化了!月球的核心一定更熱。」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月心溫度並不高。這些熱量是從月球表面大量放射性物質發出的,可是這些放射性物質(鈾、鉈和鈈)是從哪裡來的?假如它們來自月心,那麼它們怎麼會來到月球表面?
5乾燥的月球上的大量水氣之謎
編輯

最初幾次月球探險表明,月球是個乾燥的天體。一位科學家曾斷言,它比「戈壁大沙漠乾燥100萬倍。」 「阿波羅」計劃的最初幾次都未在月球表面發現任何水的蹤跡。可是"阿波羅15"的科學家卻探測到月球表面有一處面積達100平方英里的水氣團。科學家們爭辯說,這是美國宇航員廢棄在月亮上的兩個小水箱漏水造成的。可是這么小的水箱怎能產生這樣一大片水氣?當然這也不會是宇航員的尿液——它直接噴射到月球的天空中。看來這些水氣來自月球內部。
6月球表面呈玻璃狀之謎
編輯

"阿波羅"的宇航員們發現,月球表面有許多地方覆蓋著一層玻璃狀的物質, 這表明,月球表面似乎被熾熱的火球燒灼過。正如一位科學家所指出的:「月亮上鋪著玻璃。」 專家的分析證明,這層玻璃狀物質並不是巨大的隕星的撞擊產生的,有些科學家相信,這是太陽的爆炸——某種微型新星狀態——產生的後果。
7月亮的磁場之謎
編輯

早先探測和研究表明月球幾乎沒有磁場,可是對月球岩石的分析卻證明它有過強大的磁場。這一現象令科學家大惑不解,保羅·加斯特博士宣稱:「這里的岩石具有非常奇特的磁性……完全出乎我們意料。」 如果月球曾經有過磁場,那麼它就應該有個鐵質的核心,可是可靠的證據顯示,月球不可能有這樣一個核心;而且月亮也不可能從別的天體(諸如地球)獲得磁場,因為假如真是那樣的話,它就必須離地球很近,這時它會被地球引力撕得粉碎。
月球內部神秘的「物質聚集點」之謎
1968年,圍繞月球飛行的探測器首次顯示,月球的表層下存在著"物質聚集結構"。當宇宙飛船飛越這些結構上空時,由於它們的巨大引力,飛船的飛行會稍稍低於規定的軌道,而當飛船離開這些結構上空時,它又會稍稍加速,這清楚地表明這物質聚集結構的存在,以及它巨大的質量。科學家們認為,這些結構就像一隻牛眼,由重元素構成,隱藏在月球表面"海"的下面。正如一位科學家所稱:「看來誰也不知道該如何來對付它們。」

⑶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可以提什麼問題

可以就新一學期語文學科的學習提出一些問題,或者對所學內容進行提問。
例如三首詩中的孩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第一首詩中的孩子勤勞天真,第二首詩中的孩子天真可愛,自得其樂,第三首詩中的兒童悠閑自在,無憂無慮,這三首詩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相同之處,相同之處,相同之處的生活狀態,天真活潑的兒童形象充滿了童真情趣,不同之處,一個繁忙的勞動場面,另一個是從質子的心理出發,重點描寫托並做細,先寫鄉村晚景,再寫牧童,構成了鄉村晚景圖

⑷ 天外來客隕石最後一段感受到了什麼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學習多音字「的」。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韻味,讀出節奏,感受詩歌的音樂美,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3.了解關於隕石的知識,學會圍繞問題進行自主閱讀、探究,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緊扣課題,學習質疑
師:同學們,你們了解隕石嗎?
生1:隕石也叫隕星。
生2:隕石是來自宇宙的一種石頭,含有化學元素。
生3:……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天外來客——隕石》。這里,老師要強調一下這個「隕」字。讀音為「yǔn」,大家跟我一起寫這個字。(生書空)請同學們輕輕地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通過剛才朗讀,大家有沒有發現這篇課文的標題與我們平時學的課文標題有什麼不同呢?
生1:標題用了擬人手法,把隕石比作天外來的客人。
生2:標題中有一個破折號。
師:你真細心!破折號的用途有很多,可以表示聲音的延長、表示解釋說明、表示說話中斷等等。誰能告訴大家破折號在這里有什麼作用?
生:解釋說明,說明了天外來客就指的是隕石。
師:非常好。同學們,看到這首詩的題目,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呢?
生1:為什麼把隕石叫做天外來客呢?
生2:隕石是什麼樣子的?
生3:隕石是怎麼來的?
生4:這首詩要告訴我們哪些有關隕石的知識?
……
〔評析〕
緊扣課題,引導學生了解隕石、學習「隕」字和破折號的用法,自然而然地把課外知識和課內知識結合起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指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疑問,既為學文創設條件,又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梳理問題,自主學習
師:問題是思維的發端,我發現同學們很會提問題,你們提出的問題大體可以分為三類:隕石是什麼樣子?隕石是怎麼來的?隕石有哪些知識?這些問題就是詩中的主要問題,請同學們走進詩中,一邊 認真地讀,一邊尋找問題的答案。讀的過程中,用筆標注出自己不認識的字。
生:自由讀詩,師巡視,相機指導。
師:詩讀完了嗎?請小組長帶領組員互教不認識和不好寫的字。
生:小組交流。
師:同學們學習得很認真,通過課前預習和剛才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學,還有不認識的字嗎?
生:沒有。
師:有哪些字不好寫,我們在寫的過程中要注意呢?
生1:我覺得「默」字不好寫,左邊是一個「黑」,右邊是「犬」,容易把「犬」字上的一點忘了。
師:同學們拿起手和小老師一起寫一寫這個字。(生書空)
生2:「憶」是一個形聲字,左邊是豎心旁,右邊是甲乙丙丁的乙。
生3:我認為「鎳」字難寫。
師:這個字老師也不太會,我們請小老師給大家教一教。
生4:鎳,讀niè,左右結構金字旁。右邊上面是自己的「自」,下面是木頭的「木」。
師:同學們在預習過程中有沒有發現多音字呢?
生齊答:有,「的」就是多音字。
師:它有哪些讀音呢?我們說一個讀音組一個詞語。
生1:dí,的確。
生2:dī,的士。
生3:dì,目的。
生4:de,好的。
師:同學們生字學得很認真!這些字的作用可大了,把他們一個個放入課文中就變成了一首美麗的詩。學會了字詞,詩一定讀得不錯,讓我們一起來讀這首詩。
生:齊讀詩。
師:剛才大家讀得真流暢,聲音也很洪亮,要是再把自己的感悟投入進去,就會讀的更好。還想讀嗎?
生:想
師:好,請同學們自己再讀讀這首詩,看看你們剛才提出的問題「隕石是什麼樣子?」、「隕石是怎麼來的?」、「隕石告訴我們什麼知識?」 從詩中能不能得到解答。請你再畫出從哪兒可以看出隕石的樣子,哪兒告訴我們隕石怎麼來,哪兒告訴我們隕石的知識?讀完、做完後先在小組交流。
生:小組交流,師巡視指導。
師:請「夢想組」的3號同學回答,你們組找到了什麼問題的答案?
生1:我們組找到了「隕石是什麼樣子」的答案。隕石是一塊石頭,也是一顆星星。
師:在詩中的第幾小節呢?
生1:第一至二小節(教師相機板書,幫助學生梳理)。
師:很好,你們組很會學習!還有哪些小組找到問題的答案了?
生2:我們組找到了隕石是怎麼來的。原來是在宇宙里沿著自己的軌道航行,當它和大氣接觸的時候放射出強光,落到地球上。是詩的第三到第五小節(教師相機板書 )。
生3:我們小組了解了有關隕石的知識。它含有豐富的鐵和鎳,它很堅硬,由物質構成。在詩的第六至第九小節(教師相機板書)。
師:同學們說得都不錯,看來只要認真讀詩,就一定會有收獲!我們看看最後一小節告訴我們什麼內容呢?
生:隕石是宇宙派來的信使。
生:讓我們知道了它過去的行蹤。
師:對,最後一節就是想告訴我們,隕石像信使一樣向我們介紹著它的過去。
〔評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當學生提出問題後,及時幫助學生梳理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圍繞主要問題走進詩歌進行自主閱讀,學會生字詞、熟讀詩歌,最後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解決主要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與許多提出問題而置之不理的課堂教學相比,老師的梳理問題很關鍵,因為它既幫助學生抓住了文本的核心,潛移默化地教學生學會質疑;又真正的引導學生圍繞主要問題進行自主閱讀、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有了被尊重的自豪感和主人翁的感覺,自然學得積極主動。
三、引導朗讀,讀中感悟
師:讓我們再次朗讀這首詩,了解每節詩的內容,男女生分節競賽朗讀,看看誰讀得更好。
(男女生分讀)
師:這一次讀得真不錯,比上次更有韻味了。男生要是再加入一些自己的情感會更棒!
師:下面,小組內互相競賽讀,比一比,誰讀得更有節奏和韻味。
(生小組內互讀,師相機指導)
師:剛才大家讀得真專注,哪個小組願意自告奮勇站起來給大家展示一下?
(「寒冰組」齊讀)
師:你們發現「寒冰組」讀的時候優點在哪裡?
生:我覺得他們組聲音很洪亮,讀得很流暢。
生:而且很有感情,尤其是「它沉默著,那麼安靜」一句,讀得很輕,真的給人很安靜的感覺。
師:哦,你聽得很認真,也很會欣賞,謝謝你!哪個小組有信心和「寒冰組」比一比?
(「愛國組」齊讀,生互評)
師:同學們,你們越讀越好了,讀詩就是要靜靜的、用心走進詩歌的意境,就能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
〔評析〕
朗讀既是語文學習的方法,也是語文學習的目的。對於詩歌,老師通過小組比賽朗讀、評價的策略,把朗讀作為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希望他們通過朗讀走進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歌的美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四、背誦聽寫,檢測提高
師:剛才小組讀的各有千秋,通過朗讀,我們更明白了我們剛才解答的問題,就是詩的主要內容,也是作者的寫作思路。 這也是我們背誦這首詩的思路。請同學們自己練習背誦。
生:學生練習背誦
師:誰願意背前三節給大家聽呢?
生1:背前三節
師:背的不錯,認真流暢。我們一起試著背背全詩。
生:集體背誦
師:今天,如果還有沒背過的同學請一定利用課余時間練習背會,下節課我們就來討論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隕石的。
現在,請同學們拿出練習本,我們檢測一下今天學習的生字。准備好了嗎?
生:准備好了!
師:默默、派來、曾經、的確、宇宙、回憶……
生:靜靜地聽寫
師:寫完後,小組長批閱並改錯,全對的小組請舉手。好!給「雷鋒組」、「書香組」各加5分,希望各學習小組繼續努力。下課!
〔評析〕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新課標的定義為語文教學指明了方向。語文教學就是要體現語文課程的特點,語文教學與別的學科不同的就是要教給學生語文的東西。本節課指導學生朗讀完詩歌後,及時教給學生背誦詩歌的方法、讓學生背誦,及時檢測今天所學的生字詞,看似簡單,卻真正的體現了語文課程的特點,因為讓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首先得讓學生積累語言文字,會寫語言文字,尤其在第一課時要多給學生讀、思、聽、寫的實踐,引導他們在動口、動腦、動手中自主建構。

⑸ 小學三年級語文奇怪的大石頭這個故事對我很有啟發我發現的問題是怎麼寫

奇怪的大石頭 一、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於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李四光小時候常常和小夥伴在草地上的一塊孤零零的巨石旁邊捉迷藏,時間漸久,李四光對巨石的由來產生了疑問,但是老師和父親沒能解答他的疑問。直到李四光在英國學習了地質學回國以後,經過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從秦嶺帶來的,並由此取得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這個故事體現了李四光勤於思考、善於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本文通過對話來展示人物的內心活動。「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為什麼沒卧進土裡去呢?」李四光的問題很有邏輯性,從中可以發現他善於思考、提問的能力。綜觀全文,圍繞奇怪的巨石,作者將捉迷藏、向老師和父親請教、在英國求學、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時空發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地反映了李四光善於動腦、不懈追求的可貴品質。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使學生懂得遇事要勤於思考、善於動腦,只有執著的追求才會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體會作者是通過哪些具體事例把李四光勤於思考、善於動腦、執著追求寫具體的。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二、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學家、捉迷藏、悄悄、躲閃、嚴嚴實實、轉來轉去、興趣、歷史、平整、推動、旅行、專門、考察、秦嶺、遺跡、研究、成果、震驚」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感受李四光勤於思考、善於動腦、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三、教學建議 1.課文中涉及到第四紀冰川活動的許多地質學知識,為了便於學生領會和理解,如果有條件,可以課前布置學生搜集相關的冰川活動資料,也可以根據有關知識製作多媒體課件。還可以搜集有關李四光的材料。 2.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6個,讀音難點主要有「震」(翹舌音)、「坑、秦、震」(「坑」屬後鼻音、「秦、震」屬前鼻音)。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語境中整體認讀或者根據班級學生的姓氏識記「秦」。 可以把要求會寫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其結構上的特點,如,「秦」為「上大下小」的上下結構,「著、藏、究、震」為「上小下大」的上下結構,然後把重點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導臨寫。此外,在寫「紀」時,要注意右邊是「己」不是「已」;「旅」和「旋」易混,「藏」和「卧」筆順易錯,要注意區分,不要寫錯。 3.本文圍繞奇怪的大石頭是從哪裡來的,敘述了幾個與此相關的事件,表現了李四光積極思考、不懈追求的可貴品質。教學中可參照以下步驟進行。 (1)初讀課文,目的有二:一是初步了解內容;二是請學生邊讀邊想,自己玩過的捉迷藏與李四光玩的有什麼不同,這可以使學生通過比較,盡快進入課文所描述的事件之中,同時引導學生領會李四光是如何在玩中思考的。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李四光與同學玩捉迷藏對巨石由來產生疑問;向師長請教和去英國留學,才逐漸明白了其中原因;回到家鄉考察,取得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 (2)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所感知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為促使學生思考,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也可以啟發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在師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可以圍繞「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裡」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在解決「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裡」的問題時,應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抓住關鍵詞句展開探討。如,「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孤零零」說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獨立的;「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夥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說明這塊巨石體積龐大;老師說「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說明時間之久;老師說它是「天上掉下來的」,但李四光又不明白「為什麼沒卧進土裡去」,並且連父親也不清楚,說明它的由來連大人都弄不清楚,綜合上述幾個方面,說明了此石「真怪」。 正是因為大石頭有這樣幾「怪」,李四光才產生了疑問,他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呢?首先是因為石頭的「大」,才引起了李四光的興趣,「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四光去向老師請教。老師講到了石頭的幾百年的歷史,可是李四光並不知道「是誰把它放在那兒的」,於是老師推測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李四光按照老師的推測進一步思考,這么大的石頭,要是從天而降,應該砸一個大坑,可是為什麼沒有呢?對此,老師和父親都說不清楚,這又進一步表明了石頭的怪──大人也不知道。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老師與李四光的對話,感受李四光的思考問題的過程。除此之外,學生還應該明確,李四光的可貴之處在於,沒有因為老師和父親都未能解決自己的疑問而放棄求索,「這個問題李四光想了許多年。直到他長大以後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後來,李四光回到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他發現在長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紀冰川活動的遺跡……」,可提醒學生注意「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現」幾個關鍵詞語,理解李四光執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學生在結合上下文對上述幾方面內容進行理解、探討、交流的過程當中,一方面要通過課文所描寫的事件,懂得勤於思考、善於動腦,只有執著的追求才會取得成功的道理,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了解作者是怎樣把李四光勤於思考、執著求索寫具體的。 4.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或者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詞語。如,對於「突兀」的了解,通過上下文,可以知道「突兀」在這里指的是巨石,巨石能夠把人的身影擋住,說明它又大又高,可見「突兀」是指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個地方。再如對「嚴嚴實實」的理解,通過上下文,可以知道這個詞語既形容李四光藏得好,不易被人發現,同時也說明這塊石頭的巨大。 5.朗讀,重點指導讀好人物的對話,特別是問話和答話。本文的問話和答話較多,譬如,「是誰把它放在那兒的呢」「也許它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吧」,「是誰」和「從天上掉下來的」是問話和答話的焦點,在朗讀時應該加重語氣。此外,還應注意關鍵詞語的朗讀。如,「他終於弄明白了,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帶點的詞句表明了李四光最終揭開巨石的由來之謎,也應該加重語氣來讀。 6.課後的第二、三題,可在教學過程中加以解決。對於學生要交流的感想,主要側重在懂得遇事要勤於思考、善於動腦;只有執著的追求才會取得成功的道理兩個方面。學生如能感悟到有關其他方面內容,也要給予肯定。第三題,學生填空後,重點要引導學生體會李四光是怎麼提問的。李四光善於動腦筋,善於發現問題,對別人的解答,不輕信,不盲從,刨根問底,追本窮源,具有不找到正確答案誓不罷休的執著精神。除此之外,課後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詞句的積累。 課後安排的「資料袋」,它展示了與本課內容密切相關的背景資料,在以課文為基礎拓展什麼知識與如何拓展兩個方面提供了可借鑒的途徑和方式,為學生深入理解本課內容提供了嶄新的平台。教師可以此為基礎,繼續鼓勵、引導學生搜集有關李四光的資料,為本組的「口語交際」訓練做好准備。 四、參考資料 李四光:(1889—1971)中國地質學家。原名仲揆,蒙古族,湖北黃岡人。曾留學日本和英國。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曾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中央研究員地質研究所所長。建國後任地質部部長、中科院副院長、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地質力學研究所所長等。中科院地學部委員。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選為中國科協主席,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 李四光曾從事(tíng)科化石和中國第四紀冰川的研究。長期以來,國際上一直充斥著中國內地第四紀無冰川的謬論。1921年,他在太行山東麓和大同盆地首次發現第四紀冰川遺跡。30年代在長江中下游廬山、黃山、九華山、天目山等地發現了各類冰蝕、冰磧地形和冰磧物,撰寫了經典名著《冰期之廬山》,劃分了四次冰期和三次間冰期,為中國第四紀冰川學研究奠定了基礎。並得到國內外同行積極評價。40年代考察了川東、鄂西、湘西、桂北和貴州高原等地,發表了一系列有關論述冰川遺跡和冰期劃分的論著。50年代在北京西山地區鑒定了多處冰川遺跡,並在60年代初親自規劃和主持全國的第四紀冰川研究工作。 李四光畢生倡導以力學觀點研究地質構造的發生、發展及組合的規律,認為各種構造行跡是地應力活動的結果,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李四光運用地質力學理論,驅散了「中國貧油論」的迷霧,指導了我國石油地質普查工作,對我國東部油田的發現,做出了重大貢獻。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李四光為地震地質和地震預報做了很多開創性工作。李四光在晚年,為我國地熱的開發和利用也做了很多工作。著有《地球表面形象變遷的主因》《中國北部之科》《中國地質學》《冰期之廬山》《地質力學概論》《地震地質》及文集《天文、地質、古生物》等。 地質學:研究構成地球的物質和地殼構造,以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的學科。 冰川: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由於自身的壓力變成冰塊(或積雪融化,下滲凍結成冰塊),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傾斜方向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叫作冰川。 秦嶺:橫亘於陝西省中部偏南。東西走向。是黃河和長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也是中國地理上南北方分界線的一部分。主峰太白山海拔3 767米。 長江流域:長江流域指長江干支流的集水范圍,亦即集水面積,通稱流域面積,為180萬平方公里,佔中國陸地面積的18.8%,流經15個省(青海、雲南、貴州、四川、甘肅、陝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廣東、福建)、2個自治區(西藏、廣西)和2個直轄市(上海、重慶)的全部或部分地區。長江流域的自然分界線,北以巴顏喀拉山、西傾山、岷山、秦嶺、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淮陽丘陵等與黃河和淮河流域為界;南以橫斷山脈的雲嶺、大理雞足山、滇中東西向山嶺、烏蒙山、苗嶺、南嶺等與瀾滄江、元江(紅河)和珠江流域為界;東南以武夷山、石耳山、黃山、天目山等與閩浙水系為界;長江源頭地區的北部以昆侖山與柴達木盆地內陸水系為界;西部以可可西里山、烏蘭烏拉山、祖爾肯烏拉山、尕恰迪如崗雪山群與藏北羌塘內陸水系為界;南部以唐古拉山與怒江流域為界;長江三角洲北部,地形平坦,水網密布,與淮河流域難以分界,通常以通揚運河附近的江都至拼茶公路為界;長江三角洲南部以杭嘉湖平原南側丘陵與錢塘江流域為界。長江流域輪廓,像兩端窄、中部寬的菱角,介於東經90°33′至122°25′,北緯24°30′至35°45′之間,東西直距3 000公里以上,南北寬度除江源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處,一般均達1 000公里左右。因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過大運河匯入長江,從某種意義說,淮河也是長江的一條支流。如加上淮河流域,長江流域的面積則接近200萬平方公里。 第四紀冰川:約250萬年前至今。在這個時期里,高緯度地區曾廣泛發生了多次冰川作用,氣候也異常寒冷,人們將處於這個時代的冰川稱為第四紀冰川。 遺跡:古代或舊時代的事物遺留下來的痕跡。

⑹ 二年級語文或者是三年級語文學過地殼嗎

在三年級語文中會學到和地殼和地質天文有關的知識。
例如:隕石是大的流星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毀墜 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為石質的隕星。
地殼(Earth Crust),地質學專業術語,是指由岩石組成的固體外殼,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岩石圈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地震波的研究判斷,地殼與地幔的界面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莫霍面)。上層化學成分以氧、硅、鋁為主,平均化學組成與花崗岩相似,稱為花崗岩層,亦有人稱之為「硅鋁層」。此層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區,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連續圈層。下層富含硅和鎂,平均化學組成與玄武岩相似,稱為玄武岩層,所以有人稱之為「硅鎂層」(另一種說法,整個地殼都是硅鋁層,因為地殼下層的鋁含量仍超過鎂;而地幔上部的岩石部分鎂含量極高,所以稱為硅鎂層);在大陸和海洋均有分布,是連續圈層。兩層以康拉德不連續面隔開。

⑺ 三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五課琥珀或最後一次自然段怎麼提問

《琥珀》一課可以這樣提問題:
針對內容方面:
1、這塊琥珀的形成經歷了哪些階段?
2、琥珀形成的條件有哪些?
3、這塊琥珀是什麼樣子的?
4、這塊琥珀有什麼科學價值?
5、這塊琥珀是怎麼被發現的?
6、科學家推測的依據是什麼?
針對用詞方面也可以提:
如:第一自然段為什麼用「約莫」這個詞?不用行不行?

⑻ 隕石的意思是什麼小學語文

隕石是從行星際空間穿過地球大氣層而隕落到地球表面上的天然固態物體。

⑼ 三年級下冊語文第22課課後問題,88頁小練筆怎麼寫

摘要 每當九月來臨,桂花的枝上就會掛很多米粒大小的黃花,她清香撲面。

閱讀全文

與三年級下冊語文向隕石提問怎麼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94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625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57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27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63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2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63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27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25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2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93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86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4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57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1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64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69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