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二年級語文《我是什麼》教案
小學二年級語文《我是什麼》教案如下:
課前透視:
作者根據水的特點採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地介紹了水的三態變化。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全文共五段,可分為三個部分:水的變化;水的形態;水給人類帶來的利弊。
作者抓住「水會變」這一顯著特點,圍繞「變」字,用第一人稱「我」對水的變化進行了生動的描述,其中運用了如「我在天空漂浮著,有時候穿白衣服,有時候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常常把紅紗披在身上」以此來形容水變成雲後的不同色彩。
而雲遇冷又變成了雨、雹子、雪。課文分別用「小水珠」、「小硬球」、「小花朵」來描述雨、雹、雪的形態;用「落」、「打」、「飄」三個動詞來描述雨、雹、雪落到地面時的情景,描寫形象、確切、得體。
水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形態和不同的動態,課文選用了「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等擬人手法,寫出了水在不同場合的不同動態,最後,寫了水與人類的關系。全文語言優美,想像豐富,把知識性、科學性融於趣味性之中。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態的變化以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正確、朗讀課文,了解水的變化及與人類的關系。
信息資料:
1、生字詞語卡片、故事錄音、反映水的變化的錄像片或課件。
2、師生收集水與人類關系的相關資料。
朗讀感悟: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畫面。
2、分組試讀,互相幫助,力求讀正確。
3、多媒體演示秋天的畫面,說說自己的感受。
4、學生邊讀邊想像,聯系大自然實際,整體感悟詞語的意思。
5、多種形式讀。
切入舉偶:
1、故事導入:同學們,今天我想把一個調皮可愛的小朋友介紹給你們,大家想不想認識他們呀?這樣設計可以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內容,了解了課文大意。
2、謎語導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條謎語,看看你能猜到謎底嗎?"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中看不見。"
❷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我是什麼》雖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卻描寫的生動活潑,充滿童趣。文章用第一人稱自我介紹的方法,以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描繪出水的各種形態。文中不點明我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教學時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 以讀為本,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文中角色(雲、雨、雹子、雪)讀有關的句子,把自己當做那個角色,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課文,融入課文。為更好的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在教學雲變成雨、雹子、雪這一段時,我抓住了「落、打、飄」三個動詞來感受它們的不同特點,讓學生加動作表演出來。同時又結合課件演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詞的准確。然後滲透到感情朗讀上。我又請男生讀雹子的句子,女生讀雪的句子,體會雹子的力度,雪的輕盈。
在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再通過讀、說、演等各種形式,充分理解課文。學生自由讀,教師指導讀,讀得好的同學讀給大家欣賞……使整堂課聲情並茂,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融入到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二、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撐,當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了水變成汽的過程後,我又通過課件演示,把深奧的自然常識變得淺顯易懂,加強了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我還注意引導學生聯想和想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是他們懂得了課文寫的「我在池子里睡覺,在……跳舞、唱歌、開大會。」中「睡覺」是水安靜的樣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動;「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滾及它發出的聲音。「開大會」是指水很多,百川入海嘛。
三、學有所得,感悟提升。
學生通過課文學習,受到了環保知識的教育,相信在以後的生活中回去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用水,保護環境。
最後,在課程結束之際,我又布置了一個學生樂於接受的作業——畫一畫水的變化,並註上說明文字。是學生的課堂所學得以延伸。
當然課堂也有不足之處,個別同學還沒有完全融入課文的學習之中,可能是積極性調動還不夠。在教學水的不同形態是還可以滲透一些寫作技巧。
總之,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揚長避短,使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❸ 我是什麼反思教學反思簡短
反思
1. 整體讀課文的次數太少,沒有對隨文識字進行落實。
在檢查學生預習時,只將詞語較多的一個段落進行了出示和識記,開頭的三個生字由於不是要求認識的字,所以單獨出示讓學生識記,顯得過於突兀。
2.缺少收集信息和課外延伸。
講解課文第四段時,從整體把握,引導「人們想出了種種辦法管住水,讓水給人們多做好事,不做壞事」,人們想出了什麼好辦法?讓學生思考。但在交流時孩子們什麼也想不出來。我想如果能夠讓孩子們提前收集有過水的相關資料,然後通過在四人小組中交流討論課前收集的有關水對人類所做的貢獻的資料。就可以讓學生通過交流,知道了人們植樹造林,建三峽大壩來防洪、發電、航運, 「南水北調」工程等。既得到了口語交際訓練,也能培養其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再引導學生下課觀察水在生活中的變化,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節約用水,並組織學生開展「節水小衛士」的活動,幫助、監督身邊的人也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使更多的人增強環保意識。就能較好地完成這節課的情感目標了。
3、課堂語言不夠嚴謹。
課堂提問時有些過於重復和羅嗦的問題,應進行提煉和簡化。利用主要問題貫穿課堂,使課堂顯得更條理、清楚。
4、由於時間沒有把握好,最好一項寫字任務沒有完成。
三、整改措施
1、利用好課文,落實好隨文識字。如果在猜完謎語後檢查學習困難的學生朗讀,在朗讀中發現有困難的詞語並及時板書,認記。最後再把這些詞語帶回到課文中進行朗讀,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能牢牢記住這些生字。
2、做好課前預設和課前資料的收集。
3、提高個人語文素養,研讀課標。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抓住主要問題貫穿全文的學習。
❹ 二年級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啊?啥子?
❺ 短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語第三冊第七單元《我是什麼》是一篇新編科普短文,它與《四季的腳步》、《清清的溪水》、《植物媽媽有辦法》一同向學生介紹動植物知識、自然常識,進行環境教育。其中,本文採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系。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進行設計。
一、魔術激趣,整體感知
根據課文特點第一人稱描寫手法和抓住「水」是會變化的一個過程。為了突出這個「變」,我採用學生很感興趣的一個小魔術來吸引大家。然後,我給大家介紹一個魔術師,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這個小魔術師是誰?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從而,讓學生明白小魔術師就是「水」。本節課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課文,讓學生和我一起進入這個角色,用師生互動的方式來讓學生盡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當成「水」,跟著大家一起「變」魔法。這樣設計導容易激發學生探求的慾望,按課文特點進行教學,僅能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而且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二、緊扣主線,理解朗讀
文章的主線是作者的寫作思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細讀課文,不難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個「變」字上,全文路,理清思路,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圍繞「變」字進行說明介紹,先寫水的形狀變化,接著寫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狀態變化,最後寫了水的性格變化及給人類帶來的貢獻和災害。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們從變「雲」,讓學生理解雲的變化過程,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老師參與到我會變「雲」,激發學生的參與面,調動學生的興趣。接著,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由不同的方式從天上下來,通過理解朗讀,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雪」是從天上飄下來。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讓學生明白,用詞的准確性。
接著繼續引導「我還有什麼變化?」自然過渡到下兩部分,使學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狀態有什麼不同?」第三段雖然短小,但是文字優美,為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抓住了幾個關鍵詞語進行理解,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通過擬人化的比喻,讓學生自己通過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靜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緩慢,江河裡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濤澎湃。教師指導朗讀,學生能體會不同狀態的水是有不同的變化的。
最後,是水的性格變化。通過對「溫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溫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溫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脾氣的感受。比較朗讀是最能讓學生讀出不同的表現,我採用女生讀溫和的部分,男生讀暴躁的部分,這樣一比較起來很容易讀好這一段。根據這樣的思路理解課文,不僅教給了學生從揭示重點、句子之間的聯系方面質疑問難的方法,而且培養了學生勇敢的個性和探求知識的好奇心。
三、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益
1.投映畫面,突出重點。學習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會變」引導學生看課件「雲」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雲的變化過程。從而使學生知道它們分別指的是「白雲」、「烏雲」和「霞」。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讀、想,給學生營造發揮自主性、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進行了從語言到思維到圖像再到語言的創造性思維訓練,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對比畫面,加深理解。利用課件播放水「溫和」時,為人們做好事,灌溉田地,飼養小金魚,發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三峽大壩發電站;「暴躁」時,為人們做壞事,淹沒莊稼,給人們交通帶了不便,沖毀房屋,危害人們生活,給人們帶了災害。通過這些畫面,讓學生進一步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引起學生共鳴,引導學生討論:「人類想出哪些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從而使課堂更加豐滿,同時,完成了使學生了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的教學目標。
四、收集信息,延伸課外。
講解課文第四段,從整體把握,引導人們想出了種種辦法管住水,讓水給人們多做好事,不做壞事,人們想出了什麼好辦法?讓學生在四人小組中交流討論,課前收集的有關水對人類所做的貢獻的資料。學生通過交流,知道了人們植樹造林,建三峽大壩來防洪、發電、航運,特別有個學生提到了「南水北調」工程。既得到了口語交際訓練,也培養了其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下課觀察水在生活中的變化,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節約用水,並組織學生開展「節水小衛士」的活動,幫助、監督身邊的人也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使更多的人增強環保意識。
❻ 小學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育教學反思
《我是什麼》是人教版小語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新編科普短文,它與《四季的腳步》、《清澈的湖水》、《植物媽媽有辦法》一同向學生介紹動植物知識、自然常識,進行環境教育。其中,本文採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及朴實而生動的語言,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系。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時能積極地思維,並通過學習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它才能造福於人的道理,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獲得創新活動的感性經驗和簡單方法,使外在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得到升華。
根據課文特點,我抓住這個「變」,利用學生很喜歡的孫悟空來吸引大家。然後,以「他會變,我也會變,想知道我是誰」設疑,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接著我把學生都當作可愛調皮的小水珠,用生字寶寶們來考小水珠們進行生字教學,教師對字音及輕聲音節進行指導。(本節課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課文,讓學生和我一起進入這個角色,用師生互動的方式來讓學生盡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當成「水」,跟著大家一起「變」。這樣設計容易激發學生探求的慾望,按課文特點進行教學,不僅能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而且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用我是「小水珠」來貫穿全文,品讀水的變化:先學習描寫「汽」和「雲」的句子,再學習描寫「雨、雹子、雪」的句子,用「我」來自稱,經過太陽一曬,我就變成汽,升到天空,連成一片之後我又變成雲,碰到冷風,我有時變成水珠落下來,有時變成小硬球打下來,有時變成小花朵飄下來。再把他們之間的變化過程用箭頭連接,使他們能夠初步了解。由於時間關系,後面部分就留到下節課。本節課要求會寫的兩個字是「池、浮」。
❼ 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1.識字環節漏掉了「躁」的教學,導致在開火車讀字卡時進行補充,佔用不必要的時間,影響後面教學。
2.朗讀指導時,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還需再凝練。
❽ 科普小短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我是什麼》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30課教學內容。本課是一篇主要用擬人手法寫作而成的科學短文,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並結合謎語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類的利弊關系。
一、成功之處
1. 謎語導課激發興趣。採用了有關天氣的謎語進行導課,迅速引出對新知的學習。
2.字詞教學自主扎實。識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因此,在完成初讀課文圈畫生字,帶拼音拼讀,去拼音指名讀的基礎上,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上,只在重點處點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字形特點。
3.整體感知方法得當。採用關鍵詞填空的方法引導學生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使他們跳一跳就能夠著桃子,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4.細讀文本靈活多樣。第一、二自然段時,我選取三個表現水的形態變化的重點語句,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辨析形近字。這些做法能夠巧妙地化解本節課教學難點。
5.創設情境組織教學。本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貼近兒童的語言,不斷的創設情境,使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的情境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6.板書設計獨特新穎。我的板書設計圖文並茂,不但用貼圖展示了水的六種變化後形態,還用四個字卡展示出它們之間的關系,起到畫龍點睛之用。
二、不足之處
1.識字環節漏掉了「躁」的教學,導致在開火車讀字卡時進行補充,佔用不必要的時間,影響後面教學。
2.朗讀指導時,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還需再凝練。
總之,作為一名教研人員長期與教師對話,能夠有這么珍貴的與學生近距離的課堂接觸,將平時積累的理論知識加以實踐,難能可貴,一節課下來,我為之感到收獲頗豐之餘,體會到教學研究任重道遠!
❾ 我是什麼》優秀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認識「浮、雹、稼」等11個生字。會寫「災、害」等六個生字。
2、能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知道關於水所發生的一些變化。
一、談話導入,引生入文。
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一起重新認識一位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朋友。你們看他還不好意思直接告訴我們他是誰?我們一起讀一下題目:(《我是什麼》)。今天就讓我陪你們呢一起重新認識一下這位朋友吧!
一、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1、我會認。多種方式讀,生領讀---同桌讀---師跟生讀。(出示幻燈片)
2、我會讀。老師一年級的時候給同學們帶來了生字卡片,如今我們是二年級了我覺得我們可以自己製作了,先認識一下吧。(出示幻燈片)學習生字「災」「害」
3、摘蘋果。學習生字「器」「浮」
二、再讀課文,解題名義。
1、先找五個同學讀課文。課文最後一段「小朋友,你們猜猜,我是什麼?」生齊答:水。 板書:水
2、課文的第一句話誰能找到?觀察幻燈片,它都會變成什麼?板書:水--汽--雲。你見過什麼顏色的雲?
3、出示三種顏色的雲,讀句子。學習生字「黑」重點演示筆順。
4、哇這么神奇啊?那麼雲又能變成什麼呢?你們小組成員能不能從第二段里找出來,並且說一說你最喜歡雲變成的什麼?小組
匯報:板書 {雨 、 雹子、 雪}。
能不能說一說你最喜歡雲變成的那種自然現象?生隨機說,從中選一句說的好的在筆記本上寫下來。練習寫一個完整的句子。把自己喜歡的那種多讀幾遍,看看能不能背過?
5、生活習慣:自己默讀課文第三段,說說水都有哪些生活習慣。相機學習生字「池」。為什麼這么說?為什麼不是在小溪里奔跑呢,跳舞、唱歌、開大會呢?(小組討論)
四、學習水的脾氣,延伸水的作用。
1、課件出示,找出其中兩對反義詞
2、你還知道做過哪些好事或者壞事?(比如水可以洗手洗臉,打掃教室,冬天熱水暖和,夏天涼水解暑等等,有水還可以
講衛生,還可以澆花,還可以喝,人生存離不開水,變成冰會凍壞東西,還能凍著我們的小手小腳……)
五、布置作業。
1、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背過,比一比看誰背的又多又流利。
2、替水說兩句悄悄話寫在日記本上,越真誠越好。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科學性短文,課文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以充滿童趣盎然的語言呈現給學生一篇活潑生動的課文。
教學中我首先還是把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放在了前邊,從我會認開始,到片語,並且在將識字教學溶於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比如在學習:我有時候穿白衣服,有時候穿黑衣服,有時候又把紅袍披在身上……。在學習這部分課文中,首先找出里邊表示顏色的詞,其中「紅」和「白」早已學過,這一課我們一起把「黑」這個字也學會吧。通過這樣的設計達到隨文識字的目的。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由於在識字教學的時間佔用時間多了,加上我備課的時候是按照一節課四十分鍾的時間安排的,而實際課堂時間是三十五分鍾,所以在最後的課堂延伸這一塊就沒有完成。
最後,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完善每個環節,讓學生在樂學,愛學中快樂的接收知識。讓枯燥的低年級識字教學變成學生的興趣點。通過這次業務連片學習,我更是受益匪淺,希望明年的這個時候我還能再來跟大家交流學習,希望聽到大家更多的建議和意見,這對我一個成長中的語文老師來說非常重要。讓我們伴著這一級的學生共同成長吧!
❿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簡短怎麼寫
可以寫寫自己平時自己是怎麼教學生的,比如: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文中角色讀有關的句子,把自己當做那個角色,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課文,融入課文。為更好的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在教學雲變成雨、雹子、雪這一段時,我抓住了"落、打、飄"三個動詞來感受它們的不同特點,讓學生加動作表演出來。同時又結合課件演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詞的准確。然後滲透到感情朗讀上。我又請男生讀雹子的句子,女生讀雪的句子,體會雹子的力度,雪的輕盈。
在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再通過讀、說、演等各種形式,充分理解課文。學生自由讀,教師指導讀,讀得好的同學讀給大家欣賞,使整堂課聲情並茂,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融入到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