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語文易考易錯的文學常識
初中語文文學常識
文言部分:
1. 《論語》六則,選自論語的《學而》《為政》《公冶長》《述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 《扁鵲見蔡桓公》作者韓非,戰國末年韓國的公子,所著的書集先秦法家之大成。
3. 《宋定伯捉鬼》選自《搜神記》,作者干寶,字令升,東晉蔡人。
4. 《狼》選自《聊齋志異•狼三則》,作者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5. 《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紫桑人,著名詩人。
6. 《弈喻》選自《潛研堂文集》,作者錢大昕,字曉征,又字辛楣,號竹汀,清朝嘉定人,著有《廿二史考異》、《潛研堂文集》。
7. 《口技》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虞初新志》是張潮編選的筆記小說。本文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朝福建晉江人。
8. 《活板》選自《夢溪筆談》,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杭州人,科學家、文學家。
9. 《核舟記》選自《虞初新志》,本文作者魏學洢,字子敬,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10. 《說虎》選自《誠意伯文集•郁離子》作者劉基,字伯溫,浙江人,有《誠意伯文集》。
11. 《為學》選自《白鶴堂集》,作者彭端淑,著有《白鶴唐詩文集》。
12. 《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宋代道州人,字茂叔,又名濂溪先生,哲學家。
13.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溪,字夢得,唐代洛陽人,著名詩人,著有《劉賓客集》。
14. 《傷仲永》、《談孟嘗君傳》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
15.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列子,字列禦寇。
16.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孟子•公孫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孟子,名軻,字子輿,鄒人,思想家、教育家。
17. 《岳陽樓記》選自《範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18. 《醉翁亭記》選自《歐陽文忠公集》,作者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19. 《曹劌論戰》選自《左傳》,《左傳》傳說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根據魯史寫的編年體史書保存了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間的許多史料。
20. 《黃生借書說》選自《小倉山房文集》,作者袁枚,字子才,號隨園主人,清朝人,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集》。
21. 《童區寄傳》選自《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
22. 《出師表》選自《諸葛亮集》,作者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
23. 《滿井游記》選自《袁中郎集》,作者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縣人,文學家。
24. 《少年中國說》選自《飲冰室合集》,作者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著作收在《飲冰室合集》中。
25. 《陳涉世家》選自《史記•陳涉世家》,作者司馬遷。《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26. 《李廣》選自《史記•李將軍列傳》,作者司馬遷。
27. 《陳叔寶亡國》選自《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28. 《龔遂治渤海郡》選自《漢書》,《漢書》是繼《史記》之後的重要的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作者班固,自孟堅,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
29. 《馬說》選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韓愈。
30. 《捕蛇者說》選自《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
31. 《養魚記》選自《歐陽文忠公集》,作者歐陽修。
32. 《日喻說》選自《經進東坡文集事略》,作者蘇軾。
古詩、古詞及其它:
1.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選自《岑參集》,《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選自《岑嘉州集》。
2. 王勃,字子安,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四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選自《王子安集》。
3. 李白,字太白,《秋浦歌》、《黃河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天門山》、《月下獨酌》選自《李太白全集》。
4.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陽人,唐代詩人。代表作《江南逢李龜年》、《石壕吏》、《登樓》《春夜喜雨》、《羌村三首》選自《杜工部集》。
5.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詩人,他的諷喻詩有《秦中吟》、《新樂府》。《賣炭翁》、《錢塘湖春行》、《望月有感》選自《白氏長慶集》,是《新樂府》的一首。
6. 王昌齡,唐代江寧人(今南京)人,唐代詩人。代表作《出塞》選自《全唐詩》,《芙蓉樓送辛漸》選自《王昌齡集》。
7. 孟浩然,唐代襄陽人,孟浩然和王維是山水田園詩人。代表作《過故人庄》選自《孟襄陽集》,《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選自《孟浩然集》。
8. 王維,《宋元二使安西》(又名《謂城曲》)選自《王右丞集》。
9. 杜牧,字牧之,《江南春》選自《樊川詩集》。
10. 陸游,字務關,號放翁《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選自《陸游集》。
11. 《敕勒歌》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雜歌謠辭》。
12. 《木蘭詩》、《陌上桑》選自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
13. 《君子於役》選自《詩經•王風》,《蒹葭》選自《詩經•秦鳳》。《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14. 《惜誦》選自《九章》,作者屈原,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代表作《離騷》、《天問》、《九章》。
15.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選自《蘇軾詩集》,《水調歌頭 明月及時有》選自《東坡樂府》,《江城子 迷州出獵》、《浣溪沙》選自《東坡全集》。
16.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選自《稼軒長短句集》。
17.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代表作《如夢令》選自《漱玉詞》以及《武陵春》。
古曲部分:
1.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庄,元朝散曲家。《山坡羊 潼關懷古》《山坡羊 驪山懷古》選自《全元散曲》。
2. 王磐,《朝天子 詠喇叭》選自《散曲叢刊》。
3.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黎,元大都人,《天凈沙•秋思》選自《全元散曲》。
4. 喬吉,元代散曲家,《水仙子 重觀瀑布》選自《全元散曲》。
現代文部分
1. 魯迅,本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雜文、小說、散文、詩歌等,收在《魯迅全集》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選自《朝花夕拾》,《社戲》、《論雷峰塔的倒掉》(《墳》)《「友誼驚詫」論》(《二心集》)選自《魯迅全集》,《故鄉》、《孔乙己》選自《吶喊》。
2.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四川人,文學家、歷史學家。他的著作有詩集《女神》、話劇《屈原》收在《沫若文集》,《天上的街市》選自《郭沫若選集》,《爐中煤》、《立在地球上放號》。
3. 茅盾,《白楊禮贊》選自《見聞雜記》,《雷雨前》選自《茅盾文集》,《阿四的故事》選自《茅盾散文速寫集》。
4. 老舍,北京人,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著有小說《駱駝祥子》,話劇《茶館》。《小麻雀》選自《文學評論》,《在烈日暴雨下》選自《駱駝祥子》。
5. 巴金,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家》、《春》、《秋》,散文集《廢園外》、《隨想路》,《廢園外》選自《巴金文集》。
6. 葉聖陶,《蘇州園林》選自《網路知識》。
7. 冰心,原名謝婉瑩,女作家,主要作品收在《冰心選集》里,《小橘燈》選自《小橘燈》。
8. 朱自清,字佩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以及一些文藝著論,收在《朱自清文集》。《背影》選自《朱自清選集》,我們還學過他的散文《春》。
9. 呂叔湘,江蘇丹陽人,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主要著作有《中國文法要略》、《現代語法分析問題》、《呂叔湘語文論集》、《語文常談》等。我們學過他的《介紹〈應用文寫作知識〉》、《論「基本屬實」》《「偃旗息鼓」和「圓滿結束」》。《人類的語言》選自《語文常談》。
10. 吳伯簫,現代散文家,原名熙成,作品大都收在《吳伯簫文集》里,《記一量紡車》選自《吳伯簫散文選》。
11. 魏巍,字鴻傑,號紅楊樹,著有長篇小說《東方》等。《誰是最可愛的人》選自通訊集《誰是最可愛的人》。
12. 馬南邨,是鄧拓的筆名,新聞工作者、學者。主要作者有《中國救荒史》、《燕山夜話》。與吳晗、廖沫沙和寫雜文《三家村札記》。
13. 吳晗,浙江義烏人,歷史學家,《談骨氣》選自《吳晗雜文選》。
14. 楊朔,《荔枝蜜》選自《楊朔散文選》。
15. 施耐庵,《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選自《水滸傳》。
16. 吳敬梓,《范進中舉》選自《儒林外史》。
17. 曹雪芹,《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選自《紅樓夢》。
18. 蒲松齡,《大羅剎國》選自《聊齋志異》。
19. 契訶夫,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他著有《契訶夫小說選》,劇本《萬尼亞舅舅》,《變色龍》選自《契訶夫小說選》。
20. 莫伯桑,《我的叔叔於勒》選自《羊脂球》,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
21. 馬克•吐溫,《競選州長》選自《馬克•吐溫中短篇小說選》。
22. 茨威格,《世間最美的墳墓》選自《外國優秀散文選》,《成功的秘訣》選自《外國小說精選》。
23. 高爾基,《海燕》選自《高爾基全集》。
24. 普希金,《在西伯利亞礦井地層》選自《世界名詩鑒賞辭典》。
都看看吧
http://www..com/s?kw=&sc=web&cl=3&tn=sitehao123&ct=0&rn=&lm=&ie=gb2312&rs2=&myselectvalue=&f=&pv=&z=&from=&word=%B3%F5%D6%D0%D3%EF%CE%C4%CE%C4%D1%A7%B3%A3%CA%B6
❷ 初中語文常識題,要有人物,和背景的
詩仙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詩人,也是中國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二十五歲起 「辭親遠游」,仗劍出蜀。天寶初供奉翰林,因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因璘敗系潯陽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後卒於當塗,葬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陽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實的沖撞時,便轉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 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涌,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適應,李白的詩歌在藝術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像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夢游天姥吟留別》: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邱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而當大夢初醒來,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對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這種想落天外的特點,大大發展了莊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現手法,也融匯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驚嘆不已的藝術魅力,贏得了一代「詩仙」的贊譽。
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他的七言古詩(《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詩(《古風》59首); 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干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詩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盛唐大詩人,號稱「詩聖」。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齊名,世稱「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
綜觀杜甫一生思想是「窮年憂黎元」,「致君堯舜上」,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傅,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范圍。生平詳見《舊唐書》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1962年,杜甫誕生1250周年時,世界和平理事會把杜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詩魔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鄴(今陝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屬河南]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白湟十分喜愛,就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東郭宅降生了。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於洛陽[屬河南],享年75歲。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一生以44歲被貶江州司馬為界,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是兼濟天下時期,後期是獨善其身時期。白居易貞元二十六年(800)29歲時中進士,先後任秘書省校書郎、盩至尉、翰林學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寫了大量諷喻詩,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樂府》五十首,這些詩使權貴切齒、扼腕、變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親因患神經失常病死在長安,白居易按當時的規矩,回故鄉守孝三年,服孝結束後回到長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歲時,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殺,武元衡當場身死,裴度受了重傷。對如此大事,當時掌權的宦官集團和舊官僚集團居然保持鎮靜,不急於處理。白居易十分氣憤,便上疏力主嚴緝兇手,以肅法紀。可是那些掌權者非但不褒獎他熱心國事,反而說他是東宮官,搶在諫官之前議論朝政是一種僭越行為;還說他母親是看花時掉到井裡死的,他寫賞花的詩和關於井的詩,有傷孝道,這樣的人不配做左贊善大夫陪太子讀書,應驅逐出京。於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實際上他得罪的原因還是那些諷諭詩。
貶官江州給白居易以沉重打擊,他說自己是 「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長。三年後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憲宗暴死在長安,唐穆宗繼位,穆宗愛他的才華,把他召回了長安,先後做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等。但當時朝中很亂,大臣間爭權奪利,明爭暗鬥;穆宗政治荒怠,不聽勸諫。於是他極力請求外放,穆宗長慶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滿後任蘇州刺史。晚年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七十歲致仕。比起前期來,他消極多了,但他畢竟是一個曾經有所作為的、積極為民請命的詩人,此時的一些詩,仍然流露了他憂國憂民之心。他仍然勤於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經疏浚李泌所鑿的六井,解決人民的飲水問題;他在西湖上築了一道長堤,蓄水灌田,並寫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錢塘湖石記》,刻在石上,告訴人們如何蓄水泄水,認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時」, 就不會受旱災之苦了。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親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詩人,在這種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讀書十分刻苦,終成詩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樣,也嗜酒成性。 張文潛在《苕溪魚隱叢話》中說:陶淵明雖然愛好喝酒,但由於家境貧困,不能經常喝美酒,與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魚、耕田的鄉下人,地點也在樹林田野間,而白居易家釀美酒,每次喝酒時必有絲竹伴奏,僮妓侍奉。與他喝酒的都是社會上的名流,如裴度、劉禹錫等。
他在67歲時,寫了一篇《醉吟先生傳》。這個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他在《傳》中說,有個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貫、官職,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處有個池塘、竹竿、喬木、台榭、舟橋等。他愛好喝酒、吟詩、彈琴,與酒徒、詩宇航局、琴侶一起游樂。事實也是如此,洛陽城內外的寺廟、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遊過。
詩佛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濟),遂為蒲人。他官終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後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並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於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後一度家於終南山,後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業,遂與好友裴迪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服葯佯為□疾,仍被送洛陽,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後,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後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王維詩現存不滿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舊唐書·王維傳》說代宗時王縉編次王維詩 400餘篇。又王縉《進王右丞集表》雲編次王維詩文凡10卷。述古堂原藏有南宋麻沙本《王右丞文集》10卷,後歸陸心源□宋樓。北京圖書館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詰文集》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據以影印出版。元刻有劉須溪評點《王右丞集》(詩集) 6卷,《四部叢刊》據以影印,其中已雜有錢起、盧象、崔興宗等人作品。明人顧起經有《類箋唐王右丞詩集》10卷,附文集4卷,這是現存最早的王維詩注本。清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是迄今為止較好的注本。除箋釋全部詩文外,並附評語,對於作者可疑的詩歌加以說明,間有考訂;又收輯有關王維生平和詩畫評論的資料,作為附錄。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於1961年將趙注本重加校訂,排印出版。又鄭振鐸曾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用趙殿成注本等四種版本加以校勘,收入《世界文庫》中。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顧起經注本和趙殿成注本都附有注者所撰王維年譜。今人陳貽□有《王維生平事跡初探》一文,後附《王維簡要年表》(載《唐詩論叢》)。
詩鬼
李賀(790~816)
中國唐代詩人。字長吉。祖籍隴西,生於福昌(今河南宜陽)昌谷,後世稱李昌谷。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但家已沒落。青少年時,才華出眾,名動京師。父名晉肅,因避父諱(晉、進同音),終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鬱,體弱多病,只做過3年奉禮郎,卒時僅27歲。李賀一生以詩為業,其詩可分為4類。①諷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會現象。此類詩有的直陳時事,有的借古諷今。名作有《雁門太守行》、《老夫采玉歌》等。這類詩中,五古、七古較少,多為樂府詩。或借舊題,或創新題 ,大都凝練絢麗 。也有的含義隱晦,如《金銅仙人辭漢歌》。②個人發憤抒情。這類詩有個人失意困頓、疾病纏身的消沉和時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悲嘆,也有「天荒地老無人識」的不平和「世上英雄本無主」,「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豪情壯志。③神仙鬼魅題材。這類詩曲折表現他對現實的厭惡和否定。後人因此稱他為鬼才。④詠物等其他題材。這類詩總的表現了李賀詩題材的廣度和思想的深度。李賀詩想像豐富奇特,幽深奇譎,句鍛字煉,色彩瑰麗,富有浪漫氣息 。但也有少數明白易懂的詩 ,他擅長短篇,《天上謠》、《夢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其代表作,被稱為長吉體。他多寫古詩與樂府,近體很少,無七律。他的詩借鑒了齊梁宮體詩的詞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東西。由於太注意雕琢,有的詩往往詞意晦澀,堆砌詞藻。李賀曾自編其集。有《李賀詩歌集注》。生平見李商隱《李賀小傳》,新、舊《唐書》本傳,《宣室志》,《幽閑鼓吹》,《摭言》。
詩豪——劉禹錫
補充以下 還有詩豪,詩囚
詩豪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生於嘉興(今屬浙江)。貞元九年(793)中進士,登博學宏詞科。翌年舉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書。永貞元年(805),因輔助王叔文進行政治革新,先貶連州刺史,加貶朗州司馬。後回京,又貶連州刺史。歷夔州、和州刺史。大和元年(827),回
洛陽任職。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後出蘇州、汝州、同州刺史。開成元年(836),改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會昌元年(841),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臨終前撰《子劉子自傳》。
詩現存800餘首。其學習民歌,反映民眾生活和風土人情的詩,題材廣闊,風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宛轉、樸素優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潑,充滿生活情趣。其諷刺詩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擊鎮壓永貞革新的權貴,涉及較廣的社會現象。晚年所作,風格漸趨含蓄,諷刺而不露痕跡。歌頌平叛戰爭的詩,以《平蔡州》三首、《平濟行》二首最著名。尤其前者,在劉詩中有重要地位。劉詩中寄託身世和詠懷古跡一類,歷來為人稱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富於哲理意味。《西塞山懷古》、《烏衣巷》則精警超邁,韻味深長。他與白居易、令狐楚的唱和應酬分別編為《劉白唱和集》、《彭陽唱和集》。本集中還有送僧詩一卷。劉詩取境優美,精練含蓄,韻律自然富於音樂美。其律詩、絕句、古詩俱佳。七言樂府小詩吸取民歌曲調優點,音調瀏亮,節奏鮮明,適於入樂。就連《平蔡州》一類古體,也具民歌的音樂美。一些六言詩和新體詩句式、節奏、用韻都與律詩不同,逐漸向長短句演變,適於配樂歌唱。此外,劉禹錫還按《憶江南》曲調填詞二首。
劉禹錫是古文運動的積極參加者。劉文以論說文成就最大。一是專題性的,包括哲學、政治、醫學、書法、書儀等方面。二是雜文。劉禹錫的散文與其詩歌一樣,辭藻瑰麗,題旨隱微。有《劉夢得文集》、《劉賓客文集》、《劉禹錫集》。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和唐韋絢《劉賓客嘉話錄》。今人卞孝萱有《劉禹錫年譜》。
詩囚
孟郊和賈島長年生活在窮苦潦倒之中,雖然都曾得到過當時韓愈的獎掖與資助,但並沒使他們擺脫現實生活的困頓。所以在他們的詩中象"淚"、"恨"、"死"、"愁"、"苦"這樣的字眼隨處可見。所以有詩囚之稱
孟郊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隱居河南嵩山,四十多歲才中進士,只做過縣尉一類的小官。一生困頓,性情耿介,詩多描寫民間疾苦和炎涼世態。語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風格。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
(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貧困,曾游兩湖、廣西,無所遇合,屢試不第。46歲始中進士,50歲為溧陽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定居洛陽。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暴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孟郊專寫古詩,現存詩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其中有的詩反映現實,揭露藩鎮罪惡,如《征婦怨》、《感懷》、《殺氣不在邊》、《傷春》等;有的關心人民疾苦,憤慨貧富不均,如《織婦辭》、《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現骨肉深情,如《遊子吟》、《結愛》、《杏殤》等;有的刻畫山水風景,如《汝州南潭陪陸中丞公宴》、《與王二十一員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歸天台》、《峽哀》、《游終南山》等;有的寫仕途失意,抨擊澆薄世風,如《落第》、《溧陽秋霽》、《傷時》、《擇友》等,還有的自訴窮愁,嘆老嗟病,如《秋懷》、《嘆命》、《老恨》等;而「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贈崔純亮》)一類詩,雖反映了世途艱險,但也表現了作者偏激的心情。孟詩藝術風格,或長於白描,不用詞藻典故,語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淺易;或精思苦煉,雕刻奇險。這兩種風格的詩,都有許多思深意遠、造語新奇的佳作。但也有些詩過於艱澀枯槁,缺乏自然之趣。他和賈島齊名,皆以苦吟著稱,唐人張為稱他的詩「清奇僻苦主」,而蘇軾則稱「郊寒島瘦」。後來論者把孟、賈二人並稱為苦吟詩人的代表。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人民文學出版社刊印有華忱之校訂《孟東野詩集》。夏敬觀、華忱之均著有其年譜。
賈島(779~843),唐代詩人。字浪仙。范陽(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長安,見張籍。次年春,至洛陽,始謁韓愈,以詩深得賞識。後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因誹謗,貶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蟬》詩「以刺公卿」(《唐詩紀事》)。開成五年(840),遷普州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賈島詩在晚唐形成流派,影響頗大。唐代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懷民《中晚唐詩人主客圖》則稱之為「清奇僻苦主」,並列其「入室」、「及門」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孫晟等人十分尊崇賈島,甚至對他的畫像及詩集焚香禮拜,事之如神(《唐才子傳》、《郡齋讀書志》)。賈島著有《長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長江集新校》,用《全唐詩》所收賈詩為底本,參校別本及有關總集、選集,附錄所撰《賈島年譜》、《賈島交友考》以及所輯賈島詩評等,較為完備。
❸ 青蓮居士、香山居士、東坡居士、易安居士、柳泉居士、六一居士、隨園居士是誰
青蓮居士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香山居士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谷[1],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東坡居士 蘇軾
(北宋文學家、書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1-3]。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易安居士 李清照
(宋代女詞人)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柳泉居士 蒲松齡
(清代文學家)
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
蒲松齡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郭沫若曾這樣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六一居士 歐陽修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 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 他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隨園居士 袁牧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調江蘇,先後於溧水、江寧、江浦、沭陽任縣令七年,為官政治勤政頗有名聲,奈仕途不順,無意吏祿;乾隆十四年(1749)辭官隱居於南京小倉山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嘉慶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歲,去世後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稱「隨園先生」。
拓展知識
居士
居士,指舊時出家人對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稱;同時,這名詞還是文人雅士的自稱,如道家李白自稱青蓮居士,蘇軾自稱東坡居士,唐寅自稱六如居士,孫越自稱明月居士等等。
最早出現於儒家《禮記·玉藻》:「居士錦帶。」 鄭玄 註:「居士,道藝處士也。」道教人也有「居士」的稱謂,印度佛教傳入後,又被用翻譯入佛經。
在我國古代,居士一詞原出於禮記玉藻篇,在韓非子一書中,亦謂有任矞、華仕等居士,皆指頗有道藝而不求仕宦之處士。其後,我國與日本多不依經律所說之本意,而泛稱有道之處士為「居士」
❹ 我國古代有許多作家都有「居士」的雅號,下面這些「居士」分別是誰1,青蓮居士;2,香山居士;3,東坡居士;
青蓮居士:李白
香山居士:白居易
東坡居士:蘇軾
六一居士:歐陽修
易安居士:李清照
稼軒居士:辛棄疾
❺ 請找一下關於人教版語文初中階段學習到的所有著名詩人,作家,學者等的名字,表字,字型大小
初中語文文學常識總結
1、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無產階級現代文化的奠基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發表《狂人日記》,著名短篇小說《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記《而已集》、《二心集》、《三閑集》等。《朝花夕拾》是魯訊寫於1926年2月間的散文集,共10篇。《故鄉》選自小說集《吶喊》;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選自《朝花夕拾》;課文《雪》選自《野草》(《魯訊全集》第2卷);《阿Q正傳》是現代文學史上的傑作。
2、胡適(1891-1962) ,原名胡洪騂,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現代作家、學者、教育家。是中國現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胡適文存》、《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胡適文集》、《胡適作品集》等。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沫若為筆名。四川樂山人。現代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學家、社會活動家。主要文學作品有「詩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天上的街市》《靜夜》選自《郭沫若全集》。
4、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主要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滅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還有短、中、長篇小說。《短文兩篇》選自《龍.虎.狗》。
5、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後遷長安(今陝西西安),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於詩。其《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為唐代七律名篇,絕句《江雪》在唐人絕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小石潭記》選自《柳河東集》。
6、蘇軾是中國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古文學家,世稱「三蘇」。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7、史成漢,1923年出生於山西定襄縣,蒙古族,七月派詩人,1941年發表詩作,出版了詩集《彩色的生活》、《祖國》、《在祖國面前》、《愛與歌》等。
8、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理著名作家、評論家,作品擅長刻畫以及對奇特命運下個人的遭遇和心靈的熱情描摹。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傑出的中短篇小家之一。代表作有《成功的迷訣》、《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三作家》等。《列夫.托爾斯泰》選自《三作家》。
初中語文文學常識匯集
1.初中語文古代文學常識
篇目 作者 朝代 體裁 作品集 評價
《論語》十則 孔子 春秋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魚我所欲也》 孟子
《扁鵲見蔡桓公》 韓非子 戰國 《韓非子》 思想家,先秦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
《狼》 蒲松齡 清代 小說 《聊齋志異》 小說家
《歸園田居》(其三)《飲酒》《桃花源記》 陶淵明 東晉 詩人
《過故人庄》 孟浩然 唐代 五言律詩 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代 七言律詩 著名詩人
《書湖陰先生壁》《傷仲永》《登飛來峰》《墨池記》 王安石 唐代 七言絕句 唐宋八大家之一
《為學》 彭端淑 清
《木蘭詩》 南北朝 樂府民歌
《賣油翁》《醉翁亭記》 歐陽修 宋
《觀滄海》《龜雖壽》 曹操 東漢(魏) 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唐 五言律詩
《望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石壕吏》《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唐 五言律詩
《如夢令》 李清照 宋 小令(詞)
《西江月》《清平樂村居》《破陣子》 辛棄疾 宋 詞
《口技》 林嗣環 清代 虞初新志
《核舟記》 魏學 明朝
《孫權勸學》 司馬光 北宋 政治家史學家
《黃鶴樓》 崔顥 唐
《陋室銘》《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秋詞》 劉禹錫 唐 七言律詩七言絕句
《泊秦淮》《赤壁》 杜牧 唐 七言絕句
《夜雨寄北》《無題》 李商隱 唐 七言絕句
《愚公移山》 列禦寇
《愛蓮說》 周敦頤 宋
《黔之驢》《始得西山宴遊》《記小石潭記》 柳宗元 唐 永州八記
《相見歡》 李煜 南唐 詞
《觀書有感》 朱熹 宋 七言絕句
《三峽》 酈道元 北魏 地理學家散文家
2009年中考語文文學常識復習大全(人教版)
中考文學常識復習題
1.散文按表達方式分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最重要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
2.說明文按說明對象的不同分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兩種。說明順序有三種即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3.說明文的結構特徵有總—分、分—總、總—分—總等三種。
4.常見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打比方、舉例子 列數字、作比較、分類別。說明語言的准確性,是說明文最基本的特徵。
5.新聞的特徵是用事實說話。新聞的六要素是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新聞的結構包括五部分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6.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樣式。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用擬人、誇張等藝術手法,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對兒竟進行思想和知識的教育。
7.描寫人物的方法有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
8.記敘的六要素是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9.人物傳記分為自傳和小傳。自述生平的文章是自傳;記述他人生平的文章是小傳。
10.散文詩,它既有詩歌的特點,講究押韻和節奏,又有散文的特點,比較有氣勢。
11、書信包括稱呼問候、正文、祝語(結尾)、署名、日期等五部分。
12.科幻小說是科學文藝的一種形式。是以幻想的形式表 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人們通常把科學、幻想、小說作為它的三要素。
13.魯迅,原名周樹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等。
14.《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本文選自《朝花夕拾》。
15.《社戲》選自《吶喊》,體裁是短篇小說。
16.《阿長與<山海經>》的作者是魯迅,選自《朝花夕拾》,《雪》、《風箏》選自他的散文詩集《野草》。你還能寫出兩篇出自這部散文集的文章題目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
17.《藤野先生》選自《朝花夕拾》,是魯迅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中回憶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期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對於自己的老師,作者只寫過三個人,分別是壽鏡吾、章太炎 和藤野先生。點撥:壽鏡吾是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的;章太炎是在《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中寫的。
18.《故鄉》選自《吶喊》,作者魯迅。這篇小說以「我」回故鄉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主要通過閏土、楊二嫂二十多年前後的變化,描繪了辛亥革命後十年間中國農村經濟蕭條,揭示了衰敗的悲慘景象,廣大農民生活痛苦的社會根源,同時表達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19.《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選自《且介亭雜文》,作者是魯迅。
20.《孔乙己》選自《吶喊》,作者是魯迅。寫出我們學過的他的任意兩篇課文的篇名《雪》、《故鄉》。點撥:只要是學過的魯迅的作品即可。
2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詩人、學者,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抒情散文。
22.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話劇《龍須溝》《茶館》等。
23.郭沫若,現代著名的作家、詩人、戲劇家、歷史學家,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歷史劇《屈原》等。本文節選自《屈原》 。《天上的街市》選自《郭沫若全集》作者是郭沫若。
24.聞一多,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著作收在《聞一多全集》
25.《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作者是現代著名詩人臧克家。
26.《珍珠鳥》的作者是當代作家、畫家 馮驥才。
27.《沁園春 雪》的作者是毛澤東,「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詞的題目。
28.《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和《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兩則新聞的作者是毛澤東。
29.《蘇州園林》的作者葉聖陶,原名紹鈞,字聖陶,我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編輯家。
30.《中國石拱橋》是一篇說明文,作者茅以升,中國橋梁學家、教育家,著有《中國古橋與新橋》。
31.《蘆花盪》的作者是現代著名作家孫犁,選自《孫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紀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說《荷花澱》。
32.《故宮博物院》的作者是黃傳惕。
33.《大自然的語言》的作者是我國氣象學、地理學家 竺可楨。本文屬於事理說明文。
34.《奇妙的克隆》的作者是談家楨。
35.《我的母親》選自《胡適自傳》,作者胡適,字適之,是現代著名的學者。他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
36.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敬業與樂業》的作者是梁啟超。
37.《談生命》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謝婉瑩,現代著名的女作家、兒童文學家。
38.《紫藤蘿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是當代 女作家宗璞。
39.《理想》的作者是當代詩人流沙河。從表達方式和內容看,《理想》是哲理詩。
40.《化石吟》是一首詠物詩,作者是張鋒。
41.《老王》的作者是楊絳。
42.《看雲識天氣》是一篇說明文,是朱泳據有關資料改寫的。
43.《羚羊木雕》的作者是張之路,這是一篇記敘文。
44.鄧稼先,我國研製和發展核武器的重要技術領導人,為我國成功研製原子彈、氫彈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貢獻。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給他迫授了「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45.《鄧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他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46.《安塞腰鼓》的作者是劉成章。
47.《斑羚飛渡》選自《和烏鴉做鄰居》,作者是沈石溪。
48.《敬畏自然》節選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是嚴春友。
49.《雲南的歌會》選自《沈從文散文選》,原文標題是「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作者沈從文是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稱謂)。
50.《端午的鴨蛋》選自《汪曾棋全集》,作者是汪曾棋,江蘇高郵人,作家。
51. 蕭乾,作家、記者、翻譯家。《吆喝》選自《北京城雜憶》。
52.傅雷,翻譯家、文藝評論家。本文選自《傅雷家書》。《傅雷家事兩則》作者是傅雷。
53.《我愛這土地》作者艾青,是詩人(稱謂)。
54.《我用殘損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詩人(稱謂)。
55.《那樹》的作者王鼎鈞是台灣當代作家。
56.《鄉愁》作者餘光中,台灣詩人。
57.《雨說》的作者是鄭愁予,是台灣詩人。代表作有《錯誤》、《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被稱為「浪子詩人」。
58.《爸爸的花兒落了》選自《城南舊事》,作者是台灣(地名)作家林海音。
59、、我國古典四大名著是:《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紅樓夢》。
60、曹雪芹,名 ,字雪芹,號夢阮,清代小說家。《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小說的頂峰之作。小說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線索,描寫了以賈家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興衰史,反映了封建社會晚期廣闊的社會現實。
61、《水滸》又稱《水滸傳》,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白話小說。作者是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
62、「智取生辰綱」寫的是楊志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傑的派遣,押送生辰綱往東京,在途中被晁蓋、吳用等奪取的經過。
63、寫出下面人物的綽號。 吳用:智多星 楊志:青面獸 白勝:白日鼠
64、《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描寫了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集中表現了統治集團之間政治和軍事斗爭。作者是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
65、《西遊記》是一部神話小說,作者是吳承恩。
66、《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作者吳敬梓,清代(朝代)小說家。《范進中舉》選自《儒林外史》。
6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68.墨子,名翟,是春秋戰國時期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公輸》選自《墨子·公輸》。
69.《孟子》是儒家經典之一。孟子,名軻,字子輿,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孟子·公孫丑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
70.《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在創作手法上,多採用賦、比、興的創作手法。
71.《錢塘湖春行》選自《白氏長慶集》,作者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朝大詩人。
72.陶淵明,東晉時期的文學家和詩人,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歸園田居》的作者是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
73.《陋室銘》的作者是唐朝文學家劉禹錫。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就成為一種文體。
74.《愛蓮說》的作者是北宋 哲學家周敦頤。
75.杜甫的《望岳》寫於唐朝「開元盛世」時期,《春望》和《石壕吏》寫於「安史之亂」前期。
76.杜甫,字子美,唐朝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有《杜工部集》。
77.《三峽》選自《水經注》,作者酈道元,北魏(朝代) 地理學家。
78.《記承天寺夜遊》的作者是蘇軾,北宋文學家。
79.《渡荊門送別》的作者是唐朝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李白。
80.《小石潭記》選自《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是唐(朝)文學家。字子厚,因其出生於河東,故又稱柳河東。其人文名遠播,與韓愈並稱「韓柳」,和韓愈、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等七人並稱「唐宋八大家」。
81.《岳陽樓記》選自《範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死後謚號文正。
82.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宋朝的文學家。
83.《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稱這部書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作者司馬遷,西漢(朝代)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陳涉世家》選自《史記》。
84.《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這部書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史書整理編輯的。
85.《左傳》傳說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曹劌論戰》選自《左傳·庄公十年》。
86.《送東陽馬生序》節選自《宋學士文集》,作者宋濂是明朝初期的文學家。本文的「序」,並非序言,而是贈序。本文從得書之難、求師之難、道路之難、生活之難等四方面,敘述了自己年輕時求學的艱苦經歷,意在勉勵馬生專心學習,刻苦攻讀,將來能有成就。
87.屈原,戰國時期偉大的詩人。他的作品主要有《離騷》、《天問》、《九章》等。
88.《皇帝的新裝》的作者是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他一生寫了160餘篇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等。
89.《列夫·托爾斯泰》:節選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奧地利的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的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90.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他的四大悲劇是《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喜劇是《威尼斯商人》。
91.高爾基是前蘇聯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母親》,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海燕》是高爾基在1901年3月寫的「幻想曲」 《春天的旋律》的結尾部分,原題為「海燕之歌」。
92.《我的叔叔於勒》選自短篇小說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羊脂球》,長篇小說《漂亮朋友》等。
93.《變色龍》選自《契訶夫小說選》,作者契訶夫是俄國作家,代表作有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劇本《萬尼亞舅舅》等。
94.外國文學的人物畫廊中,有四個著名的吝嗇鬼,他們是法國戲劇家莫里哀筆下的阻巴貢,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台,俄國作家果戈理筆下的潑留希金,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筆下的夏洛克。
95. 《最後一課》是法國作家都德寫的一篇表現法國人民愛國思想的小說,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戰爭。
96. 《荒島餘生》選自《魯濱孫漂流記》,作者是英國小說家笛福。這部小說記述了魯濱孫在荒島上生活的經歷,在島上的第24年,他搭救了一個野人,給他取名星期五。
97.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
98.《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作者是羅迦·費·因格,美國實業家。
99《偉大的悲劇》選自《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作者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
100.《喂——出來》選自《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說選》,作者星新一 ,是日本現代小說家。
練一練
1、下列相關文學常識連線,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阿長與山海經》――魯迅――《朝花夕拾》
B、《背影》――朱自清――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C、《桃花源記》――陶淵明――東晉詩人
D、《愛蓮說》――周敦頤――唐代哲學家
2、下列相關文學常識連線,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戰爭與和平》――列夫·托爾斯泰――俄國
B、《海燕》――高爾基――前蘇聯
C、《丑小鴨》――童話――安徒生
D、《小石潭記》――柳宗元――宋代
3、下列相關文學常識連線,有誤的一項是( )
A、《羊脂球》――莫泊桑――法國
B、《三國演義》――羅貫中――明代
C、《儒林外史》――吳敬梓――清代
D、《史記》――司馬光――漢代
4、下列相關文學常識連線,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變色龍》――契訶夫――俄國――短篇小說家
B、《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亞――英國――著名戲劇家
C、《鄒忌諷齊王納諫》――《左傳》――戰國
D、《我用殘損的手掌》――戴望舒――雨巷詩人
5、下列相關文學常識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天上的街市》這首現代抒情詩,藉助聯想和想像描寫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圖景,表現對黑暗現實的憎惡和對理想生活的嚮往。
B、《論語》是語錄體散文,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
C、《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司馬遷。
D、宋代宋濂寫的《送東陽馬生序》敘述自己年輕時求學的艱難困苦,說明了是否學有所成,關鍵在於自己的勤奮和專心與否的道理。
6、下列關於文學常識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郭沫若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古文學家,他的第一部詩集是《女神》。《天上的街市》就選自這部詩集。
B、冰心,原名謝婉瑩,我國現代著名散文家、兒童文學家,她寫的詩歌,飽含著深刻的哲理。
C、餘光中,我國台灣著名詩人,他寫的抒情詩《鄉愁》抒發了強烈願望。
D、《春》、《背影》都是朱自清的散文。前者借景抒情,激勵人們抓緊春光努力工作,奮發向上;後者抒發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7、下列關於文學常識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丹麥著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代表作有《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和《皇帝的新裝》等。
B、被稱為「聊齋先生」的蒲松齡,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長篇小說《聊齋志異》。
C、《伊索寓言》相傳為古希臘奴隸伊索所作。
D、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觀刈麥》是一首諷喻敘事詩,它描寫了農民在夏日割麥的辛苦和貧婦在田中拾穗的辛酸,表達了對農民的深切同情。
8、《岳陽樓記》、《小石潭記》的作者分別是 和 。
9、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 》,收錄了從西周到 時期的詩歌305篇,這些詩歌分為 三部分。
10、葛朗台是法國小說家 筆下的人物,夏洛克是俄國作家____筆下的人物;林黛玉、林沖則分別是我國古代小說家___和____筆下的人物。
11、《吶喊》的作者是 ,我們所學的短篇小說《 》、《 》、《 》都選自這部小說集。
12、《我用殘損的手掌》、《鄉愁》、《雨說》分別由台灣詩人____、_____和_____所作。
❻ 我國歷史上的文學「居士」有很多,他們都是誰
我國歷史上的文學「居士」有很多,他們都有:
唐宋:
青蓮居士——李白(唐代大詩人)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詩人)
耐辱居士——司空圖(唐詩人)
烏傷居士——傅翕(南北朝梁善慧尊者)
蓮峰居士——李煜(南唐後主)
龍丘居士——陳慥(北宋詩人)
無盡居士——張商英(北宋名相)
姑溪居士——李之儀(北宋文學家)
山谷居士——黃庭堅(北宋文學家)
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學家)
范仲淹居士——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學家)
斜川居士——蘇過(北宋文學家)
翠微居士——薛紹彭(北宋書法家)
一佛居士——鄭俠(北宋文學家)
鹿門居士——米芾(北宋書法家)
草堂居士——魏野(北宋詩人)
六一居士——歐陽修(北宋文學家)
東坡居士——蘇軾(北宋文學家)
淮海居士——秦觀(北宋詞人)
後山居士——陳師道(北宋官員、詩人。)
清真居士——周邦彥(北宋著名詞人)
至游居士——曾慥(北宋末、南宋初)
稼軒居士——辛棄疾(南宋詞人)
華陽居士——陶弘景(南宋思想家,醫葯家,煉丹家,道士)
彝齋居士——趙孟堅(南宋畫家)
簡齋居士——陳與義(南宋詞人)
蘆川居士——張元干(南宋詞人)
石林居士——葉夢得(南宋詞人)
後村居士——劉克庄(南宋文學家)
深寧居士——王應麟(南宋學者)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詞人)
茶山居士——曾畿(南宋詩人)
蘆川居士——張元干(南宋詞人)
灌園居士——計有功(南宋文學家)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詩人)
遂初居士——尤袤(南宋詩人)
於湖居士——張孝祥(南宋詞人)
幽棲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詞人)
深寧居士——王應麟(南宋學者)
元明清:
無諍居士——劉迎(金文學家)
雲林居士——倪瓚(元代畫家)
湛然居士——耶律楚材(元政治家、詩人)
瑁湖居士——陸居仁(元書法家)
清容居士——袁桷(元代著名作家)
衡山居士——文徵明(明畫家、文學家)
聖華居士——丁雲鵬(明畫家)
梅村居士——吳偉業(明代詩人)
青藤居士——徐渭(明晚期文學藝術家)
石頭居士——袁宏道(明文學家)
滄溟居士——李攀龍(明文學家)
香光居士——董其昌(明書法家)
六如居士——唐寅(明畫家、文學家)
遵岩居士——王慎中(明散文家)
溫陵居士——李贄(明文學家)
蓮溪居士——薛論道(明散曲家)
慎娛居士——李流芳(明文學家、畫家)
蝶庵居士——張岱(明末清初文學家)
梅溪居士——錢泳(明清文學家)
柳泉居士——蒲松齡(清文學家)
瓠岡居士——史震林(清文學家)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學家、經學家)
明珊居士——招子庸(清文學家)
萬松居士——錢載(清詩人、畫家)
板橋居士——鄭板橋(清書畫家、文學家)
芹溪居士——曹雪芹(清文學家)
隨園居士——袁 枚(清文學家)
太炎居士——章炳麟
破塵居士、圓明居士——雍正皇帝
瓠岡居士——史震林(清文學家)
天瓶居士——張照(清代書法家)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學家、經學家)
葦間居士——邊壽民(清代畫家)
樵山居士、觀白居士——張崟(清代畫家)
晚學居士——吳熙載(清篆刻家)
瓶庵居士——翁同龢(咸豐六年狀元,近代史頗有影響政治家)
仁山居士——楊文會(清末佛學家)
無競居士——張之洞(清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
近當代:
太炎居士——章炳麟(國學大師)
曲園居士——俞樾(國學大師)
量守居士——黃侃(國學大師)
忍寒居士——龍榆生(民國四大詞學大師之一)
南山居士——林峰(香港詩詞學會創會會長)
苑北居士——啟功(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
九一居士——王加洪(當代新銳詩人)
三竹居士——陳任(國學大師)
蓬山居士——包德帥(文化學者)
一行居士——鍾文芳(當代著名旅行家、學者)
兩湖居士——彭唐元(文化部文華閣書畫院一級書畫師)
桃園居士——劉啟勝(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
茂林居士——吳玉如(當代著名書法大師)
寒汀居士——江寒汀(當代花鳥畫家,藝術家)
松岩居士——徐松安(現當代著名國畫大師)
清風居士—— 黃莽(當代著名詩人,詩詞活動家)
居士,既指舊時出家人對在家信道信佛的人的泛稱;亦指古代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的隱士;同時,這名詞還是文人雅士的自稱,如李白自稱青蓮居士,蘇軾自稱東坡居士,阿袁(即陳忠遠)自稱葯愚居士,等等。
最早出現於《禮記·玉藻》:「居士錦帶。」 鄭玄 註:「居士,道藝處士也。」道教人也有「居士」的稱謂,佛教傳入後,被用翻譯入佛經,形容在家修佛的人。
佛教中之居士是梵語gr!ha-pati,巴利語gaha-pati的中文意譯,在印度常與古來所稱之長者混同,後佛教西漢時期傳入我國,在家修佛者亦稱為居士。如印度之維摩、賢護等常修佛道之在家菩薩,及我國梁代傅大士、北魏劉謙之、唐代李通玄等能通佛道之在家者。在道教中,居士又可用來泛指在家修道之男子為居士,亦有稱女在家修道之女子為居士者。
梵語gr!ha-pati,巴利語gaha-pati。音譯迦羅越、伽羅越。意譯長者、家主、家長。指印度四姓中吠舍種(梵vais/ya )之人物,或在家有道之士。經、律典籍中,常稱吠舍種之人物為居士,如《中阿含經》卷一水喻經、《長阿含經》卷二十二世本緣品、《大品般若經》卷一、《放光般若經》卷一等所載。而《大智度論》卷九十八等,則稱居家有道之士為居士。
在我國,居士一詞原出於禮記玉藻篇,於韓非子一書中,亦謂有任矞、華仕等居士,皆指頗有道藝而不求仕宦之處士。其後,我國與日本多不依經律所說之本意,而泛稱有道之處士為「居士」。
❼ 誰誰誰是什麼居士。 如李白是青蓮居士。 快快快,在此謝謝大家。
白居易,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