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都是哪些類型
1、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包括
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等各種文體類型。
2、
閱讀題解題時對於自然科學類的一般能從上下文中找到答案,往往剩最後一個需要推敲。有的就是明顯錯誤的。社科類的要讀個兩三遍,讀完一遍應該就能解決幾個問題,剩下幾個有兩個選項不能決定的,實在推不出來就按第一印象,別在上面浪費太多時間。
B. 高考語文閱讀理解有哪幾類
高考語文閱讀題,包括大閱讀和小閱讀。小閱讀主要是社科類文章,設題類型為選擇題;大閱讀主要為散文小說兩大類;較少有人物專訪等實用類文體。
C. 求高一語文閱讀技巧與答題格式,(包括古詩鑒賞題與文言文賞析題)
您好 具體如下:1.標題作用:
(1)全文的線索,推動情節發展
(2)總結文章內容,點名主旨(突出主題)
(3)形式新穎,吸引讀者
(4)反映人物情感變化
2.動詞理解:XX生動表現了人(事)物XX的特點(情狀)(或描繪出一幅……的場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詞語的表達效果
(2)分析:修辭+修辭作用
比喻:用XX比喻XX,表現了(事物)……的特點,表達了(人物)……的特點
擬人:把XX擬人化(或賦予人的情感),生動形象的表現了……的特點(或描繪出……的畫面,寫出了事物……的特點)
排比:使句式更整齊,氣勢更強調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點
反問:這個反問句的意思是……,以強烈的語氣表達了(人物)……的感情
設問:開頭出現,其作用通常為「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文中或結尾出現,其作用通常為「引起了對……的問題的關注(或引人深思),給人以啟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體,生動表達了什麼感情或特點
引用:引用詩句,其作用通常為「增強文章的文學氣息,使文章語言更優美(或引用詩句是為了說明……)」
引用故事,神話傳說,其作用通常為「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4.文章運用表現手法作用:
(1)對比,作用:XX和XX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點
(2)象徵,作用:使文章立意深遠,含蘊深刻
(3)伏筆,作用:對將要出現的XX事物作暗示,為情節發展作鋪墊
(4)照應,作用:使文章結構嚴謹,使文章主題更加鮮明,使文章更加嚴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現環境,營造氛圍,抒發情感,突出主題
5.某段起什麼作用:
(1)開頭,作用:A、引起下文
B、點名所要描寫的對象
C、照應文章標題
D、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E、為情節發展埋下伏筆
(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B、為情節發展埋下伏筆,推動情節發展
(3)結尾,作用:A、總結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應前文
D、照應題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畫線句、段運用何種描寫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裡、神態、正面、側面描寫
(2)壞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作用:(1)人物:表現人物XX的特點,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質、思想)
(2)環境:烘托一種XX的氣氛,表達一種XX的思想感情
7.用簡潔的言語概括文章(或文段)內容:誰+干什麼+結果怎麼樣
8.本文(某段)運用什麼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9.簡要概括文中事物特點:首先分析文章的結構,注意文中的連接詞(首先、其次、還、然後、也、最後、此外……),這些詞語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點。
來點小技巧——初中語文答題
(一)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 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6、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聯繫上下文,圍繞主題,挖掘出句子深層含義,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語言就可以了。
(四)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答: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 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語文答題公式及常見修辭方法
一﹑修辭格與體會文章表達。
1﹑讀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地描寫了……,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形象生動 。②擬人:……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賦與人的情感與性格來寫,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動(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誇張:……採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聯想奇特,富於形象感。 ④反問:……採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用反問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語氣更強烈,表達的思想也更強烈。 ⑤排比:……採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的情景,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節奏明快,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⑥對偶:……採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抒發了作者對……的感情,節奏明快,富於音樂美。
二、插敘的作用。
1、讀出插敘的語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聯系。
2、公式: ……採用了插敘的寫法,既對文章……的內容加以補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題(或豐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歸納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寫人為主:記敘了……贊揚了……表達了…… ②記事為主:記敘了……(批評了)歌頌了……表現了…… ③寫景狀物:採用了……手法,藉助……描寫,贊揚了……抒發了…… ④游記:描寫了……表達了……感情 ⑤議論文:文章論述了……闡明了……
四、記敘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時間:以……的時間為序(或線索)來寫,使記敘的過程更清楚。 ②地點:以……的轉換為序來寫,為人物提供活動環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來寫,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豐富鮮明。 ④人物:以……的活動來寫,推進故事情節向前發展。
五、描寫手法的作用。
1、讀出描寫手法在語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確描寫類型及相關知識: ①外貌(肖像)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徵 ②語言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內心世界 ③動作(細節)描的主要作用就是顯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徵,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態)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復雜的心理主刻畫,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寫了……的樣子,表現了……
語言:……的語言,生動、傳神地展示了……內心,表現了……
動作:用運……的詞語,生動、准確地刻畫了……
心理:……等詞語寫出了……,表現了……
六、環境描寫的作用。
1、找出文段開頭或中間及末尾的環境描寫語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寫,寫出了……的景色(或環境),烘託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質。 ②……的景物描寫,結合人物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寫,反映了……的情景,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調。
七、論證方法 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關的論證方法。
2、明確知識: ①例證法主要是增強說服力,通過一兩個典型事例,可以使闡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②引證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實內容,增強說服的權威性,極具力度和信度。 ③正反對比論證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論證更為深刻。 ④比喻論證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使論證更為具體生動形象。
3、公式:
例證法:採用了舉例的方法,以……來說明……的觀點,列舉詳實,說服力強。
引證法:採用了引證法,以……的名言來說理,增強說服的權威性,極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對比論證法:採用了正反對比論證法,以……來論述,深刻。
比喻論證法:採用了比喻論證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闡明了……
八、仿寫句子。
公式: 1、數清例句的字數。 ②弄清例句所採用的修辭手法(沒有修辭手法的除外)。 ③讀懂例句與所要仿寫的句子在概念和現象上的聯系。
九、對對聯。
公式: ①名對名,形對形,動對動; ②山對川,日對月,天對地; ③注意上下聯語意的相關、相融。
十、讀圖題。
公式: ①分析畫面構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麼,畫面的主題詞或標題是什麼,畫面中的人物語言有什麼。 ②給漫畫寫題目的公式:題目+內容+啟發。 ③結合畫面含義,說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啟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見,要分要點來寫(寫成1、2、3) ④給畫面定標題,要不能離開畫面含義或寓意。 ⑤說畫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聯想到B,A、B具有共性。
十一、探究題。
公式: ①分析所給的語段從中得出的結論。 ②分析所給的圖表數據變化情況,得出結論。 ③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結論,但最好分1、2、3來表達。 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議時,要具體寫明1、2、3點。
十二、概括題。
公式: ①分析所給的語言材料要找出幾則材料的共性,然後用一句話表達。 ②分析所給的語言材料,找出每則材料所講現象的重點,然後用一句話綜合表達。當然也可以寫成「我的發現是1、2、3點」。 ③分析所給的名著閱讀選段內容,然後從中找出關鍵情節或人物語言,動作,再用一句語言來概括人物的性格。?
公式:
1、要能寫出1一6冊名著導讀內容相關章節里的人物特徵性的語言。 ②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③寫出相關章節的故事情節。 ④寫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稱。 ⑤如果要求用精煉的語言從作品內容、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寫作手法中選擇一個方面對文學名著進行評點,最好考慮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題。
十三、名著閱讀。
公式:
1、要能寫出1一6冊名著導讀內容相關章節里的人物特徵性的語言。 ②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③寫出相關章節的故事情節。 ④寫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稱。
⑤如果要求用精煉的語言從作品內容、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寫作手法中選擇一個方面對文學名著進行評點,最好考慮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題。
十四、寫信。
公式: ①注意書信格式(開頭稱謂頂格寫,「此致」、「敬禮」的位置,寫信人的署名,寫清年月日)。 ②用簡明的文字寫明材料的事實。 ③表示祝願、希望等的內容放在書信內容最後面。
十五、編簡訊。
公式: ①用「滬」一類的字簡寫地名。 ②材料事實編寫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幹內容來寫。
十六、詩文佳句賞欣。
公式: ①推敲詞語運用,注意用「生動」、「形象」、「逼真」等詞語。格式為:……用運的好,描寫了(或刻畫了)……,十分形象、生動、傳神。 ②從修辭格來賞欣,見前面修辭格。 ③從詩文整句的思想性來賞欣,要從詩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來寫,類似於解釋詩句。
十七、說明文學家(或文學作品)風格。
公式: ①寫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寫明作者作品的特徵。 ②結合作者具體作品中的「詩文句」來說明特點。
十八、文言句子劃分停頓。
公式: 1、帶有「故」、「是以」等標志的句子,在這些詞語之後畫斜線。 2、名詞作狀語的,在這個詞語之前劃。 3、「可以」類實際是兩個詞語,在「可」後劃。 4、主語和謂語之間劃。 5、謂語與賓語之間劃。
十九、結合語境說加點詞語在文中的特殊含義。
公式: 1、先解釋這個詞的本義。 2、……描寫了(或刻畫了)…… 3、……意思是……
二十、前後照應。
公式: 1、在文章開頭、中間、結尾找出關鍵詞。 2、……與……相互照應,表現了……
二十一、巧設懸念。
公式: 1、在文章開頭找出作者所設的懸念(關鍵詞)。 2、……,使文章情節曲折、跌宕起伏。
二十二、文章開頭寫景語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寫景物的特色。 2、……描寫了……,為下文寫……打下了伏筆。
二十三、記敘線索。
公式: 1、分析線索種類:1、以「物」為線索;2、以「事」;3、以「人」;4、以「時間」;5、以「感情」。 2、以……為線索,串連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現了主題。
二十四、稱謂變化。
公式: 1、找出人物稱謂的變化詞語。 2、採用第一人稱,親切、真實。 3、稱謂變化也反映了情感的變化。
D. 高考語文閱讀理解有哪幾類例如文學類社科類現代文小說
1、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包括 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等各種文體類型。
2、 閱讀題解題時對於自然科學類的一般能從上下文中找到答案,往往剩最後一個需要推敲。有的就是明顯錯誤的。社科類的要讀個兩三遍,讀完一遍應該就能解決幾個問題,剩下幾個有兩個選項不能決定的,實在推不出來就按第一印象,別在上面浪費太多時間。
E. 高一語文閱讀技巧
語文閱讀理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
(一)語文閱讀理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讀材料
所謂「讀材料」,就是要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讀全文內容,把握文章主題。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層次和段落。在瀏覽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後,應記住文章的要點,重要的結論以及一些關鍵性的人名、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人名、地點可用鉛筆在試卷上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
閱讀理解試題的文字材料主要用來測試學生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有的採用一個句子,有的採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內容廣泛,題材各異。以題目的難易程度分析,人們常常把它們分為表層理解和深層理解。所謂表層理解就是對文中的客觀事實 的感知和記憶;所謂深層理解是根據文中的客觀事實, 在認真思考後進行邏輯推理、總結或概括,得出結論。
通常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讀,首先要重點理解文章的體裁是記敘文還是說明文。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閱讀過試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來講,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類的閱讀理解的解題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個辦法。
有的學生要用順讀法,就是先讀短文後讀題目,然後再讀短文尋找正確答案。有的學生採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四個選項不讀)後讀短文, 最後尋找答案。我比較贊成倒讀法,因為這種閱讀方法是帶著問題閱讀,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系密切的信息,從而節省了閱讀時間。「倒 讀法對表層理解的題目(提問時間、地點、原因等)效果最好,對深層理解的題目,要從短文的整體內容出發,進行概括和總結,分析所提供選項,作出准確的判斷。
因此,解答這類題的中心步驟就是閱讀,既要閱讀短文,又要閱讀題目。閱讀時要注意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就可以對文章後面所給的問題,分別用「一次判斷」、「逐個分析」以及 「排除法」等方式來進行判斷解答了。
F. 高一語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在高一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做好每一道閱讀理解題,有利於我們提高學習成績。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一語文閱讀理解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高一語文閱讀理解(一)
我曾經想過,如若人們開始愛惜光陰,那末他的生命的積儲是有—部分耗蝕的了。年青人往往不知珍惜光陰,猶如擁資巨萬的富家子,他可以任意揮霍他的錢財,等到黃金垂盡便吝嗇起來,而懊悔從前的浪費了。
最近的一個秋日的傍晚,我在近郊散步,我迎著蒼黃的落日走過去,復背著它的光輝走回來,足踩著自己的影子。「我是牽著我的思想在散步,」我對自己說,「我是蹤躡著我的影子,看我趕不趕得過它?」我攜著我的思想一同散步。它是羞怯得畏見陽光,老躲在我的影子里。使得我和它談話,不得不偏過頭去,傴僂著身子,正如一個高大的男子低頭和身邊的女子說話,是那麼輕聲地,絮絮地。
我們走著走著,不知從哪裡來的一枚樹葉,飄墜在我們的腳前。那樣輕,怕跌碎的樣子。要不是四周是那麼靜寂,我准不會注意。但我注意到了,我撿了起來,我試想分辨它是什麼樹葉?梧桐的,楓樹的,還是樗櫟的?但我恍若看到這不是一張樹葉,分明是一張日歷,一張被不可見的手扯下來的日歷。這上面寫著的是一個無形的字:「秋。」
「秋!」我微喟一聲。
「秋,秋。」我的思想躲在我的影子里和答我。
我感到有點遲暮了。好像這個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陰。
「逝去的光陰。」我的思想如刁鑽的精靈,摸著了我的心思。
「光……陰。」這兩個平聲的沒有低昂的字眼,在我的耳邊震響。
光陰要逝去么?卻借落葉通知我。我豈不曾擁有過大量的光陰,這年青人唯一的財產,一如富賈之子擁有巨資。我曾是光陰富有者。同時我也想起了兩個惜陰的人。
正是這樣秋暖的日子,在很早很早以前。家門前的禾場上排列著一行行的谷簟,在陽光下曝曬著田裡新收割來的穀粒。芙蓉花盛開著。我坐在它的蔭下,坐在一隻竹籮裡面——我的身子還裝不滿一竹籮——玩著谷堆里捉來的蚱蜢螳螂和甲蟲,我玩著玩著,無意識地玩去我的光陰。祖父匆匆出去,匆匆回來,復匆匆出去,不肯有一刻休息。但是他珍惜也沒有用,他僅有不多的光陰。等到他在一個悄然的夜晚,撇下我們而去時,我還不懂他為什麼要離開我們,原來他把光陰用盡了。
還是在不多年以前,父親寫信給我說:「你現在長大了,應該知道光陰的可貴。聽說你在學校里專愛玩,功課也不用功……」父親也珍惜起光陰來了。大概他開始憂光陰之窮匱,遂於無意中把憂心吐露給我。在當時我不是能領會的。我仍是嫌光陰過得太慢。「今天是星期一呢!」便要發愁。「什麼時候是聖誕節呢?」雖則我並不喜歡這異邦的節日。「怎樣還不放假呢?」我在打算怎樣過那些佳美的日子。光陰是推移得太慢了,像跛腳的鴨子。於是我用歡笑去噪逐它,把它趕得快些。正如執棰的孩子驅著鴨群,唿哨起快活的聲音促緊不善於行的水禽的腳步,我曾用歡笑驅趕我的光陰。
「你曾用歡笑驅趕你的光陰。」我的思想像「回聲」的化身,復述我的話。
但是很久不那麼做了。竟有一次我坐在房裡整半天不出去。我伏在案前,目視著陽光從桌面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我用一根尺,一隻表,來計算陽光的足在我的桌面移動的速度,我觀察了計算了好久。驀然有一種感觸浮起在我的腦際,我為什麼干這玩意兒呢?我看見了多少次陽光從我的桌面爬過,我又多少次看見陽光從我的窗口探入,復悄悄地退出。我慣用雙手交握成各種樣式,遮斷它的光線,把影子投在粉壁上,做出種種動物的形狀,如一頭羊,一隻螃蟹,一隻兔;或則喝一口水,朝陽光噴去,令微細的水滴把光線散成彩虹的顏色。何時使我的心變成沉重,像吝嗇的老人計數他的金錢,我也在計算光陰的速度呢?我曾譏笑惜陰人之不智,終也讓別人來譏笑自身么?
「你也在計算光陰的速度了。」我的思想像幸災樂禍似的,揶揄我。
真的,我在計算光陰的速度了。我重新諦視這片葉,上面仍依稀顯現著無形的字:「秋。」
另一天,從另一枝柯上,會有不可見的手扯下另一片樹葉——是一張日歷——那上面寫的應該是另一個字:「冬!」
「冬。」我的思想似乎失去了回答的氣力。
「秋,……冬。」又是兩個沒有低昂的平聲的字眼,像一滴涼水滴進我的心胸,使我有點寒意。我不能再散步了,我攜著我的思想走回家,正如那西洋婦人攜著她的狗,施施歸去。此後我就想起,如若人們開始愛惜光陰,那末他的生命的積儲是有一部分耗蝕的了。
(選自《陸蠡散文選》,有刪節)
10.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在描寫散步的見聞時,很自然地把這種見聞轉化為細膩的對話描寫,體現了作者敏銳的感覺、復雜的思想,也表現了作者對時間的深刻認識。
B.陸蠡的爸爸勸他「應該知道光陰的可貴」之時,也是憂慮自己光陰窮匱之始;無奈年少的陸蠡想的卻是「什麼時候放假呢」,他還嫌光陰走得太慢。
C.「我曾用歡笑驅趕我的光陰。」這句話里包含了多少痛心和無奈啊。光陰是無窮無盡的,光陰又是慳吝而無情的,人總是少年輕年日,遲暮惜光輝。
D.作者這篇文章藉助詩意的聯想,把議論隱含在飽含詩情的記敘和描寫之中,對光陰有著沉痛的反思,這種反思將使我們更清醒地審視自己,珍愛光陰。
11.我坐在竹蘿里玩耍時,爺爺卻來去匆匆,作者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12.作者看到一枚落葉為什麼即刻聯想到「秋」?聯想到「逝去的光陰」?
13.陸蠡散文風格獨特,思想脫俗,技巧超群,請從構思、結構、主題中選擇一個方面,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認識。
高一語文閱讀理解答案
10.A
11.爺爺來去匆匆體現了他對光陰的理解與珍視,「我」一直在玩,說明「我」那時不懂光陰的匆匆,不珍惜光陰。爺爺匆匆的腳步與我在竹籮里玩耍形成對比,用爺爺的珍惜時間反襯我的不珍惜時間。
12.作者是帶著光陰意識來看落葉,看秋天的。因為光陰是沿著春夏秋冬推移的,而人是沿著出生、成長、衰落、死亡推移的人生過程進行的,人生過程與四季過程相似。秋天在四季中的位置正如壯年在人生過程中的位置一樣,所以,秋天到來,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人生的衰老,容易產生 傷感和孤獨的情緒。
13.構思:作者精於構思,這篇文章運用擬人化的手法,讓「思想」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體,成為和他如影隨形的朋友。(2分)作者牽著「思想」在近郊散步,以和「思想」的對話方式展開文章內容,以思考啟發思考,以智慧激發智慧,令人耳目一新。(3分)
結構:結構上首尾圓合。(1分)這篇文章起於「如若人們開始愛惜光陰,那麼他的生命的積儲是有一部分耗蝕的了」,也終於這句話,強調了光陰的可貴。(2分)主體部分先用散步的形式引起,然後按照時間順序,依次描寫了爺爺、父親和我對光陰的態度和反思。(2分)
主題:這篇文章的觀點即「如若人們開始愛惜光陰,那麼他的生命的積儲是有一部分耗蝕的了」。(2分)它告訴人們: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當一個人意識到了這點,他往往已經浪費了許多寶貴的生命;然而,也只有浪費過生命的人,才會意識到光陰的可貴。(3分)
高一語文閱讀理解(二)
我一直很羨慕那些從小就得到父愛並懂得父愛的人。
因為我對父愛的認識是經過漫長的'恨才轉化而來的。
我的名字不是父親取的,父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一個地地道道的文盲。在我滿月的時候,父親特意請來鄉里一個挺出名的算命先生,得知我五行缺金,又因為父親希望我長大有出息,能夠跳出窮山村,於是算命先生便給我掐出這樣一個名字:金翔。然而,就因為這個名字,我的童年很孤寂——小夥伴們常玩的「打仗」的游戲,是不會讓我加入其中的——他們會咬文嚼字般地稱:金——翔,今天要投降,多不吉利呀!於是就把我一個人孤零零地晾在一旁。
那種感受父親是顧及不到的。也不知父親是沒進一天學堂,還是成天忙於繁重的農活卻仍無法脫離貧困,而造成他長年陰沉著臉和暴躁的性情,加上那望子成龍的心切,便構成他對我獨特的管教方式——娃兒的出息是罵出來打出來的!而我對父親的恨,也正是在這一次次的領教中,不斷加劇加深的。
當我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天,一口氣沖上山頂,哭了,——不是為自己十年寒窗所獲的美好前途,成為全村羨慕的第一個大學生,而是為自己終於脫離父親的管制,實現不想見到他的夢想!所以,對向來節儉的父親大辦酒席,忙著招待前來祝賀的鄉親的那個勁兒,不屑一顧;所以,在沖出家門的時候,我是那樣急急迫迫而義無反顧,一點兒不顧及父親的黯然神傷……
在省城念書的前兩年,我沒有回過一次家,沒有認真給父親寫過一封信,就連每次收到他託人寄來的生活費,也只是應付性地寫上「錢已收到,勿掛念」的類似的短語。直到大三那年,直到父親託人給我寫來一封書信時,我的靈魂和良知才受到了一次強烈的震動,我才開始懂得該如何去咀嚼和閱讀自己生命中一再忽略的、仇恨的那份沉重的父愛——
信是父親找上初中的小侄子寫來的,沒什麼要緊事,只是問我好不好而已。可信寫了滿滿幾頁,只因小侄子詳細地講明父親來信的原因,說是父親那晚做一個夢:他夢見自己吃饃,拿起來剛咬了一口,兩顆大牙就莫名其妙地沒了,一看呢,饃上一片血紅,牙都粘在上面……驚醒之後,父親便再也睡不著了。於是天剛亮就找小侄子寫信。而這一切呢,僅僅因為老家流傳著一種說法,說是夢見大牙掉是要死親人的。而父親首先想到的是他離家在外求學的兒子。
讀到這里,我對迷信的父親的所為,嗤之以鼻,甚至憤然。最後,小侄子講了一個令他驚訝不解的事,說他就在鋪開紙,提筆欲寫時,卻因一時記不起我的大名而猛然頓住了,結果遭到父親的訓斥:「虧你狗崽子還念這么多書,記性也恁賴,叫——金翔。」「金——祥」於是小侄子一邊念叨一邊寫在紙上。「寫錯了!寫錯了!……」小侄子說當時父親望著他剛寫下的名字大聲喊著,緊接著,從他手裡奪過筆,在紙上硬邦邦地寫下「金翔」兩個字後,訥訥地告訴他:「我這一輩子只識這兩個字!小侄子說他當時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他說,要知道,全村人都知道二爺他老人家一字不識,包括他自己的名字呀!
——因為這就是父愛!除了父愛,便再無法解釋這種奇異而真實的現象!那一刻,我那對父親的恨包裹著而變得無知、粗礪與麻木的靈魂,被深深地灼痛了,蘇醒了!我禁不住地淚流滿面,雙手捧著書信、朝著家鄉,驀然跪下——向父親,向我那一生付出了大愛卻得不到理解、更別說回報的父親,懺悔,懺悔……
9.請概括文中「我」對父親情感的變化過程。(4分)
答:____________
10.「我一直很羨慕那些從小就得到父愛並懂得父愛的人」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父親的哪些行為表現出了對「我」的深深的愛?請概括作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中的父親認為:「娃兒的出息是罵出來打出來的。」請就他的這種管教孩子的理念方法談談你自己的看法。(3分)
高一語文閱讀理解答案
9.從仇視----感動-----理解------內疚(懺悔)。(1點1分)
10.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調,引出下文小時的「我」對父親的誤解以及後來對父愛的深刻理解,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曲折、真實地表現出「我」對父愛的震驚、感謝之情。(感情基調1分,手法1分,內容分析2分)
11.① 特意請人為我命名。② 因我考上大學而大辦酒席。③夢醒後首先想到是他離家在外 求學的我。④一生只認得並寫出我的名字。(答對1點1分,2點3分,3點4分)
12.①不與父親溝通、為父親對「我」考上大學的興奮不屑一顧、上大學後沒有回過家、對父親的來信應付等。②年少的「我」沒有發現父愛,所以才渴望父愛,對父親有淡漠的情感,這是成長過程中的過錯,而不是「我」本身的錯誤。等到感覺出父愛後,「我」的懺悔表現了「我」善良的本質,對父親無私愛的感謝之情,文章對這種「感情變化」是贊同的。(言之有理即可。)
G. 高中語文閱讀一般考什麼類型
論述類一篇和文本類(或實用類)一篇,論述類就是給篇文章,後面三個或兩個選擇題(原文找答案)加一道主觀回答題(考驗概括能力)。文本類包括散文,小說,實用類包括人物傳記,采訪稿等,由於實用類一般答題比較簡單,所以主要還是考文本類的散文和小說,那麼散文又有很多種,這里就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