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有效進行課堂小練筆
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今天,「小練筆」也走進了語文課堂教學中。所謂課堂小練筆,就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隨機地學寫一些小片斷、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點。課堂小練筆安排得合理,落實得有效,不僅能讓我們的語文課變得更加靈動和亮麗,更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呢?筆者結合這幾年的實踐教學經驗,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遷移仿寫時練筆
課文是最好的寫作範文。這些課文無論是謀篇布局還是段落描寫都向學生傳遞著最精彩、最准確的語言和方法。語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這樣的文章,給學生比較合適的角度或適於遷移的局部進行模仿,教師要善於抓住這樣的時機知道學生進行「小練筆」。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課後練習5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寫「原野熱鬧非凡」的。「原野熱鬧非凡。」這句話是這一段的中心句,作者通過寫「成片的大豆發出笑聲」、「挺拔的高粱像是在樂呵呵的演唱」、「榛樹葉子紅得像一團團火」這些事物來表現原野很熱鬧。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總結這一段的寫作方法,即作者是先總寫原野很熱鬧,再通過不同的事物來分寫原野是如何熱鬧。然後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素材,讓學生圍繞一個主題來寫一段話。如:公園里百花盛開,美麗極了。然後問學生:你打算寫哪些花,從哪幾個方面寫,學生從各個角度描繪了花的多和美。之後,老師又問:除了寫花,你還想寫什麼?顯然,學生的思路打開了,寫的內容豐富了。學生有寫花的、有寫操場熱鬧的、有寫晚餐豐盛的,而且寫得都比較具體,達到了訓練要求。通過這樣的「小練筆」,學生就會積極運用課文中段落的表達方式和規律,把課文的表達方式內化為自己的寫作技巧。又如:在教學《孔子游春》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把大自然比作一位偉大的母親,「廣袤的的大地是她寬廣的胸懷,茂密的森林是她飄逸的長發……」我先指導學生品味這段話中,作者運用了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再讓學生去想像並模仿課文的句式說一說大自然還有哪些景物像她的什麼呢?學生的練筆中,出現了很多精彩的句子,有學生這樣寫到:「奔騰的長江,是她流動的血液,潔白的雲朵是她神秘的面紗,粉紅的桃花,是她綻放的笑臉。」……當學生大聲朗讀自己富有個性的「小練筆」時,就能切實感受到自己的長進、提高,從而獲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感。
二、空白懸念處練筆
在我們的教材中,有很多課文常留有一些留白之處,有時出現在故事情節中,有時出現在人物的對話中……這些空白是文章內容的深化,給學生留下了想像、延伸的空間。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空白」點,引導學生感悟和品味語言文字,把作者隱而未發的意思表達出來,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表達的意圖。在教學《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一文時,課文寫到四十年後,美穗子和她的家人專程來中國看望當年照顧她的聶將軍。對於兩人見面的情景,課文隻字未寫。我讓學生對兩人見面的情景,特別是兩人的語言、動作、神態進行補白,不僅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也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聶將軍至仁至義的高尚品質,以及對中日友誼的重大意義。《印度洋上生死夜》一文中,結尾這樣寫道:「克勒松,你現在可以安息了……」這個省略號是一個難得的訓練點。我這樣引導:「同學們,當皮埃爾看到報紙,了解到昨天沒有船隻損壞和人員傷亡後,他還對妻子說了些什麼?」讓學生對「……」進行補白。學生對於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對於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自然有很多話要說。有學生這樣寫道:「親愛的,真對不起,沒能救下你,請你原諒我。可是你一個人的死卻換回千萬條生命,相信你在天堂聽到這個消息也會高興的。等著我,有一天,我會去找你的。親愛的,我愛你。安息吧!」一個舍己為人、充滿愛與責任的英雄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此刻的皮埃爾不僅是一位英雄,更是一個愛妻子的好丈夫。這樣的補白,既豐滿了人物形象,又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三、放飛想像時練筆
在教學《望月》一課,可以先引導學生品讀小外甥眼中的月亮,通過反復朗讀、品味,感受小外甥的聰明、愛幻想的特點。然後問道:「在你的眼中,月亮像什麼?」在音樂的渲染下,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想像自己眼中的月亮,寫成一段話。學生用童心碰童心,用童言引發童言,他們在想像中,感受到月光下優美的意境和作者詩一般美的語言。這樣,學生的讀與寫得到了有機的結合,而且使「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的眼裡是不一樣的」這一理念深入人心。在《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課中,在學生通過充分朗讀,對談遷這一人物有了初步的認識後,可以設計這樣一個練筆,從兩句中選擇其中的一句作為開頭,想像談遷在北京的遭遇並寫下來。
(1) 那是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談遷……
(2) 那是一個黃沙彌漫的早晨,談遷……
(3) 談遷因勞累過度而病倒了,可是他……
在音樂的渲染下,學生根據提供的開頭進行想像描寫,他們在想像中體會到談遷重寫《國榷》的異常艱辛,感受到談遷面對厄運不屈服,不低頭,堅定信念的高貴品質。有學生這樣寫到:「談遷因勞累過度而病倒了,可是他仍在奮筆疾書。夜深人靜,昏黃的燈光下,他在和時間賽跑,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必須爭分奪秒地完成這部史書。夜晚是孤獨的,沒有人陪伴這位老人,更沒有人給予他支持和幫助;夜晚是殘酷的,寒冷和飢餓常常侵襲著這位老人;夜晚是短暫的,當老人抬起布滿血絲的眼睛時,天已經亮了……談遷不顧自己多病的身體,日夜不停,一遍遍地補充,一次次地校對,努力使自己編的史書更加完備、准確。」從學生的練筆中不難發現,學生對於文中人物的形象已把握得相當精準,寫作已經成了他們傾吐自己心聲的主渠道了。
四、搜集資料練筆
教學《埃及的金字塔》一課時,在指導學生理解了埃及金字塔的外觀宏偉、構造精巧後,可以設計這樣一個練筆: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徵,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埃及人是充滿智慧的,我們中國人民也是如此,我國有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有不可思議的圓明園,有氣勢恢宏的秦兵馬俑等等,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一個歷史古跡,收集有關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學習本課的寫法,寫一篇介紹性的文章。教師可以課前安排學生在多媒體教室查找資料,資料搜集後,組織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討論,形成練筆。這樣的小練筆,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情感,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與文本真真切切地對話、暢談,尋覓一個最佳的結合點進行練筆。讓筆尖的滑動,從容地記錄學生自己思想的軌跡,審視揣摩自己的體驗與理解、創造和延伸。讓課堂小練筆留駐課堂的無限精彩,真正成為語文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❷ 淺談如何做好課堂小練筆
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今天,「小練筆」也走進了語文課堂教學中.所謂課堂小練筆,就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隨機地學寫一些小片斷、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點.課堂小練筆安排得合理,落實得有效,不僅能讓我們的語文課變得更加靈動和亮麗,更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呢?筆者結合這幾年的實踐教學經驗,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遷移仿寫時練筆
課文是最好的寫作範文.這些課文無論是謀篇布局還是段落描寫都向學生傳遞著最精彩、最准確的語言和方法.語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這樣的文章,給學生比較合適的角度或適於遷移的局部進行模仿,教師要善於抓住這樣的時機知道學生進行「小練筆」.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課後練習5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寫「原野熱鬧非凡」的.「原野熱鬧非凡.」這句話是這一段的中心句,作者通過寫「成片的大豆發出笑聲」、「挺拔的高粱像是在樂呵呵的演唱」、「榛樹葉子紅得像一團團火」這些事物來表現原野很熱鬧.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總結這一段的寫作方法,即作者是先總寫原野很熱鬧,再通過不同的事物來分寫原野是如何熱鬧.然後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素材,讓學生圍繞一個主題來寫一段話.如:公園里百花盛開,美麗極了.然後問學生:你打算寫哪些花,從哪幾個方面寫,學生從各個角度描繪了花的多和美.之後,老師又問:除了寫花,你還想寫什麼?顯然,學生的思路打開了,寫的內容豐富了.學生有寫花的、有寫操場熱鬧的、有寫晚餐豐盛的,而且寫得都比較具體,達到了訓練要求.通過這樣的「小練筆」,學生就會積極運用課文中段落的表達方式和規律,把課文的表達方式內化為自己的寫作技巧.又如:在教學《孔子游春》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把大自然比作一位偉大的母親,「廣袤的的大地是她寬廣的胸懷,茂密的森林是她飄逸的長發……」我先指導學生品味這段話中,作者運用了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再讓學生去想像並模仿課文的句式說一說大自然還有哪些景物像她的什麼呢?學生的練筆中,出現了很多精彩的句子,有學生這樣寫到:「奔騰的長江,是她流動的血液,潔白的雲朵是她神秘的面紗,粉紅的桃花,是她綻放的笑臉.」……當學生大聲朗讀自己富有個性的「小練筆」時,就能切實感受到自己的長進、提高,從而獲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感.
二、空白懸念處練筆
在我們的教材中,有很多課文常留有一些留白之處,有時出現在故事情節中,有時出現在人物的對話中……這些空白是文章內容的深化,給學生留下了想像、延伸的空間.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空白」點,引導學生感悟和品味語言文字,把作者隱而未發的意思表達出來,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表達的意圖.在教學《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一文時,課文寫到四十年後,美穗子和她的家人專程來中國看望當年照顧她的聶將軍.對於兩人見面的情景,課文隻字未寫.我讓學生對兩人見面的情景,特別是兩人的語言、動作、神態進行補白,不僅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也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聶將軍至仁至義的高尚品質,以及對中日友誼的重大意義.《印度洋上生死夜》一文中,結尾這樣寫道:「克勒松,你現在可以安息了……」這個省略號是一個難得的訓練點.我這樣引導:「同學們,當皮埃爾看到報紙,了解到昨天沒有船隻損壞和人員傷亡後,他還對妻子說了些什麼?」讓學生對「……」進行補白.學生對於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對於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自然有很多話要說.有學生這樣寫道:「親愛的,真對不起,沒能救下你,請你原諒我.可是你一個人的死卻換回千萬條生命,相信你在天堂聽到這個消息也會高興的.等著我,有一天,我會去找你的.親愛的,我愛你.安息吧!」一個舍己為人、充滿愛與責任的英雄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此刻的皮埃爾不僅是一位英雄,更是一個愛妻子的好丈夫.這樣的補白,既豐滿了人物形象,又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三、放飛想像時練筆
在教學《望月》一課,可以先引導學生品讀小外甥眼中的月亮,通過反復朗讀、品味,感受小外甥的聰明、愛幻想的特點.然後問道:「在你的眼中,月亮像什麼?」在音樂的渲染下,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想像自己眼中的月亮,寫成一段話.學生用童心碰童心,用童言引發童言,他們在想像中,感受到月光下優美的意境和作者詩一般美的語言.這樣,學生的讀與寫得到了有機的結合,而且使「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的眼裡是不一樣的」這一理念深入人心.在《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課中,在學生通過充分朗讀,對談遷這一人物有了初步的認識後,可以設計這樣一個練筆,從兩句中選擇其中的一句作為開頭,想像談遷在北京的遭遇並寫下來.
(1) 那是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談遷……
(2) 那是一個黃沙彌漫的早晨,談遷……
(3) 談遷因勞累過度而病倒了,可是他……
在音樂的渲染下,學生根據提供的開頭進行想像描寫,他們在想像中體會到談遷重寫《國榷》的異常艱辛,感受到談遷面對厄運不屈服,不低頭,堅定信
❸ 小練筆怎麼寫
急!懸賞 100 有一次,我數學考了100分,可發下來後,我卻發現我錯了一道計算題。可老師卻沒發現,給我了100分。第二天,我就找老師把分數改了。可我卻一點也不後悔,因為,我領悟到了:誠實最可貴! q 蠟燭是什麼?蠟燭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顆小沙粒,蠟燭是一種平凡而偉大的力量。蠟燭在黑暗的時候燃起,在光明的時候熄滅,似乎太微不足道了。可是,我要為無私的蠟燭唱一支贊歌。
蠟燭的一生很平淡,白的、紅的,五顏六色的,頭上豎起一個羊角辮。生命就從羊角辮上開始。漸漸地,火苗吞沒了羊角辮,開始熔化蠟燭的身體。滴滴蠟珠猶如一串串淚珠,凝固了。古人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來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是啊!
蠟燭的精神不僅是古人贊美的對象,而且是我們的榜樣。
所以,蠟燭的一生是輝煌的,從生到死,始終為人們奉獻著光明。在電燈走進千家萬戶的當今時代,蠟燭的作用好像消失了。不!
沒有。在停電的時候,蠟燭仍然有著自己的用途,玉柱似的白燭安送西去的靈魂,瑪瑙般的紅燭喜迎新生的家庭。還有那五彩的生日燭,象徵著又一歲的開始,每一根都洋溢著幸福的紀念。在微微燭光下讀書,感到溫暖,在微微燭光下行走,感到安適。
在贊頌蠟燭的同時,也不由得想起了孜孜以求、誨人不倦的老師。他們就像蠟燭,時間的火苗熔化著老師的青春。老師是學生征程中的蠟燭,永遠為學生勝利的終點,而教誨則是那不滅的燭光,永遠照亮著學生的心靈。
蠟燭啊!
我贊美你,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身體!
老師啊!
我歌唱你,教導了學生,衰老了自己!
自己刪一些吧 我家陽台的文竹格外與眾不同,它不像一般的文竹不過一、二十厘米高,它少說也有一米高。春天是文竹最好的生長季節,我隔三差五地噴水,它就像吃了激素一樣,幼芽陸續從根部探出嫩黃色的小腦袋,幾天工夫就長成嫩綠色的「英俊少年」;老生的文竹也不甘示弱,深綠色的枝幹越長越高,眼看就要長到屋頂了。不行,我得給它找到新空間,於是我將枝幹繞著晾衣服繩子,小心地把它的頭朝下。晚上,我把媽媽叫到陽台看我的傑作,媽媽微微地一笑,摸著我的頭說:「傻孩子!」我莫名其妙,用懷疑的眼光打量著媽媽,心想:她一定是嫉妒我的聰明!大約過了一個星期,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那根被我彎下的枝幹頭部好像長了眼睛一樣,只沖下長了一小段,就發現方向不對,又毅然地抬起頭,勇敢地向上生長。媽媽在我身後笑出聲來,「看,我給文竹找的新家。」說著,她拿出一個長方形的鐵絲網,「我們把它沖著太陽的方向固定在房頂,這樣文竹就可以順勢長滿房頂。」看著文竹越長越旺,爭先恐後地爬滿房頂,我和媽媽開心地笑了,媽媽接著說:「成長的過程,難免會犯一些錯誤,走一段彎路,但始終要保持積極向上的狀態。」我也頗有感觸地說:「犯錯誤就要及時改正,對吧?」媽媽說:「太對了!這正是我對你的希望,同時也是文竹給予我們的共同啟示。」 答案補充
再給你篇:梅 花 在百種花草中,有許多美麗而漂亮的花草,比如是:亭亭玉立的紅玫瑰,代表英雄烈士的英雄花――木棉花,呼喚春天的桃花,勇於攀登高峰永不低頭常常居高臨下的爬山虎。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能在冬天裡寒風襲襲和大雪紛紛的環境條件下仍然頑強地開花的梅花. 梅花的樹乾和一般樹乾的差不多,不像我家的木棉花樹那樣粗壯的。每當到了冰涼的冬天梅花就結出了一朵朵雪白的的花朵,清清的香味從花朵里撒播出來令人心曠神怡。就和宋朝詩人王安石所寫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它不但有著雪白的小花和使人心曠神怡的清香,還有著一種頑強生活,勇於向困難挑戰。 這一種頑強生活,勇於向困難挑戰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就像在13棵《理想的風箏》里講了劉老師是一個失去了左腿,只靠一跟木棍行走的人他還頑強的生活著。 啊!我喜歡梅花更喜歡它的那一種頑強生活,勇於向困難挑戰的品質
蠟燭是什麼?蠟燭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顆小沙粒,蠟燭是一種平凡而偉大的力量。蠟燭在黑暗的時候燃起,在光明的時候熄滅,似乎太微不足道了。可是,我要為無私的蠟燭唱一支贊歌。
蠟燭的一生很平淡,白的、紅的,五顏六色的,頭上豎起一個羊角辮。生命就從羊角辮上開始。漸漸地,火苗吞沒了羊角辮,開始熔化蠟燭的身體。滴滴蠟珠猶如一串串淚珠,凝固了。古人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來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是啊!
蠟燭的精神不僅是古人贊美的對象,而且是我們的榜樣。
所以,蠟燭的一生是輝煌的,從生到死,始終為人們奉獻著光明。在電燈走進千家萬戶的當今時代,蠟燭的作用好像消失了。不!
沒有。在停電的時候,蠟燭仍然有著自己的用途,玉柱似的白燭安送西去的靈魂,瑪瑙般的紅燭喜迎新生的家庭。還有那五彩的生日燭,象徵著又一歲的開始,每一根都洋溢著幸福的紀念。在微微燭光下讀書,感到溫暖,在微微燭光下行走,感到安適。
在贊頌蠟燭的同時,也不由得想起了孜孜以求、誨人不倦的老師。他們就像蠟燭,時間的火苗熔化著老師的青春。老師是學生征程中的蠟燭,永遠為學生勝利的終點,而教誨則是那不滅的燭光,永遠照亮著學生的心靈。
蠟燭啊!
我贊美你,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身體!
老師啊!
我歌唱你,教導了學生,衰老了自己! 上面的就是我寫的
❹ 小練筆怎麼寫
所謂「小練筆」就是圍繞某一個重點或中心,進行范圍小、篇幅短的習作練習.在閱讀教學中,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進行小練筆訓練,不僅可以減緩作文的坡度,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學生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那麼,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小練筆訓練呢?下面談些我的具體的做法.
一、變換角度,抓改寫.
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織,重新表達,既可以幫助小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可以為學生創造練筆的機會,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古詩教學中,可經常採用這種方法來提供學生練筆的機會.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古詩大多都是淺顯易懂的,在學生理解詩句的基礎上,可引導他們把自己當作詩人,將這些古詩改寫成自述式的現代文.如教學《楓橋夜泊》這首詩時,為了讓學生能充分地感受到詩人張繼當時內心的孤獨、寂寞、憂愁,我設計了這樣的一段導語:在秋風蕭瑟的夜晚,詩人張繼隻身坐船來到江南,將船停泊在楓橋邊,漫天霜華,寒氣襲人,他看著江邊的楓樹和漁船上的點點燈火,聽著烏鴉凄慘的叫聲和寒山寺悠揚回盪的鍾聲,肯定是愁緒萬千、難以入眠,相信此時此刻的張繼一定有許多話想說,你能幫他把內心話說出來嗎?這樣,讓學生通過角色體驗走進詩人的心靈世界,他們的感受一定會不同尋常,有話可說可寫.
在現代文教學中也同樣可以採納這種方法.如《石榴》這篇課文介紹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生長過程,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看做是可愛的石榴,來介紹自己,在作自我介紹時,可根據從文中了解的、插圖上和生活中觀察到的,分別介紹石榴的生長過程和果實的特點.當然,還可逆反課文中的某一條件,引導想像條件變化對事情變化的影響,讓學生在正反比較中強化理解.《第八次》中布魯斯連打了7次敗仗,但他沒有灰心,在看到蜘蛛第8次結網成功後,他也從中受到了啟迪和鼓舞,在第八次戰爭中,終於趕跑了外國侵略軍,這次抵抗成功了.假如布魯斯沒有看到蜘蛛結網,打了7次敗仗後從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結果又會是怎樣呢?讓學生從對比中體會到「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有志者事竟成」這個道理.
二、空白之處,抓擴寫.
作者常常會運用「空白」的藝術,把一些內容留給讀者自己.在課文中,有些地方寫得很含蓄,或簡練,給學生的思維留下了想像的空間.學這樣的文章時,我充分抓住這些「空白」,讓學生把寫得簡練的地方補寫具體,把寫得含蓄的地方補充完整,學生通過填補這些「空白」,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卧薪嘗膽》一課時,當講到「勾踐夫婦來到吳國……受盡了屈辱」,學生此時已經能感受到勾踐夫婦飽受屈辱、備受艱辛、歷經磨難,但是「屈辱」這個詞對於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為了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屈辱」,讓勾踐這一人物形象在他們的腦海中豐富、飽滿起來.我飽含深情地說:「同學們,身為越國國君的勾踐身不由己,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淪為了吳王的奴僕,給吳王養馬駕車,舂米推磨,受盡了屈辱,僅僅就這些而已嗎?想像一下:在寒風刺骨的冬天,勾踐在中秋月圓的夜晚,勾踐______,吳王面對給他做牛做馬,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勾踐,又會怎樣去羞辱他呢?」學生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們急切地拿出筆,想一吐為快.
除了抓重點詞引導學生想像外,有時文中出現的省略號也是可充分地利用的資源.在教學《掌聲》一課時,當講到受到掌聲鼓勵後的小英,「她不再憂郁,開始和同學們一起交談、游戲,甚至還走進了學校的舞蹈房……」開朗起來的小英還會做些什麼呢?讓學生展開想像,從而深化他們對主題的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幫助.用愛去溫暖別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愛.
三、示例模仿,抓仿寫.
兒童都有著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寫是從閱讀到獨立寫作過程中起橋梁作用的一種有效的訓練形式.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可模仿的例子,指導學生進行仿寫,降低習作的難度,激發他們習作的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習作能力.仿寫可分為仿篇和仿段,在練筆訓練中,可以以仿段為主.自然段的段式結構有好幾種,例如在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接觸最多的是總分段式,學生對這種結構的概念可能還比較模糊,所以在練筆前要先對這種結構方式向學生進行分析講述.如教學《「東方之珠」》一課時,當講到第5自然段「一到夜晚,整個香港就成了燈的海洋……如同閃光的長河奔流不息」時,我先問學生:「你從哪裡看出夜晚的香港是『燈的海洋』?」學生說道:從「港灣里閃耀的燈光」和「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車燈」中可以看出,然後再告訴他們:這一自然段以「一到夜晚,整個香港就成了燈的海洋」一句為總起句,後面都是寫燈的海洋的具體場景,這種結構段式就叫做總分段式.接著,可趁熱打鐵,讓學生仿照第5自然段的寫法,圍繞「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熱鬧起來」寫一段話,讓學生活學活用,當堂掌握這種結構段式.除了結構仿寫,還可以進行修辭手法的模仿訓練.《西湖》這篇課文中出現了許多比喻句,比喻句中的比喻詞可謂豐富多彩——「猶如」、「像」、「彷彿」、「宛如」,可先讓學生找出這些比喻句,並說說是把什麼比作什麼,用了比喻句有什麼好處.在此基礎上,我隨機布置小練筆:「請你仔細觀察我們學校的花壇,在描繪這些植物時也用上比喻的修辭手法,讓這些植物更生動、更形象.」由此可見,給學生提供有效的模仿對象和語言表達形式,可以促使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奇思妙想,抓續寫.
有些文章的結尾寫得比較留有餘地、耐人尋味,給學生留有巨大的猜想空間.因此,可以讓學生通過合理的想像把這樣的猜想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學《小稻秧脫險記》一課,當講到最後「一陣微風吹過,小稻秧高興得跳起舞來.他們吸足了營養,又向上挺了挺身子」時,學生已經能感受到經過噴霧器大夫的幫助,此時的小稻秧肯定是十分健康、快樂的,再也不是先前那些臉色蠟黃、奄奄一息、危在旦夕的小稻秧了,他們已經脫險了.學生的臉上洋溢著微笑,他們為小稻秧的脫險而感到高興,可是故事到這兒並沒有結束,接下來還會發生更有趣的故事,於是可因勢利導:「小稻秧遭遇雜草的危害,經噴霧器大夫的幫助脫險後,又遭遇了害蟲的侵襲,小稻秧的命運又將如何呢?它們能再一次脫險嗎?請你將這個故事繼續編下去,看誰編得更有趣、更生動.」此時學生的思維活躍,紛紛拿出紙和筆,饒有興致地寫起來.學生展開大膽想像,讓整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把小稻秧、害蟲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這與他們對課文透徹的理解和豐富的情感體驗是分不開的.
總之,小練筆訓練,可以把語言形式的運用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學寫,讀寫結合,使理解和運用相得益彰.
❺ 如何指導學生寫好小練筆
根據《課程標准》的精神,中年級作文訓練應是「著重寫段、搞好過段」。為了實踐這一訓練要求,教材中開設了一種新的作文課式——小練筆。小練筆,就是讓學生結合語文教學中的有關寫作知識,進行仿寫型的作文小練習。它是中年級作文練習形式中的一種,其目的是增加小學生作文的次數,培養學生勤於動筆的好習慣。但不少三年級學生面對習作總是苦於無事可寫,無話可說,其痛苦之狀令人擔憂。那麼如何寫好小練筆,讓它為閱讀點睛,為習作奠基,構建高效作業呢?一、捕捉激情,及時練寫課後的小練筆一般是在課文的啟發下,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而做的練筆。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閱讀,深入理解和體驗,而有所感悟就能有感而發而積極思考,展開豐富而合理的想像,拓展思維空間。理清寫作思路寫出自己獨特的想法,體驗自我情感的表達。不可千篇一律,這樣才能寫出屬於自己的文章來。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天在我們身邊都會有許多事情發生。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應該有敏銳的觀察力,要善於捕捉一些稍縱即逝的生活片斷、教學片斷,抓住學生的激情及時布置好小練筆。如前不久學校里舉行為災區人民捐款,班裡很多家庭不富裕的孩子主動捐出了不少錢,於是布置學生寫自己對此事的看法,學生紛紛提筆,寫作興趣極高。又如春天剛到,不少孩子便在操場上放起了風箏,風箏五花八門,孩子們玩得興高采烈,於是建議他們把看到的寫下來,孩子有實際體驗,樂於表達,有話可寫。這樣的練習看似平常,其實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二、大膽選材,點燃興趣每個人都有創新的潛能,陶行知先生曾說「人類社會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小練筆雖小,卻能處處妙筆生花,創造出處處的新意。引導學生煉出一雙火眼金睛的慧眼,對所閱讀文章不滿意之處,添油加醋,稍加修改進行創新小練筆。從中得到創造體驗,享受創新的樂趣,進行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如給《晏子使楚》中的晏子加上一段外貌描寫以突出他的身材矮小和智慧勇敢;《草船借箭》一文中給周瑜、諸葛亮添加幾處神態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使文章的情節更生動,人物形象更鮮活……「領異標新二月花」,寫好創新小練筆,人人、天天、處處、實踐創新的表述,享受創意寫作帶來的樂趣。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難的一種內在的心理因素,是學習知識的動力。學生對他所學的東西一旦有了興趣,就會不知疲倦,越學越愛學。學生的習作也是如此。只有學生對習作有興趣才會願意寫,樂於寫,因此在學生學會留心觀察、積累素材的基礎上我又指導學生大膽選材,自由練筆。在平時的小練筆教學中我除布置一些續編故事,寫讀後感之外,還布置了一些半命題作文和自由習作,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他們根據實際自主選材。三、互評互改,逐步完善俗話說:「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生習作也是如此。葉聖陶先生曾經提出:「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該如何去引導指點學生,使他們養成這種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項目。」互批互改作文批改法應該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習作過程中,學生不僅是一個被評的客體,更應是評價的積極參與者。學生通過互批互改,不僅可以從別人的進步與缺陷中,發現自己作文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失誤,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更能形成自我檢查、自我評定的良好學習策略,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獨立人格。四、學會欣賞,展示風采當那一片片稚嫩的習作,一顆顆幼小的童心展現在我們面前時,教師要蹲下身來,用兒童的眼光來審視文中的奇思妙想,用學生已有的寫作基礎及實際表達能力來評定成績的高低。只有教師心中充滿了寬容和接納,生活的涓涓細流才會在學生的筆下汩汩地流淌。優秀學生的作文,我們每位教師都願意欣賞,評語寫得好好的,分數給得高高的。可是後進生的作文,我們教師往往是匆匆閱完了事,可曾想過,這一篇糟糕的作文,是否也有內容上的肯定之處,是否也有一個或兩個段落寫得蠻不錯,是否也有一兩個詞還用得恰當、生動,是否相比上一次有了細微的進步……若我們關注後進生作文這些方面,並給予肯定與褒揚,那就是對後進生作文的欣賞。對後進生作文的欣賞,不是對後進生作文不足的包容,而是出於一種對他人勞動成果的肯定與尊重。我們不僅要欣賞優生的優秀作文,還要善於從後進生的糟糕作文中努力尋找與發掘「閃光點」。小學生都有極強烈的表現慾望,他們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贊賞,所以我努力為學生搭建體驗成功的平台,使他們盡展風彩,興趣更濃。在學生互評互改習作後,我又組織學生課前開展課堂五分鍾亮相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的小練筆准備好,每天輪流有幾名學生上台讀作品,其他學生評議,看好不好,好在何處,這樣每天堅持五分鍾對於寫的好的學生是極大的鼓舞,對於寫的不好的是一種鞭策。小練筆讓生活進入了學生的作文,更讓作文進入了學生的生活。讓小練筆愉悅我們的讀寫天地,構建有效的作業。
❻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小練筆的實效性
古人雲:不動筆墨不讀書。聽、說、讀、寫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在上好閱讀課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寫好課堂內的小練筆能更好的落實「課標」中的讀寫目標,使閱讀教學得到進一步深化。然而閱讀教學的課堂練筆則有別於傳統的讀寫結合,讀寫結合注重讀寫技能、方法的結合,課堂練筆則內容更廣泛,內涵更豐富,它要讓學生融入文本角色之中,打破固定的模式,尋找新小的生命力,將個性化的解讀感悟流淌筆尖,書寫心得和發現,在生長言語的同時積蓄精神生命的源流。「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橇動地球。」課堂練筆的關鍵在於結合文本找到恰當的練筆引爆點,有效啟動學生的練筆慾望。教學實踐證明,面對「動腦、動情、見才、見智」的練習,學生們常常顯露出濃烈的動筆欲。智慧的火花一旦點燃,便會閃爍出奪目的光華。指導學生隨課文練筆,使「大習作」與「小練筆」有機穿插,可幫助學生逐漸提高習作能力,養成動腦動手的良好寫作習慣。
然而,教師們最常用的就是在結課時,對學生說:「你想對 x x 說什麼?拿起筆來寫下來.」學生應命而作,然後相互交流.中低年級的學生這樣寫,高年級的學生也這樣寫.這樣的練筆,學生的語言品質又能提升多少? 而且,我們會時常聽到學生發出一些不痛不癢的感嘆,而教師也一味地附和。再將這些學生的小練筆拿來細看,就會發現許多問題: 有的套話連篇,要麼是「你真棒,我要向你學習」,要麼是「xx ,請你要……」,反正沒有標准,教師也不會對其進行太多的評價。
由此可見,這樣的小練筆重形式而輕實質,成了「新課堂」的一種擺設,不僅不利於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也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基於上述的認識,我對如何設計有效的課堂小練筆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仿寫精彩片段處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個體的學習一般總是由模仿學習逐漸過渡到創造性學習的。選入教材的課文多是典範之作,對於學生學習語言,完善和優化自己的語言系統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只是上課時讀讀、講講,那未免太可惜了。其中不少的經典段落是仿寫的好材料。由仿寫到創作是一條客觀規律,對於小學生而言,還處在寫作的起步階段,有個樣子讓他們參照,寫起來自然覺得容易許多。經常性的仿寫練習,學生會受益無窮。但是,模仿不能拘泥,仿筆不可生搬硬套。所以我在教學中,總是盡量創造機會,建立起語文教材與生活之間的「紐帶」。仿片斷,亦稱點仿。這種方法就是從局部上模仿範文的方式。在仿寫時,要精心選擇具有明顯特徵且具有價值的精彩片斷。如《桂林山水》的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寫了灕江水、桂林山的美麗景色。這兩段在構段方式上是一樣的,在抓特點描寫景物的同時展開聯想,抒發感情。在句式表達上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學習之後,我先運用媒體神奇的魅力,把收集的桂林的另外一絕:溶洞的資料,展示給大家看。先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再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動筆寫一寫桂林的洞。學生的寫作興趣被激發了。如《黃山怪石》一文中,關於「仙女指路」、「天狗望月」、「 獅子搶球」這些怪石作者簡略寫了,教學中抓住機會,要求學生發揮想像,模仿上文作者介紹的幾種怪石的寫法,把這三種怪石的奇特景觀寫具體,孩子們思維活躍,寫得形態逼真,栩栩如生。
另外,我在教學實踐中強調在「形似」中力求表現出本人的「個性」。如《我們家的貓》一文,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親昵與喜愛,作者表情達意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自然流露;二是直抒胸臆。針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平淡無味的這一現象,我便有意訓練學生模仿這一寫法,布置學生觀察文中「小貓玩線團」的插圖,寫出對這只小貓的喜愛。學生筆下果然各有情趣,喜愛之情付諸筆端。
二.補寫情節空白處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課文的某些情節跳躍較大或寫的相當簡單,或敘述描寫留有發揮的餘地,甚至不寫,這樣就為讀者留下了「空白」。在閱讀時,需要對這些地方作補充,把課文中情節跳躍的空白處補上,使文章的內容更具體完整,這樣為學生提供了想像、思考的空間。既可加深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訓練學生的創造想像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因此,閱讀時教師可藉助教材中的內容,適時地引導學生推測、構思,以習作的形式把這些「空白」補充出來。
1.補課文的空白處
不少文本給讀者留下了不確定的空白,等待著讀者用想像去補充。如《筍芽兒》一課,「筍芽兒終於鑽出了地面。她睜開眼睛一看,啊,多麼明亮、多麼美麗的世界呀!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著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唧唧喳喳地叫著…… 」這是描寫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景象,卻沒有說完。那麼,這個省略號到底表示說的什麼呢?可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然後發揮自己的想像,寫出作者要表達的意思。
2. 給課文插圖配「畫外音」
《挑山工》一文中有一幅插圖,圖上畫著一位身穿紅背心的挑山工,正挑著貨物攀登在陡峭的山路上。課文的結尾寫道:「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後,我讓學生在課文插圖下寫幾句最想說的話,可以寫自己的理解,也可以寫自己的體會,鼓勵學生說有創意的話,有哲理的話,先寫後說,多元化表白情懷練在情節空白處。
3、情節的擴展。即將課文中的某一點加以具體化,增添必要的想像性情節。如《小英雄雨來》中「蘆村的人們聽到河岸上響了幾槍。老人們含著淚說:『雨來是個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這段情節較簡單,為了加深對雨來英雄品質的認識,可安排一次練筆:想像那時河岸上的具體情景,以「河岸上的槍聲」為開頭,擴充這一段話。
4.情節的延伸
課文的結尾往往給讀者留下想像回味的餘地,可以在此安排一些適當的練筆,延伸情節。如在《窮人》一課後,讓學生想像一下,漁夫和桑娜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後,又發生一些什麼事呢?他們是如何生活的?這樣,就使課文的情節得以延伸,窮人那勤勞善良的品質也可得以再次體現。
三.續寫課文感悟處
「感悟」是指學生對課文學習後所產生的情感共鳴,或自己獨特的體會、感受。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各自獨特的感受寫出來,除了能進一步體驗作者的情感外,還能使自己的情感體驗也得到升華,同時也較好地體現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這一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指導寫「感悟」類課堂練筆,主要是針對情感表達比較濃厚的課文。如在指導學生讀完《一定要爭氣》這篇課文後,學生被童第周在讀中學時勤奮、刻苦地學習終於把成績趕了上去,為自己爭了一口氣,和在比利時留學時,成功地做了解剖青蛙外膜的實驗,為祖國爭了一口氣的精神感動了。於是,我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以《不向困難低頭》為題寫一則讀後感,好多學生都寫出了要以童第周為榜樣,頑強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努力學習,立志報國的肺腑之言。這樣學生在自己的情感體驗得到升華的同時,其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編寫語言轉換處。
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重新表達,既可以檢測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或理解的准確程度和深度,又創造了語言運用的訓練機會,強化了語言訓練的力度。教《田忌賽馬》時,有位老師讓學生認讀詞語卡片「掃興」、「垂頭喪氣」、「胸有成竹」、「轉敗為勝」、「目瞪口呆」之後,不要學生解釋詞義,而是要他們用這些詞語連起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在交流的基礎上寫下來。一位學生寫道:「田忌與齊威王賽馬。第一次三場全輸了,他很掃興,垂頭喪氣地准備離開。孫臏胸有成竹,要田忌調換馬的出場次序,再賽一次。田忌聽了孫臏的話,果然轉敗為勝,齊威王驚得目瞪口呆。」這樣,既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又掌握文章的脈絡。
這樣的練筆對學生來說,「限」又「不限」,「統」又「不統」。由於學生的認識各異,感受不一,情愫有別,運用語言的習慣便有所不同。「涉水有深淺,收獲大不同: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擒蛟龍。」課堂上創造出有利於發揮學生獨創性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見到這類練筆,便躍躍欲試,意欲擒住「蛟龍」。這無論從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看,或從長遠觀念看,都是大有裨益的。
❼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有效進行課堂小練筆
課堂小練筆,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
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隨機地學寫一些小片斷、小段落.課堂小練筆安排得合理,落實得有效,不僅能讓我們的語文課變得更加靈動和亮麗,更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