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材料作文如何由材料引開頭1.如何把材料作文給的材料
引論的寫作
考生在寫作供料議論文時,在「引論」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1、引述材料過長,不簡潔,不概括;2、亮出的觀點不夠鮮明有力;3、材料和觀點之間缺乏有機的過渡,使觀點和材料成為「兩張皮」,不貼肉。
要使材料引述簡潔、概括,必須根據觀點的需要進行定向敘述。所謂定向敘述,既是要分析論點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進行敘述。例如提煉的論點是「勤能補拙」,引述的材料必須具有以下三個要素:①要有「拙」;②要有「勤」;③能補「拙」,並出成果。這里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拙」就難以分析出論點。再如論點是「不要畏懼失敗」,這也限定了引述材料必須具備下列三個要素:①要有「失敗」;②要有「不畏的情況」;③經過頑強奮斗後取得勝利。這里的「失敗」因素很重要,而學生在引述材料時常常忽視關於「失敗」因素的引述。
要使亮出的觀點鮮明有力,就必須明確表示反對什麼,主張什麼,擁護什麼,應該旗幟鮮明,愛憎分明,切忌語言閃閃爍爍,模稜兩可。
要避免材料和觀點之間出現「兩張皮」現象,就必須對原材料作一點分析,它的好處是:①告訴讀者,我的立論是有根據的,使立論站住腳跟;②蓄勢。對材料的分析是圍繞立論進行的,這樣,就為進一步論證作了必要的准備。當然,對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簡潔,一二句話即可。
⑵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怎麼引用
材料作文,是根據所給材料和要求來寫文章的一種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點是要求考生依據材料來立意、構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來源,不能脫離材料所揭示的中心來寫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題者已經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給考生了。一般來說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兩部分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記敘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語式材料和圖畫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更有利於考生發揮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過自己對材料的理解和解讀,選擇適合自己的文體進行寫作。(1)引述材料,巧妙概括,只用一句話。(2)句馬上亮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
1.引——從材料中引出論題或論點。或開門見山,或邊聯系實際邊敘述感受,或述讀材料,或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論題或論點。需要注意的是,「引」的語言要精練,概括力要強,80字左右為宜,否則,會讓人覺得拖泥帶水,不簡潔.
eg`
我們必須時時保持心的潔凈,就像一顆透視世界的水晶;我們必須時時保持靈魂的清醒,就像頭頂上湛藍的蒼穹;我們必須時時堅持自我的追求,就像大漠里展翅飛翔的沙鷗。屋外雨滴飄飛,但別讓雨下進靈魂里。
做自己,才是更好的人生追求!
接材料!
⑶ 材料作文如何引述材料
材料作文究竟應該如何引述材料呢?
首先,只有準確理解材料的內涵,把握中心,才能簡潔地引述材料。其次,心中要有閱卷老師。你的作文是寫給他們看的,他們對於供料熟悉的程度遠遠超過你自己,大可不必擔心他們看不懂自己扼要的引述。第三,引述材料要善於捕捉與自己議論有關的句子和詞語,增強引述的向心力。具體方法如下:
一、套用
即完全引述所給材料。這種方法適用於材料較短或名言警句的材料,引用時可一字不差地抄錄。材料已經很簡短,無需再減;名言警句言簡意賅,直接引用,提出觀點。例如:
材料:古人雲: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
曾國藩說:「善莫大於恕。」
安德魯·馬修斯說:「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
最新科學研究顯示:原諒別人有益身心健康。
讀了上面的這幾段話,你有什麼感想?請選定一個角度,明確立意,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選。
像這樣的材料作文題目,每一句都很簡潔,都闡述了「寬容」這一主題,在引述材料時只需套用其中的一兩個句子即可,不需要展開敘述,也不用刪減。
二、概用
即高度概括材料內容。這一方法適用於比較復雜的材料,或多義性材料。面對篇幅較長,內容復雜的材料,要做到去粗取精,簡明扼要;指向立意,取捨得當,就顯得很重要。
首先,去粗取精,簡明扼要。原始材料內容較長,較雜,就必須加以濃縮概括,以其精髓部分入文。例如:
材料: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鳥也,非以鳥養鳥也。(出自《莊子·至樂》)
概用:魯侯將鳥囚於廟中,美樂,美食,美酒侍奉,鳥卻死了。
這則材料只需概括出「囚於廟中」,「鳥死」這幾個關鍵詞,取其精華就可以了,無需全文翻譯。
其次,指向立意,取捨得當。對於比較復雜或多義性材料,在確定了立意之後,行文之前,要拿著這個立意(特別要扣住其中的關鍵詞語)回頭去關照原材料,對原材料作一番甄別選擇,然後決定取捨,有的還要添加一些語句作針線,進行重組嫁接。讓引述的每句話都指向立意,達到「論點源自材料,材料生發論點」的要求。例如:
材料:19 世紀末的最後幾個年頭,美國康乃爾大學做過一個有名的實驗,實驗人員把一青蛙冷不防丟進煮沸的油鍋里,這只反應靈敏的青蛙在千鈞一發之際,奮力躍出鍋外安然逃生!可半小時後,他們把這只死裡逃生的青蛙丟進放滿冷水的大鍋里,並在鍋底偷偷地加熱,把青蛙置於溫暖、舒適的「安樂窩」中,青蛙開始還悠悠地享受「溫暖」,等到它意識到危險時,卻全身無力,欲躍不能,終於葬身鍋底。
概用:一隻青蛙被突然丟進滾沸的油鍋中竟然能奮力躍出,安然逃生;然而卻在慢慢加熱的水中葬身鍋底。惡劣的環境往往使人奮進;而優越的條件則常使人懈怠,在不經意間陷入困境。由此可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這則材料,先確定立意「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再圍繞這一主題取捨材料。明確「憂患」「安樂」各指什麼,青蛙是如何做的,這樣有針對性的取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
三、化用
將材料中的點睛之筆化用到文章當中去,使之和文章中心形成對接。原材料的引述,不一定是完整的概括內容,有時化用其中的經典語句也可。例如:
材料:據說,凡是報考印度盂買佛學院的學生,進校的第一堂課就是由該校教授把他們領到該學院正門一側的一個小門旁,讓他們每人進出小門一次。這個門只有1.5米高,0.4米寬,一個成年人要想過去,必須彎腰側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頭了。進出過這個小門的人幾乎無一例外地承認,正是這個獨特的行為,使他們頓悟,讓他們受益終身。
化用:韓信,忍受胯下之辱,才有了日後的叱吒風雲;勾踐,一時俯首稱臣,才實現了越國復興大業;蒲松齡,落第改著書,才使其登臨中國文言短篇小說之巔。面對人生的「小門」,選擇彎腰側身,是為了達到下一個人生驛站。所以我們要學會適應,彎腰側身。
這則材料的點睛之筆便是「面對人生的『小門』,選擇彎腰側身」,在引述時,先用三個排比句,再化用這一句,起到引出主題,理論過渡的作用,下文觀點的提出也就水到渠成。
⑷ 初中語文作文技巧:怎樣寫好材料作文
一、抓關鍵詞,仔細分析命題者的思想傾向和感情傾向。
命題者在命制試題時,往往將自己對材料的理解認識、感情傾向融合在材料與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確恰當的審題立意,必須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語,仔 細分析命題者的意圖。如以下材料:周國平曾經這樣說過:狂妄的人自稱命運的主人,謙卑的人甘做命運的奴隸。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人,他追逐命運,但不強求;接 受命運,但不膽怯。走運時,他會揶揄自己的好運;倒運時,他又會調侃自己的厄運。他不低估命運的力量,也不高估命運的價值。他只是做命運的朋友罷了。
材料雖然提出了對待命運的三種態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謙卑」兩詞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命題者意在讓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隸」的做法, 而贊同「做命運朋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聯想生發就會得出以下理解:「做命運的奴隸」,屈從於命運的安排,在失敗、厄運面前一蹶不振,當然為人們所舍棄。 而像貝多芬那樣「扼住命運的咽喉」,像司馬遷那樣「腸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畢竟生活得太過沉重。而把命運當作朋友,坦然樂觀 的面對命運所給予的一切,往往會生活得既積極又滿足。就像堅定樂觀的霍金,面對不幸命運,帶著感恩的心態坦然地接受一切,積極樂觀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把握材料寓義
當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從材料中尋找一個恰當的角度。提取出一個話題,自擬題目寫作。因此,審題立意成為寫作的首要問題。而材料對主題的確立有著 客觀的、不容更移的「制約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視出來的中心。往往脫離材料另起爐灶,造成「跑題」。請看下面的作文題:
獨木不成林/只有千樹萬樹緊相依,才有那陣陣松濤/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萬朵壓枝低,才有那滿園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點萬點長聚首。才有那 萬頃碧波。//親愛的同學,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諧相處。才五彩斑斕。
要求:①根據你對這段文字的理解,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自擬題目寫作;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字數不少於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則材料往往是多義的,你要注意最符合命題意圖、最能體現材料指向的意義。上例所給材料是一首詩,理解詩的主旨才能確立寫作的主題。這首詩的主 旨體現在最後兩句:「生活正是因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諧相處,才五彩斑斕。」根據材料中的這個關鍵句,可以提取出「生活需要合 作」、「和諧相處才有美好生活」、「團結就是勝利」、「集體就是力量」等寫作話題。
三、比喻、寓言類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過尋找與生活的對應點,深入理解題旨。
寓義性材料的題旨和意圖是隱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層地理解分析它的寓義,才能正確地把握題旨和意圖。如以下材料:
一群刺蝟冬眠,天氣寒冷,他們相互之間挨得很緊,結果相互之間刺傷了對方;他們相互之間離得遠了,就感覺不到溫暖。最後他們選擇了一個不遠不近的恰當距離,相互之間既不刺傷對方,又能互相得到溫暖。
這則材料主要意思是刺蝟之間應該保持恰當的距離,但僅僅看到這點還是不夠的,還應該進一步找到所對應的現實生活:父母與子女應該保持恰當的距 離,朋友之間也需要保持恰當的距離,個人與金錢、權勢之間也應當保持一個恰當的距離……這樣與現實生活一比較、對應,就會發現,兩者之間有許多共同點,這 個共同點,就是作文的依據和基礎。
四、選擇恰當角度
對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會有不同的選擇角度,要選取那些最能表現題旨的角度。如下面一則材料:
猶太人經常鼓勵自己,「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說:如果沒有賣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讓它發芽,幾天後可以賣豆芽:如果豆芽賣不動。那乾脆 讓它長大,用來當豆苗賣;而豆苗賣不出去,則可以移植到花盆裡。當做盆景:如果盆景也賣不出去,那麼就再次移植到泥土裡,讓它長大,幾個月後。它就會結出 許多新豆子……
請認真閱讀以上材料,自擬題目,文體不限,寫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這則材料的意思是:當你遭遇挫折時,不要輕言放棄,只要及時調整心態、改變自己,機會遲早會眷顧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並不是「猶太 人」。而有些考生則認為這則材料反映的是「猶太人做生意精明」,結果從這個角度人手。作文嚴重脫離材料主旨。因此,在把握材料題旨的基礎上。選擇正確的角 度進行寫作,是這類材料作文寫作成功的保證。
五、發散思維打開思路
對「材料」必須先展開「發散思維」,思維打開了,可寫的內容就豐富多彩了。如下面一則材料:
五歲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兩天後,媽媽發現晶晶的左手舉不起來了,原來女兒的鎖骨受傷。媽媽又急又疼,可晶晶卻有了意外的收獲:「媽媽我現在知道哪邊是左邊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這下好了:痛的就是左邊!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經歷,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受挫折的過程往往就是獲得真知的過程。走過崎嶇小路,才能真正體味生活的歡樂;穿過茫茫迷霧,才能深切感受陽光的明媚。不經風雨,怎見彩虹;不吃一塹,難長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讓你聯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經歷或見聞?是否獲得某些感悟和認識?請你拿起筆,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五歲的晶晶摔疼了左手,卻從此獲得了分辨左右的本領。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為考生提供了充分發揮自己才華的寬廣空間。考生既可沿著 題目中的提示打開思路,選擇立意,比如:立意一:痛苦中包含著收獲。立意二:事物總是辯證的,壞事也會變成好事。立意三:走過崎嶇小路,才能真正體味生活 的歡樂;穿過茫茫迷霧,才能深切感受陽光的明媚。立意四:不經風雨,怎見彩虹;不吃一塹,難長一智!還可依據自己的知識積累與生活經歷等的情況,發揮自身 的優勢,拓展思路,比如:立意五:親身體驗的事,留下的印象最深,給自己的幫助也最大。立意六:有時不幸也是福。立意七:苦難往往帶來甜果。
六、使用材料,恰當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一般來說,引用材料有兩種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化用)。根據文體的不同, 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寫成議論文,開頭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他文體也不能完全脫開材料,要在恰當的地方直接和間接引用一下 材料,否則容易造成於材料疏遠的感覺。
七、讀清要求,規范寫作。
讀完材料後,千萬不能忽視的是「寫作要求」。材料敘述後的要求需要細細研讀,這樣才會寫出符合要求,主旨的好文章。
⑸ 高中語文作文怎麼靈活運用素材
六、文章段落語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須從內容、結構兩個方面來進行做答)
1、結構上:承接上文、開啟下文、總領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啟下(過渡)、照應前文(開頭)首尾呼應。
2、內容上:開篇點題、抒發情感、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畫龍點睛。
3、寫法上:氣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見大、設置懸念、埋下伏筆、為後文作鋪墊、欲揚先抑、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
象徵、托物言志作用:使表達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環境描寫的作用:交代時間地點,揭示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等等。
七、評價感悟類
評價:「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結合主旨、個人生活體驗,提出對問題的看法。
啟示從原文引出,評價表明態度及理由。特別注意是否讓舉例或結合實際,把題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寫人物的方法,並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寫:語言、動作、心理、神態、外貌②側面(間接)描寫:其他的人或事③細節描寫④環境襯託人物心情等。⑤用詞的感情傾頡0嶸?/P>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對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徵更加鮮明突出。
九、記敘文語言風格:親切自然口語化、幽默諷刺、熱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稱作用:
第一人稱: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稱:便於作者與文中的人物或讀者感情交流,顯得特別親切、感人。
第三人稱: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能夠比較自由靈活的反映客觀內容,有比較寬廣的活動范圍。
材料作文應對策略:
一、材料作文相關知識
1、材料作文的特點:
(1)讀寫結合,考生要通過閱讀、分析、提煉、聯想、表達之後,才能完成寫作任務;
(2)自擬題目、不限文體,鼓勵學生寫出真情實感,鼓勵學生寫出個性與創意來。
2、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構思作文。(2)漫畫材料,看圖寫文。(3)讀後感等。
二、材料作文應對策略:1、讀懂材料;2、明確要求。
給文字材料作文:
1、結構:材料+要求(必須與材料有關。看懂材料,確定主旨)。
2、審題和領悟:看清要求(擬題、文體、文字、內容等),確定立意、結構。
3、具體建議:合理使用材料,不避開材料,另起爐灶。
記敘文:分析材料內容,聯系相關的人或事。開頭:「讀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或「在我的生活閱歷中,也有這樣一個人」。結尾再用恰當的議論將所敘的人或事與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較,畫龍點睛即可。
寫讀後感,要讀懂材料並准確提煉論點。
圍繞一個觀點寫感受,從「引_議_聯_結」四個方面進行寫作。
讀是基礎,感是重點!!
三、避免作文無謂(不是作文能力差等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
1、保持整潔的文面;不龍飛鳳舞、東塗西抹、箭頭亂飛、寫不下去大筆一圈「不要」。
2、規矩寫題。不忘擬題;寫在第一行的正中央;不把話題當標題。
3、拒絕三段式。5-8段為宜,段與段詳略分明、長短兼顧。
4、規范使用標點。標點符號要佔格;不一逗到底;破折號、省略號、書名號、引號要佔兩格,其它標點均佔一格。還要注意:頓、逗、分、冒、句、問、嘆等標點符號不在一行之首;書名號、引號前半邊不在一行之尾。如遇特殊情況,讓此標點「委屈」留在行未或移到下行。
5、注意保密。不透露真實姓名、地名、校名,要遵守考場規則和考場道德。
⑹ 淺談語文高考作文如何快速取材
積累寫作素材字跡工整立意要新多向發散恰當引用抓住細節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寫作來源於生活。寫作時要關注生活,熱愛生活,通過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要把生活經驗融入到寫作中去,更好地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和真實的感受通過寫作表達出來。在平時的語文學習過程中也可以進行大量的素材積累。比如在平時的閱讀學習中可以從課本上進行語句積累,不斷地增加自己的課外閱讀量,也可以擴寬自身的知識面,有效增加寫作內容和素材,使自己寫出來的文章具有更加突出的色彩,從而切實提高寫作水平。作文閱卷第一眼,看的是字跡。因此,寫作文必須要把字寫好。記住,考作文考的是內容,而不是書法,切忌字跡潦草。學會確定文章的具體表達和我們分析問題的視角。審題時可以採用多向發散的思維方法,圍繞材料展開多角度立意。適當的詩詞引用能夠為文章增添很多色彩注重個體與總體、局部與整體關系的和諧
⑺ 初中語文作文如何選材
有人曾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將文章的立意、結構和內容三者之間的關系形象地比喻為人的靈魂、骨架和肌肉。一篇文章中,立意和結構再好,如果沒有內容(即材料)去體現,也是水中月、鏡中花。所以說文章的選材十分重要,決定著文章的成敗,也決定著文章水準的高下。中考時,怎樣才能使文章的選材別有洞天呢?
一、擷取時代「浪花」,選材鮮活典型
考生要及時捕捉到那些新生事物,敏銳地擷取時代的「浪花」,選擇鮮活典型的素材。考生也可根據對社會的觀察,選取具有時代特點的人物事跡,選取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選取不為人知的新鮮事物,選取引人深思的社會現象,使文章內容能牢牢吸引讀者的眼球。
二、選取動人鏡頭,選材真實感人
真實的人物、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情感,最能撥動讀者感情的弦,引起讀者的共鳴。所以考生在寫作時,要根據寫作需要,認真選擇那些能震撼人心的精彩瞬間、動人鏡頭和感人畫面。
三、大膽轉換視角,選材新穎別致
「乾花不如鮮花美。」選材要與時俱進,具有時代氣息。由於考生生活閱歷淺,不是每個考生都能捕捉到新的信息。這時,可以大膽轉換視角,棄故納新。有些內涵豐富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若能巧妙地轉換視角,從新的角度來挖掘,必能出奇制勝,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四、避開人雲亦雲,選材獨特創新
人人皆知的材料,眾人都關注的材料,用這些材料寫出來的文章往往是千人一面。考場作文選取的材料越典型越獨特,文章就越能產生強大的說服力。考生如何在選材上做到典型獨特,言他人所未言,選他人所未選呢?這必須要經過「放棄——選擇——再放棄——再選擇」的過程。要放棄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選擇突出自己體驗的材料,經過幾輪精心的篩選,留下那些典型獨特的材料,則能使文章在選材上「以一當十」,收到震撼讀者的效果。
真題再現
⑻ 中考語文如何將你准備的素材套入作文
當學生,還是少走點彎路好。
提前准備萬能素材,寫作文時往裡套,費工費時的,完全沒必要。
考試這回事嘛,無非是對我們平時掌握的知識進行一次抽查摸底,只要平時好好學,考試的時候心平氣和地答題,應當能夠發揮出正常水平。
具體到中考作文,我們也要想清楚,考的是什麼,是我們套素材的能力嗎?肯定不是呀。
中考作文,考察的,是我們的表達能力。
所以,提高表達能力,才能100%提高中考作文分數。
再次,你要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
這個就有意思了。
比方說,你要讓你的作文顯得有趣、有料、有文化,要怎麼做呢?
其實各有各的方法,你總結出一些適合你的方法,在寫作文的時候一用,便可以了。
拿我來說吧,我喜歡讓自己的文字看上去有料,我是怎麼做的呢?
我總結了,只要在碼字的時候做到有所本、有數據、有名言、有事實,就會讓文章顯得有料。
「有所本」是我以為最重要的,寫文章的時候,哪怕是寫意識流的,也不能信口開河,胡嘞嘞。我在提出一個看法的時候,必然會去找到一堆的證據來證明我的看法是對的,而不會在那自說自話。我提到一個材料的時候,一般都會指出材料是哪裡來的。
「有數據」就很簡單了,有個梗叫「數字是不會騙人的」,我碼字時,如果需要用數據,我一定會拿出精確的數據,而不是用「大概」、「八成」、「可能」、「很多」一類模糊的字眼來代替。
「有名言」和「有事實」不難理解,我不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