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古詩文賞析如何做

語文古詩文賞析如何做

發布時間:2022-08-05 20:22:16

『壹』 語文古詩詞怎樣賞析有什麼簡單的方法,學霸快來幫忙

詩歌鑒賞是語文考試的必考試題之一,想贏得高分,需要掌握以下幾點解題技巧:
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點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時空立足點,就可以為貫通全詩提供一個堅實的平台,是解讀詩歌的重要方法。抒情類詩的主體分為兩類:一類有詩人設身代言,即詩人設想自己就是詩中的人,為他們奔走呼喊,代他們傾訴衷腸;一類是詩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詩人自身的形象。總體看,後一類居多。
2.關注詩歌的題目
詩歌的題目是詩人寫作意圖的集中體現,它像一條紅線,串聯起散落在詩歌中的珍珠,像一個窗口,讓我們看到詩人的內心世界。關注題目,分析題意,同樣是貫通全詩的重要方法。因為並不是所有的詩都能找到立足點,像詠物詩、詠懷詩、詠史詩、哲理詩等,一般就沒有,那就更應該關注題目。
3.了解詩歌的結構
「起承轉合」是古典詩歌尤其是近體詩的結構中固有的特徵,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個視角窺探作者的思路,進而貫通全詩。在初三復習備考中,如果我們遵循這種規律的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依著起承轉合的程式來寫的詩,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貫通全詩、解讀全詩的鑰匙。
4.答題應緊扣原詩的內容
命題者對詩歌鑒賞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們是否真正讀懂了詩歌,因此對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的分析,必須結合原詩歌的具體內容來進行,千萬不能空泛而談。如果是選擇題則要緊扣原詩詞內容進行判斷選擇,否則難以說明自身是否讀懂了原詩。
5.明白選擇題選項常見干擾設置
句意理解方面:誤解多義字、對象錯位、偷換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無中生有、牽強附會、任意拔高等;表達技巧方面:張冠李戴、想當然等。我們在平時要多加練習,並及時總結答題規律。
6.熟悉有關意象與意境的知識
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講究的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天人感應模式,所以我們在鑒賞景或物的同時,往往要聯系鑒賞詩人的形象。而且這兩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7.清楚詩人的用典
古代的詩人喜歡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澆胸中塊壘,為表達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氣壯一些;三是可以用較少的文字傳遞較多的信息,使表達簡明一些。一般用典有兩層含義:(1)用歷史舊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既自明心跡,又豐富詩歌的意蘊,提高詩歌的文化品位,用黃庭堅的話來說就是「脫胎換骨」。
8.記誦詩歌鑒賞口訣
從題目認識對象;從字面讀出感覺;從注釋破解難點;從作者了解背景;從原作找到根據;從題幹得到啟示;從首聯找到特點;從尾句參透主旨;從景物把握情感;從意境洞察心胸。
9.掌握詩歌鑒賞題的答題一般程序
(1)認讀感知。讀詩後繼續仔細閱讀各個選擇項,藉助它們進一步再去對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題。另外,還要讀標題,讀注釋,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領悟作者的心情。
(2)啟動情思。熟悉材料以後,或聯想,或想像,進一步體會詩歌意境,同時對已知選項進行大膽篩選。比如,選擇項中對一些典故或前人詩句的解釋,有些比較冷僻,有些比較牽強,則可以去掉;對作者的評價過高或過小,或武斷,或偏激的,也可視為「不恰當」。
(3)單項核對。選擇項中有的是解釋或分析單項內容的,如對詩歌中的修辭項的解釋,我們就可以與詩句逐一核對,去掉那些無中生有的,指鹿為馬的。這樣,又可為鑒賞掃除了一大障礙。
(4)辨析真偽。在提供的答案中,有時會出現似是而非,有時會出現前是後非,有時還會出現自相矛盾,如選擇項中出現「都」、「全部」的判斷詞,我們就更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圓其說,結合全詩內容去偽存真。

『貳』 語文古詩文鑒賞答題技巧

語文古詩文鑒賞答題技巧如下:

一、知人論世

無論是古典詩詞還是現代詩歌,作品常常會滲透作者的經歷以及思想感情。所以欣賞詩歌之前,首先要對作者的時代背景,人生經歷和思想感情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就拿賞讀李白和杜甫的詩歌來說,一個是經歷盛唐的輝煌,一個是目睹了唐朝由盛而衰。這兩種不同的經歷,造就了富有不同情感氣質的詩人:豪放飄逸、浪漫不羈的李白,沉鬱頓挫、憂國憂民的杜甫。

二、了解詩歌的各種題材

古典詩詞的題材,往往能或隱或現的揭示詩歌的內容,有助於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從題材上詩歌主要可以分為:

1、寫景抒情的田園詩歌。代表人物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還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維。這類詩歌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2、懷古詠史詩歌。這類詩歌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如杜牧的《泊秦淮》,又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托物言志詩歌。劉熙載在《藝概》中曾說過「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這類詩歌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採用象徵、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融於某種具體事物的一類詩歌。

4、羈旅行役詩。用詩歌的形式反映客居異鄉的艱難、漂泊無定的辛苦並引發對親人的思念,對故鄉的思歸,對自我人生如寄處境的感慨等內容的詩歌。張繼的《楓橋夜泊》,溫庭筠的《商山早行》都是此類詩歌。

5、閨怨詩歌。閨怨詩以女性心態為描寫對象,有濃重的感傷色調,細膩的心理描寫。從創作特色上說,閨怨詩從整體而言,都呈現出一種婉約纏綿幽怨感傷之美,悠長含蓄,有無盡之味。如王昌齡的「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就屬於此類。

三、熟悉詩歌的意象,了解詩歌的意境

中國古典詩歌強調意象和意境。意象就是出現在詩歌中的主觀感情的物象。在詩歌賞析中,應該首先並及時抓住詩歌的意象,品讀其中的特徵以及所寄予的思想感情,從而體會詩詞當中的意境。詩歌具體的意象有很多,如花草類,景觀類,樂器類等等。

古典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常用含蓄,簡練的語言表達詩人內心的情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妙處就在這里。欣賞詩歌要充分而合理的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像,深入詩人所描摹的意境。

『叄』 賞析文言文的方法技巧

一、認真審讀,整體感知鑒賞詩歌。

首先應讀懂詩歌,力求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內容、主旨、情感傾向。這當然要從詩的文字元號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復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標題、作者、注釋等也是不可忽視的。

標題往往包含許多信息,如時間、地點、人物、思想內容、情感傾向、詩歌類型等,有助於把握詩歌內容,理解主題;作者能揭示詩歌的背景、創作的思想傾向等;注釋往往是對關鍵詞句、時代背景的交待,能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在鑒賞時,對這些輔助性的東西一定要予以足夠的重視。

二、合理想像,感悟意境

鑒賞古詩的關鍵在於准確把握意境。所謂意境就是詩人的主觀情意與詩中描繪的圖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品味詩歌的意境,離不開想像。鑒賞詩歌應抓住具體的意象,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像去補充、拓展、豐富詩歌的意境。

三、吟詠推敲,品味語言

詩貴含蓄。由於詩歌要用極小的篇幅容納豐富的意蘊,所以,與其它文學作品的語言相比,詩歌語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煉性、跳躍性。鑒賞詩歌,如果對詩歌的語言意思不了解,就很難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語言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品味關鍵詞語。動詞、修飾語、疊詞、表顏色的詞等都是要關注的對象,而改變了詞性的詞,應特別予以重視。詩人為了煉字、煉意的需要,常常改變某些詞語的詞性,這些地方往往就是「詩眼」或「詞眼」。

其次,品味變化了的句式。詩歌為了格律的需要,給讀者留下藝術想像的空間,不僅改變詞性,還常常顛倒詞序、省略句子成分。品味語言,還需將這些詩句還原,把握詩意詩情。如「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杜甫《秋興八首》)讀起來不知所雲,但實際上是運用了倒裝,正常的語序應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倒裝的目的只是要強調「香稻」、「碧梧」,通過稻粒的富足、梧葉的茂盛來反映盛世氣象。

第三,品味修辭技巧。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把握表達效果,有助於正確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第16題「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楊萬里《暮熱游荷池》)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的嬌羞之態,表露了詩人的憐愛喜悅之情。

四、明辨技法,賞析妙處

古典詩歌常通過各種表達技巧的運用曲折而藝術的抒情言志。鑒賞詩歌,也應從整體著眼,立足主旨,賞析表達技巧運用的妙處。

『肆』 如何賞析古詩,有幾個步驟

一、看背景
結合注釋告訴的背景來迅速把握詩歌主要內容
二、看關鍵語言(標題、結尾詩句、詩眼)
古詩中的關鍵語言,例如標題、結尾詩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詩眼的詞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詩歌主題的信息。
三、看體裁
如果是敘事詩,則可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進而概括詩歌的主題,賞析詩歌語言的凝煉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詩,概括主題時則應揭示詩中所蘊含的哲理,分析表現手法時則從「托物言志」角度出發。(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如果是抒情詩,則從寫的景物(具體名詞)中理解詩人抒發的感情,在回答諸如「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請欣賞這句詩」等問題時,就考慮是否應該答直抒胸臆或間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一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間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
二描寫手法
①對比:勾畫……的生活畫面,突出表現詩人……的情感,或表達了對生活、社會的……思考。
②襯托(映襯、反襯、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寫鋪排)
④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三修辭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話故事、歷史人物活動、古詩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達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動,寄託感情;或語言深入淺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像、聯想,設想奇巧,勾畫了……的生活或社會圖景。
⑷雙關——意在言外,耐人尋味,具含蓄美。
A諧音雙關,含蓄,富有情趣。【如「東邊日出西邊晴,道是有晴(情)還無晴(情)。】B語意雙關
⑸擬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動,寄託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體;或借物喻人,象徵。
⑹誇張,突出特點,強化感情,增強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現浪漫主義的情感。
⑺反復,連用某字,突出特點或某種情感。
⑻設問,一問一答,富有情趣;反問,增強說服力,發人深醒。
⑼反語,諷刺。
⑽互文:「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如「秦時明月漢時關」、「煙籠寒水月籠沙」、「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等。
四其它表現手法:虛實相生
五、看意象
⑴柳
「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蛾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⑵月亮
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⑶菊花
堅貞、高潔品格的象徵。陶淵明「採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
六、答題的格式
1、先觀點後理由
解題時先表明觀點,再陳述理由。
2、先分後總式,答題時,先分說後總說。
3、先總後分式,答題時,先總說後分說。

『伍』 如何學好語文古詩詞鑒賞題的「五步鑒賞法」

中華文化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如今中華文化被很好的繼承了下來,在我們的現代社會生活中任然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能夠跟的阿紅時代發展的潮流,有利於為我們人類傳播一些優秀的思想文化內涵,其中語文古詩詞的鑒賞就是需要我們去學習和了解的,所以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就是如何學好語文古詩詞鑒賞題的“五步鑒賞法”?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我們應該根據一定的程序來,循序漸進,還要掌握其中的技巧,下面我們具體來解釋一下。

我總結了幾個學習的好技巧,首先我們應該要先了解詩詞是屬於哪一種類型,詩人是哪個朝代的,可以根據當時的歷史背景來推測一些相關的內容。還有就是要學會去找這首詩詞的中心句,也就是表達全的意思的句子,下面就是要仔細閱讀每一句詩詞的字面意思,然後再加上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來想像構造整句詩的意思。最後就是把自己能夠理解的句子全文聯系起來,仔細琢磨裡面的深層次的含義。

『陸』 初中語文古詩賞析答題技巧

古詩詞鑒賞方法: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像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古詩詞鑒賞方法:常見表現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飾,直陳自己的喜怒哀樂。

2.間接抒情:即通過寫景、敘事、描繪人物舉動來表達情感,披露心跡。

3.借景抒情:古代詩詞中,有些景物被詩人們賦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徵意義,如柳象徵離別,梅象徵高潔,月象徵團聚,雁象徵音信等等。詩人們在描繪這些景物的同時,往往也寄寓了某種情懷。

4.融情於景:即詩人提筆之際內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動,將情感含蓄於筆下的景物之中,讓讀者去感受、體會。

5.因情造景:詩中的幻境、夢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詩人所描寫的景物不是處於一時一地或並非寫詩時所聞見,而詩人為了抒情的需要卻將它們集聚到一首詩中進行描繪,可稱之為「因情造景」。

6.虛實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詠物詩的重要手法。

7.誇張:誇張是指誇大或縮小事物原有的形態、規模、程度,以增強詩歌的主觀感情色彩。(李白常用誇張)

8.象徵:象徵是指通過具體形象以表現與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運用典故來抒情言志、表明心跡。

10.對比:對比就是使對比的雙方的特徵更加鮮明,如黑與白的對比,生與死的對比,對與錯的對比,動與靜的對比,通過鮮明的對比來強調、揭示某一種現象,闡釋某一個道理。

『柒』 語文古詩文該如何賞析

首先是翻譯,將作者的感情體會一下,然後注意詩文下的注釋,特別重要。關於作者身世的,在賞析時就要加上懷才不遇啊等等(打個比方)抓住詩文中感情深刻的詩句,重點分析。
一、「同朝同人同題」藝術鑒賞。
這里選用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的《題菊花》與《菊花》兩首七絕詩作比照:前者以詩化語言,藉助象徵手法,向社會發出「人權均平」的農民理念;而後者卻通過遒勁動詞及雙關意蘊,表達實現「改朝換代的宏大目標」!
二、「同朝同人異題」藝術鑒賞
這里選用唐代「詩佛」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與《山居秋暝》兩首名篇來對說:前者使用逆反假設、翻進層遞的「懷鄉盼親」思念心緒,遠寄「異鄉異客」的孤獨憂情;而後者卻巧用「畫入詩景,反面襯托」,以「自然美內寓人格美」。
三、「同朝異人同題」藝術鑒賞。
這里選用盛唐王昌齡與晚唐馬戴各自撰寫的《出塞》七絕詩以比較:前者詩意空闊遼遠,藉助時空交叉、互文顯意,表達守邊將士「保疆安民」之壯志;而後者卻是群雕寫實,具描「冬夜襲王、肉搏劇殺」,一展出戰官兵雄氣昂揚、氣吞山河之情!
四、「同朝異人異題」藝術鑒賞。
這里選用唐朝「詩仙」李白《贈汪倫》與韋應物《滁州西澗》相對析:前者使用「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及「化無形為有形」兩大特色,喻示詩人和平民情深誼厚、熾熱純真;而後者卻以「動靜相襯、聲色相應、虛實相間」的三大方法,暢抒內心閑適情愫……
五、「異朝異人異題」藝術鑒賞。
這里選用唐代賀知章《詠柳》與宋代陸游《關山月》再比議:前者合理運用得體比喻,勾勒出一幅「萬物復甦、生氣盎然」的初春美景;而後者卻抓住細節典型,揭示統治集團苟且偷安與詩人濃烈深沉憂國憂民的反差情感。
六、「異朝同人異題」藝術鑒賞。
這里選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舊中國)與《郊原的青草》(新中國)兩首今詩加以對照:前者採用浪漫想像、有機聯想,將「真善美」的天上暗襯丑惡現實,全詩洋溢著對嶄新生活的神往追求;而後者卻是連用平白流暢的排比散偶,賦以濃墨重彩的第二人稱語調,顯示新生時代中國人民堅韌不拔、熱愛和平的偉大胸懷!
七、「異朝同人同題」藝術鑒賞。
這里選用李清照的《點絳唇•蹴罷鞦韆》(北宋)與《點絳唇•寂寞深閨》(南宋)的詞作比較:前者剪取剎那特鏡,簡作外形描劃,並曲折多層地把少女時代「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刻劃殫盡;而後者卻緊扣一個「愁」眼,用「傷春凄景」暗合「傷別郁情」鮮明點染深閨女子百無聊賴的煩悶苦衷、寸腸多生的千縷愁思……
八、「異朝異人同題」藝術鑒賞。
這里選用唐代杜牧與清代趙翼的各自《赤壁》小詩來對議:前者一破傳統舊觀,反面落筆、大膽假設「東風不在」,則「周郎兵敗,二喬落難」,詩人借史快吐胸中不平之氣;而後者卻是借用典故、工巧對仗,時空對照、昔今反差,以冷靜幽遠的筆墨自我抒懷「棄官歸鄉、淡於名利」的超凡心境。
比較閱讀鑒賞,早在上海高考中使用。如2000年秋考是唐代王駕《雨晴》與宋代趙師秀《約客》(即「異朝異人異題」);2003年春考是唐代杜牧《過華清宮》與宋代杜常《題華清宮》(即「異朝異人同題」);2004年春考是唐代王維《紅豆》與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即「同朝異人異題」)等。所以,平時學習古今詩歌,運用上述八法,必將大有裨益、有所長進,冀希應屆考生在尚有的時間內,多多實踐、好好訓練,切實提高自己對古今詩歌的鑒賞評價能力!

與語文古詩文賞析如何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94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62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57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27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63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2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63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27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25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2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93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85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4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57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1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64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69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