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兒」化音標注拼音時怎麼標
只需在原來的音節之後加上「r」(表示捲舌作用)就可以了。例如:芽兒-yár,餡兒-xiànr,瓜子兒臉-guazir liǎn。字母r不表示音素,只表示捲舌動作。
兒化後的字音仍是一個音節,讀兒化音的通常由兩個漢字來書寫,如水管兒(guǎnr)、老頭(tóur),但讀兒化音時兒不發音只是個標記字元。
少數的兒化,如「花兒」,可分別有三種情況:詞根單字本音的變音,花兒{huar};詞尾單字兒變調讀輕聲,詞根單字花本音不變音;詞尾單字兒不讀,詞根單字花本音不變音。
兒化的作用
漢語的兒化現象是漢語文字,通過音變確立文字內涵與外延關系,構造常用固定新詞彙{詞或片語}借音表意的普遍現象,類似多音字,但又不同於多音字。
多音字不管有幾個讀音,一旦確定字義,在詞彙里只能讀一個音,字音與字義是一對一的關系;有兒化音的字在常用固定新詞彙里可以兒化,讀兒化音節發出的新聲音,也可以不兒化仍讀中心詞的普通話音,字音與字義是二對一的關系。
用兒化音有鮮明的感情色彩,或有形象具體的特指意義,或改變了詞性,使動詞和形容詞,名詞化。正式場合慎用兒化音,生活場景用兒化音很多。
2. 兒化音如何標拼音
兒化音是在此詞的拼音後面加r 。如花兒,則為:huar
3. 兒化音是加er還是加r
加r。
兒化音是我國現代漢語普通話和多數官話方言中,一些字的末位韻母因捲舌動作而發生的音變現象。通常在韻母後面加上r,來表明讀音可以兒化。
兒化韻兩大系列:ar系列和er系列。
兒化韻ar系列共分3種:ar、 iar 、uar .
兒化韻er系列共分4種:er、 ier{ir}、 uer{ur}、 ver{vr}。
兒化音的分布
兒化音主要出現於現代漢語普通話中,並以普通話為代表。除此之外,北方地區對兒化現象的運用最為普遍,例如北京、河北、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古東北部。
天津、山西、陝西、山東、寧夏、青海、新疆、甘肅,安徽北部、江蘇北部、河南大部等地區和城市,而分布於南方地區的南京話、四川話和重慶話等方言同樣存在一定量的兒化現象,杭州話則存在與此類似的兒字綴現象。
4. 「兒」化音標注拼音時怎麼標啊
直接+r 就可以了 如 niaor huar
5. 兒化音的具體寫法
普通話中有許多詞彙的字音韻母因捲舌動作而發生音變現象,這種現象就叫做兒化。兒化了的韻母就叫「兒化韻」,其標志是在韻母後面加上r。兒化後的字音仍是一個音節,但帶兒化韻的音了一般由兩個漢字來書寫,如芋兒(yùr)、老頭兒(lǎotóur)等。
兒化是否使韻母產生了音變,取決於韻母的最末一個音素發音動作是否與捲舌動作發生沖突(即前一個動作是否妨礙了後一個動作的發生),若兩者發生沖突,妨礙了捲舌動作,兒化時韻母發音就必須有所改變。
普通話中除er韻、ê韻外,其它韻母均可兒化。有些不同的韻母經過兒化之後,發音變得相同了,故歸納起來普通話39個韻母中只有26個兒化韻。
在普通話中,兒化具有區別詞義、區分詞性的功能,如「頂」作動詞,「頂兒」作名詞;「一點」是名詞指時間,「一點兒」作量詞,是「少量、少許」的意思。在具有區別詞義和辨別詞性作用的語境中,該兒化處理的地方一定要兒化,否則就會產生歧義。但在廣播語言中尤其是政治類、科學類、學術類的節目中,對語言的嚴謹程度要求較高,要盡量少用兒化;在書面語言或比較正式的語言環境中也不宜多用兒化。
還有一類兒化是表示喜愛、親切的感情色彩。如:臉蛋兒、花兒、小孩兒、電影兒。
表示少、小、輕等狀態和性質,也常常用到兒化。如:米粒兒、門縫兒、蛋黃兒。
在實際的兒化韻認讀中,兒化音與其前面的音節是連在一起發音的,不宜分解開來讀(即不可把後面的「兒」字單獨、清晰地讀出)。但在詩歌散文 等抒情類文體中,有時為了押韻的需要,可單獨發兒化韻的音,如「樹葉兒,月牙兒」。
1.以a、o、ê、e、u(包括ao、eao中的o)作韻尾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其讀音變化不太大,捲舌動作與其本身的發音沖突不大,所以兒化時直接帶上捲舌音色彩即可。其中,e的舌位稍稍後移一點,a的舌位略微升高一點即可。如:
a→ar:哪兒nǎr 手把兒shǒubàr
ia→iar:葉芽兒yièyár 錢夾兒qiánjiár
ua→uar:畫兒huàr 浪花兒lànghuār
o→ou:粉末兒fěnmòr 竹膜兒zhúmór
uo→ror:眼窩兒yǎnwōr 大夥兒dàhuǒr
e→er:小盒兒xiǎohér 硬殼兒yìngkér
ue→uer:主角兒zhǔjuér 木橛兒mùjuér
ie→ier:石階兒shíjiēr 字帖兒zìtiěr
u→ur:淚珠兒lèizhūr 離譜兒lípǔr
ao→aor:小道兒xiǎodàor 荷包兒hébāor
ou→our:老頭兒lǎotóur 路口兒lùkǒur
iao→iaor:小調兒xiǎodiàor 嘴角兒zuǐjiǎor
iou→iour:小球兒xiǎoqiúr 頂牛兒dǐngniúr
2.韻尾音素以i、ü為主要母音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因i、ü開口度較小,舌高點靠前,i、ü此時又是韻腹不能丟去,故與卷動作有沖突。處理的方法是先增加一個舌面、央、中、中圓唇母音,再在此基礎上捲舌。如:
i→ier:鍋底兒guōdǐr 柳絲兒liǔsīr 玩意兒wányìr
ü→üer:ih 小曲兒xiǎoqǔr 毛驢兒máolǘr 有趣兒yǒuqǔr
3.韻尾音素為I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因I的發動作與捲舌有所沖突,兒化時韻尾I丟失,在主要母音的基礎上捲舌。舌位在有的主要母音,由於受捲舌動作的影響,舌位向央、中方向後移。如:
ai→ar大牌兒dàpáir 窗檯兒chuāngtáir
ei→er:同輩兒tóngbèir 寶貝兒bǎobèir
uai→uar:糖塊兒tángkuàir 一塊兒yīkuàir
uei→uer:口味兒kǒuwèir 一對兒yīìr
4.韻尾音素為n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因為n的發音妨礙了捲舌動作,所以兒化的韻尾n音要丟失,在主要母音基礎上捲舌。原來舌位在前的主要母音,兒化後其音的舌位向央、中方向後移,主要母音妨礙捲舌的i、ü時,要增加一個舌面、央、中、不圓唇母音,再在此基礎上捲舌。如:
an→ar:頂班兒dǐngbānr 傳單兒chuándānr
en→er:虧本兒kuīběnr 命極兒mìnggēnr
ian→iar:雞眼兒jīyǎnr 路邊兒lùbiānr
in→iar:用勁兒yòngjìnr 手印兒shǒuyìnr
uan→uar:好玩兒hǎowánr 拐彎兒guǎiwānr
uen→uer:皺紋兒zhòuwénr 開春兒kāichūnr
üan→üar:圓圈兒yuǎnquānr 手絹兒shǒujuànr
ün→üer:合群兒héqúnr 花裙兒huāqúnr
5.以舌尖前母音-I或舌尖後母音-I作韻尾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因其發音的開口度小,且舌尖已接近齒背或前硬齶,已妨礙了捲舌動作,故兒化時應將其變為舌面、央、中、不圓唇母音,再在此基礎上進行捲舌。如:
-i→er:找刺兒zhǎocìr 柳絲兒liǔsīr
-i→er:樹枝兒shùzhīr 找事兒zhǎoshìr
6.以nag為韻尾音素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nag的發音部位在後(並不妨礙捲舌動作),但由於nag是鼻音,發音時口腔中沒有氣流通過,所以捲舌時就不能形成捲舌特點。故作兒化處理時要將nag音完全丟失,再在主要母音的基礎上捲舌。若主要母音妨礙了捲舌動作的話,就增加一個鼻化的舌面、央、中、不圓唇母音,再在此基礎上捲舌。如:
ang→?r:茶缸兒chágāngr 葯方兒yàofāngr
iang
i?r:小羊兒xiǎoyángr 菜秧兒càiyāngr
uang→u?r:竹筐兒zhúkuāngr 門窗兒ménchuāngr
eng→(e上面小波浪)r:跳繩兒tiàoshéngr 竹凳兒zhúdèngr
褲縫兒kùfèngr
ong→(u上面小波浪)r:小洞兒xiǎodòngr 抽空兒chōukòngr
酒盅兒jiǔzhōngr
iong→ü(e上面小波浪)r:小熊兒xiǎoxióngr
練習
繞口令
小雜貨攤兒
我們那兒有個王小三兒,在門口兒擺著一個小雜貨攤兒,賣的是醬油、火柴和煙卷兒、草紙、還有關東煙兒,紅糖、白糖、花椒、大料瓣兒,雞子兒、掛面、醬、醋和油鹽,冰糖葫蘆一串兒又一串兒,花生、瓜子兒還有酸杏干兒。王小三兒,不識字兒,算賬、記賬,他凈鬧稀罕事兒,街坊買了他六個大雞子兒,他就在賬本上畫了六個大圓圈兒。過了兩天,人家還了他的賬,他又在圓圈上畫了一大道兒,可到了年底他又跟人家去討賬錢兒,雞子兒的事早就忘在腦後邊兒。人家說:「我們還了賬。」他說人家欠了他一串兒糖葫蘆兒,沒有給他錢兒。
小哥倆兒
小哥倆兒,紅臉蛋兒,手拉手兒,一塊兒玩兒。小哥倆兒,一個班兒,一路上學唱著歌兒。學造句,一串串兒,唱新歌兒,一段段兒,學畫畫兒,不貪玩兒。畫小貓兒,鑽圓圈兒,畫小狗兒,蹲廟台兒,畫只小雞兒吃小米兒,畫條小魚兒吐水泡兒。小哥倆,對脾氣兒,上學念書不費勁兒,真是父母的好寶貝兒。
練字音兒
進了門兒,倒杯水兒,喝了兩口兒運運氣兒,順手拿起小唱本兒,唱一曲兒,又一曲兒,練完了嗓子我練嘴皮兒。繞口令兒,練字音凶,還有單弦兒牌子曲凶,小快板兒,大鼓詞兒,越說越唱我越帶勁兒。
白鬍子老頭兒
打南邊來了個白鬍子老頭兒,手拉著倍兒白的白拐棍兒。(重復一遍)
上小鎮兒
二月二,上小鎮兒,買根煙袋兒不通氣兒,回來看看是根棍兒。
一條褲子七道縫兒
一條褲子七道縫兒,橫縫上面有豎縫兒,縫了橫縫縫豎縫兒,縫了豎縫縫橫縫兒。
學畫畫兒
小小子兒,不貪玩兒。畫小貓兒,鑽圓圈兒;畫小狗兒,蹲小廟兒,畫小雞兒,吃小米兒;畫個小蟲兒,頂火星兒
6. 兒化音的標注應注意什麼
用漢語拼音字母拼寫兒化音節,只須在原來的音節之後加上「r」(表示巻舌作用)就可以了。如:芽兒———Yár,餡兒————xiànr,味兒————wèir
7. 普通話的兒化音怎麼讀
普通話的兒化音讀法如下:
a,o,e或以之為結尾的韻母後直接加捲舌動作。
例如:打雜兒 掉價兒 小說兒 空缺兒 粉末兒 山歌兒
結尾不是a,o,e但與a,o,e有關的韻母,失去韻尾後在a,o,e上加捲舌動作。
例如:名牌(ai)兒 花瓣(an)兒 抽空(ong)兒 八成(cheng)兒 鋼蹦(beng)兒
zi,ci,si,,chi,shi,ui後的兒化,[i]→ [ə];[ui]→ [uə]後,再加捲舌動作。
例如:瓜子兒 記事兒 沒詞兒 墨水兒 一對兒 跑腿兒
舌尖音以外的生母與韻母i,in,ing構成音節時,一律去掉韻尾n,ng後,i→ ie,再加捲舌動作。
例如:針鼻兒 小雞兒 米粒兒 眼鏡兒 腳印兒 趕明兒 舌尖音: 指舌的尖部靠近或頂住門齒、上齒齦、硬齶的前部而發的輔音。普通話語音中的z、c、s,d、t、n、l,zh、ch、sh、r都是舌尖音。其中舌尖前音有z、c、s,舌尖中音有d、t、n、l,舌尖後音有zh、ch、sh、r。
以u 為韻尾的韻母(u,iu,ou),兒化時直接加捲舌動作(「媳婦兒」除外,[u]→ [ə]);省略後韻尾為u的韻母(ui,un,ueng),一律u→ uə,再加捲舌動作。
例如:沒譜兒 抓鬮兒 小偷兒 一會兒 橋墩兒
以單韻ü或省略後以ü為韻尾的韻母(ün),一律ü→ üe,再捲舌。
例如:小女兒 有趣兒 毛驢兒 小魚兒 小曲兒 花裙兒
兒化音:普通話中有許多詞彙的字音韻母因捲舌動作而發生音變現象,這種現象就叫做兒化。兒化了的韻母就叫「兒化韻」,其標志是在韻母後面加上r。兒化後的字音仍是一個音節,但帶兒化韻的音了一般由兩個漢字來書寫,如芋兒(yùr)、老頭兒(lǎotóur)等。
兒化是否使韻母產生了音變,取決於韻母的最末一個音素發音動作是否與捲舌動作發生沖突(即前一個動作是否妨礙了後一個動作的發生),若兩者發生沖突,妨礙了捲舌動作,兒化時韻母發音就必須有所改變。
普通話中除er韻、ê韻外,其它韻母均可兒化。有些不同的韻母經過兒化之後,發音變得相同了,故歸納起來普通話39個韻母中只有26個兒化韻。
(7)語文拼音兒化音怎麼標音擴展閱讀:
兒化音,如同子變韻、D變韻一樣,作為一種詞根單字本音的派生音,屬於包括變聲、變韻、變調的變音的一種。很多方言體現了韻母的改變,但也有一些方言同時有聲母和聲調的變化。
1、以舌尖前母音-I或舌尖後母音-I作韻尾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因其發音的開口度小,且舌尖已接近齒背或前硬齶,已妨礙了捲舌動作,故兒化時應將其變為舌面、央、中、不圓唇母音,再在此基礎上進行捲舌。
2、以ng為韻尾音素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ng的發音部位在後(並不妨礙捲舌動作),但由於ng是鼻音,發音時口腔中沒有氣流通過,所以捲舌時就不能形成捲舌特點。
故作兒化處理時要將ng音完全丟失,再在主要母音的基礎上捲舌。若主要母音妨礙了捲舌動作的話,就增加一個鼻化的舌面、央、中、不圓唇母音,再在此基礎上捲舌。
8. 兒化音怎麼讀 兒化音應該怎麼讀
1、兒化音怎麼讀:兒化音拼音:[ér huà yīn]。
2、兒化音是我國現代漢語普通話和多數官話方言中,一些字的末位韻母因捲舌動作而發生的音變現象。通常在韻母後面加上r,來表明讀音可以兒化。
3、兒化音是普通話的重要特徵和組成部分,是漢民族語言自身演化和發展的結果,其不僅具有區分語意的作用,還可使發音更加舒緩省力、令音色更加柔和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