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語文中的修辭手法的作用是什麼比如比喻,擬人,排比,誇張等等
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如:誠信如一枝玫瑰,百花叢中她最美,美得無瑕,美得高貴。送人一枝玫瑰,給世間一縷馨香。誠信,維繫世間溫情的紐帶,有了你,人們不再感到冬日的嚴寒,有了你,人們時刻感到春天的溫暖。誠信,人類精神的締造者,有了你,世間少一些爾虞我詐,少一些世態炎涼。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飛鳴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比擬: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
如:騰躍時,模樣像是歡樂;打旋時,模樣像是眩暈;傾斜時,模樣像是膽怯…((張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們真幽默,吃著西瓜與夏天告別,說是「啃秋」。人們終於迎來了新秋,迎來了這楚楚動人的新娘子。秋山,變得豐腴起來了;秋水,變得溫柔起來;秋風,變得涼爽起來了;秋雲,變得淡遠起來。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如:你們是初升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革命加科學將使你們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學家點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如: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如:四十年別井離鄉,雁沓魚沉;五百個月缺月圓,夢縈魂牽。
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攜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膽相照,多少次投桃報李,又有多少美麗溫暖的回憶
漫漫長路,總有朝夕相處的親人,多少叮嚀,多少呵護,多少孝心,多少無私。
設問:總的作用是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貳』 比喻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點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應由三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不能成立。
3 [語文基礎運用]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
⑵比喻的種類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彷彿、猶如」等相聯結。例如:收獲的莊稼堆成垛,像穩溫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結。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崗。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但它不同於借代。借代取兩事物的相關點,借喻取兩事物的相似點。例如:「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誇誇其談,滿足於一知半解,這種極壞的作風……還在我們黨內許多同志中繼續存在著。
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騎自行車翩翩而來的身著風衣的少女,是紅蝴蝶,是綠鸚鵡,還是藍孔雀?
⑶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為生動;或化深奧為淺顯;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冗長為簡潔。
⑷下列幾種情況,雖有「像」「彷彿」等詞,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親。(同類比較)
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彷彿聽見了她的心臟跳得非常厲害。(表示想像)
我們這時代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剛、李向群等。(表示列舉)
『叄』 比喻句的作用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像的東西具體地說出,借其他類似事物加以說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飾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動,突出特點,渲染氛圍,側面烘托。
判別比喻句:
有「好像」「像」「是」一類詞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斷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關鍵要看句子里是不是有本體或喻體。
有的同學一看到含有「像」、「好像」「彷彿」等詞語的句子就認為一定是比喻句,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小學語文課本中,以下「像」字句並不是比喻句。
『肆』 是比喻的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比喻的修辭手法的作用:
⒈用比喻來對某某事物的特徵進行描繪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依次引發讀者聯想和想像,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並使語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強的感染力.
⒉ 對道理進行比喻:用淺顯易見的事物對深奧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為具體,化繁為簡,幫助人們深入的理解.並使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文采.
『伍』 比喻的作用是什麼修辭手法是什麼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依據描寫或說明的方式比喻可分為「直喻」、「隱喻」、「類喻」、「潔喻」、「對喻」、『博喻」、.簡喻」、「詳喻」、『引喻」「虛喻』等十類。
修辭手法,就是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
語文中主要修辭手法有以下: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比擬、象徵比擬、寄寓(寄託),互文、設問、引用、呼告、反問、頂真等。其中比喻可以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復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較喻(又名強喻)、譬喻、飾喻、引喻、隱喻。
其他特殊性描寫方法:有白描,比擬(又名比體),避復,變用,層遞,襯墊(又名襯跌) ,襯托(又名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聯珠、頂針),對比,對仗(又名對偶、排偶),翻新,反復,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又名並提、合敘、合說);復迭錯綜,復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又名聯珠),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又分為:迂迴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復踏,拈連(又稱:順捏)。
『陸』 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
一、比喻的文學作用:
1、用比喻來對某某事物的特徵進行描繪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以此引發讀者聯想和想像,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並使語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強的感染力。使語言生動形象,還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淺顯、具體地表達出來。比喻也可表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2、進行說明或講道理時,不叫「比喻」,而叫「打比方」。用淺顯易見的事物對深奧 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為具體,化繁為簡,幫助人們深入的理解。並使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文采。
使用比喻手法時 要注意:⒈ 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性質不同的兩類事物;⒉ 本體和喻體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另外,所使用的喻體要常見、易懂;比喻要貼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二、擬人的文學作用:
賦予事物以人類的行為特點,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的情感,讓讀者感到所描寫的物體顯得更活潑、生動,使文章更加形象或讓從假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