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及
《小學語文作文視頻教程》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LnjkfHGUfdB2IR7tBowCww
㈡ 02怎麼在語文課堂上培養孩子們想像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在發展語言的同時,要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想像是學生創造力的萌芽,心理學研究證明,學齡初期,兒童的心理發展正處於想像力培養的黃金時期,這時候如果採用恰當的手段施以經常性的訓練,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因勢利導,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種有利因素,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一、利用課文插圖,啟發想像
低中年級的課文中,插圖常常和文字一起組成看圖學拼音、看圖識字、看圖學詞學句、看圖學文、看圖說話等教學內容。我憑借課文插圖,指導學生仔細看圖,多看多想,啟發他們進行大膽想像,盡可能的讓插圖動起來。例如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引導學生憑借文字,藉助畫面,展開想像,想一想小動物快樂玩耍的情景,說一說還有哪些「小畫家」?它們會畫些什麼?這樣不僅延伸了課文的內容,而且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培養了孩子們的想像力。再如在教學《從現在開始》時,針對貓頭鷹、袋鼠和小猴子分別做大王時的三幅插圖,我引導學生根據插圖想像貓頭鷹下令後大家怎樣議論紛紛,袋鼠上任後大家怎樣辛苦的練習跳躍,小猴子做大王後大家怎樣歡呼雀躍;教學《可貴的沉默》時,根據課文插圖,引導學生想像當時教室里孩子們的神態、心理活動等。通過這樣的訓練,既提高了學生的想像力,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指導感情朗讀,激發想像。
低年級課文教學要多讀少講。指導朗讀,不僅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更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讀表達出思想感情來。我在教《荷花》時,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讀出全文優美的基調,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鼓勵學生大膽想像:「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它們都是怎麼樣的姿勢?「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做一回荷花仙子,告訴大家你身邊都發生了哪些故事?學生有的說:我聽到岸上有人說話的聲音,他們說:「多美的荷花呀!真想採回家去。」「不能采,荷花是讓大家欣賞的!而且它以後還可以結成蓮子!」有的說:我聽到風姑娘說:「哇!多麼美麗的荷花呀!讓我再讓她們跳上一支歡快的舞蹈吧!」於是荷花跟著風姑娘一起翩翩起舞。還有的說:我聽到池中水的說話聲:「看!長在我上面的荷花多麼美麗呀!」他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令人驚嘆不已。
三、抓住文中空白,豐富想像。
好的文章像書法,有時密不透風,有時又疏可走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說透,刻意留下「空白」,讓讀者揣摩,或因表達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內容,留下「空白」。在教學中,教師就應該用好這些 「疏可走馬」處,巧妙地激發學生展開想像,用創造的才智為這些「空白」添補亮麗的色彩。《雪孩子》一課,雪孩子是怎樣救出小白兔的沒有直接表達,給學生留有想像的空間,我抓住這一空白,啟發學生想像,練習說話,體會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自己去吧》寫到「過了幾天,小鴨學會了游泳。」「過了幾天,小鷹學會了飛翔。」 小鴨和小鷹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文中沒有描述,我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補充空白。像這樣留有藝術空白的課文,小學教材中還有許多,關鍵要靠我們教師是否能積極挖掘,把學生的思維推向高潮,使閱讀教學的課堂,放射出亮麗的光彩。
四、引導仿寫改編,展開想像。
低年課本中有許多優美的兒歌,它們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可以在學生理解詩歌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遇到他們進行仿寫,展開聯想和想像,使其漸漸進入詩歌的佳境。學了《聽聽,秋的聲音》,以課文內容為例進行仿編仿寫訓練,學生思維的火花輕易的被擦亮了,其效果令我又吃驚又欣慰。比如:
聽聽,秋的聲音,
柳樹彎下腰脫下舊衣裳,
「唰唰」、「唰唰」
那是發給冬天的電報
聽聽,秋的聲音,
小螞蟻在搬家,
「一二」、「一二」
吹響了過冬的號角。
聽聽,秋的聲音,
小麻雀站在電線上呼朋喚友,
「嘰嘰喳喳」、「嘰嘰喳喳」
聽聽,秋的聲音,
小青蛙加緊挖洞,
「呱呱」、「呱呱」
是和夏天告別的歌韻。
秋的聲音,
在小朋友的眼睛裡,
在樹林里,
在果園里,
在農家的糧倉里,
在每一個豐收的喜悅里!
那是秋天的音符。
教學中,我還就不同類型的課文引導學生進行改寫,如:把常見的詩歌改寫成記敘文;科學童話改寫成說明文;根據課文故事的情節,順其自然想像結果進行續寫等等,使學生變復現式的記憶為創造性的發散性表達,讓他們智慧的火花在想像的助燃下燦爛地迸發出來。
五、結合習作教學,培養想像
如果我們能抓住時機讓孩子創造,在觀察的基礎上,以兒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提供想像契機,讓學生組合成新的形象,學生就能在創造中感受成長的快樂。我班的孩子寫《我是一隻小小鳥》《我多麼想有一對翅膀》《海底見聞》《假如我有一隻馬良的神筆》《未來的橋》等想像性作文,創造熱情高漲,寫得竟不肯擱筆,看他們的習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的靈氣、悟性和創造力,學生的思維活動進入了最佳的心理狀態。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而想像力是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這段話精闢地概括了想像力的作用。想像力是智慧的信使,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想像力的培養,為學生擎起馳騁思維的天空 。
㈢ 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想像力是人類創新的源泉,是在思維主體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怎樣培養想像力呢?
首先要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生存經驗;
其次要保持和發展自己的好奇心;
再次,應善於捕捉創造性想像和創造性思維的產物,進行思維加工,使之變成有價值的成果。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想像力,具有豐富的學科性。今天我的手叫熱過燙著了,打字很痛苦。只能勉為其難的給你回復了。
個人不成熟的經驗,想像力培養必須寄託在語文綜合實踐中,方為有本之源。
1、憑借於閱讀。且看這段文字:掩口髭須,三十四五年紀。頭戴一頂皂紗轉角簇花巾,身穿一領紫綉團胸綉花袍,腰系一條玲瓏嵌寶玉環絛,足穿一雙金線抹綠皂朝靴;背後帶一張弓,腰間插一壺箭。這是柴進的外貌描寫。學生邊讀,變讓學生循著文字,逐句逐句想像勾勒柴進的人物形象,久而久之,對人物形象的構思,就自然很形象了。
2、憑借於誦讀。且看這段文字: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教師可以誦讀,可以指名朗讀優秀學生誦讀,集體誦讀,要求邊讀,邊想像景色。數遍下來,北國壯麗秀美的景色,便栩栩如生的勾勒在孩子們的腦海里了。如果讀的激情飛揚,就能深入文字之中,批文入情,感知主席當時豪邁激盪的情懷。
3、憑借於表述。學習契訶夫的《變色龍》一課,可以讓學生描述奧楚蔑洛夫幾次變色的動作、表情、語氣、用詞的變化和小狗稱謂、褒貶之詞所映示的形象。學生就能感覺「變」的情節、變得「初衷」,從而准確的把握文本。像詩歌一類的文句,都可以讓學生在表述中,想像、描繪詩歌之境、之情。
4、憑借與寫作。①教師有意識的提供一些情境,讓學生描繪其景色。如,拔河時,賽場上熱鬧、熱烈的景象。讓學生從大的場景、具體個人、競賽雙方的整體、個人、組合間的逐鹿……②當然,教師也可以藉助視頻片段,讓學生去描繪。③給一個特徵鮮明的詞,讓學生去構思畫面,並描述出來。
5、憑借於修改語言。這里的語言包括一般的課堂互動,也包括作業、作文。發現學生想像力表現好的,或者利於培養學生想像力的語句、語段,單獨拿出來,讓學生群策群力,共同雕琢,共同提高。
以上僅是培養想像力的一些嘗試。其實,方法是無限。相信你在教學中,還會摸索出更多有效的方法。讓我們共同探討,共同提高吧。
㈣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想像力
提高孩子的想像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會表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關繫到孩子今後的成功。想像力是人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想像力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既然想像力這么重要,我們如何提高孩子的想像力。
㈤ 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想像力
(一)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在對課文的講解中引導學生想像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語文課本的教材中所選取的作品,都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些作品涵蓋了文學的各種形式體裁,在培養學生想像力的基礎上能夠做到最大范圍的進行拓寬。想要更好的培養初中學生的想像力,首先其具體是在對語文課文的閱讀中進行體現,有效的閱讀能夠更加有力的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想像力。
(二)鼓勵學生大膽寫作,在寫作中激勵學生進行想像
(三)藉助
多媒體教學
,充分發揮直觀視覺的激勵作用
實踐教學的過程當中,就可以有效的藉助對媒體教學,將學生本是固定的思路進行開發可引導,然後讓學生們順著自己本身心目中所產生的思緒路線進而去發現其中的美好。
㈥ 談談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想像力
培養想像力:
一、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發展孩子的表象;
二、給孩子提供適合的環境,激發孩子想像的慾望;
三、給孩予輕松的氛圍,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像;
四、鼓勵孩子大膽想像,引導孩子合理地幻想;
五、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優良心理品質;
六、參加創造活動,培養正確幻想。
㈦ 論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一、根據課文材料,運用描寫的方式,結合造句訓練,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師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選准能啟發學生想像的「觸發點」,組織學生進行描述性的造句訓練。2001年3月1日,筆者在教學調研中就聽到一節課,教學內容是《桃花源記》。在教學過程中,教者以課文第二小節中描寫桃花源環境的有關句子為「觸發點」,與學生一起,運用描寫的方式,按照「這里的________美,你看……」這樣的句式,進行想像性造句訓練。訓練分三個環節:首先,教師進行示範性、啟發性指導:這里的桃林美,你看,長達二三里,中間沒有一棵雜樹,一眼望去,就像一片粉紅色的雲霞。花下是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蝴蝶也快樂地飛來飛去!地上芳草茵茵,在陽光下搖曳。春風拂來,花瓣兒紛紛飄落,像一隻只飛舞的粉蝶……
接著,老師要求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對文中的「桃林」、「土地」、「屋舍」、「桑竹」等景物進行創造性描寫;然後分學習小組進行討論交流,並推選出描寫得比較成功的學生參加全班交流。在整個創作和交流過程中,學生意興盎然,情緒高漲,學生的發言非常精彩。由此筆者強烈地感受到:根據課文中的材料進行描寫性的造句訓練,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順著作者的思路,運用續寫的方式,推想課文情節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美國心理學家蓋茨爾斯和傑克遜根據吉爾福特的創造力更多地和發散性思維相聯系的思想,設計了一套創造力測驗方法,其中第四種方法就是寓言解釋測驗法。具體做法是:給被試者幾個沒有結尾的寓言,要求他們對每個寓言都作出三種不同的結尾,然後根據其結尾的數目、恰當性和獨創性給分。這樣的測試,說到底,就是在測試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語文課上,如果我們對課內外那些結尾含蓄、耐人尋味的文章也採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那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得到極大的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也將得到很好的培養。在這一方面,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於漪老師就有很多成功的教例。例如在教學老舍的《小麻雀》一文中,於老師發現,這篇課文的結尾沒有明寫小麻雀的結局,而學生從上文了解小麻雀的悲慘遭遇後,感情上有所觸動,對小麻雀的關心和同情促使他們很想知道小麻雀的結局如何。於老師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要求學生開展想像,順著文路推想小麻雀的結局。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漲,紛紛張開了想像的翅膀:有的認為小麻雀最後死了,因為它身上有傷,「頭掛得更低」,而作者也「不知道怎樣才好」,無法拯救它;有的認為小麻雀最終還是活下來了,因為「它確實是沒有受多大的傷」,而且,原來捲成一團的身子也「長出來一些」,同時,它明白世上有侮辱損害它的壞人,也有關心同情它的好人。盡管學生對小麻雀的結局的想像各不相同,但他們的推想都有一定的道理,正是在這樣的推想中,學生的想像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有些課文,雖然原來已經有了結尾,但仍然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調換結尾」的訓練。這樣的訓練對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確實能起到重要作用。
三、通過形式訓練,提高想像力。
改寫不僅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更好地體現出古典詩歌的無窮魅力。例如在教學《天凈沙・秋思》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具體描繪小令中所涉及到的人、景、物,著重對環境以及人物的神態和心理作描寫,盡可能充分體現出詩歌的意境。課堂上,學生的創作熱情非常高漲。令老師驚喜的是,一篇篇優秀的習作在學生豐富的想像中誕生了。其中黃錚同學的習作是這樣的:一輪暗紅的夕陽伏在天邊,發出微弱的紅光,天地間一片灰濛蒙的暗黃。遠處走來一位急急趕路的遊子,漫長的路途加上凜冽的秋風,使得他的臉上充滿了疲勞與憔悴。長袍上的風塵與頭發的蓬亂顯出了他路途的艱辛與急迫,而家卻還在千里之外啊。他緩慢地移動著沉重的腳步,手中牽著一匹無力的瘦馬,想必它已好久未飽餐一頓了。他們昏昏沉沉地走著……幾只歸巢的烏鴉叫著從天空急忙掠過,這聲音聽來異常響亮。遊子微微抬頭用無神的目光望了一眼天空,他這才開始注意到周圍的一切:路邊一排大樹上零零散散飄下幾片枯黃的樹葉,從空中旋轉著飄落到遊子的眼前,再慢慢地飄回大樹的根邊。在那兒,黃葉已鋪滿了一層。不遠處,一座古樸的拱橋立在水面上,下面的河水匆匆流過,也許它們正在奔向大海吧!橋上稀稀疏疏的幾個人正急忙向遠處的幾座錯落有致的小屋趕去,此刻也許家中親人正圍著一桌豐盛的菜餚焦急等待著他們的歸來,因此他們的腳步越來越快……看到這一切,遊子的臉上又增添了一份寂寞與憂愁。兩年前為了躲避戰禍離開了家,如今不知家是否安在?年邁的母親,賢惠的妻子,不知是否安康,她們是否已望眼欲穿?他牽著馬兒,帶著企盼和忐忑的心踏上了小路,踏上了這條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歸途……
正如魯迅所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言語;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每個學生的頭腦里都有一個晶瑩璀璨的世界,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通過多種方式打開通向這個世界的大門,讓學生蘊藏在身上的想像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㈧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充分激發學生想像力
早在古希臘時代,亞里斯多德就指出:「想像力是發現、發明等一切創造力的源泉。」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這正如阿基米德說的:「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把地球撐起來!」
語文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像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創新能力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中也明確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小學語文的教學任務是在聽說讀寫等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智力,而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則是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
怎樣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呢?
一、課前熱身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因此,我經常利用上課之前的兩三分鍾讓學生做些熱身運動,活躍氣氛,營造寬松氛圍,使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想像飛起來,語言活起來。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畫了一條波浪線,問學生:「看到這條波浪線,你會聯想到什麼?」學生的回答可謂是多種多樣、應有盡有:可口的方便麵、起伏的高山、歡快的浪花、彎彎的山路、爬動的蟲子、衣服上的拉鏈……真沒想到孩子們的想像是這么的豐富。正如魯迅先生贊嘆的:「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們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要鑽入蟻穴……」
二、在識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哲學家康德認為:「想像力是一個創造性的認識功能;它有本領,能從真正的自然界所供的素材里創造出另一個想像的世界。」漢字中表意字不少,了解字義的過程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像空間。如:學習「沙」字時,我啟發學生這樣記憶:「沙漠里水少。」通過一個階段的示範,學生便能舉一反三了。如:學「甜」,學生能聯想到「舌頭舔著甘蔗真甜」;學「夢」字,能想像到「林下晚上好做夢」……這種根據漢字特點合理聯想的方法既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字義,又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想像力和理解能力。
三、在詞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在教學一年級識字5時,我讓同學們朗讀全文詞串,邊讀邊在腦海里想像與這些詞相關聯的事物。孩子們搖頭晃腦地讀完後,我問他們:「讀的時候,你們想到了什麼?「讓人驚喜的是,每個孩子都能滔滔不絕地說。有的說,他彷彿在一個盛夏,躲在樹下聽著知了唱歌、聞著茉莉花的香味,美美地睡著覺。有的說,自己躲在家裡,看著窗外傾盆大雨、刮著大風、打著雷、閃著電、轟隆隆……這樣,孩子們的想像力在朗讀中,在教師的點撥下,在詞串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培養。
四、在古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例如,《遊子吟》一詩的教學,我藉助課件指導學生反復吟詠,邊讀邊想像詩人准備外出前,看到慈母借著微弱的燈光為自己縫制衣服的情景,通過影象給學生帶來情感上的震撼,體會偉大的母愛,最後發出由衷的贊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此基礎上,學生進行課後練筆,描寫母子依依惜別的情景就不困難了。又如《泊船瓜洲》一詩,我引導學生抓住「綠」字,想像春姑娘有一次給江南的原野披上綠裝,讓學生彷彿進入桃紅柳綠、鳥語花香、生機勃勃的景象。如此再三誦讀,就不難體會詩人對江南春景的喜愛了。這樣,學生就很自然地與詩人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思鄉。
五、立足文本,在課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合理的想像理解意境。學生頭腦中想像的畫面越清晰,形象越具體,對文章內容、中心思想的理解也就越深,比如教學《飛奪瀘定橋》一文是,啟發學生通過想像,入情入境,體會到奪橋的「難」,紅軍的「勇」。在「搶時間」和「攻天險」的過程中,可啟發想像:紅軍在白天一邊趕路一邊與阻擊的敵人打仗,到了夜晚還得冒雨行路,飢餓、睏乏,同時山路陡窄、路滑難走,伸手不見五指,是怎樣的情景?英雄們拿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又是怎樣的情景?通過這些想像,同學們很容易從紅軍戰士的英雄形象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在想像訓練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隨之產生、發展。
㈨ 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想像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想像是人類學習和智力活動的翅膀,也是創造性思維的心理基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像力,是開發學生智力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以下是博沃小編為您整理的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的相關內容。
充實表象內容,豐富想像基礎。表象是頭腦中所保持的過去感知過的事物的映象,人對這些映象進行加工改造產生新形象就是想像。可見,想像是以豐富的表象為基礎的。表象越豐富, 其想像越開闊、深刻。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學生的頭腦中就必須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
多觀察事物,積累知識和生活經驗,是培養想像力的前提。學會觀察 葉聖陶先生說:「想像不過是把許多次數、許多方面所觀察得到的融合為一,團成一件新的事物罷了。假如不以觀察為依據,也就無從談起想像的作用。」大自然是神奇而豐富的世界,我們應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觀察自然,接觸社會,感受生活。
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並在觀察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發展好奇心和廣泛的興趣愛好,逐步打開學生想像的大門。例如,組織學生參觀展覽、名勝古跡,引導學生觀察東升的紅日、秋日的田野,欣賞悅耳的音樂、迷人的圖畫等等,使他們增加頭腦里的表象儲備,為想像提供取之不盡的素材。
2教師如何利用課堂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人的想像力是非常豐富的,強大的,據心理學家估計,一般人只利用了想像力功能的15%左右,其餘的處於「睡眠」狀態,等待我們去開發利用。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盡可能地、積極地為學生創造條件,努力培養他們的想像力。
善於點撥誘導,激發學生的聯想.培養學生想像力的途徑是多方面的,我們教師要把著重點放在學生積極思維的點撥與誘導上,善於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善於捕捉偶然事件或稍縱即逝的瞬間,及時發現學生的長處,並加以引導發揚。
點撥要富有啟發性,要用生動的言語、恰當的表情來啟發學生的想像,使學生能思之有所感、有所得。如:在習作《美麗的春天》教學中,通過指導學生觀察春天的花、草、樹木等景物的樣子,獲得表象後,再加上自己豐富的想像.
然後讓學生通過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描述出來,如果學生一下子寫時有困難,我就通過圖片聯想、播放音樂等進行視覺、聽覺刺激,來激發他們的想像,有時還可以通過讀一些範文,讓學生通過範文來模仿,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