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表達類教學指什麼作用

語文表達類教學指什麼作用

發布時間:2022-08-02 21:54:59

㈠ 語文表達方式有哪些其作用是什麼

有五種
1、記敘
2、說明
3、議論
4、描寫
5、抒情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㈡ 語文表達方式有哪些及作用

表達方式一般有: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一般這五種表達方式都是各有特長,如果單純使用敘述,信息量大,但像記豆腐賬!如果穿插適當的描寫和議論,偶爾也抒發點感情就比較耐讀了。

㈢ 初中語文表達方式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1、分析文章的表達方式。以記敘為主,綜合運用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
2、分析文章的順序與結構。記敘文常用的順序有順敘、倒敘和插敘。
3、分析文章的表現手法。記敘文常用的表現手法有對比烘托法、欲揚先抑法、象徵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等。
4、分析文章的語言特色。記敘文在語言的運用上有兩種類型,一是朴實無華,二是優美生動。分析時應把握不同類型的語言特色,還要結合作者的感情和態度。
可從下列語句中選擇:
朴實無華、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准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註: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㈣ 初中語文有哪些表達方法、寫作手法、修辭、語言特點,分別有什麼作用

表達方式主要有:敘述、議論、說明、描寫、抒情。
表現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維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現出來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又稱藝術手法。如文學創作中各種敘述、描寫以及諷刺、誇張、象徵、比喻 、對比、借代、擬人、排比、對偶、層遞等。應該說表現方法包括了表達方式。
修辭手法是根據表達需要,運用有效的語言手段來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使語言表達具有準確性、鮮明性和生動性的語言運用方式。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除此之外,課文里還涉及到的有對比、借代、引用、雙關、反語、頂針和呼告等。學習修辭,不要死摳名詞術語,要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修辭的表達效果,並能學會運用修辭手法造句。
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前後照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等。

㈤ 高中語文的 表達方式 表現手法 修辭方法 都有什麼啊作用是什麼

一、表達方式

1、記敘

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在寫事文章中應用較為廣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表達方式。詳情可參考詞條記敘文。

2、說明

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 江河 、植物、文具、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3、議論

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通過講事實、說道理等方法對人物或事情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通常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4、描寫

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包括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細節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等),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的形態、動作或景物的狀態等具體特徵描繪出來。

一般分為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5、抒情

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具體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徵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它與敘事相對,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徵。

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並通過在意識中對現實的審美改造,達到心靈的自由。

抒情是個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一,也是情感釋放與情感構造、審美創造的辯證統一。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二、表現手法

1、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所謂托物言志,也稱寄意於物,是指詩人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繪客觀上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採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徵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與「志向」 「物品」與「感情」的內在聯系。

2、側面描寫

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

通常情況下,文學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畫多採用正面描寫的手法,即直接通過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去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時恰當地藉助一些側面描寫,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寫無法替代或者很難達到的藝術效果。

3、正面描寫

正面描寫一般包括動靜描寫,虛實描寫,色彩渲染描寫,觀察角度變化描寫 ,點面結合描寫五種描寫方法;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方面進行的直接描寫。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或小說更加生動和感人。

4、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不同於托物言志。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過景物來抒情,是一種寫作手法。

它的特點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在文章中只寫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寫代替感情抒發,也就是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5、象徵

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以物征事的藝術表現手法叫象徵。象徵的表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想,耐人尋味,使人獲得意境無窮的感覺;能給人以簡練、形象的實感,能表達真摯的感情。

三、修辭方法

1、比喻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是修辭學的辭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國古代稱為「比」、或者「譬(辟)。著名文學理論家喬納森·卡勒為比喻下的定義:比喻是認知的一種基本方式,通過把一種事物看成另一種事物而認識了它。

2、比擬

比擬的辭格是將人比作物、將物比做人,或將甲物化為乙物。運用這種辭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辭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寫得神形畢現,栩栩如生,抒發愛憎分明的感情。詩歌、小說、散文、寓言、童話等經常使用比擬的辭格。

3、擬人

人修辭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

4、排比

排比是一種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利用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和語氣相同的片語(主、謂、動、賓)或句子並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並排(兩段即可),達到一種加強語勢的效果。

排比的修辭功能可以概括為「增文勢」「廣文義」。排比項誹迭而出,語氣一貫,節律強勁,各排比項意義范疇相同,帶有列舉和強化性質,可拓展和深化文意。

5、誇張

誇張,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的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誇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

誇張可分為"普通"類和"超前"類。誇張是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徵,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也叫誇飾或鋪張。指為了啟發讀者或聽者的想像力和加強所說的話的力量,用誇大的詞語來形容事物。

㈥ 語文表達方式的概念與作用(5種都要.精練一些謝謝)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㈦ 語文中的「語言特點」,「表現手法」,「表達作用」分別是什麼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㈧ 語文寫作中,表達方式有哪些分別有什麼作用

達方式有以下五種:
1、記敘(敘述) 2、描寫 3、抒情 4、議論5、說明
(1)記敘。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在寫事文章中應用較為廣泛。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包括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環境描寫)等,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具體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徵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它與敘事相對,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徵。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並通過在意識中對現實的審美改造,達到心靈的自由。抒情是個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一,也是情感釋放與情感構造、審美創造的辯證統一。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五種表達方式,作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為內容表達服務。一定的內容採用不同的表達來寫作,可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是所謂表達功能。

㈨ 語文上的表達方式和表達作用是指什麼

表達方式
表述特定內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語言方法、手段,是表達方式。它是文章構成的一種形式要素。表達方式隨語言表達的產生發展而逐步形成。現代寫作學研究提出「表達方式」這一概念,延用至今.
1、記敘 2、描寫 3、抒情 4、議論5、說明
(1)記敘。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在寫事文章中應用較為廣泛。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五種表達方式,作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為內容表達服務。一定的內容採用不同的表達來寫作,可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是所謂表達功能。
五種表達方式按功能又分為兩大類,即再現客觀類和表現主觀類。
再現客觀類,包括敘述、描寫、說明;其共同點在於反映客觀物象,這就是說,在某地出現的事,寫出來再傳告到另一地方的人,一個行業里創造的成果再向其他行業傳遞。作者在觀察、思考與表達時,多取客觀態度,力求真實表述客觀事物。
表現主觀類,包括議論和抒情。特點是表現主觀精神。議論表達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見解,抒情表達的是作者主觀的情感。一般議論文的寫作,是作者在觀察生活發現有社會意義的問題之後,有題而議才寫成文章。作者在體驗生活過程中,產生獨特的認識和感受,有感而發才寫成一篇抒情文。一句話,主觀的東西向外轉化和傳遞,即所謂表現。
一、詩歌鑒賞知識儲備
詩歌鑒賞所涉及的內容較為龐雜,如作家的寫作背景、常用典故、文化習俗、風格流派、思想內容、常用的表達技巧等,再加上相當多的考生對一些詩詞的風格和表達技巧方面的術語並沒有清楚的認識,復習起來倍感艱難,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對其進行舉例歸類。
1、語言風格:精煉、含蓄、簡朴、清新、明快等。
2 、思想內容:寫景抒情、詠物言志、邊塞征戰、即事感懷、懷古詠史、羈旅生活,惜春傷春、閨怨詩、愛國詩、愛情詩、鄉愁詩等。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3、表達技巧:表達方式有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考查的重點是抒情和描寫。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描寫可分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景結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明暗相襯、粗筆勾勒和工筆細描;描寫順序有:所見,所聞、所感;感覺、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的變化;遠景、近景、上下;現實和神話相結合等。表現方法有渲染、烘托、映襯、反襯、化用、虛實相生、正側面相結合、情與理的結合、欲抑先揚、欲揚先抑、鋪排、含蓄、幽默、象徵、聯想、想像。一些常用的修辭格有比喻、諷喻、起興、借代、擬人、對偶、誇張、排比、反問、設問、襯托、反復、反語、委婉、互文、用典、化用、疊詞等。
4、詩歌的個人風格:大而言之有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種,各詩家在自己的創作實踐中又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特點,形成各自的藝術風格。例如: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杜甫的沉鬱頓挫、李白的豪邁飄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維的詩畫一體、王昌齡的雄建高昂、高適的悲壯蒼涼、李商隱的朦朧隱晦、溫庭筠的綺麗香艷、李清照的纏綿悱惻、郊寒島瘦,「韓孟詩派」的奇崛險怪、陸游的悲壯愛國等。此外詞還有婉約、豪放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分。總的來說,詩詞曲的特徵分別是「詩庄」、「詞媚」、「曲俗」。
5、篇章結構:常用的術語有層層深入、首尾呼應,有總有分,詳細得當,巧妙過渡,伏筆照應、鋪墊、卒章顯志,以小見大。
二、掌握解題思路
詩詞鑒賞的主要內容是:語言、形象、表達技巧、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由於是簡答題,受字數限制,因此考生在解答時必須做到審清題目要求,准確概括要點。答題時要注意:
1、緊扣原詩的內容。命題者對這方面的考查目的是看看考生是否真正讀懂詩歌,因此對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的賞析, 必須結合原詩的具體內容來進行,千萬不要脫離原詩空泛而談,否則難以說明考生是讀懂了詩歌。
2、點面結合。如考查對詩歌的思想內容或表達技巧進行賞析,可以在概括表述的同時,適當展開對個別詩聯的簡析。
3、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相結合。如果是對整首詩歌的思想內容或表達技巧進行賞析,往往兩者是結合在一起來進行表達的,很難孤立地回答其中一項內容,也就是說,當要求賞析詩歌的思想內容或表達技巧中的一項時,可以從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兩方面一起來回答。
4、要用規范的術語。考生在答題的時候,盡量用上面提到的那些名詞術語來解答。
表現手法與表達方式的區別
關於表達方式:
①表達方式分為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的分類解釋;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兼用其它表達方式;
③現在流行的話題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關表述——可任選一種表達方式為主並綜合運用其它各種表達方式。
綜合起來,「表達方式」應當為在用語言、藝術、音樂、行動把思想感情表示出來時所採取的方法和形式。
關於表現手法:
托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襯托 想像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托物言志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美景襯哀情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等,數量不限
關於修辭手法:
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復等
表達作用
有五種
1、記敘
2、說明
3、議論
4、描寫
5、抒情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㈩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是人們生活和學習交流的重要手段,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只有經過不斷訓練才能達到。新課改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實的要求。因此,我們要運用新的理念,為學生搭建各種語言實踐平台,加強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如何去做呢?
一、在模仿中學語言
人類的任何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小學生年齡雖小但模仿能力卻很強。我們可以充分運用這一點,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模仿中學習語言。
(一)言傳身教。
老師常是學生模仿的對象,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的模仿力特別強,老師又是他們心中的「偶像」,老師的言行是他們心中的「行為准則」,因此,我們要充分運用這一點,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注意語言的表述要清晰,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也才能給學生做好榜樣。
(二)以例引路。
按照例樣的語言形式,順例樣的思路仿寫,讓同學們在分析中去領略語言的精彩,在仿寫中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在平時的教學與練習中,我們可以出示一些例樣,讓學生在模仿中學語言。
例如:這座山真高啊,快要把青天刺破了。要求:照樣子,把下列句子補充完整。(1)天安門廣場真大啊, 。(2)這條馬路真寬啊, 。答案可以分別是:一眼望不到邊。四五輛卡車可以並排行駛。(設計意圖:讓學生分析例句的寫法,領悟到要把句中的「大」以及「寬」寫具體,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把句子說具體的能力)
課文中也常會出現類似這樣的形式,如《明天,我們畢業》一文中,「一到這個時候,我們便奔向各自喜愛的天地,有的學習電腦,有的排練合唱,有的外出寫生,有的製作標本……」我們在上課時不能輕易放過這個讓學生練習的機會,而要讓他們結合前面的內容接著說幾句,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文中出現的一些好詞,要讓學生學著造句;課文中出現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等也可讓學生仿照這樣的句式說一句話等。
二、在情境中發展語言
說話離不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只有輕松、和諧的的環境,才能激發孩子去思考,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善於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學語言,發展語言,想說話,會說話。葉聖陶先生說過:「上好口語交際課的關鍵是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說話慾望。要鼓勵學生說、問、評,突出雙向互動的特點……能力只是通過語言實踐活動獲得。」 對於學生的發言還要給予恰當的評價,激發他們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發言的積極性。
三、在比較中提煉語言
採用比較法是幫助學生提煉語言的有效途徑。通過引導學生品詞品句,來品味其語言的典範性和藝術魅力,可將學生濃烈的興趣誘發出來。可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一)換詞比較
這種做法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用到,這是幫助學生提煉語言的很好機會,我們不要輕易放過。例如,在學王安石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時,對於句中「綠」字的妙用,我引導學生思考,文中的「綠」可以換成哪些詞。學生分別換成「到」「吹」「來」等,我讓他們將換後的詞帶進句中讀一讀,並體會句子的意思,並和原來的句子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學生可以感悟到,用「綠」的妙處。
(二)換句比較
這種方法非常適用,也極易讓學生感受到一些修辭方法在語言表達中的妙用。如在教學《煙台的海》時,我出示下面兩段話讓學生比較,討論:那一段寫得生動?1.小山似的涌浪像千萬頭暴怒的獅子,從北邊的天際前赴後繼、鍥而不舍的撲向堤岸。2.波浪湧向岸邊。學生經過讀並討論,一致認為第一句寫得生動。因為它形象的寫出了浪頭大、浪頭多,來勢猛。學生通過比較,不僅提高了品味語言文字的能力,更領悟到了運用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妙處。
(三)增刪比較
在課文中,有很多詞句用得准確生動,包含著思想感情,是作者經過反復推敲之後寫下來的。在教學中,如果我們沒有抓住這些詞句進行品味,那麼,學生對作者是怎樣表達這些思想內容的,就會缺乏比較具體的、全面的了解。而培養和提高這方面的分析能力,這應是教學的重點所在。例如:在教學《半截蠟燭》這篇課文時,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說著,輕輕把蠟燭吹熄。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我引導學生思考文中的「似乎「能否去掉,為什麼?學生通過朗讀和思考,得出不能去掉,藏著秘密的蠟燭吹熄了應當是危機過去;但是,隨後德國人又點起了蠟燭。此處的「似乎」准確地表達了這一情況,也表明當時多變的現實環境。通過這樣抓重點詞刪除比較,不但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能讓學生知道:作者是運用這些詞句去准確表達內容的。
通過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運用比較法,能使學生對詞語、句子的理解更深一層,才能真正落實詞句教學的目標。長期堅持訓練,能培養學生品詞品句的能力,能使我們的語文課上出「語文味」來。通過引導學生仔細區分,明辨是非,用准確的語言表述,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在實踐中創造語言
學生學習語言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自己語言的表達能力。而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關鍵還在實踐。只有在廣泛的、反復的語言實踐中,才能逐步掌握語言使用技巧,去創造語言。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語言實踐,還要設法提供進行語言實踐的機會並給與熱情的指導,讓學生在廣泛的語言實踐中獲得愉悅。
首先,語文課應該成為學生語言實踐的主陣地。我們要營造一個語言交流的良好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毫無顧慮地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思想感情。教師在評價的時候不要忽略他們語言表達的技巧,同時又要用恰當的方式去指出他們語言表達的不足。在語言實踐中力求做到准確、簡明、連貫、得體。只要引導得法,學生的創作力在語言的實踐中就會充分發揮。
其次,作文是學生語言實踐的重要基地,其中肯定不乏佳句,教師在講評中要摘錄出供大家品味交流,讓學生感到一種創作的愉悅和被人肯定的驕傲,有了成功感會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新的語言實踐,形成良性循環。
第三,參加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創造語言。如:過生日是學生最高興的事,而且大多學生都經歷過這樣的事,可以讓學生以模擬打電話的形式互談過程、談感受,這樣就可以把學生的生活與說話訓練有機地聯系起來,學生不僅能說,而且還善於發揮。學生在雙向互動的訓練中,不僅學會了應用禮貌用語,又提高了思維與口語交談能力。
表達訓練貴在實踐,只要我們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語言學習的規律,課內、課外相結合,努力提高對學生表達能力培養的意識,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語文表達類教學指什麼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9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62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57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27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63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2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63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27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25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2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93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85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4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57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1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64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69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