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
來上新了, 2021新部編(統編)人教版
一、指導思想
按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對小學第一學段的要求,注重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著眼於全面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實際,注重語文知識和能力訓練相結合,努力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在教學中真正做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實現由「數量」到「質量」的轉變。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特製訂2021-2022學年度第一學期部編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
二、班級學情分析
這學期,我任教的二(1)班共有學生40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21人。經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孩子們已經有了初步的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大部分孩子主動識字的願望強烈,識字與寫字的速度不斷加快,識字量也逐漸增多;基本養成了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並能根據故事情節續寫或繪制插圖;願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與此同時,由於家庭等原因班中也有少部分孩子學習缺乏自主性,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寫字潦草,不愛朗讀,閱讀面窄,說話、口頭表達能力較差。正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所指出的,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同時應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對於這部分學生,有待於在教學中採取多種方式,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其主動學習、發現、探究,使他們感到學習語文的快樂,進而不斷產生學習的動力。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結構
2021年秋期部編(統編)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包括一個識字單元和七個課文單元,識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二單元,穿插在課文單元之間。本冊教材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教學內容,各專題內涵豐富,為學生知識和能力、方法和習慣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和提高,提供了廣闊的平台。
每個單元的具體安排如下:課文3-4篇、口語交際(間隔安排)、語文園地(包括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書寫提示、我的發現、展示台、日積月累、我愛閱讀、和大人一起讀等)。除了隨課文識字以外,在「語文園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學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認識生字,也可以藉助生活經驗,在同類事物的列舉中認字。其中,「口語交際」在雙向互動的口語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我的發現」鼓勵孩子探究發現,「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復習學過的字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展示台」給學生提供展示課內外學習所得的舞台。
在第一單元之後,安排有「快樂讀書吧」,提示盡早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擴大孩子們的閱讀面,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全書的最後附錄部分安排有「識字表」「寫字表」和「詞語表」,以供復習、檢測之用。其中,「識字表」是要求認識的字,450個;「寫字表」是要求會寫的字,250個;「詞語表」以每課一組的形式呈現。
(二)教材的主要特點
本套教材構建了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充分體現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完整word列印版,請見網路文庫:2021年部編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碼字不易,如有幫助請採納。
❷ 學習方法:二年級語文閱讀該怎麼做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
❸ 二年級的閱讀教學怎樣教
如何指導低年級孩子進行課外閱讀 「主題閱讀」近兩年在我校語文課堂內如火如荼地展開著,「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已日漸成為大家的共識,那麼如何指導低年級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呢?下面結合以前教學實踐和近段時間的調研觀察,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以起拋磚引玉之效吧!一、抓住孩子心理特點, 激發閱讀興趣.面對剛入學的學生,首先應該讓學生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因為他們剛入學,認識的字也不多, 如果給他們規定要讀多少書, 那樣學生反而失去了興趣, 這樣老師就要好好地引導他們讀一些感興趣的書籍, 採取形式多樣的閱讀方式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 同時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是哪些讀物, 做到心中有數, 低年級的老師此時充當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閱讀, 不但要「引」而且要「激發」孩子內心的感受, 讓他們嘗到閱讀的快樂, 例如有位老師給學生講「12生肖的故事」, 最後說:「為什麼老鼠要排在第一位了, 它那麼小, 還怕貓.」學生一下子來了興趣, 這時教師說:「想不想知道結果呢?」學生紛紛要教師講, 教師卻故作神秘地說:「想要知道答案, 《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哦!」這時老師可以發給他們拼音版的故事閱讀, 此時孩子們津津有味的讀得可起勁了.二、課內課外相結合, 感受讀書之樂.當學生有了閱讀的沖動, 老師可以利用課堂上的有效時間滲透一些讀書的方法, 針對低年級的孩子, 我們可以採用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樂於接受的方法.例如, 當我們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課文時, 就可以指導學生暢快地讀, 還有一些詩詞也可以用此種方法, 讓他們記得牢.當遇到日積月累的句子時, 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 來激發他們背誦.課堂上教學生讀讀畫畫, 還可以在書上寫寫你喜歡那個人物或動物.另外, 老師可以有計劃、有目標地配合教科書選擇一些孩子們的書籍, 制定每期的讀書目標, 推薦孩子們喜歡的書目, 安排他們有充足的時間閱讀, 利用周邊有利的環境, 如書店、超市的書櫃、網路或者學校的圖書室閱覽室、班上的讀書角等, 營造讀書氛圍, 讓學生從入學就感受到校園的書香氣息, 還可以與同學、老師交流中找到好的讀書方法.三、讓綜合實踐活動課成為孩子閱讀的平台隨著孩子對閱讀的深入, 老師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們充分利用語文課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這個平台, 進一步培養他們去閱讀, 並且學會有選擇地讀書, 查找相關資料, 這樣學生的能力會得到不斷的提高, 不僅僅會讀書, 還懂得把讀的書為我所用.例如教關於名人的一組課文時, 教師就可以布置學生回去查找你了解的名人的故事, 摘抄其中好的語句.第二步, 叫學生讀一本關於寫名人的書.第三步, 談談你喜歡的名人有什麼吸引你的地方.這樣層層深入, 學生不但要找書, 還要讀、抄、同時還要思考, 這樣讓學生不再是被動的閱讀, 而是無形中把閱讀滲透到活動中, 也增強了孩子們協作交流、繪畫等各種能力.如果長此以往地訓練, 我想學生一定會收獲很多, 他們的實踐能力, 閱讀能力會明顯提高.總之, 在閱讀這塊有待開發的神聖領地里, 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積累和摸索, 讓我們把人類精神上的食糧帶給我們的孩子們, 讓他們都能找到課外閱讀的樂趣, 更找到課外閱讀的鑰匙, 那就從低年級孩子訓練開始吧, 有了好的開端, 一定會帶來喜人果實的.
❹ 二年級語文該怎麼教
對於小學二年級的語文教學來說,首先掌握生字是學習的基本,教師應當在每天放學後,對小學生進行家庭作業的布置,使小學生能夠提前預習下一節課應當要學習的內容,能夠在預習的過程中,藉助拼音去讀不認識的生字,對於重點生字應重點讀,要做到能夠自己獨立的完成預習目標。
在預習過程中,一旦發生困難便可以求助家長,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預習任務,教師應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詢問小學生是否能夠獨立的完成預習任務,並且在預習任務的學習中有哪些困難,要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預習。
其一對於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來說,預習任務能夠幫助他們更好的去讀、去認,對於學習能力弱的學生來說依靠家長的幫助也能夠完成預習任務,因此在今後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課外時間的利用,採用預習的方式正確的引導小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預習,從而達到最初的學習目標,提高小學二年級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解決學生的現實問題
二年級的學生思維十分活躍,心理也很容易受到影響。因此,老師應該與學生多多交流,關注學生的思想品德的狀況,走進學生的心靈,給予學生充分的關系與理解,與學生多交流、多溝通,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並使之得到更好地維持。
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小,意識還未完全發育形成,因此,他們受旁物影響很大,而他們的思想一旦定型,就很難再改正過來,因此,為了學生的發展,老師應該加強與學生的溝通。
❺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目標是知道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歡迎閱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正確分辯: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
培養學生大膽表演、質疑、想像、表達的能力;
3、情感目標:了解青蛙是益蟲,懂得保護青蛙。
重點難點:
重點是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難點是分角色朗讀和表演。
教具准備:
頭飾、課中操音樂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親愛的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大家猜一個謎語:
1、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裡面游呀游。板書:小蝌蚪
2、綠衣小英雄,田裡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板書: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間是什麼關系呢?板書:媽媽
4、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板書:找
齊讀課題:第33課小蝌蚪找媽媽
二、觀看動畫,理清思路:
1、先請大家看這篇文章的動畫片。
2、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1)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媽媽,先碰到了鯉魚,又碰到了烏龜,最後才找到了他們的媽媽青蛙。
(2)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小蝌蚪怎樣變成青蛙的故事。
隨機板書:找鯉魚烏龜變並在田字格里指導學生寫「變」字
三、配樂朗讀,初步感知:
1、師配樂范讀,學生回答: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在書上標出。
2、學生配樂按自然段接讀課文後,認讀二類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頭頂披著鼓著
3、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板書:長出後退長出前腿尾巴變短
四、研讀課文,理解內容:
1、那蝌蚪是什麼樣?學習第一段
帯動作表演讀,突出小蝌蚪的特點,增加趣味性,加深對蝌蚪外形的認識。
2、青蛙什麼樣?學習第四段:
採用換角色自述的方式,讓孩子們進一步加深對青蛙外形的認識。如——
例:我是一隻大青蛙,我頭上鼓著一對大眼睛,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四條腿,寬嘴巴。(闡述自己的特徵)
3、跳課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導寫「披」字
5、採用分角色朗讀、帯頭飾表演等形式分別學習二、三、五段。
(1)用情景模擬和看課件演練的形式,讓學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三個詞的意思;並板書:迎追游
(2)指導朗讀不同的語氣: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鯉魚媽媽的溫和烏龜的慢吞吞青蛙的慈祥和疼愛
(3)引導質疑:為什麼把烏龜當成它們的媽媽呢?(因為烏龜也有個大嘴巴)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認錯,是因為鯉魚媽媽沒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徵描寫清楚,才造成這樣的誤會。以後我們在描寫人物外貌的時候一定要描寫全面和具體,把特徵說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對,不能根據身體的部分的特徵就去判斷,也就是說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書總結,回顧全文:
這篇課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找,講了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鯉魚阿姨就迎上去問,看到烏龜像它們的媽媽就追上去喊,最後看到大青蛙才游過去叫媽媽。同時在找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先長出兩條後退,再長出兩條前腿,最後尾巴變短不見了,變成了青蛙。
課堂練習:
小蝌蚪先長出(),過了幾天,又長出(),再過幾天,()變短了,漸漸的,()已經不見了,變成了()。
六、資料匯報,知識拓展。
1、青蛙:兩棲動物,頭部扁而寬、口闊、眼大,皮膚光滑,顏色因環境而不同,通常為綠色,有灰斑。趾間有薄膜相連,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躍,會游泳,多在夜間活動。幼體叫蝌蚪,主要吃田間的害蟲,對農業有益。又稱田雞。
2、青蛙的本領可大啦!一天可以吃七十多隻害蟲,一年可以消滅一萬五千多隻害蟲。是人類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愛護關心它。
3、青蛙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員三千多種。有綠衣青蛙,生活在水中,兄弟有很多,他們有的是穿紅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陸地上,有的生活在樹上……
3、青蛙是人類的朋友,是莊稼的保護神,農民伯伯親切地稱之為「護穀神」。為了讓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適、安全些,我們作為他的朋友,應該用心去愛護關心他。同學們,你們能為他做點什麼嗎?(環保教育)
4、師總結: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莊稼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青蛙。
5、填空後總結:老師明白了,原來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媽媽是自己的身體都在發生變化。
活動4【練習】鞏固練習,理解內容
1.說一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們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又過了幾天,長出兩條(),沒過多久,()不見了,變成了一隻只能捉害蟲的()。
2.讀最後一段。
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
❻ 小學二年級語文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鏈接: https://pan..com/s/1ipZuONiaN7cA4TgZ45yWJg
閱讀理解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