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的觀潮是什麼文

小學語文的觀潮是什麼文

發布時間:2022-08-02 07:03:37

①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觀潮的主要內容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主要描寫了被人們稱為"天下奇觀"的浙江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

《觀潮》是按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頭過後」的順序,由遠到近抓住「潮」的特點進行敘述,先聞其聲,再觀其形,「聽」和「看」在寫法上是交錯的,寫得有聲有色,十分形象,使人身臨其境。

《觀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經典作品,節選自《武林舊事》第三卷。本文通過描寫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以及觀潮的盛況,將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織在一起。

(1)小學語文的觀潮是什麼文擴展閱讀

《觀潮》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江幹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白話譯文:

錢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偉的景象。從農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的時候)。當潮遠遠地從浙江入海口湧起的時候,(看上去)幾乎只有一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粗細。

不久,潮水漸漸近了,就像玉城雪嶺一般的潮水連天涌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薄,吞沒天空,沖盪太陽,來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里的詩中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描寫的就是這樣的景象。

每年(農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校閱水軍,數百條戰船分列兩岸;然後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在水面上乘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樣。

忽然黃色的煙霧四面騰空而起,人和物彼此一點兒也看不見了,(只聽得)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如同山塌了一樣。(等到)煙霧消散,水面又恢復了平靜,卻連一條船的蹤跡也沒有了,只剩下被火燒毀的「敵船」,隨著波浪流走了。

幾百個善於游泳的吳中健兒,都披頭散發,渾身畫著花紋,手裡拿著用絲綢縫制的十面大彩旗,爭相奮力迎潮而上,(他們的身影)在萬仞高的驚濤駭浪中沉浮,翻騰著身子變換著各種姿態,而旗尾卻一點也不被水沾濕,憑借這種(表演)來顯示他們(高超)的技能。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餘里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首飾與衣裳的觀眾,車馬太多,路途為之阻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價格高出幾倍。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② 四年級的課文觀潮的意思是什麼

綜述

《觀潮》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趙宗成、朱明元。寫的是八月十八錢塘江觀潮的事。

在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形容、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還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地表現大潮的奇特。這樣直接描寫和間接烘托將錢塘秋潮這一天下奇觀,生動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錢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壯觀,這和當地的特殊地形有關。錢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灣。

杭州灣外闊內窄,呈喇叭形,東面的灣口寬達一百公里,而西面的海寧市鹽官鎮附近,卻只有三公里。漲潮時,海潮從灣口湧入,向西奔涌而來,受兩旁漸狹江岸的約束,水面越來越窄,涌潮後推前阻,越來越高,形成了洶涌澎湃的壯觀景象。

③ 四年級觀潮課文是誰寫的

《觀潮》的作者是趙宗成、朱明元。寫的是八月十八錢塘江觀潮的事。

【原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

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

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3)小學語文的觀潮是什麼文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趙宗成原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上海記者站副站長,朱明遠為當時上海記者站記者。《觀潮》一文為他們共同所作作品,二人現在均已退休。因為這篇文章被收錄於課本之中,所以廣為流傳,他二人的作品還有《夢在腳下搜索》。

課文分析:

《觀潮》在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形容、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還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這樣直接描寫和間接烘托將錢塘秋潮這一天下奇觀,生動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④ 觀潮是一篇什麼體裁的文章

是一篇記敘文,記敘的就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⑤ 《觀潮》課文原文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於景,通過對農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下面和我一起來看人教版《觀潮》課文原文,希望有所幫助!

《觀潮》課文原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觀潮》教學設計

說教材

《觀潮》一課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像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象幫助理解。

說目標

依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2、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是理解「潮來之時」的記敘。

教學難點是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磅礴的氣勢。

說教學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松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運用電教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1、導入:在我國,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知道錢塘江大潮?見過嗎?

2、放錄像,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和壯觀。

3、請學生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後的感受。

運用電教媒體,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於學生理解詞句。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課文脈絡非常清楚,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很快理清的順序,在此基礎上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順序組織教學。

三、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因此,我設計這么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麼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麼做的呢?

四、通過「讀、悟、議、賞、再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並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節:

1、讀。學生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系已有生活經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3、議。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並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體會,並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見,如讀到「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有同學說那情景像發生了海嘯,有同學說像發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動,有的同學感受到大潮湧動的速度。「議」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台上發揮、表演。

4、賞。再次展現大潮來時的雄壯的情景,在體會文中描繪的情景的基礎上再次直觀感受到大潮的氣勢。

5、再讀。在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後,把自己體會到的朗讀出來。使學生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慾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觀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條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最後猶如千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會說些什麼呢?「想」既利於學生在頭腦中再現大潮的雄壯,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

五、結束

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六、作業設計:

讓學生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說效果

可以看到,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得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⑥ 四年級第一課觀潮主要講什麼

四年級第一課觀潮主要講了被人們稱為"天下奇觀"的浙江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課文先寫了潮來前江面風平浪靜,人們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寫潮來時那雄偉壯觀、驚心動魄的景象,最後寫潮過後餘波奔涌。文章語言優美,詞彙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觀潮》在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形容、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還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這樣直接描寫和間接烘托將錢塘秋潮這一天下奇觀,生動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觀潮》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趙宗成、朱明元。寫的是八月十八錢塘江觀潮的事。通過介紹錢塘江大潮,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6)小學語文的觀潮是什麼文擴展閱讀

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觀,它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錢塘江外杭州灣,外寬內窄,外深內淺,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喇叭狀海灣。起潮時,寬深的灣口,一下子吞進大量海水,由於江面迅速收縮變窄變淺,奪路上涌的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便都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到大夾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攔門沙壩,潮水一擁而上,掀起高聳驚人的巨濤,形成陡立的水牆,釀成初起的潮峰。

浙江沿海一帶夏秋季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助長了潮勢。農歷八月十八,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一直線上,所以這天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

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長驅直入的潮水至達海寧鹽官附近時,潮頭最高可達3米以上,以每秒5-7米的速度浩浩盪盪向上游挺進,勢如破竹,蔚為壯觀。

⑦ 《觀潮》一文的主要內容

主要描寫了被人們稱為"天下奇觀"的浙江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課文先寫了潮來前江面風平浪靜,人們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寫潮來時那雄偉壯觀、驚心動魄的景象,最後寫潮過後餘波奔涌。文章語言優美,詞彙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全文共分成4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的介紹錢塘江大潮。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潮來前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寫潮來時的壯觀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寫潮退後的景象。

(7)小學語文的觀潮是什麼文擴展閱讀:

古時杭州觀潮,以鳳凰山、江干一帶為最佳處。因地理位置的變遷,從明代起以海寧鹽官為觀潮第一勝地,故亦稱「海寧觀潮」。 「錢江秋濤」聞名國內外,早在唐宋就已盛行。觀潮之日,尤其在農歷八月十八日,路上車如水流,人如潮湧。

遠眺錢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洶涌的浪濤,猶如萬馬奔騰,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達九至十米,確有「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勢。不同的地段,可賞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觀「一線潮」,八堡看「匯合潮」,老鹽倉可賞「回頭潮」。

錢江觀潮位於杭州東北45公裏海寧鹽官鎮。如此壯麗景觀,世上只有二處,一是南美洲巴西的亞馬遜河,一是錢塘江。為古今中外觀潮者所傾倒,稱為「天下奇觀」。

錢塘江潮是自古以來就有的自然現象。但古人不明其因,便產生一些傳奇故事。《越絕書》說,春秋時期,吳國大夫伍子胥勸吳王夫差拒絕越國求和並停止征伐齊國,夫差不聽,後竟賜劍命他自殺。他死後冤魂不散,便依附錢塘江潮往來,竟有人看見他素車白馬凌駕於潮頭之上。

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充否定伍子胥魂附江潮之說,認為江潮是受月球引力作用所致。他按海潮的成因來解釋江潮,不如蘇東坡觀察分析得那麼具體實在。吳越時,江潮威脅都城,人們認為是海神作怪,吳越王即令三千弓弩手朝潮頭射箭,「與海神戰」,潮水才終於退去。

蘇東坡的詩句「三千強弩射潮低」即寫此事。歷代還有祭祀海神或向江里投置詩文以求平安的。解放初期,為避江潮之害,有人想在海門修築閘門以攔阻潮水,這種愚事幸好黃了。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的觀潮是什麼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9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62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57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27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63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2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63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27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25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2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93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8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4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57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1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64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69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