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教材收錄了那幾篇余秋雨的文章
道士塔
都江堰
信客
不知道你要的哪個?
2. 余秋雨簡介
余秋雨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餘姚人,藝術理論家,中國文化史學者,散文作家。1968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歷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教授,上海劇協副主席。196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嘆》《行者無疆》《摩挲大地》《尋覓中華》等,文化通史《問學余秋雨》長篇記憶文學《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等,學術專著《戲劇理論史稿》《戲劇審美心理學》《中國戲劇文化史述》《藝術創造工程》《中國戲劇史》《藝術創造論》《觀眾心理學》等。在海內外出版過史論專著多部,曾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榮譽稱號。現在還擔任99讀書俱樂部的榮譽董事長。其中,《信客》被選入人教版初二上冊語文教科書。《都江堰》被選入人教版高中必修三語文教科書。2010年,余秋雨出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3. 《都江堰》選自余秋雨的哪部散文集
《文化苦旅》
中國文化史學家,散文家
文化散文代表作
4. 余秋雨作品有哪些進入教科書
貌似《文化苦旅》中的《都江堰》、《莫高窟》。
《千年一嘆》中的游記也很不錯
還有的像一些《山居秋暝》都很好呀!
5. 都江堰出自哪一本書
收錄於2014年4月出版的新版《文化苦旅》第四篇,作者:余秋雨。
作品節選:
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
長城當然也非常偉大,不管孟姜女們如何痛哭流涕,站遠了看,這個苦難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間修了一條萬里屏障,為我們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種人類意志力的驕傲。
長城到了八達嶺一帶已經沒有什麼味道,而在甘肅、陝西、山西、內蒙一帶,勁厲的寒風在時斷時續的頹壁殘垣間呼嘯,淡淡的夕照、荒涼的曠野溶成一氣,讓人全身心地投入對歷史、對歲月、對民族的巨大驚悸,感覺就深厚得多了。
作者興趣
我到邊遠地區看儺戲,對許多內容不感興趣,特別使我愉快的是,儺戲中的水神河伯,換成了灌縣李冰。
儺戲中的水神李冰比二王廟中的李冰活躍得多,民眾圍著他狂舞吶喊,祈求有無數個都江堰帶來全國的風調雨順,水土滋潤。儺戲本來都以神話開頭的,有了一個李冰,神話走向實際,幽深的精神天國,一下子貼近了大地,貼近了蒼生。
6. 余秋雨是誰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於浙江省餘姚縣,現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中國著名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散文家。
196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 1980年陸續出版了《戲劇理論史稿》《中國戲劇文化史述》《戲劇審美心理學》。1985年成為中國大陸最年輕的文科教授。 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學術精英。1987年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的榮譽稱號。
2011年被授予甘肅聯合大學榮譽教授。
2010年起擔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希望可以幫到你,祝國慶節快樂!
7. 余秋雨是哪一年寫的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
2014年4月收錄於《文化苦旅》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出自都江堰和青城山這兩個地方。
1、拜水都江堰,說的是都江堰的水利工程。當代學者余秋雨先生曾在其書中寫道:「要看水,萬不可忘了都江堰」,都江堰因水而受到人們的膜拜。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
2、問道青城山 ,說的是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球道教天師道聖地,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中國道教發祥地之一。
青城山作為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其道家思想、音樂、武術、飲食和養生之道等都有著十分豐富而獨特的文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