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動物二年級語文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動物二年級語文

發布時間:2022-07-31 18:20:13

『壹』 為什麼我們要保護小青蛙

因為它能吃掉田地里的害蟲,小青蛙是益蟲,從而減少農葯的使用。

青蛙常棲息於河流、池塘和稻田等處,主要在水邊的草叢中活動,有時也能潛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間活動,以昆蟲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蝸牛、小蝦、小魚等。

所食昆蟲絕大部分為農業害蟲。有人估計,一隻青蛙一天可捕食70個蟲子,一年可消滅害蟲15000隻。因此,青蛙是一種對農業有益的動物,應提倡保護。

捕食習性

青蛙是雜食性動物,其中植物性食物只佔食譜的7%左右;動物性食物約占食譜的93%。從解剖的60隻青蛙中發現,在動物性食物中,被吞食的動物涉及四門、四綱、十目、三十多個科。在156隻被食動物中,昆蟲綱動物佔80%,鱗翅目最多。

稻卷葉蟲11隻,稻螟10隻,稻苞蟲7隻,粘蟲10隻,玉米螟2隻,棉紅鈴蟲2隻,萍灰螟2隻,眉蚊夜蛾3隻,稻眼蝶5隻。

鞘翅目次之:稻負泥蟲5隻,稻象鼻蟲6隻,金龜子2隻,瓢蟲4隻。其次是半翅目(白背飛虱8隻,灰背飛虱7隻,稻黑蝽象2隻,褐背飛虱6隻)和雙翅目(稻潛葉蠅8隻,萍搖蚊5隻,果蠅2隻,蚊3隻)。

無尾目是屬於兩棲綱的動物,成體基本無尾,卵一般產於水中,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態,成體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數皮膚也有部分呼吸功能。主要包括兩類動物:蛙和蟾蜍。

『貳』 為什麼要保護動物

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單獨生存,在一定環境條件下,它們是相互聯系、共同生活的。生物學家指出,在自然狀態下,物種滅絕的種數與新物種出現的種數基本上是平衡的。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這種平衡已經受到破壞。從1600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種鳥;從1871年到1970年,獸類滅絕了43種。地球上自有生命以來,共出現過25億種動植物,其中有將近1/2是在最近3個世紀內消失的。物種平衡的破壞,使人類生存環境惡化,人類本身將遭到巨大災難。
現在,地球上平均不到兩年就有一種野生動物滅絕,不少動物也處於滅種的邊緣。為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樣性,保護野生動物資源,各個國家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都非常重視。我國在1959年做出了保護大熊貓、金絲猴的規定,1962年又明確規定要保護83種珍惜野生動物,1988年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
可是由於一些人還不了解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或是為了謀取私利,仍在獵殺珍貴稀有動物,實在讓人感到痛心。
我們從小就要明白,愛護野生動物是人類的一種美德,保護野生動物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叄』 我們為什麼要愛護動物

因為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由於環境的惡化,人類的亂捕濫獵,各種野生動物的生存正在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威脅。近100年,物種滅絕的速度已超過了自然滅絕速度的100倍,此刻每一天都有100多種生物從地球上消失。我國也已經有10多種哺乳類動物火絕,還有20多種珍稀動物面臨火絕。

而它們的滅絕會導致許多可被用於製造新葯的分子歸於消失,還會導致許多有助於農作物戰勝惡劣氣候的基因歸於消失,其至引起新的瘟疫,由此所造成的損失是我們永遠也無法挽回的。

保護的動物的措施

1、加強管理,嚴禁濫捕盜獵。不亂殺動物、不捕捉動物、不販賣動物。不虐待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的獵殺須嚴格控制。加強槍支彈葯及狩獵工具的管理,嚴令禁止偷獵、誘捕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對種群數量過多或有重要用途的野生動物,必須經過上級主管部門的批准,嚴格按照批準的數量捕獵。

2、不破壞他們的生長環境,營造棲息環境,解決食物短缺。在經過充分野外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保護區野生動物的分布、活動規律、繁育、食物鏈等以及鳥類的遷徙規律、繁育特點、食物特性。在食物短缺的季節,對種群數量少及珍稀瀕危的野生動物提供食物。

3、野生動物的救護繁育。野生動物的救護實行個體的人工救護,對離群、受傷、感染疫病老弱的野生動物以遷地的方式進行人工救護、健康恢復、野生放生等措施,以維持和壯大野生動物尤其是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種群。

『肆』 為何人類要保護動物

一般情況下來說,人類之所以要保護動物,也是因為保護生態環境,所以說生態需要一個平衡,如果人類不保護生物動物打斷這個平衡的話,最終會毀滅的也是人類自己,所以說正因為如此才會保護動物,呵護大自然,主要說也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3,保護動物是基於生態理念,人和動物和諧相處,有利於共同樹立良好的地球環境。

其實對於我們來說,保護動物也基於人類的生態理念,而且人和動物和諧相處更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的在地球上生存,一旦打破了這個平衡,那麼就會導致食物鏈崩塌,物種消失也會引起一系列的變化,進而影響外部環境,最終促成災難,最終也是會滅了人類自己。

其實對於我們來說,人類保護動物其實也是保護人類自己,因為動物也是整個生態鏈的一部分,如果人們打破了這么平衡就會帶來一系列的災難,最終受到傷害的也是人類自己。

『伍』 為什麼我們要保護小動物

我不是一個素食主義者,為了生存,上天賦予我們捕食動物的權力。在自然界,獅子捕食往往一口封喉,一招致命,吃飽了也決不暴殄天物。我們人類有超強的能力,對這些弱小動物來講,我們就是它們的上帝,對它們是可以任意處置。但作為強者,我們人類應該象上天一樣,有好生之德,懷憐憫之心。其實心理學家也已證明,強者往往仁厚,而殘忍本質上是自卑和懦弱的。大愛無疆,仁者無敵。如果人們對動物濫殺、虐殺,就把自己降格為動物,這是可悲的。但我們不能濫用這一權力去濫殺、虐殺動物。 中國自古就有眾生平等的說法,人有生存的權利,但人身邊的生靈同樣也有生存的權利,人們應該在其一生中平等地對待任何生命,這些已經是不少國家的共識,我國制定相應的野生珍稀動物保護法,就是最好的說明。 有網友把所有動物分成三類:野生動物、經濟動物與伴侶動物,一位網友說,野生動物是生態鏈上重要的每一分子,失去一個都會引起生態的不平衡。從惹人厭煩的老鼠(田鼠)到可愛的黑猩猩,從細小的螞蟻到巨大的鯨魚。一些野生動物的生命非常頑強,不斷對抗著自然環境的變化還生生不息;一些野生動物的生命是脆弱的,不斷被人類侵襲的惡化的自然環境傷害了它們的生存,於是減少、瀕臨滅絕,它們就成了國家著重保護的對象。經濟動物是人類在不斷進化過程中馴化的已經進行畜養的,可以用作食物、葯物和原料的動物,例如養殖的豬、牛、羊等。你可知道,在歐洲即使是註定被人吃掉而飼養的動物都有1979年制定的《保護屠宰用動物歐洲公約》保護其不受不必要的刺激和痛苦。而我們又有什麼道理不去保護身邊可愛的小動物呢?而伴侶動物則是人類在不斷進化過程中馴化的進入家庭的、與人類形成牢固的夥伴關系,需要人類的喂養照顧,為人類提供情感寄託的家庭成員性質的動物。例如家養的貓、狗、龜、鳥等。 在北京有一個麋鹿苑,裡面有一片墓地,是世界上第一座滅絕動物墓地建,倡導和創建者是我國著名的動物保護和環境保護專家郭耕。今年40歲的郭耕,本是學商業管理的,在經商很成功的時候突然轉行從事動物保護和環境保護工作。

『陸』 為什麼要保護動物

因為野生動物是大自然的產物,自然界是由許多復雜的生態系構成的,這些環環相扣的生物鏈其中任何一環被破壞,都可能給人類帶來難以承受的後果。

大自然五彩斑斕,物種豐富,資源豐富,人類才可以不斷提高自己認識世界的能力,掌握自然規律,鳥兒,樹兒,各家禽家畜它們是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保持各物種的健康,有序的發展是多少科學家的畢生工作目標和任務。

關於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和重要性:

野生動物是大自然的產物,自然界是由許我復雜的生態系統構成的。有一種植物消失了,以這種植物為食的昆蟲就會消失。某種昆蟲沒有了,捕捕食這種昆蟲的鳥類將會餓死;鳥類的死亡又會對其他動物產生影響。所以,大規模野生動物毀滅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產生嚴重後果。

『柒』 為什麼要保護動物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生態,根本是為了保護人類自己。所以要保護動物(野生動物)。

推薦下面的文章(節選):

物種的意義
如果保護個體是手段,那麼保護物種、保護地球生態是不是就應該成為終極目的呢?
但實際上這兩個命題都很可疑。物種雖然壽命長,但早晚也要消逝,新生代哺乳動物每個物種的平均壽命也不過幾百萬年而已。地球歷史上至少 99.9% 的物種都已經絕滅了,絕大部分都和人類沒有關系。
至於 「保護地球」,則問題更大。其實,沒有哪個物種是 「不可或缺」的。有些物種消失後其地位立刻被取代了,有些會波及到其他物種,只有很少數的物種一旦絕滅可能會引發生態系統大范圍的崩盤。但是,崩盤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幾千萬年過後,一切又都會重頭再來。地球是很脆弱,很容易被打得鼻青臉腫,比如發生在大約 2.5 億年前的 P/T 絕滅事件 殺死了海洋中大約 96% 的物種;但是地球又很頑強,不管多慘都能恢復回來,P/T 之後過了 1000 萬年,物種多樣性就超過了絕滅之前的水平。
類似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多次。這有點像一個不倒翁,一推就晃,但怎麼晃都不倒;換成生態學術語,就是 「在地質時間尺度上,地球整體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很弱、但恢復力穩定性很強。」 坦率地說,只要太陽系的結構維持不變,我想像不出任何方法能把地球生命打成萬劫不復;就連核彈也不能保證消滅所有無脊椎動物。
那麼我們天天強調要維護生態系統圖的又是什麼呢?就像是一個人成長期間摔過了無窮多跤,未來也要摔無窮多跤,為什麼偏要執著於阻止眼下的這一跤呢?
很簡單,地球經受得起生態系統的崩盤,人類可是受不起。雖然地球作為一個整體每次都恢復了,但每次陪葬的物種數目卻不計其數。不要說生態系統崩盤了,脆弱的人類經濟體系連海平面上升幾十厘米都招架不住,這讓地球歷史上動輒上百米的海平面變化情何以堪。
由此,似乎可以導出一個結論:我們保護生態,不是像口號里宣傳的那樣是為了地球,而根本是為了保護我們自己。地球其實根本不在乎我們怎麼鬧騰,它有的是時間來恢復;可我們等不及。就算人類沒在災變中直接陪葬,等地球恢復完了人也該沒了。
而如果不考慮 「保護我們自己」 這個因素的話,保護其它野生動物的動機似乎也變得不充分了。人類的捕殺直接或間接導致了猛獁的絕滅,這件事情應該責怪人類嗎 [2] ? 但如果這是人類的錯,三葉蟲絕滅又是誰的錯呢? 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求硬骨魚考慮一下三葉蟲的感情和生存權 [3] ? 恐龍經受不住小行星撞擊而絕滅了,這又應該怪誰呢?恐龍自己還是小行星? 一種生物適應不了小行星撞擊,另一種生物適應不了人類出現,二者究竟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在一個外星智慧看來,也許是這樣的:如果人類把猛獁象殺光了,那是猛獁象缺乏像蟑螂這樣的適應力。如果人類因為濫殺生物導致自己毀滅,那是人類過於愚蠢、活該倒霉。如果人類通過保護其它物種使自己得以延續,這就很聰明、很高瞻遠矚;但這不是必然結局,不是理所應當,也談不上道德高尚。
但我是人類,所以我非常、非常、非常希望人類走上最後一條路。

保護的意義
然而,物種存活與否,以人類的價值確實太難判斷了,畢竟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了解還十分淺薄。而難以具體討論時就訴諸抽象,有了這種常見的思維習慣,很多時候我們就會說:動物保護不僅僅是為了物種本身的存活,而且是順應(某個不可捉摸的)自然規律;違背自然規律是會產生不良後果的,這個總該沒錯吧……
這篇文章不討論其中的自然主義謬誤,只說一下把 「保護」 等同於 「順應自然」 的問題。
順應自然,聽起來很美好,但實踐中卻根本無法執行——自然界的絕滅是一直存在的,大災難有絕滅,平時也有絕滅。那麼,假如有一個本來要絕滅的物種被強行挽救回來了,這算什麼情況呢? 這個過程中是不是損傷了其它本該繁盛的物種的利益呢? 動物之間是有利益沖突的,比如流浪貓的繁盛通常都會給野生鳥類帶來嚴重的傷害。不管這樣做好不好,這顯然是對自然界的嚴重 「擾亂」。

『捌』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小動物呢

這個問題往小了說是個人行為,往大了說關繫到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關繫到人類的生存。
生態平衡是指生態系統內兩個方面的穩定:一方面是生物種類(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組成和數量比例相對穩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環境(包括空氣、陽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對穩定。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比如,生物個體會不斷發生更替,但總體上看系統保持穩定,生物數量沒有劇烈變化。
生態系統一旦失去平衡,會發生非常嚴重的連鎖性後果。例如,五十年代,我國曾發起把麻雀作為「四害」來消滅的運動。可是在大量捕殺了麻雀之後的幾年裡,卻出現了嚴重的蟲災,使農業生產受到巨大的損失。後來科學家們發現,麻雀是吃害蟲的好手。消滅了麻雀,害蟲沒有了天敵,就大肆繁殖起來、導致了蟲災發生、農田絕收一系列慘痛的後果。生態系統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經過了很長時間才建立起來的動態平衡。一旦受到破壞,有些平衡就無法重建了,帶來的惡果可能是人的努力無法彌補的。因此人類要尊重生態平衡,幫助維護這個平衡,而絕不要輕易去破壞它。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層次和聯合體中生命的多樣化。簡單地說,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和它們組成的系統的總體多樣性和變異性。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次: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提供人類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纖維、油料、橡膠等重要的工業原料。中醫葯絕大部分來自生物,截至目前,直接和間接用於醫葯的生物已超過3萬種。可以說,保護生物多樣性就等於保護了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石,保護了人類文化多樣性基礎,就是保護人類自身。
但是,隨著環境的污染與破壞,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壞、濫捕亂獵、濫采亂伐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種正在以每小時一種的速度消失。而物種一旦消失,就不會再生。消失的物種不僅會使人類失去一種自然資源,還會通過生物鏈引起連鎖反應,影響其他物種的生存。上個世紀80年代,國際社會開始意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的國際公約。1992年,我國成為世界上首先批准《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六個國家之一,並成立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制定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
我國物種豐富,有高等植物3萬余種,特有種1.7萬多種;有脊椎動物6347種,特有種約670種。我國的栽培植物、家養植物及其野生親緣的種質資源非常豐富,是水稻和大豆的原產地,並且也是世界上家養動物品種和類群最豐富的國家,有近1900多個品種和類群。我國有森林、灌叢、草原和稀樹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凍原等豐富多彩的陸生生態系統,海洋和淡水生態系統類型也很齊全。

『玖』 保護動物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是:野生動物是大自然的產物,自然界是由許多復雜的生態系統構成的。有一種植物消失了,以這種植物為食的昆蟲就會消失。某種昆蟲沒有了,捕食這種昆蟲的鳥類將會餓死;鳥類的死亡又會對其他動物產生影響。所以,大規模野生動物毀滅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產生嚴重後果。

這種思路,比較溫和,認為人類對於動物具有盡可能減少痛苦和折磨的義務,但是動物本身不具有權利。也就是說,人類善待動物,是人類主動承擔義務,動物得到的好處是人類給予的,動物只能被動接受,而不能主動索取。動物福利論,不反對人們利用動物吃肉、做實驗、表演等等,但是要求不要給動物不必要的痛苦和折磨。

與我們為什麼要保護動物二年級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9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62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57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27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63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2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63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27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25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2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93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8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4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57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1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64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69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