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課時 田野 蔥蔥綠綠的作者是誰
經紹珍。
《找春天》出自於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下冊語文教科書,作者是經紹珍,朗讀人是梓君。課文講述了春天到來時,孩子們尋找春天時的興奮情景。
2018年,本文入選部編版(人教新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科書,改版後為第一組第2課的課文,並改由左小群為本文錄音。課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個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麗,有著嫩綠的秀眉和色彩斑斕的眼睛。
2. 二年級語文第二課課文是什麼
上冊還是下冊啊?下冊的第二課是「古詩兩首」《草》《宿新市徐公店》
3. 二年級下冊第二課筍芽兒的生長過程是什麼
筍芽兒的生長過程是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
春雨姑娘呼喚沉睡在地底下的筍芽兒快到地面上,可是筍芽兒怕冷不敢動。雷公公也呼喚筍芽兒到地面上來,筍芽兒決心要出去,竹媽媽同意了。筍芽兒往上鑽時被一塊石頭擋住了,有點灰心,但在竹媽媽、雷公公、春雨姑娘的鼓勵下,勇敢地把石頭擠開,探出頭來,看到了外面美麗的世界。
《筍芽兒》的啟示:
《筍芽兒》是倪樹根所作的一篇童話故事,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娃娃,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春雨的聲音是春姑娘彈奏的樂曲,春雷的聲音是雷公公敲響的大鼓,一層層的筍皮是竹媽媽給筍芽兒穿上的一件件衣服。
筍芽兒的成長就像我們的生活一樣,或許會遇到很多的阻礙和困難,但是我們不要害怕;我們應該像筍芽兒一樣,勇敢的沖破阻礙,這樣才能克服困難,獲得成功。
4. 二年級下冊語文找春天裡的看、聽、聞、觸、盪、搖、叫、笑好在哪裡
使用這些動詞,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運用這些動詞,讓春天的感覺和人一樣靈動,春天也通過這些動詞,變得像活了一樣,有了喜怒哀樂,有了喜笑顏開,讓人覺得春天像是一個活潑的姑娘。
原文:
春天來了!春天來了!我們幾個孩子脫掉棉襖,沖出家門,奔向田野,去尋找春天。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們仔細地找哇,找哇。
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凍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聲吧?
此文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下冊語文《找春天》
創作背景:
《找春天》出自於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下冊語文教科書,作者是經紹珍,朗讀人是梓君。課文講述了春天到來時,孩子們尋找春天時的興奮情景。
2018年,本文入選部編版(人教新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科書,改版後為第一組第2課的課文,並改由左小群為本文錄音。
5. 2014年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篇課文
第一組 1文言文兩則 2匆匆 3桃花心木 4*頂碗少年 5*手指 詞語盤點 口語交際·習作一 回顧·拓展一 6北京的春節 7*藏戲 8*各具特色的民居 9*和田的維吾爾 詞語盤點 口語交際·習作二 回顧·拓展二 第三組 10十六年前的回憶 11*燈光 12為人民服務 12 13*一夜的工作 詞語盤點 口語交際·習作三 回顧·拓展三 第四組 14賣火柴的小女孩 15凡卡 16*魯濱孫漂流記 17*湯姆·索亞歷險記 詞語盤點 口語交際·習作四 回顧·拓展四 第五組 18跨越百年的美麗 20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21*我最好的老師 詞語盤點 口語交際·習作五 回顧·拓展五
6. 二年級下冊語文(開滿鮮花的小路)這課美好的禮物指的是什麼
《2年級-綜合實踐-學剪紙 2年級-語文-開滿鮮花的小路》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IzPyU7K2UuzGcR-3Tf1a6g
7. 初二語文下冊 第二課字詞 《我的母親》
老舍《我的母親》教案
石其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體會作者對母親的熱愛、贊頌、感激和懷念之情。
3、了解課文以時間為順序的敘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樸素又充滿感情的語言。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鑒賞作者筆下所塑造出的偉大的母親形象,領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情,從而培養健康的情感。
2、引導學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樸素而又充滿感情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所一直強調的母親對其的「生命教育」,從而提升對濃濃親情的珍視。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大家欣賞畫面和新聞,看看這表現什麼主題。(生回答:母愛。)
名人對母愛的描繪: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我的生命是從睜開眼睛,愛上我母親的面孔開始的。 ——喬治•艾略特
活動一:悠悠母愛,絲絲縷縷牽扯不斷,讓我們拾取其中一段,為愛下一個註解,描繪我們的母親。
二、課文探究
1、作者簡介: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現代小說家、戲劇家、人民藝術家。滿族人。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等,被譽為作家勞動模範。
1918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後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
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並從事小說創作。
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
1930年回國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
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下赴漢口和重慶。
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
在創作上,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應召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
2、思考一:老舍筆下的母親是怎麼樣的一個形象?
美國作家惠特曼曾經說過:「全世界的母親是多麼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那麼老捨身為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的母親又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他的母親對他是否跟惠特曼說的一樣?
作者筆下是一個非常感人的母親形象:她勤勞誠實而且做事認真仔細,她熱情好客而且樂於助人不怕吃虧,她處事有度軟中有硬,她善良堅強對子女的感情內斂而深厚……
思考二:(探討)你的母親與作者筆下的母親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在我們出生之前,我們的父母並非像他們現在這樣乏味。他們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是因為這些年來一直在為我們張羅,為我們的生活、學習承受著在我們眼中看來理所當然的一切,並在不斷接受我們因不滿生活所發出的嘮叨、牢騷。但,血濃於水,正是著濃得化不開的親情,成就了今天的我們。)
三、深入探究
1、探討母親對老舍的性格影響教學目標:
1、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作者對母親的熱愛、贊頌、感激和懷念之情,體驗母愛的偉大。
2、學習抒情散文的寫法,學會運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形象及情感。
3、了解老舍語言特點,品味課文自然朴實又充滿感情的語言。
教學重點:學習抒情散文的寫法,學會運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形象及情感。
教學難點:文本遷移,回想自己母親的一言一行,感受母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她是一位永遠愛著孩子的人。
她是一位愛著所有人的人。
她是集所有愛於一身的人。
她是一位應當受人尊敬的偉大的人。
這個人就是母親!
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詮釋自己對母親的愛,今天,我們通過學習老舍的文章《我的母親》,來重溫母愛的無私、奉獻和偉大。
二、新授課
1、介紹作者
請一個學生講述他所了解的老舍先生,教師歸納,(預習資料)。
2、字詞(預習資料)
3、整體感知課文,按照提示概括內容。
(全文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
段落 內容
↕ ↕
1—2 母親的家庭背景。
3—6 母親出生、出嫁、生「我」。
7—10 母親勤儉、朴實、熱情好客。
11—12 母親「最會吃虧」,卻「並不軟弱」。
13—14 母親對子女的舐犢之情和理解。
15—16 兒子對母親的思念。
17 兒子對母親的感謝,母親「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母親有那些優秀品質?從課文中找出能概括母親性格特徵的語句,並加以概
括總結。(學生快速勾畫)老師投影總結。
5、重點分析13段中的細節描寫的運用,從中體會母親對子女的愛。
①、學生帶著感情齊聲誦讀13自然段。
思考:本段通過哪三件事表現偉大的、無私的母愛?
答案:1.寫母親籌備「巨款」,送「我」上學。
2.寫母親送三姐出嫁。
3.寫除夕之夜母親送「我」返校。
②、找出第三件事中的細節描寫,並體會它所體現出的感情。
細節描寫:一笑、一楞、一嘆(抓住母親的語言、神態、動作等進行描寫)
分析總結:①、「母親笑了」寫出了母親看到兒子在除夕夜請假回家看望她,深感欣慰的神態。②、「她楞住了」寫出了母親聽說兒子還須辭母返校時感到突然的神態,表現了母親的愛子情深。③「她才嘆出一口氣來」寫出了母親不捨得讓兒子走,但又明白事理,雖依依不捨卻不曾挽留,對兒子體諒及對他工作的支持,表現了母親愛子情深。
知識小結:本段通過一系列的細節描寫變現了母親對兒子的默默支持與關愛
6、語言特色
①、採用口語與書面語相結合的形式,既流暢樸素生動,又凝練含蓄雋永,抒發了對母親的敬仰感念追懷和永世不忘的深情。
②、敘述語言流暢、樸素、親切,極富表現力。
③、議論語言凝練、深情、雋永,蘊有哲理意味。
三、情感體驗、暢談心聲
「母愛讓我受益終生,我對母親也充滿了感激、懷念之情。」通過本篇文章
的學習,想一想那個你人生啟蒙的第一位老師——母親,你想為母親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學生在課堂上暢談自己的想法)
老師小結: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都能找到母親無私奉獻的影子。她們吃苦、耐勞、堅韌、賢惠、善良,同時聰明能幹。為孩子、為家庭、為生活她們身上隱藏著巨大的潛能。這個世界上還有那種力量能和母親的力量相媲美呢。同學們,我們不能只享受愛,我們也應該創造愛,為母親,甚至為更多的人。
四、小結
文章通過記敘母親一生的身世、經歷、性格及遭遇,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母親的無限敬愛和無以報答母親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著典型東方女性性格特徵的平凡而偉岸的母親形象。
五、作業
1、課後習題
2、帶著今天的情感,周末回家體會母親的對你們的愛,在你們幸福微笑的時候,用筆記下你們的感動!
教學理念:語文課程的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掌握語文這一交際的工具、表情達意的工具,靠運用。葉聖陶先生指出:「凡是一種能力或者習慣,不靠學習者自己運用心力去實踐,去嘗試,是無論怎樣也難以養成的。」本篇課文注重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但由於學生人生閱歷的不同,他們對母愛的詮釋也就因人而異,同時由於學生進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為師生課堂的交往和心靈的溝通帶來了難度,因此,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品味作品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應是本文教學的重點,而調動學生情感,創設優良的教學環境,加深對母愛的理解則是本文教學的難點所在。
-
面對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們能告訴我,母親給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嗎?
明確:四個方面——
(1)第9節,「從這里,我學得了愛花,愛清潔,守秩序。」
(2)第10節,「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習性,還未全改,盡管生活是這么清苦,因為自幼兒看慣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節,「她的淚會往心中落!這點軟而硬的個性,也傳給了我。我對一切人與事,都取和平的態度,把吃虧看作當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與基本的法則,什麼事都可將就,而不能超過自己劃好的界限。」「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第17節,「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
2、寫作順序:
明確——時間順序:
母親出嫁→我的出生→我一歲半(庚子鬧「拳」那一年)→我小學畢業→我師范畢業→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戰→去年→今年。
四、重點研習
1、第12節從哪三個方面表現母親的堅強個性?
明確:(1)聯軍入城搜家時母親鎮定自若地保護兒女。(2)北平無數次的變亂中母親不慌不哭,從無辦法中想辦法。(3)為一家人的生計考慮。
2、第13節具體從哪三件事來表現那偉大的、無私的母愛?
明確:(1)寫母親籌備「巨款」,送「我」上學。
在家境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師范學校,母親知道後不但不怪「我」,還想方設法籌齊了「保證金」,「含淚把我送出門去」。這里作者沒有對母親作具體的描寫,而是把鏡頭對准了這令母親「作了半個月難」的保證金上,這筆「巨款」豈止是母親全部的愛,也是母愛對兒子的全部希望。
(2)寫母親送三姐出嫁。
三姐結婚,如同割去母親的右手。文章將母親的愛女之情凝聚在一個細節中:「她掙扎著,咬著嘴唇,手扶著門框,看花轎徐徐的走去」。這一特寫鏡頭的背後,我們看到了支撐母親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顆熾熱的愛女之心。
(3)寫除夕之夜母親送「我」返校。
第三件事作者重點寫母親的神態和語言。除夕,「我」請了兩個小時的假回到「清爐冷灶的家中」,母親「笑了」。只一個「笑」字,就將母親見到兒子的那種喜出望外的心態和抑制不住的激動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當聽說「我」還要回校時,她先是「愣住了」,然後是半天才「嘆出一口氣來」。這一「愣」一「嘆」里包含了豐富的心理活動,反復咀嚼,令人感動。臨走時,母親遞給「我」一些花生,說了聲「去吧,小子!」母親的這句話聽起來極普通,仔細品味,卻別有深情,這里有母親的理解,母親對兒子全部的愛,令人潸然淚下。
五、鑒賞語言特色
1、作者善於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例如上文提到的「她掙扎著,咬著嘴唇,手扶著門框,看花轎徐徐的走去」這一句中,「掙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動作隱含著母親送女兒出嫁時依依不捨的內心活動。而「去吧,小子!」這句話中又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潛台詞。
2、作者善於運用白描的手法刻畫人物形象。
白描是中國畫傳統技法之一,它是不著顏色,只以「墨線」勾勒形象的「輪廓」的一種畫法。作者描寫人物形象時也採用了這種方法。如「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這句精彩的白描具體而生動地寫出了母親的辛苦。「終年」二字突出了母親一年到頭的勞累,「鮮紅微腫」則將母親辛勞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來,再如「桌椅都是舊的,櫃門的銅活久已殘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沒有塵土,殘破的銅活發著光。」這一處白描從一個側面表現母親的勤勞,平實的語言中透出幾分鮮明和生動。
3、以無華的語言表達淳厚的情感。
老舍的語言淺顯通俗,自然流暢,他善於將那些大白話、大實話調動得千變萬化,意蘊豐厚而富有韻味。如「每逢接到家信,我總不敢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這一句連用四個「怕」字,表現內心的恐懼,寫出了對母親的摯愛深情,語言表達則十分樸素。再如「我曉得我應當去找飯吃,以減輕母親的辛勞困苦。」句中「找飯吃」寫得通俗極了。「可是慈母不會再候盼著我了,她已入了土!」這一句充滿了感情,但語言卻是大白話。
六、總結
在這篇散文里老舍是從母親的身世談起的。這樣追本溯源,使文章富於情節的發展變化,雖是散文筆法,卻像小說一樣能引人入勝。
作者沿著母親「活到老、窮到老、辛苦到老」的線索,形象地寫出了母親的種種優秀品質。同時作者在結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寫下了母親對於他的根本意義,這樣就是人們自然地將對老舍的熱愛轉化為對母親的崇仰和緬懷。
全文從平靜的語調開始,感情愈來愈濃厚,情調愈來愈激動,句勢愈來愈緊促,直至捶胸頓足的大聲呼喚,「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於篇外;噶然而止,餘味無窮。
七、課堂閱讀《母親楊沫》(《讀者》2006年第6期)
八、親情作業
1、體驗母愛,體驗親恩。
明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我們看著母親日漸衰老的面容,當我們喝著母親為我們煲好的湯,當我們聽著母親日復一日的嘮叨,我們是不是能感覺到她們的心、她們的愛?大音希聲,至愛寡言,也許我們的母親並沒有把愛字掛在嘴邊,可是她們深沉的愛,我們依然可以那麼清晰的感覺到。母愛是水,是沉默不語的水,可是卻包含著多少涌動的心血。
2、請以「心中有愛要表達」為題,暢談你對母親的愛。
3、濃濃的母愛給了作者生命的教育,請找出母親對「我」的影響。
4、回家主動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為他們洗腳,為他們夾菜等,看看他們是什麼反映。將這些記錄下來,並寫出自己的感受。
* 本站是所有資料僅供教學之用。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或由會員上傳,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 本站所有的數據都是本地下載,不可能出現不能下載,下載不成功時,請一直重試下載,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個幾分種後再次重新下載,詳細請參考下載說明!
-
站內搜索
關鍵字:
欄目推薦
世博會專題 亞運會專題
中考歷屆試卷 高考歷屆試卷
在線新華字典 在線成語詞典
相關資料
老舍《我的母親》ppt課件6
老舍《我的母親》ppt課件5
老舍《我的母親》ppt課件4
8. 二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的課文目錄
第一單元
好習慣
《不懂就問》
《字典大樓》
第二單元
媽媽
《兒子們》
《媽媽的愛》
《媽媽的愛》
第三單元
丁丁冬冬學識字
《丁丁冬冬學識字3》
《丁丁冬冬學識字2》
《丁丁冬冬學識字1》
第四單元
植樹
《一片樹葉》
《楊樹之歌》
第五單元 青青的山
《美麗的武夷山》
《山寨》
第六單元
動腦筋
《壺蓋為什麼會動》
《曹沖稱象》2
《曹沖稱象》
第七單元 丁丁冬冬學識字(二)
《丁丁冬冬學識字(二)》
第8單元
遠行
《遠行靠什麼2》
《遠行靠什麼》
《南轅北轍》
《早發白帝城》
第9單元 體育世界
第九單元《體育世界》的優質課教案教學設計
第十單元
講信用
《我必須去》
《龍眼和山裡紅》
第十一單元 丁丁冬冬學識字(三)
《丁丁冬冬學識字(三)》
12單元 清清的水
《影子橋》
《瀑布》
《一個字》
13、快樂的生活
《一件好事》
《快樂的節日》
14、小英雄
《江凡》
《歌聲》
《歌唱二小放牛郎》
15、立志
《專心致志》
《女媧補天》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16、夏天
《多彩的夏天》
《雨後》
9. 二年級下冊語文課傳統節日共有幾個自然段是4個自然段嗎
本文共有8句話。
《傳統節日》是一首以我國傳統佳節為題材的民謠,課文按時間順序講述了中國的七個傳統節日及每個節日的風俗。
共有8句話,前7句每句分別介紹了一個節日,最後一句和第一句相呼應,每句的結構形式相同,對仗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吟誦。
課文內容分析
《傳統節日》是第三單元的第二課,課文按時間順序介紹了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乞巧節、中秋節和重陽節這七大中國傳統節日。
這延續了數千年的中國傳統節日,積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
配合課文內容,文中安排了兩幅插圖:一幅圖是幾位小朋友歡天喜地貼窗花,一幅是幾位小夥子鑼鼓振天賽龍舟。那喜慶顏開的眉眼,那盡情揮舞的手臂,淋漓盡致地描繪了熱鬧、喜慶的節日氛圍。
10.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北京亮起來了》第二課時的講授法
《北京亮起來了》第二課時說課設計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四冊第12課《北京亮起來了》。 這篇課文圍繞愛祖國、愛家鄉為專題,通過學習這篇教材,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祖國的遼闊、美麗,增強他們對祖國的認識和熱愛,並激發他們認識家鄉的渴望和贊美家鄉的感情。本文文質兼美,語言生動、優美的詞語,字里行間都體現出晚上的首都是多麼的美麗。結合低年級的要求,改變傳統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發展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培養低年級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是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教學時,陳老師利用教材中學習夥伴的話激發學生展示的興趣和願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學習成果。下面,我把說課內容分成四部分:一、教材的理解;二、教學目標;三、教法和學法;四、課堂教學設計。
【說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⑴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⑵通過觀看圖片,增強對北京的熱愛之情。
我是依據課程標准改革的精神,以及實驗的要求,確定了本課的教養、教育和發展目標。
2、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增強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
我是依據實驗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結合本課教材的特點,通過本課的教學,引導學生積累詞語,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興趣和增強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
3、學習准備:
⑴教師:製作課件。
⑵學生:正確朗讀課文
我是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而准備學具的。
【教法和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配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通過形象感受來理解課文,並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教學過程中,創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充分發揮以學生的主體,老師為指導的作用,成功地達成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設計】
一開始上課,陳老師就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的設計活躍課堂氣氛,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為了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陳老師依據課改教材的特點,配合學生本身的年齡特點,主要採取了直觀、朗讀、形象的程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用奔放、激情滿懷的聲音,表現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陳老師的教學設計主要分五大環節:
1、引題激趣:
整節課,我們用去北京旅遊展開課堂教學,由於學生們對去旅遊很感興趣,就認真去學習課文,這樣的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2、學習課文:
在初讀課文前,陳老師先提問:「你認為怎樣才能把課文讀好?如果在讀課文時,你遇到不懂的字,你會怎麼辦?」通過啟發式的提問,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方法。初讀課文時,陳老師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老師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使學生在無壓力的情景中,較好地完成熟讀課文的教學任務。這是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課堂教學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原則的要求設計的。
在學習文段過程中,陳老師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文段進行學習,她採用了先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然後指導學生總結學法,運用學法自讀自悟,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陳老師通過自製課件,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讀課文,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學得開心,學得投入。這是根據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方法來設計教學的,這個環節能充分展示學生的表演才華,發揮學生的想像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師生間的親和力。
3、在實踐活動中,首先,老師藉助多媒體播放音樂,接著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最後說感受、說變化。這樣安排,從兒童的年齡特點出發,
4、在課外活動中,陳老師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給家長或小夥伴聽,以及把收集的資料向小夥伴說說。以此來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家鄉的變化,同時更好的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和動手動腦的能力。
5、總結全文:
總結課文時,陳老師用多媒體,播放新舊家鄉建築物等方面的圖片,給學生一些與課文相關的知識,以促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知識的拓展。
【板書設計】12、北京亮起來了
北京亮起來了(愛)明亮輝煌
設計板書意圖:
1、這樣板書簡潔扼要,它清晰地展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課文的精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2、同時,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學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審美情趣。來源 一起學習網 www.17x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