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習作怎麼寫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作文
晚霞
我對晚霞情有獨鍾。
說起晚霞,我有一種刻骨銘心的感動。瞧,太陽似乎累了,慢吞吞地回家了,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放射出美麗的色彩,將大地染成一片桐紅。「早霞不出門,晚霞傳千里。」晚霞逐漸向四面八方伸張,似斷又連,形成了一朵又一朵的紅鱗雲,輕盈地飄動著,像一個個頑皮的小孩在互相追逐嬉戲,又如大獅子,仙女的綢帶,火紅的玫瑰……
晚霞,是母親那溫暖的手。遠遠的,彷彿像我招手。讓一天的疲憊隨霞光散去;依偎在媽媽的懷里,懷著甜蜜的夢、對明天的期待、睡下了……
晚霞是我小心翼翼走過的每一條路,那路是那樣的坑坑窪窪,曲曲折折。在這一路上,我忘不了一望無垠的草地是我那銀鈴般的笑聲;忘不了小溪中歡樂的嬉戲聲;忘不了山林中捉迷藏時那所留下的串串小腳印……
悠悠晚霞起,萋萋鄉情在……
簡評: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對晚霞的喜愛,絢麗的晚霞給我帶來了無限的遐想,這種記憶現在依然美好。
春雨
從小,我就很喜歡春雨。
你看, 那透明的雨絲如牛毛,如千萬條銀絲,如迷迷漫漫的輕紗在天地間飄盪。一陣風吹來,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這時,我總是喜歡倚在窗前,探著身子,伸出手臂享受這斜風細雨的愛撫。或是打著小花傘走進雨霧中。好讓雨絲兒輕輕地拂過我的手臂,那一點點淡淡的涼意好舒服。它悄無聲息地飄在我的衣服上,密密的、柔柔的,使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一縷溫情。細雨如痴如醉地下著,那麼輕、那麼密。涼絲絲的雨中,偶爾還飄來一股泥土的清香味兒,那麼清新好聞。
小雨滴灑落在窗前胭脂般嬌嫩的花瓣上,不停地滾動著,聚集著,花瓣上便出現了成千上萬顆閃爍著光彩的「珍珠」。慢慢地、慢慢地,小雨滴變成了大雨滴,急切的浸入大地的懷抱。它輕輕的打在屋檐上,發出「滴滴、噠噠」的響聲,好像在彈奏一首歡快的樂曲。漸漸地,雨水從屋檐上流下來,開始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滴一滴地往下落。後來順著瓦檐淌下來,匯成一股股涓涓細流。雨撲進門前的那條小河,河面上立刻漾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波紋。濺出來的水珠,大的如珍珠般晶瑩透亮,歡蹦亂跳;小的細如煙塵,彌漫於空氣之中,形成了一道透明的水簾。
透過那雨簾,我看見馬路上的行人撐起了五顏六色的雨傘,形成了雨幕中緩緩流動的彩虹,雨越下越大,地上濕的再也不是一個一個小圓點,而是一塊一塊的,繼而又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的……
每當這時,我不禁吟起一首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簡評:我們都經歷過下雨,從雨中走過。但你是否細心觀察過雨?本習作能抓住春雨細、柔、涼等特點,通過細心觀察,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把春雨的清新淡雅生動描繪出來,語言自然清新,讓人讀後著實會感受到春雨潤物細無聲和雨中的獨有情趣。
㈡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的作文
美麗的校園
我們的校園坐落於西南邊陲一座美麗的小山村裡,一條小河從學校門前流過,校園里一年四季景色優美。
春天的校園生機勃勃。小草探出了小腦袋,好像在說:「我來了,讓我們交個朋友吧!」樹木長出了嫩芽,如一個個綠色的小精靈,在春風的吹拂下跳著優美的舞蹈。花兒也在向我們點頭微笑......
啊校園里的春天是多麼可愛,多麼生機勃勃!
夏天的校園五彩繽紛。校園里花團錦簇,幾棵高大筆直的大青樹長得鬱郁蒼蒼。小朋友們玩累了,就跑到樹下休息,乘涼。樹下的黃色小花開得更艷了,招引來了小蜜蜂和小蝴蝶,它們正圍繞著大樹翩翩起舞呢!
秋天的校園變成了黃色的。落葉像蝴蝶似的,
從半空中慢悠悠地
飄落下來,形成了一塊黃色的地毯,迎接秋姑娘的到來。小草也變黃了,垂頭喪氣地趴在地上,彷彿在對我們說:「小朋友們,我要走了,但是明年春天我還會再回來的喲!」
冬天來了,校園里依然美麗。由於我們的校園位於熱帶雨林地區,所以冬天並不很冷。大青樹脫下了綠色的衣服,小草也沉入了夢鄉,校門口的小河變得清澈了,時而有小魚在河裡游來游去,真快活啊!
這就是我們美麗的校園!
㈢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的作文300字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童年,那段歡樂時光在歷經數年之後,難道會重新回來嗎?時光匆匆,童年易逝,當我們驀然回首時,就會發現成長的路上撒滿了我們班駁的足跡。我們的心靈,也在成長中晃動;我們的希望,也在成長中萌芽;我們的生命,也在成長中充實。因此珍惜時光就是珍愛生命。雖然我們現在還是羽翼未豐的小鳥,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可以奮斗,成為一隻展翅飛翔的雄鷹;雖然我們現在還是一棵不知名的小苗,但是我們相信,總有一天小苗也會長成參天大樹!一朵鮮花,當它還是一個小花苞時,便發誓要不斷努力地生長,要開出世上最美的花來。正如我們人,當我們幼小的時候,便有了夢想,立下志向,努力地朝理想奮發前進。當花朵不畏風吹、雨打、日曬,終於開出百花中最明艷的一朵花時,它是多麼的自豪,多麼的欣喜!當人們不畏艱難險阻、困難挫折,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登上高峰的時候,他是多麼的驕傲,多麼的興奮,多麼的激動!生命如畫,有時濃墨潑灑,也有時淡筆輕描;生命如歌,有時輕吟淺唱,也有時高昂激越;生命如舟,有時一帆風順,有時波瀾起伏。而作為船長的我們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鼓足十二分的干勁把好航行的方向,勇敢的沖向大洋的彼岸,到達另一個新的起點!青春飛揚,飛揚青春!我們飛揚在青春的天空里,找到屬於自己的青春!「就讓青春烈火燃燒永恆,讓生命閃電劃過天邊;向浩瀚的星空許下諾言,讓年輕的心永不改變!用所有熱情換回時間,讓年輕的夢沒有終點!」正是因為我們年輕,我們成長,我們無畏艱險,我們勇敢,我們自信,所以天涯海角任我們闖盪。就讓我們傾注所有的激情,所有的心智,去感悟人生,感受生命。生命告訴我們應該執著,執著於追求,執著於前進。就讓我們在成長的途中拾取那一串串腳印,作為我們成長的見證吧!時間走了,成長的腳印留了下來;歲月老了,成長的故事多了起來。生命若是一場賽跑,成長就永遠是我們的征途。就讓我們珍惜成長中的每一寸時光,珍愛生命中的每一次進取!
㈣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作文100字
秋天的雲 早晨,太陽剛剛升起來,但雲像一床厚厚的被子似的遮住了它.一縷陽光透過雲層的縫隙照進了我的房間.從窗外望去,藍藍的天空,一條雪白的雲很長很長的,彷彿印在天空,把天空劃成兩半.過了一會兒,長長的雲飄走了,藍寶石般的天空中出現了一面白色的旗幟,那面旗幟飄啊飄啊,不知飄到哪裡去了,因為它飄過的地方沒留下一點痕跡.接著又來了一大片雲,像是一群正在奔跑的綿羊,可是才一轉眼的工夫,羊群不見了,只剩下幾片雲停在天上.幾分鍾後,雲開始調皮起來了,雪白的雲團像海浪一樣在空中翻滾著、碰撞著、推擁著、擠壓著.雖然沒有海的蔚藍,沒有濤的聲音,但它有海的浩瀚,海的氣勢.下午三點左右,天空上便布滿了雲,那滿天的雲不是一整塊的,而是由一點點一點點的小雲朵組成的.一小朵挨著一小朵,布滿了整個天空.一小朵雲像個小雨傘一樣大,幾小朵呢?幾十朵呢?它們把南邊的半個天空給遮住了.就像我們一樣,一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一群人的力量是強大的,是不可戰勝的!秋天的雲,真美.
㈤ 四年級上冊語文書里語文園地一的習作怎麼寫
海市蜃樓
從前,有一個駱駝隊在炎氣熏人的沙漠中躊躇前進.酷暑和乾燥的天氣使得旅行者疲乏不堪,皮袋中的水已經喝完了,嘴唇乾得發裂,這時他們多麼想能喝到一口清涼的水啊!突然,在遙遠的前方沙漠間,出現了一個湖,湖的兩岸高聳著宮殿和寺院,給他們帶來了莫大的希望和清涼的預感.於是快速朝前奔去.走過一個沙丘又一個沙丘,但湖泊、宮殿和寺院仍在遙遠的地方,忽暗忽亮,忽隱忽現.過了一會兒,突然湖水、宮殿、寺院全部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在平靜無風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處偶爾會在空中或"地下"出現高大樓台、城廓、樹木等幻景,我們稱這種現象為海市蜃樓.我國山東蓬萊海面上常出現這種幻景.在我國古代傳說中,認為蜃乃蛟龍之屬,能吐氣而成樓台城廓,又說海市是海上神仙的住所,它位在「虛無飄渺間」,因而得此名.宋朝沈括在《夢溪筆談》中這樣寫道:「登州海中時有雲氣,為宮室台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睹.」
在炎熱的夏天,有時在柏油馬路上也能看到房屋、樹木的倒影.這實質上也是一種「蜃景」現象.
那末,自然界中的海市蜃樓又是怎樣形成的?
海市蜃樓是一種反常的折射現象,它是光線在垂直方向密度不同的大氣層中傳播,經過折射造成的結果.常分為上現、下現和側現海市蜃樓.
凡是物體的映像或幻景看上去好象從天空某一空氣層反射而來的,則稱為上現蜃景.上現蜃景常出現在海上,和北方有冰雪覆蓋的地方.這是因為海水表面蒸發時要消耗熱量同時海水溫度的升高緩慢,而在冰雪覆蓋的地區由於冰雪面能將大部分太陽光反射掉同時冰雪融化時也要消耗大量熱量,致使下層的溫度變得很低,因此在這些地方最容易出現強烈的逆溫現象.如果近地面層是強逆溫時,空氣密度會隨高度迅速減小,光線在這種氣溫隨高度升高因而使空氣密度隨高度銳減的氣層中傳播,會向下屈折,遠方地平線處的樓宇等的光線經折射進入觀測者眼簾,便出現了上現蜃景.
凡是物體的映像或幻景看上去好象由地面反射而來的,則稱為下現蜃景.下現蜃景大都出現在熱季的沙漠上或冬季暖洋流的海上.在晴朗少雲平靜無風的天氣里,陽光照射在乾燥的沙土上,沙土的比熱小,土溫上升極快,這里幾乎沒有水分蒸發,土壤分子傳熱由極慢,熱量集中在表層,所以接近土壤層的空氣溫度也上升的很快,但上層空氣卻仍然很涼.當近地層是強烈降溫層時,氣溫隨高度很快降低,空氣密度隨高度很快增加,而光線在氣溫隨高度而降低的氣層內傳播時會向上屈折,遠方地平線處的景物的光線,經折射後直入觀測者眼簾, 便出現了下現蜃景.
㈥ 四年級上冊語文習作一的作文怎麼寫
㈦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的作文怎麼寫
人們在你面前頂禮膜拜,意味著某種意義上的成功(業績、勝利、榮譽、收獲等等),忍受工匠的雕琢,則是「腐朽」化為神奇的必經的關鍵工序,「忍受」意味著某種付出(乃至損失、犧牲),二者存在著哲學意義的聯系,即過程與結果(量變與質變、原因與結果)。
人們為什麼膜拜雕像?是因為它是大理石製成的嗎?人們究竟頂禮膜拜的是什麼?
人們看到的是雕像身上存在的「價值」(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社會價值、精神價值等等),但單就雕像的答話中,不難理解材料所包涵的寓意:在忍受(一種主觀行為)工匠的雕刻(一種來自外界力量的改變)的過程中,雕像慢慢地有了質的飛躍。顯然,這里人們頂禮膜拜的是雕像身上的精神價值——「逆境」中拼搏奮斗的精神。
常人膜拜英雄雕像,是對英雄的緬懷和祭奠,並不是欣賞雕像本身,雕像的審美價值遠遠比不上那些自然和人文的景觀,但材料中的雕像卻誤會了人們,把人們對英雄的膜拜看成是對自己經過雕刻後軀殼的贊賞,這無疑是虛無的。從這點看,大理石地板反而應該因它的朴實平凡、默默無聞,而被發現、被發掘、被稱贊。但也要看到大理石地板本身對此渾然不知,還在盲目地跟風、羨慕,「瞧你多麼風光」。至此,應勸誡他們要能甘於寂寞,不計名利,樂於奉獻。大理石的錯誤就在於盲目而功利地看重結果,而雕像則連結果都不能正確認識。雕像的「教育」充斥著功利主義的人生哲學,教人忍受磨難,是以眼前的現實對比為示例,是以將來的萬人敬仰膜拜為誘餌。現實生活中,不是每一次奮斗都必定成功,不是每一次付出都必有所獲,也不是每一次犧牲都換來勝利。拼搏奮斗為的若是「功成名就」「炫耀於人」,那恐怕世道就只有悲哀了。回想那些真正受人敬仰愛戴的「英雄」,哪一個不是把為社會、為人類貢獻自己的價值作為奮斗的終極目標的,哪一個不是在奮斗的旅程中與自己為敵,與自己為難,與自己較勁的,哪一個不是把過程看得比結果重要,哪一個不是忍受寂寞孤獨,默默耕耘的?其實,在乎過程,用心於過程的人,結果往往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