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說語文教材

如何說語文教材

發布時間:2022-07-28 13:00:31

A. 如何分析理解語文教材

一、整體把握,明確教材使用方向。 不管拿到哪冊教材,我認為我們都要先做一件事——重溫新課程標准,要靜下心來對它的階段目標進行通讀,既要注意前後聯系,又要重點讀懂對應學段的目標,做到胸中有數,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的任務要求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接下來,我們要對教學參考中的「教材說明」部分認真閱讀,對要使用的整冊教材從教材的基本結構、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和教學中應主要注意的問題等方面進行深入地了解,對重點部分內容反復領會,掌握其精神實質,以便在教學中做到不折不扣地落實。最後是對單元教學內容的分析和理解,整體上感知這一組文章的教學目標,了解課文之間的聯系和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趨向,使自己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能夠從「大局」出發,保證教材內容整體推進的方向。 教師首先要有自己科學的定位。分析教材首先把握好年段要求。其次是把握好教材的階段要求,最後把握好課時要求,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不會有較大的偏差。 我認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從面到點,再從點到面。每個單元中的課文包括練習其實細細分析都是有聯系的。 如我現在正在教的第二單元的三篇文章,我想編者是想通過三篇文章介紹三種方式引導學生學會面對困難,用關心自己、關心他人讓自己成為健康有價值的人。《微笑著承受一切》是一個人遇到重大困難的心理准備、生存方式;《雪兒》是通過人與動物的一次行動互換,讓人們懂得不要好事盯著自己的傷痛,學會用新的方式面對困難,病痛中養著小動物,病痛中讀著書,病痛中盡可能的交流,都能讓人健康起來;《花瓣飄香》通過孩子對母親的照顧,讓學生感受到自己雖然是小孩子,但在這個世界中,用自己的腦袋、雙手,也能夠奉獻出自己小小的愛心,這也是中國特有的孝文化。 把握了單元的主導思想後再細細分析每篇課文,找到每篇課文的關鍵核心,用一到兩個主打問題引領學生去體會。 二、細致解讀,展示教材內容魅力。 以上是從宏觀的角度上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提出的一些建議。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更多涉及到的是對一篇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我覺得當我們拿到一篇文章時,要想能在課堂上自如地駕馭它,應該做好以下幾件事。 (一)讀是理解教材的第一步。 聽完特級教師的語文課,我們不禁會為其課堂上酣暢淋漓的表現所傾倒,殊不知,對課本中的每篇文章他們都已經做到了「爛熟於心」。俗話說:「熟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只有對課文內容了如指掌時,才能真正做到立足教材,也才能有望超越教材。隨著讀的深入,我們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會越來越深刻,朗讀的品味也會越來越高,才能達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的境界。如朗讀《愛如茉莉》,要能讓學生聽了為之動容;朗讀《秦兵馬俑》,要讓學生聽了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勾劃文章中重點的字、詞、句,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進行感悟和理解,即:「潛心會文本」。 有時,我們對一個詞語的靈感很可能觸動全篇,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愛如茉莉》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那麼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和光澤里。」我在反復研讀這句話時突然覺得眼前一亮:一個「探」字用得多好啊!連陽光也動情了,怕打擾父母淡淡的真愛。一個「探」字顯出了語言的溫情,陽光輕輕籠著他們,罩著他們,就像愛播撒在小小的房間里…… (三)要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意圖。 作為教師,只有我們領會得深,才能引導學生領會得深,甚至在我們的誘導下實現學生的創新性發揮。我在備《燕子專列》一課時,對描寫小姑娘貝蒂尋找燕子的部分很感興趣。經過細心品悟,我除了被小姑娘貝蒂那種為了拯救燕子忘我的精神感動外,也體會到了作者在尋找燕子的眾多人中選擇她進行描寫的原因——透過對這個小姑娘的典型描寫,我們可以容易地想像出人們當時為了拯救燕子而付出的辛苦和對小燕子那種濃濃的情意。這種「以點帶面」的描寫方法是非常值得學生學習和效仿。 (四)拓展延伸,多方面搜集與文章相關的素材,深化對文本的理解。 我們理解教材僅僅依《教學參考》是遠遠不夠的,畢竟教學參考中提供的材料是有限的。所以要帶著問題閱讀有關參考書、資料、文獻,增加知識的深廣度,尋求問題的講解角度,同時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學性,考慮如何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杜絕弱點;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使思想教育寓於教材講解之中;挖掘教材中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的潛在因素,使智力發展寓於知識傳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於樂,使學生處於要學、愛學、好學之中;挖掘教材的實踐性;考慮理論聯系實際,使能力培養寓於知識運用之中。

B. 語文教材的定義

語文教材是指應用於語言文學教學所使用的材料,它具有統一性、普遍性、適度性的特點.語文目標確定以後,教材就是實現目標的載體之一,並且是極為重要的載體.現行語文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來進行的

C. 如何理解語文課本既是教本也是學本和練本



語文是學生最早接觸的學科之一,從咿呀學語、識字認字起,語文就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正是因為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以致大家有時會忽視它的存在。

之前我們刊發了溫儒敏教授在2020未名語文教育論壇上的報告()獲得了極大的關注。

為什麼要學語文?學語文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今天我們繼續為您分享浙江師范大學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資深編審、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原理事長顧之川先生關於語文學習的認識,仍然非常具有啟發性,推薦給老師和家長。

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老師也好、教研員也好,大家都在研究語文教育、關心語文教育。為什麼要學語文呢?怎樣才能學好語文?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怎樣教中小學生學語文?這是我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幾個話題。

01

為什麼要學語文

北大的陸儉明教授曾經告訴我,有一次北京一個中學請他去做講座,一個校長告訴他:我們發動全校的老師來討論一個話題。討論什麼話題呢——「如何提高我們學校的高考成績」,校長就給老師們出這么一個題目。結果討論來討論去,最後物理老師、數學老師提出:應該給語文增加課時。

為什麼呢?他們說:我們數學佔分最多的題目也是這樣,往往是學生閱讀能力太差,就是抓不住其中的要點,不知道怎麼答,在這個題目上失分太多,就是因為他們的閱讀能力上不去。

從個人來說,一個人從小到大的精神發育和心靈成長,他所有的學習能力、實踐素養,甚至是習慣、興趣、事業等等,無不是從讀書開始的,而讀書又是從識字寫字開始的。所以,小學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養成習慣、提高素養的起步階段,小學語文具有為人生奠基的作用。

從社會來說,小學是教育的源頭,而教育承擔著為社會培養勞動者的任務,為社會健康發展和良性運作提供人力資源,決定著未來社會公民的基本素養和精神面貌。

學生為什麼上學要先學一門語文課呢?語文是學習、生活、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種工具。語文基礎扎實、語文水平高,不僅有利於學習別的項目,也能提高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精神品質。

那麼語文是一門什麼課呢?我們可以從課程標准來看。目前正在使用的2011版課標,對語文課是這么定位的: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

▎這裡面有幾個關鍵詞:

第一是祖國,也就是說漢語不僅是漢族的母語,還是中華民族的通用語言,作為一個中國人必須要學好中國文。

第二是語言文字,學語言是語文課的首要任務。這些年來在知識界和理論界,很多老師對人文性、工具性這個問題有困惑,其實從課標的這個定義來看,學習語言文字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也就是說,語文課不是教孩子背什麼叫名詞、什麼叫比喻、李白是哪裡人、魯迅的代表作是什麼,不是背這些,而是主要學如何運用語言文字。

第三是綜合性,雖然學語言是主要的任務,但是關乎著一個人的綜合素質,這和文學有關,和文化有關,和思維訓練也有關系。

第四是實踐性,也就是說,學好語文主要靠實踐。什麼意思呢?學生的語文能力不是靠老師講出來的,不是靠老師一篇一篇課文分析出來的,而主要靠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

▎語文是什麼?

語文是工具,運用於人們的交際交流、學習發展,同時語文也是橋梁,溝通古今中外文化,傳承精神血脈。語文還是個載體,承載著公民的人文素養,提供審美體驗。

語文是基礎語文基礎打不好,數理化肯定也學不好。所以,語文聽說讀寫是基本功,重點是讀寫。學生在家庭里會時刻進行口語練習,除了口語還有一些需要訓練的要素,重點是閱讀和寫作。

語文是載體,從文學文化的熏陶來說,語文溝通古今、溝通中外,裡面有對秦磚漢瓦的嚮往、對唐詩宋詞的熱愛、對《紅樓夢》的痴情、對《西遊記》的迷戀,語文里有大江東去的氣勢、有怒發沖冠的激情、有大漠孤煙的雄渾、有小橋流水的婉約,還有我們現在對外「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大道之行,語言為先。因為它是載體,從語言來說,「字、詞、句、篇、語、修、邏、文」都是語文課的內容。語文能讓我們與精英對話、與先賢對話。

02

學語文有什麼用

學語文有什麼用?剛才說漢語言文字重點學語言,但是它是事實、是情感、是思想,表現的是勇氣、是人品、是境界。今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先是國外支援中國,後來是中國支援國外抗疫。從援助物資的標語可以看出語文學習的重要,有的寫「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有的寫「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有的寫「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有的只能寫「武漢不哭,武漢加油」。在網上還有「熱烈歡送援漢醫療隊勝利凱旋」標語的圖片,他不知道凱旋本身就是勝利,不勝利怎麼凱旋啊。

鍾南山是今年的抗疫英雄、功勛人物,他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特別講到語文,他說:「我經過了至少七十幾年的學習,最大的體會就是要學好基本功,只有具備了最基本的知識以後,你才能夠往上走。學好基本功,最重要的就是要學好語文,這樣才懂得如何對事情進行分析總結。」

北大自主招生有一年面試的題目是「母語和外語學習關系」。母語對學習和掌握一門外語有關嗎?一個母語很差的人他學外語能夠精通嗎?學語文也就是學做人,對於個人來說,語文學習關繫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作為一個國家來說,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繫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

我曾經看到過民國時期的小學語文課本,叫《新國文》。有這么一課挺有意思:學生入校,先生問:「汝來何事?」學生曰:「奉父母之命,來此讀書。」先生曰:「善,人不讀書,不能成人。飛禽走獸,飢知食,渴知飲,又能營巢穴為休息之所。其奇異者,能為人言。唯不讀書,故終不如人。人不讀書,與禽獸何異?」

那個時候還是文言文的課文。學語文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孩子學做人,國家把教育的根本任務定位在「立德樹人」,閱讀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從中尋找到人生困惑的答案,寫作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表現人生。

03

怎樣學好語文

怎樣才能學好語文?我把它歸納為這樣四個方面:

▎上好語文課

上好語文課,字要規規矩矩地寫,話要清清楚楚地說,書要仔仔細細地讀,作業、練習要踏踏實實地做,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完成。這幾句話曾經寫在新課改以前的《語文教學大綱》裡面。

寫字。現在的課標對小學寫字的要求:能夠獨立識字,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字體端正,有良好的書寫習慣,能體會漢字的優美。初中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字左右,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高考要求卷面整潔,不寫錯別字。

閱讀。閱讀有默讀、速讀、精讀、略讀、瀏覽,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過渡,這是中小學生學語文的一個基本目的。課標的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盡可能多練習,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做法,也是一個傳統的做法。

識記。語文學習離不開積累,積累離不開識記,識記是最基本的能力。高考考試大綱是講識別和記憶,背誦是訓練識記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寫作的基本途徑。高考有五個能力層級,第一個能力層級就是識記,識別和記憶是最基本的能力。

練習。聽說訓練要精於思想、富於情感,包括發言、提問、討論、研究、辯論以及綜合實踐活動。

寫作。寫作實際上考的是一個人的思維水平和思維能力。有人說:「要想知道一個人頭腦里是不是有貨,讓他寫十句話就夠了,從這十句話的內容、行文流暢程度、邏輯、主謂賓結構、斷句的方式,甚至『的、地、得』的使用和標點符號,別人馬上就能知道這人到底有幾斤幾兩。」葉老有個說法:作文就是用筆來說話,所以要說真話,說實在的話,說自己的話,不要說假話,說空話。

▎多讀課外書

呂叔湘先生是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語言學家,曾經擔任全國小語會的會長、全國中語會的會長。他說:「要大量閱讀,有精讀、有略讀,二者的界限也不必劃得太清。一學期讀它80萬到100萬字不為多,這裡面當然包括語文課本。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自己課外閱讀的佔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70%得之於課外閱讀。」

所以這一輪新課改強調學生閱讀,讓學生在課本內學習之外,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現在語文水平高的學生,要問他怎麼學的?多半回答:「主要不是從課堂學來的,而是靠課外閱讀。」

▎聽說讀寫並重

閱讀和寫作是重點,中考高考都要考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新高考增加了一個綜合能力測試,有面試環節,面試就是考口語表達,有的孩子沒有經過這方面的訓練,一到這樣的場合就表達不出來。語言文字必須隨時學習、隨時運用,漸漸成為生活當中的習慣,才能夠溝通。

寫作是基本技能,寫一個什麼樣的主題、如何布局謀篇、如何選詞用句,最後寫成一篇清晰有效的表達信息的文章。哈佛大學所有的學生都有一門寫作必修課,清華大學也把寫作與溝通列為必修課。在目前的考試機制下,這也是一個拉分大項,一篇作文少則拉開一二十分,多則拉開二三十分。

▎注重社會實踐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下一步2035年的目標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們現在的中小學生到2035年的時候正是青壯年時期,他們能否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我們國家能不能如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靠我們現在的中小學生。

社會生活實踐形式多樣,不一定都要帶著孩子去打掃衛生,也包括參觀博物館、紀念館,有些學校搞文學社團、演講辯論、戲劇表演等等,這些都是社會實踐活動。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正是這個道理。

04

怎樣教中小學生學語文

從老師的角度看,怎樣教中小學生學語文?我把它歸納為三點:第一,研究兒童特點。第二,培養學習興趣。第三,養成良好習慣。

▎研究兒童特點

葉聖陶先生有一篇文章《如果我當教師》,他說:「我如果當小學教師,決不將投到學校里來的兒童認作討厭的小傢伙,惹人心煩的小魔王;無論聰明的、愚蠢的、干凈的、骯臟的,我都要稱他們為小朋友,小朋友的成長和進步是我的歡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鈍是我的憂慮。」

兒童和小學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精力旺盛,頭腦靈活,反應非常快,具有超強的模仿力、理解力、聯想力、想像力和學習能力。兒童學東西快,好習慣、好品格的養成也相對容易,但是一旦染上壞毛病,雖然也可能是改過自新、浪子回頭金不換,但是糾正起來相對比較麻煩,也會增加兒童成長的社會成本。

培養學習興趣

在識字關過了之後,主要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我覺得這是語文課的一個首要任務,因為語文是最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學科,每一個漢字的背後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每一篇優秀的課文都對他們有強烈的吸引力。中小學生讀書也並不是越簡單越好,而是越詳細、歷史情節越多越好。

我的建議是對小孩子要少一點條條框框,因為他們模仿成人、觀察社會、認識世界多數來自於文學藝術,來自於繪本、漫畫,來自於小說、戲劇,來自於感觸、感染和感悟。作文教學要鼓勵孩子,先不管立意高不高、中心突出不突出,先寫起來再說,寫著寫著他就會了。所以少一些清規戒律、少一點條條框框,不要怕他們寫不好。正像我們小時候學騎自行車一樣,可能上去就摔下來了,只要願意練習就可以,關鍵是要讓他敢於嘗試。

還有,中小學生一般不喜歡聽大道理,不喜歡說教。所以對小孩子要以鼓勵為主,充分相信學生,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求知慾強、富有理想,在他們看來沒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

▎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認為最主要的習慣是這四種習慣:享受閱讀的習慣,善於思考的習慣,樂於表達的習慣,自主學習的習慣。

第一,享受閱讀的習慣。葉老說:「我當然要教小朋友識字讀書,可是我不把教識字、教讀書認作終極的目的。我要從這方面養成小朋友語言的好習慣。我決不教小朋友像和尚念經一樣,把各科課文齊聲合唱。這樣唱的時候,完全失掉語言之自然,只成為發聲部分的機械運動,與理解和感受很少關系。既與理解和感受很少關系,那麼,隨口唱熟一些文句,又有什麼意思?」

愛讀比讀什麼更重要。讀書如同穿衣吃飯一樣,因人而異,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應該有自己的個性化書單,有些孩子喜歡網路小說也沒有關系。

對於語文這個學科來說,分數高的人素養不一定高,但有較高語文素養的學生分數一定不會差,因為他有著足夠的積累去揮灑任何一張語文試卷。無論對於學生的未來還是學校的未來,素養教育永遠比單純的分數訓練要可靠得多。

第二,善於思考的習慣。生在當代,好學生不再是把已有的知識爛熟於心的學生,而是能夠獨立思考、敢於質疑,能夠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生。尤其是探究精神的培養,不能局限於標准答案。只要意思答對即可,只要自圓其說就可以。

每個孩子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對於學生來說沒有什麼問題是不可以問的。不懂就問不是可恥的事情,提問也不是愛出風頭,不懂就問,正說明他有求知慾、有好奇心。所以,高明的老師一定是鼓勵學生多提問,哪怕自己回答不了。最可怕的是一些老師說你不該問、你不準問、你提的問題很可笑,這樣孩子提問的積極性肯定會受到打擊。

第三,樂於表達的習慣。每個孩子都有表達的慾望,教師要善於幫助學生養成樂於表達、善於表達的習慣。寫作的樂趣全在於寫作過程的積累,寫比寫得完美更重要,只有寫他才會寫。除了作文以外,日記、筆記、隨語、漫畫都是寫作。

誰需要寫?有人說:「我不想當作家,也不想當記者,我也不想將來學文科。」每一個人都需要,正如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運動,但不一定當運動員一樣。凡是受過教育的人都應該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

寫不出怎麼辦?不要把作文當作特殊的事情,要寫就寫,跟要說就說一樣,自己有想法,就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寫出來告訴別人。寫不出的時候不要硬寫,否則就像在無話可說的時候勉強說幾句,也沒什麼意思。寫作沒有捷徑或者秘密,全在於多讀多練、熟能生巧。當然有些技巧性的東西,需要老師們點撥,主要還是表達和實踐。

第四,自主學習的習慣。我的地盤我做主,我的語文我做主。主動地學習,要讓學生明白他學習是為自己的明天而學,不是為老師學、也不是為家長學習。所以,要讓學生掌握自學的本領和習慣,能夠自主閱讀、自主寫作、自主選擇,愛讀什麼就讀什麼,想怎麼讀就怎麼讀,不要學得太死,也不要太功利。初中語文教材裡面的名著導讀往往不是指一本,關鍵是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掌握閱讀的方法、養成閱讀的習慣。

新時代的語文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培養正確理解和熟練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還要讓他們具有遠大的理想、寬闊的知識面、敏銳的觀察力和較強的創新能力。

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怎樣讓中小學生學語文。謝謝各位!

D. 如何正確解讀教材

一、教材是什麼?教材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依據,是「課程標准」目標的具體體現,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和學的憑借,是教學過程的支架,因此語文教學要圍繞語文教材進行。二、教材解讀的范圍教材解讀不再是狹義地對教材內容的解讀,而是對學生發展和學校社會背景下的整體解讀,這樣才可以把握教學設計的方向。現代教材解讀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教學環境分析、課程目標的設置、課程內容的組織、課程的實施、課程的評價。新課程理念下的教材解讀,對教學環境的分析顯得尤為重要。教學環境分析是指各校內部、外部的環境分析。其中,學校內部環境分析主要包括本校學生、師資、學校條件等的分析;學校外部環境分析主要包括有關村社、信息、學校周邊地理環境、自然環境的分析。教學是針對本校、本年級、本班級特定的學生群體的,每所學校所處的環境各有不同。進行教材分析時,不能單純從教材出發,首先進行學校內外部環境的分析,學校內外環境的分析越客觀、越准確,對我們的教材解讀就越有幫助。這樣,不僅對教學背景有了准確的把握,並且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為整合教材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三、怎樣解讀教材?(一)教材解讀的內容1.弄清教材對「課標」要求的具體體現。2.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3.把握教材的特點。4.明確教材的教學目標。5.清楚教材中的重點、難點。6.解決教材疑點、疑難。(二)教材解讀的形式1.名師解讀。充分發揮名教師的引領作用。2.教師個體解讀。體現個性化的理解。3.備課組或教研組集體解讀。搭建交流的平台。(三)教材解讀的層面1.整體解讀。教材整體解讀。從整體上對教材進行把握,包括學段教材解讀、全冊教材解讀、整套教材的編排特點、整體安排等。2.單元解讀。領會單元安排特點和要求。3.課文解讀。包括課文、注釋、插圖、課後思考等。(四)教材解讀的途徑解讀教材要「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與編者對話」。要想一想「文本究竟說了什麼?」、「文本想要說什麼?」「文本能夠說什麼?」、「文本應該說什麼?」1.與作者對話。實現與作者的對話就是要理解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作者要表達什麼樣思想情感,要傳達什麼樣的信息。弄清作者「想要說什麼?」也就是說,之所以作者這樣表達,背後一定有一些相關的因素;之所以這樣描寫,一定有相關的背景。因此,我們必須注意到作者個人生平、歷史背景怎樣,當時有些什麼思想,做到「知人論世」,只有做到與作者的對話才能實現對文本的准確解讀。同時還要學習作者其它相關作品,了解作者的作品風格等。2.與文本對話。教師細讀文本是教材解讀的重要前提,一篇課文不管以前有沒有讀過,有沒有教過,都應該細細地讀上幾遍,形成自己的閱讀體驗。課堂上師生對話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師對文本的理解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之間的對話與碰撞。教師對文本的解讀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文本理解的深度,教師對本文解讀的獨特性行影響著學生思想的發展。《論語》只有區區幾萬字,可是根據台灣著名哲學教授傅佩榮先生考證,歷代以來,至少有四百多家註解,原文每一句話都有五六種解法,而且每一種講法都有道理。這就是說,《論語》的每一句話都是有生命的,他能夠透過不同時代研究者的心得開枝散葉、繁衍生息。可見,不同的人讀同一本書往往會有不同的理解,特別是人文方面的書,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品一旦發表,就好比嬰兒離開母體,好不好看,評價全在別人。有時還會出現「過度闡釋」——連作者都沒有想到的,卻被人家解讀的五花八門。其實也正是豐富的「解釋」讓成其為經典。不過在理解文本時,我們必須要表明自己的立場,怎樣的解讀才是恰當的、正確的,我們的解讀即使已脫離作者的意圖,也要有自己的東西。我要提醒大家一點,教材拿來後,首先要自己讀,要不斷的大聲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我看到一些教師教材拿到手裡,文章還沒有怎麼讀,就忙著找資料,看教參,上網搜尋各種教案設計,可謂捨本逐末。3.與編者對話教者要與編者對話,只有與教材編者對話,才能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明確選編編寫意圖對於老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明白了選編意圖,我們才能將課文定好「位」。只有與教材編者對話,才能確定正確的教學目標。任何一篇文章,置於特定的學段、特定的單元,有著它的作用與理由。而這又是你確定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明確了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你就能確定教學目標,逐步實施你的教學。實現與編者對話需做到通讀教材,領會全冊教材的訓練體系。教材編寫有其很強的系統性,知識積累和訓練都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呈螺旋式上升的。這個系統在課標和參考用書上可以找到相應的闡述。教師把握住了教材知識的系統性,就先等於抓住了教材的根本,授課時就知道哪些知識應該講,應講透,應拓展,應延伸,上課就不會無所適從,而是有的放矢,講為學用。四、教材解讀的一般步驟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圍的事物或現象處於一定的相互聯系中。反映在教材解讀上,就是要充分校本化地解讀、處理教材。教材解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選擇適合本校、本年級甚至本班學生的教學。一般來說,解讀教材應從解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入手,解讀教材的內容和結構,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挖掘教材的科學方法、能力培養、思想教育因素,知道工具性、人文性在語文教材中的體現,分析教材中的學習心理問題,設計適當的教學方案或提出合理的教學建議。其基本步驟可概括為「五讀」。(一)語文課程標准――研讀課標是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綱領性文件,是編寫教材和進行教學的依據。它詳細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教學目標等。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是中心校還是村小,課堂教學都要受課程標準的指導,因此,在解讀教材時應以課標為依據,以課標的要求為目的。認真研讀課標是教師正確進行教材解讀的前提。(二)有關資料――泛讀,明確課程的地位和任務所謂泛讀,指在進行教材解讀時,閱讀語文課程標准解讀、教學參考書、語文教材、與教材有關的報刊雜志等,所謂厚積薄發就是這個道理。目前,各中心校的圖書室也初具規模,基本建成,各類圖書資料上萬冊,還有各種光碟及東北師范大學遠程教育中心上網卡供廣大村小教師查閱學習。各村小還有中央遠程教育模式資源供大家學習。(一)要通過這些資料的閱讀,明確語文教材在整個小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任務,明確語文知識在各個教學階段「螺旋式」上升的情況。 如:小學生寫字要求的螺旋式上升(鉛筆、鋼筆、軟筆),語文工具性體現出來的螺旋式上升(口語交際、寫一段話、寫一篇短文、寫一篇完整的文章、寫一篇有一定中心且有一定文採的文章)。(二)要明確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 如:品德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與語文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美術課中的美育與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培養學生懂得美和欣賞美的要求;又如:《臘八粥》《會飛的蒲公英》《窮人》《植物媽媽有辦法》《藏羚羊的跪拜》《網上呼救》等課文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些內容對村小學生來說比較陌生,這就更需要村小教師進行廣泛閱讀。通過泛讀,教師深入了解了課程標准,使教材解讀既按教材又不局限於教材,全面深入地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落實小學語文教學的各項目標。通過泛讀,教師了解了更低年級和更高年級語文教材的內容,為本階段的語文教學選擇一個恰當的起點,實現與前一階段和後一階段教學內容的順利銜接。通過泛讀,教師了解了語文、數學、品德、綜合實踐、科學、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等相關學科的內容和進度安排,就可以更好地確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合理地安排語文教學內容的次序,選擇合適的語文習題。如:有的村小教師經過泛讀,發現語文第一單元與品德第一單元就有相通之處,創造性地對教材進行了學科整合。(三)整個教材――通讀,對教材有一個總體認識所謂通讀,是指教師閱讀所教全部小學語文教材。它不要求對教材的細節進行研究,而是通過對全部教材的閱讀,了解整個教材的基本內容、知識體系、結構特點以及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搞清楚教材內容是怎樣循序漸進地加以組織的,並結合課程標準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編寫意圖、內容選取、程度要求、風格特點等。通讀教材,對教材的體系結構、地位作用、文字內容、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整體了解。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技能體系,才能弄清教材要實現的目標,才有利於分析、處理教材。教師熟悉了教材的體系結構和目標定位,教學設計時就可以前後照應、整合內容、反復滲透,就容易串起教材的線索

E. 什麼是小學語文教材

小學語文教材指的就是小學語文課本,小學語文教學參考用書。要多看教材,其實就是多看課本和教學參考用書。。

F. 語文說課說什麼

語文教材的主體是課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語文教師難當,語文課難教,這第一難,就在要靠教師鑽研教材,通過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讀什麼」、「教什麼」,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
具體地說,教師先要作為一般讀者閱讀教材,「鑽進去」「潛心會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樂,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這是第一讀.
接下來要從個人閱讀中「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再來閱讀文章,把文本中能夠發展學生語言的訓練點圈畫出來,比如,需要理解的詞句,需要積累的語言,需要習得的學法,需要揣摩的寫法.
第三步,我們再回歸到教師的角色,依據課程標准確定本文教學的目標是什麼,進一步從我們剛才發現的眾多點中結合課文特點及思考練習的提示,來一番篩選,明確本課教學需要理解的詞句,需要積累的語言,需要習得的學法,需要揣摩的寫法.即找准語言訓練的重點.
1、閱讀方法(1讀讀通句子、讀懂文章,2讀圈畫問題3讀讀出感情等)
2、段意概括、分段(掌握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3、語言訓練(比較語句,體會運詞的准確等)
4、掌握文章的結構(寫景物的,怎樣寫,寫人物的方法等在學課文的結束時,總結歸納,讓孩子學會方法,為作文鋪墊)
《小學語文教學》
怎樣說好一節課。我們討論的有兩個大方面的內容:一、什麼是說課,二、怎樣說好課。2((5此外,由於教學是圍繞著教學重點來開展的,而教學的關鍵又在於突破難點。

望採納,謝謝!

G. 語文說課內容包括哪些

說課的方法有多種,有四說法、五說法、六說法,但萬變不離其中,總是要說清教材、目標、重點難點、過程、教法學法、理論依據以及板書練習。
一說教材——明
說教材一般說三句話——1、說課內容是什麼教材的課文;2、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3、本課文有什麼特色。如:《小鷹學飛》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懂得天外有天,學無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課文結構相近,語言生動,對話居多,插圖逼真,有助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說目標——清
這一環節也可分二個層次表達:1、先說一說你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依據一般有三——一是語文課程標准對教學目標三個維度的描述;二是學生的年齡特點;三是教材本身的特點。第二層就是具體描述教學目標。具體描述教學目標時,要注意目標的准確性和具體性。在描述的方法上,也有兩種,一是按新課標關於目標的三個維度描述,即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去表達;二是同樣從這三個方面去思考,但表達時可將這三個層次的意思整合在一起。在具體的表達時,還要時刻注意我們是在「說」課,並要照顧整個一篇文章,而不是只說一課時,但由於兩課時都具體說又不可能,因此,第一課時可簡要說說目標,而把重點放在第二課時上。如《小鷹學飛》的目標可這樣描述:為了順利完成本課教學,我准備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主要解決生字詞的識寫,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結合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佔主導和本文情趣性強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有滋有味的朗讀全文,尤其是讀好三次對話;
2、抓住重點語段,品詞析句,具體感悟,理解文章意思;
3、能練習學習第一次對話的方法,自學第二、第三次對話;
4、通過學習課文,懂得學無止境,不斷進取的道理。
三說重點難點——准
重難點的確定要根據具體的文章而定,一般來說,徐分開表述。在確定重難點時,要注意前後聯系,瞻前顧後,在教學過程中有具體的體現,重點是怎樣突破的,難點是怎樣分解的。、
四說過程——實
說過程時說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要花大力氣說好這一環節,就說課的時間分配而言,說過程至少要花6-7分鍾時間,具體地說,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1、提綱挈領說框架——說過程時要注意先提綱挈領地介紹整個過程的幾個主要步驟(或說成幾個板塊、幾個層次、幾大部分),然後再具體說說各個環節。
2、精雕細琢說名稱——設計板塊名稱時,要詞斟句酌,具體而言,各標題最好要做到四點:一是字數相等;二是結構相近;三是層次清晰;四是用詞前衛。如:
《圓明園的毀滅》——王菘舟
一、揭題導入,奠定基調;
二、整體感知,敏化感悟;
三、拓展背景,加深理解;
四、情境寫話,激盪感情。
《小珊迪》——竇桂梅
一、啟讀,未成曲調先有情;
二、通讀,潛心會文動真情;
三、參讀,一字一句總關情;
四、研讀,設身處地悟深情;
五、精讀,咬文嚼字品至情;
六、活讀,妙筆且書個中情。
3、詳略得當說過程——教學過程相對來說信息量大,在短短的幾分鍾內,要讓評委留下很好的印象是不容易的,因此,說過程時,一定要注意詳略得當。基本環節簡略說,要做到惜墨如金;重點環節(課文重點、教學重點、教學亮點、教學特色)等要具體說,要做到不惜工本,大肆宣講,以給評委留下深刻的印象。
4、選准切口說理論——說設計意圖,說理論依據是說課的重中之重,是說課區別於上課的重要部分。因此說理論要精心設計,找准切口。說理論依據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擇其精要,點到為止,一般來說,只要選五六個關鍵處簡要說說即可。
理論依據主要來自課程標准、教育學心理學論述以及名師名言等,下面以課程標准為例簡要說說。
1、設計學生多元理解某一環節時可引用:
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2、設計學生某一語文能力訓練時可引用: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3、設計學生小組學習時可引用: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4、重組教材,課堂拓展時可引用:
語文教師應高度注意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多方面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5、設計不同形式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時可引用: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6、設計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學習時可引用: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7、設計學生自讀自悟時可引用: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又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8、設計學生自讀自悟後交流感受時可引用: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9、設計課堂相關拓展,激發學生愛讀課外書興趣時可引用:
在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為學生終身喜愛讀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說板書練習——精

H. 語文課怎樣說課

所謂說課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評委、同行、系統地口頭表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後由聽者評說,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形式。
說課的內容包括四個方面:
一、說教材
主要說明「教什麼」的問題和「為什麼要教這些」的道理。即在個人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說清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的主要特點,它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前後聯系並說出教者是如何根據大綱和教材內容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目標、重點、難點和關鍵的。
二、說教法
主要是說明「怎樣教」和「為什麼這樣教」的道理。在確定教學目的要求後,恰當地選擇先進的教學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要解釋教者是用的什麼方法落實「雙基」、滲透德育、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還要說出教者在教學中是如何發揮主導作用的,在精華要害的知識上進行點撥,在能力生長點上強化訓練,以及如何處理教與學,講與練的關系;同時說該課時如何使用教具、學具或電教手段。
三、說學法
主要說明學生要「怎樣學」的問題和「為什麼這樣學」的道理。要講清教者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思維、強化學生主動意識的;還要講出教者是怎樣根據年級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運用哪些學習規律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
四、說課堂教學秩序
主要說明教學設計的具體思路,課堂教學的結構安排和優化過程,以及教學層銜接與教學環節轉換之間的邏輯關系。
說課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在個人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寫成說課稿。說課稿不宣過長,時間應控制在10—20分鍾之內為宜。
第二,說課與授課,說課稿與教案有一定的聯系,但又有明顯的區別,不應混為一談。教案多是教學具體過程的羅列,而說課稿側重於有針對性的理論指導的闡述;教案只說「怎樣教」,而說課稿重點說清「為什麼要這樣教」。說課稿是教案的深化,擴展與完善。
第三,說課的理論依據,要隨說課的步驟提出,使教例與教理水乳交融,有機結合;要避免穿靴戴帽式的集中「說理」,造成教例與教理油水分離。

閱讀全文

與如何說語文教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6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4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9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1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1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6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8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9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1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5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9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0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8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8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31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4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3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