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獨立鑽研小學語文教材

如何獨立鑽研小學語文教材

發布時間:2022-07-27 19:29:11

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基本要求有哪些

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基本要求:

一、教態基本功。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眼神包含著對學生的肯定、贊賞和鼓勵,是與學生情感的交流,切不可盯著天花板或隨處亂看。前者給學生目中無人的感覺,後者給人心不在焉的感覺,但兩者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課堂效果。動作也很重要,打手勢能起到輔助講解的作用,但要恰倒好處。

二、語言基本功。

1、要准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練,生動形象有啟發性。

2、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三、板書基本功。

1、從板書中我們可以直接看出一個教師的書寫能力。有的青年老師認為,只要有水平,寫字的好壞是次要的。可謂一個教師,應該處處為人師表,而粉筆字正是老師的「門面」,學生看得最多最清楚,如果老師板書時能又快又好,學生會產生一種欽佩感,會認真看和細心模仿,這就從心理上為教學提供了有利因素,久而久之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和作業的質量。

2、從板書的設計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老師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力強的老師能通過簡潔的板書,清楚而完整的將自己備課時的思維過程准確的表達出來,學生記得少卻收獲多,教者輕松學者也輕松,並可以節約出不少時間讓學生多練習。

3、從板書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老師是否有計劃性和把握能力。

四、演示基本功。

不僅指直觀效果,教師的示範同樣起演示的作用。演示是上好一堂課的基本條件之一。美術教師與其他學科的教師的區別在於美術教師應具備美術教育所特有的專業特徵。合理採用演示,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發學習動機、豐富感性認識、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五、教學科研基本功。

實施新課改後,要求教師從經驗型向科研型、復合型方向發展,要成為新生代的教師。那麼,教育科研能力是一項新的基本功。在各級各類的骨幹老師評選中,我們都發現了對教育科研能力提出了具體明確的目標,要求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從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學會反思,及時撰寫有質量的教育教學論文,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課程需要老師成為一個教育研究者,而不是教書匠。

⑵ 如何教好小學語文

⑶ 小學語文該如何備課

小學語文該如何備課

一、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內容,鑽研教材特點

古人雲: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教材是當前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的主要媒介。語文教材是屬於文字性的,更具有教材本身的特殊性,對老師課前准備的要求就更高了。身為教師,要是自己對教材都一知半解,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茫然無知,連課文的主要內容都弄不明白,又怎能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呢?就在前不久,由於課前准備不充分,我差點下不了台。

在教《兩小兒辯日》這篇文言文的時候,因為那幾天我正趕時間整理學校安全工作的材料,又自恃自己古文功底較好,認為隨便都可以應付過去,就沒有去認真分析教材,只粗粗看了一眼課後的注釋就走上講台了。當講到兩個小孩各持一個理由,孔子不能裁決誰對誰錯時,一個學生舉手問:「老師,這兩個小孩到底哪個說的對呢?」當時我脫口而出:「這兩個小孩的說法都不正確,因為太陽在同一天的不同時候和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

可在講解太陽為什麼會「近大遠小」「遠涼近熱」的科學依據時我就找不著北了,支支吾吾的連自己都不滿意,只好故作深沉,假裝引而不發,布置學生回家自找材料,自己解決,才脫出窘境。由此我體會到,我們教師備課就要備在上課之前,先學生一步去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內容,鑽研教材特點,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以及在學習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胸有成竹,對教學重點難點瞭然於胸,才能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目標,整合優化教學內容,因課制宜,因地制宜,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方案,形成教案。

二、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根據學生實際設計課堂教學方案

我們在聽公開課時不難看到,有的教師在上課時,全班同學都能積極參與,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有的教師上課時整個課堂幾乎成了幾個優等生表演的舞台,而大多數同學卻在發呆。究其原因,就是前者在備課時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接受能力來設計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步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而後者只是把自己想要教給學生的內容機械地安排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有些學生根本找不到自己參與的機會,齊讀課文時就人雲亦雲,教師提問時就三緘其口。二者相比,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傳統的教育教學理論總喜歡把學生當作是一張白紙,教師想怎麼寫、怎麼塗抹都行,備課時只考慮到要教給學生什麼,而不考慮學生需要什麼,只注重教材內容的設計,而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結果,盡管上課時一絲不苟,嚴格按照教學設計上,卻往往事倍功半,總有一些學生學習效果不怎麼理想,達不到「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教育教學目標。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主張要「因材施教」,現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說過:「培育教育人和種花草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予施肥、澆水和培養。」大家都知道,不同學校、不同班級以至同一班級的學生的素質、接受能力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即使是精心挑選的尖子班,學生的水平也是不可能整齊劃一的。

特別是我們中心校的生源來自幾個行政村,時不時還會有外地學生半途轉來插班,程度參差不齊,差別相當大。有的學生一點就透,甚至能舉一反三;而有的學生連課文都讀不流利,更不用說理解課文、寫作文了。這樣的班級,如果平均使用力量,弊端是顯而易見的:設計的內容難度太大,則中下等的學生接受不了;難度中等,則那些尖子生吃不飽,潛能生仍然聽不懂;太簡單,則中、上等的學生吃不飽,且會拉慢教學進度。

要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我的做法是:在備課時做到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根據本班學生不同的接受能力進行教學設計,設計適合不同程度的學生的教學內容,讓優生能吃得飽,讓中等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讓潛能生能從成功的體驗中樹立信心。這樣,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得到提高,就像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三、精心設計,寫好教案

教案是備課書面形式的體現。寫教案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應付學校以及上級的檢查,更重要的是我們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內容、步驟進行有計劃的安排,所以也有人把教案稱為課時教學設計。教案的內容應包括課題、教學目的要求、教學的重點難點、每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和相應的教學方式、主要的啟發性問題、板書設計和課內外作業設計及處理方式。

對於語文科的教案來說,啟發性問題、板書和作業設計尤為重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相應的啟發性問題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於層層深入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內容;而准確美觀的板書設計則能對課文內容起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作用,方便學生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做作業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鞏固,作業設計科學合理與否直接關繫到對課堂學習內容消化的程度。

成功的教案更主要是體現在實用性:字體要工整,條理要清楚;語言要簡明扼要;要體現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創造性;體現本班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方法。自己要使用的教案,當然要確保自己用起來順手。要寫教學反思,把我們課堂教學中的得失記錄下來,進行反思,弄清楚「得」「失」,是提高教師自身教學水平,更好服務今後教學的有效方法。

⑷ 淺談如何做好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工作

小學時期正是學生各種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的養成時期,在此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對於實現學生的健康發展、全面成長意義重大,筆者認為,新時期的教育已經不是傳統"自古華山一條路"的一種模式,而應該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多種教學模式並行。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注重創新,貫徹落實,以便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進行。
一、首先要做好課堂導入教學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學導入一樣如此,導語設計得如何,往往關繫到全局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導語,也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好的導語,是一塊磁鐵,能牢牢抓住學生的心魄,將他們引入知識的海洋。筆者認為,導語的設計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激發興趣,引導參與:《論語》中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就需要教師多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這些課文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其次要抓住重點,短小精悍:導語設計貴短,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創作過程」等內容簡單羅列;過於冗長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易使學生疲勞、注意力分散。
也要創設情境,營造氛圍:語文教學是一項人文性很強的教學科目,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產生著深廣的影響,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受到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並產生獨特的體驗。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而選進教材的課文,絕大部分是文質兼美、情文並茂的名篇佳作,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教師們因地制宜、隨機應變,根據不同的情境設計不同的導入方法,你過也要注重導語設計的原則,要注意啟發性、知識性、趣味性。只要新課伊始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讓他們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學習活動,都是成功的導語,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其次需要教師注重教學過程
1、重視學生的情感引導
語文是一項人文學科,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對於學生情感教育的引導,以便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情感體驗,能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實現學生理解深度的提升。這對於提升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意義深刻。
2、重視課堂師生的互動
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師生知識互動、情感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提問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用提問來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這是當前語文教學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課堂上問與不問,問什麼,怎樣問,是關繫到教學成敗的大事。需要教師們高度重視,筆者認為,課堂提問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另外,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並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3、重視教師教學風格的養成
「親其師則重其道」,教師個人魅力、教學風格對於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需要教師們的注意,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自己教學風格的養成。首先,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我們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其次,小學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範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最後,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三、最後也要做好課堂結尾教學
「行百里者半九十」,就算前面教學再精彩,沒有一個好的課堂結尾,往往會使課堂教學前功盡棄,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可以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有如咀嚼乾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也可以是對於課堂教學的一個外延,是對於文章思想的另外一個思考,這就需要教學總結要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實現教學的有效影響,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學習能力。

⑸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鑽研教材,尋找教材的落腳點

語文教學,他是一個知識經驗積累的過程,需要我們掌握豐富的知識,這樣才能有助於幫助我們掌握教材的重難點,確立教學中心目標。據我個人認為,語文教材的落腳點就在於你如何去上好每一篇課文,而課堂的教學設計又離不開學生主體,只有緊扣學生主體,以自己教育的對象相結合,這樣才能融匯貫通。

⑹ 淺談教師如何鑽研教材

但是,在實施新課程、落實新理念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比如教學情境創設庸俗化,教學活動的泛化、娛樂化傾向非常普遍等等,這些都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造成這種現狀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教師對知識目標的把握不準確,以致教師在教學預設中對學習情境、學習活動、學習方式考慮較多,而知識與技能的教學跟著感覺走,所謂「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到哪裡」。
那麼,教師在備課時,如何鑽研教材,如何准確把握教學目標,如何准確地設立重點與難點,寫出合理的教學預案,並在教學中靈活機智地調整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效益?這些都是教師們普遍關心且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想法。
一、 仔細揣摩教材,理解編者意圖
在實際教學中,有許多教師都不用現成的教材,而是自己另搞一套,但是往往卻又偏離了原來應該教學的內容。當然,想要對教材有所創新是件好事,但是「求異」並不等於「創新」,要想創新,首先就要尊重教材的本意。應該看到,教材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凝聚了無數編者對教育的認識、對數學的理解,它是根據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編寫而成的,經過國家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之後才被允許使用的,所以教材的編寫、選擇和使用都是很慎重的事情。教師應該要深入地鑽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的編寫意圖,這樣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
這里想特別強調的是,要認識到教材就是提供給教師進行教學的素材,是給你的一個問題、一個情境、一條思路,你遇到這個情境、問題和思路,要充分利用它們,准確把握教學目標,並想辦法達到你制定的教學目標。而具體說來,要先「入教材」,看到教材提供的思路和教學方法是什麼,這樣才有利於「出教材」,即根據學生不同的基礎,適當改變教材,讓教材「為我所用」。
1、閱讀例題。
以蘇教版課程標准數學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的「軸對稱圖形」為例。
通過閱讀教材,可以清楚地看出,教材對於軸對稱圖形概念的體會分為兩步:
(1) 先感受物體的對稱,再體會圖形的對稱,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為完成這一目標,教材呈現了四個有關聯的教學活動: 一是觀察天安門、飛機、獎杯三個物體,發現這些物體或是左右兩邊,或是上下兩邊,或是前後兩邊的形狀、結構、大小都完全相同,從而接受這些「物體是對稱的」這個概念,並帶著這樣的概念到身邊去尋找對稱的物體。二是把天安門、飛機、獎杯的一個面畫下來,得到圖形,使研究的對象從物體轉移到平面圖形。這是教學不能忽視的環節,關繫到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是否正確,會不會與物體的對稱相混淆。三是通過對折圖形,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建立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2) 做軸對稱圖形,加深體驗。教材里安排了三次製作軸對稱圖形的活動。第一次是第57頁的例題,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製作。第二次是第58頁第3題,在方格紙上畫出圖形的另一半,組成軸對稱圖形。第三次是剪紙,做出軸對稱圖案或花邊。這三次製作的目的,都是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體驗。
2、解答習題。
蘇教版教材很多知識點的教學沒有全部以例題的形式呈現,部分知識點或相應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練習的形式穿插、滲透在習題中。例如,認識分數時,在第70頁第7、8、9、10題中,教材一方面結合具體情境鞏固分數的意義,另一方面為學習小數作鋪墊。考慮這些因素,預設時教師必須對該內容予以適當的關注並組織學習,而不能完全由學生練一練就罷。在平均數的教學中,教材在第94頁第3題滲透:平均數反映的是一組數據的整體狀況,這一組數中,有的可能會高於平均數,有的可能會低於平均數,也有的可能會等於平均數。第95頁第1題滲透: 平均數可能會產生誤導。
因此,在作教學預案時,教師應認真、逐題解答教材中的習題——即使低年級也不能因題目簡單而掉以輕心,揣摩每道題的設計意圖,增強練習的針對性、實效性,以利於全面達成教學目標。
3、思考為什麼這樣編排。
教師在研究教材時要思考這樣幾個問題:例題為什麼這樣設計?習題為什麼這樣編排?結論為什麼這樣引出?
例如,在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教材為什麼先教學對稱的物體?它與軸對稱圖形有什麼關系?有三個原因:一是對稱原先是生活中的概念,如人的臉部左右兩邊基本相同,就說臉是對稱的。隨著概念在各個學科的深入應用,概念也就逐漸分化和嚴格。在數學里就有中心對稱,軸對稱和平面對稱等幾種情況。聯系生活經驗,先建立生活中的對稱概念,再形成數學里的軸對稱概念,教學比較順暢。二是許多軸對稱圖形就是對稱物體某個面的圖形,認識對稱的物體為認識軸對稱圖形提供寬廣的現實背景。三是可以組織對稱的物體與軸對稱圖形的對比,蘊含對稱物體的某些面是軸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是平面圖形等信息,使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清晰、准確。
二、 關注相關知識體系,明確所學知識在整個體系中的地位及作用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主動建構過程,即把新知納入到原有認知結構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以便激活他們的經驗,找准新知識的生長點,提高學習效益。
在教學「觀察物體」時,教師應該明確,學生在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已經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知道從一個角度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最多隻能看到3個面;能指出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由三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的視圖,能根據視圖擺出相應的物體。
據此,三年級(下冊)觀察物體的教學目標應定為:學生通過觀察、拼擺、想像等教學活動比較視圖,體會不同的擺法某些面的視圖可能相同;同樣的視圖可以有多種擺法;進一步深化對事物和視圖關系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在教學認識分數時,教師應該清楚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平均分,可以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本單元繼續認識分數,要把若干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教學難點是每份的個數與每份在整體里的關系並不一致。
2、?關注後續學習任務。
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在教學中,我們也應關注相關知識的後續學習任務及要求,這也能幫助教師准確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平移和旋轉」時,要考慮到學生在四年級(下冊)還要進一步學習平移和旋轉,那時就要求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後再沿豎直(或水平)方向平移。了解旋轉90°,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
因此,本冊教學「平移和旋轉」時,要落實以下幾點教學要求:
(1) 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結合具體實例判別「平移和旋轉」現象;(2) 不進行抽象的描述,更不下定義,會用肢體動作概括「平移和旋轉」的特點;(3)平移一次,或沿水平方向向左(右)移動一次,或沿豎直方向向上(下)移動一次;(4) 在方格紙上平移的物體是簡單的直線圖形。
教學「軸對稱圖形」時,要考慮到四年級(下冊)學生繼續學習軸對稱圖形,會畫出對稱軸,知道一個圖形有時有不止一條對稱軸。這樣,本冊「軸對稱圖形」的要求,對稱軸的教學只需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積累感性經驗即可,知道有對稱軸這一概念即可,不必要求學生找、畫對稱軸。
三、 關注課程標准教材與傳統教材的對比
以「認識分數」為例。在認識分數時,先學慣用分數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表示整體里的一份或幾份,再根據分數的意義,求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是多少個物體。其中,求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是多少就是蘇教版教材與傳統教材所不同的地方。要注意的是,解決這些問題,要聯系具體的材料解釋分數的含義,並根據分數意義進行操作或列式計算,因此能起進一步體會分數意義的作用。
教學該內容時要注意兩點:
一是抓住分數的意義進行思考。無論求總數的幾分之一還是幾分之幾有多少個的實際問題,都給出了一個確定的分數,這個分數的意義就是實際問題里的數量關系。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解釋分數的意義,能夠組織起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分析數量關系和實物操作又能想到4÷4=1(個)的計算。學生經歷「說分數意義—實物操作—列式計算—回答問題」等一系列學習活動,是把實際問題進行數學化處理,獲得知識技能的過程,是進行推理發展數學思考的過程,分數意義是貫穿一系列學習活動的紅線。
二是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動手把整體平均分是對分數意義的理性思考拉動的操作行為,在解釋分數意義的時候,會很自然地激起分一分的願望。動手操作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往往分一分就得出問題的答案,教材為學生創造了動手分一分的條件,也多次提出分一分的要求。
四、 關注過程與方法
數學教學的過程,就是數學活動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充分經歷數學活動,在探究中學習,才能全面達成三維目標。例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時,教材第82頁通過擺、量、想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逐步抽象的過程中體會、歸納和抽象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則利用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關系的理解,通過推理得出。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公式,體會到公式的來龍去脈,也經歷、體驗了科學探究的過程,滿足了自主探究知識、獲取知識的願望,使得公式的探索過程更加生動,更加富有挑戰性。
准確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因此我們首先應尊重教材,忠實於教材,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課程資源;在理解編排意圖基礎上,根據班級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和認知規律,准確把握教學目標,重新組織教學材料,精心設計教學預案,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活實際為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感知、自由表達、探究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這樣,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就能真正明確探究問題的方法,形成對知識的深刻體驗。
馬克思說過:「人在各方面具有一定潛力,只要給以適當外部條件,就能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使其潛能和個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對於數學教學而言,這就要求教師創設有價值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參與活動。比如,班上要搞一個小型班集體活動,大家設計一個活動計劃,包括活動主題、時間安排、所需物品、需要的費用等。這就需要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從事以下活動: ① 通過交流,確定一個活動主題,了解關於這個主題的有關信息。② 計算所需物品及需要的費用,並進行全班交流。在這一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他們能從中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三、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數學教學既強調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重視對有關基礎知識的復習工作。現在有很多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只重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往往忽略了對已有知識的必要復習。其實,創設情境固然重要,但學習新課之前的復習可以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為學習新課作好鋪墊,促進學習的遷移。如,在教學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可以復習一年級(上冊)接觸過的一個對一個地排列,比出物體個數多少的方法,這樣才能使新知識具有合適的生長點。
第二,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引領他們經歷由動作思維→表象思維→抽象思維的過程,將外部的操作程序逐步「內化」成學生的智力活動方式,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認識圖形時,要讓學生通過畫、找、圍、塗、折、拼等操作,初步認識各圖形的特徵,建立起清晰的表象。
第三,在練習中,要重視相關知識的對比。教材練習中編排了很多題組,可引導學生通過練習加強對比。
第四,對基本的口算要經常練習。第一學段教學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而且是進一步學習四則計算的重要基礎。
教師的主導作用還體現在評價方法的改革上。在改進評價方法時,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尊重學生的差異,從促進學生的發展出發,因人而異,因人施評,為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空間,使每個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揚長避短。
四、 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還要關注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和提升。我認為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應包括: ① 善於發現並提出問題,並善於抓住數學問題的本質。② 能比較熟練地用准確、簡練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③ 具有良好的科學態度、創新精神。④ 以「數學方式」理性、多角度地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⑤ 善於從生活現象中合理抽象,建立數學模型。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惟有合理地利用好教材,以學生為主體,努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閱讀全文

與如何獨立鑽研小學語文教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6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4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5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9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1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11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1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9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0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8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8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31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4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3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