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宣科院語文教育在哪個校區

宣科院語文教育在哪個校區

發布時間:2022-07-26 02:46:48

① 教案怎麼寫

1.教學目的。所謂教學目的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所要達到的最終效果。教師只有明確了教學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學」有目標可循。教學目的在教案中要明確、具體、簡練。一般應選定1~3個教學目的。

2.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整個教學的核心,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所在。重點突出,難點明確,有利於學生掌握教學總體思路,便於學生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3.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每節課的教學方法必須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師的教學藝術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其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巧妙得當。教學過程也稱教學步驟或教學程序,即用於指導和規范教師課堂活動的步驟。只有安排好教學過程,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有條不紊地圓滿地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

4.教學內容的引入。教學內容的引入就是課堂導語。課堂導語是門藝術,它是教與學的紐帶,是讓學生走進教材、掌握教材的橋梁。因此,教師應該根據確定的教學目的、內容,針對學生的心理,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巧妙地導入新課,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5.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因為備課的其他環節都是為它服務的。寫教案時,必須將教學內容分步驟分層次地寫清楚,必要時還應在每一部分內容後註明所需的時間。這樣,可以使所講授的內容按預計時間穩步進行,不至於出現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的局面。

6.訓練內容。練習是將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紐帶,是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方式,更是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的好方法,因此無論所講授的知識內容是何性質,都應在課堂上安排練習時間,而不應滿堂灌。

7.小結和作業。一個好的教案應有始有終。小結既是課堂教學的結束語,又是強化教學重點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好的總結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作業則是教師根據授課內容所布置的課後習題,以便於學生復習、理解、消化授課內容,為學好下一節課的內容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課前系統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准》的要求。(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

《教師教案怎麼寫》

文章《教師教案怎麼寫》正文開始>> -

-

-

一、課前系統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准》的要求。(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A、述必須具備的四個基本要素:

行為主體 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老師,人們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 一般在寫教學目標的時候行為主體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須注意如一般可以採取以下的表達:「通過……學習,能說出……」,「通過……學習,能分析歸納……」,而不是「使學生掌握……」「教會學生……」等表述方式

行為條件 行為條件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如「通過收集資料」「通過觀看影片……」「通過本課學習」

行為動詞 行為動詞必須是具體可測量、可評價的。如知道、歸納、列舉、感受、參加等等

表現程度 指學生學習之後產生的行為變化的最低表現水平,用以評價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達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寫的教學目標:通過學習教材第三目(行為條件),能夠背寫出(行為動詞)鴉片戰爭的起止時間(表現程度),了解(行為動詞)戰爭的經過和中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現程度)

B、敘述最好有不同層次

根據《標准》,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差異性,按照教學內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難,設計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如南京市溧水縣教研室的周紅英老師把《中華文化的勃興(二)》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1)知識與能力:

A .通過學習,學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學說及其對教育和文化的貢獻;學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辯證法思想;學生能了解「百家爭鳴」及諸子百家的主要觀點。

B. 通過學習,學生能列表歸納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觀點,形成利用圖表表述歷史問題的能力;學生能運用諸子百家的主要觀點解釋歷史現象,並將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思想文化聯系起來進行分析,培養運用歷史知識,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A .學生能通過收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及諸子百家的相關資料,編講歷史故事或編演歷史短劇,再現歷史情景,產生對歷史的認同感。

B. 學生能通過列表歸納、分組討論等方法進行合作和探究性學習,理解和運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主要觀點,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培養合作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 .通過學習孔子的教育言論,學生能正確對待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尋找有效的學習方法。

B. 通過學習諸子百家的思想觀點,學生能感知「百家爭鳴」促進了戰國時期學術思想的發展,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C、過程與方法是什麼?

對於過程與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誤區,以前寫過程與方法,往往寫的是:討論法、合作探究、資料收集等,其實這些只是教師採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為學生要獲得的能力目標。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是指具體的內在的學習思維的過程,如搜集資料的過程與方法、探究問題的過程與方法、辨析史料的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學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是「學會如何收集」「學會如何探究」。(這是以前教學的薄弱環節,也是以後教學必須重視的內容,學生應該學會基本的歷史思維的方法)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部分的寫作要求:兩個操作要求:(1)確定本堂課的教學重點。(2)確定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五)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部分的寫作要求:介紹進行課堂教學所要採取的方法與技巧。

(六)教學用具

教學用具部分的寫作要求:兩個操作要求:(1)教學環境的設計與准備。(2)教學用具的設計與准備。

二、課堂系統部分——教學過程

(一)課前探究部分

課前探究部分的寫作要求:設計出引導學生進行課前准備和探究的方案。

(二)導入新課部分

導入新課部分的寫作要求:設計出每節新課的教學引語,教學引語要起到「凝神、起興、點題」三個作用。

(三)師生互動部分

師生互動部分的寫作要求:(1)設計出每節新課的教學結構(板書結構)。(2)寫出每步設計的設計目的(設計意圖)

此外,在教學結構設計中要注意體現下列6個要求:(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2)從學生的問題出發營造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並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3)設計出師生互動方式。(4)爭取准備兩、三種針對不同群體學生的教學安排。(5)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處理,發掘出教材內容之間的內存邏輯聯系及育人作用。(6)課堂教學要減少統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學生的分組活動。

(四)課堂總結部分

課堂總結部分的寫作要求:(1)設計出針對教材知識內容的系統的回憶鞏固問題及方案。(2)設計出發散、擴展、升華學生思維的問題及復習鞏固方案。

(五)課後作業部分

課後作業部分的寫作要求:每節課設計10道單項選擇題(選擇題突出對教材知識點的記憶、理解與掌握),1道材料解析題(材料解析題突出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1道問答題(問答題突出學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較、評價能力。)

三、課後系統部分——教學後記

教學後記部分

教學後記部分的寫作要求:(1)評價出你的每節課的教學設計的實施結果。(2)對你的每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及時的修改、補充、完善。(3)寫出你的教學感想、心得、體會。

反思的主要內容有① 教學目標實現了沒有?

② 教育、教學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了嗎?通過什麼方式轉化?

③ 有沒有創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學資源

④ 教學設計最突出的亮點是什麼?存在的問題和症結在哪裡?

⑤ 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策略。

② 課堂上老師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

在課堂上如何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通過跟很多老師們的學習,和自己的一點淺薄的認識,我簡單的總結出了十二點跟各位老師們交流一下,也請各位老師對我的想法予以指導。

一、 興趣,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動力

由於二年級孩子的年紀小,很多孩子在上課時注意力老是不集中,很少有孩子主動認真聽我講課,因此我為此還苦惱了好多天,後來發現孩子對感興趣的事情注意力特別集中,所以我就認識到要充分利用好孩子在課堂上對有興趣的事情的注意,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無意注意。

根據我這幾個月的發現,我覺得在課堂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喜歡做游戲、講笑話、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經過我的實踐,這些方法確實是有效的。除此之外,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我也總結出幾點心得:1.用眼神來對孩子發出信號。2.指名提問。3.捕捉孩子好奇心。4.先帶著學生玩,再進行教學。

二、 運用幽默詼諧的課堂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1、課堂上語言幽默風趣的教師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當學生的思維要開小差的時候,我們不妨來點幽默。比如,一天下午正在上課,突然「轟隆隆」炸雷響起,同學們的目光全轉向了教室外面,有不少學生還大喊著:「好響啊!」「要下雨了。」……此情此景,如果老師大喊一聲:「注意了,這是課堂。」想必也能把不少孩子的注意力拉回。但這樣強拉回來的注意力,肯定不能長久。於是,我只是笑笑,說:「看來老天爺確實厲害,比老師強百倍,它的一聲大吼就把同學們的眼球全吸引走了。厲害!」聽老師如此說,孩子們有些不好意思,都微笑著把視線轉向了講台,有幾個孩子還滿臉的歉意。

2、用濃濃的情感打動學生,吸引學生。語文課是情感比較濃的課,課文所反映的情感或慷慨激昂,或如泣如訴,或纏綿哀婉。所以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以深情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用豐富的表情、動情的誦讀,抑揚的語調,得體的肢體動作,營造強烈的感情磁場,把枯燥的文字變成生動的立體形象,使老師之情、學生之情、作者之情完全融為一體,在濃濃的情感氛圍中,學生心靈受到震撼,從而更積極主動地集中注意力去感悟語文之美。

3、精心設計教學,吸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根據教材特點,尋找切入點,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和濃厚的參與意識,從而讓學生在緊張的思維,爭先恐後的參與中自覺集中注意力。

4、以動制動吸引學生。語文上調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除了動情地誦讀、多媒體的引入外,我們還根據學生愛動的特點,以動制動,讓學生活動起來,如加動作讀課文、進行課本劇表演等,把枯燥的、沒有生命的文字變得生動形象,如《秋天的圖畫》這一課,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來描寫,簡單的幾筆,便把豐收熱鬧的情景與人們喜悅的心情描繪出來了。「誰使秋天這樣美麗?」一句設問,把我們的思路從山野引向人們,從豐收的景象引向豐收的原因,對勤勞的人們的贊美之情,油然而生。那麼說到這,你與你的學生在秋天這個收獲的季節還看到了什麼,收獲了什麼,有的學生就很想說一說,有的學生就想畫一畫,你就讓他們交流。

三、設計精彩的導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作為低年級語文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小朋友,所使用的語言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既親切又要充滿童趣,既優美動聽又要簡單易懂,這樣才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上教師溫和的語調、親切的微笑、鼓勵的眼神、信任的點頭,以及一個愛撫的動作,一句贊美的短語,是構成和諧氛圍的因子,是溝通情感的橋梁。它能帶給學生歡愉的力量,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心靈交流,對閱讀教學起到的作用難以估量。

四、參與實踐操作,吸引學生注意力

五、運用賞識和鼓勵性用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採取適合學生的激勵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學習,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及時、適度的評價,能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當學習過程中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無知,甚至是愚蠢的舉動或現象時,教師千萬不能怒不可遏,大發雷霆,而是要耐心提示,逐步誘導,幫學生解圍。以慈愛寬容之心對待學生,讓學生體驗到教師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更好地促使學生有效學習。例如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提出不同看法時,我就說:「你真愛動腦筋,敢於說出不同的看法。」當學生遇到難題時,我用溫和的眼光看著他說:「再試一試,我對你有信心。」或「再試一次,一定會比剛才好。」當學生積極舉手,發言時卻言不達意時,我輕輕用手摸著他的頭說:「能積極舉手發言很好,下一次先想一想,想好了再發言好嗎?」等等。

六、善於運用體態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七、教師要有積極的情感和飽滿的熱情。

八、教師的儀表和風度,但不要太花哨否則會分散注意力

九、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來吸引學生注意力。

各種電教手段都有極其豐富的表現力。

③ 問一道語文題

忐忑不安
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極為不安。

惴惴不安
惴:憂愁、恐懼。形容因害怕或擔心而不安。

擢發難數
擢:拔。拔下全部頭發,難以數清。形容罪行多得數不清。

罄竹難書
罄:用盡;竹:竹簡,用以寫字;書:寫。用盡竹子也難以寫完。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後泛指事實多,寫不完。
回答者:土賊賊 - 江湖少俠 六級 11-17 23:18
忐忑不安
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極為不安。

心神不寧
比喻作錯了事,怕被發現,提心吊膽
回答者:zhusuwan96 - 初學弟子 一級 11-20 12:07
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裡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裡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裡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裡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裡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
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於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了。
--------------------------------------------------------------------------------
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布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後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裡當書記。禰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後來,終於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多用於贊揚有才能的人。

--------------------------------------------------------------------------------
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
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託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劉詢繼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後。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後,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
才高八斗
南朝謝靈運,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他出身於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並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嘆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遊山玩水。後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地太守派人勸他節制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可是,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後,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語「才高八斗」由此而來,形容人的文才極高。
--------------------------------------------------------------------------------
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
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
大材小用
南宋末,金國不斷南侵。辛棄疾參加了抗金義軍。後來,他在南宋朝廷里,歷任湖北、江西、湖南、建安撫使。

他不僅是個愛國英雄,還寫了很多充滿戰斗激情的詞文。由於主和派的打擊,他在上饒帶湖旁,度過18年退隱生活。1203年,朝廷任命他為浙東安撫使兼紹興知府。他常與住在紹興鑒湖旁的愛國詩人陸游議論國家大事。第二年春,宋寧宗要他去京城,征詢他對北伐金國的意見。臨行前,陸游送他一首長詩《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中說:辛棄疾是管仲、蕭何一流人物,做浙東安撫使大材小用了。

辛棄疾到了京城,皇帝只安排他做鎮江府知府。不久,這位愛國英雄在憂憤中病逝。

後來,人們以「大材小用」作成語,比喻才能高,職位低,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
大公無私
春秋時,有一天,晉平公問祁黃羊:「南陽縣官缺額,你看派誰去最合適?」祁黃羊想了想,說:「派解狐去最合適!」晉平公覺得很奇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要推薦他?」祁黃羊答道:「你只問我什麼人最適合這個職位,並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晉平公採納了祁黃羊的意見,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果然,解狐很有作為,為當地百姓辦了不少好事,受到人們的稱頌。

有一天,晉平公又問祁黃羊:「現在朝廷里缺少一位法官,你看誰能勝任?」祁黃羊回答:「祁午最能勝任!」晉平公說:「祁午是你的兒子,你推薦自己的兒子,不怕人家講你嗎?」祁黃羊說:「你只問我誰可勝任法官,並沒有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

祁午當了法官後,非常稱職,深受人民的愛戴。

孔子十分稱贊祁黃羊,說他是個公正嚴明的人,稱得上是「大公無私」。

成語「大公無私」形容一心為公,沒有私心。也指處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
--------------------------------------------------------------------------------
大義滅親
春秋時期,衛國的州吁殺死哥哥衛桓公,自立為國君。

州吁驅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定,就與心腹臣石厚商量辦法。

石厚就去問的父親——衛國的大臣石碏(que),怎樣鞏固州吁的統治地位。石碏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石厚說:「州吁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麼辦?」石碏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又是友好鄰邦。」石厚沒等父親把話說完,搶著說:「你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碏連連點頭。

州吁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來,這是石碏的安排。

衛國派人去陳國,把州吁處死。衛國的大臣們為石厚是石碏的兒子,應該從寬。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為石碏殺了兒子是「大義滅親」。

成語「大義滅親」現在指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對犯罪的親屬不徇私情。
--------------------------------------------------------------------------------
東施效顰
古時候,越國有兩個女子,一個長得很美,叫西施,一個長得很醜,叫東施。東施很羨慕西施的美麗,就時時模仿西施的一舉一動。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雙眉緊皺。東施一見,以為西施這樣就是美,於是也學著她的樣子在大街上走來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見了她的這個樣子,嚇得東躲西藏,不敢去看她。後來人們就用「東施效顰」來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處和本身的缺點在哪裡,胡亂模仿。其中的「效」是「仿效」,「顰」是「皺眉」的意思。
--------------------------------------------------------------------------------
飛鳥驚蛇
釋亞樓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廟,燒香念經。別的和尚空閑時就偷偷下棋睡覺,釋亞樓卻買了硯墨筆紙練習書法。有時深更半夜,他還在苦苦練習。一年年過去,他寫字的功夫越來越深。許多燒香拜佛的人,也來請他寫字。他都一一答應。 他的草書,寫得尤其飄逸奔放。有人問他:「草書怎樣算好?」釋亞樓寫了八個字:「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飛鳥驚蛇」形容字體飄逸像小鳥飛翔,筆勢遒勁連蛇也受驚嚇。
--------------------------------------------------------------------------------
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響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
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認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很美。他一聽,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像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
好好先生
東漢時期,有個名叫司馬徽的人,很善於識別人才。但由於當時政治斗爭十分尖銳復雜,他就裝糊塗,別人無論和他講什麼事,不管是好是壞,他都回答「好」。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問他身體怎樣,一向安好嗎?他回答:「好」。

又有一天,有個老朋友到他家裡來,十分傷心地談起自己的兒子死了。誰知司馬徽也回答:「好!」那個朋友走後,司馬徽的妻子就責備他說:「人家以為你是講道德的人,所以相信你,把心裡話講給你聽。可是你聽人家兒子死了,反而說好,這算什麼?」司馬徽不緊不慢地說:「好!你的話太好了!」他的妻子又好氣又好惱,哭笑不得。

後來人們常用「好好先生」來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無事的人。

--------------------------------------------------------------------------------
後來居上
汲黯是西漢武帝時代人,以剛直正義、敢講真話而受人尊重。他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節,講求實效。雖然表面上不那麼轟轟烈烈,卻能把一個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因此,朝廷把他從東海太守調到朝廷當主爵都尉——一種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職。 有一次,漢武帝說要實行儒家的仁義之政,為老百姓辦好事。沒等皇帝把話說完,汲黯就說:「陛下內心裡那麼貪婪多欲,表面上卻要裝得實行仁政,這是何苦呢?」一句話把皇帝噎了回去。漢武帝登時臉色大變,宣布罷朝,滿朝文武都為汲黯捏著一把汗,擔心他會因此招來大禍。武帝回到宮里以後,對身邊的人說,汲黯這個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從此以後,汲黯的官職再也沒有提升。他當主爵都尉的時候,公孫弘、張湯都還是不起眼的小官,後來,他們一個勁兒住上升,公孫弘當上了丞相,張湯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還蹲在原地沒動窩。有一天,汲黯對武帝說,陛下使用群臣,跟碼劈柴一樣,是「後來者居上」啊!漢武帝當然聽得出這是發牢騷。於是,轉臉對臣下們說:「人真是不能不學習啊!你們聽汲黯說話,越來越離譜了!」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
劃粥割齏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他不僅在政治上有卓越貢獻,而且在文學、軍事方面也表現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陽樓記》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深為後人喜愛,廣為傳誦。

他在擔任陝西西路安撫使期間,指揮過多次戰役,成功抵禦了外族的入侵,使當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軍官互相告誡說:「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數萬甲兵。」話里對范仲淹充滿敬畏之心、這在北宋的歷史上是罕見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這樣傑出的才能,與他在青少年時期的刻苦努力有著必然的因果關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換來了日後的豐碩果實。

范仲淹的祖籍原來是陝西影州,遷到江蘇吳縣是後來的事情。他不到3歲時,父親因病故去。他隨著母親改嫁到朱家。十幾歲時,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辭別母親,隻身來到應天府書院,拜當時著名學者感同文為師,學習經邦治國的知識,立志報國為民。在應天府書院期間,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他把粥劃成若干塊,鹹菜切成碎末(劃粥割齏),當作一天的飯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飯,他的同窗好友來看望他,發現他的伙食非常糟糕,於心不忍,便拿出錢來,讓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堅決地推辭了。他的朋友沒辦法,第二天送來許多美味佳餚,范仲淹這次接受了。

過了幾天,他的朋友又來拜訪范仲淹。他吃驚地發現,他上次送來的雞、魚之類的佳餚都變質發霉了,范仲淹連一筷子都沒動。他的朋友有些不高興地說:「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稱字,不稱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點吃的東西你都不肯接受,豈不讓朋友太傷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說:「老兄誤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擔心自己吃了魚肉之後,咽不下去粥和鹹菜。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你千萬別生氣。」朋友聽了范仲淹的話,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一次,有人問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說:「不是當個好醫生,就是當個好宰相。好醫生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國家。」這種不為個人陞官發財而讀書的偉大抱負,讓周圍的人非常敬佩。後來,范仲淹當了參知政事,提出許多利民富國的措施,實現了自己當年的志向,成為一代名人。

--------------------------------------------------------------------------------
火樹銀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會享樂的一位皇帝,雖然他只當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麼佳節, 他總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鋪張一番,供他遊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紮起二 十丈高的燈樹,點起五萬多盞燈,號為火樹。後來詩人蘇味道就拿這個做題目,寫了一首 詩,描繪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詩寫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四季,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這首詩把當時熱鬧的情況,毫無隱瞞地描寫出來,好像活躍在我們讀者的眼前。

這句成語是形容燈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樹銀花的樣子。所以現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大的集會在夜間舉行,燈光燦爛,都可以用這句話去形容它。

--------------------------------------------------------------------------------
賈人渡河
現代人看來,「商」和「賈」的語意無大差別,都是貿易的意思;但在古時候,「商」和「賈」在經營方式上卻有所不同,所謂少賣為「商」走賣為「賈」。從一個地方買進,到另一個地方賣出,用這種方式做生意的人叫賈人。

從前有個賈人,在河南辦了一批貨,取水路販往外地銷售。船在河中順風行駛,忽然濃雲密布,狂風驟起,大雨傾盆,河水陡漲。賈人走出船倉查看貨物,一股大浪襲向船頭,把賈人拍落水中。賈人在水中掙扎呼喊:「救命呀!」

一個漁夫聽到喊聲,急急忙忙把船搖過來救人。賈人看到漁夫,大聲喊道:「快來救我,我給你一百兩白銀。」

漁夫把賈人救起來,送進船倉,賈人換好了衣服,拿出十兩銀子送給漁夫,說:「拿去吧,這十兩銀子夠你辛苦半年了。」

漁夫不接銀子,看著賈人說:「剛才你在水中許諾說給一百兩銀子,而不是十兩。」

賈人滿臉不高興地說:「你這人也太不知足了,你一天打魚能掙幾文錢?現在一下子撈了十兩銀子,不少了。」

漁夫說:「事是這么回事,理卻不是這個理。你剛才不許諾給一百兩銀子,我也會救你一命,但你既然說給一百兩,我希望你不要失信。」

賈人搖搖頭,踱進船倉,不再理會漁夫,漁夫長長嘆口氣,回到漁船。

一年後,賈人又辦了批貨,碰巧在河中與漁夫相遇。兩個人都想起了去年那次不愉快的分手。賈人說:「我給了你十兩銀子,你為什麼不用來當本錢,做點小生意,何苦風里雨里掙這份辛苦錢?」

漁夫來不及答話,賈人的船觸上礁石,船倉進水,船漸漸下沉。賈人急得團團轉,大聲對漁夫說:「快來救我,這次我給你三百兩銀子,保證不失信。」

漁夫搖櫓從賈人旁邊劃過去,回頭不緊不慢地說:「喊信得過你的人來救命吧,我不要你的銀子,可也不救你這種無信無義人的命。」

很快,賈人隨著沉船在滔滔河水中消失了。

--------------------------------------------------------------------------------
竭盡全力
這句成語原作「竭盡心力」,見於《三國志·魏志·賈逵傳》裴松之注引《魏略》:「竭盡心力,奉宣科法。」

東漢末年,有一個叫楊沛的人,字孔渠,當過新鄭長。曹操路過新鄭的時候,部隊缺糧,楊沛幫助過曹操,因此深得曹操喜愛。曹操輔政以後,楊沛升為長社令。他不畏豪強,不管誰犯了法,都依法懲辦,得到曹操的稱許。

當時,曹操出征在外,聽說國都鄴城治安太亂,便發詔選一個鄴城令,其入選標準是要有楊沛那樣的膽略和水平。選來選去,沒有合適的,於是將楊沛提拔為鄴城令(當時叫京兆尹)。楊沛上任之前,曹操召見了他,並問他如何治鄴。楊沛回答:「我一定竭盡心力,大力宣傳法紀,使人人遵紀守法。」曹操聽後十分高興,對左右的人說:「你們聽見了沒有,這才是使人敬服的人。」楊沛還沒正式上任,一些豪強地主和皇親國戚聽說楊沛要來鄴城了,都紛紛告誡自己的子弟檢點一些。

「竭盡全力」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用盡全部力量。

④ 語文課件教學設計方案作品簡介、創作說明怎麼寫

第一,「教學目標」要明確。「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這個例子的最精妙之處是什麼,或者從學生實際來看,要克服的問題是什麼,這個例子最值得借鑒的地方是什麼,我們在設計教學時,應做到心中有數。這不就是確定教學目標嗎?如果我們可以把一堂課的教案看作一篇文章,那麼教學目標就是這篇文章的論點或主旨,組織材料,安排結構,運用語言,都應圍繞它進行。所以,在寫教案時先明確教學目標十分必要。

第二,要列出教學程序。課堂教學必須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學過程的設計應該徹底改變舊課程僵化的、單一的結構形式,以便盡情張揚教學個性,並為教師表現課堂教學機智留足空間。一些教師在教學中把「學生可能出現的問答」都寫上,然後在上課時照「案」宣科,這是學生所極不願接受的。但我們據此要求取消「課程教學」的寫作,允許課堂教學信馬由韁。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當然包括對教學程序的精心設計。使用新教材備課時,為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我們首先要理清紛亂的思緒,然後將篩選出來的最佳教學設計以綱要的形式大致確定下來,寫成教案。上課時,我們不能捧起教案宣讀,我們可以把它放在講台上,做到對「教學過程」的大體輪廓瞭然於胸。

第三,要形成「二次教案」。每個寒暑假,教師就認真備出所分配的單元教案。開學以後在年級組備課時做「中心發言人」;並使之成為「共享教案」。那麼,其他老師就要在詞基礎上重新寫出屬於自己的「二次教案」。
學期末,還要群策群力,把大家在實施「二次教案」的過程中的新發現,如備課中未曾想到的地方、學生學習情況的變化、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教育機智的發覺等新變化,在「共享」教案中修正。這樣,教案就有了流動的生命。
第四,一定要寫好教學後記。一堂課可能成為成功的經驗,也有可能留下失敗的教訓,我們將教學感受及時的記錄下來,這是最有價值的第一手教學研究資料。因此,對於「教學後記」欄目不應強求教師堂堂寫,但要提倡教師把所感的寫出來。
備課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寫教案是另一種創作。有了這樣的認識,就不會視寫教案為苦差事,抄教案來應付了事,而會消去浮躁心態,在書寫中悄悄成長起來。

閱讀全文

與宣科院語文教育在哪個校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94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61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5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26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0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63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8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62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27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2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1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92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83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43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56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64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6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