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教學中如何體現語文課程性質

教學中如何體現語文課程性質

發布時間:2022-07-02 20:44:47

1. 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

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

1、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是人類獨有的區別於世間一切生命的交往工具;但又不僅僅是工具和載體,其本身就是人類文明和世界文化的組成部分;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人文,泛指一切與人類切身利益有關的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等。這種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提法更准確、更寬廣,更深刻。言語技能的獲得,創新思維的超越,文化內涵的豐富,使語文課程更貼近整體素質的培養與熏陶。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有一定的審美性與實用性。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的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

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一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運用書面語和口語的能力;一是記憶和理解語言和文化的知識,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化學。任何語種都屬於語文的范疇,文藝文和實用文都是語文中的文章體裁,不僅僅是指文學的東西才是語文。

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你學習質量的好壞。葉聖陶認為:「從小學老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由這句話我們至少可以看到好的習慣的重要性,其實好的習慣,主要還是靠自己去養成的。

農村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習慣成自然」如果你堅持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則會成為雷打不動的「自然」。那怎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可以從學習實踐中,文章作品中去領會。《禮記》中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就是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們的學習之中。

2. 如何理解語文課程的性質

與對語文課程性質的認識相聯系,語文素養代替語文知識和能力成為課程標準的核心概念。《語文課程標准》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同時,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素養」是指人通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修習培養)在某一方面所達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基本的語文素養內涵是豐富的,它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想觀念等內容。這里包含了扎實的基本功的培養和潛在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開發。我們必須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能片面強調突出其中的某一個方面。

3. 高中語文教學如何體現語文課程標准

高中語文教學,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體現高中語文課程標准。
1、充分體現育人功能,切實提升高中生的語文素養及整體素質。
首先是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在繼續發展和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有效地發揮作用。
其次是塑造高中生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再次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
2、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高中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
一是加強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以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二是使學生掌握語言交際的規范和基本能力,並通過語文應用養成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三是培養高中生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思考和認識能力,發展他們的探究能力。
3、精選學習內容,變革學習方式,使全體學生都獲得參與社會生活所必需的語文素養。要顧及學生在原有基礎、自我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為每一個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廣闊的成長空間,促進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展。
總之,高中語文教學體現語文課程標准,就要突出必修課程的基礎性,使學生具有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兼顧選修課程,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為學生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4.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對確定學科性質有什麼意義在教學實踐中如何體現

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因為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是表達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傳遞文化的工具。學習語文就是要使學生牢牢掌握語言工具。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教會學生使用語言。
語文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還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正體現了語言的性質。語言和思維、語言和思想是統一的。具體到語文教學中,就要使語文教學和人文精神的培養統一起來。語言作為載體它所載負的文化科學知識,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內涵及審美意義。語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地是思維的工具。人們掌握語言就是為了相互之間交流思想感情。尤其是文學作品,其表情達意的功能更強。「境界說」的權威王國維認為文學作品達到高境界的媒體就是語言,文學作品的語言主要有「景語」和「情語」,而「情語」是主要的。小學語文教材雖然不全是文學作品,但大部分屬於文學作品或具有文學因素。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文都蘊涵著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小學語文學科具有交流思想情感的功能。語文學科除發揮語言功能。傳遞知識外,同時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範文,具體地或概括地敘述典型事件,生動地描寫景物,准確地塑造人物形象,清晰地說明道理,以表達思想感情。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理解語言和表達語言的能力而且可以發展思維能力可以提高思想品德和陶冶情操,使兒童越學越聰明才是。從這個意義上理解,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不僅表現在再認知上,同時也體現在表清達意上,體現在發展學生的情思及人格培養上。所以語文應稱為表情達意的學科;成為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的學科;語文是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情感性、思想性的學科。具體理解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一要突出語文教學以人為本,二要突出語文教學的文化性。
如何體現閱讀教學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呢?我認為閱讀教學應注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並重點培養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我覺得現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語文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語文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復操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說形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明確提出,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二、語文教學中學法的有機體現
(一)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相對於「被動學習」而言的。在以往的課堂教學里,教師處於中心地位,學生圍著教師轉,完全處於被動應付的狀態。而《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強調以人為本,強調以兒童發展為中心,促進其自主學習,自主發展。
1.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首先,師生關系平等是前提條件。只有師生關系平等,學生才可能有「自我」,才能有機會學習和研究。其次,民主是催化劑,在民主的討論氛圍中,學生才會沒有心理負擔,做到暢所欲言,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發現和見解。最後,要創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在哲學中,「和諧」是指一個系統與外部客觀世界之間及其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關系處於一種協調、平衡的狀態。在課堂教學中要建立師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利學生自主學習。
2.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教《山中避雨》一課時,我設計如下導讀提綱:(1)讀課文生字詞,了解新詞新意;(2)讀全文,知道各段段意;(3)讀課後的「思考、練習」三道題目,按自己的理解筆答出來;(4)把自學中不懂的地方記下來。(這樣讓學生超前自學,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在當前中學教學中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當今課程改革的需要。所謂合作學習,即將班內學生按成績、興趣、能力、性別和性格等諸方面的差異編成異質小組,系統用教學過程的互動性、合作性來促進學習,以群體發展為評價,共同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是在一定的情況下,藉助他人的幫助,通過人際協作,利用學習資料構建自己知識的過程。合作學習是將個體間的差異發作一種教學資源,以達到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協同發展的目的。特別在當今社會,由於個人能力的限制,很多工作需要有團隊協作方能完成。因此,合作學習對於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真開展合作學習,例如,教學《西門豹》一課,在讀課文時,教師抓住課後習題「西門豹用巧妙的辦法懲治巫婆和官紳」時的「巧妙」,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討論交流西門豹的辦法「巧」在哪裡,「妙」在何處,課文又是怎樣寫出這種「巧妙」的。
(三)探究學習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這次課改的重要理論支柱。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每個學習者都不應等待知識的傳遞,而應基於自己與世界相互作用的獨特經驗去構建自己的知識並賦予經驗與意義。」建構主義理論主張讓學生通過自主的活動、感受,體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從而建構自己合理的認知結構。探究性學習和接受性學習相對應,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嘗試、體驗、實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學習活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探究的自信心,讓學生獲得體驗成功的喜悅,教給學生探究的方法,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凡卡》一課結尾的教學是這樣的:學生對於凡卡的爺爺能否收到信產生了爭議。很多學生認為凡卡的爺爺是收不到信的,因為凡卡在信封上沒有寫上爺爺的姓名與地址。但也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能收到信。前種意見是「定論」,後種意見顯然比前種意見更有爭鳴價值。教師第一次引導研讀,問:「你認為凡卡爺爺能收到信的依據是什麼?」讀後有的學生認為是郵差經常跑鄉下,認識「爺爺」(書中並沒有指出郵差不認識「爺爺」,屬合理推測的爭鳴)。也有的學生認為這位郵差知道了凡卡的遭遇,非常同情他,就幫助了他(這不是沒有可能,屬善心發現的爭鳴)。教師第二次引導研讀,問:「假如凡卡的爺爺收到了信,他能接凡卡回鄉下嗎?」學生讀後,認為「爺爺」因貧困潦倒,才送凡卡去城裡當學徒,若接回鄉下,他們都無以為生。最後,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兩種意見,殊途同歸,都進一步說明了凡卡命運的悲慘。這樣爭鳴式的探究既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經驗,又鼓勵學生獨創性學習,打破思維定勢框架,從新的角度對事物重新審視和觀察,想別人之未想,思別人之未思,提別人未提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但我們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靠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里學習語文,增長才幹,學會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時,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組織學生上網去查閱有關天文知識,讓學生通過上網了解自己感興趣內容,和解決課文中的疑惑。再讓學生在班上把上網後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匯報,各小組互相交流討論。學生不但掌握了課文的內容,同時也大大激發對天文知識的濃厚興趣,課外我還讓學生組織一個天文興趣小組,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再上網或到圖書室借閱課外書及觀測天體,進一步讓學生去認識、探索宇宙的奧秘。又如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其中有一部分內容是當小記者,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輪流練習當小記者,對別的同學進行采訪。在小組模擬的基礎上,全班交流總結:怎樣采訪才能獲得成功,及當記者應當注意些什麼。並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中去實踐,讓學生當小記者去采訪本村的主產業「蟶苗」的養殖戶們,讓他們去了解蟶苗的養殖過程、了解勞動者的艱辛、了解水污染對水生物的影響等問題。學生在當小記者的過程中,充分的去接觸社會,接觸自然。在這次小記者采訪中學生學到了課本上根本學不到的知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時也開闊了視野,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內容。
四、注意閱讀教學中人文內涵的滲透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於使學生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人文性的滲透。如在教孟郊寫的《遊子吟》這一課,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後,我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後的感受?並說說你們的母親又是如何?你將來想怎樣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說出各自母親是如何對自已無微不致的關懷,將來要如何去報答母愛。我聽了後,感到很高興,及時地加肯定和表揚,並對學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學長大以後能夠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父母的養育我們的艱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如《落花生》這課是一篇人文內涵十分豐富的課文,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做人的道理。在學習中領會了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像花生一樣做有用的人,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人。在教學中滲透了人文內涵,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我覺得語文閱讀教學除了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還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養,才能真正地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以上,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語文閱讀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的一些粗淺的再認識。總的來說,我在這樣的教學實踐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 如何在教學中體現語文的

如何體現語文教學的綜合性

張康橋,溧陽市實驗小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常州市十大傑出青年,常州市名教師工作室領銜人,著有《上好小學語文課》《為什麼做教師》《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等,應邀在全國各地講學200多場次。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開篇就寫道:「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它簡明扼要地概括了語文課程的性質,其中綜合性是語文課程的重要性質之一。這是2011版新課標一個重要的修訂,而反觀我們的語文教學卻「濤聲依舊」,沒有發生相應的變化和改革,來體現語文課程的性質,來回應新課標的修訂,這就需要我們來正確理解語文課程的「綜合性」。
問題1:如何理解語文的「綜合性」?
「綜合性」是語文課程的性質之一,它滲透在語文課程的各個方面。
從語文課程的目標來看:語文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設計,著眼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語文素養具體指什麼?《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解讀》中對「語文素養」這個概念有詳細的闡述,它的外延為:字詞句篇的積累、語言、思維品質、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想觀念等。概括起來可以說,語文素養不僅包括了原來強調的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聽說讀寫能力),還包括了人的文化素養及其認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是綜合素養的體現。
從語文課程的內容來看:語文課程標准把每個學段的內容分為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這五個方面。每個方面的內容不僅包括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還包含著習慣、情感、價值觀等。如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關注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強調尊重、理解、文明等。可見,語文課程的內容不管是從分類,還是從每個類別的具體要求來看都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的。
從語文課程的實施來看:新課標在「實施建議」中提出,語文教學要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系,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統籌安排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從語文課程的評價來看:語文課程評價要體現語文課程目標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應注意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的有機聯系,注意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交融、整合,避免只從知識、技能方面進行評價。
當然,語文的綜合性還體現在其他很多方面,如: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學的奠基作用……總之,綜合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之一,應貫穿於語文教學的全過程。
語言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語言與人的認知以及人的整個心理活動都有著密切的聯系,語言與文化也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辯證關系。無論是從民族還是個人而言,語文素養的發展與人的心理素質、文化素質等都是相輔相成的。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教育「立德樹人」之要求決定了語文課程的綜合性,語文課程的綜合化就是「人化」。
問題2:如何體現語文的「綜合性」?
各國母語教育的綜合性,都努力將語文教學與兒童的內在精神發育、外在學習與生活、社區活動、國家命運與世界事務密切聯系。日本中小學母語教育緊扣「一事項(語言)與兩領域(理解與表達)」來統整教學;歐美國家以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為主線加強母語課程的綜合性。例如作文教學方面,我們強調寫周邊的景、物、人、事,以記敘文為主;西方學校注重引導學生關心自我與他人內心,關心學校公共生活,關心社區,關心國事世事,研究報告、計劃、總結、項目方案、倡議書、演講稿等無所不包。與此同時,語文課堂也呈現出了不同的形態:我們的課堂依然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接受學習為主;西方的課堂以資源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合作探究為主。並非西方的就是好,只是通過對比,我們不難發現,如何體現語文課程的綜合性,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亟須轉型:一是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通;二是書本學習與生活世界的融合。
母語教育最大的優勢就在於無處不在的語言環境和實踐機會,每個人從一出生就開始了語文的學習與熏陶,所見、所聞、所言都是潛移默化的語文學習,美國教育家華特曾經說過:「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確,語文與生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體,它們是天然聯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把語文教學根植於生活實踐,打破課堂中心論、教材中心論,把繽紛多彩的生活引入語文學習,給語文學習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我們現在一直實行的是分科教學,分科教學的確有其優越的地方,例如: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系統學習與掌握,有利於教師有效地組織教學與進行評價等。但分科教學也有很大的不足,例如:輕視學生的需求,肢解學生完整的生活,忽略了現實生活的實際等。知識是可以分門別類的,但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卻是綜合的,幾乎不可能用某一門學科知識去解決,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多種學科的聯合、協作,需要超越於各門學科的視野和思路。因此,教育要進行學科間的融合,以便使學生學會從綜合的角度對生活中的問題加以思考與解決。
舉個例子。我們學校門前有一條馬路,每天上學、放學的時候,馬路上就特別擁堵,雖然每天都有值日老師維持秩序,但依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了緩解校門口的擁堵問題,有位老師以小組合作為基本方式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活動。一是調查統計。校門口的交通擁堵問題到底是什麼引起的?學生自由地去觀察、調查、采訪,然後繪製成統計表。二是研究對策。根據調查統計的情況,討論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解決這樣的情況?最後確定了以下幾種方法:(1)向自己的爸爸媽媽作一個「自己獨立上學」的演講;(2)寫一份倡議書,倡議其他家長盡量不接送孩子或到規定地點接送孩子;(3)寫一封信給交管部門,建議在上學、放學的高峰期對校門口這條馬路進行限行,並協助管理。三是學習範例。學習有關演講稿、書信、倡議書的範文,了解怎麼書寫。四是具體實施。把這三種方法運用到生活中,用以解決校門口交通擁堵的問題。
這則教學設計就是從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出發,融通各個學科,通過綜合學習,最後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真正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2014年教育部明確了人的核心素養,具體分兩個方面六大主題詞:一是品德層面,主題詞是個人修養、關心社會、家國情懷;二是能力方面,主題詞是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從以上內容來看,如何體現語文課程的綜合性,迫切需要我們依據課程標准,基於兒童立場,超越以教材、考試與接受學習為主的現狀,建構以生活與資源為核心的新語文教學。

閱讀延伸
這兒所講的綜合性是從語文課程性質的角度來闡述的,它跟語文的綜合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是不同的概念。
1.語文課程的綜合性與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區別。語文課程的綜合性是特指的語文課程性質,它滲透在語文課程的各個方面,體現在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等全方位。而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指具體的課程內容,與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習作)、口語交際共同組成了每個學段的課程內容。語文課程的綜合性是一個上位的理念,而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具體的內容,兩者有本質的區別,不可混為一談。
2.語文課程的綜合性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區別。綜合實踐活動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主要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等要素。它是與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並存的一門獨立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語文課程的綜合性是語文課程的性質之一,分別屬於兩門課程的范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6. 語文課程性質的認識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它揭示了語文最本質的特點,即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1)語文是語言,語言是工具或交際工具,所以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學科。
(2)語文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具有人文性,所以語文(學科)是人文性學科。
(3)語文既是交際工具,又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語文(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課程。這個觀點已被寫進2001年頒發的《語文課程標准》。
這三種理論都存在下面3個問題。
(1)這三種理論都把獨立於語文學科之外並先於語文學科而存在的語文混同於指稱語文學科的語文,把「語文學科的性質是什麼」偷換成「語文是什麼屬性的學科」,然後便簡單機械地由語文有工具性或人文性推出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學科」、「人文性學科」或「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課程」。這樣的思維方法豈不是太幼稚可笑了嗎?如果因為語文是交際工具或者說有工具性,語文學科就成了工具性學科,那麼,計算機學科豈不就成了「辦公助手性學科」?歷史學科豈不是要定性為「鏡子性學科」(因為歷史是現實的鏡子)?如果因為語文是人文精神或者說有人文性,就必須把語文學科說成是人文性學科,那麼,政治、歷史、音樂、美術等許多學科的性質同語文學科的性質不就完全相同了嗎?
(2)這三種理論都把人們約略明白的東西說得叫人一點也不明白。爭論語文學科的性質是什麼,無非是要弄清語文學科究竟是教學生掌握什麼對象的課程,即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是什麼。語文學科無非是教人識字、寫字、讀書和寫文章的課程,這是文盲都會脫口而出的。可是現在把語文學科說成是「工具性學科」、「人文性學科」或「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課程」,能夠說明語文學科究竟是教什麼的課程嗎?這豈不是「你不說我倒明白,你越說我越糊塗了」嗎?
(3)這三種理論誰也沒有說清楚獨立於語文學科之外並先於語文學科而存在的語文和語言究竟是什麼。說語文是語言,進而說語言是工具或交際工具,這只是一種蹩腳的比喻,而不是科學的定義,它絲毫也沒有說明語文或語言之所以為語文或語言的本質屬性,就像說電腦是助手或工作助手,絲毫也沒有說明電腦究竟是什麼東西一樣。說語文是精神文化或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不能叫人明白語文究竟是什麼,因為天下任何一門學問、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都是精神文化或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究竟是哪一種精神文化或人類文化的哪一部分呢?這豈不是如同僅僅說基因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不能叫人明白基因究竟是什麼一樣沒有意義嗎?

7. 語文課程的性質是什麼

語文性質如下:

《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明確規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課程標準的這段話意思明確:語文課程的性質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的工具性是源於語文的交際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為語文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

語文簡介: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點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

《語文》也是中國的學校等教育機構開設的一門主要學科,中國語文教科書一般講授的是中國通用語言文字(即漢語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語文

8. 結合自身教學學習中,談談對語文學科的性質的認識

由「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引發的思考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是一種教育理念,這種理念朴實無華,值得肯定。
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教師是組織引導學生學習的導師。教是為了不教,不教方是真正的教,不教並不是教師不作為,而是教師化有形之教於無形之中,讓學生受教於無聲無息之中,這是教學的大境界,這種思想源自於老子的「無為」思想。《道德經》言:「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想想看,我們的教學是一種什麼狀況,我們在課堂到底在做什麼啊,真是慚愧啊!
我們在課堂上耐心的講解。
我們不厭其煩的叮嚀。
我們無休止的強化訓練。
可我們曾意識到:
我們耐心的講解,封閉了學生的慧眼,封殺了學生原本開放的思維。
我們不厭其煩的叮嚀,我們無休止的強化訓練,麻木了學生的靈魂,腐蝕了學生原本「靈敏,靈動」的心。
我們的「好心」,寵壞了學生,讓學生失去了主動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喪失了積極思考的功能。我們的熱情,熄滅了學生求知的火焰,他們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的施捨,他們只是被動的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這樣的教學,有什麼好的課堂效果可言?
「不放心學生」「放不下教師的架子」。
是我們普通教師的普遍心理,「不顯擺一下自己,彷彿自己就不是教師」是我們普通教師共同的心結。
放下不是放棄,放棄是錯誤的,而放下是一種智慧。只有教師的放下,才有學生的擔當。只有放下的教師,才能教出拿得起的學生,這是人生的至理。
學生是可以信賴的。
我曾經考察、研究過我所執教的每一級學生,我們發現:不論性別,不分年齡,每一個學生(人)都有無窮的智慧可待開發,每一個學生都有無限的潛力可待培養,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片無限的值得開墾的肥沃的荒野。而我們,我們教師,我們人類,大多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一直因循生活在「知我所知,好我所好,做我會做」的怪圈中,誰也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實在是一種悲哀,這是學生的悲哀,這是人類的悲哀,我們至死都不知道:我們竟然是一個具有大智大慧根基的人,我們至死都不明白,我們為什麼不如別人。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這一教育理念的精義就在於:讓學生高度緊張的學習。「讓他們動腦,動得緊張得不得了」;讓學生的大腦動也得動,不動也得動;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
有無積極主動的思維,是勤奮與懶惰的分水嶺,勤奮就是通過積極主動深入的思考,獲取知識,開發智慧,提高自己。
因此,會教的教師,教學生思維(會學的學生學思維),
不會教的教師,教學生知識(不會學的學生學知識),
半會不會的教師,教學生方法(半會不會的學生學方法),
什麼是真正的啟發式教學?
啟發就是翹動學生固化的思維,
啟發就是翹開學生閉鎖的心靈,
啟發就是驅動學生靜止的步伐,
啟發就是喚醒學生沉睡的求知慾。
「先學後教」的教學理念,雖然沒有花樣繁多的問答形式,卻是啟發學生的最佳手段。
談到這里,我們就不能不說一說我們的教學。
一堂變了味的語文課
我有幸聽了某校一位老師的語文示範課,他是這樣執教的:
一、 激情導入
二、 查預習
生字詞的讀音、讀法、書寫
三、 明確學習目標
四、 按照分工,自主學習討論
五、 學生按練習要求,回答問題。
六、 分組回答問題
七、 仿寫片段
這堂課從表面上看無可挑剔,它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主先,講練結合,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活躍。
在課後教師評議的時候,這個老師坦率的告訴我們,這是一堂展示課,為准備這節課,他用了兩節課的時間。聽到這些話,我有一種大上其當的感覺:這算什麼示範課,連最基本的誠信都沒有,這樣的人,怎麼能做教師呢?
我們要聽的是一堂原汁原味的原生態示範課,你怎麼可以拿一堂展示課來胡弄我們呢?如果我們每講一節都用兩節課的時間來准備,我們哪有那麼多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呢?
再說,這位教師上的是語文課,如果是其他學科的課,我還真的無話可說,可偏偏他上的是語文課。
「語文課怎麼可以這樣教?」
「那你說語文課該怎麼教?」
「語文課怎麼教,豈能由我說了算呢?」
語文課怎麼教,應由語文課的功能和性質來決定!
(某門課怎麼教,有三個因素決定:一是學生的狀態——知識狀態、能力狀態心理狀態,二是該門課程的功能和性質,三是執教教師的教學風格,其中最主要的是該課程的功能和性質)
還是讓我們從學生的語文素質說起吧。
學生的語文素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寫字(書寫)素養,二是閱讀(理解)素養,三是寫作(表達)素養。這三個方面的素養,雖然不是語文素養的全部,但卻是整個語文素養的核心。
學語文,首重文字書寫。字如其人,什麼樣的文字書寫形態,對應什麼樣的人,字寫的不好,是人心態不好。換句話說,就是什麼樣的人,寫什麼樣的字體,書寫好字體,不僅僅是練字的問題,而且是練(修養)人的問題。唯有練(修養)好人,才能寫好字。字要寫得工整、整潔、利落、流暢,人要做得規矩、公正、直爽、自然,心要修養得平靜、坦然、安詳、自在。從表面上看,文字問題只是一個書寫問題,其實文字問題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書寫問題,而是人品問題、人生問題,人的心態問題。我們不能要求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書法家,但,我們卻可以要求我們的學生做到:書寫正確,書寫工整,書面整潔,落筆利落,行筆流暢,這是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做到的,也是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做到的,因為這關繫到人生,這個需要用一生的精力來解讀的大課程。
第二是閱讀素養。閱讀問題,從本質上來看,就是一個理解問題。一個人,理解能力的大小與高低受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人生的經驗和閱歷,二是語感的靈敏與強弱。作為一個具體的人,人生經歷和閱歷的獲得,有兩個基本途徑,一是直接的人生經歷和閱歷,它來源於主體我的生活經歷和對生活的思索,作為正處於成長發育時期的初中生或小學生來說,這個途徑獲得的人生經驗和閱歷是有限的。二是間接地人生經驗和閱歷。這種人生經歷和閱歷,可以來源於閱讀,及對閱讀內容的思索與感悟,也可以來源於對他人、對社會人生現象的觀察與思索,作為正處於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閱讀是獲取人生經驗和閱歷的主要途徑。這又涉及到一個怎樣閱讀和閱讀什麼的問題,在這里我們暫且不論。接下來,我們要談的就是語感問題。可以這樣坦率的告訴大家,語感問題,是制約學生閱讀(理解)和寫作(表達)問題的一個核心問題,語感的強弱,直接決定了學生閱讀(理解)和寫作(表達)能力的高低。語感的強弱靈敏與否,雖然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但更大程度上受制於後來的練習與訓練,語感的獲得有兩個根本途徑,一個是傾聽,一個是朗讀。傾聽聲情並茂的朗讀,傾聽真切流暢的談話;朗讀思維嚴謹、行文流暢的經典,朗讀自然流淌的心音之作。這是獲得高度靈敏語感的唯一捷徑。(有關語感的奧妙與培養,本人另有專文論述)
第三是寫作素養。寫作問題,也就是表達問題。從本質上看,寫作問題,本身並不在寫作,而在於人的心靈的感受,在於人的思想。一個人心靈的感受豐富而真切了,思想豐富了,就會有話可說,有話可談,就會有話想說,這樣,寫作問題,也就不成其為問題。要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刺激學生,豐富學生的心靈體驗,豐富學生的思想是關鍵,教學生學會主動思考,是學生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根本保證。一個人,豐富的心靈體驗,豐富的思想,來自於這個人持久地對人生、生活、社會、自然的關注、觀察與思索、思考;來自於這個人,對經典文本的朗讀與感悟。一個人,一個學生,只有做到了這兩點,才可能有豐富的心靈體驗,才可能有豐富的思想,才可以沉澱出豐富的思想。這一切,都從激發培養學生的愛心開始,愛學習,愛生活,愛生命,愛人類,愛祖國,愛社會,愛自然,愛思索。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語文問題,從本質上看,就是語感問題和思想問題,就是朗讀問題與人生問題,就是心靈體驗與思索的問題,就是愛的問題。明白了這些,我們就可以總結語文課該怎麼教了。
語文課,應以朗讀為主要手段,應以思維為核心內容,應以豐富學生的心靈體驗為目標,應以豐富學生的思想為根本目的,應以提高學生的人生境界為價值取向,以培養學生的愛心為出破口。
課文課要讀,但並不是簡單的看,與默不出聲的讀,而主要應是適當的朗讀(朗讀藝術有專文論述)。
課文要講,但並不是機械的肢解式的泛泛的講,而應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深度為目的地精講。
語文課要練,但並不能向練習式的機械化訓練,而應以練促讀,以練促深思。
語文課要正確處理好讀講練的關系。
正確處理好語文教學中的讀講練問題,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試卷成績,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讀講練,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成份,其中讀是基礎,講練是鞏固與提高,而思想是核心,思維是關鍵。一節課45分鍾時間,讀至少應佔25分鍾,而講與練,所佔時間的總和不能超過20分鍾,這樣才算抓住了語文教學的中心,這樣才有利於學生良好的語感的培養與形成,這樣才有利於學生復制流暢清晰的思維程序。
讀,主要應以朗讀為主,間或默讀;朗讀應以全體學生都參與為宜。講與練是讀的延伸,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的閱讀教材,熟悉教材,加深對教材的記憶。
講,不應是肢解式的某字某詞的解釋,講應該有一個明晰的思維順序,講應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講應有一個基本的條件(學生會的不講)。
練是為了促進學生的思維,練是為了豐富學生的思想,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感,與此三者無關的不練,或少練,最好是不練。
談到這里,我們就不能不說一說我們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
基於傳統語文教學中的以講為主,有些有思想的語文教師,便提出了以練為主的語文教學理念,於是一堂語文課,學生的大半時間用在語文試題的練習之中。練,我們不反對,但關鍵是看怎麼練,練,好象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試捲成績,但實際上卻很難,因為制約學生語文素養高低的,不是學生練習的多少,而是學生思維的正確與否,而是語感的靈敏與否,而是學生心靈體驗的豐富與否,而是學生思想的有無。練應圍繞著思維展開,練應有利於促進閱讀,練應有利於豐富思想,練應有利於培養語感。
語文教學,你剛走出以講為主的誤區,你又步入了以練為主的誤區,你什麼時候才能進入正途呢?
附:
良好的思維順序
一、誰?什麼——什麼人、什麼事、什麼物、什麼理、什麼問題?
二、 干什麼,怎麼樣——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特點?有何功能、作用和用途?
三、為什麼——什麼原因、什麼規律、什麼原理、什麼定律?
四、有何感想?受何啟發——聯想到什麼?

9. 語文課程的性質和地位是什麼

綜述: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點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

語文課程(Chinese class),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需要有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習慣等都是很重要的。學好語文課程,要注意培養學習興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等。

學習意義:

語文課程,覆蓋面最為廣泛,上至天文時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眾生,包羅世間萬象。

深味人間真情,在語文課程的樂章上譜寫愛與美的贊歌;體悟人生真諦,在語文課程的妙筆下閃耀理性的熠光;歷經社會百態,在語文課程的書卷上嬉笑怒罵;徜徉自然之樂,在語文課程的天堂里展現鍾靈毓秀的奇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語文課程

10. 如何理解語文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語文課程的性質,是語文課程區別於其他課程的根本屬性,它是決定語文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根本依據。我們只有認清語文課程的性質和地位,才能明確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
《語文課程標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科學闡述,解決了長期以來在語文課程性質問題上存在的文與道、思想性與工具性、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矛盾之爭。事實上,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只有與人文性統一,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為基礎,它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要正確把握語文課程的性質,必須弄清三個問題:一是什麼是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二是什麼是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三是如何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一、什麼是語文課程的工具性
語文課程的工具性是以語言的工具性為基礎和前提的。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語文課程是認知的工具
葉聖陶先生曾經指出:「語文是工具,自然科學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數、理、化,社會科學方面的文、史、哲、經,學習、表達和交流都要使用這個工具。」葉老的「工具論」把語文課程定性為基礎工具,認為語文是學習其他一切學科的工具,這個論斷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只有學會熟練地使用語言,才能進行閱讀與表達,這是其他學科學習所必備的條件。有研究結果表明,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解答數學應用題中起主要作用。盡管閱讀能力和計算能力對於成功地解答應用題都起作用,但閱讀能力比計算能力起的作用更大。也就是說,學生閱讀能力強,他的數學成績也會相對地好,由此可以作出這樣的推斷:凡是以言語信息為主要內容的學科,其學習成績與語言學科的學習成績呈正相關。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文課程是一門基礎工具課程。
那麼,作為學習語言的語文課程,如何充分發揮其認知工具的作用呢?首先,要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聽說讀寫的言語實踐中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並利用這些能力進行語言交流、解釋和記憶。這種認知工具具有再認知的特點,學生只有掌握了語文能力,才能再學習。其次,要引導學生在言語實踐中掌握獲得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自學方法。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兩者密不可分,又因為任何學習方法都是和思維方法聯系在一起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獲取自學方法的過程。學生一旦獲得了自學的方法,就能大大提高語言學習的效率。
2.語文課程是表情達意的工具
語文和數學都是屬於工具性課程,那麼,這兩門課程在體現工具性的作用上有什麼不同呢?數學是通過對數與形的計算來體現工具作用的;而語文是通過表情達意來體現工具作用的。語言作為載體,它所負載的文化科學知識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和情意的內涵,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與理解,不僅可以獲得語言的知識,提高理解語言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思想認識,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樣,學生通過習作表達,不僅可以提高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而且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抒發,個性得到彰顯,人格得到培養。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不僅表現在再認知上,同時也體現在表情達意上,體現在對學生人格的塑造上。
二、什麼是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如果說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著眼於學生的認知和再認知領域,那麼,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則著眼於學生的精神領域。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只是揭示了語文課程的外在意義和價值;而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卻揭示了語文課程的內在意義和價值。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強調語文學習的過程既是學生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也是激發學生創造力和生命力的過程。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人文性的功能呢?
1.要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讓學生通過大量優秀作品的閱讀,受到熏陶和感染
人類優秀的文化和文明精神,大都積淀在優秀作品之中,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和感悟,可以吸收前人創造的文明結晶,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值得一提的是,學生通過閱讀優秀作品,提升人文素養,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那種圍繞語文知識點和能力點進行大運動量的訓練的做法,是難以奏效的。
2.要牢固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策略
首先,在教學的指導思想上,要把學生當做真正的「人」來看待,學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教師要學會尊重和喚醒;學生是有個性有過失的,教師要學會保護和寬容。只有這樣,你才會真正體會到人文教育所獨具的「感化」教育魅力。其次,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學生對文本、對生活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這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貴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獨特體驗時,要喚醒學生的童心,鼓勵學生講真話,抒真情,顯露思維的「原生態」。再次,在目標價值的導向上,要以塑造完善的人格為根本宗旨。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價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質更加高尚,使人的個性更加張揚。
三、如何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廣大語文教師和研究工作者經過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和研究總結出來的,這是語文課程教學指導思想上的與日俱進。那麼,在語文課程的實施中,如何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呢?
1、要把「工具性」與「人文性」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不能只偏重某一方面
那種「先實現工具性目標,後補充人文性內容」,或者「先實現人文性目標,後強化工具性訓練」的做法都是不妥當的。為什麼說「工具性」與「人文性」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呢?從語言的性質來看,語言既有語言形式,又有語言內容,語言形式和語言所負載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內容是一個統一體,語言形式離開語言內容,將不復存在,語言內容總是要通過一定的語言形式表現出來。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把語言形式的教學與語言內容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語文教學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著力解決「學什麼、怎樣學」的問題,而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著力解決「為什麼而學、將會怎樣去學」的問題。這四個問題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必須具備的要素。如果只解決前兩個問題,將會使語文學習活動迷失方向,並失去學習的原動力;如果只解決後兩個問題,將會使語文學習活動失去邏輯前提。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只有將這四個問題有機地整合起來,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從人的發展角度來看,學生的全面發展,離不開理性與非理性,認知與情感,工具與精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層面的協調發展。「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提供了客觀基礎。
2、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必須寓教於文
編入語文教材的文章,雖然涉及歷史、地理、社會、自然等學科方面的語言內容,但是,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只有作為文章去學習,理解章句間的法則的時候,才算做語文教材。所應著眼的是生字難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攝取。」這就是語文課程區別於其他課程的本質屬性。其他文科課程的教學著眼點主要是語言內容,而課文課程的教學的著眼點是語言內容與語言形式的有機統一,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寓教於文。

閱讀全文

與教學中如何體現語文課程性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1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2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5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8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3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6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5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8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2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6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7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6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5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7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0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