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判斷小學語文教學目標達成

如何判斷小學語文教學目標達成

發布時間:2022-06-27 03:24:29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達成哪些目標

僅供參考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強調的是對基礎知識點,學習過程中一些必須解決的問題的把握,如字音、字形等等。我國語文教學對這項目標的達成一直非常重視,在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針對生字學習,較為適用和有一定創新意義的的就有:拼音識字法、字族識字法、集中識字法、分散識字法等。每一項創舉都積聚了數位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實踐證明,這些教學經驗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雖不能說是做到了盡善盡美,但畢竟在一定時空范圍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產生了深刻而久遠的影響。再比如背誦,掌握了大意背誦法、關聯詞背誦法、押韻背誦法、分段背誦法等等,無一不凝結著教育工作著極大的心力。可以說,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知識與能力這項目標的達成情況最令人滿意,積累的經驗也極為豐富,現階段受重視的程度也最高。因此在該項目標的達成過程中,要做到充分運用已有優秀成果的同時,再積極探索創新,爭取為該項目標的達成再添成果。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相對於「知識與能力」目標來說,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達成情況就不太令人滿意了。建國初期啟動的幾套語文教材對該目標較為漠視。近年來雖然提倡的呼聲漸高,但實際效果恐怕仍不盡如人意。
素質教育強調人對於方法的掌握,應「授漁」,而非「授魚」。因此教學過程是多樣進行的。學生領會教材內容是運用了哪種形式,哪幾種方法日益成為教學科研的熱點。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仍然在普遍採用傳統的教授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極少參與教學活動,或即使參加了也處於次要地位。這樣一來,過程與方法的單一化、模式化就不可避免了。其後果教學效果差,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遠遠達不到教師的期望值。為了適應教學工作的要求,扭轉傳統教學中的不好局面,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覺得可以從以下兩點入手:
1、 以學生為主體教學觀念的真正實行。
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引導者,而不應該處於教學的中心位置。在具體的閱讀教學活動中的展開過程中,教師可創設相關情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激情,引導學生以良好的狀態進入學習活動。如針對某一篇課文或某一段文章,教師可採用啟發法去誘導學生領會大意,發現問題,思考字、詞的運、上下文句子的銜接、表層意義和潛在意義的關系等等問題。這十分有利於學生思維品質的鍛煉。通過一系列相關訓練,當面對新文章,思考已變為習慣時,相應解決問題的方法自然也就在學生心中了。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得有趣,教學效果好,何樂而不為呢?
2、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運用
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則學生在學習中必然是自主的,應自主去學習,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盡而去創造。傳統教學思想甚至摒棄合作的學習方式,認為學生相互合作是浪費時間,不會有多少實質性的收獲。其實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教學觀念。合作是有利於問題的提出,每個人思考問題的角度是有差異的,這樣幾個學生在一起合作探討一個問題,就會有幾種不同的提法,非常有利於學生思辨能力的拓展提升。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也會得以錘煉,無形中培養了尊重、友愛等品質。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三個維度中一項要求較高的目標,同時它也是一個隱性顯現的目標,制定時難以做到完全的量化和精準的要求,所用限定詞往往有較大的意義活動空間。因此其本身在達成上就具有一定的先天難度,較難把握。達成效果的檢測也無直接式較明顯的手段、方式。但無可否認的是,語文教育作為人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必須達成。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仍然束縛在應試教育的框架下,語文教學中一篇富有深刻感情內涵的課文被演繹的呆板平滯,繁瑣的邏輯和「拼版式」的段落充斥在課堂教學中,教材情感的挖掘較為膚淺,學生的學習情感更是極少被調動。現階段語文教學成就之所以仍然不甚明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項目標的達成情況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缺乏情感因素的教學是難以激起學生內心體驗的,至於聯系生活,回歸生活等等更是難以實際了。如此一來,語文的人文性特徵就無從顯現,語文教學就難以說是成功的。針對以上分析,筆者認為下述幾點應能為局面的改觀起一點作用:
1、 挖掘教材情感因素,激發學生對教材的情感慾望。
現行小學閱讀教材內容豐富,題材范圍涉及天文、地理、歷史、人物、情感等許多方面。它們都是作者情感上的產物,凝結著作者的思考和探索。但同時,一方面因為小學生生活積淀不夠豐富,理解存在困難;另一方面教材的情感因素也多數隱藏在文章之中,需要挖掘才能賞析,才能引起共鳴。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分析教材,深刻領悟其中蘊含的情感,並力求結合小學生實際對情感作出分類,如道德感因素、理智感因素、美感因素等。教師應針對不同情感採取不同教學方式引領學生進入深度學習,教學內容蘊含情感因素,教師也應該在教學中滲透著自己的情感。
2、 情感產生在一定的情況下,要在教學中達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挖掘教材中蘊有的情感。進行情感教學,就必須還原、再現文章情感產生的具體情境,教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述情境,激活學生想像力,既是培養學生想像力的一種有效方式,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在創造能力,可由教師、學生共同完成情境的創造。但針對小學生形象思維明顯強於抽象思維的特點,過多採取語言描述難免會產生單調感,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影響教學效果。因此也可配合使用音樂法,圖像法等,以具體可感的事物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領會情感。
總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新時期教育目標及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應緊緊抓住三個維度來制定教學目標,並在實際教學中採用切實可行的方法來均衡地予以落實,培養新時期所需要的真正的素質型人才。

❷ 小學語文如何定準教學目標和達成

1.要新課標的教學總目標,同時要看所教年段的學段目標,再就是要看單元目標。2.確定三維目標的達成度必須體現融合,三維目標不能分開,層次清楚。3.確定三維目標的方法、手段、策略與目標相聯系的語言加以描述。4.確定陳述主體是學生。5.教學目標必須具體、明確、可觀察、可檢測。6.必須立足學情,體現學段目標。

❸ 如何確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一直以來,語文都是備受社會關注的一門課程,也是所受非議最多的一門課程。回望過去,肩負著傳承祖國母語教育任務的語文教學,雖歷經多次改革,卻始終難以擺脫高耗低效的困境,甚至落得個「誤盡蒼生是語文」的罵名。沉思現在,面對著轟轟烈烈、方興未艾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語文教學雖或多或少或濃或淡地抹上了新課程的色彩,可依然徘徊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展望未來,我們祈盼語文能成為學生的最愛,每一個生命會因語文而流光溢彩;語文課程開放而有活力,能應和時代的脈動、順應社會的需求、浸潤生活的芬芳……下面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確立的策略簡單地談談。
一、凸顯目標的學科性
閱讀教學目標的確立,應充分反映語文學科的性質、閱讀教學的任務及閱讀教學的特點。語文學科是融工具性和人文性於一體的基礎學科,作為小學語文學科,首先要體現工具性。浙師大 王尚文教授在《語文是什麼》這一報告中呼籲廣大語文教師必須緊緊抓住語言文字這條韁繩。他提出構成語文的核心要素是語言文字,憑借字、詞、句、段、篇,培養聽、說、讀、寫、書(書寫)的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天職。葉聖陶先生在《國文教學的兩個基本觀點》一文中指出:國文教學自有它獨當其任的「任」,那就是閱讀與寫作的訓練。這充分說明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語文學科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特有屬性,這也理所當然地應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標志性、根本性目標。確立閱讀教學目標,我們的著力點應該從閱讀教學承擔的任務上進行概括。吃透課標,深鑽教材,結合單元提示,課後練習以及語文園地,並聯系單元和整冊教材進行整體思考,既考慮通過閱讀教學目標的落實,實現教學目標在三個維度上的達成,又著重考慮在閱讀訓練上使每一課時的教與學活動,都能讓學生得到些什麼。當然,鑒於閱讀教學的特殊地位與作用,在目標的文字表述上應該更加准確,更合乎語言規范,切勿模稜兩可。目標的表述不僅要反映出「語文閱讀課」的特點,而且也要力求反映出「小學」的特點。如人教版四(上)《頤和園》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有個老師這樣設計了其中一項教學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的大致內容」,我本人覺得這一目標的表述語言不夠准確。試問,「怎樣才算是『整體感知』而非『部分感知』」?「感知課文的大致內容」不就意味著「整體感知」?我覺得不如用「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顯得貼切,明了。這樣既體現出語文學習的特點,又符合第二學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
二、體現目標的層次性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學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學科教學的總目標與各層次目標之間,既有統一性,又有相對的特殊性,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充分體現這種層次性。通過閱讀教學各課時教學目標的實現與累積,最終達成語文學科教學的總目標。閱讀教學目標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是學習內容的層次性。在學習內容上,不同學科是有其內在的特殊性的。有道是「數學清清楚楚一條線,語文模模糊糊一大片」,作為「文選型」的語文教材,同一篇課文在不同的版本中安排在不同的年級,它就承載了不同的教學要求。同一知識點的教學或相應能力的培養,在不同年級的課堂教學中,目標要求也是不同的;同一篇課文在不同的課時教學中也有著循序漸進的教學要求,體現著層次性。以人教版三(下)《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為例,這篇課文可分兩課時完成。兩個課時的教學目標的設計就有著鮮明的課時特徵,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如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①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森林、鬱郁蔥蔥、湛藍、甜潤、裸露、各式各樣」等詞語。②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③摘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②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③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二是學生的層次性。學生認知結構、學習水平、動機意志等是有差異的,教學目標應自然而然地體現出這種差異,作為教師則需要制定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教學目標,做到共同性目標和個性化目標的有機結合。而共同性目標是為所有學生預設的,是基本的教學標准,要求全體學生都要達到,個性化目標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而預設的。如一個老師設計的人教版四(上)《觀潮》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①學會本課生字,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②理解「潮來前」的景色特點,積累描寫潮水的句子;學有餘力的學生仿寫片段「雷雨前」。其中的第二項教學目標:「理解『潮來前』的景色特點,積累描寫潮水的句子」是共同性的目標,是要求全班學生都要達到的。而讓學生仿寫片斷「雷雨前」,則是為學有餘力的學生預設的個性化的目標。
三、突出目標與教學的一致性
當閱讀教學目標確定以後,課堂教學就應該環環緊扣教學目標進行落實。由於一些教師獨立設計閱讀教學目標的能力較弱,加上文本蘊涵的多元性,教材知識體系較散,尤其是人教版的閱讀教材是以文化主題來構建單元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的「兩張皮」現象,既有目標定位的盲目性問題,也有教學活動過程的隨意性的問題。因此,制定閱讀教學目標,首先要研究學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已有的「知識、能力」水平,仔細斟酌目標的數量與難易度,防止目標脫離了學生實際;其次要研究學習內容。依據《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確定既適應學生學習又能與教學內容「合拍」的教學目標。然後,圍繞目標處理教材,整合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切不可僅有預設的目標而無具體落實教學目標的相應活動內容。最後,要研究教與學的方式方法。教學的方式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途徑,一定的課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無疑需要採用相應的教學組織形式,以及教學手段的正確選擇與有效運用。當然,課堂教學「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要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要求。」隨著課堂情景的變化,教學目標也要隨時做必要的調整,教學活動內容也要做相應的變換處置,促使課堂教學活動的動態生成,始終保持課堂教學活動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
四、把握目標的發展性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弘揚學生個性,促進每一個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是素質教育追求的目標。課堂教學的關鍵是要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展。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對所教的每一個學生的已有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水平,以及興趣、愛好、特長等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實施目標的過程與採用的方法具有激勵性,能有促使學生獲得自主發展的更為廣闊的空間,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發展。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的理論,教師需要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所謂適合學生的教學,就是在學生原有基礎上提出新的可以預期達到的學習目標的教學,如果不針對學生基礎,教學目標不是太高就是太低,那麼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時,一定要以《語文課程標准》為依據,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以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動作技能與情感態度為基礎,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去設計教學目標,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做到既不增加學生過重負擔,又能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學生不斷獲得新知識,不斷發展新能力,不斷豐富情感,不斷完善人格。確定了具有發展性的閱讀教學目標,再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媒體,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結構,那麼,扎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最終必將實現。
五、增強目標的可操作性
在實現目標的整個教學過程中,目標內容應是可操作的,在目標的達成與否,達成到何種程度上又是可檢測的,這樣的課時目標才是有意義的。首先,目標表述應該是具體明確的,目標指向清晰、主次分明、聯系緊密。如用詞過於抽象概括或中心目標不突出或目標條目過多等等,是不利於操作的。課堂教學時間是個常數,一篇課文或一堂課的教學目標不宜過多,一兩個就可以了。核心的目標完成了,其他目標也會在實現核心目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落實。其次,目標表述的內容是集中精細的,目標要求學生了解什麼、理解什麼、掌握什麼、識記什麼一目瞭然,甚至有必要直截了當點明什麼字、什麼詞、什麼句,怎樣的人、事、物等。如「引導學生認識潮汐的成因及其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等目標行為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而教師怎樣「引導」,怎樣「培養」,用什麼手段,那是不具體的,無可操作的。教學目標的表述越清晰明白,在課堂教學中也越容易把握,教學目標的達成率也就越高。
當然,在設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時候,除可以採用以上這些策略以外,還應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去及時調整與動態生成目標。總之,我認為,當前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制定和研究,我們應投入更多的關注。作為語文教教師只有了解基礎、實用而又具體、明確的小學語文知識、語文能力發展的體系,才能提升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只有使設定的教學目標更合理,更科學,更精細,更適應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才能使作為課堂教學坐標和靈魂的教學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出應有功能,從而為徹底改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長期存在的「高耗低效」現象提供現實的可能。

❹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落實教學目標的方法

一、語文教學目標的制訂要客觀合理

有效完成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宗旨,是「靈魂」。要想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就要在總的教育目標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教師、學生和教學設施的具體情況,制訂好客觀合理的教學目標和具體的教學任務,設計好切實可行的教學環節,確保在教學中能靈活運用、機動實施,在有限的40分鍾內實現最佳效果,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全面的發展。

二、落實語文教學目標的途徑――言語實踐

一篇文章都有其主旨,都是圍繞主旨的一個有機整體,有明確的思路、清晰的線索,不是簡單的字、詞、句、段堆砌,而是有機組合。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缺一不可,不能各自獨立,也不能剝離出來孤立理解,要結合上下文的意思,還要結合具體的語境,綜合分析理解。漢語與英語最大的區別就是非常注重言外之意,一個詞語放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截然不同。言語實踐是一種感悟式的、體驗式的學習方式,細細品味語言形式中的豐富內涵。

三、做好語文教學目標評價

素質教育理論下,首先,必須摒棄唯分數至上的思想,要用新的評價工具、新的評價機制,多方位、多角度評價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其次,要積極提倡形成性評價,不唯結果,要注重過程,讓評價激發師生的活力,成為促進教與學的動力。不搞一刀切,要在過程中多次評價學生,讓多次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第三,要提倡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使評價個性化,評價中注重個體的參與,從而促進「自我」的內省與反思。

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一、教師要有親和力,讓學生爭做學習的主人

在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始,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強烈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明白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讓學生自己制定一個目標。當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他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學生主人意識越強,他的學習參與意識也就越強,越能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去實現確定的目標,變"要我這樣學"為"我要這樣學",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二、教師要放開學生,讓學生勇於實踐

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地放開學生,而不要用考試、作業壓學生,逼得學生在教師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來。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敢於撒手,讓學生自己來學,這樣就會使得課堂活而不亂,活而有序。雖然,有時看起來很亂,但那是在討論問題,而不是打鬧;有時很安靜,那是在聽講,是在做題。課堂上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該活的時候活得起來,該靜的時候控製得住。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種由外在活動到內部吸收的過程。學習中的外化過程,是學生動口的過程,更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經過頭腦的加工,然後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演出來、做出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實踐"。學生通過實踐,藉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觀見之於客觀物質世界,使之在實踐中完成學習過程。

三、教師要運用非智力因素,使學生激活課堂

非智力因素是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徵的總稱。如果說,智力因素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工作系統,那麼非智力因素就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動力系統。在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動力作用對於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智力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內在驅動力放在首位,重點培養學生較高的學習動機,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頑強的學習意志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法,使課堂"活"起來。促進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得學習預期的滿足。還可以運用競爭方法,因為適度的競爭有助於激發學習熱情。競賽可以採取自己和自己競賽的方法,即爭取今天的學習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別人比,只求自己的進步。教師要真誠地愛每一個學生,更不能歧視差生,班級要形成關心理解的親密和諧的關系,讓學生在班集體彼此尊重、共享快樂,從而真正滿足主體的最大需要。一般學生總喜歡笑口常開、和藹可親、幽默善導、寬容賞識的良師,而從心底里拒絕神情嚴肅、心胸狹隘、苛刻責備、諷刺挖苦的教師,所以教師更新理念,改變角色非常重要。教師要創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❺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設定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設定如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設定

一、表述具體,適宜操作
陳述教學目標是為了使教師把握教什麼和怎麼教,學生明確學什麼和怎麼學。如果是公開課,還應該使聽課老師能根據教學目標來評價教學過程。因此,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確立,必須建立在科學的教學理念上,建立在對學生學習需要的科學分析上,建立在對教材的准確把握上,做到明確、具體,可操作、可檢測。
例如:蘇教版語文第十冊《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目標最初設定為: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②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重點段落的寫作方法。③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的內心情感。
從上述教學目標的表述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怎樣朗讀才算是有感情的朗讀?本課時要達到什麼程度?「學習重點段落的寫作方法」到底是學習什麼寫法呢?「我的內心情感」到底又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呢?在目標的敘述上明顯存在含糊不清、籠統不具體的不足。認真思考後,我又重新設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在園子里無憂無慮的快樂和自在。②學習生字新詞,重點識記「帽」的字形,理解「土窩」「溜平」等詞的意思,學會區別「種」「溜」「桿」等多音字的不同讀音。③學習文中第13自然段利用排比、擬人的手法借景抒情的寫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披文入境,感受「我」在園子里充滿樂趣、自由自在的生活與親密無間的祖孫情。②感受蕭紅語言的新鮮自然、率真稚拙之美,產生閱讀蕭紅其他作品的願望。
二、立足學情,兼顧學段
例如:閱讀教學中「聯繫上下文解詞」的教學目標,在第一學段定位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提出的學習目標是「了解」;在第二學段則是「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提出了「理解詞意」「體會關鍵詞句的作用」等要求;到了第三學段則是「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逐步提出了「推想詞意」「體會表達效果」的目標要求,這樣循序漸進、螺旋上升,最終實現「具有獨立閱讀能力」的總目標。因此,我們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既要著眼於學段目標的達成,又要考慮原有目標的基礎,兼顧與下一個學段目標的接軌,提倡「學期備課」「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相結合,對課程目標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對學段目標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有助於我們了解編者的意圖,明確所教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從而確定科學的教學目標。
三、著眼文本,注重取捨
教學目標除了要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各年段的要求,具體、可操作外,還要根據每一篇課文的具體情況來設定。每一篇課文要有所側重,訓練扎實,一課一得,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如《明天,我們畢業》側重於朗讀,在讀中體會同學們對母校、對老師和同學的眷戀之情;《水》側重於品讀文中的幾個場景,感悟缺水之苦與得水之樂,了解反襯的寫法;《早》側重於在品梅花與品魯迅的對比閱讀中,學習借物喻人的方法。有的教材適合讀的訓練,有的教材適合寫的訓練,而有的則適合想像練說。然而每一篇課文由於教師的理解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教法。教無定法,但一定要有章法。
以上是我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一些做法,對於教學目標的制定我們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地研究、反思、歸納、總結,讓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優化課堂教學。

❻ 如何確定小學語文課的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要求循序漸進。學生識字、寫字、詞語這些最基礎的知識需要日積月累,閱讀和寫作更需要一點一點地提高,這就需要教師既要有所教學年段的總目標,還要有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並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落實好教學目標。

一、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

1、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它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

二、教師要制定好每個單元和課時目標

小學語文教材安排非常合理,教材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和不同的內容構建單元,每個學期課本有八個單元。前五個單元都有不同的綜合學習內容,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四個部分。

教師要根據單元的這一設計安排好課堂活動,採用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讓單元目標成為課時目標的指導。課時目標要權衡所教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來制定。單元和單元之間的知識聯系要突出出來,課時之間的承上啟下要做好,教師還要注意知識的適當擴展。

(6)如何判斷小學語文教學目標達成擴展閱讀:

教學目標是關於教學將使學生發生何種變化的明確表述,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

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課程目標;二是課堂教學目標;三是教育成才目標。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❼ 淺議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一)以問導學模式
目前許多教育教學執行過程中,導學式的課堂設計是常態化選擇。而以問導學的教學模式,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板塊中。教師通過設置有階段、有層次的問題,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等能力在回答中得到鍛煉。當然,學生也可參與到問題設置當中去。如一年級上第六單元第13課《靜夜思》設計時,筆者就在導入階段提出一個問題,「小朋友,有沒有離開爸爸媽媽的時候啊?離開後如果想他們,你會怎樣去表達呢?」
孩子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說會告訴爺爺奶奶讓他們回來,有的則說會打個電話告訴爸爸媽媽……於是我繼續問道,如果沒有電話,你又一個人在外,家裡又回不去,咋辦?在孩子們思考時,我就順勢說道:「讓我們來看看唐代大詩人在離家思念親人時,他怎麼辦?」
在講解詩的過程中,我還時常鼓勵孩子有不懂的提出來,並將問題放在課堂上,讓學生共同討論解決。以問導學的模式不僅讓學生們了解到了文章可能存在的內容含義,而且還通過參與提問與回答,走進文本深處,有利於課堂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以趣激學模式
由於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相對處於基礎階段,學生們對語文課文的理解尚處於淺層次。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利用有趣、新穎的教學手段,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在學習中體驗到獲知的滿足。以趣激學模式所指為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些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像成語接龍,填字大賽等認字識字游戲;造句大比拼等片語學習活動;分角色表演文本內容等體驗活動,都可以擴展學生詞彙量,並讓他們在愉悅中獲得思維能力與語言交際能力的鍛煉。像一年級下第六單元《鴨子和白兔請客》學習時,筆者就先讓各學習小組分飾其中角色,進行對話練習。學生們通過角色表演、了解文意,課堂教學目標完成更為容易。
除了以上模式外,像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以歌唱詩模式,課外體驗教學模式,找茬教學模式等都可以成為語文教師的選擇。通過教學模式的靈活運用,使得課堂學習氛圍更為濃厚,課時學習目標得以順利完成。
二、借用科學理性的教學方法
傳統教學講求以授課內容為中心,通過對文本的硬性輸出而達到熟練文本的教育目的。這種教學忽略了教學過程,也讓原本富有趣味性的語文課上成了枯燥的說教課。這讓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大打折扣。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注重不同學生素質下不同教學方法、手段的選擇。
首先要注重語文學習氛圍的營造。教師會心的微笑及音樂手段的採用都會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的主動慾望。要幫助學生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投入學習,要善用抑揚頓挫的語調來豐富課堂學習的互動思維。如在四年級下第五單元第19課《地震中的父與子》 講解時,筆者就首先將汶川地震帶給人類以毀滅性的打擊作為大背景,這既激發了學生對於地震災害的理性認知,又為故事文本的講解與交流提供了理解性資源。尤其是能夠理解兒子還存活,且能在求生通道中讓夥伴先逃生時,父親驚異與欣慰的言行舉止。其次,是要注重激勵機制的運用。要知道小學生好勝心理更為明顯,都急於在某個方面得到教師肯定。因此,在課堂教學不同環節,教師都要做到鼓勵與獎勵並用,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❽ 如何確定語文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是一堂可亟待完成的任務,也可說是一堂課的上課目的。根據三個目標維度系統,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每項的目標中,我們完全可以把這些內容合起來加於制定

❾ 待傳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落實教學目標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在課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理念。為體現這一理念,新的語文「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怎樣來認識三維教學目標,又如何將其落實在教學過程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這里談談我的一些認識。所謂三維目標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為了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為教師要做到:(1)教學目標有新突破,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其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目標科學、全面地體現了語文課程,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的基本出發點。 (2)教師努力營造讓學生愛學、樂學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師能密切聯系學生實際,創設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語文。 (3)精心設計組織教學活動,力圖給學生提供「再創造」的通道。把抽象的語文知識通過生活化的語言,轉化成語文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索、去學習、去領悟。 有效的語文教學,就是經過教學,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獲得進步與發展,使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實行有效教學,落實三維目標,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轉變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發展所謂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兩種學習方式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傳統學習方式強調接受,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不斷銷蝕,窒息了人的思維和智力,消磨了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阻礙了學生的發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被動性的學習態度,把學習轉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使學生學習的學習過程成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發展,關鍵是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輔相成,水乳交融,有機結合。學生採取這樣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獲得有效的情感體驗,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價值觀的形成。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能力,使知識、文化得到積累。如學習《將相和》一課,讓學生自由組合三人小組合作表演課本內容,此時,學生便自由組成了一個整體,他們為表演好課本內容,獻計獻策,互相幫助。這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大家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潛能得到了開發,主體地位得以真正體現,促進了學生的共同發展。 二、轉變教師角色,促進師生交往傳統的教學觀把教學理解成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顯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具有絕對的權威,師生之間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師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的「教學」是假教學。如課堂上,一位學生對某個問題做出了正確解答,老師仍然追問:「他回答的對不對啊?」學生則齊答:「對。」由此可見,只有交往的形式,而無實質性的內容,教師必須轉變教師角色,促進師生之間的真正交往。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創共生的過程,是師生平等參與教學的過程,教師要打破「教師中心」「課堂主角」的舊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中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自主探索。同時教師作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應積極創設自主探究合作的餓空間,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真正交往互動。三、注重課堂評價美國教育家斯蒂芬表示,課堂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目的是為了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不僅僅是對學生的一種測評。他認為,對學生的課堂評價是有效、成功的教學的一部分。可見,課堂評價是一種教育手段,用它來改進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成績。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草船借箭》時,問:「諸葛亮向魯肅『借箭』能不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大多數學生認為:諸葛亮能准確地把握魯肅的真誠,並大膽地向魯肅借船,沒有聰明的才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所以借船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但也有個別學生認為:預見大霧,預知曹操不敢出戰,這確實高明,但借船不算,因為大家都知道魯肅誠實,不打小報告,向他借船這不算什麼神機妙算。學生還因此激烈地爭論起來,一時難分高下,最終把焦點落在了教師的評價上。這位教師沒有將學生引入到事先設定的框框中,而是巧妙地做出這樣的評價:「『借船』能不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同學們各有各的理解,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正常。因此,大家講的都有道理,特別是後面學生的發言能與眾不同,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真了不起!」這位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不僅

❿ 如何評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

一節語文課的性質、目的、任務不同,評估的標準是不同的。如一節聽話說話課的評估標准,與一節作文的評估標准就不一樣。同是聽話說話課,由於要完成的教學內容、任務不同,評估的標准也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可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教學目標是否明確 二、對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確 三、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 四、教學過程是否體現了正確的教學思想 五、教師的基本功、教學藝術如何

閱讀全文

與如何判斷小學語文教學目標達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0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08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88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1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5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9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1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4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78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3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3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9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2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92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3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0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6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