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哪些單細胞生物寄生在其他生物體上

哪些單細胞生物寄生在其他生物體上

發布時間:2022-06-15 02:55:56

㈠ 哪些常見的單細胞生物及與人類的關系生物

單細胞生物分為很多種,微生物,細菌,單細胞的藻類等。
對人類有利的一面:首先在人體當中的細菌可以為人類製造各種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人體內的大腸桿菌幫助人體消化。在人體外的微生物可以幫助分解環境中的有機物,在發酵液,制葯業,釀酒業都有發展。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用品都是單細胞生物的功勞,酒類,醋,味精等
參考資料:雅虎

㈡ 單細胞生物有哪些

1、草履蟲

無脊椎動物,原生動物門,纖毛綱的主要代表動物之一,又稱尾草履蟲。生活在有水草的淡水池沼和水溝中,為最常見的大型原生動物。喜聚集在有機物較多和陽光充足之處,營自由游動生活。

2、酵母菌

真菌門、子囊菌綱、酵母科中的酵母菌屬。圓形、橢圓形或卵形,也有臘腸形,少數種類可形成假菌絲。細胞寬1~5微米,長5~30微米。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甘露聚糖和葡聚糖。

3、變形蟲

無脊椎動物,原生動物門,肉足蟲綱,變形蟲科。體表無堅韌的表膜,僅有1層薄的質膜。膜內為較透明的細胞質,可明顯區分為內質和外質兩部分。內質又可分為不能移動的凝膠質和可隨蟲體的移動而流動的溶膠質。

4、衣藻

綠藻門、團藻目、衣藻科中的衣藻屬。藻體為單細胞,球形、卵形或橢圓形,細胞前端有2條等長的鞭毛,藻體借鞭毛的擺動而游動。細胞質中多具1個大形杯狀葉綠體,在葉綠體內靠細胞前部有1個紅色眼點,有感光作用。

5、眼蟲

鞭毛綱,眼蟲科。體小,長梭形。前端鈍圓,後端尖削,中央有一大的胞核。體外表膜具細的斜紋。體通常因含大量卵圓形的葉綠體而呈綠色。有鞭毛2條,1條自胞口伸出。

㈢ 所以說,你都知道哪些單細胞生物,他們都生活在哪裡

單細胞生物分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真核單細胞生物,比如衣藻,草履蟲等,生活在水中.另外就是原核生物,比如細菌,藍藻等,這些有的就生活在動植物體內,就是寄生,有的生活在水中.

㈣ 下列單細胞生物,能在人體中寄生生活的是()A.衣藻B.瘧原蟲C.酵母菌D.草履

衣藻是單細胞植物,屬於淡水藻類,生活在淡水中.瘧原蟲屬於單細胞動物,能寄生在人體內.酵母菌屬於單細胞真菌,在發酵食品的製作中具有重要意義.草履蟲屬於單細胞動物,生活在水流緩慢、清澈的小溪中.
故選:B

㈤ 單細胞生物生活習性有哪些(比如草履蟲)

生活在水中的單細胞生物(如 草履蟲),可以直接從水中獲取所必需的養料和氧,並把 廢物直接排入水中。這些單細胞生物只能在水環境中生 活,如果水體乾涸,它們就會休眠或者死亡。單細胞生物 -草履蟲組成我們軀體的絕大多數細胞沒有直接與外界環 境接觸,不能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㈥ 單細胞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於什麼

A、單細胞生物包括屬於單細胞動物和單細胞植物及細菌、酵母菌等,單細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A不符合題意.
B、單細胞生物具有需要營養、呼吸;、生長和繁殖、外界刺激作出反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等生物的各種特徵;B符合題意.
C、大多數單細胞生物生活在水域或濕潤的環境中,如衣藻、眼蟲等都生活在水中,有些寄生在其他生物體上,如結核桿菌、肺炎球菌等就是寄生在動物體內.C不符合題意.
D、分解者主要包括細菌和真菌.嚴格的說是腐生細菌和真菌.分解者還包括腐生動物如蚯蚓和蠅的幼蟲. 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㈦ 哪種單細胞能寄生在人體內

細菌均為單細胞生物,而人體是大量菌體的寄居所。而且這些菌有好有壞,例如:腸內有兩岐雙岐桿菌、嗜乳酸桿菌、和保加亞乳桿菌。兩枝岐桿菌等,胃部有雙歧桿菌(嬰兒)、大腸桿菌等

㈧ 寄生在我們身上的單細胞生物有哪些

大多數單細胞生物生活在水域環境中,有些生活在我們身上。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也能存活嗎?它們的結構是怎樣的?
單細胞生物還有:酵母菌、眼蟲、變形蟲……

㈨ 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有哪些

單細胞生物只由單個細胞組成,如: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瘧原蟲,小球藻,大腸桿菌等。
酵母菌
單細胞真菌,因為能發酵糖類,也叫糖真菌。具有圓形、卵圓形、長形、矩形、啞鈴狀等各種形狀。一般長2~3μm,寬1~10μm。營出芽生殖時,大小酵母菌連在一起,而成株狀。在固體培養基上的酵母菌菌落,多數不透明,光滑、濕潤、黏稠,易被挑起。酵母菌也可以在液體培養基中生長。啤酒酵母是常見的酵母菌,多用於研究有關酵母菌形態、結構、繁殖特點和代謝途徑,也是發酵糖類產生乙醇和許多有機酸、酶制劑的材料。
草履蟲
一種身體很小、圓筒形的原生動物。最常見的是尾草履蟲,體長只有80~300微米。因為它身體形狀從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隻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蟲。草履蟲全身由一個細胞組成,身體表麵包著一層膜,膜上密密地長著許多纖毛,靠纖毛的劃動在水裡運動。它身體的一側有一條凹入的小溝,叫「口溝」,相當於草履蟲的「嘴巴」。口溝內的密長的纖毛擺動時,能把水裡的細菌和有機碎屑作為食物擺進口溝,再進入草履蟲體內,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殘渣由一個叫肛門點的小孔排出。草履蟲靠身體的外膜吸收水裡的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常見的草履蟲具有兩個細胞核:大核主要對營養代謝起重要作用,小核主要與生殖作用有關。
變形蟲
單細胞動物,分布很廣。生活在清水池塘或在水流緩慢藻類較多的淺水中。它體表的任何部位都可形成臨時性的細胞質突起,稱為偽足。偽足是變形蟲的臨時運動器,也可以包圍住食物,完成攝食的作用。痢疾內變形蟲是寄生在人腸道里的變形蟲,營寄生生活,能夠溶解腸壁組織引起痢疾。
衣藻
單細胞藻類,生活在淡水中。細胞呈卵形,有細胞壁、細胞質和細胞核;細胞質里有一個杯狀的葉綠體。細胞前部偏在一側的地方有一個紅色的眼點,眼點對光的強弱很敏感。衣藻細胞的前端有兩根鞭毛,能夠擺動,因而衣藻可以在水中自由游動。衣藻的全身都能夠吸收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和無機鹽,並且能夠依靠眼點的感光和鞭毛的擺動,游到光照和其他條件都適宜的地方,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維持自己的生活。
眼蟲
單細胞動物,細胞質內有大量卵圓形葉綠體,其中含有葉綠素,有光時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自己製造有機物。在無光的條件下,眼蟲也可以通過體表吸收溶解於水中的有機物質。身體前端有儲蓄泡,鞭毛從儲蓄泡孔伸出體外。在鞭毛基部有一紅色眼點,緊貼著眼點有一膨大部分,是能接受光線的光感受器,所以眼蟲在運動中有趨光性。
瘧原蟲
單細胞動物,分布極廣,遍及全世界,主要營寄生生活。寄生在人體的瘧原蟲主要有四種: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瘧原蟲能引起瘧疾。在我國以間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最為常見,由瘧蚊(按蚊類)叮咬而傳播,即瘧原蟲由寄生於瘧蚊的消化道而進入人的血液,寄生於人的肝細胞、紅細胞中。瘧原蟲對人的危害很大,它能大量破壞紅細胞,使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嚴重減少而造成貧血,使肝脾腫大,也能傷害腦組織,嚴重地影響人們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㈩ 關於單細胞與多細胞生物

在動物界里除了單細胞動物外,其餘都是多細胞動物。從單細胞到多細胞是生物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一個重要過程,代表了生物進化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階段。一切高等生物雖然都是多細胞的,但發展是不平衡的。動物的發展水平遠遠高於植物,它們進化發展的速度也遠較植物為快。動物的基本特點之一是有對稱的體型。兩側對稱的體型不僅有利於活動,且促使身體分為前後、左右和背腹。在進化過程中,神經感官和取食器官逐漸向前端集中,形成了頭部。對稱體型和頭部的形成是動物體復雜化的關鍵。一切高等動物以至於人都是在這一體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下面是由單細胞動物到多細胞動物的主要過渡類別及特點.
原生動物:單細胞動物在形態結構上雖然有的也較復雜,但它只是一個細胞本身的分化。它們之中雖然也有群體,但是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細胞,一般還是獨立生活,彼此間的聯系並不密切,因此在發展上它們是處於低級的、原始階段。
後生動物Metazoa:絕大多數多細胞動物,這和原生動物的名稱是相對而言的。
中生動物(Mesozoa):認為中生動物介於原生動物和後生動物之間。有學者將原生動物、中生動物、後生動物並列為3個動物亞界。現在一般認為中生動物為動物界中的一門。中生動物是一類小型的內寄主動物。結構簡單,已知約50種,分為菱形蟲綱(Rhormbozoa)和直泳蟲綱(Orthonecta)。
菱形蟲綱(Rhormbozoa):包括雙胚蟲(dicyemida)和異胚蟲(heterocyemida)兩類。菱形蟲綱的動物寄生在頭足類軟體動物的腎內,體長約0.5mm~10m。蟲體由20—40個細胞組成,細胞數目在每個種內是恆定的。這些細胞基本上排列成雙層,但又不同於高等動物的胚層。外層是單層具纖毛的體細胞,包圍著中央的一個或幾個延長的軸細胞。體細胞具營養的功能,軸細胞具繁殖功能。同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生活史較為復雜。
直泳蟲綱(Orthonecta):寄生在多種海生無脊椎動物體內(如扇形動物、紐形動物、環節動物、雙殼貝類及棘皮動物)。成蟲多數雌雄異體,外層亦為單層具纖毛的體細胞,體細胞中央圍繞著許多生殖細胞(卵或精子)。少數種類成蟲雌雄同體,其精細胞在卵細胞的前方,沒有軸細胞。性成熟後雄性個體釋放精子到海水中,精子進入雌性個體內與卵受精,並在雌體內發育成具纖毛的幼蟲(一層纖毛細胞包圍幾個生殖細胞)。幼蟲離開母體又感染新奇主。當幼蟲侵入寄主組織,其外層具纖毛的細胞消失,生殖細胞多分裂形成多核的變形體(plasmodium)。變形體由無性的碎裂方法產生很多變形體,然後由它們發育成雌、雄個體。
近十餘年來對中生動物的系統發育、亞顯微結構、生理、生殖、發育、生態以及生化分類等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目前對中生動物的系統發育關系仍存在著爭議。有些學者認為它是退化的扁形動物,甚至認為可以作為一綱列入扁形動物門。還有一些學者認為中生動物是原始的種類,是由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進化來的,或認為是早期後生動物的一個分支。近年來經生化分析表明,中生動物細胞核DNA中鳥嘌呤和胞嘧啶的含量(23%)與原生動物纖毛蟲類的含量相近,而低於其它多細胞動物者,包括扁形動物者(35%~50%)。因此認為中生動物和原生動物的纖毛蟲類的親級關系較近,更可能是真正原始的多細胞動物。至於中生動物和後生動物是否各自獨立地來於原生動物的祖先,或中生動物確是原始的或退化的扁蟲?還不很清楚。由於中生動物有著長期的寄生歷史,是動物界中極為特殊的類群,其分類地位尚難確定。
多細胞動物起源的證據
(一)古生物學方面
古代動、植物的遺體或遺跡,經過千百萬年地殼的變遷或造山運動等,被埋在地層中形成了化石。已經發現在最古老的地層中化石種類世是最簡單的。在太古代的地層中有大量有孔蟲殼化石,而在晚近的地層中動物的化石種類也較復雜,並且能看出生物由低等向高等發展的順序。說明最初出現單細胞動物,後來才發展出多細胞動物。
(二)形態學方面
從現有動物來看,有單細胞動物、多細胞動物,並形成了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的序列。在原生動物鞭毛綱中有些群體鞭毛蟲,如團藻,其形態與多細胞動物很相似,可推測這類動物是從單細胞動物過渡到多細胞動物的中間類型,即由單細胞動物發展成群體以後又進一步發展成多細胞動物。
(三)胚胎學方面
在胚胎發育中多細胞動物是由受精卵開始,經過卵裂、囊胚、原腸胚等一系列過程,逐漸發育成成體。多細胞動物的早期胚胎發育基本上是相似的。根據生物發生津,個體發育簡短地重演了系統發展的過程,可以說明多細胞動物起源於單細胞動物,並且說明多細胞動物發展的早期所經歷的過程是相似的。

三、多細胞動物起源的學說
(一) 群體學說(colonial theory) 認為後生動物來源於群體鞭毛蟲,是當代動物學中最廣泛接受的學說。這一學說是由赫克爾(Haeckel,1874)首次提出,後來又由梅契尼柯夫(1887)修正,海曼(Hyman,1940)又給以復興。
1.赫克爾的原腸蟲學說 認為多細胞動物最早的祖先是由類似團藻的球形群體,一面內陷形成多細胞動物的祖先。這樣的祖先,因為和原腸胚很相似,有兩胚層和原口,所以赫克爾稱之為原腸蟲(gastraea)。
2.梅契尼柯夫的吞噬蟲學說(實球蟲或無腔胚蟲學說) 梅契尼柯夫觀察了很多低等多細胞動物的胚胎發育,他發現一些較低等的種類,其原腸胚的形成主要不是由內陷的方法,而是由內移的方法形成的。同時他也觀察了某些低等多細胞動物,發現它們主要是靠吞噬作用進行細胞內消化,很少為細胞外消化。由此推想最初出現的多細胞動物是進行細胞內消化,細胞外消化是後來才發展的。海契尼柯夫提出了吞噬蟲學說,他認為多細胞動物的祖先是由一層細胞構成的單細胞動物的群體,後來個別細胞攝取食物後進入群體之內形成內胚層,結果就形成為二胚層的動物,起初為實心的,後來才逐漸地形成消化腔,所以梅契尼柯夫便把這種假想的多細胞動物的祖先叫做吞噬蟲(phagocitella)。
這兩種學說雖然在胚胎學上都有根據,但在最低等的多細胞動物中,多數是像梅契尼柯夫所說的由內移方法形成原腸胚,而赫先爾所說的內陷方法很可能是以後才出現的。所以梅氏的學說容易被學者所接受。同時梅氏的說法看來更符合機能與結構統一的原則。不能想像先有一個現成的消化腔。而後才有進行消化的機能。可能是由於在發展過程中有了消化機能,同時逐漸發展出消化腔的。
從現有的原生動物看,其中鞭毛類動物形成群體的能力較強,如果原始的單細胞動物群體進一步分化,群體細胞嚴密分工協作,形成統一整體,這就發展成了多細胞動物。但是單細胞動物群體多種多樣,有樹枝狀、扁平和球形的,前二者其個體在群體中的連接一般較疏鬆。根據多細胞動物早期胚胎發育的形狀看,球形群體(類似團藻形狀)與之一致,因此,群體學說認為由球形群體鞭毛蟲發展成為多細胞動物符合於生物發生律。此外,從具鞭毛的精子普遍存在於後生動物,具鞭毛的體細胞在低等的後生動物間也常存在,特別是在海綿和腔腸動物,這些也可作為支持鞭毛蟲是後生動物的祖先的證據。梅契尼柯夫所說的吞噬蟲,很像腔面動物的浮浪幼蟲,它被稱為浮浪幼蟲樣的祖先(planuloid ancestor)。低等後生動物是從這樣一種自由游泳浮浪幼蟲樣的祖先發展的。根據這種學說,腔腸動物為原始輻射對稱,可以推斷它直接來源於浮浪幼蟲樣的祖先。扁蟲兩側對稱是後來發生的。
3.Barnes(1987)認為,團藻樣動物雖被作為鞭毛蟲群體祖先的原型,但是這些具有似植物細胞的自養有機體不可能是後生動物的祖先,超微結構的證據表明,領鞭毛蟲(choanflagellates)原生動物更可能是後生動物的祖先。領鞭毛蟲有些是單體的,有些是群體的。
4.Otto Butshli(1883)扁囊胚蟲(Plakula)學說,認為原始的後生動物是兩側對稱的有兩胚層的扁的動物,稱此動物為扁囊胚蟲。根據Butshli的看法,扁囊胚蟲通過腹面細胞層的蠕動、爬行、攝食,最後該動物背腹細胞層分開成為中空的,這樣逐漸地腹面的營養細胞內陷形成消化腔。同時產生了內外胚層,形成了兩胚層動物。這里所提的扁囊胚蟲與現存的扁盤動物絲盤蟲(trichoplax)是相似的。有些學者認為絲盤蟲是扁囊胚蟲現存種類的證據。
(二)合胞體學說(syncytial theory)
這一學說主要是由 Hadzi(1953)和 Harsan(1977)提出的,認為多細胞動物來源於多核纖毛蟲的原始類群。後生動物的祖先開始是合胞體結構,即多核的細胞,後來每個核獲得一部分細胞質和細胞膜形成了多細胞結構。由於有些纖毛蟲傾向於兩側對稱,所以合胞體學說主張後生動物的祖先是兩側對稱的,並由其發展為無腸類扁蟲,認為無腸類扁蟲是現在生存的最原始的後生動物。對該學說,持反對意見者較多,因為任何動物類群的胚胎發育都未出現過多核體分化成多細胞的現象,實際上無腸類合胞體是在典型的胚胎細胞分裂之後出現的次生現象。最主要的反對意見是不同意將無腸類扁蟲視為最原始的後生動物。體型的進化是從輻射對稱到兩側對稱,如果認為無腸類扁蟲兩側對稱是原始的,那麼腔項動物的輻射對稱倒成為次生的,這顯然與已揭明的進化過程是相違背的。
(三)共生學說(Symbiosis theory)
認為不同種的原生生物共生在一起,發屬成為多細胞動物。這一學說存在一系列的遺傳學問題,因為不同遺傳基礎的單細胞生物如何聚在一起形成能繁殖的多細胞動物,這在遺傳學上是難以解釋的。

閱讀全文

與哪些單細胞生物寄生在其他生物體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6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4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5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9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1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11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1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9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0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8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8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31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4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3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