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化學中,活化單位-反應底物是什麼意思
請問您指的活化單位是什麼?
反應底物是指在酶促反應中被酶催化的反應物,所以酶促反應也叫底物反應
酶促反應:生物體內大部分化學反應絕大多數都為酶促反應
2. 高中生物知識點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名詞:1、微量元素:生物體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鐵)、Mn(門)、B(碰)、Zn(醒)、Cu(銅)、Mo(母) ,巧記:鐵門碰醒銅母(驢)。2、大量元素:生物體必需的,含量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 (探)、 0(洋)、H(親)、N(丹)、S(留)、P(人people)、Ca(蓋)、Mg(美)K(家) 巧記:洋人探親,丹留人蓋美家。3、統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這說明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4、差異性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細胞內的含量與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顯不同,說明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著差異性。
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
名詞:1、原生質:指細胞內有生命的物質,包括細胞質、細胞核和細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細胞壁,其主要成分為核酸和蛋白質。如:一個植物細胞就不是一團原生質。2、結合水: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相結合,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動,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參與生化反應,運送營養物質和新陳代謝的廢物。8、無機鹽:多數以離子狀態存在,細胞中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鐵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維持酸鹼平衡,調節滲透壓。9、糖類有單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單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動、植物細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後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蔗糖、麥芽糖,動物細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後能生成許多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澱粉和纖維素(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動物細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10、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11、脂類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生物體內主要儲存能量的物質,維持體溫恆定。)b、類脂(構成細胞膜、線立體膜、葉綠體膜等膜結構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具有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的作用。)12、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13、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鍵(-NH-CO-)。14、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15、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有幾個氨基酸叫幾肽。16、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17、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決定20種氨基酸的密碼子有61種。氨基酸在結構上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種類不同。18、核酸:最初是從細胞核中提取出來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遺傳信息的載體,核酸是一切生物體(包括病毒)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的作用。19、脫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類,主要存在於細胞核內,是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此外,在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有少量DNA。20、核糖核酸:另一類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簡稱RNA。
公式:1、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目—肽鏈數。2、基因(或DNA)的鹼基:信使RNA的鹼基:氨基酸個數=6:3:1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名詞:1、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中能夠觀察到的細胞結構。2、亞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細胞內各種微細結構。3、原核細胞:細胞較小,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組成核的物質集中在核區,沒有染色體,DNA 不與蛋白質結合,無核膜、無核仁;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4、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種細胞器。5、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綠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於原核生物。6、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黴菌、食用菌、衣藻、變形蟲、草里履蟲、瘧原蟲等。7、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細胞要選擇吸收的離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過,而其它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質、核酸、蔗糖)則不能通過。8、膜蛋白:指細胞內各種膜結構中蛋白質成分。9、載體蛋白:膜結構中與物質運輸有關的一種跨膜蛋白質,細胞膜中的載體蛋白在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中都有特異性。10、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11、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液態的部分是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12、細胞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13、細胞壁:植物細胞的外面有細胞壁,主要化學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其作用是支持和保護。其性質是全透的。
細胞增殖
名詞:1、染色質:在細胞核中分布著一些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在細胞分裂間期,這些物質成為細長的絲,交織成網狀,這些絲狀物質就是染色質。2、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期,細胞核內長絲狀的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就形成了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見的染色體。3、姐妹染色單體:染色體在細胞有絲分裂(包括減數分裂)的間期進行自我復制,形成由一個著絲點連接著的兩條完全相同的染色單體。(若著絲點分裂,則就各自成為一條染色體了)。每條姐妹染色單體含1個DNA,每個DNA一般含有2條脫氧核苷酸鏈。4、有絲分裂: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的體細胞,以有絲分裂的方式增加數目。有絲分裂是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親代細胞的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5、細胞周期: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這是一個細胞周期。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後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間期。分裂期:在分裂間期結束之後,就進入分裂期。分裂間期的時間比分裂期長。6、紡錘體:是在有絲分裂中期細胞質中出現的結構,它和染色體的運動有密切關系。7、赤道板: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的著絲粒准確地排列在紡錘體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8、無絲分裂: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的變化。例如,蛙的紅細胞。
細胞的分化
名詞:1、細胞的分化: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相同細胞(細胞分化的起點)的後代,在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的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2、細胞全能性:一個細胞能夠生長發育成整個生物的特性。3、細胞的癌變:在生物體的發育中,有些細胞受到各種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細胞分化,變成了不受機體控制的、能夠連續不斷的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4、細胞的衰老是細胞生理和生化發生復雜變化的過程,最終反應在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
新陳代謝與酶
名詞:1、酶:是活細胞(來源)所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類有機物。大多數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合成酶的場所主要是核糖體,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2、酶促反應:酶所催化的反應。3、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應物叫做底物。
生物的呼吸作用
名詞: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體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並且釋放出能量的過程。2、有氧呼吸:指細胞在有氧的參與下,把糖類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大量能量的過程。3、無氧呼吸:一般是指細胞在無氧的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機物分解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4、發酵:微生物的無氧呼吸。
神經調節
名詞:1、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的規律性反應。反射是神經系統的基本活動方式。2、非條件反射:動物通過遺傳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3、、條件反射:動物在後天的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後天性反射。4、反射弧: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通常由5個基本部分組成,即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5、神經元:即神經細胞,包括細胞和突起兩部分。突起一般包括一條長而分枝少的軸突和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枝的樹突。6、神經纖維:軸突或長的樹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7、 興奮:動物和人的某些組織或細胞感受刺激後,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動狀態或弱活動態變為強活動態。8、突觸:把一個神經元和另一個神經元接觸的部位,突觸的結構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膜和突觸後膜。9、突觸小體:軸突末梢經多次分支,每個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狀或球狀小體。10、大腦皮層:大腦由兩個大腦半球組成。大腦半球的表層是由神經元的細胞體構成的灰質,叫大腦皮層。11、言語區:人類的語言功能與大腦皮層的某些區域有關,這些區域叫做言語區。12、運動性失語症(say):當皮層中央前回底部之前 (S區)受到損傷時,病人能夠看懂文字和聽懂別人的談話.但卻不會講話.也就是不能用詞語表達自己的思想,(能看,能聽,不會說) 13、感覺性失語症(hear):當皮層顳上回後部(H區)受到損傷時,病人會講話會書寫,也能看懂文字,但卻聽不懂別人的談話.(能看、能寫、不會聽)
減數分裂和有性殖細胞的形成
名詞:1、減數分裂:是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是細胞連續分裂兩次,而染色體在整個分裂過程中只復制一次的細胞分裂方式。減數分裂的結果是,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來的減少了一半(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末期)。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而一個精原細胞通過減數分裂則可以形成四個精子。2、精原細胞:精巢中的原始生殖細胞。3、同源染色體: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叫做~;判斷同源染色體的依據為:①大小(長度)相同 ②形狀(著絲點的位置)相同③來源(顏色)不同。4、非同源染色體:不能配對的染色體之間互稱為非同源染色體。5、聯會:發生在生殖細胞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做~。6、四分體:每一對同源染色體就含有四個染色單體,這叫做~。1個四分體有1對同源染色體、有2條染色體、4個染色單體、4分子DNA。7、受精作用:精子與卵細胞結合成為合子的過程,叫做~。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名詞:1、T2噬菌體:這是一種寄生在大腸桿菌里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存在於頭部內的DNA所構成。它侵染細菌時可以產生一大批與親代噬菌體一樣的子代噬菌體。2、細胞核遺傳:染色體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載體,且染色體在細胞核內,受細胞核內遺傳物質控制的遺傳現象。3、細胞質遺傳: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是遺傳物質的載體,且在細胞質內,受細胞質內遺傳物質控制的遺傳現象。
DNA的結構和復制
名詞:1、DNA的鹼基互補配對原則:A與T配對,G與C配對。2、DNA復制:是指以親代DNA分子為模板來合成子代DNA的過程。DNA的復制實質上是遺傳信息的復制。3、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兩條多脫氧核苷酸鏈配對的鹼基從氫鍵處斷裂,於是部分雙螺旋鏈解旋為二條平行雙鏈,解開的兩條單鏈叫母鏈(模板鏈)。4、DNA的半保留復制:在子代雙鏈中,有一條是親代原有的鏈,另一條則是新合成的。5、人類基因組是指人體DNA分子所攜帶的全部遺傳信息。人類基因組計劃就是分析測定人類基因組的核苷酸序列。
基因的表達
名詞: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體上呈間斷的直線排列,每個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個脫氧核苷酸。2、遺傳信息:基因的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就代表~。3、轉錄:是在細胞核內進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4、翻譯:是在細胞質中進行的,它是指以信使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5、密碼子(遺傳密碼):信使R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鹼基,叫做~。6、轉運RNA(tRNA):它的一端是攜帶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三個鹼基,都只能專一地與mRNA上的特定的三個鹼基配對。7、起始密碼子:兩個密碼子AUG和GUG除了分別決定甲硫氨酸和擷氨酸外,還是翻譯的起始信號。8、終止密碼子:三個密碼子UAA、UAG、UGA,它們並不決定任何氨基酸,但在蛋自質合成過程中,卻是肽鏈增長的終止信號。9、中心法則: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RNA,再從RNA傳遞給蛋白質的轉錄和翻譯過程,以及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DNA的復制過程。後發現,RNA同樣可以反過來決定DNA,為逆轉錄。
遺傳的基本規律
一、基因的分離規律
名詞:1、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叫做~。(此概念有三個要點:同種生物——豌豆,同一性狀——莖的高度,不同表現類型——高莖和矮莖)2、顯性性狀:在遺傳學上,把雜種F1中顯現出來的那個親本性狀叫做~。3、隱性性狀:在遺傳學上,把雜種F1中未顯現出來的那個親本性狀叫做~。4、性狀分離:在雜種後代中同時顯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如高莖和矮莖)的現象,叫做~。5、顯性基因: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大寫字母表示,豌豆高莖基因用D表示。6、隱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小寫字母表示,豌豆矮莖基因用d表示。7、等位基因:在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著相對性狀的基因,叫做~。(一對同源染色體同一位置上,控制著相對性狀的基因,如高莖和矮莖。顯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於D和d有顯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莖。等位基因分離:D與d一對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最終產生兩種雄配子。D∶d=1∶1;兩種雌配子D∶d=1∶1。)8、非等位基因:存在於非同源染色體上或同源染色體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狀的不同基因。9、表現型:是指生物個體所表現出來的性狀。10、基因型:是指與表現型有關系的基因組成。11、純合體: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而成的個體。可穩定遺傳。12、雜合體: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而成的個體。不能穩定遺傳,後代會發生性狀分離。13、測交:讓雜種子一代與隱性類型雜交,用來測定F1的基因型。測交是檢驗生物體是純合體還是雜合體的有效方法。14、基因的分離規律:在進行減數分裂的時候,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著配子遺傳給後代,這就是~。15、攜帶者:在遺傳學上,含有一個隱性致病基因的雜合體。16、隱性遺傳病:由於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隱性基因,所以又叫隱性遺傳病。17、顯性遺傳病:由於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顯性基因,所以叫顯性遺傳病。
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名詞:1、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在F1產生配子時,在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現為自由組合,這一規律就叫~。
語句:1、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試驗:① P:黃色圓粒X綠色皺粒→F1 :黃色圓粒→F2:9黃圓:3綠圓:3黃皺:1綠皺 。②解釋:1)每一對性狀的遺傳都符合分離規律。2)不同對的性狀之間自由組合。3)黃和綠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圓和皺由另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兩親本基因型為YYRR、yyrr,它們產生的配子分別是YR和yr,F1的基因型為YyRr。F1(YyRr)形成配子的種類和比例: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之間自由組合。四種配子YR、Yr、Yr、yr的數量相同。4)黃色圓粒豌豆和綠色皺粒豌豆雜交試驗分析圖示解: F1:YyRr→黃圓(1YYRR、2YYRr、2YyRR、4YyRr):3綠圓(1yyRR、2yyRr):黃皺(1Yyrr、2Yyrr):1綠皺(yyrr)。5)黃圓和綠皺為親本類型,綠圓和黃皺為重組類型。3、對自由組合現象解釋的驗證:F1(YyRr)X隱性(yyrr)→(1YR、1Yr、1yR、1yr)X yr→F2: 1 YyRr:1Yyrr :1yyRr :1 yyrr。4、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在實踐中的應用:1)基因重組使後代出現了新的基因型而產生變異,是生物變異的一個重要來源;通過基因間的重新組合,產生人們需要的具有兩個或多個親本優良性狀的新品種。5、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 1)正確地選擇了實驗材料。2)在分析生物性狀時,採用了先從一對相對性狀入手再循序漸進的方法(由單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3)在實驗中注意對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狀進行記載和分析,並運用了統計學的方法處理實驗結果。4)科學設計了試驗程序。 6、基因的分離規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的比較:①相對性狀數:基因的分離規律是1對,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是2對或多對;②等位基因數:基因的分離規律是1對,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是2對或多對;③等位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基因的分離規律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位於不同對的同源染色體上;④細胞學基礎:基因的分離規律是在減I分裂後期同源染色體分離,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是在減I分裂後期同源染色體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⑤實 質:基因的分離規律是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是在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現為自由組合。
第三節、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名詞:1、基因突變:是指基因結構的改變,包括DNA鹼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改變。2、基因重組:是指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3、自然突變:有些突變是自然發生的,這叫~。4、誘發突變(人工誘變):有些突變是在人為條件下產生的,這叫~。是指利用物理的、化學的因素來處理生物,使它發生基因突變。5、不遺傳的變異:環境因素引起的變異,遺傳物質沒有改變,不能進一步遺傳給後代。6、可遺傳的變異:遺傳物質所引起的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染色體變異
名詞:1、染色體變異:光學顯微鏡下可見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或者染色體數目變異。2、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指細胞內一個或幾個染色體發生片段的缺失(染色體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體增加了某一片段)、顛倒(染色體的某一片段顛倒了180o)或易位(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等改變。3、染色體數目的變異:指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增添或缺失的改變。4、染色體組 : 一般的,生殖細胞中形態、大小不相同的一組染色體,就叫做一個染色體組。細胞內形態相同的染色體有幾條就說明有幾個染色體組。5、二倍體:凡是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就叫~。如.人果,蠅,玉米.絕大部分的動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體.6、多倍體:凡是體細胞中含有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就叫~。如:馬鈴薯含四個染色體組叫四倍體,普通小麥含六個染色體組叫六倍體(普通小麥體細胞6n,42條染色體,一個染色體組3n,21條染色體。),7、一倍體:凡是體細胞中含有一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就叫~。8、單倍體:是指體細胞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9、花葯離體培養法:具有不同優點的品種雜交,取F1的花葯用組織培養的方法進行離體培養,形成單倍體植株,用秋水仙素使單倍體染色體加倍,選取符合要求的個體作種。
人類遺傳病與優生
名詞:1、遺傳病是指因遺傳物質不正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三類。2、單基因遺傳病: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屬於單基因遺傳病。3、多基因遺傳病:由多對等位基因控制。常表現出家族性聚集現象,且比較容易受環境影響。4、染色體異常遺傳病:例如遺傳病是由染色體異常引起的。5、優生學:運用遺傳學原理改善人類的遺傳素質。讓每個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6、直系血親」指由父母子女關系形成的親屬。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孫子女等。7、「旁系血親」指由兄弟姐妹關系形成的親屬。8、「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包括有共同父母的親兄弟姐妹、有共同祖父母的堂兄弟姐妹、有共同外祖父母的表兄弟姐妹。
名詞:1、過度繁殖:任何一種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強,在不太長的時間內能產生大量的後代表現為過度繁殖。2、自然選擇:達爾文把這種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作自然選擇。3、種群: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的一群個體,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個體間彼此交配,通過繁殖將自己的基因傳遞給後代。4、基因庫:種群全部個體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這個種群的基因庫,其中每個個體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庫的一部分。5、基因頻率:某種基因在整個種群中出現的比例。6、物種: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狀態下能互相交配,並產生出可育後代的一群生物個體。7、隔離:指同一物種不同種群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象。包括:a、地理隔離:由於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礙,使彼此間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如: 東北虎和華南虎)b、生殖隔離:種群間的個體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後不能產生可育的後代。
生態系統的概念和類型
名詞:1、生態系統:就是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在各種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而相互作用的一個自然系統。
生態系統的結構
名詞:1、分解者:主要是指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能把動植物的屍體、排泄物和殘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境中,在重新被綠色植物利用來製造有機物。2、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於事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叫做~。3、食物網: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的復雜營養關系,叫做~。
3. 生物 底物是什麼
通常說的底物就是在生化反應中的反應物,也就是如果你寫化學方程式的話,寫在左邊的東西,然而一個物質被叫做底物是有如下條件的:
首先,它通常來說應該是有機物,通常是大分子。比如在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質的過程中,食物中的蛋白質是底物,但是參與這一過程的水就不能叫底物了。
其次,它所參加的反應應該是有酶的催化。因此往往我們都說某某酶的底物是某某物質,說的就是這個。
當然,這兩點也不能完全概括。比如光合作用的時候,首先有水的光解,這一過程中,水就是底物,不知你明白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