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進化論還可以叫做什麼

生物進化論還可以叫做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15 01:56:08

① 生物進化論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生物進化論,簡稱進化論,是生物學最基本的理論之一。進化(Evolution),是指生物在變異、遺傳與自然選擇作用下的演變發展,物種淘汰和物種產生過程。地球上原來無生命,大約在30多億年前,在一定的條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後,生物不斷的進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著170多萬個物種。生物進化論最早是由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提出的,在其名著《物種起源》有詳細的論述。
在生物進化研究中,要闡明兩個主要問題:一是進化歷程,二是進化機制。

至20世紀60年代中葉,主要是由古生物學家、胚胎學家和系統學家研究第一個問題,群體遺傳學家研究第二個問題。在研究生物進化歷程時,一般把物種作為進化單位,從化石、胚胎發育以及形態和生理性狀比較中,以確定生物進化系統發育樹。

在研究生物進化機制方面,本文重點介紹分子進化研究中的主要發現及其對原有進化論的影響。為了弄清分子進化論產生的背景,先簡要介紹與它有關的幾種進化學說。

1 歷史回顧

1.1 達爾文學說

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和生物進化論的奠基者達爾文,在其巨著《物種起源》中提出了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學說。該學說的要點是群體中的個體具有性狀差異,這些個體對其所處的環境具有不同的適應性;由於空間和食物有限,個體間存在生存競爭,結果,具有有利性狀的個體得以生存並通過繁殖傳遞給後代,具有不利性狀的個體會逐漸被淘汰(達爾文把自然界這種留優汰劣的過程稱為自然選擇);由於自然選擇的長期作用,分布在不同地區的同一物種就可能出現性狀分歧和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由於當時對群體變異的來源不清楚,人們對該學說褒貶不一。有人認為該學說揭示了自然選擇在物種形成中的創造性作用;有人則認為自然選擇作用於物種內的連續變異不足以導致新物種的形成,新物種的形成只能依靠物種內的非連續變異。

1.2 突變學說

人們對達爾文學說的爭論,促使荷蘭遺傳學家德·弗里斯(de Vries)提出了物種形成的突變學說(1903)。該學說受到當時的許多生物學家的歡迎,因為它是在對美洲物種夜報春花(Oenothera lamarchiana)試驗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似有過硬的試驗證據。首先,他在該物種的自然群體中觀察到幾種變型。然後,在多代繁育試驗中發現,該物種總能連續產生少數變型;這些變型或能真實遺傳,或能分離成該物種和自然群體中原觀察到的那幾種變型。由於某些變型與原物種差別很大,故定為新物種,而新物種的形成很易用單突變解釋。但後來證明,德·弗里斯所用的材料實為一永久雜種,他所發現的所謂新物種只不過是這一永久雜種的分離產物。

在德·弗里斯突變論的啟發下,摩爾根根據他試驗得到的許多突變體實受孟德爾基因控制,從而認為:在進化中,突變的作用大於自然選擇的作用——前者創造變異,後者只保留現存的有利變異;少數有利變異會在群體中逐漸占優勢,而進化是群體中更為有利的基因替換原有基因的過程。因此,摩爾根這一進化學說往往叫突變學說,但最好叫突變-自然選擇學說,因它沒有否定自然選擇在進化上的作用。

1.3 綜合進化學說

在本世紀20~30年代,英國學者費希爾(R. A. Fisher)、霍爾登(j. B. S. Haldance)和美國學者賴特(S.Wright),綜合了選擇論和基因論的成就,運用群體遺傳學的理論和方法,對突變、選擇和遺傳溧變引起群體等位基因頻率的變化,在數學上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後得出:選擇對群體等位基因頻率的影響,要比突變有效得多。這一理論成果很快為許多實驗遺傳學家所接受。

綜合進化學說的主要論點有:突變是隨機的,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但由於對等位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很小,在進化中作用很小;自然群體存在的遺傳變異足以對不同環境的自然選擇作出反應,自然選擇是影響生物進化的主要因素,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由於自然選擇,處在不同環境下的有利基因分別被固定,最終可使不同環境下的生物出現生殖隔離而形成新物種。由於綜合進化學說的基本觀點仍是自然選擇,所以又叫新達爾文學說。

2 分子進化學說

分子進化一般涉及兩方面內容:一是重建物種或基因的進化歷程,即重建分子系統發育樹;二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如 DNA和蛋白質)的進化機制。

2.1 試驗結果

利用不同的分子技術(如序列分析、電泳分析和DNA雜交),對蛋白質和核酸分析的主要發現有:

2.1.1 對於特定的蛋白質或基因,只要功能不變,每年每位點的進化速率((用氨基酸或核苷酸替換率表示)為一常數。分析的基本思路是,測定特定蛋白質(或核酸)不同物種自趨異以來的氨基酸差異數d;根據古生物學等可知道不同物種開始趨異的時間t。研究發現,d和t存在顯著的直線回歸關系,進而可求得特定蛋白或基因的進化速率。進化速率依蛋白質或基因的類型而定,如纖維蛋白肽、血紅蛋%B

② 什麼叫進化論

進化論:通常指生物界的進化理論,亦稱「演化論」,舊稱「天演論」。進化論一詞最初為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1744年一1829年)提出;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奠定了進化論的科學基礎。達爾文認為生物進化的主導力量是自然選擇。現代生物科學的發展,對生命起源、物種分化和形成等進化的理論研究有了進一步發展,認為生物最初從非生物進化而來,現代生存的各種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在進化過程中,通過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生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種類由少到多。恩格斯給予達爾文進化論以很高的評價,認為這一理論是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展之一

③ 生物進化論是什麼

生物進化論,簡稱進化論,是生物學最基本的理論之一。進化(Evolution),是指生物在變異、遺傳與自然選擇作用下的演變發展,物種淘汰和物種產生過程。地球上原來無生命,大約在30多億年前,在一定的條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後,生物不斷的進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著170多萬個物種。生物進化論最早是由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提出的,其在著《物種起源》時有詳細的論述。進化論有三大經典證據:比較解剖學、古生物學和胚胎發育重演律。

④ 什麼是生物進化論

進化論是用來解釋生物在世代與世代之間具有變異現象的一套理論,從古希臘時期起就曾經出現一些零星的思想,而當今進化學絕大部分以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的進化論為主軸,在著《物種起源》時有詳細的論述,已為當代生物學的核心思想之一。其進化論有三大經典證據:比較解剖學、古生物學和胚胎發育重演律。進化論是指關於生物由無生命到有生命,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演變過程的學說。隨著進化論的發展,產生了現代綜合進化論,而當今演化學絕大部分以查爾斯·達爾文的演化論為主軸,已為當代生物學的核心思想之一。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一書中系統地闡述了他的進化學說。達爾文自己把《物種起源》稱為「一部長篇爭辯」,它論證了兩個問題: 第一,物種是可變的,生物是進化的。 當時絕大部分讀了《物種起源》的生物學家都很快地接受了這個事實,進化論從此取代神創論,成為生物學研究的基石。即使是在當時,有關生物是否進化的辯論,也主要是在生物學家和基督教傳道士之間,而不是在生物學界內部進行的。 第二,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動力。 生物都有繁殖過剩的傾向,而生存空間和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須「為生存而斗爭」。 在同一種群中的個體存在著變異,那些具有能適應環境的有利變異的個體將存活下來,並繁殖後代,不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就被淘汰。如果自然條件的變化是有方向的,則在歷史過程中,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微小的變異就得到積累而成為顯著的變異。由此可能導致亞種和新種的形成。

⑤ 生物進化論有哪些方面

生物進化論,簡稱進化論,是生物學最基本的理論之一。進化(Evolution),是指生物在變異、遺傳與自然選擇作用下的演變發展,物種淘汰和物種產生過程。地球上原來無生命,大約在30多億年前,在一定的條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後,生物不斷的進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著170多萬個物種。生物進化論最早是由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提出的,在其名著《物種起源》有詳細的論述。進化論有三大經典證據:比較解剖學、古生物學和胚胎發育重演律。
達爾文(1809~1882)是英國傑出的生物學家,進化論的主要奠基人。達爾文學說是一個龐大的科學體系,但學說的中心是選擇,特別是自然選擇。而自然選擇又是在人工選擇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1)人工選擇學說。他認為,現在的許多家養動物和載培植物,都起源於野生類群。它們在人們有計劃的選擇下,使有益於人類的變異逐漸積累和增強,實際上是個優勝劣汰的過程。這一學說有三個要素:一是有變異存在;二是這種變異能夠遺傳;三是人類對變異可以選擇。三者缺一不可。

(2)自然選擇學說。首先,達爾文認為生物普遍存在著變異。一切生物都有變異特性,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生物。變異可分為一定變異和不一定變異兩種。所謂一定變異是指同一祖先的後代,在相同的條件下可能產生相似的變異。如氣候的寒暑與毛皮的厚薄,食物的豐匱與個體的大小。所謂不定變異是指來自相同或相似親體的不同個體,在相同或相似條件下所產生的不同變異。如同一白色母羊所生羊羔中,可能有白、黑或其他顏色。同時,達爾文認為生物普遍具有高度的繁殖率與自下而上競爭能力。生物有著繁殖過剩的傾向,但由於食物與空間的限制及其它因素的影響,每種生物只有少數個體能夠發育與繁殖。達爾文還認為:生物在生存競爭中,對生存有利的變異個體被保留下來,而對生存不利的變異個體則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或適者生存。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在自然選擇過程中,只有適者才能生存,但適應對生存也只有相對的意義,一旦生活環境改變,原來的適應就可能變為不適應。最後,達爾文認為:通過自然選擇形成新物種。

近半個世紀以來,由於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和群體遺傳學的興起,結合生物學其他分支學科的新成就,對生物進行化問題,提出了新的見解的見解,即現代達爾文學說,或稱綜合性進貨機理學說。該學說認為生物化是在群體中實現的,其主要論點為:①突變(達爾文所說的不定變異,即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為生物進貨提供了原材料。②基因頻率與遺傳平衡。其因頻率就是該基因在一個種群中的數量。一個種群在一定條件下,後代與親代的基因頻率可保持不變,這種基因各代保持穩定的狀態為遺傳平衡。生物的進化是以種群為單位而實現的。③自然選擇與基因頻率的演變。種群的演變,標志著基因頻率的改變。引起基因頻率的改變主要由於突變和種群間的基因遷移,而這些因素必須在自然選擇的主導作用下才能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④適合度與選擇壓力。適合度是指生物生存和生殖並將基因傳給後代的能力。所謂選擇壓力是指自然選擇作用於某一種群效果的衡量標准。⑤隔離。新物種形成有三個階段:突變→選擇→隔離,由於地理隔離,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形態、習性甚至結構進一步分化,就產生生殖隔離,進而形成新種。
我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當物理科學的本科生和生物學的研究生時,我相信所讀課本中每一句話。我知道課本中會有錯字和與事實相違的小錯,我對它們超越證據的哲學觀也有懷疑,但我以為我受的教育大致上是真確的。

可是,當我即將完成細胞及發育生物學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博士學位的時候,我發現我所有的課本中,有關生物進化的部分,都有明顯誤導學生之處:就如脊椎動物胚胎非常相似的圖畫,顯示所謂從同一祖先而來的證據。但是身為一位發育生物學家,我知道這些圖是假的。它們不但扭曲了聲稱所代表的胚胎,還故意遺漏了最早期的胚胎,因為它們其實很不一樣。

我對胚胎圖的評價在1997年得到了證實。英國胚胎學家李察森 (Michael Richardson) 與合作者在《解剖與胚胎學》期刊 (Anatomy and Embryology)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比較了課本中的圖畫和真實的胚胎。後來美國前衛的期刊《科學》(Science) 引用了他的話:「看來這成了生物學上最著名的假冒 (fakes)。」

可惜大多數人並不知道真相,甚至1997年以後出版的生物課本仍然沿用這些假圖。從此以後,我發現很多其它的課本也歪曲進化論的證據。起初我感到難以置信。這么多課本怎麼可能長久包涵著這么多假證據?然後我又發現其它的生物學家早已知道大多數的錯謬,並且曾發表文章批判。但是他們的批判都被棄置不理。

這種現象的持續,顯然不是簡單的錯失。它至少說明,達爾文主義鼓勵歪曲真理。到底有多少是無意的錯失,多少是蓄意的,則須拭目以待了。但後果卻很明顯:學生和群眾在進化論的證據上都被有計畫的灌輸了錯誤的信息 (misinformation)。

這本書就是要拿出證據來。為了一一證實,我引用了數百位科學家在受同行審查的文章中的話,這些人大部分都相信達爾文進化論。我引用他們的話,不是要給人一個印象,以為他們反對進化論 (他們多數都不會) ,而是因為他們是這些證據的專家。

科學離不開證據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小冊子說得好,「原則上,當新的證據出現的時候,所有的科學知識都要改變。」無論那理論被接受有多長的歷史,或現在有多少科學家仍然相信它。如果有相反的證據建立起來,那理論必須重新估價,甚至被拋棄。否則,那不是科學,而是神話。

一個普通百姓,若讓他檢視證據,也該能夠了解,並且判斷很多科學的是非。國家科學院的小冊子,一開頭就用傑弗遜 (Thomas Jefferson) 的呼籲:「讓知識滲透民眾。沒有其它更穩固的基礎可以維護自由和快樂。」小冊繼續說:「傑弗遜預見越來越明顯的事:國家的命運是建立在人民是否能明了,並使用他們周圍世界所提供的信息。」

我存著一個堅決的信念寫這本書:一般的科學理論,特別是進化論,都可以讓任何有智能的人來評價,只要他能審閱證據。但在查看進化論的證據之前,我們必須清楚甚麼是進化論。

進化論是甚麼?

生物進化論說:所有生物都是從古遠的同一祖先 (common ancestor) 的後代,經遺傳和變化而來。它宣稱,你我都是『像猿』(ape-like) 的祖先的後裔,而它們卻是更簡單的動物的後代。

這是生物學家認為「進化論」主要的意義。根據國家科學院的小冊,「生物進化論解釋,所有的活物都有同一的祖先。假以時日,進化的改變產生新的物種。達爾文稱這現象為『後代漸變』 (descent with modification),直到今日這還是進化論的一個好定義。」

對達爾文來說,除了最早的第一個生物,後代漸變是所有生物的來源。他在《物種起源》(Origin of species)中說,「我認為,所有的活物並非分別創造的,而是少數(古遠時代的)活物代代相傳的後裔。」達爾文解釋,現在的生物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是因為它們被自然選擇 (natural selection),或適者生存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改變了。「我堅信,自然選擇是最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改變生物的方法。」

當達爾文理論的支持者響應批判時,他們有時宣稱:「進化」的意思只不過是隨時間而改變而已。但,這分明是遁詞。沒有一個正常人會反對改變是現實的一部分,而且我們不需要達爾文來說服我們。如果進化論只此而已,那根本沒有任何爭議。沒有任何人相信進化論只是隨時間改變那麼簡單。

稍微溫和一點,避重就輕的遁詞承認說,有後代漸變這回事。當然有,因為在同一個種內,所有的生物都是從後代漸變而來。我們在自己的家族中可見,養殖動植物的人在他們的工作上可見。這都不是重點所在。

沒有人懷疑正常生物繁殖時會產生變異。問題是,後代漸變是否能產生新的種——更重要的,產生所有的生物種。正如隨時間而改變,後代漸變在物種的層面毫無問題。但達爾文的進化論包涵更廣。特別是,它宣稱後代漸變可以解釋所有一切生物的來源和多樣性。

唯一能決定這樣的宣稱是否真確的方法是與實驗和觀察對證。達爾文的進化論,像其它所有的科學理論一樣,必須不斷的與證據對證。如果它與證據不符,它必須接受重估或被拋棄,否則它不再是科學,而成了神話。

支持進化論的證據

若請大多數的人——包括大多數的生物學家——列舉支持達爾文進化論的證據時,都會提出同一系列的例證,因為他們都是從同樣的幾本課本中學來的。最常見的例子有:

·在一個實驗的玻璃器皿中,注入模仿地球早期的大氣,再加上電花,就產生了活細胞所需要的化學成分;

·生命的進化樹,從大量不斷增加的化石紀錄和分子生物學的證據整合的圖畫;

·在蝙蝠的翅膀、海豚的鰭足 (flipper)、馬的腳,和人的手裡面,骨骼的結構非常相似,顯示它們都是由同一祖先進化而來;

·早期動物胚胎的圖像,包括兩棲類、爬蟲、鳥類和人類都很相似,表示它們都是像魚一樣動物的後裔;

·始祖鳥,一隻嘴裡有牙和翅膀里有爪子的化石鳥,它是古代爬蟲和現代鳥之間的遺失環;

·在樹幹上的胡椒蛾,顯示保護色和捕食它的鳥組成進化論最著名的自然選擇的例證;

·加拉巴戈斯 (Galapagos) 群島上達爾文的地雀,在不同的海島上經自然選擇從一種鳥產生了十三個不同的種,各有不同的喙形。達爾文受此啟發而創立進化論;

·多了一對翅膀的果蠅,顯示突變可以提供進化所需的原材料;

·馬的化石形成一棵樹分枝一樣的圖畫,推翻了過去的老觀念以為進化是有方向性的;還有

·從猿一樣的動物進化到人的圖畫,表示我們只是動物而已,我們的存在只不過是一個毫無目的的自然過程的副產品。

這些例子經常用來作為支持達爾文理論的證據,大部分被稱為進化論的「聖像」(Icons)。但事實上,它們各自在不同的方面都歪曲了真相。

⑥ 什麼叫「生物進化論」

生物進化論,簡稱進化論[1],是生物學最基本的理論之一。進化(Evolution),是指生物在變異、遺傳與自然選擇作用下的演變發展,物種淘汰和物種產生過程。地球上原來無生命,大約在30多億年前,在一定的條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後,生物不斷的進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著170多萬個物種。生物進化論最早是由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提出的,在其名著《物種起源》有詳細的論述。進化論有三大經典證據:比較解剖學、古生物學和胚胎發育重演律。

⑦ 《生物進化論》

Ⅰ 什麼是生物進化論

生物進化論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是關於生物界歷史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

進化 (evolution) 這個概念指的是事物的演化或發展。它的含義極其廣泛,包括天體的消長、生物的演變、社會的發展等等。狹義地說,指生物的進化。

生物進化是指生物種群多樣性和適應性的變化,或一個群體在長期內遺傳組成上的變化。正如斯特賓斯(G.L.Stebbins, 1974)所說:「生物進化乃是生物群體的遺傳組成部分的或全部的不可逆的一系列轉變,這種轉變基本上是基於生物與其環境相互作用的改變」。生物進化的范圍很廣,包括某一物種(如馬和象)、某一類群(如鳥類和哺乳類)直至整個生物界的歷史發展。

生物是進化的。地球上原來並不存在生命 (life)。大約34億年前才出現了生命。原始的生命並不具有細胞結構,後來才出現了少數單細胞的原始類型。這類生物在適當的條件下不斷地分化、發展。一些進化到植物;另一些進化到動物直至人類。經過人們長期不斷的努力,發現並作了記錄的生物種類現在已有200多萬種。其中植物約40多萬種,動物約150多萬種,微生物約20多萬種。據格蘭特(Grant)的估計,植物界(kingdom plantae)種的具體數量如下:

但是,上述這個數字與實際存在的種類相比,還相差很遠。據漢德勒(P.Handler)等人的估計現在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約有500萬到1000萬種。而它們與曾在地球上生存後又絕滅的生物相比,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遠不到1%)。生物的進化不僅表現在生物種類和數量的增加,也表現在生物的構造趨於復雜和不斷完善。

任何生物體都與其生活環境相聯系。許多綠草叢中的昆蟲是綠色的,沙漠中的動物是沙黃色的,北極的動物是白色的,這就是適應(adaptation);綠色植物的葉能營光合作用,脊椎動物眼的構造使它能很好地了解周圍的情況,這就是適應;某些溫泉的藻類可忍耐80℃的高溫,沙漠中的節節木(Arthrophytum hyloxylon)根系長達4—5米,江南山區岩壁上生長的卷柏在乾旱時卷縮成一團,久旱遇雨則葉片張開欣欣向榮,故有「九死還魂草」之稱。這些也都是奇妙的適應現象。生物的進化必然與環境相適應,否則就會被淘汰。為什麼有的生物能適應環境而生存、發展,有的則不能適應而被自然界所淘汰?這就是生物進化論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

進化論的提出者是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J.B.Lamarck),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O.R.Darwin)為之奠定了科學的基礎。現代生物科學的成就,使生物進化理論發展到了新的水平。生物進化論認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物質是由非生命物質轉化來的,現代生存的各種生物有著共同的祖先。在進化過程中,生物的種類由少到多;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圖引-1)。

與進化論相對立的觀點是物種不變論。在西方,這種觀點與「神創論」(creationism) 相結合,長期阻礙進化論的發展。他們認為,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包括人類在內,都由神所創造,上帝當初創造多少物種 (species),地球上現在就有多少物種,既不增加,也不減少。顯然,這類觀點不是從自然界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而是從某些人的主觀想像、從剝削階級的偏見出發,根據一知半解的知識和自然界的一些表面現象編造出來的唯心主義說教。但是,這種觀點也不是短期內可以消除的,達爾文學說,從它一誕生直至近現代一直受到一些人的攻擊和非難(圖引-2)。1972年,美國加里福尼亞教育部竟明文規定,中學生物學課本除了進化論外,必須還有神創論的內容,而且兩者的頁數要各佔一半。當局認為,神創論是科學,講授神創論便於與進化論相互補充。同時,在田納西州,進化論被禁止講授;在南加羅來納州,官方教科書上竟然不準提「進化」的術語和「達爾文」的名字。可見進化論與神創論的斗爭是長期存在的。當然,隨著科學和社會的進步,進化論的思想必然不斷深入人心。

那麼,生物進化論的研究對象是什麼呢?大體可歸納下列幾個方面:

1、地球上生命自然界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過程,其中包括生命的起源,物種分化和形成以及人類起源等過程。

2、生物進化的機制和理論,其中包括遺傳變異(inheritable variation)、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 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進化的方向、速度和分子基礎等;還有如生命起源(the origins of life)、細胞起源、人類起源與進化以及物種形成中的某些理論問題。

3、生物進化與其外界環境的關系。

4、生物進化論研究的歷史,包括主要學派及其論點。

閱讀全文

與生物進化論還可以叫做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6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4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5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9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1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11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1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9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0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8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8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31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4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3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