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常規食醋釀造用微生物有哪些

常規食醋釀造用微生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1-18 21:07:11

⑴ 參與食醋釀造生產的微生物有哪些 其發酵機理是什麼

能發酵的微生物有哪些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我們需要的產品,古已有之。3000年前,兩河流域就有了用大麥經微生物發酵生產的含酒精飲料,類似於現在的啤酒。我國也在2000多年前,利用微生物生產了酒類、醬油、醋等產品。此後,酸菜、腐乳、酸奶等也出現了。到了近現代,隨著對微生物認知程度的提高,微生物發酵為我們提供了的產品。在飲料中,有啤酒、白酒、黃酒、葡萄酒、果酒等。在食品中,有酸菜、腐乳、酸奶、醬油、醋、味精等。在化工中,有氨基酸、有機酸、澱粉酶、蛋白酶、木聚糖酶、脂肪酶、乙醇、乙醛、乙酸、丙醇、丙酮、丁醇、甲烷(就是沼氣)、核苷酸……等等。微生物在醫葯方面的應用屬於現代生物技術。最早是青黴素,此後,各種抗生素層出不窮,多數是用放線菌生產的。還有維生素C、維生素E等。現在,利用單克隆抗體生產的干擾素產品也已應用於臨床。用於基因重組技術,將其它生物的基因導入微生物體內,已生產出了很多原來產量低、提取不易的葯物,如紫杉醇等。總之,微生物的工業化應用技術是當今發展最快、前景最好的產業之一。

⑵ 釀造醋需要的是哪種微生物

醋酸菌。

⑶ 參與醬油釀造的微生物有哪些

參與醬油釀造的微生物由酵母菌,一般有七個數23個種。其中有的對醬油風味和香氣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他們多屬於魯氏酵母。

⑷ 舉例食醋釀造過程中的微生物

食醋的釀造過程主要有三個步驟:一是原料中澱粉、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的分解。二是酒精發酵。三是醋酸發酵。這三個步驟中使用了不同的微生物。
第一個步驟中的微生物是黴菌,大多是麴黴,如米麴黴、黑麴黴,也有用黃麴黴的。這類微生物能夠產生澱粉酶、糖化酶,使澱粉液化、糖化而分解。同時,產生的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質。
酒精發酵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把糖類轉化為酒精。
醋酸發酵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醋酸發酵的主要菌種。醋酸菌具有氧化酒精生成醋酸的能力,醋酸在發酵醅料中積累,淋出來的液體就是食醋了。
黴菌、酵母菌、醋酸菌就是食醋釀造過程中的主要微生物。
當然,食醋釀造中的微生物不止這些,如還有丁酸菌等,它們產生的有機酸與酵母菌產生的乙醇結合生成酯類物質,賦予食醋特殊的香氣。

⑸ 目前可以應用到食品當中微生物有哪些

微生物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

1.1 食醋
食醋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製造出來的一種酸性調味品。它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在人們飲食生活中不可缺少。在我國的中醫葯學中醋也有一定的用途。全國各地生產的食醋品種較多。著名的山西陳醋、鎮江香醋、四川麩醋、東北白醋、江浙玫瑰米醋、福建紅曲醋等是食醋的代表品種。食醋按加工方法可分為合成醋、釀造醋、再制醋三大類。其中產量最大且與我們關系最為密切的是釀造醋,它是用糧食等澱粉質為原料,經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發酵、醋酸發酵等階段釀制而成。其主要成分除醋酸(3%~5%)外,還含有各種氨基酸、有機酸、糖類、維生素、醇和酯等營養成分及風味成分,具有獨特的色、香、味。它不僅是調味佳品,長期食用對身體健康也十分有益。
1.1.1 生產原料
目前釀醋生產用的主要原料有:薯類 如甘薯、馬鈴薯等;糧谷類 如玉米、大米等;糧食加工下腳料 如碎米、麩皮、谷糠等;果蔬類 如黑醋栗、葡萄、胡蘿卜等;野生植物 如橡子、菊芋等;其他 如酸果酒、酸啤酒、糖蜜等。
生產食醋除了上述主要原料外,還需要疏鬆材料如谷殼、玉米芯等,使發酵料通透性好,好氧微生物能良好生長。

1.2 發酵乳製品
發酵乳製品是指良好的原料乳經過殺菌作用接種特定的微生物進行發酵作用,產生具有特殊風味的食品,稱為發酵乳製品。它們通常具有良好的風味、較高的營養價值、還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並深受消費者的普遍歡迎。常用發酵乳製品有酸奶、乳酪、酸奶油、馬奶酒等。
發酵乳製品主要包括酸奶和乳酪兩大類,生產菌種主要是乳酸菌。乳酸菌的種類較多,常用的有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保加利亞乳桿菌(L. bulgaricus)、嗜酸乳桿菌(L. acidophilus)、植物乳桿菌(L. plantarum)、乳酸乳桿菌(L. Lacti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等。
近年來,隨著對雙歧乳酸桿菌在營養保健方面作用的認識,人們便將其引入酸奶製造,使傳統的單株發酵,變為雙株或三株共生發酵。由於雙歧桿菌的引入,使酸奶在原有的助消化、促進腸胃功能作用基礎上,又具備了防癌、抗癌的保健作用。雙歧桿菌因其菌體尖端呈分枝狀(如Y型或V型)而得名。雙歧桿菌是無芽孢革蘭氏陽性細菌,專性厭氧、不抗酸、不運動、過氧化氫酶反應為陰性,最適生長溫度為37~41℃。初始生長最適pH6.5~7.0,能分解糖。雙歧桿菌能利用葡萄糖發酵產生醋酸和乳酸(2:3),不產生CO2。目前已知的雙歧桿菌共有24種,其中9種存在於人體腸道內,它們是兩歧雙歧桿菌(B. bifim)、長雙歧桿菌(B. longum)、短雙歧桿菌(B. brevvis)、嬰兒雙歧桿菌(B. angulatum)、鏈狀雙歧桿菌(B. adolescentis)、假鏈狀雙歧桿菌(B. pseudocatenulatum)和牙雙歧桿菌(B. dentmum)等。應用於發酵乳製品生產的僅為前面5種。
雙歧桿菌與人體,除了如在酸奶中起到和其它乳酸菌一樣的對乳營養成分的「預消化」作用,使鮮乳中的乳糖、蛋白質水解成為更易為人體吸收利用的小分子以外,主要產生雙歧桿菌素。其對腸道中的致病菌如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等具有明顯的殺滅效果。乳中的雙歧桿菌還能分解積存於腸胃中的致癌物N-亞硝基胺,防止腸道癌變,並能通過誘導作用產生細胞干擾素和促細胞分裂劑,活化NK細胞,促進免疫球蛋白的產生、活化巨嗜細胞的功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增強人體對癌症的抵抗和免疫能力。
目前,發酵乳製品的品種很多,如酸奶、飲料、乾酪、乳酪等。現僅簡要介紹一下雙歧桿菌酸奶的生產工藝。
雙歧桿菌酸奶的生產有兩種不同的工藝。一種是兩歧雙歧桿菌與嗜熱鏈球菌、保加利亞乳桿菌等共同發酵的生產工藝,稱共同發酵法。另一種是將兩歧雙歧桿菌與兼性厭氧的酵母菌同時在脫脂牛乳中混合培養,利用酵母在生長過程中的呼吸作用,以生物法耗氧,創造一個適合於雙歧桿菌生長繁殖、產酸代謝的厭氧環境,稱為共生發酵法。
1.3 氨基酸發酵
1.3.1 概述
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成分,其中有8種氨基酸是人體不能合成但又必需的氨基酸,稱為必需氨基酸,人體只有通過食物來獲得。另外在食品工業中,氨基酸可作為調味料,如谷氨酸鈉、肌苷酸鈉、鳥苷酸鈉可作為鮮味劑,色氨酸和甘氨酸可作為甜味劑,在食品中添加某些氨基酸可提高其營養價值等等。因此氨基酸的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表7~1列出部分氨基酸生產所用的菌株。
自從60年代以來,微生物直接用糖類發酵生產谷氨酸獲得成功並投入工業化生產。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味精生產大國。味精以成為調味品的重要成員之一,氨基酸的研究和生產得到了迅速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對傳統的工藝不斷地進行改革,但如何保持傳統工藝生產的特有風味,從而使新工藝生產出的產品更具魅力,是今後研究的課題。
1.5 黃原膠
1.5.1 概況
黃原膠(Xamthan Gum)別名漢生膠,又稱黃單胞多糖,是國際上70年代發展起來的新型發酵產品。它是由甘蘭黑腐病黃單胞細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原料,經通風發酵、分離提純後得到的一種微生物高分子酸性胞外雜多糖。其作為新型優良的天然食品添加劑用途越來越廣泛。
國際上,黃原膠開發及應用最早的是美國。美國農業部北方地區Peoria實驗室於60年代初首先用微生物發酵法獲得黃原膠。1964年,美國Merck公司Keco分部在世界上首先實現了黃原膠的工業化生產。1979年世界黃原膠總產量為2000t,1990年達4000t以上。在美國,黃原膠年產值約為5億美元,僅次於抗生素和溶劑的年產值,在發酵產品中居第3位。
我國對黃原膠的研究起步較晚,進行開發研究的單位,如南開大學、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山東食品發酵研究所等,均已通過中試鑒定。目前全國有煙台、金湖、五連等數家黃原膠生產廠,年產在200t左右,主要用作食品添加劑。我國生產黃原膠的澱粉用量一般在5%左右,發酵周期為72~96h,產膠能力30~40g/L,與國外比較,生產水平較低。隨著黃原膠生產和應用范圍的進一步發展,目前北京、四川、鄭州、蘇州、山東等地都有黃原膠生產新廠建成,預示著我國的黃原膠生產將呈現一個新的局面。
2 食品製造中的酵母及其應用
酵母菌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幾千年來勞動人民利用酵母菌製作出許多營養豐富、味美的食品和飲料。目前,酵母菌在食品工業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利用酵母菌生產的食品種類很多,下面僅介紹幾種主要產品。
2.1 麵包
麵包是產小麥國家的主食,幾乎世界各國都有生產。它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以酵母菌、糖、油脂和雞蛋為輔料生產的發酵食品,其營養豐富,組織蓬鬆,易於消化吸收,食用方便,深受消費者喜愛。
酵母是生產麵包必不可少的生物松軟劑。麵包酵母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屬真菌類,學名為啤酒酵母。麵包酵母有圓形、橢圓形等多種形態。以橢圓形的用於生產較好。酵母為兼性厭氧性微生物,在有氧及無氧條件下都可以進行發酵。
2.2 釀酒
我國是一個酒類生產大國,也是一個酒文化文明古國,在應用酵母菌釀酒的領域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許多獨特的釀酒工藝在世界上獨領風騷,深受世界各國贊譽,同時也為我國經濟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釀酒具有悠久的歷史,產品種類繁多如:黃酒、白酒、啤酒、果酒等品種。而且形成了各種類型的名酒,如紹興黃酒、貴州茅台酒、青島啤酒等。酒的品種不同,釀酒所用的酵母以及釀造工藝也不同,而且同一類型的酒各地也有自己獨特的工藝。
2.2.1 啤酒
啤酒是以優質大麥芽為主要原料,大米、酒花等為輔料,經過制麥、糖化、啤酒酵母發酵等工序釀制而成的一種含有C02、低酒精濃度和多種營養成分的飲料酒。它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酒種之一。
3.1 生產用黴菌菌種
澱粉的糖化、蛋白質的水解均是通過黴菌產生的澱粉酶和蛋白質水解酶進行的。通常情況是先進行黴菌培養制曲。澱粉、蛋白質原料經過蒸煮糊化加入種曲,在一定溫度下培養,曲中由黴菌產生的各種酶起作用,將澱粉、蛋白質分解成糖、氨基酸等水解產物。
在生產中利用黴菌作為糖化菌種很多。根霉屬中常用的有日本根霉(Rhizopus japonicus AS3. 849)、米根霉(Rhizopus oryzae)、華根霉(Rhizopus chinensis〉等;麴黴屬中常用的有黑麴黴(Aspergillus niger)、宇佐美麴黴(Asp. usamii)、米麴黴(Asp. oryzae)和泡盛麴黴(Asp. awamori)等;毛霉屬中常用的有魯氏毛霉(Mucor rouxii),還有紅曲屬(Monascus)中的一些種也是較好的糖化劑,如紫紅麴黴(Monascus. Purpurens)、安氏紅麴黴(Monascus. anka)、銹色紅麴黴(Monascus. rubiginosusr)、變紅麴黴(Monascus. serorubescons AS3.976)等。
3.2 醬類
醬類包括大豆醬、蠶豆醬、面醬、豆瓣醬、豆豉及其加工製品,都是由一些糧食和油料作物為主要原料,利用以米麴黴為主的微生物經發酵釀制的。醬類發酵製品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吸收,即可作小菜,又是調味品,具有特有的色、香、味,價格便宜,是一種受歡迎的大眾化調味品。
用於醬類生產的黴菌主要是米麴黴(Asp.oryzae),生產上常用的有滬釀3.042,黃麴黴Cr-1菌株(不產生毒素),黑麴黴(Asp. Nigerf-27)等。所用的麴黴具有較強的蛋白酶、澱粉酶及纖維素酶的活力,它們把原料中的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澱粉變為糖類,在其他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生成醇、酸、酯等,形成醬類特有的風味。
3.3 醬油
醬油是人們常用的一種食品調味料,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用蛋白質原料(如豆餅、豆柏等)和澱粉質原料(如麩皮、麵粉、小麥等),利用麴黴及其他微生物的共同發酵作用釀制而成的。
醬油生產中常用的黴菌有米麴黴、黃麴黴和黑麴黴等,應用於醬油生產的麴黴菌株應符合如下條件:不產黃麴黴毒素;蛋白酶、澱粉酶活力高,有谷氨醯胺酶活力;生長快速、培養條件粗放、抗雜菌能力強;不產生異味,制曲釀造的醬製品風味好。
1923年美國科學家研究成功了以廢糖蜜為原料的淺盤法檸檬酸發酵,並設廠生產。1951年美國Miles公司首先採用深層發酵大規模生產檸檬酸。我國1968年用薯干為原料採用深層發酵法生產檸檬酸成功,許多微生物都能產生蘋果酸,
食品製造中的主要微生物酶制劑及其應用
酶是一種生物催化劑,催化效率高、反應條件溫和和專一性強等特點,已經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生物界中已發現有多種生物酶,在生產中廣泛應用的僅有澱粉酶、蛋白酶、果膠酶、脂肪酶、纖維素酶、葡萄糖異構酶、葡萄糖氧化酶等十幾種。利用微生物生產生物酶制劑要比從植物瓜果、種子、動物組織中獲得更容易。因為動、植物來源有限,且受季節、氣候和地域的限制,而微生物不僅不受這些因素的影響,而且種類繁多、生長速度快、加工提純容易、加工成本相對比較低,充分顯示了微生物生產酶制劑的優越性。現在除少數幾種酶仍從動、植物中提取外,絕大部分是用微生物來生產的。
4.1 主要酶制劑、用途及產酶微生物
酶制劑可以由細菌、酵母菌、黴菌、放線菌等微生物生產。
.3.1 酶制劑在食品保鮮方面的應用
隨著人們對食品的要求不斷提高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一種嶄新的食品保鮮技術—酶法保鮮技術正在崛起。酶法保鮮技術是利用生物酶的高效的催化作用,防止或消除外界因素對食品的不良影響,從而保持食品原有的優良品質和特性的技術。由於酶具有專一性強、催化效率高、作用條件溫和等特點,可廣泛地應用於各種食品的保鮮,有效地防止外界因素,特別是氧化和微生物對食品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是一種氧化還原酶,它可催化葡萄糖和氧反應,生成葡萄糖酸和雙氧水。將葡萄糖氧化酶與食品一起置於密封容器中,在有葡萄糖存在的條件下,該酶可有效地降低或消除密封容器中的氧氣,從而有效地防止食品成分的氧化作用,起到食品保鮮作用。
酶制劑在澱粉類食品生產中的應用
澱粉類食品是指含大量澱粉或以澱粉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一類食品。澱粉可以通過水解作用生成糊精、低聚糖、麥芽糊精和葡萄糖等產物。這些產物又可進一步轉化為其他產物。在這些產物的生產中,已廣泛應用各種酶。
在澱粉類食品的加工中,多種酶被廣泛地應用,其中主要的有a-澱粉酶、β-澱粉酶、糖化酶、支鏈澱粉酶、葡萄糖異構酶等。現在國內外葡萄糖的生產絕大多數是採用澱粉酶水解的方法。酶法生產葡萄糖是以澱粉為原料,先經a-澱粉酶液化成糊精,再利用糖化酶生成葡萄糖。果葡糖漿是有葡萄糖異構酶催化葡萄糖異構化生成果糖,而得到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糖漿。

⑹ 釀酒微生物主要有哪些組成

釀酒微生物種類很多,大體上可分為酒化菌(酵母菌)、糖化菌(絲狀菌)和細菌3大類。
酒化菌
釀酒工業中常用的有①啤酒酵母:分為上面酵母和下面酵母,雖然發酵能力和性能各異,但都適用於以澱粉為原料的糖化液,是生產啤酒、白酒、威士忌的優良菌種;②啤酒酵母的變種:挪威生物學家G.H.A.漢森從葡萄果皮中分離出來的。在麥汁中培養細胞呈卵圓形,有時少數呈臘腸形;能耐較高的酸度,耐乙醇的能力可達10%以上,能耐較低的二氧化碳;屬於下面酵母,適用於葡萄酒發酵;③裂殖酵母:其特點是以分裂方法繁殖,細胞呈圓筒形、長方形或圓形;可發酵各種糖類;不同化硝酸鹽,在乙醇中不生長;④生香酵母:以葡萄糖或酒精為碳源,在發酵過程中能產生香味。

糖化菌
可將澱粉質原料轉化成葡萄糖的菌類。糖化力強,繁殖速度快,熱穩定性良好,耐酸,耐酒精,不產或少產可降低甲醇生成量的果膠酶。在釀酒工業中常用的有麴黴、根霉、擬內孢霉、紅麴黴和毛霉等。

細菌
其代謝產物對白酒、黃酒和葡萄酒的香型和風味具有特殊作用。在發酵釀酒過程中,適當引入細菌還能克服白酒後味不足的缺點。在釀酒工業中常用的細菌有乳酸桿菌、醋酸菌、丁酸菌等。

⑺ 為什麼說食醋生產是多種微生物參與的結

食醋是原料中的澱粉類物質轉化為醋酸,這個過程需要多種微生物共同作用。
首先是黴菌產生的澱粉酶分解澱粉,把澱粉轉化為糖;然後由酵母菌把糖類轉化為乙醇;最後,再由醋酸桿菌(一種細菌)把乙醇轉化為乙酸,乙酸也叫醋酸。至此,食醋的釀造才算完成。
所以說,食醋的生產是多種微生物共同參與的結果。

⑻ 微生物在食醋釀造中的作用

參與發酵澱粉、糖類、乙醇等生產醋的微生物。中國的食醋釀造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周禮天宮、《荀子正名》、《隋書酷吏傳》都有關於食醋的記載。傳統的食醋品種有:大麴醋、小曲醋、酒醋和糟醋等。
釀醋工藝多種多樣。如果使用澱粉質原料,一般要經過澱粉糖化、酒精發酵、 醋酸發酵3道工序。參與這3道工序的微生物主要有麴黴、酵母和醋桿菌。
麴黴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其所產生的酶水解澱粉或蛋白質。在生產中常用的有甘薯麴黴、宇佐美麴黴、黑麴黴和米麴黴等。
酵母菌的主要作用是以其所產生的酒化酶把糖類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在生產上常用的有啤酒酵母及其變種、克氏酵母和南陽五號(1300)酵母等。
醋桿菌的主要作用是氧化酒精生成醋酸。除氧化酒精外,它還能氧化醇類、糖類。有些醋桿菌氧化糖生成琥珀酸、乳酸等。醋酸發酵時還能產生酯,可增加食醋的香氣。

⑼ 為什麼說食醋生產是多種微生物參與的結果常用的菌種有哪些

食醋是一個發酵過程產生的,它需要多種微生物參與發酵,主要的包括麴黴菌、酵母菌、醋酸菌以及乳酸菌等.
麴黴菌有豐富的澱粉酶、糖化酶、蛋白酶等酶系.因此常用麴黴菌製糖化曲.
酵母菌通過酒化酶系將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完成酒精發酵階段.
醋酸菌用於氧化酒精生成醋酸.

⑽ 大米為原料釀造食醋的微生物類型以及一般過程是什麼

酵母菌——兼性厭氧型醋桿菌——好氧菌都是異養型細菌釀酒過程:先是有氧階段使酵母菌繁殖後封住瓶口進行酒精發酵釀醋過程:取出酒後加醋桿菌進行醋的發酵過程要通氧

閱讀全文

與常規食醋釀造用微生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0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08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88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1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5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9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1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4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78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3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3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9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2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92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3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0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6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