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生物 神經中樞與中樞神經
中樞神經是一些比較高等的神經,比如說:大腦皮層,下丘腦,最低級是脊髓。而神經中樞是指在反射狐中的起分析,綜合作用的那些中樞神經,說得可能不規范,但覺得好理解
②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中生物記憶性的東西比較多,因此要想學好生物就要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下面就讓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  總結  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總結篇一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動物或人體對內外環境變化作出的規律性應答。
   
    3、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個部分。
   
    5、反射活動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興奮:是指動物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後,由相對靜止狀態變
   
    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
   
    7、神經沖動:是指在神經系統中,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興奮。
   
    8、靜息狀態:是指在未受刺激時,神經纖維所處於的狀態。膜外側帶有正電荷,膜內側帶有等量的
   
    負電荷,整個神經元細胞不顯示電性。
   
    9、靜息電位:指未受刺激時,神經元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表現未外正內負。
   
    10、興奮狀態:指受刺激後,神經元細胞受刺激部位膜外側帶負電荷,膜內側帶有等量正電荷的狀態。
   
    11、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以電信號(局部電流)的形式傳導的。
   
    12、突觸小體:指神經元軸突末梢膨大呈杯狀或球狀的結構。內有突觸小泡,小泡內有神經遞質。
   
    13、突觸:指突觸小體與其他神經元的細胞體、樹突或軸突相接觸所形成的結構.
   
    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後膜。
   
    14、只有軸突末梢的突觸小泡內有神經遞質,所以,興奮只能由軸突末梢傳遞給其他神經元。
   
    15、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於突觸後膜的受體。
   
    16、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
   
    17、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包括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全部智力活動,涉及聽、說、讀、寫。
   
    18、語言中樞:位於人大腦左半球,為人腦特有。
   
    19、語言中樞功能障礙:
   
    ⑴、W區功能障礙:不能寫字;能看懂文字,能講話,能聽懂話。
   
    ⑵、V區功能障礙:不能看懂文字;能寫字,能講話,能聽懂話。
   
    ⑶、S區功能障礙:不能講話;能看懂文字,能寫字,能聽懂話(運動性失語症)。
   
    ⑷、H區功能障礙:不能聽懂話;能寫字,能看懂文字,能講話。
   
    二、應會知識點
   
    1、感受器:指傳入神經的末梢。是機體內能夠接受刺激產生興奮的結構。
   
    2、傳入神經:也叫感覺神經,是將興奮從感受器傳送到神經中樞的神經。
   
    3、神經中樞:是腦或脊髓的灰質部分,具有對傳入的信息進行分析和綜合的功能。
   
    4、傳出神經:也叫運動神經。是將興奮從神經中樞傳送到效應器的神經。
   
    5、效應器:是傳出神經的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6、神經系統(或神經元細胞)的任何部位都能接受刺激並產生興奮,在動物和人體內,只有感受器能
   
    直接接受刺激,是興奮的“發源地”。
   
    7、興奮:簡單地說,興奮就是神經元細胞膜上的電位變化。
   
    8、在生物體內,神經系統中興奮的傳導是單向的。沿著“樹突→胞體→軸突”方向傳導;
   
    而在實驗條件下,神經纖維上的興奮是可以雙向傳導的。
   
    9、膜離子通道:是指神經元細胞膜上的特殊通道蛋白質,當神經元細胞受到刺激時,通道打開,
   
    Na+快速內流,K+快速外流。膜電位表現為外負內正。
   
    10、神經細胞內K+濃度明顯高於膜外,Na+濃度比膜外低。
   
    11、動作電位:指神經元細胞受到刺激後表現出來的膜電位外負內正的變化。
   
    12、突觸類型: 軸突——軸突;軸突——樹突;軸突——胞體;樹突——樹突。
   
    13、神經遞質:主要有乙醯膽鹼、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5—羥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
   
    甘氨酸、一氧化氮等。
   
    14、人的神經系統:
   
    ⑴、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
   
    腦:大腦、小腦、腦干、下丘腦
   
    ①、大腦:即大腦皮層。是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
   
    ②、小腦:有維持身體平衡的中樞
   
    ③、腦干:有調節呼吸運動的中樞
   
    ④、下丘腦:有體溫、水平衡調節中樞
   
    脊髓:有調節軀體運動的低級中樞(如排尿、排便、膝跳反射中樞
   
    ⑵、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12對)、脊神經(31對)
   
    15、人腦的高級功能:
   
    人大腦的皮層,有140億神經元,組成眾多神經中樞,是神經系統最高級部位。具有感知外部世界、
   
    控制機體的分設活動、語言、學習[記憶和思考等高級功能。
   
    16、神經調節是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調節方式。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總結篇二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促胰液素的發現
   
    ⑴、法國學者沃泰默(Wertherimer)發現:
   
    ①、將稀鹽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腸腸腔,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②、將稀鹽酸直接注入夠的血液,不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③、切斷通向該段小腸的神經,將稀鹽酸直接注入血液,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⑵、英國科學家斯他林(E . H . Starling)和貝利斯(W . M . Bayliss)根據沃泰默發現假設:
   
    鹽酸引起小腸黏膜產生了某種物質,這種物質進入血液,隨血液到達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⑶、斯他林(E . H . Starling)和貝利斯(W . M . Bayliss)實驗:
   
    ①、剪取狗的一段小腸,刮下黏膜。
   
    ②、將小腸黏膜與稀鹽酸混合,加沙子磨碎,製成提取液。
   
    ③、將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條狗的靜脈中,發現能促進胰腺分泌胰液。
   
    2、激素調節:指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的調節。
   
    3、人體主要內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⑴、下丘腦
   
    所分泌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釋放激素(CRH)、生長激素釋放激素(CRH)、抗利尿激素(ADH)等。
   
    ⑵、垂體:
   
    所分泌激素:生長激素(GH)、促甲狀腺素(TS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抗利尿激素
   
    (ADH)、催乳素(PRL)等。
   
    ⑶、甲狀腺:
   
    所分泌激素:甲狀腺激素(化學本質是一種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其合成需要碘。
   
    ⑷、胸腺:
   
    所分泌激素:幾十種胸腺素。
   
    ⑸、胰島:分布在胰腺組織中,主要由A、B兩種細胞構成。
   
    所分泌激素:①、胰島A細胞: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 ②、胰島B細胞:主要分泌胰島素
   
    ⑹、腎上腺:
   
    所分泌激素:腎上腺分為皮質和髓質兩部分。 腎上腺皮質分泌糖皮質激素,鹽皮質激素和性激素。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
   
    ⑺、性腺:包括卵巢(女性)、睾丸(男性)
   
    所分泌激素:性激素(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4、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是組織細胞新陳代謝的主要能源物質。
   
    5、反饋調節:是指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的工作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系統的工作。
   
    6、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 P-28圖2-11)
   
    7、激素調節的特點
   
    ⑴、微量和高效 ⑵、通過體液運輸 ⑶、作用於靶器官、靶細胞
   
    8、靶器官、靶細胞(P—29圖2—13)
   
    ⑴、靶器官: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 ⑵、靶細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細胞。
   
    二、應會知識點
   
    1、內分泌腺結構特點:沒有導管,分泌物是激素,直接進入腺體內毛細血管。
   
    2、下丘腦激素功能
   
    ⑴、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作用於垂體,促進垂體合成分泌促甲狀腺激素
   
    ⑵、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作用於垂體,促進垂體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
   
    ⑶、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作用於垂體,促進垂體合成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
   
    ⑷、生長激素釋放激素(CRH):作用於垂體,促進垂體合成分泌生長激素
   
    ⑸、抗利尿激素(ADH):下丘腦神經細胞合成,垂體釋放,作用於腎小管、集合管,促進
   
    其對水分重吸收。
   
    3、垂體激素功能:
   
    ⑴、生長激素(GH):促進機體生長
   
    ⑵、促甲狀腺素(TSH):促進甲狀腺激素合成及釋放
   
    ⑶、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合成及釋放
   
    ⑷、抗利尿激素(ADH):下丘腦神經細胞合成,作用於腎小管、集合管,促進其對水分重吸收。
   
    ⑸、催乳素(PRL):刺激乳房發育及泌乳。
   
    ⑹、生長激素釋放激素(CRH)分泌異常:
   
    ①、成年前分泌不足:人患侏儒症 ②、成年前分泌過多:人患巨人症
   
    ③、成年後分泌過多:人患肢端肥大症
   
    4、甲狀腺激素功能:
   
    ⑴、促進生長發育(作用最明顯是在嬰兒時期)
   
    ⑵、促進新陳代謝:產熱效應,提高組織的耗氧量,增加產熱。
   
    ⑶、正常劑量時甲狀腺激素主要是促進蛋白質合成;大劑量時促進糖的吸收和肝糖元的分解,升高
   
    血糖,促進脂肪酸氧化,促進蛋白質的分解。
   
    ⑷、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
   
    ⑸、甲狀腺激素分泌異常:(由碘缺乏或甲狀腺結構病變引起)
   
    ①、嬰幼兒時期缺乏:發育不良,尤其腦發育有缺陷,人患呆小症。
   
    ②、成年後缺乏:人表現為食慾不振,體態臃腫,代謝緩慢,智力衰退,反應遲鈍等。
   
    ③、成年後過多:表現為食慾旺盛,代謝旺盛,體溫偏高,身體消瘦;反應敏捷,性格暴躁等
   
    甲亢症狀。
   
    ④、若飲食缺碘,則可能同時發生甲狀腺增生腫大的地方性甲狀腺腫大——地甲症。
   
    5、胸腺素功能:與免疫有關。
   
    培育T淋巴細胞:骨髓的淋巴幹細胞通過血液進入胸腺中分化發育成T淋巴細胞。
   
    6、胰島激素功能:
   
    ⑴、胰高血糖素: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以及葡萄糖向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質的轉化。
   
    促進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促進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質轉化成葡萄糖。
   
    ⑵、胰島素:抑制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促進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質轉化成葡萄糖。
   
    促進肝糖原合成和葡萄糖氧化分解以及葡萄糖向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質的轉化。
   
    ⑶、胰島素分泌異常:胰島素分泌不足,機體糖代謝障礙,細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困難,出現高血糖,
   
    進而發生糖尿。胰島素嚴重不足,機體患糖尿病。
   
    7、腎上腺激素功能:
   
    ⑴、腎上腺雄激素:能幫助人的身體快速生長,使肌肉發達,皮膚下面積存脂肪,對體毛的長出和聲音
   
    的改變都有一定的作用,這種激素男孩女孩都有,但對女孩來說更重要。
   
    ⑵、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
   
    ①、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提高其興奮性,使機體處於警覺狀態,反應靈敏;
   
    ②、呼吸加強加快,肺通氣量增加;
   
    ③、心跳加快,心縮力增強,心輸出量增加。血壓升高,血液循環加快,內臟血管收縮,骨骼肌血管
   
    舒張同時血流量增多,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以利於應急時重要器官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
   
    ④、肝糖原分解增加,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強,血中游離脂肪酸增多,葡萄糖與脂肪酸氧化過程增
   
    強,以適應在應急情況下對能量的需要。
   
    8、性激素的功能:
   
    ⑴、促進性器官發育,維持其成熟狀態。
   
    睾丸里產生的雄性激素:可促進男子主性器官和副性器官發育、成熟,並維持其成熟狀態。
   
    卵巢里產生的雌激素:可刺激和促進子宮、輸卵管、陰道、外陰等生殖器官的發育、成熟,
   
    並維持其成熟狀態。
   
    卵巢里產生的孕激素:與雌激素配合,兩者協同完成女子的月經和生殖生理過程。
   
    ⑵、促進第二性徵出現
   
    9、血糖濃度,健康人為80—120mg/dL(或0.8—1.2g/L)
   
    10、糖代謝:
   
    ⑴、血糖來源:食物:主要來源(主要由小腸消化吸收);轉化:肝糖原水解、細胞糖異生。
   
    ⑵、血糖去路:
   
    ①、呼吸作用:氧化分解供能。 ②、轉化儲存:肝臟、骨骼肌細胞內轉化成糖原。
   
    ③、轉化儲存:大量轉化為脂肪,儲存在皮下等處。
   
    ⑶、生理功能:
   
    ①、血糖過低:頭昏、心慌、四肢無力、嚴重時會導致死亡。 ②、血糖過高:形成糖尿。
   
    11、腎臟在血糖代謝中的作用:
   
    ⑴、腎 小 管:通過主動運輸的方式以重吸收作用完成對原尿中的糖的回收(能力是有限的)。
   
    ⑵、腎上腺素:腎上腺髓質部分分泌,能促進肝糖原水解,使血糖含量升高。
   
    12、高血糖:指空腹時血糖含量超過130mg/dL
   
    13、糖 尿:血糖含量超過160—180mg/dL時,尿中有糖出現的現象。
   
    14、病 因:胰島B細胞受損,胰島素不足,糖進入細胞出現障礙,糖氧化利用發生障礙,糖異生增多,
   
    導致高血糖,能量供應不足,飢餓而多食,血糖升高,導致糖尿。
   
    15、三多一少:多尿、多飲、多食,增重少。
   
    16、尿糖測定:
   
    ⑴、試劑:班氏糖定性試劑。或斐林試劑
   
    ⑵、  方法  :班氏試劑 1ml + 0.1ml 尿液,混勻,水浴加熱至沸騰 2分鍾。
   
    ⑶、現象:出現磚紅色沉澱(證明尿中有糖)
   
    17、糖尿病的防治:
   
    ⑴、目前尚無根治之法。一般為緩解或控制,如:口服降糖葯或者注射胰島素。
   
    ⑵、患者飲食:
   
    不吃:糖、蜂蜜、巧克力、香蕉、糕點。
   
    少吃:馬鈴薯、藕、芋頭等高糖食物及肥肉、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
   
    多吃:粗糧、蔬菜等膳食纖維多的食物。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總結篇三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比較
   
    比較項目 神經調節 體液調節
   
    作用途徑 反射弧 體液運送
   
    反應速度 迅速 較緩慢
   
    作用范圍 准確、比較局限 較廣泛
   
    作用時間 短暫 比較長
   
    2、體溫調節(P-32) 要看書
   
    3、水鹽平衡調節(P-32) 要看書
   
    二、應會知識點
   
    1、人體內水的來源:
   
    飲水:成人 1300ml / 24h
   
    食物:成人 900ml / 24h 人體內水的主要來源。
   
    代謝:成人 300ml / 24h
   
    2、人體內水的排出途徑:
   
    腎臟:以尿的形式排出,是人體排出水的主要途徑。
   
    皮膚:以表層蒸發水汽形式(指無明顯出汗情況下)。
   
    肺 :以呼出水汽形式。大腸:食物、消化液中未被吸收的水。
   
    3、關於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⑴、抗利尿激素(升壓素):
   
    ①、化學本質:肽
   
    ②、下丘腦分泌神經元分泌到垂體後葉神經元細胞,由垂體後葉神經細胞末梢釋放到血液中。
   
    ③、生理作用:調節水鹽代謝,能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
   
    ⑵、醛固酮:
   
    ①、化學本質:鹽皮質類固醇。
   
    ②、分泌器官:腎上腺皮質。
   
    ③、生理作用: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吸Na+,排K+
   
    4、Na+ 平衡:
   
    來源:主要是食鹽。
   
    吸收:幾乎全部由小腸吸收。
   
    排出:主要經腎臟隨尿排出,少數隨汗液和糞便排出。
   
    特點:排出量幾乎與攝入量相等。
   
    5、K+平衡:
   
    來源:食物(莖桿類:如芹菜);
   
    吸收:消化道(可以吸收絕大部分)(未吸收部分隨糞便排出)
   
    排出:主要經腎臟隨尿排出。
   
    特點: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6、無機鹽的生理作用:
   
    ⑴、K+:在血液、組織液、細胞內液中含量相對穩定,血鉀(血清中的K+)含量可以作為臨床診斷指標。
   
    ⑵、K+:在維持細胞內液滲透壓具有決定性作用;維持心肌舒張,保持心肌興奮性;維持正常心率。
   
    (血鉀過低,心肌自動節律性異常,心率失常。)
   
    ⑶、Na+:維持細胞外滲透壓及正常血壓、心率。
   
    大量缺Na+時,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血壓下降,心率加快,四肢發冷
       
     看了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總結的人還看: 
   
    1. 高一生物必修3知識點總結 
   
    2.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要點總結 
   
    3. 高中生物必修3知識點大全 
   
    4.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匯總 
   
    5. 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章考點總結 
   
    6. 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調節知識點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