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關於生命生物起源的書有哪些

關於生命生物起源的書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5-27 09:29:55

『壹』 對於我們地球的生命起源,英國著名生物學家誰 寫過一本書叫什麼

對於我們地球的生舉咐棚命起源。 英國的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寫過一本書。《進化論》 闡述了人類是從古人猿進化而來的簡旁。正則

『貳』 生物學經典著作

1. 達爾文《物種起源》

推薦語:歷史上從未有一本書受到如此激烈的謾罵和詛咒,也從未有一本書同時受到如此熱烈的喝彩與追捧。達爾文的偉大思想在過去曾是笑談,而現在卻是人們的共識。《物種起源》的巨大影響遠遠超出了生命科學本身,已經成為人類思想史上光芒四射的燈塔。

2. 摩爾根《基因論》

推薦語:《基因論》是經典遺傳學史上最重要的理論著作,作者摩爾根是孟德爾-摩爾根學派的代表人物,1933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基因論》全面闡述了摩爾根的基因論(染色體遺傳理論),其內容包括遺傳學的基本原理、遺傳的機制、突變的起源、染色體畸變、基因和染色體在性別決定方面的作用等。它不但總結了摩爾根小組自己的遺傳研究成果,而且對當時已經發現的重要遺傳學現象都做出了解釋。

3. 孟德爾等《遺傳學經典文選》

34 篇經典文獻,都是自1866 年以來對遺傳學的產生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的科學論文。論文涉及細胞遺傳、群體遺傳、生理遺傳、生化遺傳、輻射遺傳、發育遺傳、微生物遺傳以及分子遺傳等領域。

4. 克里克《瘋狂的追逐》

推薦語:DNA 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之一克里克的自傳。

5. 王永勝等《生物學核心概念的發展》

推薦語:從生物科學史視角,介紹高中生物課本裡面所有的核心概念的來龍去脈,讓老師們知道這些概念背後的理念和思想。不妨看看。

6. 阿霍克索《生物心理學漫畫筆記》

推薦語:這是一本對生物心理學教材最別出心裁的顛覆性創舉。用妙趣橫生的漫畫代替艱澀的專業術語和難懂的人體生物、化學過程,是最輕松有趣的生物心理學入門書。好玩!幽默!直觀!

7. 詹腓力《審判達爾文》

推薦語:作者詹腓力教授是哈佛及芝加哥大學的畢業生,他從各個方面對達爾文的進化論提出詰難。他分析和引用既存的事實,指出了進化論所遇到的問題,並根據美國法律,按照法官中立、公正的態度,客觀地綜合比較控辯雙方提出的證據及理由,然後公開用書面形式解釋判決的因由。本書是支持和反對進化論兩方面人士重要的參考工具。

8. 凱尼恩《被禁止的科學》

推薦語:《被禁止的科學》由19 位相關領域的關鍵人物貢獻的41 篇重量級文章構成。他們介紹了迄今為止歷史上所出現的關於人類文明的起源、災變以及古代技術等問題,對偉大的史前文明及科學技術的存在提供證據,同時還對一個失落的世界文化源頭進行了描述。這些非傳統的觀點曾經被嚴重忽視,但現在正在獲得榮譽與尊敬。

9. 生命的起源編寫組《生命的起源》

推薦語:廣泛介紹了生命科學領域中各方面的基礎知識,通過趣味性、知識性、實用性良好結合的具體實例,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領悟生命科學的奧秘,了解21 世紀生命科學和相關技術可能對人類未來產生的影響。

10. 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

推薦語:我們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生命有何意義,我們該如何認知自己?任何生物,包括我們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機器。這本書是實實在在的認知科學,復制、變異和淘汰,簡單的三種機制可以演變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現象里的林林總總。它跨界解釋了許多社會行為,對心理學、社會科學產生深遠影響。吳國盛、梁文道、陳嘉映、阿北都曾強烈推薦此書。

『叄』 有關生命科學史的著作有哪些啊急用啊 先謝拉

《物種起源》達爾文
從生命科學角度鏈姿來看,中國古代文化史又可以稱為是以內求法為基礎的一部毀喚禪生命科學史:道家、醫家的《老子》、《莊子》、《黃帝內經》自不用多言,就連《管子》、《呂氏春秋》這種政治思想濃纖塵厚的著作中亦有豐富而高妙的生命活動內求研究的
《生存理論》史樹中

『肆』 誰知道生命科學的經典書籍都有什麼

如果是想要全面了解……一本比較好的《普通生物學》或者生物學通論、生命科學通論等等類型的書將比較適合,比較經典的有陳閱增的《普通生物學》,陳老去世後這本書改版叫《陳閱增普通生物學》。
生命科學是系統地闡述與自然生命特性有關的重大課題的科學,支配著無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學定律同樣也適用於生命世界,無須賦予生活物質一種神秘的活力。對於生命科學的深入了解,無疑也能促進物理、化學等人類其它知識領域的發展。比如生命科學中一個世紀性的難題是「智力從何而來?」我們對單一神經元的活動了如指掌,但對數以百億計的神經元組合成大腦後如何產生出智力卻一無所知。可以說對人類智力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解釋智力本身。對這一問題的逐步深入破解也將會相應地改變人類的知識結構。生命科學研究不但依賴物理、化學知識,也依靠後者提供的儀器,如光學和電子顯微鏡、蛋白質電泳儀、超速離心機、X-射線儀、核磁共振分光計、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儀等等,舉不勝舉。生命科學學家也是由各個學科匯聚而來,學科間的交叉滲透造成了許多前景無限的生長點與新興學科,也是每年很受歡迎的一種專業。

『伍』 有什麼好看的關於生物的書

《鳥類研究》 《鳥與文學》 《生物素描》 《生命是什麼?》 《細胞在工作》 《遺傳 學》 《動物棲息地》 《細胞叛逆者》 《細胞生命的禮贊》 本人初三,答案望採納。本人初三,答案望採納。本人初三,答案望採納。

『陸』 求一本有關生命起源之類的書的讀書報告。比如那個《鼠、蠅、人與遺傳學》之類的吧,都可以

探尋生命之源,點亮真理之光——《物種起源》讀書報告

它是十九世紀三大科學發現之一。那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影響力早已超越生物界,而被賦予了時代斗爭的意義。它,便是家喻戶曉的《物種起源》。

一門學說的本來面目是一種假說,是可以被反復質疑甚至推翻的理論體系。所以,《物種起源》出版後引起了廣泛爭議,不僅因為它與神創論對立,對固有宗教倫理進行猛烈抨擊,更因為作為科學理論,它本就需要在不斷修正中前進。因此,這本居住前半部是立論,後半部都是反駁論。有的難題,達爾文本人也無力圓滿作答;有些解釋,在後續理論的沖擊下顯得不那麼合理。但欣賞一套完整的推理模式,翔實豐富殲褲的資料證據,巧妙准確的疑難解答與科學合理的未知留白。它得經受住歷史與實踐的檢驗,但不意味著沒有犯錯空間。真正優秀的理論簡潔明晰,無致命缺陷,富有美感。這樣的理論方可歷經淘洗而長盛不衰。上述內容正是《物種起源》的魅力所在。

《物種起源》的出版事實上因形勢所迫提前了若干年。1858年,華萊士一篇觀點內容幾乎雷同的論文即將發表,達爾文不得不加緊對小冊子的改寫,翌年初版面世。時間倉促,外界反對聲如潮,後期版本中不時出現「在初版時未意識到其重要性」「未作詳細說明」的字眼。可見《物種起源》的再版史,本身就是科學理論的發展史。

《物種起源》的成功與作者自身經歷亦不無關系。殷實的家底讓達爾文心無旁騖地開展研究,歷時5年的貝格爾號環球航行為達爾文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和難得的博物學家的視角。重大科學命題不可能靠單一學科的力量解答,交叉綜合在理解特殊難點上常收獲奇效。原始素材往往比歷時記載更直觀生動,具有更強的說服力。

緒論部分,達爾文提出了總論點,並闡明了全書的篇章結構與邏輯層次。「物種可變」「物種不是分別被創造出來,而是像變種一樣,由其它物種演化而來」,看似平常的幾句話便點出「變種」這一重要概念。變種與物種表面上差別明顯,實際觀察中卻難以分辨。實際上,變種只是物種的前奏,是更不穩定、更富有變化的一種形式,二者不易區分,也無本質差別敗輪。變種是物種間連接的橋梁,並在一定條件下可與物種發生轉化。理解「變種」對掌握整套理論大有裨益,並且理解這一概念的過程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概念定義的相對性。本書後面許多特例同樣提醒我們:許多論斷只是對一般性規律的陳述,某些人指責《物種起源》刻意強調自然選擇是形成新物種的唯一途徑,也許只是因為沒有仔細研讀提綱挈領的緒論。

本書前兩章,皆談變異現象。法則方面的闡述在第5章展開。受理論認識水平所限,本書始終未真正探明變異的本質。達爾文若是打開孟德爾寫的關於豌豆雜交試驗所得結論的信,關於變異的論述或許將更為准確。不過,以家養栽培為切入點展開變異這部分的闡述,還是體現出類比思想的妙處。家養狀態下的變異與自然狀態下雖不相同,卻讓達爾文掌握了大量人類通過緩慢而氏枯簡無意識的選擇積累下的變異,並得到啟迪。家養狀態下,變異的多樣與影響因素的復雜已讓人驚嘆不已,毋論自然狀態。

在家養狀態下,我們已深刻體會到物種與變種不易區分。到「自然狀態下的變異」這一章時,物種可變的觀點顯得理所當然。變種,即「變異類型」,逐步轉化為地方類型、地理亞種直至明顯物種的過程,表徵了物種的轉化與變遷,凸顯了變種的紐帶作用,亦暗示了變種與物種本質上的一致。這與我們難以從外部特徵上辨認二者的事實相當吻合。但變種不一定都最終形成物種——它可能成為長期變種,亦可能絕滅。所以,無論從概念間的邏輯關系,還是演化過程來看,保留「變種」概念仍十分必要。變異究竟是有利害之分還是中性的,至今仍無定論,但自然選擇並不對所以變異起作用,如變異是中性的,做這樣的區別對待意義何在?所以,絕大多數變異應當不是中性的。在優勝劣汰的規則下,那些分布廣、擴散大的物種往往是具有利變異的優勢種。而且有趣的是,大屬中的優勢種更易發生變異。

變異是自然選擇的物質基礎,生存斗爭則是運行的動力。生存斗爭作為生物過度繁殖傾向導致的必然後果,在馬爾薩斯的著作中有明確表述——又一個學科交叉產生重大突破的例子。不過,食物、氣候等限制因素並不容許無限制的增殖,且限製作用越大,生存斗爭越激烈。總體來說,近緣生物競爭更激烈,而遠緣生物主要是依存關系。面對生存斗爭,物種占據的生態位得以重新分配,新的優勢種則脫穎而出。

實際上,自然選擇是一場博弈,讓有利的變異生存並擴散,有害的變異滅亡。變異的有利或有害只取決於物種自身的利益。從這一點上說,自然是相當功利的:哪怕在人類眼中極具美感的動物外表,實際只是吸引異性、獲得更多交配機會,提升生存競爭力的手段。說到交配,自然要提到「性選擇」。它比自然選擇更溫和,不是你死我活的殘酷廝殺,而是敵寡我眾的團隊斗爭。斗爭勝利的物種獲得更多繁衍後代的機會,也使得保留變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由於單獨的變異難以長期保留下來,生殖能力的強弱對變異積累效果起到了關鍵作用。在漫長而緩慢的選擇歷程中,積累著有利變異的物種直到具備了足夠的優勢,才會占據大片有利的生態位,「形狀趨異」的特性便不難理解。物種器官的進一步分化而專門化也就順理成章。同時,優勢種占據了廣袤的區域,這些地區成為產生新變異、新物種的主戰場,故達爾文不傾向於把隔離作為形成新物種的必要條件,並有力解釋了彼此獨立的變異看上去同時發生的現象。

第6章以後的內容更像疑難解答手冊,看似多餘,實則頗有必要。化解這些問題的篇章彰顯達爾文的邏輯素養和深厚積累,也讓我們感受到理論解答各類疑難是展現出的巨大魅力。自然選擇學說的一大支柱是連續性,達爾文對此似乎深信不疑,雖不否認推板的存在,仍把它歸為小概率事件。非議者於是提出,我們在地球上所見的物種往往界限明顯,過渡類型極度缺乏;地質記錄中,過渡類型依舊少得可憐,細微變異的環節類型嚴重不足,歐洲地區的化石中卻有相近物種成群出現的情況。對此達爾文從兩方面加以解釋。獲得有利變異的個體取得競爭優勢,取代之前的變種,占據一定的生態位。競爭優勢最明顯、性狀分歧最大的物種保存下來,相對穩定地分布在一定的區域;中間類型則過河拆橋,因競爭力降低被排擠出局,僥幸留下也只能蝸居於寸土之地。對於地質記錄的跳躍現象,達爾文將其歸因於地質記錄的不完整性,似有找借口之嫌,卻被地質構造理論證實:物種形成的旺盛期,往往是海平面的上升期,沉積速率遠小於剝蝕速率,而化石形成期要求沉積速率顯著大於剝蝕速率。我們見到的地質記錄,不過是封存於歷史中的零星碎屑。空餘生態位的缺乏也可能讓中間類型無容身之地。以部分景象構成的不連續推得整體狀況的不連續,在邏輯上走不通。自然界的連續性,斷不可因表面現象而強行否定。然量子力學的提出再次讓我們懷疑自然過程是否如預想那般具有連續性。

對於特殊習性、復雜器官以及本能通過自然選擇形成的疑難,從原理上說只要明確過程的連續性便不難理解,從論證角度講還需要實際觀察予以檢驗。文中關涉養奴本能、杜鵑異巢產卵、蜜蜂築巢的描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頗具《昆蟲記》的神韻。不過,這些生動的例子仍不能阻止人們提出更尖銳的問題——中性、不育昆蟲如何將本能能自然選擇的結果傳代?達爾文,如果認識到自然選擇可以適用於整個家系,此問題當迎刃而解。當時進化理論尚未如現代一樣認識到種群水平,此處的表述卻蘊含了種群作為進化單位的思想,再次給我們留下了懸疑。

自然選擇的法則,宛如一把鑰匙,打開了古生物演替史的大門。演替的根本動力和成因是物種間內在的血緣,這很好解釋了譜系分布的現象,亦是分類學的根本立足點。血緣這一潛在紐帶作為可靠的線索,讓我們明確了同功類似性的物種為何不可能納入同類。類似性是類似環境適應的結果,但它們實現的途徑可以天差地別。這種差別便是由血統決定的。血統在幼體階段表現得尤為明顯,同一科屬的物種往往在幼體階段具有驚人的相似性。這很可能是因為自然選擇對生命早起不起作用之故,使生命中最穩定的因素在幼體中呈現。可見自然選擇不但對某些性狀不起作用,甚至對某些生命階段亦不起作用。

最後講到物種地理分布,達爾文拋出了單一起源中心論,並用遷徙模型很好地加以解釋。遷徙方式異常多樣,僅植物種子便可由風力、大型果實、石塊、泥土、鳥的嗉囊傳播。物種的遷徙規律受氣候特別是南北冰期交替的支配,並由於南北土著種競爭力的差異導致南半球上入侵物種的比例更大。北半球回暖過程中物種回遷發生的擾動又成為變異的來源。遷徙模型還解釋了島上沒有兩棲類和陸棲哺乳類動物的原因,證明了那些遷徙能力強的物種,分布廣泛,又能在斗爭中取勝時,便成為優勢種。整個體系一氣呵成,不漏瑕疵。

每個人的心頭,總在不經意間發出那最原始的呼喊:我,是從哪裡來的?對生命本源的溯求,讓我打開了這本有些泛黃的典籍,遊走於那清晰靈動的文字間,撫摸著理論的邊邊角角,摸索著尋求真理的道路。真理的得到,絕非一曝十寒之功可以實現;真理的認可,需要時間和實踐的檢驗。但真理,只要是真理,便會越辯越明。讀畢全書,《物種起源》保羅的內容遠比生物課本上的十六個字豐富得多:細節的積累,辯證的力量。閱讀這本經典,我在觀察達爾文對素材的剪裁,體味他對問題的思考;不僅學知識,更要學方法。也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引申義被用得太濫,讓我們失去了對自然選擇理論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才是科學教育的終極目標。

『柒』 生物學史書籍推薦

《生命的未來》

克雷格·文特爾 著

世界上的生命多姿多彩,常常讓人感嘆造物主的精巧構思。尤其是細胞,雖然只有10-100微米,但卻可以一分為二,二分為四,生生不息,人類可以構建復雜精巧地機械去完成各種各樣復雜的任務,卻無法製造一個細胞,直到文特爾的「辛西婭」問世~

《生命的未來》是一本詳細闡述生命科學的基本原理的接觸著作,從物理、化學、生物甚至天文學角度全景展示了分子生物學的歷史沿革和未來發展方向。目前,人類正在經歷一個重大轉折點,一旦過了這個「奇點」,生命、社會甚至我們關心的一切都會發生令人震驚的變化,而這本書,正是講述了「奇點」到來之時DNA信息和計算機相結合發生的奇妙化學反應——人類能夠合成生命,扮演」造物主「的角色——不但震撼力十足,也極具說服力。

本書作者文特爾也有「測序狂人」「科學狂人」的稱號,他曾參與到著名的「人類基因組計劃」,但中途退出,1998年創立「賽萊拉公司」,一人單挑6國科學家,僅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人類基因組序列的測定,計劃組不得不與塞萊拉公司合作,採用文特爾更為先進的測序技術,並與他共同分享成果。

這本書的聯袂推薦人的名單也很長: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曾長青、著名科幻小說作家 暢銷書《三體》作者劉慈欣,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科學傳播教授李大光,「社會生物學之父」愛德華·威爾遜,奇點大學校長 《人工智慧的未來》作者,雷·庫茲韋爾 暢銷書《從0到1》作者彼得·蒂爾。

《魔鬼的牧師》

理查德·道金斯 著

厭倦了喋喋不休且毫無感情的長篇理論?那試試這本!本書中每一篇都是精美小品,而且,文筆儒雅清晰、內容知性真誠,且富有真知和勇氣,兼具散文的優美雋雅和議論文的雄辯有力,作者超凡的科學學識與獨特的人生經驗,堅決主張從真憑實據中追求科學真理的堅定信念流淌在字里行間。

「魔鬼的牧師」最先由達爾文於1856年提出,意指:為進化和自然選擇辯護,反對上帝創始論,堅決主張無神論的人。本書是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理查德·道金斯25年來唯一自選集,32篇精彩科學美文,涉及涉及基因、宗教、道德、教育、公平、正義等重大公共話題,科學與理性兼具,犀利與溫情並存,風格親切幽默,通俗易懂,是一本絕佳的科普經典讀物。

沒飯吃的非洲兒童VS瀕臨滅絕的黑猩猩,你給誰捐款?

Gay是天生的?「同性戀基因」真的存在嗎?

12個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PK 1名法官,真理掌握在多數人手中?

占星、看風水、通靈、水晶球,這些偽科學,相信你就錯了!

基因、克隆、占星、陪審團、創世說、進化論……滿滿當當的科學干貨,針針見血的真知灼見,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的生活智慧,你准備好和作者一起大開腦洞,指點江山,揮斥方遒了嗎?

《疾病圖文史》

瑪麗·道布森 著

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疾病,人類的世界歷史會不會重寫?艱難晦澀的醫學專業術語讓你心生懼意,但是又怕被某些江湖術士忽悠灌輸了不正確的史料?別怕,這本《疾病圖文史》的作者瑪麗·道布森是牛津大學博士,醫學史專家,牛津大學威康醫學史研究部前主任,劍橋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研究員,權威專家大牛,充分保證了內容的真實性,更難能可貴的是,翻譯由北京大學醫學史博士擔綱翻譯,保證權威、通俗、有趣。

《疾病圖文史》以30類典型疾病為主線,講述了它們所處時代的大背景和幕後故事,分析了原因、影響和結果,論述了疾病如何影響人類歷史的進程。諸多鮮活的歷史細節,隨處可見:

①疾病影響戰爭史:鼠疫加速古羅馬帝國滅亡;美軍在美西戰爭中遭受黃熱病侵襲;虱子如何大鬧兩次世界大戰等。

②公共衛生的發展:19世紀,因傳染病而掀起大掃除運動;20世紀初,療養運動興起;21世紀初前後,多國頒布禁煙令等。

③治療手段之演變:從古代的放血、催吐療法,發展到19世紀時麻醉劑引入外科手術,再到20世紀的心臟移植手術等。

④偉大的科技進步:1883年,霍亂致病菌首次被確認;1948年,氯黴素可治癒傷寒; 1972年,診斷癌症的CT掃描儀被發明等。

······

本書還收錄了30張大事表、80種知識小網路、200幅特色圖片、300份專業文獻,附有常用詞彙表和諾貝爾醫學獎總表,系統刻畫了人類7000年的疾病抗爭史,有圖有真相。

LSD:我那惹是生非的孩子

阿爾伯特·霍夫曼 著

諜戰片里,被抓到的間諜往往會被五花大綁,被敵人拷問機密,這時候,一種叫做誠實葯的東西就會粉墨登場。那麼,這種誠實葯真的存在嗎?事實上,還真的存在的,畢竟藝術來源於生活嘛。誠實葯的成分主要是LSD,若按質量而言,這絕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強烈的精神葯品之一,但是若論效果而言,服用LSD的人,所招供的內容十有八九不是真的。

LSD之父——艾伯特·霍夫曼博士是一位瑞士化學家,於1938年巴塞爾的山德士實驗室進行一個有關麥角鹼類復合物的大型研究計劃時,第一次合成出來的。之後無意間他發現了這種成分的強烈致幻作用。本書中,作者對其進行了詳細介紹,包括LSD發現、推廣的歷史,一些類似LSD的其他迷幻葯物,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LSD體驗紀錄。作為60年代的「主流」,LSD的致幻效果經過蒂莫西(原為哈弗教授,後被開除)大力提倡,LSD變成了社會文化乃至整個時代觀念的顛覆者,最先是一批文學家的介入和痴迷,如凱魯亞克,艾倫金斯堡等,後來又有流行音樂屆的代表人物對它的依賴和信奉,他們來自披頭士、滾石、感恩而死等著名樂隊,及至後嬉皮時代部分人試圖擺脫葯物,開始尋求LSD之外的精神指導。

本書中,作者甚至以自體實驗比較了幾個不同致幻劑之間的幻覺區別,在他看來,LSD的效果鏈接了物質與精神的世界,模糊了二者之間如水火一般的界限,因此才會在過份追求物質主義的資本主義社會引起強烈的震動。

果然還是社會主義好啊~~~

《無盡深藍》

西爾維亞·A.厄爾 著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面對蔚藍色的遼闊海洋,壯觀的魚群,人們內心會不由自主地生出對海洋的敬畏之心,願意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去維持這份平和與生機。西爾維亞·A.厄爾正是這樣一位堅定的海洋保護者,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常駐海洋探險家,被《紐約客》和《紐約時報》稱為「深海女王」,美國國會圖書館稱她為「活著的傳奇」,《時代》雜志稱她為「這個星球的英雄」。

《無盡深藍》記錄了從珊瑚海到太平洋,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遼闊海域的一百多幅全彩攝影珍貴畫面,是西爾維亞攜手一百多位國際頂級攝影師精心打造而成,這本厚達240頁的海洋之書,配以西爾維亞具有啟發性而飽含深情的解說、及很多海洋保護者、知名文化工作者對海洋的多角度理解。絲絲入扣的海洋研究者的理性分析,充滿說服力的數據、地圖,描述海洋的優美文學作品,全書讀來,一無說教味道,能感受到作者發自內心地熱愛和對海洋現狀的擔憂。無論你是熱愛海洋、自然,還是對海洋一無所知,這本書將帶你認識一個全新的藍色世界。

《為什麼要相信達爾文》

傑里·A.科因 著

關於這本書,湛廬君覺得很有必要先引用一下理查德·道金斯老爺子的話:我曾說過,不相信演化的人要麼愚蠢,要麼瘋狂,要麼無知。……現在,我得更新自己的言論了:不相信演化的人一定要麼愚蠢,要麼瘋狂,要麼就是還沒讀過傑里·科因的這本書。

《為什麼要相信達爾文》把遺傳學、古生物學、地質學、分子生物學及解剖學現代研究結果的許多線索編織在一起,嚴謹而優雅地證明了為什麼說演化論不止是一項正確的理論,更是一個事實。關於這點,最有力的證據就是那些出土的化石:長著羽毛的恐龍和擁有四肢的魚等等。生物在不斷發展,雖然方向不一,但我們可以觀察到自然選擇對動物、植物的改造事實。同時,書中也提到了很多有趣的問題,讓人興趣盎然。

人為什麼會起雞皮疙瘩?三十隻殺人蜂為什麼能在一兩個小時內把一個蜜蜂巢變成三萬只蜜蜂的墳場?作為哺乳動物,鯨魚與哪一種陸地上的哺乳動物親緣關系最近?為什麼有一種恐龍的學名會叫做中文的「寐龍」?在寄生蟲控制之下的動物真的會像科幻電影里那樣做出恐怖的詭異行為嗎?為什麼看起來極其細微的差別就能令植物被劃分成不同的物種,而外觀體形迥異的各類寵物犬在生物學家看來卻是一個物種?

傑里·A.科因是世界頂尖的演化生物學家之一,也是演化界最重要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為《新共和》、《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的固定撰稿人。過去二十年中他一直擔任芝加哥大學生態與演化學系教授,從事演化遺傳學的研究。

《萬物身刻》

卡爾·齊默 著

還記得05年大熱的《越獄》中男主身上逆天的紋身(逃跑路線圖)嗎?

紋身的神秘和實用發揮的淋漓盡致。雖然,在大部分小夥伴眼裡,紋身跟嚴謹的科學家風馬牛不相及,但湛廬君想說,這本書,將重新定義你眼中的科學家和生物學符號。

文身都是部落成員的身份證明,在部落的語言符號系統中,紋身的作用之一就是交流、表達價值觀,還有什麼比紋身能更讓科學由皮膚直擊靈魂?

《萬物身刻》中就描述了這樣一群人,他們愛科學愛到了骨子裡,還流淌著藝術的血液,於是決定把自己所鍾情的科學元素刻在身上——你能想到的任何部位,這些圖案有趣又多樣:DNA雙螺旋結構、質能公式、圓周率……無論你愛的是物理、化學,還是數學、生物,你都能在本書中找到自己熟悉的符號,了解符號最初的意義,探尋每一個符號背後的價值。理科生獨有的浪漫和信念~

卡爾·齊默是美國耶魯大學講師,教授科學和環境寫作,且經常在《紐約時報》、《科學人》、《探索》、《時代周刊》、《科學》、《大眾科學》和《國家地理》等期刊雜志發表文章。目前,齊默的作品已經被收入「美國最佳科學寫作」和「美國最佳科學與自然寫作」系列。他在《探索》上有一個每月專欄,專門討論各種大腦問題。

《DNA:生命的秘密》

詹姆斯·沃森,安德魯·貝瑞著 著

你知道希特勒臭名昭著的種族主義起源於科學家多為的「優生學」嗎?你認為,在辛普森殺妻案中,DNA技術到底是在公平執法還是放走了罪犯?當多利羊問世的時候,是不是就意味著克隆人已經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了?不不,這不是一本八卦歷史雜志,這是一本關於遺傳學的書,那些或深刻,或尖銳的社會問題正是起源於遺傳學。

《DNA:生命的秘密》是一部以歷史視角寫遺傳學的簡單歷史,以孟德爾遺傳定律為開始,到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再到最終人類基因組圖譜的完成,這過程堪稱跌宕起伏。

其中不乏合縱連橫,斗財鬥智,充滿完美合作同時也充斥相互拆台的故事,甚至有時一項科學研究的完成似乎全看運氣。基因的故事永遠不會枯燥,它比你已知的歷史更真實,比你身處的現實更殘酷。這是一本關於科學天才的有趣故事,雖然信仰、宗教、國籍、愛好、價值觀各不相同,卻似乎一起掌握了人類的整個未來。

詹姆斯·杜威·沃森由於提出DNA的雙螺旋模型學說,沃森和克里克及M.H.F.威爾金斯一起獲得了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此外,他還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倡導者,1988年至1993年曾擔任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主持人。

《先天,後天》

馬特·里德利 著

我們常說,內因是根本,那麼,一個個體的人,他是由先天內在的基因決定還是由後天的環境決定?這個問題在我們現在看來是很簡單的:先天和後天協同。所有的經驗結論都是經由前人反反復復推理實驗得出來的,這個答案也不例外。

《先天、後天》一書中涉及到了基因與達爾文的普遍,高爾頓的遺傳,詹姆斯的本能,德弗里斯的基因,巴甫洛夫的反射,華生的聯想,克萊普林的歷史,弗洛伊德的塑性經驗,博厄斯的文化,杜爾凱姆的勞動分工和社會力量,皮亞傑的發展和洛倫茲的印刻。本書旁徵博引卻不落窠臼,究竟是什麼定義了人性?基因還是經驗?

「如果人們的專長不能在財富、性和權利等方面帶來回報,那麼所謂的精英統治就沒有什麼意義」有時候,本性就是這么坦誠或者赤裸裸。但人們卻更善於表達,善於思考,善於獲得情感上的認同,從而把不那麼光彩的本能升華為夢想或者價值。人和動物的主要區別就是,同樣是表達需求,動物會強硬地直奔主題,而我們,卻懂得如何委婉一點。

馬特·里德利著名科普作家、牛津大學動物學博士,曾任《經濟學人》專欄編輯。著有多部獲獎作品,包括《人類基因組》、《靈敏基因》、《紅色皇後》等。湛廬君在這里透露一個小細節:自1993年出版第一本科普《紅色皇後》以來,2010年為止,馬特總共寫了6本科普,也就是說,平均3年才出一本,慢工出細活總是有道理的。

《進化的大腦》

戴維·J·林登 著

湛廬君敢打賭,大多數人對於人類的頭腦還是非常自豪的,因為,它讓我們從眾多生物中脫穎而出,爬上生物鏈頂端。但讀完這本書,你恐怕會有被打臉的感覺:「人腦是效能極其低下的器官」作者在一開始就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並在此基礎上,從感覺、情感、愛情、性、睡眠、宗教等等方面論證,他的觀點猛一看有點怪辟,但仔細想想,又覺得邏輯上說的通。甚至在人類為何維持一夫一妻的關系問題上,作者也歸結為人類那「巨大又低效的大腦」。

眾所周知,人類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金華過程,所以,人類的大腦並不是先天就被設計好脫穎而出,而是不斷在低級的基礎上發展出更高級的功能,也就是說,和小白鼠相比,我們只是多了一些功能,同樣,和小白鼠一樣的功能,我們也還保存著。

《進化的大腦》中,作者把人類的大腦比作可以疊加新成分的甜筒冰激淋,並以這一思路為主線,介紹了大腦的構成、基本發育、感覺和感情,進而描述腦如何支配學習、記憶和個性,如何決定性行為和性傾向,以及腦在睡眠和夢中的活動機制。作者還嘗試解釋腦功能和宗教的關系。書中也穿插了不少有趣的小故事和將近50幅插圖。

作者林登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科學系教授,但這並不是一本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的教科書,而是面對公眾的科普讀物,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藉助林登對大腦發育和思維的長期思索的結晶打開一扇新的窗,重新認識自己的大腦。

閱讀全文

與關於生命生物起源的書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0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08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88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1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5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9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1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4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78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3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3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9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2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92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3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0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6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