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中國微生物組研究計劃的主要方向有哪些

中國微生物組研究計劃的主要方向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24 08:52:25

1. 微生物考研都有哪些方向

下面是院校的排名情況 你可以具體了解一下
據教育部2010年權威統計,按就業率排名:
1、中科院生物研究所
2、北京大學
3、清華大學 文華大學(2008年新成立)
4、武大
5、浙江大學
6、復旦大學
7、中國農業大學
8、四川大學
9、廈門大學
10、中山大學
註:文華大學前身為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分校,因2010做出特殊貢獻獎,教育部特批10名中科院院士前往學習。

第一水平:中國微生物所(即中科院微生物所):微生物方面水平相當高。
武漢病毒所(也是中科院的):病毒方面的老一。
武漢大學:微生物方面在大學中絕對是一流。
江南大學:微生物的發酵方向無人能敵。
山東大學:微生物發酵及理論方面也是相當牛的。
華中農大、南京農大、中國農大農業院校的三巨頭,微生物都有不錯。
中山大學:微生物生物防治方面很好,有國家生防重點實驗室。雲南大學:放線菌方面研究很領先,有國家放線菌研究重點實驗室。

第二水平:復旦大學 南開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大學 浙江大學 廈門大學 也有微生物方向的研究,但與上面的比可能略有差距。

第三水平:西北農大,福建農大,天津輕院等等與河南農業大學水平相當者。另外:象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較多實力強的綜合性大學這幾年在生物技術方面發展很快,在一些研究方向也是一流的,可能超過我前面提到的學校。

2. 人類微生物計劃到底是什麼

2007年底國際人類微生物組聯盟IHMC成立,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們身體內的這些「旅客」。該研究在了解人類健康與疾病方面的貢獻將與人類基因組項目等同。

生物通報道,2007年底國際人類微生物組聯盟IHMC成立,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們身體內的這些「旅客」。該研究在了解人類健康與疾病方面的貢獻將與人類基因組項目等同。

據悉,2009年NIH將追加3億資金投入Human Microbiome Project的研究當中,2年前,這一項目的資金預算為11.5億美金,今年,NIH追加資金,將總額上升至14億美金。

多投入的資金將用於擴展Human Microbiome Project用於資助更多的測序研究中心和疾病研究中心。

將來,人類微生物組項目與人類基因組項目相互結合,將為了解「遺傳與環境」相互作用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與全世界其他組織已經對該項目進行了資助,以更好地了解我們的共生菌群。目前研究涵蓋的5個菌群是位於消化道、女性生殖道、口腔、鼻咽部和皮膚的菌群。

2008年,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歐盟委員會,以及中國、日本等9個國家的科學家出席成立大會並交流了各自的計劃和進展。

(生物通 小茜)

關於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類微生物組項目設定了如下目標:確定是否所有的個體都有某種核心人類微生物組;了解人類微生物組的改變是否會導致人體健康狀況的改變;開發新的科技和生物信息工具以完成上述目標;關注由該項目引起的倫理、法律和社會影響。

目前,這一令人興奮的領域為什麼重要和如何顯示其重要性,對此我們的了解還相對有限。但從艱難梭菌結腸炎和陰道念珠菌病這兩種病上,我們可以得出簡單但重要的認識,即微生物組可以起到屏障作用來保護黏膜。每個臨床醫師都知道,當我們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時,菌群之間的平衡會發生改變,其中的少數菌群可以過度繁殖,佔領解剖空間,產生症狀性疾病。在上面的兩個例子中,改變的環境通常是暫時的、是可治癒的。

但去年出版的一個研究指出,存在一種長期的、甚至可能是終生的微生物組改變。該研究顯示,在哺乳動物結腸炎模型中,當有不同株脆弱類桿菌存在時,有潛在致病性的肝螺桿菌發生了改變。脆弱類桿菌細胞表面的一種細菌多糖,調控了針對肝螺桿菌的炎性反應。

本研究將對一個概念進行驗證,即分階段地暴露於微生物時,是否存在可導致結腸炎性反應的轉換開關。可以想像,在眾位讀者的職業生涯中,我們可能通過生物工程學的辦法改變胃腸道微生物組,來誘導結腸息肉發生退行性改變,或治療炎性腸疾病。

其他與微生物組研究相關的臨床領域可能包括:

–常規地調控人類黏膜微生物組,以改善防禦屏障。

–通過改變微生物群落,優化人類免疫應答。

–利用微生物作為人類細胞通道的開關。

–通過微生物信號傳導方法,實現人類基因調控。

–發現新的微生物。

至於發現新的微生物,因為此前可能有些微生物僅僅是因為不能用目前的手段培養而不為人所知,人類微生物組項目承諾有很大的機會發現並最終了解所有人類共生菌群。

微生物組研究本身及其與人類基因組的互動,一定會為理解人類健康與疾病揭示更多的秘密。

3. 微生物工程的主要研究內容和應用領域有哪些

微生物工程又叫發酵工程。對微生物進行生物工程改造,包括基因工程技術、轉基因生物技術、合成生物學技術等,以及工業化應用微生物發酵生產的工程等。發酵是微生物特有的作用,在幾千年前就被人類認識了,並且用來製造酒、麵包、醬、醋等。微生物工程,是大規模發酵生產工藝的總稱,就是利用微生物發酵作用,通過現代工程技術手段來生產有用物質,或者把微生物直接應用於生物反應器的技術。它是在發酵工藝基礎上吸收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和酶工程以及其他技術的成果而形成的。
發酵工程跟化學工業、醫葯、食品、能源、環境保護和農牧業等許多領域關系密切,對它的開發有很大的經濟效益。DNA重組技術和生物反應器?裝有固定化酶的容器,能進行生物 化學合成,是生物工程中的兩大支柱。從工業規模生產這一點看,生物反應器尤其重要。因為只有通過微生物發酵,才能形成新的產業。

4. 不燒錢,微生物組研究可以怎麼搞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微生物組計劃」,是奧巴馬政府繼腦計劃、精確醫學、抗癌「登月」之後推出的又一重大國家科研計劃,其戰略性不言而喻。黃力認為,通過實施「國家微生物組計劃」,美國將整合國內各方面資源,建立分工合作機制,盡快取得突破,進一步確立其在此領域內的優勢,此舉也將使其在未來的全球合作中,占據主導地位。中國應該建立高層次協調機制,統籌規劃,適時啟動我國的微生物組計劃,組織和動員科研院所、企業、社會組織等有關的各個方面,開展有效合作,爭取在此領域中獲得優勢地位,為平等參與國際合作,進而最大程度受益做好准備。

在陳國強看來,國家近年來一直給予微生物研究大力支持,每個五年計劃都有很多相關項目,這也使得中國在微生物組研究領域處於世界較高水平,如果能統籌制定國家層面的相關計劃,一定會有整體提升。朱寶利認為,就目前微生物組的研究,美國做得最好、最多,歐洲次之,中國緊隨其後,比日本、俄羅斯和其他國家做得要好。他認為中國如果要保持並進一步提升自己在此領域中的位置,就要有自己的國家微生物組計劃。至於其應該包含的內容,朱寶利結合研究現狀,一口氣羅列了10項:一是加快研究中國人體微生物組與各種疾病之間的關系;二是研究微生物通過免疫系統影響人身體的機理;三是微生物對葯物的影響;四是研發研究的工具和技術、計算的工具和技術;五是研究益生菌和益生源調節身體上微生物組的機制;六是研究植物方面的微生物,特別是經濟作物的內生菌、根際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對農作物的產量、生長、抗病的影響……他特別強調要加大主流媒體關於微生物的科普力度,讓人們認識到微生物對人體的價值,同時要防止誤導和欺騙公眾。

創新機制整合資源

「國家微生物組計劃」的成功實施依賴於微生物組研究資源的整合、方法的規范和數據共享。黃力認為,就數據共享而言,在國內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一方在基因測序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他們沒有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之前,他們為什麼要把測得的數據與別人共享呢?他們將得到怎樣的利益補償才合理呢?這就要求我們把游戲規則先制訂好,並且按照規則來辦。在黃力看來,這一點是制定執行中國版國家微生物組計劃時可能要特別注意的問題。當然,我們也有很多有利因素,比如我國有人數眾多、實力不斷壯大的微生物研究隊伍,在微生物資源搜集、研究領域有國際競爭優勢,在包括大規模dna測序等微生物研究相關技術能力方面也達到了國際水平,因此,我國已經做好了開展微生物研究的准備。

黃力提醒說,國家微生物組計劃的運行實施要堅持科學問題導向或重大需求導向,國家微生物組計劃本身不是目的,更多的是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手段,運行實施過程中要回答明確的科學問題或實際應用問題,不能將微生物研究簡單理解為基因組測序。比如,進行人體微生組研究的個人和團隊,其研究要瞄準某種疾病;而做環境微生物組研究的,要致力於解決環境問題。既往的微生物組學研究較多涉及相關性分析,而未來應該是假說驅動的研究。「參與中國微生物組計劃的人或團隊都應該帶著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者為滿足某種現實需求而來。」黃力表示。

黃力強調,國家微生物組計劃的實施要特別注重學科交叉,注意各方面能力建設。學微生物或者從事微生物的人是計劃的重要參與者,但遠遠不是全部。如果我們研究美國的「國家微生組計劃」,就會發現,強調多學科交叉,其參與者非常廣泛,並且都有自己的能力特長,如測序能力、數據處理能力、設備研製能力,而從中最先直接受益的也不一定就是微生物學家。

積極推進交流合作

談到對微生物組研究的政策建議,朱寶利表示,他希望科學院系統能夠與醫院臨床建立一個有效合作機制:一方面,微生物研究者與醫院臨床醫務人員緊密合作,讓科研人員及時了解臨床需求;另一方面,有豐富臨床經歷的醫生,也能有機會參與科研,提供實踐視角。而要做到這些,必須得到雙方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此外,他還建議加大微生物人才培養力度,希望教育主管部門能夠給包括微生物組學在內的相關學科增設專業,增加招生名額。

微生物研究的推進離不開國際交流與合作,實際上,我國微生物學是西學東漸的產物。當在華教會醫院把19世紀末歐洲的細菌培養技術和簡單的免疫學試驗方法不斷引入應用時,微生物學就開始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生根發芽。經過短短幾十年發展,到20世紀50年代,以「衣原體之父」湯飛凡為代表的科學家把中國在該領域的某些方面推進到當時世界最高水平。

當今時代,在世界科技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微生物組研究領域的國際合作計劃和項目更加豐富多元。據統計,自2005年以來,國際科學界開展了至少8項人體微生物組計劃,包括美國人類微生物組項目、加拿大微生物組研究項目以及日本人體元基因組項目。中國科學家近年來也積極參與或

5. 人類微生物組計劃的研究計劃

2007年底,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宣布將投入1億1500萬美元正式啟動醞釀了兩年之久的「人類微生物組計劃」。 由美國主導的,有多個歐盟國家及日本和中國等十幾個國家參加的人類微生物組計劃將使用新一代DNA測序儀進行人類微生物組DNA的測序工作,是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之後的一項規模更大的DNA測序計劃,目標是通過繪制人體不同器官中微生物元基因組圖譜,解析微生物菌群結構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中國做為此項計劃的參與者一直積極推動此項計劃的初期研究工作,其中包括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學主導的,2007年初啟動的中國—法國人體腸道元基因組科研合作計劃。參與這項研究工作的主要單位有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浙江大學。人體微生物組的研究工作在中國還處在起步階段。
2008年4月11日,歐盟宣布啟動人類元基因組第七框架項目,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以其規模名列國際前茅的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平台,作為唯一的非歐盟國家的科研單位,參加到腸道元基因組歐盟第七框架項目中,承擔重要的測序任務。
日本也啟動了人類元基因組研究計劃。2009年,英、美、法、中等國科學家在德國海德堡成立國際人類微生物組研究聯盟(IHMC),旨在對國際人類微生物組研究進行全面的協調。 2010年5月21日的《科學》雜志報道,為了進一步了解人類與在人類的身體上或身體內生活的多種細菌之間的關系,美國的國立衛生院正在對所有這些微生物的基因組進行測序。 他們研發了對在其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進行大規模基因組測序的標准化方法,他們的目標之一是為至少900種將人體稱為住所的細菌製作出參照基因組序列。 現在,由Karen Nelson領導的Human Microbiome Jumpstart Reference Strains Consortium已經公布了他們對頭178個與人類宿主有關的細菌基因組序列的最初的分析。 到目前為止,這些結果給未來的分析工作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基線,盡管這些研究人員說,他們只是剛剛觸及了人類「微生物組」的表面而已。
這些研究人員將與其他人共享他們的數據,這樣,其他的遺傳學家如果試圖從自然環境中對大量的微生物基因組做直接采樣的話,他們可以參考這些數據。 這一對人體上的微生物的更好的理解會在將來對了解某些人類的疾病提供線索。 在日益激烈的人類微生物組研究領域,中國科學家起步還是比較早的,已經取得一些重要進展。
例如中英兩國科學家聯合攻關近3年,實現了通過測定宿主代謝組學特徵變化來評價和鑒定腸道重要功能菌,這是一種在人體水平定量測定和監控人體健康狀況的新的系統生物學方法,對研究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具有普遍意義。該研究結果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後,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關注。《自然評論—微生物學》在2007年4月號中以「研究亮點」的形式,專門評介了該項工作。
中國科學家近年來積極參與國際人類微生物組的各種合作計劃。2006年法國前總統希拉克訪華期間,科技部與法國國家研究署簽署了《中法腸道元基因組研究聯合聲明》;之後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營養所和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中心、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所等單位,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上海市的支持下,與法國農科院聯合啟動了「中法腸道元基因組合作項目」,現已完成500對肥胖與健康病例對照人群的樣品採集和體檢,正在進行代謝組學和元基因組學分析,這也是目前國際上規模最大的人類微生物組人群試驗。通過這一研究,有望發現一些與中國人代謝綜合征不同發展階段相關的生物標志物,對於通過早期診斷和積極的營養干預來遏制中國肥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快速上升的勢頭有著重要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開展人類元基因組研究有一個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那就是有著悠久歷史的中醫中葯。改變一個人的基因是困難的,而改變生活在人體內的微生物組成是相對容易的,腸道菌群因而是理想的葯物靶點。中國的傳統醫學有許多葯物、療法都很可能是通過改變腸道菌群的結構和代謝來發揮作用的,中醫葯在人類微生物組研究中無疑將會扮演重要角色。
預防為主是解決國民健康問題的基本國策。中醫治未病的核心是通過對人體各種證候的觀測和分析,對人進行體質分型,然後針對不同的體質類型採取各種保健措施來實現對疾病的早期預防。
中醫認為,體質是由先天遺傳和後天稟賦共同作用形成的。現在看來,先天遺傳的主要是人的基因組,而出生以後進入人體並對人體代謝產生重要影響的微生物組,作為人體的第二基因組,是後天稟賦的重要承載者。對不同體質的人群進行微生物組學和代謝組學測定,有可能對中醫體質分型作出新的闡釋和發展。在早期發病階段,通過發現微生物組的變化來預測和預警疾病,並通過糾正菌群的失衡加以干預,成本低且效果明顯,這是中醫治未病思想的價值所在。

閱讀全文

與中國微生物組研究計劃的主要方向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5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2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4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7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9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4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7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7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9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3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8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9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4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6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9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1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