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學人是用什麼構成的

生物學人是用什麼構成的

發布時間:2023-01-07 15:48:51

Ⅰ 人類是由什麼變成的

生物學的意義上講,人是一種動物,人屬於哺乳動物綱,靈長目,人科,人屬。類人猿與人在進化上有親緣關系,因此可以說它是人的祖先。大約在20萬~300萬年以前,人類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人類是從古猿變來的。但是類人猿和人,在進化史上都很年輕,如果以地球現在的年齡為12小時,那麼人的壽命還不到半分鍾。
科學的人類起源理論是從18世紀的拉馬克開始的,並經過達爾文開始形成。在古代和18世紀以前,關於人類起源的問題只能做一些猜測。古代生物學家雖然指出了人類與動物在結構上的相似現象,但還不能提出什麼系統的理論來闡述人類起源的奧秘。
關於人類起源的理論,經過了人與猿同類論、猿變人論、人與猿同祖論這三個歷史上不同發展階段。
18世紀著名瑞典生物學家林耐,在他創立的生物分類學的基礎上,特別是在研究動物分類時,把人和猿做了比較。他不僅發現了人和猿都有二心耳、二心室,都是胎生,而且發現人、猿、猴都有兩對門齒,胸前都有一對乳房。由於這種驚人的相似,所以他在進行動物分類時,就把人、猿、猴歸入一類,名曰靈長類,即都是靈敏的高等哺乳動物。
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提出了由猿變人的理論,這是拉馬克在研究了現代猿的身體構造和生活習性的基礎上第一次提出來的。他假設,由於生活條件改變,下到地面生活的類人猿必須用後肢行走,促使手足分工,使前肢發展得更加靈巧有力。這種在發展變化中的猿人漸漸進化 成新的物種,最後變成了原始人。由猿變人論,比起林耐的人與猿同類論,大大地前進了一步,揭示了猿和人之間前後相繼的發展聯系。
法國生物學家居維葉首先從比較解剖學方面證明,所有脊椎動物。從最低等的魚類到最高等的人類,其主要特徵都基本相同。從而說明人起源於猿。他通過解剖學證明,從兩棲動物到人的四肢骨骼原來都是由一定數目的骨片在同一格式上構成的,並指出「兩條腿的鳥和人本來都是四肢動物」。由此,居維葉進而證明猿是人的直接祖先,並初步闡述了人類起源的機制。
赫胥黎從達爾文的啟示中得到啟發,他用達爾文的進化論作為說明從猿到人的武器。他研究了前人發現的人類頭骨化石,找到了古猿到人類的橋梁。他曾指出了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和人類早期胚胎的相似性是它們共同祖先的證明。這就從胚胎學上揭示了人類與猿類的親緣關系。他的結論是:人類「是和猿類由同一祖先分支而來」。人與猿同祖理論首次被赫胥黎提出來了

Ⅱ 人是什麼組成的

人是由骨骼+脂肪+水。
分無機和有機化合物
無機化合物:
一、水
作用:水是生命的源泉。人對水的需要僅次於氧氣。人如果不攝入某一種維生素或礦物質,也許還能繼績活幾周或帶病活上若干年,但人如果沒有水,卻只能活幾天。由此可見,水對人的生存是多麼重要。
人體細胞的重要成分是水,水占成人體重的60~70%。那麼人體要這么多水份有什麼作用呢?
1.人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需要水,如水可溶解各種營養物質,脂肪和蛋白質等要成為懸浮於水中的膠體狀態才能被吸收;水在血管、細胞之間川流不息,把氧氣和營養物質運送到組織細胞,再把代謝廢物排出體外,總之人的各種代謝和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2.水在體溫調節上有一定的作用。當人呼吸和出汗時都會排出一些水分。比如炎熱季節,環境溫度往往高於體溫,人就靠出汗,使水分蒸發帶走一部分熱量,來降低體溫,使人免於中暑。而在天冷時,由於水貯備熱量的潛力很大,人體不致因外界溫度低而使體溫發生明顯的波動。
3.水還是體內的潤滑劑。它能滋潤皮膚。皮膚缺水,就會變得乾燥失去彈性,顯得面容蒼老。體內一些關節囊液、漿膜液可使器官之間免於摩擦受損,且能轉動靈活。眼淚、唾液也都是相應器官的潤滑劑。
4.水是世界上最廉價最有治療力量的奇葯。礦泉水和電解質水的保健和防病作用是眾所周知的。主要是因為水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成分。當感冒、發熱時,多喝開水能幫助發汗、退熱、沖淡血液里細菌所產生的毒素;同時,小便增多,有利於加速毒素的排出。
此外,大面積燒傷以及發生劇烈嘔吐和腹瀉等症狀,體內大量流失水分時,都需要及時補充液體,以防止嚴重脫水,加重病情。
另外,生物體中的水分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自由水,占總水分含量的95%左右,游離態,可自由流動,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也可參與許多生物化學反應,還可運輸體內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結合水,占總水分量的5%,,與細胞內物質相結合,主要作用是構成細胞結構的重要成分
二、礦質元素
無機鹽是體內除去碳、氫、氧、氮以外的其它所有無機元素的統稱。含量較多的,我們稱為常量元素,而含量微少的,通常每100毫升的血液中才有幾微克的,則叫微量元素(或痕量元素)。盡管人體內無機元素種類眾多,大約有60多種,但其總量卻不過只佔人體體重的4%。
無機鹽類對人體必不可少。比如:鈣是組成人體中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材料,NaCl是維持體液滲透壓的重要物質,K+能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香蕉鉀含量較高,被稱為快樂果),亞鐵鹽是構成血紅蛋白重要成分。碘和鋅都能直接影響人的生長發育,機體缺碘或缺鋅,則人的身高就受到影響。這問題出現在生長發育突增的青春期,其情形就越發糟糕。兒童時缺鈣會患佝僂病,俗稱「軟骨病」。青春期時由於骨骼的發育並沒有停止,在鈣和磷供給量不足或比例不適當時,仍可以發生輕度的佝僂病。另外,通過x線照相,還會發現骨組織的結構出現異常疏鬆的情況。
近年來,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進展,人對微量元素的重要作用也越發有所認識,美國的一位科學家曾指出:「在生命的化學過程中,微量元素的作用好比火花塞,在食物消化過程中,能量轉換和活細胞的構成中都要依賴它們。」
通常體內不能合成大多數的無機鹽類及微量元素,而隨著人體的新陳代謝,每天又有一定數量的無機鹽與微量元素通過尿液、糞便、汗液、唾液等多種途徑被排出體外。因此,就必須通過膳食予以補充。無機鹽類在食物中分布很廣,對於正常生理情況下的成人來說,一般從食物中獲得的量能與機體排出量保持相對平衡,但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則往往吸收量增加。在青春期容易缺乏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有鈣、碘、鐵、鋅等。
有機化合物:
一、糖類
營養學稱糖為「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主要能源物質,基本上被分為三類。第一類:單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第二類:雙糖,如:蔗糖、麥芽糖和乳糖。第三類:多糖,包括澱粉、糖元和纖維素。其中纖維素是基本不能被人體吸收的,下期我們單獨來講。
膳食中缺乏碳水化合物將導致:全身無力,疲乏、血糖含量降低,產生頭暈、心悸、腦功能障礙等。嚴重者會導致低血糖昏迷。
我們吃的飯,如饅頭米飯等,都含很多澱粉,人體消化後變為葡萄糖,被人體吸收,進入血液,隨血液(血液中的葡萄糖叫血糖)運輸到人體各個部位為機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糖要進入細胞,細胞呼吸作用將糖氧化分解,產生熱並合成ATP——人體(以及生物)進行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如果血糖用不了,就會合成糖原(人和動物細胞的儲能物質)儲存在肝臟和肌細胞中,等血糖含量降低或人體需要時再分解為葡萄糖。如果吃得多而又不愛運動,就會導致血糖含量很高,這些多餘的血糖就會轉化為脂肪(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與糖原不同的是,脂肪要在血糖耗光後才被分解利用)等其他化合物,這也就是有些人不吃肉也長胖的原因。
一般說來,對碳水化合物沒有特定的飲食要求。主要是應該從碳水化合物中獲得合理比例的熱量攝入。另外,每天應至少攝入50~100克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以預防碳水化合物缺乏症。
二、蛋白質
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是肌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體組織更新和修補的主要原料,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蛋白質是由20多種氨基酸組成,以氨基酸組成的數量和排列順序不同,使人體中蛋白質多達10萬種以上。它們的結構、功能千差萬別,形成了生命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蛋白質占成人體重的 18%左右,占總固體量的45%左右。
人體內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有12種是人體細胞能合成的,叫非必需氨基酸;有8種人體不能合成(嬰兒有九種,比成人多一種組氨酸),必須從外界環境中獲取,這些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因此,在評價各種食物中蛋白質成分營養價值時,人們格外注重必需氨基酸含量。例如:玉米的蛋白質中缺少賴氨酸,所以以玉米為主食的人應注意補充賴氨酸:經常吃肉蛋奶和大豆製品,一般是不會缺乏必需氨基酸的。
蛋白質的功能:
(1).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內各種細胞的主要原料,因而是 構成人體各種組織器官,如皮膚、肌肉、毛發、骨骼、血液、內臟、大腦等的主要成分,還是補償新陳代謝消耗及修補組織損失的主要物質。
(2). 蛋白質構成人體內各種重要物質,如激素、酶、抗體、血紅蛋白等的重要成分,從而具有重要的調節各種生理活動、維持機體健康水平的作用。
(3). 蛋白質在體內氧化可以產生熱量,是供熱營養素之一。由蛋白質提供的熱量占每日人體所需總熱量的10%~15%,每克蛋白質可產生16.72千焦耳熱量。由此可見,蛋白質與人體生命活動息息相關。當蛋白質攝取不足時,會出現新生細胞生成速度減慢、生長發育遲緩、體重減輕、身材矮小、容易疲勞、抵抗力降低、貧血、病後康復緩慢、智力下降等狀況。相反,若長期蛋白質攝人量過剩,超出人體的需要,那麼過量的蛋白質非但難以消化吸收,反而會造成胃腸、肝臟、胰臟和腎臟的負擔,進而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和肝臟、腎臟的損害,對身體不利。
缺乏症:
蛋白質與人體生命活動息息相關。當蛋白質攝取不足時,會出現新生細胞生成速度減慢、生長發育遲緩、體重減輕、身材矮小、容易疲勞、抵抗力降低、貧血、病後康復緩慢、智力下降等狀況。
相反,若長期蛋白質攝人量過剩,超出人體的需要,那麼過量的蛋白質非但難以消化吸收,反而會造成胃腸、肝臟、胰臟和腎臟的負擔,進而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和肝臟、腎臟的損害,對身體不利。
現在科學認為,人體是由數十億計的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人體最小的結構單位,如果要繼續追究下去的話,那就是細胞是由什麼組成的了。
目前只能說人體是由那幾種元素組成的,不能說僅僅有一種。
多數科學家比較一致的看法,認為生命必需的元素共有28種,包括氫、 硼、碳、氮、氧、氟、鈉、鎂、硅、磷、 硫、氯、鉀、鈣、釩、鉻、錳、鐵、鈷、 鎳、銅、鋅、砷、硒、溴、鉬、錫和碘。
硼是某些綠色植物和藻類生長的必需元素,而哺乳動物並不需要硼,因此,人體必需元素實際上為27種。在28種生命必需的元素中,按體內含量的高低可分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宏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體總質量0.01%以上的元素。如碳、氫、氧、氮、磷、硫、氯、鉀、鈉、鈣和鎂,這些元素在人體中的含量均在0.04%~62.8%之間,這11種元素共占人體總質量的99.97%。
微量元素指占生物體總質量0.01%以下的元素。如鐵、硅、鋅、銅、溴、錫、錳等。這些微量元素占人體總質量的0.03%左右。這些微量元素在體內的含量雖小,但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還要繼續追究下去的話,那就是化學元素的組成了,這個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了,所有的化學元素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元素的不同的實質是因為質子數的不同,目前只能這樣解釋了。

Ⅲ 人由什麼構成的啊

我倒,有你這么問的嘛。

從生物學:人由細胞構成
從醫學:人由頭、頸、軀干、手、足構成
從化學:人主要由水、蛋白質、脂肪、無機鹽構成。

Ⅳ 人到底是什麼構成的呢

大家知道,房子是由一塊塊的磚頭砌成的,人也是由一塊塊特殊的磚頭組成,這些特殊的磚頭叫做細胞。
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細胞所組成,但病毒生命活動也必須在細胞中才能體現。
細菌等絕大部分微生物以及原生動物由一個細胞組成,即單細胞生物,高等植物與高等動物則是多細胞生物。細胞可分為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兩類,但也有人提出應分為三類,即把原屬於原核細胞的古核細胞獨立出來作為與之並列的一類。研究細胞的學科稱為細胞生物學。
細胞(Cells)是由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於1665年發現的。當時他用自製的光學顯微鏡觀察軟木塞的薄切片,用這個顯微鏡一放大,發現一格一格的小格子,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之,而這個英文單字的意義本身就有一格一格的小格子的用法,所以並非另創的字匯。但這樣細胞早已死亡,僅能看到殘存的植物細胞壁,雖然他並非真的看見一個生命的單位(因為無生命跡象),後世的科學家仍認為其功不可沒,一般而言還是將他當作發現細胞的第一人。
原核細胞直徑平均: 1~10μm;
真核細胞直徑平均: 3~30μm;
某些不同來源的細胞大小變化很大:
人卵細胞:直徑0.1mm;鴕鳥卵細胞:直徑5cm;
同類型細胞的體積一般是相近的,不依生物個體的大小而增大或縮小;
器官的大小主要決定於細胞的數量,與細胞的數量成正比,而與細胞的大小無關,這種現象被稱為「細胞體積的守恆定律」。

閱讀全文

與生物學人是用什麼構成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81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7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43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13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97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50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8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8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10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13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56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8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26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32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41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7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50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55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