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電的單位有哪些

生物電的單位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1-30 11:12:20

1. 生物電與電腦電有什麼不同

生物電:
生物的器官、組織和細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發生的電位和極性變化.它是生命活動過程中的一類物理、物理-化學變化,是正常生理活動的表現,也是生物活組織的一個基本特徵.
生物體內廣泛、繁雜的電現象是正常生理活動的反映,在一定條件下,從統計意義上說生物電是有規律的:一定的生理過程,對應著一定的電反應
生物波:
發生在生物有機體內的各種有節律的波動,是所有生物體維持正常運轉必須的.
生物波的基本構成單位是細胞.
一切生物有機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而單個細胞在生長、分裂的過程中都會有規律地波動.通過這種波動,攝取並使用能量,然後排出代謝產生的垃圾,從而保證生物體正常運轉.
所以LZ自己看著辦吧.

2. 什麼是生物電

生物的器官、組織和細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發生的電位和極性變化。它是生命活動過程中的一類物理、物理-化學變化,是正常生理活動的表現,也是生物活組織的一個基本特徵。
靜息電位
在沒有發生應激性興奮的狀態下,生物組織或細胞的不同部位之間所呈現的電位差。例如,眼球的角膜與眼球後面對比,有5~6毫伏的正電位差,神經細胞膜內外,則存在幾十毫伏的電位差等。靜息狀態細胞膜內外的電位差,稱靜息膜電位,簡稱膜電位。它的大小與極性,主要決定於細胞內外的離子種類、離子濃差以及細胞膜對這些離子的通透性。例如,神經或肌肉細胞,膜外較膜內正幾十毫伏。在植物細胞(如車軸藻)的細胞膜內外,有100毫伏以上的電位差。改變細胞外液(或細胞內液)中的鉀離子濃度,可以改變細胞膜的極化狀態。這說明細胞膜的極化狀態主要是由細胞內外的鉀離子濃度差所決定的。在細胞膜受損傷(細胞膜破裂)的情況下,損傷處的細胞液內外流通,損傷處的膜電位消失。因此,正常部位與損傷部位之間就呈現電位差,稱為損傷電位(或分界電位)。
有些生物細胞,不僅細胞膜內外有電位差,在細胞的不同部位之間也存在電位差。這類細胞稱極性細胞。在極性細胞所組成的組織中,如果極性細胞的排列方向不一致,它們所產生的電場相互抵消,該組織就表現不出電位差。如果極性細胞的排列方向一致,該組織的不同部位間就呈現一定的極性與電位差。它的極性與電位大小,取決於細胞偶極子矢量的並聯、串聯或兩者兼有所形成的矢量總和。例如,青蛙的皮膚,在表皮接近真皮處,有極性細胞。這些細胞具有並聯偶極子的性質,內表面比外表面正幾十毫伏。在另一些生物組織上,極性細胞串聯排列,如電魚的電器官就是由特化的肌肉所形成的「肌電板」串接而成的。由5000~6000個肌電板單位串聯而成的電鰻的電器官,由於每個肌電板可產生0.15伏左右的電壓,因此這種電器官放電的電壓可高達 600~866 伏。某些植物的根部,也是由極性細胞串聯構成的。因此由根尖到根的基部各點間都可能呈現電位差。
3應激性
活的生物體具有應激性,即當它受到一定強度(閾值)的刺激作用時,會引起細胞的代謝或功能的變化。這種引起變化(突奮)的刺激要有一定的變化速率,緩慢地增強刺激強度不能引起應激反應。如用直流電作刺激,通電時的應激反應發生在陰極處,斷電時的應激反應則發生在陽極處。應激反應之後,要經過一段恢復時期(不應期),才能再對刺激起反應。在應激反應過程中,常常伴有細胞膜電位或組織極性的改變。
植物的局部電反應 植物的應激性很緩慢並往往局限於受到刺激的區域。它的反應強度,決定於刺激的強度,在刺激作用點上產生負電位變化。例如,植物組織受到曲、折(機械刺激),可引起幾十毫伏的負電位反應。植物光合作用中出現的電變化,是一種由代謝變化引起的電反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強度取決於葉綠素的含量。因此,如果不同部位的光照強度或葉綠素含量不同,將使不同部位的代謝強度出現差異。這時,不僅表現出產氧量和二氧化碳消耗量的不同,而且在不同部位之間出現電位差。例如,在太陽草的葉片上,一部分給予光照,另一部分不給光照,則幾分鍾之內,兩部分之間可產生50~100毫伏的電位差。在一定范圍內,電位差的大小,與光照強度成正比。
4植物運動
有些植物受刺激後會產生運動反應。這時,往往出現可傳導的電位變化。例如,含羞草受刺激時,葉片發生的閉合運動反應,就能傳布相當的距離。在這一過程中,由刺激點發生的負電位變化,可以每秒2~10毫米的速度向外擴布。電位變化在1~2秒內達到最大值,其幅值可達50~100毫伏。但恢復時間長,需幾十分鍾才能回到原來的極性狀態,這一段負電位變化時期就是它的不應期。
5動物局部
動物的細胞或組織,尤其是神經與肌肉,受刺激時發生的電變化比植物更明顯。如果神經纖維局部受到較弱的電刺激則陰極處的興奮性升高、膜電位降低(去極化),陽極處興奮性降低、膜電位升高(超極化)。在刺激較強接近引起興奮沖動閾值的情況下,陰極的電位變化大於陽極,這是一種應激性反應。但是這種電位變化僅局限在刺激區域及其鄰近部位,並不向外傳布,故稱局部反應,所發生的電位稱為局部電位。一個神經元接受另一個神經元的興奮沖動而產生突觸傳遞的過程中,在突觸後膜上會產生興奮性突觸後電位,或抑制性突觸後電位。前者是突觸後膜的去極化過程,後者是突觸後膜的超極化過程。這些電位變化,只局限在突觸後膜處,並不向外傳導,也是一種局部電位。如果感受器中的感覺細胞或特殊的神經末梢受到適宜刺激,如眼球中的感光細胞受光的刺激、機械感受器柏氏小體中的神經末梢受到壓力刺激也會產生局部電位反應,稱為感受器電位或稱啟動電位。同樣,肌肉細胞接受到神經沖動的情況下,在神經與肌肉接頭處(神經終板)也會產生局部的、不傳導的負電位變化,稱為終板電位。所有這些局部電位,都會擴布到鄰近的一定區域,但不屬傳導。離局部電位發生處愈近,則電位越大,並按距離的指數函數衰減。局部電位的大小隨刺激強度的增大而增高,大的可達幾十毫伏。
6傳布性
動物體中能傳布的電反應更普遍。如當神經細胞受到較強的電刺激時,在陰極產生的局部電反應隨刺激增強而增大,超過閾值,就會引起一個能沿神經纖維傳導的神經沖動。神經沖動到達的區域伴有膜電位的變化,稱動作膜電位(簡稱動作電位)。這是一個膜電位的反極化過程,即由原來的膜外較膜內正變為膜外較膜內負。因此,發生興奮的部位與靜息部位之間,出現電位差,興奮部位較正常部位為負,電位可達 100毫伏以上。這個負電位區域可以極快的速度向前傳導,如對蝦大神經纖維的傳導速度可達80~200米/秒。
興奮性突觸後電位或感受器電位,雖然不是能傳導的興奮波,但當它們增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影響鄰近神經組織的興奮性,甚至發生伴有負電位變化的神經沖動。
動物的組織或器官,在發生應激性反應的情況下,也會出現電變化。它的大小與極性決定於組成該組織的細胞興奮時所產生的電場的矢量總和。如眼睛受光照刺激時,可記錄到眼球的前端與後面之間的電位差變化,稱為視網膜電圖。它的波形很復雜,系由光刺激使感受細胞產生感受器電位,並相繼引起視網膜中其他細胞產生興奮與電位變化。由於這些電變化的電場方向不一致,因此,視網膜電圖標志的是這些細胞的產生的電場的矢量總和。不同的動物,由於視網膜的結構不同,產生的視網膜電圖也不同,同時光照程度、時間等因素也會影響視網膜電圖的波形。
生物有機體是一個導電性的容積導體。當一些細胞或組織上發生電變化時,將在這容積導體內產生電場。因此在電場的不同部位中可引導出電場的電位變化,而且其大小與波形各不相同。例如,心電圖就是心臟細胞活動時產生的復雜電位變化的矢量總和。隨引導電極部位不同,記錄的波形不一樣,所反映的生理意義也不同。另外,高等動物中樞神經系統中所產生的電場,在人或動物的頭皮上,無論靜息狀態或活動狀態時,都有「自發」的節律性電位波動,稱為腦電波。它是腦內大量的神經細胞活動時所產生的電場的總和表現。在靜息狀態時,電位變化幅度較高,而波動的頻率較低。當興奮活動時,由於腦內各神經元的活動步調不一致(趨於非同步化),總合電位就較低,而波動的頻率較高。當接受外界的某種特定刺激時,總和電場比較強大,因此,可以記錄到一個顯著的電位變化。因為這種電位變化是由外界刺激誘發而產生的,所以稱為誘發電位。

望採納

3. 什麼是生物電

生物電是生物的器官、組織和細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發生的電位和極性變化。它是生命活動過程中的一類物理、物理一化學變化,是正常生理活動的表現,也是生物活組織的一個基本特徵。

200多年前,人類就發現動物體帶電的事實,並利用電鰩所發生的生物電治療精神病。18世紀末,L.伽伐尼發現蛙肌與不同金屬所構成的環路相接觸時發生收縮的現象,提出「動物電」的觀點。

1960年,電子計算機開始應用於電生理的研究,使誘發電位能從自發性的腦電波中,清晰地區分出來,並可對細胞發放的參數精確地分析計算。

(3)生物電的單位有哪些擴展閱讀:

生物電的應激性:

活的生物體具有應激性,即當它受到一定強度(閾值)的刺激作用時,會引起細胞的代謝或功能的變化。這種引起變化(突奮)的刺激要有一定的變化速率,緩慢地增強刺激強度不能引起應激反應。

如用直流電作刺激,通電時的應激反應發生在陰極處,斷電時的應激反應則發生在陽極處。應激反應之後,要經過一段恢復時期(不應期),才能再對刺激起反應。在應激反應過程中,常常伴有細胞膜電位或組織極性的改變。

植物的局部電反應 植物的應激性很緩慢並往往局限於受到刺激的區域。它的反應強度,決定於刺激的強度,在刺激作用點上產生負電位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物電

4. 維持人體的生物電流是多少

維持人體生物電流的電壓約為1mV,約合1mV=0.001V。

5. 生物電與氣功

《生理學》對生物電的研究是不夠的,雖然研究過細胞膜電位,但對膜電位的形成和動作電位的機理,有重新考慮的必要。《診斷學》對生物電的應用較多,如心電圖、肌電圖、腦電圖 ……都有重要的診斷意義。生物電在生理學中,起碼應佔有電學在物理學中相當的地位,可是現在對生物電的研究還是空門。生物電有它的特點,不注意到它的特點很難入門,下面從幾個方面簡要地談談對生物電的認識。

1、生物電的特點

生物電比較於電學,它有如下特點:

①參與生物電活動的電子與形成電學交流的電子荷能不同。形成電學電流的電子荷能為5個單位;參與生物電活動的電子荷能為2~3個單位。因此,二者的電阻、電容、電感的情形都不同,用電器和能量轉換都與電學有差異。用電學儀表測量生物電,即使是極靈敏的儀表,也不準確,這給生物電研究帶來了困難。

②生物電有多頻譜、多層次、多源性的廣泛混頻,頻帶極寬,占滿了從心頻到紅外頻譜的廣泛領域。頻次、波形與生化反應、生物效益有明顯的對應關系。

③電學電流中的電子呈環路流動,有強的物理效應;生物電電子以靜電形式呈環節性移動,有明顯的化學效應。

④生物電有特有的用電器,各種用電器的基本用點單位是生物分子,如蛋白質,視黃醛、電子傳導鏈、乙醯膽鹼、兒茶酚胺……這些分子都以主鏈導電,有的還呈無阻尼狀態,尤其是螺旋蛋白,螺旋狀還有自感升壓作用。這些分子組成的能量轉換器,感測器、導電器具……效率極高。人體的用電器具都是分子集成的。

⑤電學電流在迴路中周流一次,只通過一個用電器(並聯),做一次功;生物電運動到每個環節都做功,做多次功。

⑥電流中的電子在迴路中均勻而快速流動;生物電電子在移動途中是變速的,在有些環節以電流形式移動;在有些環節中以靜電擴散形式移動,在另一些環節中又附著於攜帶體,以離子形式移動。

2、生物電的來源

生物電來源於線粒體內的氧化反應,線粒體是氧化電池。葡萄糖和O2進入線粒體後,浮游於細胞質中。細胞發生動作電位後,細胞膜內的正電位,在線粒體膜內外形成外高(正)內低的電位差。線粒體膜只有60 ? ,只能由螺旋蛋白組成,必有許多一端通線粒體內腔,一段通細胞質的穿膜蛋白,在這樣的蛋白質兩端出現上述電位差,就會有電子沿穿膜蛋白從線粒體腔向細胞質中流動。螺旋蛋白的自感增壓,會將線粒體內的電子強行超量抽出,將線粒體內造成一片缺電子的氧化狀態。電子一旦被抽出釋放到細胞質中,就依靜電特性,迅速分布到細胞質表面形成靜息膜電位,再不會返回到細胞質的內部,更不會返回到線粒體內。線粒體內被強行抽掉電子的物質,分子鍵被破壞,原來的分子瓦解,再氧化狀態下組成的新的分子結構。線粒體內就是這樣進行葡萄糖和O2生成CO2、H2O和電子的氧化反應的。

靜息膜電位是細胞的人體生物電的儲備形式,也是細胞和人體能量的儲備形式。

3、生物電的作用

生物電是人體各組織、器官做功的能量,這是主要作用。

生物電是促成體內細胞內外各項生化反應的最本質,最活躍的因素。當細胞內出現正電位時,細胞內的氧化酶被啟動,以各種氧化反應、分解反應為主;當細胞恢復並保持膜電位時,細胞內以合成代謝為主,一次膜電位持續的時間越長,就能合成大分子量的分子。

細胞發生動作電位,把大量電子釋放到組織液中,能促進介質分子水解失效;電子進入到血液中,能造成紅細胞脫O2;能促進單糖合成糖元;改善血流狀態,提高濾過膜靜電屏障。電子經皮膚向體外輻射,產生一定熱效應,同時能殺滅皮膚表層的部分病原體……

4、生物電與祖國醫學

祖國醫學的理論中,有生物電的內容,只是所用名詞不同。祖國醫學理論的核心是陰、陽,生物電的基礎是正、負電荷;祖國醫學所稱謂的種種「氣」,有一部分與組織、器官的生物電和生物電場有相同的作用。如果將祖國醫學的一些概念,換成相應的現代科學名次,將與生物電研究有很大的重合面。

針灸,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它不能治病;從祖國醫學的醫療實踐看,它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從生物電的角度看,其治療機理是這樣的:針刺入組織後,構成兩種不同物質的緊密結核,形成接觸電位差,針失電子,組織得電子。旋針是一種摩擦,摩擦生電是對接觸電位差的強化,這些在伏打的接觸電位差理論中都有解釋。補、瀉手法能造成不同層次組織間的電子移動。灸是熱電效應的應用,在針的尾部加艾絨燃燒,其中心溫度可升至1000℃以上,會造成金屬,尤其是銀的電子輻射,針輻射電子後帶正電,最終是機體中電子奪走。針灸加上主要手法能使機體得電子、失電子、電子在組織的不同層次間移動,繼而改變還原反應,氧化反應或其它反應,所以,針灸當然能治病,只是功率太小。

仿生物電調制電荷治療儀,克服了它的不足,手法的作用可由電路賦予相應的功能來獲得。

5、生物電與氣功

氣功是當今對各種功法的統一稱呼。氣功與學習有類似的地方,人可以通過學習掌握知識和發現新知識,開發大腦的潛在智力;人也可以通過練功獲得功力,開發人體的潛在能力。練功就是練生物電,通過練功先將體內的生物電活動,有序化、強核、重點化。至於怎樣通過練生物電而出功夫、加強功力,先從練功的一些基本方法逐步分析。

(1)調息:調息就是調整呼吸。無論那種功法的調息,都是要提高排出CO2,吸收O2的效率,增加血液含O2量,讓組織細胞能更多地獲得O2,為膜電位形成打基礎。

(2)放鬆:放鬆就是讓盡量多的神經細胞和肌細胞處於不做功狀態,盡量長時間地處於靜息膜電位狀態,儲能狀態。這樣做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①讓盡量多的細胞處於「備戰」狀態,一旦進入「戰斗」狀態,得心應手,反應敏捷,不會出現力不從心地局面。

②肌肉放鬆,肌細胞和相應的神經細胞不做功,不僅節省了能量,也避免了組織細胞的疲勞損傷。

③靜息狀態是細胞進入合成代謝的同時,延長靜息膜電位時間,細胞就有機會合成超大分子量的螺旋蛋白,為後來成就高功夫時發生組織改變提供物質基礎。

(3)運氣:散在於細胞外的生物電是以電子為基礎的靜電,讓它自然散在,相互排斥。如果將它們集中起來,形成一個電子密集區,運動這個電子密集區,就是運氣。關鍵時如何形成並運動這樣的電子密集區。

同種電荷靜止時相斥,逆向運動時相斥,同向同速運動時相吸,運動速度越快吸引越明顯。只要能調動散在的電子做較快的同向運動,電子就會相互吸引而形成電子密集區。全身各處都分布有神經末梢,意念可以支配參經末梢發生動作電位。神經末梢發生動作,不僅其組織液中電子濃度增高,神經末梢內部短時間內為正電位。通過意念按一定軌跡有序地使神經末梢發生動作電位,就能調動組織液中的電子沿相同的軌跡發生追逐運動,這樣運動著的電子,會相互吸引,越聚越多,氣感也越來越強,自身感覺如果有個氣團在運動。

(4)動功:動功的外在表現就是肢體和軀體做動作,肌肉做功。肌肉做功時細胞要放出更多的電子,若能把這些電子引入氣團,氣團就會更壯大,但必須引導有方才能收斂,動功就是編出套路,邊運動邊導引。如果動功不注入引導的功夫,就是體育鍛煉;如果能對體育鍛煉合理引導,它就是動功。

(5)練功導致組織學改變氣團(電子密集區)長時間地在一塊或幾塊肌肉中旋轉,經常按一定路線周流運動,會引起組織血發生改變。主要有如下改變形式:

①肌肉發生電器官改變。一個密集的電子團長時間的在一塊或幾塊肌肉中旋轉,既能促進毛細血管濾出,改善O2和營養物質的供應,還能吸引血中Ca2+向該區集中。大量Ca2+濾出後,從氣團中獲得電子還原成Ca,使肌細胞內、外Ca含量增多,Ca則向細胞膜和肌節中的Z膜上沉著,這些膜發生鈣化,導致肌細胞發生電器官變性。肌細胞發生電器官變性後,原來的一個肌節就變成一個供電0.09V(90mV)的電池,一個肌細胞變性,就變成了很多0.09V電池串連的電池組,一塊肌內就變成了很多這樣串聯電池組再並聯的電池組。如果讓腹直肌發生電器官變性,能產生15kV以上的電壓,50A以上的電流,一個脈沖電流,其功率可達750kW以上。

肌細胞發生電器官變性,在很多電魚身上已有實例。「在某些電魚身上,有相當數量的肌肉細胞變成電器官,電器官由電單位串聯而成。我們把每個電單位叫做電板,在胚胎早期,電板本來是正常的骨骼肌纖維,後來發育成平板,附著於肌神經接點。單個電器官的一個動作電位釋放150mV的電壓,電板在電器官中排列像串聯的電池,把單個電板的電壓總合起來就成電魚放電的高電壓。串聯的電板再並聯起來就可得到大的電流。例如,電鰻發出一次電擊,其電壓可達數百伏。」

②形成超常(超導)的電子通路。放鬆有利於細胞合成超大分子量的螺旋蛋白質分子,超大分子量的蛋白質又容易滯留在組織細胞間。氣團經常有序地按固定路線運行,會將運行途中的超大螺旋蛋白分子,有序地排列起來,銜接起來,這樣就形成了無阻尼而又能自感升壓的電子傳導通路。如果讓這樣地電子通路一端連接電器官,一端通向體外,用它來傳導電器官發生的脈沖電流,不僅不會產生壓降,還會升壓,不僅不會在傳導中產生能量轉換,還會幫助電器官立即恢復儲電狀態。不發生能量轉換,就不會傷及自身,但用這樣的脈沖電流作用於其它物體,卻是無堅不摧的。

③產生特異功能。如果引發了上述兩方面的組織學改變的氣功師,他當然能做出許多常人不能做的事。將氣團用於感官,感官會發生感覺靈敏度的改變和感覺域的改變,他就能感覺出許多常人不能感覺到的事物。有別於常人的功能,就是特異功能。

(6)外氣通常經皮膚輻射到空氣中的電子就是外氣;如果能聚成氣團,並將氣團引導至某處向體外輻射,就是較強的體氣;將電器官中的電子,用無阻尼的螺旋蛋白通路,發射到體外,就是上乘的外氣。上乘外氣有如下特點:

①空氣對上乘外氣輻射的電子阻力,比對電學電子阻力小,外氣中電子荷能與空氣原子外層電子荷能相同相近;螺旋蛋白的螺旋直徑與空氣分子的半徑接近,與氣體分子中一個原子的直徑相當。

②外氣是從機體輻射到空氣中的電子,故有靜電性;是以螺旋軌跡輻射出去的,離體後還保留螺旋運動方式,故有磁場特性;電子從機體進入空氣,多少要發生一定的能級遷越,故有發光過程。所以,外氣是具有靜電性、磁性和光三大特徵於一身的物質。

③上乘外氣能成束輻射,能量不易損失,有高荷能性和定向性,與激光特性相似。故有好的遙測遙控能力。

(7)功力與功法氣功門派多,其實都是練生物電,有成就的門派,基本方法大同小異,差異僅表現在你循你的經,我壯我的田,最終引發人體潛能時,形式有所不同而已。但是練功不一定都有成就,一樣練功的人,有的終身無獲,有的登峰造極,從平地到顛峰,處處都有練功人,說明練功有一個得法與不得法的問題。

練功雖然講功法,從目前的現狀看,練功無法,這是人們對氣功本質的認識不足的結果。讀書苦,練功更苦。讀書有書可讀,有言可傳,有文可鑒。練功到目前為止誰也沒有道出個所以然,言傳道不出真諦,身教示以行而不能傳神,全靠學者在自身的絲絲感受中去領悟,所以,氣功強調悟性。悟是無法統一的,一個師傅教不出兩個相同的徒弟;不同的練法,又殊途同歸,能出「哼哈二將」。既靠悟性,再高的師傅也奈何不了徒弟悟不出來。姜太公以原始天尊為師,其師可謂良矣!但終不能得道。姜太公聰明過人,學有大成,成為空前絕後的大政治家、軍事家,他「興王只在笑談中。直至而今千載後,誰與爭功!」以姜太公的聰明,以原始天尊為師教,不能得道;而手無縛雞之力,被打擊摧殘到麻木的濟公,卻成佛成祖,這種錯位全在能悟與不能悟之中。這些都是神話、寓言,往往是有藍本的。如「杞人憂天」,本是大智高瞻的預言,卻被人們當作無知的寓言,譏笑了幾千年,「小知不知大知」使然。

如果人們能掌握氣功的本質,走出悟性的惑區,進入理性的境界,就能做到智力、體力雙修,導致雙重潛力的迸發,《道德經》就是教人這樣去做的。比《道德經》講得更透徹得是《南華經》,《南華經》既講了宇宙觀、物質觀、社會觀、人生觀、師承觀、養生觀等大學問,還講了練功方法和所能達到的境界,但講得並不透徹,許多道理隱藏在比喻之中,這與當時知識面狹窄有關。對其觀點雖然不敢完全苟同,但它畢竟建立了一個好體系的雛形。

(8)氣功狀態練功過程中,出現常人不具備的感覺和技能,即所謂特異功能。有些人的特異功能是自發的,自發特異功能不外乎兩種可能:一是保持了某種習慣得意識狀態和體態,造成了一種不自覺的練功。二是生長發育時接受到外界生物電場或環境電磁場的影響。氣功狀態下的感覺,有些是虛幻的,特異功能有些是騙人的,但也有實際存在的。下面對部分特異功能作點解釋的嘗試。

①記憶。常人的記憶總是模糊的,再認真回憶一下,又能多想起一些細節。如果在練功中回憶,或以回憶的形式練功,久而久之,會把很久遠的事,一幕幕地回憶出來。回憶總是對自身經歷過的事情而言的,一個人回憶的頂點,最多是他受精卵形成的時候。人的胚胎發育過程是一樣的:開始是受精卵增殖,表現為不分彼此的混沌一團。隨著羊水的出現,有了「上清清者為天」;同時胎盤形成,「下濁濁者為地」,居「天」「地」之間盤腿而坐的「盤古大帝」,就是他自己。這個過程被解釋為「開天闢地」的宇宙發展,歷史發展過程。盡管宇宙和歷史的發展過程根本不是這樣,但博得了古代人的完全信服,現代還有人談及,因這是很多氣功師「看」到了的「事實」。在外國也有類似的情形:首先只有亞當一人,從亞當身上抽肋骨之說,說明他們的氣功師還注意到了臍帶存在情節。兩種神話,編織著不同的內容,描寫著相同的環境。兩種神話,一樣的荒謬,都博得了人們的深信,深信到信仰的程度。因它是很多氣功師在氣功狀態下「看」到的「實情」。

這里並不僅是為了說明這兩種神話的根源,及不符合宇宙人類的發展過程,也是為了說明氣功狀態下回憶是超人的。

②辟穀。練功到一定程度,血液還原電位增強,血液流變學改善,導致淋巴迴流動力增強,淋巴系統把瀦留在組織細胞間的蛋白質、脂肪……回收並消化後釋放到血液中。這樣血液中營養物質是充分的,雖然不進食,但並不缺乏營養,當然能照常勞動和生活。這種辟穀,遲早要恢復進食,因組織細胞間瀦留的物質總是有限的。

第二種辟穀:只有功力很深厚時,才能出現第二種辟穀。血液(體內)的還原電位特別強時,血液中CO2的和H2O能合成低碳碳水化合物;能合成維生素;低碳化合物與N2又能合成氨基酸;碳和氫還能合成烷烴鏈,烷烴鏈和碳酸或其他有機酸能合成脂肪酸。三大營養物質和維生素都能像植物一樣地自我合成,所缺的就剩水和電解質。喝水時再帶入K+、Na2+、Ca2 、Mg2 、Fe2 、Zn2 、Cu 、Cl-、I-……生活就能過得美美的了。到了這種程度,就可以「餐風(CO2、N2、O2)飲露(H2O)」,不食人間煙火了。這種人他在細胞外液中進行植物式合成代謝,在細胞內進行人體的「產能」和合成代謝,既有植物生化的特徵,又有人的代謝特徵。

練功到了這種程度,辟穀可以是無期的,但還有一種物質的合成有難度,即芳香環。芳香環是合成甾類和其他一些重要物質的基本材料,這時可以不食人間煙火,卻享受人間香火。如果說有超智能生物存在,他還是地球人。

筆者在試管內用碳(CO2或炭)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醇和烷烴類物質時,其條件與植物所需的條件差異大,根本不能用光。與人細胞外環境更接近,但必須強化。

③超負荷負重。讓一輛卡車從人身上開過去,人體任何組織都承受不了這樣的重量,但氣功師確實承受了。如果說在月球上卡車從人身上開過去了,人們並不會感到太驚奇,因月球上卡車的重量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重量是地球的引力場造成的,如果氣功師能在體內及其周圍形成一個對抗或抵銷地球引力場的場,卡車壓在他身上的重量,就會大大減輕,這樣,讓卡車從人體上開過去就沒有危險了。

④感應和排異。感應和排異是出現在生物個體間生物電、生物電場、電磁波及外氣相互作用的現象,在通常的生物個體間以生物電場、電磁波為主的相互調諧現象。調諧在最佳狀態時出現正反饋,不然會出現負反饋。正反饋時可出現心理、體感、動作的共振;負反饋可出現心理的、組織的排異。

人體感測的物質基礎。既否定了細胞膜中離子通道的存在,動作電位只能由穿膜螺旋蛋白為其放電來實現。穿膜蛋白總有一端,通常是外側端埋藏在細胞膜中的,不然不能儲電形成膜電位,只有當介質分子(乙醯膽鹼、兒茶酚胺)從外插入與其外末端接上以後,才發生一次動作電位(證明略)。動作電位實際上是螺旋蛋白為細胞放電的過程,與螺旋線圈為電容放電是等效電路。螺旋線圈為電容放電的電路,又是電磁波的發射、接受電路,所以,螺旋蛋白與細胞膜電位配合,會有發射和接受生物電磁波的功能。這個電路就是人體生物電相互感測的物質基礎。

接受敏感度。細胞動作電位發出電磁波是沒有問題的,能否被另外的生物個體所接收,接收還必須引發接收體相應的組織細胞發生動作電位才有反應。能否被接收由調諧狀態、接收敏感狀態和發射功率等因素決定。

調諧的最佳狀態,由兩個生物個體某種組織細胞的膜電位容量和螺旋蛋白的電感應值決定,二者都完全相同,是最佳調諧狀態,首推同卵孿生兄弟姐妹,其次是有血緣近親關系。調諧狀態也可在後天的生活、工作中調整。接收敏感狀態,決定接受者組織細胞的興奮性,興奮性高,敏感性就高。當組織細胞膜電位復極完全,介質濃度高時,就容易接收到生物電訊息。通常有個體差異,通過練功,尤其是靜功容易提高這方面的敏感性。發射功率越大,越容易被對方接受到感應,如果能發射強有力的外氣,本身就可直接給對方造成一個超閾值的刺激。如果組織細胞復極充分,又能讓很多細胞同步發生動作電位,由此會形成超強幅值的生物電磁波,自然容易使對方有所觸動。練功既能使細胞復極更完全,也能更好地統一其時相性。

正反饋感測。正反饋能產生心理、體感和動作地共振。正反饋是使生物電的特徵出現參量相加的過程,或表現為頻率,或表現為振幅的相加增值,最後在相感應的個體中出現同值。設甲某生物電參量為10,乙為8,發生正反饋相加,在甲表現為10+8=18,在乙表現為8+10=18。這種過程出現在大腦皮層,就會產生心理共鳴,感情相通,即使從不同角度,不同立論出發,得出共同結論,相互補充,共同進入一種高境界的思維狀態,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相見恨晚。

正反饋共振發生在感覺神經系統,甲的感覺神經末梢發生動作電位,產生興奮上傳導中樞產生某種感覺。乙方或因調諧狀態極佳,或因敏感度極高,相應的神經末梢也產生興奮上傳形成相同的感覺。甲有痛癢之苦,乙也有相同感覺構成感覺互感。

動作感應應是由練功者發出強的動作信息,帶動或指使他人動作。強的外氣使他人動作,那是超閾值刺激造成的,不屬感測之列。氣功的有素訓練後,用意識去做某動作,他的傳出神經產生了興奮,但他並沒有讓相應肌肉動作。但被感應者傳出神經受到相應的感應產生興奮後,卻不能抑制相應的肌肉動作,結果動作起來了。如氣功師能用意念讓截癱患者的患肢動作起來,就是例子。

負反饋感測。負反饋產生心理和組織排異。負反饋是出現生物電特徵參量(如振幅、頻次)相減,最後在不同個體中出現完全相反量值的過程。設甲某生物電參量為10,乙為8,發生負反饋後,在甲表現為10-8=2,在乙表現為8-10=-2。表現在不同個體中出現完全相反的結果。這種情況發生在皮層,表現為意見不統一,結論對抗,感情對立,心理排異,各自都感到:「和這種人在一起,渾身都不自在。'

組織排異主要表現在組織、器官移植之後。兩種具有不同生物電參量的組織細胞放在一起,必然出現負反饋,導致結果是生物電不能以正常轉運和轉換形式活動,既產生熱能轉換,又改變電子活動方式而影響生化反應。尤其是頻次負反饋後,頻次降低,各時相時間延長,當細胞內正電位時間延長到一定數值後,細胞內氧化酶啟動促成細胞死亡甚至自溶。最後就是組織排異的一系列反應的發生。鑒於這里的分析,解決器官移植的排異問題,還得從生物電方面做文章。

⑤氣功診斷和治療疾病。多江湖騙子,有世上高人,這方面的實際情形復雜。病痛連著親情,最後行騙,受騙者有強烈的譴責;救人一命,感激不盡,受益者有真摯的呼聲。社會輿論僵持激烈,氣功能否治病,人們頗為關注。

氣功師以感測形式探病是低層次的,是比較容易獲得的功能。練放鬆功就能使感覺神經末梢處在高敏感狀態,就能探知患者的感受,起碼能探出患者的臨床表現。至於還有更多特異功能時,探病就會更准確些。

治病比探病難,氣功師必須有正常而強的生物電活動,才能為患者治病。有了正常而強的生物電場或電磁波,用它去糾正患者紊亂的生物活動,使之恢復正常,繼而使其生化反應也回歸正常,疾病就被治癒。能發外氣時,讓外氣再接受到氣功師相應組織或器官生物電活動的調制,它就成了具有某種正常生物電信息的外氣,治療效果會更明顯。如果氣功練到全身各組織、器官生物電活動都十分強烈,對周圍生物體能產生強烈影響,他一進入人群,就能糾正他人體內的異常生物電活動,並使之回歸正常,他就能讓很多有病之身,豁然而愈。氣功練到一定程度後,是能為人治病的。接受低功力氣功師治療時,為了獲得正反饋感測,應該有好的心理配合,這就是「心誠則靈」,或「信則靈」。高功夫氣功師你不信,他也能治好你的病。遇到騙子,怎樣配合也無濟於事。

特異功能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了。

氣功的確是科學殿堂中的一塊瑰寶,由於沒有認識到它的本質,人們的體驗又各不相同,使得氣功的境況是:「蛟室圍青草」,霾霧罩輝煌。嚴格地說,氣功這塊園地還荒蕪著,還在雲山霧罩中。

6、生物電與實踐

分析得好,總要有實踐支持。說生物電在人體中有許許多多的重要作用,不如能在保健和治療治病方面有所表現服人,於是,就有了用電學技術和知識,通過改善人體生物電活動,去保健和治療疾病的設想和實踐。電學和生物電有種種不同,只要有了認識,就有辦法解決。經過多年反復試制試用,終於製成了具有多種功能(可改變功能)的「仿生物電調制電荷治療儀」。

仿生物電調制電荷治療儀,是根據人體不同組織和器官正常生物電活動形式和參量,製成各種仿生物電電路板(可做成插接件,一柄一卡,也可用微機),用它輸出盡量接近某組織器官、某環節的正常生物電參量的電流,調制相應的電荷,以適宜的輸出方式,糾正病態時異常的生物電活動,進而糾正異常的生化反應而治療疾病的治療儀。還可以針對人體生物電薄弱的環節或減弱了的環節,做成多種保健儀。從對多種疾病的治療,對各年齡組的保健舉措來看,其效果決不亞於氣功的神奇。

除了前面提到的癌症之外,對骨折延遲癒合、栓塞性脈管炎、褥瘡、慢性骨髓炎……多種頑症,都有快速治癒的病例。對病毒、細菌感染療效極佳。許多常見病隨治隨愈。根據本書對微循環的分析,治療與微循環有關的疾病效果突出,能快速改善微循環障礙,堅持治療能使機體保持良好的微循環狀態。

在保健方面,抗衰老是人類渴望已久,為之奮斗時間最長的一個課題。從實踐來看,靈丹妙葯沒有,用生物電抗衰老,易見端倪。在分析中,顯示了生物電的重要作用;在實踐中,證實了生物電的重要作用。

6. 生物電阻抗20khz50khz100khz是什麼意思

Khz是頻率的單位千赫。電壓頻率分別為20千赫、50千赫和100千赫時,生物的阻抗呈不同的值。

7. 生物電是多少伏一

人體的任何一個細微的活動,都與生物電相關,外界的刺激、心臟的跳動、肌肉的收縮、眼睛的開閉、大腦思維等:像心臟跳動時會產生1-2毫伏的電壓、眼睛開閉時會產生5-6毫伏的電壓、讀書或思維時會產生0.2-1毫伏的電壓,而人體內的生物電位在安靜時通常為90毫伏。

8. 生物電!!!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生物電 英文名稱:bioelectricity 定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在生物體內產生的各種電位或電流,包括細胞膜電位、動作電位、心電、腦電等。 所屬學科: 海洋科技(一級學科) ;海洋技術(二級學科) ;海洋生物技術(三級學科) 2000多年前,人類就發現動物體帶電的事實,並利用電鰩所發生的生物電治療精神病。18世紀末,L.伽伐尼發現蛙肌與不同金屬所構成的環路相接觸時發生收縮的現象。以後C.馬蒂烏奇、E.H.杜布瓦-雷蒙和L.黑爾曼等的工作,都證明了生物電的存在。20世紀初,W.艾因特霍芬用靈敏的弦線電流計,直接測量到微弱的生物電流。1922年,H.S.加瑟和J.埃夫蘭格首先用陰極射線示波器研究神經動作電位,奠定了現代電生理學的技術基礎。1939年,A.L.霍奇金和A.F.赫胥黎將微電極插入槍烏賊大神經,直接測出了神經纖維膜內外的電位差。這一技術上的革新,推動了電生理學理論的發展。1960年,電子計算機開始應用於電生理的研究,使誘發電位能從自發性的腦電波中,清晰地區分出來,並可對細胞發放的參數精確地分析計算 靜息電位
在沒有發生應激性興奮的狀態下,生物組織或細胞的不同部位之間所呈現的電位差。例如,眼球的角膜與眼球後面對比,有5~6毫伏的正電位差,神經細胞膜內外,則存在幾十毫伏的電位差等。靜息狀態細胞膜內外的電位差,稱靜息膜電位,簡稱膜電位。它的大小與極性,主要決定於細胞內外的離子種類、離子濃差以及細胞膜對這些離子的通透性。例如,神經或肌肉細胞,膜外較膜內正幾十毫伏。在植物細胞(如車軸藻)的細胞膜內外,有100毫伏以上的電位差。改變細胞外液(或細胞內液)中的鉀離子濃度,可以改變細胞膜的極化狀態。這說明細胞膜的極化狀態主要是由細胞內外的鉀離子濃度差所決定的。在細胞膜受損傷(細胞膜破裂)的情況下,損傷處的細胞液內外流通,損傷處的膜電位消失。因此,正常部位與損傷部位之間就呈現電位差,稱為損傷電位(或分界電位)。 有些生物細胞,不僅細胞膜內外有電位差,在細胞的不同部位之間也存在電位差。這類細胞稱極性細胞。在極性細胞所組成的組織中,如果極性細胞的排列方向不一致,它們所產生的電場相互抵消,該組織就表現不出電位差。如果極性細胞的排列方向一致,該組織的不同部位間就呈現一定的極性與電位差。它的極性與電位大小,取決於細胞偶極子矢量的並聯、串聯或兩者兼有所形成的矢量總和。例如,青蛙的皮膚,在表皮接近真皮處,有極性細胞。這些細胞具有並聯偶極子的性質,內表面比外表面正幾十毫伏。在另一些生物組織上,極性細胞串聯排列,如電魚的電器官就是由特化的肌肉所形成的「肌電板」串接而成的。由5000~6000個肌電板單位串聯而成的電鰻的電器官,由於每個肌電板可產生0.15伏左右的電壓,因此這種電器官放電的電壓可高達 600~866 伏。某些植物的根部,也是由極性細胞串聯構成的。因此由根尖到根的基部各點間都可能呈現電位差植物運動反應時的電現象
有些植物受刺激後會產生運動反應。這時,往往出現可傳導的電位變化。例如,含羞草受刺激時,葉片發生的閉合運動反應,就能傳布相當的距離。在這一過程中,由刺激點發生的負電位變化,可以每秒2~10毫米的速度向外擴布。電位變化在1~2秒內達到最大值,其幅值可達50~100毫伏。但恢復時間長,需幾十分鍾才能回到原來的極性狀態,這一段負電位變化時期就是它的不應期。 動物體的局部電反應
動物的細胞或組織,尤其是神經與肌肉,受刺激時發生的電變化比植物更明顯。如果神經纖維局部受到較弱的電刺激則陰極處的興奮性升高、膜電位降低(去極化),陽極處興奮性降低、膜電位升高(超極化)。在刺激較強接近引起興奮沖動閾值的情況下,陰極的電位變化大於陽極,這是一種應激性反應。但是這種電位變化僅局限在刺激區域及其鄰近部位,並不向外傳布,故稱局部反應,所發生的電位稱為局部電位。一個神經元接受另一個神經元的興奮沖動而產生突觸傳遞的過程中,在突觸後膜上會產生興奮性突觸後電位,或抑制性突觸後電位。前者是突觸後膜的去極化過程,後者是突觸後膜的超極化過程。這些電位變化,只局限在突觸後膜處,並不向外傳導,也是一種局部電位。如果感受器中的感覺細胞或特殊的神經末梢受到適宜刺激,如眼球中的感光細胞受光的刺激、機械感受器柏氏小體中的神經末梢受到壓力刺激也會產生局部電位反應,稱為感受器電位或稱啟動電位。同樣,肌肉細胞接受到神經沖動的情況下,在神經與肌肉接頭處(神經終板)也會產生局部的、不傳導的負電位變化,稱為終板電位。所有這些局部電位,都會擴布到鄰近的一定區域,但不屬傳導。離局部電位發生處愈近,則電位越大,並按距離的指數函數衰減。局部電位的大小隨刺激強度的增大而增高,大的可達幾十毫伏。
[編輯本段]動物體的傳布性電反應
動物體中能傳布的電反應更普遍。如當神經細胞受到較強的電刺激時,在陰極產生的局部電反應隨刺激增強而增大,超過閾值,就會引起一個能沿神經纖維傳導的神經沖動。神經沖動到達的區域伴有膜電位的變化,稱動作膜電位(簡稱動作電位)。這是一個膜電位的反極化過程,即由原來的膜外較膜內正變為膜外較膜內負。因此,發生興奮的部位與靜息部位之間,出現電位差,興奮部位較正常部位為負,電位可達 100毫伏以上。這個負電位區域可以極快的速度向前傳導,如對蝦大神經纖維的傳導速度可達80~200米/秒。 興奮性突觸後電位或感受器電位,雖然不是能傳導的興奮波,但當它們增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影響鄰近神經組織的興奮性,甚至發生伴有負電位變化的神經沖動。 動物的組織或器官,在發生應激性反應的情況下,也會出現電變化。它的大小與極性決定於組成該組織的細胞興奮時所產生的電場的矢量總和。如眼睛受光照刺激時,可記錄到眼球的前端與後面之間的電位差變化,稱為視網膜電圖。它的波形很復雜,系由光刺激使感受細胞產生感受器電位,並相繼引起視網膜中其他細胞產生興奮與電位變化。由於這些電變化的電場方向不一致,因此,視網膜電圖標志的是這些細胞的產生的電場的矢量總和。不同的動物,由於視網膜的結構不同,產生的視網膜電圖也不同,同時光照程度、時間等因素也會影響視網膜電圖的波形。 生物有機體是一個導電性的容積導體。當一些細胞或組織上發生電變化時,將在這容積導體內產生電場。因此在電場的不同部位中可引導出電場的電位變化,而且其大小與波形各不相同。例如,心電圖就是心臟細胞活動時產生的復雜電位變化的矢量總和。隨引導電極部位不同,記錄的波形不一樣,所反映的生理意義也不同。另外,高等動物中樞神經系統中所產生的電場,在人或動物的頭皮上,無論靜息狀態或活動狀態時,都有「自發」的節律性電位波動,稱為腦電波。它是腦內大量的神經細胞活動時所產生的電場的總和表現。在靜息狀態時,電位變化幅度較高,而波動的頻率較低。當興奮活動時,由於腦內各神經元的活動步調不一致(趨於非同步化),總合電位就較低,而波動的頻率較高。當接受外界的某種特定刺激時,總和電場比較強大,因此,可以記錄到一個顯著的電位變化。因為這種電位變化是由外界刺激誘發而產生的,所以稱為誘發電位。
[編輯本段]學說
企圖用一種學說去解釋各種生物體中所出現的各種不同的電現象是不可能的。不過,在動物體上,特別是在神經系統或肌肉系統中所發生的各種電現象,基本上可以用A.L.霍奇金與A.F.赫胥黎提出的離子學說,從細胞水平加以解釋。 離子學說是在J.伯恩斯坦(1902)提出的膜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離子學說認為,神經或肌肉的細胞膜,對不同的離子具有不同程度的通透性。又由於細胞內的各種離子濃度,特別是鉀離子、鈉離子和氯離子,與細胞外液中的濃度不同,因此,在細胞膜內外兩側間就會產生電位差(根據F.G.唐南氏平衡原理)即膜電位。這是靜息電位的基礎。在不同的生理條件下,細胞膜對各種離子的通透性將發生變化,因此膜電位也即發生改變,即形成各種形式的動作電位。例如,在靜息狀態下,神經或肌肉細胞的細胞膜對鉀離子具有較大的通透性,而細胞內的鉀離子濃度高於細胞外的濃度幾十倍,因而形成幾十毫伏的膜外較膜內正的靜息膜電位。當改變細胞外(或細胞內)的鉀離子濃度時,靜息膜電位將按能斯脫(Nernst)公式的關系,發生相應的改變。這就證明了靜息膜電位決定於細胞內外鉀離子濃度的觀點。有些植物細胞的靜息膜電位,也是由細胞內外鉀離子的濃度所決定的。當神經或肌肉細胞發生興奮時,細胞膜對各種離子的通透性發生了變化,即對鈉離子的通透性突然增大,並在各種離子的通滲性中占優勢地位。因此在這瞬間內,膜電位的大小與極性,主要決定於細胞膜內外的鈉離子濃度。由於細胞外的鈉離子濃度較細胞內高,因此,在短時間內膜電位突然由膜外較膜內正變為膜內較膜外正,即出現反極化現象。此時電位變化的幅度(去極化後再成反極化)可達100毫伏以上,這就是動作電位。但這時仍有不同於靜息狀態下的膜電位,稱為動作膜電位。 動作電位所在的區域,即興奮沖動所在的區域,會迅速地向前傳導。興奮沖動在某一區域出現的時間極短,只有幾毫秒。當興奮沖動過去以後,這一區域的膜電位又逐漸恢復到原來的靜息狀態,即恢復靜息膜電位。 在不同的細胞上,甚至在同一個細胞的不同區域的細胞膜上所發生的通透性變化並不完全一致。例如,脊椎動物視網膜中的視細胞,在受光照刺激時所產生的反應是膜電位升高(超極化)。但是,無脊椎動物視網膜中的視細胞,受光照刺激時所產生的反應是膜電位降低(去極化)。又如,在同一個脊髓運動神經元軸突的膜上,興奮時所表現的是去極化甚至反極化反應。但在同一個運動神經元的興奮性突觸後膜上,當接受另一個神經元的神經末梢釋放的興奮性遞質時,雖然也產生去極化反應,但這時所發生的離子通透性變化卻與軸突上所發生的不同。興奮性突觸下膜興奮時,對鈉離子的通透性不是單獨的突然增加,而是對各種離子的通透性普遍地增加,所以它並不出現反極化(膜內較膜外正)的狀態。在同一個運動神經元的抑制性突觸後膜上,當接受另一個神經元的神經末梢釋放的抑制性遞質作用時,情況另是一樣。抑制性突觸下膜興奮時對鉀離子與氯離子的通透性增高,使膜電位超極化,則膜外更正於膜內。可見不同的細胞,甚至同一細胞的不同區域的細胞膜,在興奮時所產生的膜電位變化是不相同的。 總的來說,無論是靜息膜電位或各種動作膜電位變化,都可以用細胞膜對各種離子通透性的不同來解釋。由於通透性的不同變化,膜內外各種離子濃度的差別,表現出各種極性、幅值、頻率、相位不同的生物電現象。 在組織或器官上發生的生物電現象,大多數是個別細胞所產生的生物電的矢量總和,所以對它的發生機制同樣可以用離子學說去解釋。但有些生物電變化的時間過程極緩慢,如光合作用時所產生的電變化與細胞的代謝活動有密切聯系,即是一種生物電化學電位。在大腦皮層上還可以檢測出一些極緩慢的電位波動,有的在1分鍾內波動幾次,有的幾分鍾甚至幾十分鍾才有明顯的變化。這種電位與快速的神經細胞興奮活動不同,也可能是一種由代謝活動所引起的或與神經膠質細胞活動有關的生物電化學現象。
[編輯本段]生物學意義
電魚能在瞬間放出高壓電,所以既有防禦獵食者侵犯的作用;也可用這種電擊捕獲小動物。另有一些電魚,如非洲的裸背鰻魚類,能不斷地釋放微弱的電脈沖,起探測作用或導向作用。生物電更普遍的意義在於信息的轉換、傳導、傳遞與編碼。生物體要維持生命活動,必須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由於環境變化的因素與形式復雜多變,如變化的光照、聲音、熱、機械作用等等,因此生物有機體必須將各種不同的刺激動因快速轉變成為同一種表現形式的信息,即神經沖動,並經過傳導、傳遞和分析綜合,及時作出應有的反應。高等動物具有各種分工精細的感受器。每種感受器一般只能感受某種特殊性質的刺激。感受器中的感覺細胞接受刺激時會發生感受器電位,並用它來啟動神經組織,產生動作電位。因此,不同的刺激動因都變成了同一形式的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是「全或無」性質的,即「通」、「斷」形式的信息。神經沖動用頻率變化形式,傳遞信息到中樞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對信息進行分析、綜合、編碼,並將同時作出的反應信息以神經沖動形式傳向外周效應器官。動作電位的傳導極為迅速,所以生物體能及時對周圍環境變化,作出迅速的反應。這一系列的信息傳遞都是以發生各種形式的生物電變化來完成的。
[編輯本段]應用
生物體內廣泛、繁雜的電現象是正常生理活動的反映,在一定條件下,從統計意義上說生物電是有規律的:一定的生理過程,對應著一定的電反應。因此,依據生物電的變化可以推知生理過程是否處於正常狀態,如心電圖、腦電圖、肌電圖等生物電信息的檢測等。反之,當把一定強度、頻率的電信號輸到特定的組織部位,則又可以影響其生理狀態,如用「心臟起搏器」可使一時失控的心臟恢復其正常節律活動。應用腦的電刺激術(EBS)可醫治某些腦疾患。 在頸動脈設置血壓調節器,則可調節病人的血壓。「機械手」、人造肢體等都是利用肌電實現隨意動作的人-機系統。宇航中採用的「生物太陽電池」就是利用細菌生命過程中轉換的電能,提供了比硅電池效率高得多的能源。可以預見生物電在醫學、仿生、信息控制、能源等領域將會不斷開發其應用范圍。

9. 人體電(人體生物電)

生物電來源於細胞的功能。細胞是有細胞膜、細胞核和細胞質組成。細胞膜的結構很復雜,它一方面把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開,同時膜上又存在一些孔道,允許細胞與周圍環境交換某些物質。實驗測得在細胞內、外存在多種離子,膜內主要是鉀離子(K+)及一些大的負離子基團(A-)(A-不能通過細胞膜),膜外主要是鈉離子(Na+)和氯負離子(Cl-)。在不受外界刺激的靜息狀態下,實驗測得活細胞的細胞膜外部帶正電、內部帶負電,即膜內側電位約為-90~70毫伏。這種電位稱為靜息電位。

當細胞受外界刺激時,能作出主動反應,稱為細胞的興奮。生理學上將那些興奮較強的組織,如神經、肌肉和腺體等統稱為可興奮組織。它們的細胞所作出的主動反應是表現在當外界刺激強度達到一定閾值時,細胞膜對離子的通透性會發生突然變化,最後使電位發生改變。細胞內的電位可從負電位突然變為正電位(約20~30毫伏),大約在不到1豪秒的時間內,很快又恢復到原來的靜息電位。這種變化的電位稱為動作電位。

有些細胞(如神經細胞和心機細胞)不僅在外界刺激下能產生動作電位,而且有傳導興奮的功能。神經系統正是靠傳導各種興奮對人體各器官的生理過程起到了調節作用,使人體生命活動正常進行。

腦電圖主要由各種節律性電活動組成。根據頻率(周/s或Hz)將腦波進行分類:

α波:頻率8~13Hz,波幅為10~100μV,是成年人安靜閉目狀態下的正常波形,在頂、枕區α活動最為明顯,數量最多,而且波幅也最高。

β波:頻率為14~30Hz,波幅為5~25μV,在額、顳、中央區β活動最為明顯;其指數約為25%。

θ波:頻率為4~7Hz,波幅為20~100μV,表示大腦處於深摯思維或靈感思維狀態,是學齡前兒童的基本波形,成年人瞌睡狀態也會出現。

δ波:頻率為0.5~3Hz,波幅為20~200μV,表示大腦處於無夢深睡狀態,是嬰兒大腦的基本波形,在生理性慢波睡眠狀態和病理性昏迷狀態也會見到。

頻率的個體差異很小,波幅的個體差異較大。

影響腦波的因素很多。正常腦波與年齡大小有密切關系,年齡越小,快波越少,而慢波越多,且伴有基線不穩;年齡越大,則快波越多,而慢波越少。但是,在50歲以後,慢波又繼續回升,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基本頻率慢波化。腦波更受到意識活動、情緒表現以及思維能力等精神因素的影響。

α指數(α波佔全部腦波百分比,安靜、閉目時為75%)可以作為情緒表現的指標,情緒穩定而思維廣博的人,α指數較高,情緒不穩定而狹隘偏激的人α指數則甚低。α波易受外界刺激干擾,在睜眼時,α波會減弱或消失,即便是在黑暗的環境中,睜眼也會如此。當人處於「怎麼」「什麼」「為什麼」的驚疑狀態時,由於網狀結構上行激活作用的增強而導致去同步化,所以α活動也會受到抑制;若外界刺激持續存在,它又可以逐漸恢復。α波的峰與兩側的谷大體上可連成為等腰三角形,若峰頂向左或右移位,破壞了等腰形態,則提示中樞處於疲勞狀態。α活動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某些心理品質,如α節律優勢者,易與人合作。

β波不受睜、閉眼的影響。在睜眼視物、情緒緊張、焦慮不安、驚疑恐懼或服用安定等葯物時,β波活動急劇增多。β活動也與人的某些心理品質有關。β節律優勢的人常表現為:精神緊張、情緒不穩、感情強烈、易於沖動、固執己見、不受約束、善於獨立的執行任務;長於抽象思維,喜歡依靠「推理」解決問題,還表現出持久力差,易於疲勞的特點。

10. 神奇的生物電

什麼是生物電

我們人體是由許許多多細胞構成的。細胞是我們機體最基本的單位,也是一個生物電的基本單位,它們還是一台台的「微型發電機」。植物有植物電、動物有動物電、人體有生物電,一切事物的變化都有電產生。一個活細胞,不論是興奮狀態,還是安靜狀態,它們都不斷地發生電荷的變化,科學家們將這種現象稱為"生物電現象"。

生物電的產生原理

細胞浸浴在細胞液中,細胞膜的內外存在許多帶電離子。在安靜狀態時,這些離子相對穩定,當受到刺激時,細胞膜的通透力發生變化,各種離子便活躍起來,在細胞膜內外川流不息,出現鉀鈉離子交換,便產生了生物電。

人體所有器官都會產生生物電現象,並且以電的形式--動作電位,通過相應的神經纖維把興奮傳導到大腦中樞,大腦中樞以動作電位的方式,把神經沖動信號通過相應的神經纖維傳到效應器,從而產生器官或組織的功能活動。

生物電在臨床的應用

心電圖,也叫"心電描記器",是用來檢查人的心臟疾病的一種儀器,它可以記錄下心肌電位改變所產生的波形圖象。醫生們只要對心電圖進行分析,便可以判斷受檢人的心跳是否規則、有否心臟肥大、有否心肌梗塞等疾病。

還有一個是腦電圖,原理相同,只是比起心電來,腦電比較微弱,因此科學家要將腦電放大100萬倍才可反映出腦組織的變化,如腦內是否長腫瘤、有否可能發生癲癇病等。

生物電中醫療法

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支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道。科學家測試:在人體表經絡線上電阻比鄰近肌肉小,實際上經絡就是人體的生物電系統。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就是氣不通,血不通,氣滯則血瘀,不通為萬病之根源。為什麼氣不通,就是生物電不通,植物神經不能順利指揮各組織器官、臟腑的氣血運行,新陳代謝,所以就慢慢生病了。

人體的生物電弱了,會造成氣不通、血不通,用外來電強化人的生物電,電動生磁,磁動生電,這是近代磁療的興起原理。當磁場作用於穴位,電壓、電位就發生變化,激發生物電流產生電磁波,然後傳到全身的經絡,傳到中樞神經形成刺激,對病變部位進行調整。

小結

生物電經絡療法,核心是一個"通"字,生物電通了,磁場強化了,氣通了,血通了,微循環改善。有脹痛、紅腫發炎,有病理性產物,很快排走了,所以,大家在未來的醫療選擇中,不妨多一種選擇和嘗試。

閱讀全文

與生物電的單位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0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08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88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1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5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9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1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4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78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3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3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9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2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92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3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0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6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