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微生物檢驗是什麼
微生物檢驗是對部分產品(主要是直接入口的食品)細菌污染的定性或定量檢驗,通常也稱衛生檢驗。
目前,我國對食品(如肉及肉製品、乳及乳製品、蛋品、水產、清涼飲料、罐頭、糕點、調味品、蔬菜、瓜果、豆製品、酒類等),飲用水、口服及外用葯品、化妝品及需滅菌的產品均規定了衛生標准,以嚴格控制細菌污染,防止各種有害的病原微生物侵入身體而直接危害廣大消費者的人身健康。微生物常規檢驗項目包括細菌總數測定、黴菌總數測定、大腸菌群的檢驗、腸道致病菌的檢驗、化膿性致病菌的檢驗、食物中毒菌的檢驗、破傷風厭氧菌的檢驗、活蟎蟲及蟎蟲卵的試驗、致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驗等等。微生物檢驗需要嚴格按照檢驗程序,檢驗樣品前一定提前對操作環境進行滅菌,操作過程中慎防二次污染。
『貳』 葯品領域的微生物檢測及標准
中國葯典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為《中國葯典》附錄收載的關於葯品微生物檢查的法定方法。葯品的不同劑型的微生物檢測標准不同,具體如下:
1、制劑通則品種
制劑通則、品種項下要求無菌的制劑及標示無菌的制劑應符合無菌檢查法規定。
2、口服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不得過l000cfu。每lml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lg或lml不得過100cfu。
大腸埃希菌每1g或lml不得檢出。
3、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大腸埃希菌鼻及呼吸道給葯的制劑,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4、陰道、尿道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數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應小於1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白色念珠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5、直腸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不得過l000cfu。每lml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或lml不得過10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lg或lml不得檢出。
6、其他局部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7、含動物組織
含動物組織(包括提取物)的口服給葯制劑每10g或10ml還不得檢出沙門菌。
8、兼用途徑制劑
應符合各給葯途徑的標准。
(2)葯品微生物怎麼檢驗擴展閱讀
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的注意事項:
1、當建立產品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時,應進行控制菌檢查方法的驗證,以確認所採用的方法適合於該產品的控制菌檢查。若產品的組分或原檢驗條件發生改變可能影響檢驗結果時,檢查方法應重新驗證。
2、檢查項目應當包括細菌數、黴菌數、酵母菌數及控制菌檢查。
3、微生物限度檢查應在環境潔凈度10000 級下的局部潔凈度100 級的單向流空氣區域內進行。
4、檢驗全過程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再污染。單向流空氣區域、工作檯面及環境應定期按《醫葯工業潔凈室(區)懸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測試方法》的現行國家標准進行潔凈度驗證。
5、除另有規定外,本檢查法中細菌及控制菌培養溫度為30℃~35℃;黴菌、酵母菌培養溫度為23℃~28℃。
6、檢驗結果以1g、1ml、10g、10ml、10c㎡ 為單位報告,特殊品種可以最小包裝單位報告。
『叄』 中國葯典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的檢驗量和供試液制備
檢驗量即一次試驗所用的供試品量(g、ml或cm²)。
除另有規定外,一般供試品的檢驗量為10g或10ml;膜劑為100cm²;貴重葯品、微量包裝葯品的檢驗量可以酌減。要求檢查沙門菌的供試品,其檢驗量應增加20g或20ml(其中10g或10ml用於陽性對照試驗)。
檢驗時,應從2個以上最小包裝單位中抽取供試品,膜劑還不得少於4片。
一般應隨機抽取不少於檢驗用星(兩個以上最小包裝單位)的3倍最供試品。 根據供試品的理化特性與生物學特性,採取適宜的方法制備供試液。供試液制備若需加溫時,應均勻加熱,且溫度不應超過45℃。供試液從制備至加入檢驗用培養基,不得超過1小時。
除另有規定外,常用的供試液制備方法如下。
1.液體供試品
取供試品10ml,加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至100ml,混勻,作為l:10的供試液。油劑可加入適量的無菌聚山梨酯80使供試品分散均勻。水溶性液體制劑也可用混合的供試品原液作為供試液。
2.固體、半固體或黏稠性供試品
取供試品10g,加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至100ml,用勻漿儀或其他適宜的方法,混勻,作為1:10的供試液。必要時加適量的無菌聚山梨酯80,並置水浴中適當加溫使供試品分散均勻。
3.需用特殊方法制備供試液的供試品
(1)非水溶性供試品
方法1 取供試品5g(或5ml ),加至含溶化的(溫度不超過45℃)5g司盤80、3g單硬脂酸甘油酯、10g聚山梨酯80無菌混合物的燒杯中,用無菌玻棒攪拌成團後,慢慢加人45 ℃的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至100ml,邊加邊攪拌,使供試品充分乳化,作為1 : 20的供試液。
方法2 取供試品10g,加至含20ml無菌十四烷酸異丙酯(製法見附錄XII A無菌檢查法中供試品的無菌檢查項下)和無菌玻璃珠的適宜容器中.必要時可增加十四烷酸異丙酯的用量,充分振搖,使供試品溶解。然後加入45 ℃的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100ml,振搖5~10分鍾,萃取,靜置使油水明顯分層,取其水層作為l : 10的供試液。
(2)膜劑供試品
取供試品100cm²,剪碎,加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100ml(必要時可增加稀釋液),浸泡,振搖,作為1:10的供試液。
(3)腸溶及結腸溶制劑供試品
取供試品10g,加pH6.8無菌磷酸鹽緩沖液(用於腸溶制劑)或pH7.6無菌磷酸鹽緩沖液(用於結腸溶制劑)至100ml,置45 ℃水浴中,振搖,使溶解,作為1 :10的供試液。
(4)氣霧劑、噴霧劑供試品
取規定量供試品,置冰凍室冷凍約1小時,取出,迅速消毒供試品開啟部位,用無菌鋼錐在該部位鑽一小孔,放至室溫,並輕輕轉動容器,使拋射劑緩緩全部釋出。用無菌注射器吸出全部葯液,加至適量的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若含非水溶性成分,加適覺的無菌聚山梨酯80)中,混勻,取相當於10g或10ml的供試品,再稀釋成1:10的供試液。
(5)貼劑供試品
取規定量供試品,去掉貼劑的保護層,放置在無菌玻璃或塑料片上,粘貼面朝上。用適宜的無菌多孔材料(如無菌紗布)覆蓋貼劑的粘貼面,以避免貼劑粘貼在一起。然後將其置於適宜體積並含有表面活性劑(如聚山梨酯80或卵磷脂)的稀釋劑中,用力振盪至少30分鍾,製成供試液。貼劑也可採用其他適宜的方法制備成供試液。
(6)具抑菌活性的供試品
當供試品有抑菌活性時,採用下列方法進行處理,以消除供試液的抑菌活性,再依法檢查。常用的方法如下。
①培養基稀釋法取規定量的供試液,至較大量的培養基中,使單位體積內的供試品含量減少,至不含抑菌作用。測定細菌、黴菌及酵母菌的菌數時,取同稀釋級的供試液2ml,每1ml供試液可等量分注多個平皿,傾注瓊脂培養基,混勻,凝固,培養,計數。每1ml供試液所注的平皿中生長的菌落數之和即為1ml的菌落數,計算每1ml供試液的平均菌落數,按平皿法計數規則報告菌數;控制菌檢查時,可加大增菌培養基的用量。
②離心沉澱法取一定量的供試液,500轉/分鍾離心3分鍾,取全部上清液混合。用於細菌檢查。
③薄膜過濾法見細菌、黴菌及酵母菌計數項下的「薄膜過濾法」。
④中和法凡含汞、砷或防腐劑等具有抑菌作用的供試品,可用適宜的中和劑或滅活劑消除其抑菌成分。中和劑或滅活劑可加在所用的稀釋液或培養基中。
『肆』 微生物的傳統檢測方法有哪些
傳統檢測有三種方法
1、直接顯微鏡觀察,正常情況,在一定的培養條件下(相同的培養基、溫度以及培養時間),同種微生物表現出穩定的菌落特徵。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菌落特徵對微生物種類進行判斷。
2、選擇培養基培養微生物或人為提供有利於目的菌株生長的條件,選擇培養基,其作用是允許特定種類的微生物生長,同時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長。選擇培養一般是通過觀察微生物的同化作用類型或某一特徵進行間接判斷,得到的微生物往往並不只有一種,但是能夠大致確定這些微生物存在的共有特徵從而對其分類。
3、鑒別培養基,根據微生物的代謝特點,在培養基中加入某種指示劑或化學葯品。與選擇培養相比,鑒別培養基的鑒別所得結果的范圍比較小,一般可直接測定某微生物的種類。
『伍』 外用葯微生物學檢驗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外用葯微生物學檢驗的基本原理是:化膿性鏈球菌產生的吡咯烷酮芳香酯酶能水解吡咯烷酮β-萘基醯胺,加入N,N-二甲氧基肉桂醛試劑後產生桃紅色即為陽性。
酸性物質對於鹼性染料較易吸附,且吸附作用穩固;同樣,鹼性物質對酸性染料較易於吸附。如酸性物質細胞核對於鹼性染料就有化學親和力,易於吸附。要使酸性物質染上酸性材料,必須把它們的物理形式加以改變(如改變pH值),才利於吸附作用的發生。
學科
微生物學是高等院校生物類專業必開的一門重要基礎課或專業基礎課,也是現代高新生物技術的理論與技術基礎。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及發酵工程就是在微生物學原理與技術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微生物學也是高等農林院校生物類專業發展及農林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石之一。隨著生物技術廣泛應用,微生物學對現代與未來人類的 生產活動及生活必將產生巨大影響。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微生物
『陸』 蜜丸的微生物驗證
為保證葯品的微生物檢測檢驗的質量,必須對所有的檢測方法進行驗證,只有檢測方法驗證確認後才能確保驗證結果的准確、可靠。我國的《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1998年修訂)第五十八條規定:「產品的生產工藝及關鍵設施、設備應按驗證方案進行驗證。當影響產品質量的主要因素,如工藝、質量控制方法、主要原輔料、主要生產設備等發生改變時,以及生產一定周期後,應進行再驗證。第五十九條:應根據驗證對象提出驗證項目、制定驗證方案,並組織實施。驗證工作完成後應寫出驗證報告,由驗證工作負責人審核、批准。第六十條:驗證過程中的數據和分析內容應以文件形式歸檔保存。驗證文件應包括驗證方案、驗證報告、評價和建議、批准人等」。
《中國葯典》(2005年版)附錄《葯品質量標准分析方法驗證》中明確指出:「葯品質量標准分析方法驗證的目的是證明採用的方法適合於相應檢測要求,在建立葯品質量標准時,分析方法需經驗證;在葯品生產工藝變更、制劑的組分變更、原分析方法進行修訂時,則質量標准分析方法也需進行驗證。方法驗證理由、過程和結果均應記載在葯品標准起草說明或修訂說明中」。此外,《中國葯典》(2005年版)的葯品無菌檢查法和微生物限度檢查法中也明確規定了無菌檢查法方法驗證試驗和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方法的驗證內容:「當供試品為新的產品或供試品的檢驗條件發生改變時,應進行方法驗證試驗,以確認供試品在該實驗條件下無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可以忽略不計。驗證時,按「供試品的無菌檢查」的規定及下列要求進行操作。供試品對每一試驗菌的抑菌程度應逐一進行驗證」;「當供試品為新的產品或供試品的檢驗條件發生改變時,應進行方法驗證試驗,以確認供試品的抑菌活性及測定方法的可靠性。驗證時,按供試品的制備和細菌、黴菌及酵母菌計數所規定的方法及下列要求進行。對各試驗菌的回收率應逐一進行驗證」。為何規定要進行方法學的驗證?這是由於許多葯品本身具有抑菌性(如抗生素類葯品、含防腐劑葯品)會對檢查結果帶來影響,因此在進行微生物檢測前,需要對樣品進行適當的預處理以消除樣品本身對微生物檢測所帶來的干擾。同樣,樣品的預處理方式、檢驗條件和培養條件也都會影響到樣品的微生物檢測結果。因此,在確定新產品的微生物學檢驗時或開發新的檢測方法時或原有檢驗條件發生改變時必須要加以驗證,以確保在新產品的微生物學檢驗時或開發新的檢測方法時或原有檢驗條件發生改變時的實際檢驗條件下,其檢驗方法的准確性、有效性和重現性。
目前雖然在食品、化妝品等行業的微生物檢測中尚沒明確規定要進行方法學的驗證,但正如在緒論中指出的驗證是能證明任何程序、工藝、設備、物料、活動、或系統確實能導致預期結果的文件證明的行為。因此其原理與方法同樣適用這些行業,因為檢測本身就是一項嚴謹、認真、准確、有效的科學工作。
『柒』 微生物檢驗包括哪些項目
微生物檢測有一般微生物如細菌總數、黴菌和酵母計數檢測,以及致病菌檢測,在一定的培養條件下(相同的培養基、溫度以及培養時間),同種微生物表現出穩定的菌落特徵。
根據微生物的代謝特點,在培養基中加入某種指示劑或化學葯品。與選擇培養相比,鑒別培養基的鑒別所得結果的范圍比較小,一般可直接測定某微生物的種類。
選擇培養一般是通過觀察微生物的同化作用類型或某一特徵進行間接判斷,得到的微生物往往並不只有一種,但是能夠大致確定這些微生物存在的共有特徵從而對其分類。
微生物檢驗范圍
國內外開展微生物檢驗的食品種類較多,食品分類方法也不盡相同。總的來看涉及微生物檢驗的食品種類主要有:奶製品、預烹煮食品、飲用水、蛋製品、水果、穀物、嬰幼兒食品、肉及肉製品、軟體動物、禽肉、貝類、白明膠、香草(葯)。
即食食品、罐頭食品、調味品,粉類製品、豆製品、冷凍飲品、糖果、海鮮、甜點、蔬菜、藻類、食療食品、米面製品等。
我國開展微生物檢驗的重點食品種類為:奶製品、罐頭食品、調味品、蛋製品、澱粉類製品、發酵和非發酵性豆製品、冷凍飲品、糖果、飲用天然礦泉水等,其中食糖以及保健品的微生物檢驗為我國所獨有。
『捌』 葯物微生物檢驗操作時,如何防止微生物感染人體或污染環境
其實除了黴菌孢子較輕容易飛之外,其他一般常用的菌種只要稍微有些注意就不會感染人體和環境。
1.首先微生物檢驗操作一定要有專門的微生物室,至少有三間緩沖間,有潔凈操作台,按照國家葯品微生物檢驗操作的規定去操作,提前開紫外燈散發臭氧,開通風,做之前用酒精擦拭接觸部位,手、檯面、以及瓶口、試管口等。
2.每做完一個菌種試驗用酒精消毒移液用試驗物品,所有的帶菌器皿用後全部拿到滅菌鍋中消毒。實驗員做完試驗洗干凈手,怕染菌就用酒精等擦拭。
3.最需要注意的是有孢子的黴菌類,比如黑麴黴菌,需要專門的操作台,必須有紫外,且不能有通風,並且需全密閉,只有兩個口可以伸手進去,用之前和用完之後都要開紫外燈30min以上滅掉空氣中和表面的微生物。
只要做到以上幾點,基本上就不會對人體和環境有什麼影響,我做大半年了,有時候口罩都不戴(當然規定是使要戴的),都沒有因為微生物操作身體受到影響,而且是天天做大量陽性菌。
『玖』 微生物檢驗知識
微生物檢驗知識
微生物檢驗是檢驗技師工作的重點,你對微生物檢驗了解嗎?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微生物檢驗的知識,歡迎閱讀。
一.塗片鏡檢結果與培養結果不吻合?
1、塗片結果是報告所有檢見病原菌,而培養的目的是檢出致病菌,因此會產生不一致的情況。
2、一些苛養菌需要在特殊環境或培養基上生長,因此常規培養不一定能得到結果。
我們先來談談這第一個問題:塗片鏡檢結果與培養結果不吻合?。正如謝軼老師說的那樣:首先我們的搞懂什麼是塗片?什麼是培養?塗片的原則在排除一些檢查前或檢驗中的因素後其實就是:所見即所得!而培養呢?是根據檢驗的目的',檢出可能的致病菌,因此會產生不一致的情況;也正如一些老師聊到的那樣:一些苛養菌,厭氧菌等需要在特殊環境或培養基上生長,因此常規培養不一定能得到結果。
二.取的明顯是膿液標本,為何培養報告為無菌生長?
1、塗片結果是報告所有檢見病原菌,而培養的目的是檢出致病菌,因此會產生不一致的情況;
2、一些苛養菌需要在特殊環境或培養基上生長,因此常規培養不一定能得到結果。
我們先來談談這第一個問題:塗片鏡檢結果與培養結果不吻合?正如謝軼老師說的那樣:首先我們的搞懂什麼是塗片?什麼是培養?塗片的原則在排除一些檢查前或檢驗中的因素後其實就是:所見即所得!而培養呢?是根據檢驗的目的,檢出可能的致病菌,因此會產生不一致的情況;也正如一些老師聊到的那樣:一些苛養菌,厭氧菌等需要在特殊環境或培養基上生長,因此常規培養不一定能得到結果。
標本採集和培養方式:
1、未破裂膿腫:消毒覆於膿腫表面的皮膚,用注射器將膿腫內容物吸出,注射器針頭扎入無菌橡膠瓶蓋(青黴素小瓶橡膠塞)。---厭氧培養or需氧培養
2、開放病灶和膿腫:不建議做厭氧培養;用無菌生理鹽水或70%酒精擦拭除去表面分泌物,盡量去除表面菌群,用拭子採集病灶底部或邊緣的標本,置於需氧培養基中。---需氧培養。
三.今天的培養結果與前一天的不一樣?
1、取材是否一致;
2、痰標本,選擇優勢菌做鑒定葯敏,就可能導致兩次結果不一致。
四.明顯是稀便,培養結果為何正常?
1. 大便培養,通常只能鑒定志賀菌、沙門菌感染。
2. 很少醫院常備致病性大腸桿菌鑒定血清。
3. 很少醫院能夠做艱難梭菌培養,但有一部分醫院能做培養和毒素檢測。
4. 很少醫院能常備霍亂弧菌血清。
與國際微生物檢驗的差距-缺項
1. 艱難梭菌:醫院感染常見病原菌,一些發達國家中排名第一
2. 肺炎鏈球菌尿抗原檢測
3. 軍團菌尿抗原檢測
4. 非典型分枝桿菌
5. 呼吸道感染病毒
五.培養陽性的病原菌都需要用抗菌葯物治療嗎?
1. 不是;
2. 培養陽性≠感染,可能為污染(血培養),可能為定植(痰培養);
3. 任何結果必須結合臨床情況進行評價(重要);
4. 感染部位的清創、引流、換葯比使用抗菌葯更重要;
改善患者全身情況:器官功能支持、糾正酸鹼平衡、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症、高血糖等。
六.選擇葯敏報告敏感的葯物,為什麼臨床療效無效?
1. 體外葯敏試驗只能預測體內治療效果,一般規律,耐葯=治療無效;敏感≠治療有效;
2. 可能不是真正的致病菌(定植或污染);
3. 細菌本身因素(如誘導耐葯,生物被膜);
4. 感染部位的葯代動力學因素;
5. 葯敏試驗中有些葯物單獨使用無效,但可以與其他葯物聯合用葯。
“嚴重的腸球菌感染,如心內膜炎,除非證明其對慶大黴素和鏈黴素高水平耐葯外,可用氨苄西林、青黴素或萬古黴素(對於敏感株)加一種氨基糖苷類進行聯合治療,起到協同殺菌作用。”
銅綠假單胞菌:對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復方新諾明、1、2代頭孢天然耐葯。對三代頭孢(噻肟、曲松)即使葯敏試驗敏感,在實際里程治療中也需要超大劑量才會取得療效。頭孢中僅他啶和吡肟。
銅綠假單胞菌有對跟多葯物的誘導耐葯性,在體外試驗可能沒有表現出來,但一旦接觸某種抗生素,其沉默的耐葯基因可能被誘導激活,耐葯性則表現出來,這種特性在β-內醯胺抗生素中尤為明顯,可導致體外敏感,但實際治療卻無效。
;『拾』 簡述葯品微生物檢查的項目有哪些
1葯物的抗菌檢驗
,
2滅菌制劑的無菌檢查法
,
3非滅菌制劑的微生物限度檢查。